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吝啬鬼形象简介
文化常识--中外四大吝啬鬼

外国的四大吝啬鬼: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3.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
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4.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
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
这四代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中国最有名的四大吝啬鬼:李梅亭--出自《围城》、卢至--出自《一文钱》、监河侯--出自《庄子》、严监生--出自《儒林外史》。
1. 李梅亭--披着洋装的牛氓人物形象出自钱钟书的《围城》:带着一箱药却不肯给同行生病的孙小姐一包仁丹治病;满口仁义道德却半路上泡妓女,在镇上嫖土娼;自己爱打牌却禁止别人打牌;假装钱财充公却私攒买烟买山薯……2. 卢至--佛教愚民工具人物形象出自徐复祚的《一文钱》:有个大财主名叫卢至,有次出远门,在路上拣到一文钱,非常高兴。
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摘要世界四大吝啬鬼分别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他们对利益的追逐,使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泼留希金的迂腐。
关键词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一、葛朗台:资产阶级典型的吝啬鬼,爱财如命,吝啬,贪婪。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阶段。
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最明显的是金钱的需求,由此金钱成了社会中人人追求的物质,产生了极为腐败的金钱观。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崇拜金钱中成长起来的重要人物,而他的女儿欧也妮,则是在金钱下的牺牲品。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
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
”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葛朗台的形象便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
也体现了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法国封建社会瓦解和资本主义胜利的历史过程,抨击了资产阶级金钱统治的罪恶。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人民群众抱有一定的同情,但对资产阶级和封建残余始终未能抛开幻想。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金钱逐渐代替了贵族头衔。
1830年革命以后,金钱统治的威力尤为强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资本主义者为了金钱不折手段的掠夺,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
而《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最出色的画幅之一暴力进行掠夺”。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

4、第四位是吴敬梓《儒林外史》 里的严监生
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 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家人都猜错 了,只有说中了他的心事:是为那盏 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 了油。于是挑掉一茎,严监生才点一 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
1、第一位是钱钟书《围城》里的李梅亭一箱药品,准备在内地的学校卖个好价 钱。在路上,孙柔嘉身体不适,李梅亭不愿意拿 出一些仁丹给孙柔嘉服用。因为一包仁丹开封后 就卖不到好价钱,但不给药,又显得过于小气。 李梅亭左思右想,忽然灵机一动,以一瓶鱼肝油 丸给孙柔嘉服下,弄得孙柔嘉又一次呕吐。
2、第二位是徐复祚《一文钱》里的卢至
卢至是万贯家财的富豪,但却让家人忍饥 挨饿;卢至算计着到朋友那儿蹭饭吃,以节 省自己家粮食。路上拾到一文钱。当见到众 乞儿一起享用自己的所得,饮酒行令不亦乐 乎,并嘲弄自己时,卢至大伤自尊,决定花 掉一文钱。他买了芝麻,躲到山顶独吃。
3、第三位是庄子《外物》里的 监河侯
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

莫里哀擅长塑造概括性很强的艺术形象。阿巴贡 几乎成了吝啬的代名词。莫里哀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 但稍嫌单薄,近于批评家所说的"扁形人物"。莫里哀 的喜剧大多遵循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冲突集中, 结构严谨。莫里哀常用"闹剧"手法来营造喜剧气氛, 增强喜剧的讽刺效果。
幻灯片 2
老守财奴的哲学——葛朗台
葛朗台,出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守财
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 葛朗台》)。葛朗台是个吝 啬鬼。葛朗台一生只恋着金钱,从来只是认钱不认人。 侄儿查理为父亲的破产自杀而哭的死去活来,他居然说: “这年轻人(指查理)是个无用之辈,在他的心里是死 人,而不是钱。”在葛朗台看来,查理应该伤心的不是 父亲的死,而是他不仅从此成了一贫如洗的破落子弟, 而且还得为死去的父亲负四百万法郎的债。
谢谢观赏!
幻灯片 2
迂腐的农奴主——泼留பைடு நூலகம்金
泼留希金,出自俄国作家果戈里的长篇小说《死魂灵》。
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 亡的缩影。果戈里塑造的泼留希金形象,惟妙惟肖。写他 的装束,“决不定这人的男是女来”,“过分的给与农人 的痛骂”。“那衣服可更加有意思”,“非常龌龊”, “上面不露出一些棉花团”。凸出的下巴,瘦削的面容, 像个乞丐。果戈里廖廖几笔,就把一个贪婪、吝啬的地主 典型活画在读者的面前。
果戈里的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 给读者造成鲜明的印象,从而达到讽刺和鞭挞反面人 物的目的。比如,泼留希金非男非女的装束,像“刷 马的铁丝刷”的胡子;他走过的“道路就用不着打扫” 等,都是在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
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 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 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这四代吝啬鬼, 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 特征。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 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 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世界四大吝啬鬼

世界四大吝啬鬼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3.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4.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小说《欧也尼? 葛朗台》中着力刻画的人物。
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
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
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他临终对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已经使他异化成鬼,一个疯狂狡诈的吝啬鬼。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阿巴贡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里的主人公,他嗜钱如命,悭吝万分,为了达到发财的目的,不顾家庭子女、伦理道德去放高利贷,绞尽脑汁去侵吞别人的财产;为了无限止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的贪婪和吝啬。
他把人家还他的 5 万法郎埋在花园里,还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偷走。
年近50 岁的昂赛米老爷答应娶他女儿不要赔嫁费,阿巴贡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便宜,于是不顾女儿的爱情,答应了这桩婚事。
他想请人吃饭,当厨子说得多花点钱时,他就急得大叫:“真见鬼,老是钱!”他告诉厨子是请八位或十位客人,不过只照八位预备就行,八人够吃的十人吃也行。
而当厨子说出准备八人吃的菜肴时,他又急得大喊:“见鬼啦!这个,请满城的人吃都够了。
” 临了,阿巴贡又吩咐厨子应该预备些诸如肥肥的什锦烂肉块等大家不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
四大吝啬鬼

世界四大著名吝啬鬼1、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内容简介: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
由于安东尼奥贷款给人从不要利息,并帮夏洛克的女儿私奔,怀恨在心的夏洛克乘机报复,佯装也不要利息,但若逾期不还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不巧传来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的消息,资金周转不灵,贷款无力偿还。
夏洛克去法庭控告,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
为救安东尼奥的性*命,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她答允夏洛克的要求,但要求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流血。
夏洛克因无法执行而败诉,害人不成反而失去了财产。
夏洛克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他饿跑了仆人,女儿也带着他的财产和情人私奔。
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
他不仅吝啬,而且凶残。
2、法国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内容简介:悭吝精明靠箍桶起家的百万富翁葛朗台,有位天真美丽的独生女儿,她爱上了一个破产落魄的亲戚,为了资助他"闯天下",不惜倾囊赠予全部私蓄,从而激怒爱财如命的父亲,父女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吓得胆小而贤淑的慈母从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丧失父亲、损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葛朗台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
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葛朗台贪婪成癖,对金钱吝啬,更是一个"执着狂",过了七十六岁的葛朗台老头在看到女儿把玩自己的定情之物金梳妆匣时,竟"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四大吝色鬼

四大吝色鬼四大吝啬鬼1.夏洛克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3.葛朗台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
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4.泼留希金 (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
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
这四代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中国的吝啬鬼:1、《围城》里的李梅亭,2、徐复祚的《一文钱》吝啬鬼卢至3、在庄子寓言故事中,《外物》篇中监河侯也是吝啬鬼,4、《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也算一个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纵观欧洲文学发展的过程,汇集品目繁多的吝啬鬼群像,其中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吝啬鬼》)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堪称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
世界文学宝库中四大吝啬鬼形象.

对葛朗台太太 ——赞扬
对比
对葛朗台 ——讽刺、批判
请根据课文中有限的线索,推断一下欧 也妮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吝啬的作风 把女儿训练成 熟,变成了习 惯。”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利己
拜 金
贪欲具有极 大的爆发力
金
至
钱
上
巴尔扎克把资产者嗜钱如命的 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恩格斯指出: “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 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 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 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赚钱发财, 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 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 苦。”葛朗台就是这样一个资产者 的典型。
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 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 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 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 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 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 是空前辛辣的。”
谢谢
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聂亚军
课文中八个描写葛朗台神态动作的句子。(这 些神态动作都表现了人物特定的心理。) 1、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 2、一边说一边把钱拈着玩。 3、在女儿面前哆嗦。 4、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 5、脑门上尽是汗。 6、他搓着手。 7、瞪着金子的眼光。 8、冷笑着。
课文中四个最能表现葛朗台此时心态 变化的句子。
高尔基曾经说过,他非常佩服
巴尔扎克,佩服巴尔扎克小说中的 语言,以为并不需要人物的神态动 作,也能想像得出人物的模样。这 部分就是绝好的例子。
葛朗台这样做,是有意的预谋呢?还是无 意识的?
无意识
“看到金子,占 有金子,便是葛 朗台的执着狂。”
小说写了两个人的死,一是葛朗台
的死,一是葛朗台太太的死。写两人的 死有许多相同之处。第一,都有遗言, 都是对女儿说的。第二,作者对两个人 的死都有评价性的话。现在请大家从他 们遗言的内容和作者的评价两方面来比 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剧作开场就描写了阿巴贡鬼鬼祟祟地把别人刚归还他的1万埃居埋藏在花园里,深怕有人知晓,忧心忡忡地上场了。
他一眼看见佣人拉弗莱斯站在那里,就疑窦丛生,赶他、揍他,并搜查了他的双手、裤子和衣袋,惟恐他是探子。
拉弗莱斯走后,阿巴贡在自言自语中泄露了埋藏1万埃居的秘密,因而看见儿子克雷央特和女儿爱丽丝之后就说谎装假,百般掩盖。
这个吝啬鬼还是个刻薄精明的高利贷者。
他鼓励儿子“把赢来的钱放出去图个合理的利息,早晚还可以把本收回来。
”当他看到儿子身上的丝带,头上的假发时,估计这两项至少值20个比斯托时就教导儿子说:“20个比斯托,就按十二分之一放出去生利的话,一年就可以得到18个利物儿6个索儿8个德涅。
”这个嗜财如命的家伙就这样登场了。
这些都表现了阿巴贡对于钱财的吝啬,多自己的儿女也是一毛不拔,金钱的冲突最为突出的是在儿子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借高利贷,而最后发现高利贷者正是他的父亲,他们父子明白这笔债务关系时,矛盾已处于白炽化了。
在借贷中,作者更是极力地表现高利贷者的无情和吝啬,阿巴贡的儿子通过西蒙师傅借15000法朗的高利贷。
放债人的条件十分苛刻。
起先他假惺惺地说:“为求良心上没有丝毫负担起见,情愿只收5厘利息。
”但又接着说,自己手头并无款,需要转借,利息是2分。
这样转弯抹角的结果,利息高达2分5厘。
他还丧尽天良地声明,只付1万2千法郎的现款,其余的用衣服、什物、首饰折付。
其实这折付部分充其量只值600法郎。
作者刻画阿巴贡的吝啬形象还通过一些细节来表现,像阿巴贡招待贵客晚饭的一场戏滑稽可笑。
他命令佣人管好酒,不许磕碰一点,如有损伤,工钱扣除。
嘱咐女儿爱丽丝注意席上撤下的东西,留神别叫糟蹋了。
要求仆人不能轻易给客人倒酒。
客人第一次要酒的时候别理睬,要多等一等,千万不能忘记大量掺水。
千叮万嘱厨师:“得预备一些人家不太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
”这些细节的描写构成戏剧的喜剧因素,也正是这些细节的因素才使得阿巴贡这个吝啬鬼的形象更加鲜明。
使读者感受到他这个刻薄鬼吝啬鬼的形象已经超过了对金钱的吝啬,在生活中,在感情上都是如此,他从内到外,从外到内,是一个完完整整吝啬鬼形象。
在爱情上贯穿着阿巴贡对于金钱的吝啬。
阿巴贡的儿子爱上了玛丽亚娜,他的女儿爱上了管家,他们准备向父亲说起他们的爱情,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些钱物,但是还没有等他们开口,阿巴贡就说他已经爱上了玛丽亚娜,使得他的儿子很痛苦。
他每次都无耻地喊玛丽亚娜是“我的美人儿”,并算计着乘她家穷困之机娶她为妻。
然而又一毛不拨,想赚些嫁妆。
花言巧语地指使媒人对玛丽亚娜的母亲讲:“总得从自己身上出点血,因为一个女孩子一点嫁妆都不带过来,是没有人要的。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阿巴贡却正是为了不出陪嫁费,硬逼着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
后来阿巴贡藏在花园里的钱箱被拉弗莱斯偷了给阿巴贡的儿子,失去箱子的阿巴贡歇斯底里,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地叫法官,叫天老爷,哭号:“我那可怜的钱啊!”“我的亲爱的朋友啊!”“我要死啦”。
它生动地表明阿巴贡爱钱已超过爱惜生命,已达到入魔发狂的程度。
这个典型的拜金主义者不啻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拜金主义者们被铜臭腐蚀的肮脏灵魂。
最后,他的儿子拿这只箱子要挟他,阿巴贡在金钱和爱情的抉择中,放弃了玛丽亚娜,选取了金钱。
当一家人团聚时,众叛亲离的阿巴贡竟毫无人性地叫喊“我,我要去看看我的亲爱的箱子。
”即使是在他的儿子和女儿结婚的时候,他也说他不出一个子儿,所有的费用全是由公爵负担。
阿巴贡的吝啬在这里已经失去了人性,他只对金钱有感情,对于自己亲人,即使是儿女都失去了最起码的情感,表现出一种丑恶的灵魂
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像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
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
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
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
这就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个性。
由于夏洛克极力阻止她的女儿杰西卡和罗兰佐恋爱,以至于杰西卡和罗兰佐私奔。
在得知他的女儿逃跑后,身为富豪的他竟因为一点钱而这样诅咒他的亲生女儿:"她干出这种不要脸的事来,死了一定要下地狱。
""哎呀,糟糕!糟糕!糟糕!我在法兰克府出两千块钱买来的那颗金刚钻也丢啦!咒诅到现在才降落到咱们民族头上;我到现在才觉得它的厉害。
那一颗金刚钻就是两千块钱,还有别的贵重的珠宝。
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入土安葬,那些银钱都放在她的棺材里!不知道他们的下落吗?哼,我不知道为了寻访他们,又花去了多少钱。
你这你这--损失!贼子偷了这么多走了,还要花这么多去寻访贼子,结果仍旧是一无所得,出不了这一口怨气。
只有我一个人倒霉,只有我一个人叹气,只有我一个人流眼泪! "
但实际上,他也是个可怜而悲哀的人,因为是犹太人,虽然长于威尼斯,却到处遭人排挤,甚至有人骂他是犹太狗,这个既让人痛恨又让人悲哀的人物正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
而莎士比亚则成功地通过这出喜剧将这一个社会矛盾集中地表现出来,也使得夏洛克成为了"世界文学作品四大吝啬鬼"中塑造形象最成功、最生动形象的人物。
夏洛克:他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
但爱财如命的夏洛克在这场戏的开头却一反常态,不要比借款多几倍的还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可见其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可见其冷酷无情。
夏洛克对别人的谩骂反唇相讥,冷静和自信的态度活灵活现。
败诉以后他又想要三倍的还款,贪吝的本性又复原了,守财奴的本相暴露无遗。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
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
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
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
在很多人的眼里夏洛克是一个贪得无厌、一毛不拔、吸血鬼的形象,又是一个守财奴"让一个靠不住的奴才看守着门户,有点放心不下",夏洛克不能说不是这部喜剧中的悲剧人物,仆人饿跑了投奔了自己嫉恨的人,而女儿更是抱着自己的财产和情人私奔了,最后甚至是输掉了自己的剩余的一部分财产,他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更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为了报复安东尼奥的辱骂之仇可以不收利息让他一步一步地钻入圈套里,为了就是要得到他的一块肉,可是他得到肉又能怎样?他却说"拿来钓鱼也好"。
其实安东尼奥也是挡住他财路的一个拦路虎,为了自己的财路必须要把这个拦路虎除掉。
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严监生是我国清代的吴敬梓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
十分惜财。
不能浪费一点,不然就会心疼得很。
严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
对自己十分吝啬。
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
对自己的吝啬。
他是一个典型的爱钱胜过爱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
他的性格中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
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解难,苟且偷安。
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
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诚如闲斋老人的评语:“此亦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真情。
”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
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