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吝啬鬼
中国历史故事-古代十大吝啬鬼

中国历史故事-古代十大吝啬鬼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场之人。
现根据古籍记载对其进行盘点,择出十大最吝啬的古代官员供各位看官观瞻。
⒈曹洪。
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过曹操,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屡征伐有功,被拜为都护将军。
曹丕称帝后,任曹洪为卫将军,再升骠骑将军,封野王侯,后再转封都阳侯。
曹操任司空时,亲自带头将每次月调储存在县,曹洪所储之款连曹操也自认不及。
《魏略》中记载,曹洪敛财有术,是曹操手下诸人中的第一巨富。
他却吝啬刻薄,为此差点丢了小命。
事情是这样的:魏文帝曹丕还在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找曹洪借一百匹绢。
曹洪觉得肉痛,百般托词不愿意借,结果惹恼了曹丕。
一直怀恨在心的曹丕即位后,找了个由头把这位堂叔下到狱中,准备处死他。
后来幸得卞太后求情,曹洪才免于一死,但被施以削官职、减爵位之处罚。
⒉王戎。
《世说新语》“俭啬”中说,西晋王戎生性吝啬,他的一个侄子结婚,作为伯父的王戎当然要随个份子:“送他一件单衣”。
但是,过后王戎心疼不已,又跑到人家家里给要了回来。
就连对自己的女儿,王戎也没大方到哪里去。
王戎的女儿嫁给了裴家的公子,从老爹这里借了好几万钱。
女儿回娘家的时候,忘了归还老爹的那几万钱,结果惹得自己的亲爹很不悦,女儿赶紧将钱还上,这种情况下,王戎“乃释然”。
王戎十分富有,《世说新语》上说他“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
但吝啬成性的他对日常消费却没有任何兴趣,一心想让蛋生蛋,钱生钱。
家里种出了上好的李子,他便高价出售,但害怕别人用他的李子做种子栽培出好李子,就事先把李子里面的核给拿掉。
王戎每夜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
⒊周札。
东晋年间,右将军周札一家五人封侯,身居要职。
周氏势力的发展,遭到权倾天下的王敦的猜忌。
于是,王敦悄悄联合江南的沈氏士族共同讨伐周札。
等周札得到消息,已是兵临城下,仓促间准备率领几百名部下出城迎敌。
论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形象

论《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形彖读过文学名著的人一般都知道,文学名著中有“四大吝啬鬼”形彖,但人们对“四大吝啬鬼”的所指却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他们是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也有人认为是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和严监生。
前一种说法我比较认可,后一种说法我认为有些不妥,我觉得《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被列入“四大吝啬鬼”形象是一个莫大的错误,因为他对周围人慷慨大方,只是对自己有点自虐的倾向, 充其量只能算是有点小气而已,还够不上大吝啬鬼的级别。
又因被错误列入“四大吝啬鬼”形彖而使他恶名远扬,使他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恶名远远超过他的兄长严贡生,这更让人觉得莫大的悲哀,要知道严贡生是个恶霸无赖,为人极端吝啬,他更应该被钉到耻辱柱上遭人嘲笑,遭人谴责,遭人唾弃。
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被列入“四大吝啬鬼”形象可以说是十分恰当的,但严监生何以被有些人列入“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中呢?我想这主要在于他临终前的一个经典表现,由于作者的精彩描写,让读者印象很深,以至于让很多人认为他是个大吝啬鬼。
我们可以看原文: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订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一细节刻画岀了严监生小气的一面,但这并不是严监生为人的全部,如果仅就这一点就把他说成是大吝啬鬼,我认为这一论断未免有些以偏概全。
因为仔细看原著,我们会发现,严监生和前而三个大吝啬鬼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对别人慷慨大方,对自己小气,有点自虐倾向,仅此而已,怎么能算得上是大吝啬鬼呢?我们可以通过小说原文情节来证明这一点。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严监生在对待兄长、舅兄、妻子、儿子等方而的态度和做法,我认为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做法不但无可指责,反而值得称道。
四大吝啬鬼形象简介

剧作开场就描写了阿巴贡鬼鬼祟祟地把别人刚归还他的1万埃居埋藏在花园里,深怕有人知晓,忧心忡忡地上场了。
他一眼看见佣人拉弗莱斯站在那里,就疑窦丛生,赶他、揍他,并搜查了他的双手、裤子和衣袋,惟恐他是探子。
拉弗莱斯走后,阿巴贡在自言自语中泄露了埋藏1万埃居的秘密,因而看见儿子克雷央特和女儿爱丽丝之后就说谎装假,百般掩盖。
这个吝啬鬼还是个刻薄精明的高利贷者。
他鼓励儿子“把赢来的钱放出去图个合理的利息,早晚还可以把本收回来。
”当他看到儿子身上的丝带,头上的假发时,估计这两项至少值20个比斯托时就教导儿子说:“20个比斯托,就按十二分之一放出去生利的话,一年就可以得到18个利物儿6个索儿8个德涅。
”这个嗜财如命的家伙就这样登场了。
这些都表现了阿巴贡对于钱财的吝啬,多自己的儿女也是一毛不拔,金钱的冲突最为突出的是在儿子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借高利贷,而最后发现高利贷者正是他的父亲,他们父子明白这笔债务关系时,矛盾已处于白炽化了。
在借贷中,作者更是极力地表现高利贷者的无情和吝啬,阿巴贡的儿子通过西蒙师傅借15000法朗的高利贷。
放债人的条件十分苛刻。
起先他假惺惺地说:“为求良心上没有丝毫负担起见,情愿只收5厘利息。
”但又接着说,自己手头并无款,需要转借,利息是2分。
这样转弯抹角的结果,利息高达2分5厘。
他还丧尽天良地声明,只付1万2千法郎的现款,其余的用衣服、什物、首饰折付。
其实这折付部分充其量只值600法郎。
作者刻画阿巴贡的吝啬形象还通过一些细节来表现,像阿巴贡招待贵客晚饭的一场戏滑稽可笑。
他命令佣人管好酒,不许磕碰一点,如有损伤,工钱扣除。
嘱咐女儿爱丽丝注意席上撤下的东西,留神别叫糟蹋了。
要求仆人不能轻易给客人倒酒。
客人第一次要酒的时候别理睬,要多等一等,千万不能忘记大量掺水。
千叮万嘱厨师:“得预备一些人家不太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
”这些细节的描写构成戏剧的喜剧因素,也正是这些细节的因素才使得阿巴贡这个吝啬鬼的形象更加鲜明。
四大吝啬鬼 民间故事吝啬鬼

四大吝啬鬼民间故事吝啬鬼吝啬,字面意思是小气,当用而舍不得用,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
在民间也有关于它们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民间故事吝啬鬼,希望大家喜欢!民间故事吝啬鬼篇一涡河南岸有个大财主,外号吝啬鬼。
他良田数顷,骡马成群,年年进的粮食,五间楼筒子盛得满满的。
每逢新粮入库,总要有上千斤霉烂的粮食倒进粪坑里沤粪。
可是,他就是怕人吃,上至亲戚朋友,下至长工佃户,没有一个能在他家吃上一顿饱饭的。
真是谁提起来谁骂。
这一年,李乡党来到他家喂牲口,吝啬鬼对他说:这槽牲口,你要能喂得肉满膘肥,今后我不会亏待你。
李乡党说:好,我一定精心喂养!一个月过去了,因为天天吃不饱饭,李乡党瘦了;同时,他喂的那槽骡马也都降了膘。
吝啬鬼到牲口屋一看,恼火地说:挡槽的,这牲口你咋喂瘦了?那说不清怨啥。
我来时一百五十一斤,现在只有一百二十一斤,一天瘦了一斤。
掌柜的,你说到底是怨啥?吝啬鬼想了想,厚着脸皮说:好好干吧,从明天起,每顿给你加上一个馍。
夏去秋来,夜渐长日渐短。
过罢霜降的第二天晚上,吝啬鬼对李乡党说:现在夜长天短了,晚上这顿饭嘛......我看就省了吧!李乡党说:好哇,省了就省了吧!他等老家伙一走,往床上一躺就睡了。
第二天早晨,吝啬鬼和鞭把来套牲口犁地,见满槽牲口无精打采,肚子像秕荚一样,四条腿站在那里纹丝不动,就气冲冲地问:今儿夜里这牲口你没喂吗?李乡党不紧不慢,一字一板地说:人都没有喂,何况牲口呢?都省啦!吝啬鬼被李乡党顶得吹胡子瞪眼,等好大一阵子,才极不情愿地说了一句话:从今天起,晚上还有饭!民间故事吝啬鬼篇二从前,有个小财主名叫徐老三,此人吝啬无比,一个钱掉地上粘块坯。
他经常恨自己为啥长个肚子,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粮,都让它装完了。
要是不长肚子,光吃不干,不是发财更快吗?徐老三拼死拼活干呀省啊!到五十多岁的时候,已经置下了百十亩地。
他养了三个儿子,娶了三个媳妇,可恨的是这三双儿媳妇没有一个像老子那样,总嫌老家伙过于吝啬,家境虽比不上大财主,和一般的户相比也算挑花的了,全家人成天吃糠咽菜,穿的破破烂烂,寒酸得讨人笑话。
四大吝啬鬼

四大吝啬鬼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以吝啬而著称。
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
由于对利益的追逐,使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像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
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地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
不过这中间也有种族间的仇视与纠纷,基督徒对犹太人民冷漠和歧视政策使仇恨在夏洛克的心中埋下,这也是为什么夏洛克执意要从安东尼奥胸口割下一块肉的原因之一。
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
中国古代十大吝啬鬼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场之人。
一是曹洪。
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过曹操,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屡征伐有功,被拜为都护将军。
曹丕称帝后,任曹洪为卫将军,再升骠骑将军,封野王侯,后再转封都阳侯。
曹操任司空时,亲自带头将每次月调储在县,曹洪所储之款连曹操也自认不及。
《魏略》中记载,曹洪敛财有术,是曹操手下诸人中的第一巨富。
曹洪却吝啬刻薄,为此差点丢了小命。
事情是这样的:魏文帝曹丕还在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找曹洪借一百匹绢。
曹洪觉得肉痛,百般托词不愿意借,结果惹恼了曹丕。
一直怀恨在心的曹丕即位后,找了个由头把这位堂叔下到狱中,准备处死他。
后来幸得卞太后求情,曹洪才免于一死,但被施以削官职、减爵位之处罚。
二是王戎。
在著名的《世说新语》中,有专门的一个章节,是写“俭啬”的,一共有九个故事。
其中的四个,是有关官至司徒的大名士王戎的。
《世说新语》“俭啬”中说,“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就是王戎说生性吝啬,他的一个侄子结婚,作为伯父的王戎当然要随个份子:“送他一件单衣”。
但是,过后王戎心疼不已,又跑到人家家里给要了回来。
就连对自己的女儿,王戎也没有大方到哪里去。
“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就是说王戎的女儿嫁给了裴家的公子,又从老爹这里借了好几万的钱。
“女归,戎色不悦”,女儿回娘家的时候,忘了归还老爹的那几万钱,结果惹得自己的亲爹很不悦。
“女遽还钱”,就是说王戎的女儿赶紧将钱还上,这种情况下,王戎“乃释然”。
王戎十分富有,《世说新语》上说他,“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
但吝啬成性的他对日常消费却没有任何兴趣,一心想让蛋生蛋,钱生钱,在个人理财方面雄霸天下。
可就是一根小小的牙签还要自己亲手做,为的是省这几个铜板钱。
家里种出了上好的李子,他便高价出售,但因为害怕别人用他的李子做种子栽培出好李子,就事先把李子里面的核给拿掉了。
四大吝啬鬼

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象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
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
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
这就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个性。
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绘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莫里哀擅长塑造概括性很强的艺术形象。
阿巴贡几乎成了吝啬的代名词。
莫里哀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但稍嫌单薄,近于批评家所说的"扁形人物"。
莫里哀的喜剧大多遵循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冲突集中,结构严谨。
四大吝啬鬼

四大吝啬鬼篇一:中国四大吝啬鬼中国四大吝啬鬼李梅亭是个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
单就其名字--印在名片上的花体英文字“prefessOr may din lea”就足见一斑,他堂而皇之的给自己安排了三个衔头:“国立三闾大学主任”、“新闻学研究所所长”、还有一条是一个什么县党部的前任秘书。
他解释说,“新闻学研究所”是他跟几位朋友在上海办的补习学校;第一行头衔省掉“中国语文系”五个字可以跟第二三行字数相等。
看过的人都知道,当时李等人还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哪来的“国立三闾大学主任”?而李的解释更是让人看出其内心的卑鄙和无耻,可笑和荒唐。
“may din lea”意为“五月吵闹草地”,问其缘何“不用外国现成姓lee”,他大发议论:“中国人姓名每字有本身的意义,把字母拼音出来,毫无道理,外国人看了,不容易记得。
好比外国名字译成中文,‘乔治’没有‘佐治’好记,‘芝加哥’没有‘诗家谷’好记;就因为一个专切音,一个切音而有意义。
”由此,同行的赵辛楣想到“mating”(交配)跟“梅亭”也是同音而更有“意义”。
到此,李梅亭性格的虚荣,卑鄙,猥亵充分暴露无遗。
不知读者注意到了没有,“李梅亭”的‘先秦小说史’班上偏偏笑声不绝”。
如果你真的以为李毕竟“教授有年”而堪称善教之师,那就大错特错了。
稍具中国文学史知识的人当对此忍俊不禁:先秦之时,中国哪来的“小说史”!其学术之价值,学生之盲目,李先生之不学无术皆可想而知矣!这有如鲁迅笔下的高老夫子讲授历史课却欲以“桃园三结义”、“秦琼卖马”之类的演义故事为据以塞之如出一辙。
由此,李梅亭先生的不学无术,道貌岸然,浅薄猥琐,无知可笑尽显无遗。
此外,李梅亭其它的所作所为:带着一箱药却不肯给同行生病的孙小姐一包仁丹治病;满口仁义道德却半路上泡妓女,在镇上嫖土娼;自己爱打牌却禁止别人打牌;假装钱财充公却私攒买烟买山薯;??所有这些,又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李的自私自利,虚伪狡诈,庸俗势利,言行不一等等恶劣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围城》里的李梅亭
带着一箱药却不肯给同行生病的孙小姐一包仁丹治病;满口仁义道德却半路上泡妓女,在镇上嫖土娼;自
己爱打牌却禁止别人打牌;假装钱财充公却私攒买烟买山薯;……所有这些,又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李的自
私自利,虚伪狡诈,庸俗势利,言行不一等等恶劣品质。李梅亭猥琐的灵魂和灰色的人生得到了无以复加
淋漓尽致的暴露。
二、徐复祚的《一文钱》吝啬鬼卢至
财帛如山而又吝啬异常的富豪卢至,在途中拾到一文钱后引发的故事。虽杂有因果说教,但对贪鄙悭
吝的卢至形象,塑造得十分深刻,很有喜剧特色。
《一文钱》塑造守财奴形象:1、素材,取材于族人吝啬者(启新,以缗系脂,以蟾代蛙,哺人狗吐,
雨具随带,一莲止饥,数日归一);2、情节,卢至家陈万贯,但却让家人忍饥挨饿。阿兰节上,卢至算计
着到朋友那儿蹭饭吃,以节省自己家粮食。路上拾到一文钱。当见到众乞儿一起享用自己的所得,饮酒行
令不亦乐乎,并嘲弄自己时,卢至大伤自尊,决定花掉一文钱。买了芝麻,躲到山顶独吃。佛陀化作僧人,
向卢至化银子,卢至不给。僧与卢至饮酒,卢至大醉。僧人变为卢至模样,回家散分其家财。真卢至回来
后,被当成悭啬鬼驱逐家门,卢至奏闻国王,佛陀施展佛法左右着宫人不许卢至进入。卢至只好求救佛陀,
终于醒悟,与妻子同时进入西方极乐世界。3、与元杂剧《看钱奴》的比较:《看钱奴》注重表达对社会的
沉痛的批判,《一文钱》只是表现对卢至吝啬的讽刺与戏谑;《看钱奴》只谈报应,《一文钱》则有对佛教
的宣讲。4、曲词:注重本色、音律。
郑庭玉《看钱奴》:取材于干宝《收神记》“张车故事”。财主周荣祖将自己祖上的财产埋在院后墙下,
带着妻子儿子进京应举。穷汉贾弘义,怨恨天公,天帝派增福神暂借他二十年富贵。于是暴富。周荣祖应
举失败,自己的祖上财产又遭遇盗窃,投亲不遇,贫病交加,只好在教书先生陈得甫的介绍下,将自己的
儿子长寿典卖给贾弘义做义子。巨富贾弘义十分悭吝,病入膏肓时派义子长寿到岳王庙烧香还愿。长寿偶
然遇到周荣祖夫妇,但双方已经不能相认,发生争吵,周荣祖夫妇受尽了晦气。周荣祖回曹州后老伴得病,
到药店拿药,偶然遇到陈得甫。此时贾弘义已经死去,经过陈得甫作证,周荣祖夫妇与儿子长寿相认。检
点贾家银钱,发现印有“周奉记”的字样,周家的祖上财产终于物归原主。
贾弘义病入膏肓时对义子有一段独白:“你不知道我这病是一口气上得的。我那一日想烧鸭儿吃。我走到
街上,那一个店里正烧鸭子,油漉漉的,我推买那鸭子,着实的挝(握)了一把,恰好五个指头挝得全全
的。我(赶紧)来到家,我说盛饭来我吃,一碗饭我咂一个指头,四碗饭咂了四个指头。我一会瞌睡上来,
就在这板凳上,不想睡着了,被个狗舔我这一个指头,我着了一口气,就成了这病。”
三、在庄子寓言故事中,《外物》篇中监河侯也是吝啬鬼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1)。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2),将贷于三百金,可乎?”庄
周忿然作色曰(3):“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4)。周顾视车辙中(5),有鲋鱼焉(6)。周问之曰:‘鲋
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7)。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
吴越之王(8),激西江之水而迎子(9),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10),我无所处。吾
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11),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12)!”
[注释]
(1)贷:借贷。粟:谷子,亦粮食的通称。监河侯:监理河道的官。
(2)邑金:一邑祖赋的收入。
(3)忿然:不高兴的样子。作色:变色。
(4)中道:道中。
(5)顾视:回头看。
.
'.
(6)鲋鱼:鲫鱼。
(7)波臣:波荡之臣,波荡冲来而失水的水族臣仆。
(8)且:将要。
(9)激:引。西江:指蜀江。
(10)常与:恒常共处,指水。
(11)乃,竟。
(12)曾:乃,就。索:寻找。枯鱼之肆:干鱼市场。
庄周家庭贫穷,所以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等我得到一邑租赋金,借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
不高兴的样子脸色一沉说:“我昨天来时,在中途有喊叫我的,我回头向车辙中一看,有条鲫鱼,我问它
说:‘鲫鱼呀!你在这里做什么?’回答说:“我是东海波荡冲来而失水的水族仆臣,你难道不能用升斗的水
来救活我吗?’我说:‘行。等我游历吴越说服两国的国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
不高兴地改变脸色说:‘我失去与我常处的水,我没有容身的处所,我得到:升斗的水就可活命,你竟这样
说,就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找我!’”
四、《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也算一个
平时严监生家里肉都不会买来吃,只有当小儿子吵闹要吃肉,才买4个钱的熟肉,哄他作罢。妻子生
病(肯定也是常年跟着他节省的原因)人参,附子没少买;自己生病时,却从来舍不得;
“……晚间挤了一屋子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
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登时就没了气。”
这一段文字描写,被人们视为是严贡生吝啬性格描写的强化之笔,他最后伸出的两只手指头,被视为和葛
朗台临死抓金子的描写如出一辙。但是我以为他临死伸出的这两根手指,不能把他们单独拿出来,而要放
到其生前和死后来看。这两根手指既是他猥琐可怜一生的最生动写照,也是他那操劳忧虑心境的延续,同
时也表现出他对自己家产和妻儿前途的重重顾虑和担忧,并不能简单视为“吝啬”性格描写的强化之笔。
这一细节描写,给人的感受是沉闷的,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我们仿佛听到作者嘲笑声,在嘲笑严监生的
一生,他辛苦非常最后却为他人做了嫁衣,最终的结局是那样的悲惨。把它和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
朗台》中葛朗台临死前的那些细节描写比较,给人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葛朗台临死前,让女儿把金子拿
到面前来:“一连几小时盯住金子,好象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婴儿一般,露出一点很吃力的笑意。”他看到
教士手里拿着做法事用的十字架,就想把它“抓到手里”,这“骇人的姿态”也就要了他的命。这些细节
描写,赤裸裸地暴露了这个贪得无厌者的内心世界,给人以无限的厌恶。而严监生监死前伸出的两个手指,
只能让人感到他的无助、可怜和可悲。由此可见两位大师对各自笔下人物态度的有着多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