与彝人相伴数千年的荞麦文化
苦荞文化

据《西南彝志》记载,公元前二世纪凉山彝族从原始的部落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由游牧走向定居生活,此时开始种植苦荞。
苦荞是凉山彝族定居后接触最早的粮食作物之一。
彝族的民间传说和歌谣都认为苦荞自古有之,如一首古彝诗说:“人间最伟大的是母亲,庄稼最古老的是荞麦”,苦荞中有称“额阿母”的品种,彝语“额”是荞麦,“阿母”是母亲。
凉山苦荞历史源远流长、生态环境良好、品种资源丰富、产品高产优质、加工企业众多、产业体系健全、消受范围广泛,凉山被誉为“中国苦荞麦之乡”。
凉山苦荞之优势苦荞麦在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中榜上有名,被世界粮农组织誉为二十一世纪新的健康粮源。
而凉山苦荞的内在品质最优。
凉山苦荞茶的历史《神农书》记载:为“五谷杂粮之王”.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
除白浊血滞,积泄泻。
我国种植苦荞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
中国是世界唯一的苦荞麦起源国和大面积种植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华北等地山区,四川、云南、贵州和山西。
凉山是中国苦荞麦主要产区和起源地之一,全世界荞麦有15个种和2个变种,凉山州就有10个种2个变种。
凉山苦荞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1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
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
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中,凉山彝族是最早种植、开发苦荞的民族,也是唯一具有浓重苦荞情节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
由于凉山苦荞麦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无污染高寒山区,加之日照期长,雨水充沛,春秋均可收成,喜冷凉、耐瘠薄,籽粒供食用,苦荞的质量最为上乘。
是一种稀有、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荞麦节庆祝荞麦丰收的节日

荞麦节庆祝荞麦丰收的节日荞麦,一种常见的农作物,也是一种传统的粮食作物,深受人们的喜爱。
每年秋季,丰收的季节,人们都会举行荞麦节来庆祝这一丰收的喜悦。
荞麦节是一种庆祝荞麦丰收的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荞麦节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活动吧。
一、荞麦节的起源荞麦节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北方地区。
在古代,农耕是人们生活的主要方式,荞麦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荞麦丰收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充实,更象征着丰收的希望和农民的辛勤付出。
二、荞麦节的意义荞麦节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首先,荞麦节是对农民付出的劳动和辛勤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
农民们经过一年的辛勤耕作,等待秋天丰收的喜悦也会通过荞麦节得到表达。
其次,荞麦节也是对农田这片神圣土地的敬仰和庇护的表达。
农田是农民谋生的根本,也是社会的命脉,荞麦节通过庆祝丰收,表达了对农田的感恩之情。
最后,荞麦节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荞麦节作为其中的一个节日,不仅保留了古老的农耕习俗,也传承了民间文化的特色。
三、荞麦节的庆祝活动1. 开幕仪式:荞麦节在每年的丰收季节举行,通常会举行盛大的开幕仪式。
仪式上,会有歌舞表演、传统乐器演奏以及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为节日增添了欢乐和热闹的气氛。
2. 荞麦文化展览:荞麦节期间,通常会举办荞麦文化展览,展示荞麦及其加工品的历史、种植、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人们可以通过参观展览了解荞麦的发展历程,加深对荞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美食体验活动:荞麦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有着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在荞麦节期间,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荞麦制品,如荞麦面、荞麦饼等。
美食体验活动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荞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丰富和乐趣。
4. 荞麦文艺演出:荞麦节期间,还会有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如民歌表演、舞蹈表演等。
这些演出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荞麦节的欢乐气氛,也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彝族饮食文化ppt

彝族的酸菜汤也是彝 族一大特色菜,酸菜不 同于汉族的腌渍的青菜, 而是彝族种植的一种高 山青菜,摘下来放在屋 项上晒干,贮藏起来, 要吃的时候,再洗净作 料。就是把黄豆磨成粉, 用水浸泡后,连汤带渣 一起煮,再倒入酸菜水, 等黄豆粉凝固后,放入 青菜。煮好的汤有一股 清香。
彝族喜欢喝酒,“泡水酒” 是彝族家庭自酿的传统饮料,酒 精浓度同啤酒差不多,但风味完 全不同于白酒或葡萄酒。制作工 艺是:将玉米粒炒熟,磨成粉, 加酒药和水调和使之发酵,再放 入木桶封盖严实,桶底端钻一小 孔塞好。。饮用前取清水倾入桶 内,约半小时后,从小孔中插入 一竹管,“泡水酒”即从竹管流 出,用完一次可再加水,一般可 以加水两三次,尤以首次最佳。 泡水酒味道醇正,清凉甘甜。年 节或婚嫁喜庆期间,更是不可或 缺的饮料。
彝族腊肉彝族鸡枞干巴彝族泡肝彝族的彝族千层粉彝族跳菜民族的饮食文化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是怎样发展而来的有怎么样的发展过程有什么信仰对于我一个汉族而言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民族文化饮食在我国饮食文化中有不可替代和缺少的位置少了它我们的文化是残缺的在学校里认识的少数民族中很少有遵循他们的时间过节的在饮食方面更少许多人说都被汉化了
锅贴乳饼彝族的传统名菜。 做法是将乳饼切成块,将鸡肉 捶成茸泥拌匀后加鸡蛋清、葱 姜汁、味精、湿淀粉,拌至发 亮成鸡泥。然后在乳饼上刷上 蛋清糊,塌上鸡泥,摊平,用 火腿、黄瓜皮丝排成花粘在鸡 泥上,再刷蛋清糊,上笼稍蒸 定型后用花生油煎至熟透即可。 此菜形态美观,色泽黄亮,鲜 香软嫩,佐酒尤佳。
荞麦烙饼(斗笠荞烙饼),在盆 钵内用温水把荞面拌成稠糊, 用汤瓢舀入铁锅并适当摊开, 锅内可放少许猪油以免粘锅 , 用文火慢烙,适时翻面,两面 烙黄后起锅。这样烙烘出单层 荞饼,待烙烘第二个荞饼时不 待翻面便将已烙成的第一个荞 饼重叠其上,并且依次重叠三 个、四个以上,便得多层荞饼, 缘由厚渐薄,活像两个斗笠对 扣之形,彝族称为斗笠荞烙饼。 食用时用刀逢中交叉切成四等 分或八等分。烙饼既香脆又柔 软,老少皆喜欢吃。与坨坨肉、 酸菜汤、石烙仔鸡、 臼捣仔鸡 凉辣汤待客,味美极佳。
彝族地区有哪些特色饮食

彝族地区有哪些特色饮食去彝族地区旅游可以吃到哪些美食?彝族地区有哪些特色饮食?接下来请大家跟随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彝族以种植荞麦、大麦、小麦、玉米、燕麦、洋芋为主;在溪谷和湖盆山区、平坝则以种稻谷为主,玉米和其它作物为辅。
凉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滇西北小凉山彝族聚居区及贵州的威宁县一带,最古老的农作物为荞麦,次为燕麦、水稻、小麦、大麦、洋芋等。
蔬菜以圆根为古老,其次才是萝卜、青菜、白菜等。
畜牧业以猪、羊为主,同时畜养牛、马、鸡等。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荞粑,彝族风味主食;面糊酸菜肉,彝族农家常菜;白水煮乳猪,云南彝族传统佳肴,用乳猪水煮后蘸食;锅巴油粉,云南彝族风味名小吃,用豌豆面制成。
在农村无论婚丧嫁娶,都有“早六晚八”的习俗。
即早上六碗莱,如水豆腐、红烧猪肉、回锅肉、白菜粉条、猪血和花生米。
晚上八碗莱,如黄条、红烧肉、,绉沙(炒肉皮)、千张肉、凉白肉、烩腊肠、花生等,经济宽裕的还要炖上一碗鸡。
彝族擅长烤、炸、煮、拌等烹调技法,口味嗜咸、香、辣、麻,尤以制作乳饼而闻名。
彝族人的饮食文化,因为有特别的民族习惯,更具有山里的芬芳。
回味无穷的风味小吃令人馋涎欲滴、乐而忘返。
彝族是个好客的民族,是个好饮而痛恨酗酒的民族.彝族人最爱用的调味料有:辣椒、木姜子、花椒、盐巴等。
彝族菜的特色是鲜、嫩、脆、香、既有油香味、又不油嘴,又不腻心,味美无穷。
泡水酒”是彝族人民的传统饮料。
制作方法是将玉米、荞麦、高梁等炒熟、磨粉、发酵后装入木桶,取洁水倾入桶内,再从桶脚用竹管导出“泡水酒”。
它度数低,酒味醇正,清凉甘甜。
以上就是彝族地区的特色饮食,去彝族地区旅游你有口福了。
下期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讲座中。
大凉山关于苦荞茶的故事

大凉山关于苦荞茶的故事大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
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让人动容的故事,关于苦荞茶的故事。
苦荞茶是大凉山的一种传统饮品,历史悠久。
当地的居民,特别是彝族人民,将苦荞茶视为家庭聚会和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特殊的茶叶种植在海拔高达3000多米的山地上,利用凉山的丰富雨水和肥沃的土壤。
苦荞茶具有独特的苦涩口感和芳香气味,成为了大凉山地区的瑰宝。
然而,苦荞茶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种饮品的故事,更是对大凉山人民的生活态度的反映。
凉山山区的居民长期以来面临着贫困和各种挑战,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韧和乐观的心态。
苦荞茶的苦涩口味正象征着他们生活中的艰辛和挑战,而茶叶的香气则代表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苦荞茶的制作过程同样充满着凉山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首先,采摘的荞麦茶叶要进行烘干和发酵,然后将它们研磨成粉末。
最后,将粉末加入热水中,冲泡成一杯香浓的苦荞茶。
这一过程需要仔细的处理和耐心的等待,反映了大凉山人民对生活细节的重视和敬畏。
如今,苦荞茶已经超越了大凉山的边界,成为了国内外茶叶市场的热门产品。
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苦荞茶的独特魅力和健康价值,并开始品味和享受这种特殊的饮品。
同时,苦荞茶也为大凉山地区的居民带来了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助力他们走出贫困。
大凉山关于苦荞茶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韧、希望和智慧的故事。
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无论面临什么样的艰辛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和努力奋斗,就能够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这个故事值得被分享和传承,将凉山的苦荞茶文化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浅析苦荞在彝族饮食文化中的历史沉淀与意义

浅析苦荞在彝族饮食文化中的历史沉淀与意义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作为彝族人主食的苦荞荞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性耐寒,分苦荞和甜荞两种,以苦荞最为普遍。
苦荞,四川凉山彝语称“嘎诺”,云南楚雄彝语叫“作兹麻”,彝族种植苦荞的历史源远流长。
关于苦荞的产生及其种植史,彝族创世史诗多有描述。
云南楚雄地区流传的彝族著名的创世史诗《梅葛》讲述到,天神在创造世界时,为了让人类活下来,撒下了苦荞种子,说道:“格滋天神,撒三把苦荞,撒在米拉山;撒三把谷子,撒在石山岭;撒三把麦子,撒在寿延山。
麦子出穗了,谷子出穗了,荞子长出来了。
”除此之外,彝族的古歌和经典文献如《指路经》、《梅葛》、《阿细先基》和《尼苏夺吉》等都有关于苦荞的记载。
凉山彝族文献《荞麦的来源》中记载:“人在社会上,母亲位至尊;各类庄稼中,荞麦位至上;荞麦作物中,苦荞位居首,甜荞位居后。
”在楚雄彝族地区流传着“五谷杂粮,苦荞为王”的说法。
彝族民众中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吃了荞粑粑,爬山越岭也不累。
”“吃了荞粑粑,喝酒都不怕。
” “吃了荞粑粑,牙齿洁白也整齐。
” “多吃苦荞粑粑,姑娘长得象朵花。
”另据彝文古籍《物始纪略·农事的根源》记载:“很古的时候,混混沌沌的,不会做农活,食物也不多。
有的女人啊,她带领大家,她领去烧坡,烧了许多坡。
带领去播种,播了许多种。
女的有知识,女的有智慧。
从此以后,知道种荞了。
”《物始纪略·荞的由来》也记载:“在那远古时,开天之后,辟地之后,生说话横目人。
五谷未出时,荞子先出现。
在代吐山里,什腮则、勺洪额两人,要到深山中,要采珍宝果,要摘珍宝叶。
还未到深山,来到途中时,见一种植物,生长在路旁,结籽黑沉沉,杆子绿油油。
什腮则采摘,放在口中尝,取名叫荞子。
什腮则、勺洪额两人,摘一把荞子,很快就回家,来到家中后,派够阿娄,到高山平地,撒下那把荞,四方荞旺盛,覆盖了中央。
苦荞照亮彝族儿女致富路翼龙贷精心浇灌“脱贫致富花”

苦荞照亮彝族儿女致富路翼龙贷精心浇灌“脱贫致富花”苦荞麦如同小麦、水稻,早已成为彝族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食物。
每到苦荞麦的收获时节,彝族人都会点亮祖先遗留的火把,祈祷农作物得到丰收。
在云南昭阳翼龙贷借款户安顺鑫夫妻眼中,苦荞麦就像是黑珍珠,让他们带领着村民一起致富。
小苦荞照亮彝族儿女致富路今年41岁的安顺鑫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妻子一直从事昭通特产的生产和加工工作。
随着孩子教育支出越来越重,两口子的收入明显不能满足,2016年7月夫妻二人决定由妻子成立一个生产销售昭通特产燕麦和苦荞茶的食品加工厂。
俗语有“五谷杂粮,荞麦为王”的说法,苦荞更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
加上昭通的高原高寒地区纯天然生长的荞麦口感更佳,食品加工厂的很快进入发展快轨道。
“没想到厂子刚成立半年,就能有这么好的生意。
”安顺鑫说,同苦荞茶一道,受市场热捧的还有以彝家文化主打的阿噜祝牌燕麦炒面。
销路打通了,生产规模自然要跟上。
就在安顺鑫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应对春节销售高峰时,却在周转资金上犯了难。
“办厂时已经向亲戚朋友借过钱,这才过了几个月。
看厂子的经营情况肯定能很快还上,但还是不好意思再开口。
”朋友了解到安顺鑫这种想法,便向他介绍了翼龙贷。
作为长期专注服务三农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十年来翼龙贷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
“只要在翼龙贷借款APP上提交申请,工作人员便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家访尽调”,朋友介绍说。
很快,翼龙贷昭通合作商接受了安顺鑫的借款申请,并按照相关风控流程对其进行资料核查和实地调研。
合作商负责人表示,安顺鑫从教十多年,一直是学校里的教学骨干,妻子黄艳也是个踏实忠厚的农村妇女,两人在当地有着很好的口碑。
最重要的是提交的家庭资产清晰,负债量完全在可控范围内,而且食品厂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2017年1月18日,就在备战春节销售旺季的关键时候,安顺鑫的银行账户收到了从翼龙贷首次借款的6万元。
通过资金支持,夫妻二人的食品加工厂采购了生产原料,扩大了生产规模,还增加了三名少数民族从业人员。
荞麦的传统知识和文化

C B h i n a ,
n 0 e i
i
g j
1
008 1
.
相 区 别 的 传 统 遗 传 资 源 类 型 ; 具 有 明 显 的 地 域 性 , 并 与 当 地 文 化 相 互 作 用 ) 及 其 传 统 知 识 和 文 化 也 正 面 临 着 流 失 。
荞 麦 与 彝 族 的 渊 源
出 彝 族人 的生 活 。
作为 彝 族人历史 记忆的承载物
、
曰 常生
活中传
统习俗的象征 、
感 情 表 达 的
媒介 ,
荞
麦维 系 着 彝
族 人 精 神 文化 的延
续 与 传 承 。
物 是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生 产 者。 人 类 对 植 物 的 认 知 过
“ 额 阿母”
的 品种
彝语 中 的
额 “
”
是 荞麦
阿 母 “
”
,
,
有 母 亲 之 意 。 这 些 都 反 映 了 荞 麦 在 彝 族 农 作 物 中 的 地
位 。 据 《 西 南 彝 志 》 记 载 , 荞 麦 自 古 就 融 于 彝 族 的 各
种 传 统 习 俗 活 动 中 , 在 彝 族 人 心 中 有 着 崇 高 的 地 位 。
历 史 的 作 物 是 被 彝 族 人 民 种 植 最 久 的 植 物 , 也 是 民 族植 ,
物 学 研 究 的 良 好 材 料 。
荞 麦 具 很 高 的 营 养 价 值 , 兼 有 药 用 功 效 , 在 世 界 各
地 广 为 栽 培 , 主 要 分 布 于 欧 亚 大 陆 、 日 本 、 北 美 及 巴 西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山日报(汉)/2010年/8月/28日/第W04版风土与彝人相伴数千年的荞麦文化本报记者阿克鸠射在凉山彝区数千年的人文历史中,彝人在劳动和生活中丰富了对自然界植物、动物的深刻认识。
荞麦,是凉山彝人最早栽种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伴随着彝人的休养生息,给彝人带来了人丁兴旺。
一提及荞麦,彝人们会说:三天三夜也道不尽其好处。
在大凉山的高寒山区,每年的耕作季节,彝人们都要在辽阔的土地里撒下荞种,待秋后收下一筐筐荞麦。
彝人种植的荞子分为苦荞和甜荞两种,然而彝人最为青睐的还是苦荞。
自从彝人种植荞子后,荞麦这种药用和营养价值很高的粮食作物就与彝人相伴数千年,在彝区,老人们经常向他们的子孙讲述荞子史话,谆谆告诫:要种植荞子,喜食荞子,珍惜荞子。
荞麦荞麦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有甜荞、苦荞和翅荞3种,都属于蓼科荞麦属。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西南一带高寒山区多有种植,世界其他地区如苏联、加拿大、法国、波兰等也有种植。
荞麦的产量虽然不高,但它适应干旱和凉爽的气候,而且成熟快,可以作为晚季作物来填闲补种。
荞麦盛开的花朵还使它成为一种蜜源植物。
它们的生长能够使田间的杂草得不到充足的阳光与空气而死亡,因而为其他农作物的生长改良了条件。
同时,人们还可以将生长中的荞麦翻入土中使其成为绿肥。
荞麦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蛋白质含量约为11%,同时含有少量的维生素B1和B2。
荞麦不仅可以供人类食用,也常用于家禽和牲畜的饲料。
除了人们种植的荞麦外,自然界还有一些野生荞麦。
荞麦的种子为三棱形瘦果,分别有黑、褐或灰色。
种子的皮被称为荞麦皮,常被人们用来做枕头的填充材料。
到了秋天,苦荞麦一地的金黄,就连瓦洛觉迪的天空都是金灿灿的。
秋收的时候,瓦洛觉迪家家忙成一团,割的割荞子,捆的捆荞子,今天我帮你家割,明天你又帮我家割,大片大片的苦荞麦被割倒在地头,人们亢奋极了,个个神气十足的。
荞子割完,捆成个人字堆积在地头。
剩下的就是打荞子了。
打荞子是个非常清闲的活,拴了连枷条,耍猴子样的,悠过来荡过去的。
但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很是好玩,悠然自得的。
每个人都想上来甩上两连杆才服气,一个比一个甩得好,一个比一个甩得悠闲飘逸。
彝乡最美的风景,莫过于荞麦花开的时节。
在金灿灿的高原荞麦地里,劳作着穿黑、红、黄色服饰的彝家女儿,向过往的行人遥遥地问候,那绝对是艺术家灵感的源泉。
记忆中的苦荞麦不知是先有彝人还是先有荞麦,我无法考证;但我相信,彝人的历史有多长,荞麦的历史就有多长;荞麦养育了彝人几千年,让彝人生生不息地繁衍至今。
彝人种植的荞子分为苦荞和甜荞两种,然而彝人最为青睐的还是苦荞。
一提及苦荞麦,我是三天三夜也道不尽其好处的,就像深深爱恋的女人。
离开故乡瓦洛觉迪已有十余年了,常常在梦中思念那里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还有清新无比的空气和香喷喷的苦荞麦。
今年7月,偶然回乡参加一个葬礼,一到寨子里,一股清新湿润的空气扑鼻而来,顿解我浑身的疲惫。
故乡的亲人给我们送来了燕麦和荞麦叫我们当场和着冷水吃特别解渴。
让我感动不已的是有个亲戚至今还记得我童年的往事。
那是我5岁的时候,一次因为肚子饿,等不及母亲拿筷子和燕麦来,我就急忙错端着荞麦直接用食指和中指和着冷水吃了起来,使我的小牙缝隙里全留有金黄的荞麦粉粉的往事。
那个亲人说,从那以后,我就特别喜欢吃苦荞麦和燕麦,我有时吃了燕麦拉肚子,但吃苦荞麦嘛吃多少都没有啥事……那天,进寨吃完燕麦后,亲人们又给我们端来了香喷喷的荞粑粑和羊肉、猪肉、牛肉等。
故乡彝人俗语说,荞粑粑配羊肉汤锅最香,猪肉配大米饭吃最香。
在我的印象中,故乡苦荞麦特别多,只要能种上的地方都被种上了苦荞麦。
苦荞麦稀饭、苦荞麦馒头、苦荞麦千层粑,从生下来到离开故乡,我不知吃了多少……苦荞麦是彝人的主食之一彝族人种植的荞麦分为苦荞和甜荞两种,是彝人主食之一。
彝人《事物起源·荞源》曰:“远古之时,北方未闻有苦荞,南方有荞没听说,东边不种荞,西边还是不点荞,世上没有苦荞种。
丁古兹洛哟,去寻荞来栽,兹阿乐尼山上寻,一天寻在山脚,找是找着了,却见颗粒小如雪,结果不像果。
又有一天来寻荞,荞茎粗又壮,荞秆长得茂盛又好看,有荞必开花,开花就结果,有果就有粉,此荞才乃世间栽种谋生荞。
”从中可窥出当年彝人寻荞的艰辛,也可看出彝人先民最早发现和种植了苦荞麦。
《荞麦的来源》中还说:“人类社会上,母亲位至尊;各类庄稼中,荞麦位至上。
苦荞位居首,甜荞位居后”。
自从彝人种植荞子后,苦荞麦这种药用和营养价值很高的粮食作物就与彝人相伴数千年。
故乡气候和土质适合栽种荞麦,苦荞的产量和营养价值都高于其他农作物,所以乡亲们都栽种苦荞,也颇受喜爱。
苦荞具有不易虫蚀、食用方法多、可与多种食物配制、制成熟食后不易变质等特点。
荞麦经推磨制成荞粉,或烧、或煮、或烤,主要食用方式有荞粑粑、烙饼、烧馍、煎饼、荞米饭、疙瘩饭、汤丸子、糊羹、凉粉、扎扎面等。
根据饮食爱好,可分别与四季豆、洋芋、小麦、大米、圆根、白蒿等配制。
千百年来,就这么吃着荞粑粑生存繁衍下来,也不曾想过何谓绿色食品,只知道荞粑粑耐饿,每个从山里走出来的彝家儿女,都吃着苦荞麦粑粑长大。
小时候放牧和上学,包里常装着一块苦荞粑粑,都是冷吃。
彝人对苦荞有深厚的感情,苦荞是维持彝人生命、繁衍彝人的主食。
在毕摩宗教活动中、节庆、婚嫁、丧事及接待宾客时通常将荞麦做为主食,也做祭祖供品。
故乡苦荞麦,产量高,成熟之际,叶变黄,籽变黑,密密麻麻,颗粒堆起摞起在其秆上,收割晒干后放在竹囤箩头和木柜子里,不管放多少年,不会生虫不会腐烂。
以前,人们不了解苦荞麦,没把它放在眼睛,它受青睐,是在灾荒年间,1959年至1961年“三年生活困难”时期,苦荞麦不知救活了多少彝人的性命。
苦荞麦叶,椭圆形,又绿又嫩,掐去一煮,味道鲜,连苦味还带绿色的汤喝了,不知咋回事,浮肿的人自然消肿。
苦荞麦的保健作用当人们走出饥饿,大鱼大肉,大量汲取营养之后,一个个大腹便便,胖子越来越多,于是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肥胖带来了众多疾病。
人们感到吃好了也很痛苦之际,才认识到任何事物走向极端,都不是好事。
为了健康,有人提出吃“三苦”,即苦茶、苦瓜、咖啡。
科学证明,苦荞麦是抗“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天然保健食品。
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苦荞麦的身价已传遍世界。
据祖国医学《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能练五脏滓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
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面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疗胃疾、除湿解毒、治肾炎、蚀体内恶肉的功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胃病患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这些作用都与苦荞麦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有关。
数千年以来,彝人们流传着家喻户晓的苦荞歌,娓娓道来的是对苦荞说不完、道不尽的好处:“撒下苦荞种,幼苗绿油油,嫩叶似斗笠,花开如白雪,结子沉甸甸,荞子堆成山,老人吃了还了童,少年吃了红润润,姑娘吃了双眼明如镜,乌发放光泽,十指嫩如笋,腰细如柳枝,容貌好似油菜花,迷醉多少男人心,马驹吃了乐津津,牛儿喂了胀鼓鼓,猪仔喂了肥胖胖,小鸡吃了鸣彻彻,瘦羊吃了蹦又跳……”高寒山寨的彝人们,一年四季,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大鱼大肉,主要食粮就是苦荞,就是这些普通的苦荞使彝人年过八旬的老人耳聪目明;那些妙龄彝女唇红齿白;男女老少牙齿都洁白整齐,就连几个月的婴儿,母亲也要喂食苦荞。
正是因为苦荞麦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对多种疾病具有防治功效。
在城市里,荞馒头、荞面条、荞麦茶、荞蛋糕等等营养食品也相继问世。
■相关阅读苦荞苦荞是蓼科荞麦属双子叶植物,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是亲兄弟,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是国际粮农组织公认的优质粮药兼用粮种,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
不仅含有大米、小麦、玉米等作物的营养成分,还含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的药用成分芦丁。
苦荞花中芦丁含量达7.0%以上,叶片中芦丁含量达5.0%以上,茎杆中芦丁含量达2.0%以上,种子中芦丁含量达1.0%左右,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出于高寒山区,绿色天然,纯净无染,是理想的食药同源植物。
苦荞种类我国苦荞麦及其近缘野生种共10种,其中栽培植物3种:苦荞麦、齿翅麦、荞麦。
近缘野生种7种:硬枝野荞麦、金荞麦、线叶野荞麦、细柄野荞麦、小野荞麦、疏穗小野荞麦、长柄野荞麦。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苦荞麦主要品种有24个:老鸦苦荞、黑圆子荞、大苦荞麦、细圆粒荞、水荞、红杆苦荞麦、早荞、高山荞、圆粒荞、小苦荞麦、麻子荞、米苦荞麦、坝地荞、分枝荞、尖嘴荞、苦刺荞、大苦刺荞、西藏灰粒苦荞麦、西藏黑粒苦荞麦、波翅苦荞麦、黑粒米荞、灰粒米荞、川荞1号、川荞2号。
在凉山州内栽培的苦荞有三大类型——黑壳类、灰壳类、有刺类。
荞麦栽培历史荞麦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
栽培荞麦有4个品种,甜荞、苦荞、翅荞和米荞。
甜荞和苦荞是两种主要的栽培种。
已收集到地方品种3000余个,其中甜荞、苦荞各占一半。
荞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救荒作物之一。
已知最早的荞麦实物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四号汉墓中,距今已有2000多年。
另外陕西咸阳马泉和甘肃武威磨嘴子也分别出土过前汉和后汉时的实物。
苦荞在国内外的地位日本称苦荞为“长生不老”的食品,是二十一世纪人类自己能种植的“灵丹妙药”。
美、日、韩、加拿大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掀起狂热的“苦荞风”,称苦荞为“天然植物黄金”。
韩国称苦荞为“神仙的食品”,互赠苦荞食品是韩国上层最时尚的礼仪。
德国给予苦荞以“东方神草”的美誉。
联合国多年病理实验,发现食用苦荞的人,对糖尿病患者效果奇佳。
食用半年苦荞所有身体不适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食用一年苦荞的糖尿病患者到医院检查,各个方面的指标都和正常人一样。
更有效的是,高血压、脑血栓、血粘血稠、便秘和肠胃不好的人食用半年苦荞,症状改善均非常明显。
因此,联合国称苦荞为“上帝赐给人们的神粮”。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