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中外四大吝啬鬼
文化常识--中外四大吝啬鬼

外国的四大吝啬鬼: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3.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
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4.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
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
这四代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中国最有名的四大吝啬鬼:李梅亭--出自《围城》、卢至--出自《一文钱》、监河侯--出自《庄子》、严监生--出自《儒林外史》。
1. 李梅亭--披着洋装的牛氓人物形象出自钱钟书的《围城》:带着一箱药却不肯给同行生病的孙小姐一包仁丹治病;满口仁义道德却半路上泡妓女,在镇上嫖土娼;自己爱打牌却禁止别人打牌;假装钱财充公却私攒买烟买山薯……2. 卢至--佛教愚民工具人物形象出自徐复祚的《一文钱》:有个大财主名叫卢至,有次出远门,在路上拣到一文钱,非常高兴。
近代欧洲文学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2012.03冯筱慧翻开近代欧洲文学的绚丽画卷,绅吏乡奴,各式人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
其间,有一类专以贪婪成性,吝啬成癖而闻名的“大人物”,视其面目,个个可憎,观其举止,人人可笑,人们则冠以一个诨号,谓之吝啬鬼。
其中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公,以及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堪称为近代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
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活,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
但四大名家笔下的吝啬鬼形象,又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迂腐守旧、愚蠢落后的泼留希金果戈理针对十九世纪俄国农奴制下的社会现实,塑造了泼留希金这样贪婪、迂腐、守旧、灭绝人性的吝啬鬼形象,从这堆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中,使人看清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和反动性,觉察到农奴制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果戈理笔下的这尊形象,就是俄国农奴制的一份罪证。
泼留希金的迂腐气是独特的。
乍看起来,泼留希金的装束、打扮形似乞丐,外表上显露出来的是寒酸、穷困。
在路上,凡是看见一块旧鞋底,一块破布,一个铁钉,一角碎瓦。
他都要拾了去。
在家里,地上的一张纸片,一小段封信蜡,一支鹅毛笔,也要统统的捡起来。
但实际上他是拥有累累财产的豪富地主。
这两者如此的不一致,却被作者巧妙的统一起来,并用以作为解剖泼留希金卑劣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因为,他的装穷不是目的,而是便于猎取更多财产的手段。
果戈理正是从穷富的鲜明对照之中,由表及里的揭穿了泼留希金用假穷来掩盖真富的花招,突出其贪婪的个性特点。
果戈理没有停留于平面的对比上描写泼留希金,而是更注意在前后变化的发展之中揭示他的个性特征。
作者指出,泼留希金“曾经有过一个勤俭的一家之主的时候”,他“聪明的节省和持家的方法”,遐迩闻名,吸引了不少来访者。
然而,他又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吝啬的细胞遍及全身,使他六亲不认,只收不出,以致当大女儿带着孩子回家探望,买了茶点和睡衣孝敬父亲,盼望能得到一些接济时,他礼物一一照收,可就是一毛不拔,分文不给。
(完整word版)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摘要世界四大吝啬鬼分别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他们对利益的追逐,使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泼留希金的迂腐。
关键词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一、葛朗台:资产阶级典型的吝啬鬼,爱财如命,吝啬,贪婪。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阶段。
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最明显的是金钱的需求,由此金钱成了社会中人人追求的物质,产生了极为腐败的金钱观。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崇拜金钱中成长起来的重要人物,而他的女儿欧也妮,则是在金钱下的牺牲品。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
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
”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葛朗台的形象便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
也体现了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法国封建社会瓦解和资本主义胜利的历史过程,抨击了资产阶级金钱统治的罪恶。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人民群众抱有一定的同情,但对资产阶级和封建残余始终未能抛开幻想。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金钱逐渐代替了贵族头衔。
1830年革命以后,金钱统治的威力尤为强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资本主义者为了金钱不折手段的掠夺,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
而《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最出色的画幅之一暴力进行掠夺”。
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摘要世界四大吝啬鬼分别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他们对利益的追逐,使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泼留希金的迂腐。
关键词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一、葛朗台:资产阶级典型的吝啬鬼,爱财如命,吝啬,贪婪。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阶段。
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最明显的是金钱的需求,由此金钱成了社会中人人追求的物质,产生了极为腐败的金钱观。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崇拜金钱中成长起来的重要人物,而他的女儿欧也妮,则是在金钱下的牺牲品。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
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
”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葛朗台的形象便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
也体现了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法国封建社会瓦解和资本主义胜利的历史过程,抨击了资产阶级金钱统治的罪恶。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人民群众抱有一定的同情,但对资产阶级和封建残余始终未能抛开幻想。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金钱逐渐代替了贵族头衔。
1830年革命以后,金钱统治的威力尤为强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资本主义者为了金钱不折手段的掠夺,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
而《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最出色的画幅之一暴力进行掠夺”。
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

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7年第35期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准确地说,应该是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他们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
对利益的追逐,使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们是:(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下面,我们从这几部作品中各选出一个片段,看看大师们用雕刻刀对他们的灵魂作了怎样入木三分的刻画。
夏洛克: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作品】《威尼斯商人》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典型形象。
他是客居意大利威尼斯的犹太富翁,高利贷资本的代表,一毛不拔的守财奴,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
但是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剧本实际上反映基督教与犹太教、基督教民族与犹太民族之间的矛盾。
夏洛克是从民族的利益出发对安东尼奥发出反攻的。
莎士比亚在这个民族矛盾中没有公正的立场。
【选段】萨莱尼奥(那个犹太人)像发疯似的,样子都变了,在街上一路乱叫乱跳乱喊,“我的女儿!一袋封好的、两袋封好的银钱,给我的女儿偷去了!还有珠宝!两颗宝石,两颗珍贵的宝石,都给我的女儿偷去了!公道啊!把那女孩子找出来!她身边带着宝石,还有银钱。
”夏洛克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入土安葬,那些银钱都放在她的棺材里!不知道他们的下落吗?哼,我不知道为了寻访他们,又花去了多少钱。
你这你这——损失上再加损失!【赏析】夏洛克是犹太富商。
他靠放债积累了大量的金钱,却丝毫不关心女儿杰西卡的幸福,把她关在家里,免得花销了他的财富。
杰西卡只好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出家庭,和心爱的人到别处去。
外国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对比分析

外国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对比分析四大吝啬鬼分别出自:夏洛克——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阿巴贡——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葛朗台——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泼留希金——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两个戏剧文学形象,两个小说主人公。
这四个吝啬鬼形象虽然由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不同作家创造,却都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限制,而表现了内在精神世界方面的极度相似——惊人的贪婪和吝啬。
追求物质财富成为吝啬鬼们的绝对欲念,是他们生活的惟一目标,主宰了他们的一切意识和行为。
除了受共同的本性支配外,四大吝啬鬼都以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行事。
●凶狠刻毒的夏洛克。
夏洛克出现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初期,是一个属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旧式高利贷资产者。
掠夺金钱,聚敛财富,是他生活的惟目的。
为此,他的个性表现为最残忍的凶狠刻毒,完全丧失了“人性”,与友谊、慈爱无关,成为魔鬼的化身。
他虽然拥有大量财宝,但不仅自己拒绝一切享受,还不给仆人饱饭吃,迫使仆人不得不另找主人;他从来不给女儿任何享乐,反叫她死守家门,不得外出一步,逼得女儿离家出走后,他想到的只是“我的银钱”,恶毒地诅咒亲生女儿:“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
”安东尼奥为成全朋友巴萨尼奧的婚事,向夏洛克暂借三千块钱。
夏洛克居心回测地与安东尼奥签订份到期不还钱就从借者身上割取一磅肉的血腥“借约”。
谁知借期已满,安东尼奥因故未能还钱。
凶狠狡猾的夏洛克告到法庭,并拒绝公爵与众人“慈悲为怀”的劝告,表示“把整个威尼斯给我,我都不能答应”,立即宣判,照约割肉。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聪明果断的鲍西娅粉碎了他的阴谋诡计,他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的可悲下场。
他想谋害别人性命,却“活活要了他的命”。
莎士比亚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活画了夏洛克凶狠刻毒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对现实邪恶力量的胜利。
●贪婪狡猾的阿巴公。
17世纪法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剥削仍是发财致富的一大捷径,阿巴公恰好看中了这一点。
世界四大吝啬鬼

世界四大吝啬鬼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3.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4.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小说《欧也尼? 葛朗台》中着力刻画的人物。
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
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
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他临终对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已经使他异化成鬼,一个疯狂狡诈的吝啬鬼。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阿巴贡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里的主人公,他嗜钱如命,悭吝万分,为了达到发财的目的,不顾家庭子女、伦理道德去放高利贷,绞尽脑汁去侵吞别人的财产;为了无限止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的贪婪和吝啬。
他把人家还他的 5 万法郎埋在花园里,还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偷走。
年近50 岁的昂赛米老爷答应娶他女儿不要赔嫁费,阿巴贡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便宜,于是不顾女儿的爱情,答应了这桩婚事。
他想请人吃饭,当厨子说得多花点钱时,他就急得大叫:“真见鬼,老是钱!”他告诉厨子是请八位或十位客人,不过只照八位预备就行,八人够吃的十人吃也行。
而当厨子说出准备八人吃的菜肴时,他又急得大喊:“见鬼啦!这个,请满城的人吃都够了。
” 临了,阿巴贡又吩咐厨子应该预备些诸如肥肥的什锦烂肉块等大家不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
四大吝啬鬼

嗜钱如命,极端吝啬是阿巴贡形象的典型特征。
他虽然拥有万贯家财,但是“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似乎被人挖掉了五脏六腑。
为了不花一文钱,他要儿子娶一个有钱的寡妇;为了不用陪嫁,他要女儿嫁给一个年已半百的老头;自己也打算娶一个年轻可爱的姑娘而分文不费。
他不给儿子钱花,逼得儿子不得不去借高利贷。
为了省几个菜钱,他把吃素的斋期延长一倍,让厨师用八个人的饭菜招待十个客人。
为了省一点马料,他半夜亲自去偷喂马的荞麦而遭到马夫的痛打。
他总是为自己一万银币的安全担心,怀疑所有的人都想偷他。
作者用了酣畅淋漓的艺术夸张手法突出了阿巴贡种种变态心理,绝妙而逼真地勾画了他极端吝啬的性格特点。
葛朗台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重要人物。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
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
”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烂的老房子中,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泼留希金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在名著《死魂灵》里塑造的吝啬鬼的典型人物形象。
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
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
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
衣服很象一件妇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满了面粉,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
头上戴的帽子,正如村妇所戴的,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
但决不是围巾。
他的住室,如果没有桌子上的一顶破旧睡帽作证,是谁也不相信这房子里住着活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的四大吝啬鬼:
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
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
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3.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
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4.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
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
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
这四代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中国最有名的四大吝啬鬼:李梅亭--出自《围城》、卢至--出自《一文钱》、监河侯--出自《庄子》、严监生--出自《儒林外史》。
1. 李梅亭--披着洋装的牛氓
人物形象出自钱钟书的《围城》:
带着一箱药却不肯给同行生病的孙小姐一包仁丹治病;满口仁义道德却半路上泡妓女,在镇上嫖土娼;自己爱打牌却禁止别人打牌;假装钱财充公却私攒买烟买山薯……
2. 卢至--佛教愚民工具
人物形象出自徐复祚的《一文钱》:
有个大财主名叫卢至,有次出远门,在路上拣到一文钱,非常高兴。
这人非常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喝,饿着肚子赶路,样子非常狼狈。
一群在路边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乞丐看到卢至,就笑话他。
这严重伤害了一个财主的自尊心,一咬牙,大财主卢至决定花掉这一文钱,就买了几块芝麻糖,躲在山顶吃。
卢至刚吃几口,就来了个化缘的和尚,那和尚向卢至讨要一块芝麻糖,可卢至不肯给。
后来那化缘和尚拿出酒壶,请卢至喝酒,卢至高高兴兴的喝酒,一不小心就喝醉了。
这和尚就脱下卢至的衣衫,化装成卢至的样子,跑到卢至家中,把卢至的家财一部分捐给寺庙,其它的都散给附近的村民。
卢至回到家中,看到这么一副惨景,只好向佛祖求助,佛祖就点化他,做人不能吝啬。
最后,卢至跟他的妻子一同成佛,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3. 监河侯--奸诈的朋友
人物形象出自《庄子》:
庄子家里没米吃了,只好向监河侯借粮。
监河侯说:“行啊。
等今年全县的税收上来,我就借你三百两金子。
”庄子很不高兴,说:“我到这里来的时候,在路上听见有声音喊我,我回头一看,是路中央有个洼,集了一些雨水,里面有一条鲤鱼。
鲤鱼对我说:我是东海龙王手下,不小心掉到这里,能不能拿一桶水来救我。
我说:行啊,等我去游说吴越两国的国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来迎接你。
鲫鱼不高兴地改变脸色说:我失去水,就没有容身的处所,我得到一桶水就可活命,你竟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找我!”
4. 严监生--真正的吝啬鬼
这是《儒林外史》中的经典形象:
晚间挤了一屋子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