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的传统知识和文化

合集下载

苦荞资料

苦荞资料

一、当地关于苦荞的传说、故事。

相传远古时代,洪灾弥漫了天地,在人间仙境吉日波山(彝语为闪着圣光的地方)只剩下一棵索玛树及彝族人的先祖阿普居什。

就在阿普居什忍饥挨饿,抵抗着灾难和不幸的时候,一只金丝雀衔着一枚荞粒从遥远的地方飞来。

她掠过惊涛骇浪,闯过狂风暴雨,筋疲力尽地跌落到吉日坡山颠,将这枚来之不易的荞粒,放在了阿普居什的手心里,由于极度疲劳,金丝雀吐尽了最后一滴鲜血和胆汁后,倒在了阿普居什的手心里。

阿普居什痛惜地捧着金丝雀,热泪洒在金丝雀的身上,瞬间金丝雀化做美丽的女人兹俄尼依。

洪水退去后阿普居什和兹俄尼依将粘满金丝雀鲜血和胆汁的荞粒植入土中,不久,山坡上开满了红的荞花,结出的荞麦色黑味苦,散发着清香。

美丽的兹俄尼依叫这种荞麦为“黑苦荞”。

从此,彝人用黑苦荞做饭、酿酒、打米粑、泡茶。

黑苦荞成为他们生活的主食。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彝族人在荞花满坡,茶歌满天的大凉山上繁衍生息……老辈人大多都知道荞麦,其实荞麦分为甜荞和黑苦荞。

甜荞,又名花荞,味道甘甜。

黑苦荞有米苦荞、高秆苦荞之称,也叫黑老鸹苦荞。

它的果实苦,秆苦也苦,将其果实捣碎,做成熟食都还是苦,并且苦味浓,所以一直以来并不被人们接受。

【荞麦在我国栽培历史很久远,在我国历代的古农书、古医书中都有记载,如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神农书》、《齐民要术·杂说》中都有栽培荞麦的记载,唐代著名医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荞麦味酸微寒无毒。

”在以后的宋、元、明、清各代的著名医书中都有荞麦疗疾的记载。

《中药大辞典》中记载了苦荞治噎食、痈肿,并能止血、蚀恶肉。

苦荞味甘寒,可健胃益气,清势滋阴,益气生津,消烦止渴。

它具有清、调、补益三效合一。

故而用于脾胃虚弱,气阴两虚,烦势消渴,体胖乏力之高血糖、高血脂的日常保健。

】二、当地关于苦荞的食用方法。

苦荞产品,从当初单一的苦荞面粉,发展到如今的苦荞茶、苦荞羹、苦荞糕粉、苦荞方便食品、苦荞生粉、苦荞麦等食品系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凉山苦荞麦产业。

库伦旗蒙古族的荞麦文化

库伦旗蒙古族的荞麦文化

库伦旗蒙古族的荞麦文化库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中部,是一个美丽而且富饶的地方。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蒙古族的荞麦文化。

荞麦是库伦旗的特产,也是当地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荞麦是一种冷凉作物,适应各种环境,尤其在寒冷盛行的库伦旗,荞麦栽培得非常成功。

据说,在明代之前,库伦旗的地区还没有荞麦的栽培。

直到明代中期,随着蒙古族的迁徙和商业交流,荞麦才被引进到这里。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荞麦在库伦旗成为了重要的农作物,也成为了当地人家庭日常饮食的主食。

荞麦因其耐寒性和产量高的特点,受到了库伦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

他们用它来制作各种食品,如荞麦面、荞麦粥和荞麦饼等。

荞麦面是最常见的食品之一,它色泽黄亮、香味扑鼻,口感独特。

荞麦粥则是一种健康养生的食物,它富含纤维和维生素,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益。

荞麦饼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小吃,它酥脆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食物之外,库伦旗的蒙古族人还将荞麦应用于其他方面,使荞麦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比如十字绣,这是一种用荞麦制作的传统工艺品,图案精美、色彩鲜艳,非常吸引人。

荞麦还可以用来制作茶具、烟具等工艺品,它们既实用又美观,成为了库伦旗的特色产品。

荞麦文化也影响着库伦旗蒙古族人的生活方式和节日庆典。

每逢荞麦丰收季节,库伦旗都会举办盛大的荞麦节,人们穿着传统服饰,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欢庆丰收的喜悦。

荞麦节上还有各种荞麦制品的展销和品尝活动,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荞麦文化的魅力。

库伦旗的荞麦文化不仅弘扬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也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

荞麦成为了库伦旗的标志,也成为了库伦旗人民引以为傲的特产。

在现代社会,库伦旗的荞麦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品尝。

荞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了库伦旗的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库伦旗的荞麦文化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既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也为库伦旗的经济和旅游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苦荞文化

苦荞文化

据《西南彝志》记载,公元前二世纪凉山彝族从原始的部落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由游牧走向定居生活,此时开始种植苦荞。

苦荞是凉山彝族定居后接触最早的粮食作物之一。

彝族的民间传说和歌谣都认为苦荞自古有之,如一首古彝诗说:“人间最伟大的是母亲,庄稼最古老的是荞麦”,苦荞中有称“额阿母”的品种,彝语“额”是荞麦,“阿母”是母亲。

凉山苦荞历史源远流长、生态环境良好、品种资源丰富、产品高产优质、加工企业众多、产业体系健全、消受范围广泛,凉山被誉为“中国苦荞麦之乡”。

凉山苦荞之优势苦荞麦在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中榜上有名,被世界粮农组织誉为二十一世纪新的健康粮源。

而凉山苦荞的内在品质最优。

凉山苦荞茶的历史《神农书》记载:为“五谷杂粮之王”.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

除白浊血滞,积泄泻。

我国种植苦荞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

中国是世界唯一的苦荞麦起源国和大面积种植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华北等地山区,四川、云南、贵州和山西。

凉山是中国苦荞麦主要产区和起源地之一,全世界荞麦有15个种和2个变种,凉山州就有10个种2个变种。

凉山苦荞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1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

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

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中,凉山彝族是最早种植、开发苦荞的民族,也是唯一具有浓重苦荞情节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

由于凉山苦荞麦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无污染高寒山区,加之日照期长,雨水充沛,春秋均可收成,喜冷凉、耐瘠薄,籽粒供食用,苦荞的质量最为上乘。

是一种稀有、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荞麦的介绍

荞麦的介绍

荞麦的介绍荞麦又名三角麦、乌麦、花荞。

荞麦米就是脱了壳的荞麦。

我国栽培的主要有普通荞麦和鞑靼荞麦两种,前者称甜荞,后者称苦荞,由于苦荞的种实含有芦丁,所以也称丁苦荞,籽粒基本为棕黑色或黑褐色。

一、荞麦的历史起源荞麦最早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非常悠久,种植经验也很丰富。

最早的荞麦实物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四号汉墓中,距今已有2000多年。

另外陕西咸阳马泉和甘肃武威磨嘴子也分别出土过前汉和后汉时的实物。

中国种植荞麦可从《诗经》中查到,在公元前1066—前771年的西周初期,即距今2800~3100年已有荞麦栽培。

《神农书》(已失传)记载,远在公元前5世纪的2500年就种有荞麦。

我国考古学家在陕西咸阳市马泉西汉墓和甘肃省武威县磨嘴子东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均见有荞麦,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在距今2000年前的确已经栽培荞麦。

另外,在1400年前,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荞麦有详细的记载:“凡荞麦,五月耕,经二十五日,草烂得转并种,耕三遍。

立秋前后皆十日内种之。

假如耕田三遍,即三重著子,下两重子黑;上头一重子白,皆是白汁,满似如浓,即须收刈之,但对稍相搭铺之,其白者日渐尽变为黑,如此乃为所得。

若待上头总黑,半已下黑子尽落矣。

”可见我国劳动人民当时已经掌握了荞麦的栽培技术,还了解其结实习性,并提出适时收获的措施。

另据梁家勉考证,与《齐民要术》同时的《玉篇》已录有“荞麦”这个词。

除此之外,唐代孙思邈(652)《备急千金要方》“黄帝云,作面和猪羊肉热食之,不过八九顿,作热风,令人眉须落。

泾邠已北(今陕西泾阳、彬县),多患此疾”。

五代晋刘晌等(10世纪中叶)《旧唐书吐蕃列传》(古西域,今新疆),“其地气候大寒,不生秔稻,有……荞麦”。

北宋苏颂等(1061)著《图经本草》,“麦有……荞麦。

旧不著所出州土。

”苏轼(1036—1101)诗“但见古河东(今山西运城),荞麦如铺雪。

”王得臣(11世纪末或稍后)《麈史》“北人荞麦熟,则早晚候霜降。

库伦旗蒙古族的荞麦文化

库伦旗蒙古族的荞麦文化

库伦旗蒙古族的荞麦文化库伦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旗,位于锡林郭勒盟的东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要民族的地区。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而在库伦旗,荞麦文化是蒙古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荞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它对于蒙古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荞麦的种植和食用在蒙古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库伦旗,荞麦文化作为当地的一种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采,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也是蒙古族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的重要表现。

荞麦文化在库伦旗的蒙古族社区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

荞麦在这里已经种植了几百年的时间,成为了当地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蒙古族人把荞麦种植、收获、加工和食用等各个环节都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库伦旗的村庄中,人们可以看到屋前屋后的荞麦地,还可以看到人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这些都是蒙古族人民对于荞麦文化的生动表现。

荞麦文化也在蒙古族的节庆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米勒格尔节、那达慕、白石山祭祀等重要的节庆活动中,荞麦都被视为重要的食材,人们会用荞麦制作出各种传统美食,如荞麦面条、荞麦馕等。

而在日常生活中,荞麦也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食物之一,他们把荞麦磨成面粉,用来制作各种面食和点心,既美味可口,又富有营养。

荞麦文化在节庆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独特表现。

荞麦文化还在蒙古族的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中得到了体现。

在蒙古族的传统工艺中,荞麦的加工和利用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技艺和工艺,如荞麦面的制作、荞麦馕的烘烤等,都有着丰富的传统技艺和经验。

而在民间艺术中,荞麦也成为了蒙古族创作的重要题材和素材,人们会在刺绣、壁画、雕刻等装饰品中加入荞麦的元素,体现了对于荞麦的热爱和崇敬。

荞麦的工艺和艺术在蒙古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库伦旗蒙古族的荞麦文化

库伦旗蒙古族的荞麦文化

库伦旗蒙古族的荞麦文化库伦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一个旗,境内居住着蒙古族等多个民族。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荞麦文化在库伦旗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库伦旗蒙古族的荞麦文化。

一、荞麦荞麦是蒙古族主要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也是蒙古族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库伦旗的气候条件适宜荞麦的生长,而且土壤肥沃,充足的阳光和适量的降水也为荞麦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库伦旗的荞麦一直以来都以色泽鲜艳、颗粒饱满、口感细腻、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而著称。

蒙古族人把荞麦磨成面粉,制作成各种美食,比如荞麦面条、荞麦饼、糕点等。

荞麦面制作的美食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对身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荞麦食品一直是蒙古族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荞麦文化节为了弘扬和传承荞麦文化,库伦旗每年都会举办荞麦文化节。

荞麦文化节是一项旨在弘扬和传承荞麦文化的重要活动,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文化节上,可以看到各种以荞麦为主题的表演、展览和比赛,如荞麦秧歌、荞麦面食制作比赛等。

还有荞麦产地考察活动和品尝活动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民族艺人前来参观和表演。

荞麦文化节是蒙古族人民对荞麦的感恩之情的一种表达,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荞麦文化,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荞麦文化的意义荞麦文化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和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载体。

荞麦文化代表着蒙古族对大自然的感恩和尊重。

蒙古族人民依靠荞麦生产食品,荞麦也为他们提供了生活的保障。

他们对荞麦怀有一种特殊的敬畏之情,认为荞麦是大自然的恩赐,应当倍加珍惜和呵护。

荞麦文化也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蒙古族人民在种植、收获和加工荞麦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辛勤的劳动,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荞麦的加工制作也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他们把简单的荞麦加工成各种美食,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这都得益于他们的勤劳和智慧。

荞麦

荞麦

荞麦栽培规程荞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救荒作物之一。

又称莜或乌麦。

已知最早的荞麦实物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四号前汉墓中,距今己有2000多年。

另外陕西咸阳马泉和甘肃武威磨嘴子也分别出土过前汉和后汉时的实物。

荞麦的营养成分主要是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芦丁类强化血管物质;矿物营养素;丰富的植物纤维素等。

最近研究显示:经常食用荞麦不易引起肥胖症,因为荞麦含有营养价值高、平衡性良好的植物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体内不易转化成脂肪,所以不易导致肥胖。

另外荞麦中所含的食物纤维是人们常吃主食品面和米的八倍之多,具有良好的预防便秘作用,经常食用对预防大肠癌和肥胖症有益。

荞麦在日本备受青睐,人们视之为理想的保健食品,这是因为荞麦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尤其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荞麦又成为一种热门的保健食品。

荞麦有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的作用。

荞麦粉中含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尤其富含芦丁,芦丁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能维持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及脆性,促进细胞增生和防止血细胞的凝集,还有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

荞麦粉中所含丰富的维生素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病的重要辅助药物。

而且,荞麦粉中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如镁、铁、铜、钾等这些对于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因子。

播前准备1.选茬轮作制度是农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轮作,也称换茬,是指同一地块上于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轮换马铃薯种植不同种作物,以调节土壤肥力,防除病虫草害,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倒茬如上粪”说明了轮作的意义。

连作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更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

荞麦对茬口选择不严格,无论在什么茬口上都可以生长,但忌连作。

为了获得荞麦高产,在轮作中最好选择好茬口,比较好的茬口是豆类、马铃薯,这些都是养地作物;其次是玉米、小麦、菜地茬口,这些都是用地作物,也是荞麦的主要茬口。

2.种子处理荞麦种子成熟不一致,成熟不完全的种子发芽率低,一般种子中有20~40%的未完全成熟,为了保证全苗,种子收获时应进行充分的晒种处理,以促使未成熟种子后熟并晒死部分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荞麦资料

荞麦资料

荞麦目录【荞麦】 (2)【栽培史】 (2)【生产意义】 (3)【营养价值】 (5)【形态特征】 (7)【生长条件】 (7)【栽培技术】 (8)【食疗价值】 (12)【中国荞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13)【荞麦】buckwheat荞麦又称为三角麦、乌麦、花荞.是蓼科荞麦属作物,学名Fagopyrum Mill,一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纲,蓼科栽培植物。

彝族称为“额”,古代亦写成莜麦或乌麦。

四川省习惯叫荞子。

又叫“胡荞麦”。

一年生草本,生育期短,抗逆性强,极耐寒瘠,当年可多次播种多次收获。

茎直立,下部不分蘖,多分枝,光滑,淡绿色或红褐色,有时有稀疏的乳头状突起。

叶心脏形如三角状,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戟形,全缘。

托叶鞘短筒状,顶端斜而截平,早落。

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顶生或腋生。

春夏间开小花,花白色;花梗细长。

果实为干果,卵形、黄褐色,光滑。

有多个栽培品种,尤以苦荞为最具营养保健价值。

茎紫红色,叶子三角形,开白色小花,子实黑色,磨成面粉供食用.两种草本植物普通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或F. sagittatum〕,甜荞麦)及其亲缘种苦荞麦(F. tataricum,鞑靼荞麦)的通称,尤指前者。

其种子亦称荞麦。

原产于亚洲,种子三角形。

种皮坚韧,深褐或灰色。

花白色,由蜂等昆虫传粉。

虽然其种子用作谷物,但荞麦并非谷类禾草。

荞麦在肥沃土壤上较其他粮食作物产量低,但特别适应于干旱丘陵和凉爽的气候。

荞麦成熟快,故可作晚季作物种植,并能作为窒息作物使杂草死亡而为其他作物的栽培改善条件。

亦可用作绿肥犁入田中以改良土壤,又可作蜜源作物。

荞麦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兰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法国、加拿大和美国也是重要生产国。

荞麦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蛋白质含量约11%,脂肪2%,并含少量维生素B1和B2。

除人类食用外,也常用作家禽和其他牲畜的饲料,英国人认为荞麦特别适于用作鸡的饲料。

在东欧,人们将荞麦去壳,如稻米一般煮食,称为荞麦饭,在法国则称为sayrais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B h i n a ,
n 0 e i

g j

008 1

相 区 别 的 传 统 遗 传 资 源 类 型 ; 具 有 明 显 的 地 域 性 , 并 与 当 地 文 化 相 互 作 用 ) 及 其 传 统 知 识 和 文 化 也 正 面 临 着 流 失 。
荞 麦 与 彝 族 的 渊 源
出 彝 族人 的生 活 。
作为 彝 族人历史 记忆的承载物

曰 常生
活中传
统习俗的象征 、
感 情 表 达 的
媒介 ,

麦维 系 着 彝
族 人 精 神 文化 的延
续 与 传 承 。
物 是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生 产 者。 人 类 对 植 物 的 认 知 过
“ 额 阿母”
的 品种
彝语 中 的
额 “

是 荞麦
阿 母 “



有 母 亲 之 意 。 这 些 都 反 映 了 荞 麦 在 彝 族 农 作 物 中 的 地
位 。 据 《 西 南 彝 志 》 记 载 , 荞 麦 自 古 就 融 于 彝 族 的 各
种 传 统 习 俗 活 动 中 , 在 彝 族 人 心 中 有 着 崇 高 的 地 位 。
历 史 的 作 物 是 被 彝 族 人 民 种 植 最 久 的 植 物 , 也 是 民 族植 ,
物 学 研 究 的 良 好 材 料 。
荞 麦 具 很 高 的 营 养 价 值 , 兼 有 药 用 功 效 , 在 世 界 各
地 广 为 栽 培 , 主 要 分 布 于 欧 亚 大 陆 、 日 本 、 北 美 及 巴 西 等
荞麦 的 传 统知 识 和文化


民 族 植 物 学 研 究 专 题
◎ 宋 英 杰 龙 春 林
无 论 是 人 类 诞 生 的 初 期 , 还 是科 字 高度 发 达 的 今 天 , 植 物 都 是 人 类 直 接 或 间 接 获 取 曰 常
生 活 中 绝 大 多 数 生 活 必 需 品 的 主 要 来 源 = 荞 麦 与 彝 族 文 化 有 着 根 深 蒂 固 的 联 系 它 从 未 退 ,
地 其栽 培种类有甜荞 ,

) 和 苦
荞 F




中 国 被 认 为 是 最 早 栽 培 荞 麦 的
国家

荞 麦属大 多数野 生近缘物
种也分布在中

” [


培 苦 荞 从 中 国 南 部 到 西 伯 利 亚 均 有 种 植 特 別 是 在 喜 马 ,
拉 雅 山脉较 高海拔 地 区 。
统 植物学知识和 文化作 为主 要研 究对象 的 民族植物学 ,
具 体 研 究 的 植 物 有 很 多 , 例 如 云 南 石 梓 、 地 涌 金 莲 、 七 叶
一 枝花
、 粉花 羊蹄 甲
、铁刀木
缨 马

花、
水 冬 等 胡 椒 、
瓜 ,
其 中 , 寥 科 荞 麦 属 的 荞 麦 作 为 一 种 具 有 悠 久 栽 培 和 驯 化
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 但 随 着 社 会 经 、 济 的 发 展 , 荞 麦 农 家
品 种 ( 指 经 过 长 期 驯 化 的 、 在 当 地 环 境 中 选 育 或 演 化 形
成 的 、 已 适 应 当 地 自 然 条 件 和 文 化 环 境 的 、 与 其 他 种 群
a n di d a t e ; L o n g
n P h u n l i
o r o fe s s
r :

C M U o l

e eo g
fL
i fe a n
d E n
v i
ron

e nt
a l S


e nc e




z u

i ve

s it
y o f
有 关 苦 荞 的 起 源 学 术 界 有 多 ,
种 观 点 。 较 早 的 认 为 苦 荞 起 源 于 喜 马 拉 雅 山 及 中 国 西
北部

近的观
点认为

滇一

是荞麦

起源





出 土 的 实 物 、 文 字 记 载 都 表 明 中 国 种 植 荞 麦 及 荞 麦 文 化
第 个 一 龙 日 定 为
荞 菜 节 并 直 沿 袭 来 “


了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 楚 雄 地 区 《 梅 葛 》 中 讲 述 到 , 天 神 在 创 造 世 界 时 , 为
宋 英 杰 博 士 研 究 生 龙 春 林 教 授 : 中 央 民族 大 学 生 命与 环 境 科



学 学 院 北 京 U @ ,
1 0 0 0 8

ong .
ch
un
i l

m u c . e d u . c n
Y D C C S o n g
in
gi j
e,
oc to r a l
在 众 多 少 数 民 族 中 以 彝 族 种 植 荞 麦 的 历 史 最 为 ,
悠 久 。 彝 族 人 口 主 要 分 布 在 云 南 、 四 川 、 贵 州 三 省 。 荞
麦 是 彝 族 人 最 古 老 的 主 粮 之 一 凉 山 彝 族 谚 语 说 “ 植


物 荞 麦 大 , 人 间 母 亲 大 , 动 物 绵 羊 大 ” 。 苦 荞 中 有 称 为



远古 时


葬族村寨


了一
场 大火





烧 得 颗 粒 不 剩 。 一 位 村 民 在 一 只 反 扣 的 碗 下 意 外 地 发
现 了 几 粒 荞 麦 种 , 并 将 其 种 到 地 里 , 村 民 才 慢 慢 有 了 粮
食 。 为 感 激 荞 麦 的 救 命 之 恩 , 人 们 把 每 年 农 历 四 月 的








断总


验 ,



识 ,
直到
建 立一

套与 环
境相适
应 的传 统
知 识体系


样 的 知 识 体 系 不 但 为 更 好 利 用 植 物 资 源 提 供 了依 据 而 ,
且 也 成 为 目 前 制 定保 护 植 物 资 源 策 略 的 重 要 基 础 。 以 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