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药剂
中兽医药学不能丢

分 别位于 兰州和江 西 , 还 出版 过 《 中兽医学 杂志》 和 《 中兽医医药杂志》 以及 《 中兽医学》 教材 。 早在 1 9 5 8 年 7月 , 河北 省农 林厅就 成立 了“ 河 北 省定县 中兽 医学 校 ” , 后来 发展为“ 河北农 业大学 中兽医学 院” 。 然而 到了 2 0 1 2 年, 中兽 医学 院与动物 医学院合署办公后 , 中兽医专业就不再招生 。 同样 , 中 国农业大 学也 曾在 1 9 8 0年开始招收 中 兽医专业本科生 , 但到 了 1 9 9 5年 , 由于专业调整 , 中 兽医专业停招 。 与国 内中兽医人才 日趋缺乏 的现 状形成鲜 明对 比的是, 国外 中兽医却在蓬勃发展 。 夏咸柱表示 , 早在 1 9 7 4年 , 美国就成立 了“ 国际 兽医 针灸 学会 ” ,全 球会 员有 2 0 0 0多人 ,每年有 2 0 0学 时的针灸培训课程 。 之后 , 美 国又成立 了兽 医 针 灸研 究 院、 亚洲传统兽 医学会等 。同时, 中兽 医药 学还进入 了许多大学 的课堂 。 在夏咸柱看来 , 中兽医药 学是 我国的宝库 , 也有 巨大的市场需求 , 必须想办法将其继承和发扬 下去。 为此, 夏咸柱建议, 从 中国农业大学 、 河北农业大
2 0 1 3第 2期
养猪 S WI N E P R O DU C T I O N
3
中 国 工 程 院 院 士 Fra bibliotek 咸 柱 呼 吁
中
兽
医
药
学
不
能
丢
“ 传 统中兽医 药学是我 国的宝库 ,一定要 继承 和发扬下去 。 ” 在 北京举行的 2 0 1 2中兽医药发展高 层论坛上 , 中国工程 院院士夏 咸柱强烈呼吁 。 作 为一 名动物 病 毒学 专家 , 夏 咸柱 认 为 , 在 食 品安全 问题 日益严重 的今天 ,传统 的中兽医药能有 效减少动物食 品中的兽药残 留,保 障养殖业 的健康 发展和食 品安全 。 据介 绍 , 现阶段 影响食 品安全 的主 要 因素 有三 大类 : 第一类是微 生物 引起 的食源 性疾病 ; 第二类是 农药残 留、 兽药残 留、 重金属 、 天然毒素、 有机污染物 引起 的化学性污染 ; 第三类 是非法使用食 品添加剂 。 夏咸 柱表 示 , 在 这些 主要 因素 中, 兽 药残 留 的 危 害 不 可 小觑 。 “目前 ,养殖业所 使用 的许 多兽药 都存在 致畸 形、 致 突变或致 癌等危 害 , 如硝基 呋喃类 、 砷制 剂等 兽药都 已被证 明具有 致癌 作用 。 ”夏咸柱强调说 , 如 今养殖业 中兽 药的过 量使用,导致 动物性食 品中兽 药残 留 日益严 重, 已对 人类健 康造成极大威胁 。 传 统 的 中兽 药 则是将 中医药 理论 应用 在动 物 身上 , 基本理论和 中医药学一脉相承 。 它将“ 治未病 ” 作为动物保健 的前提 , 从而减少 了疫苗 、 化学药物及 抗生素 的使用 。可以说,中兽医药学是我 国历代 以 来 同家 畜疾病进行 斗争的经验总结 。 然而 , 本该继 承和发扬 下去 的中 国传统 兽医科 学却在 国 内日趋 萎缩, 这让夏咸柱倍感焦虑 。 “ 解 放初期 ,全 国从事 民问兽 医工作 的有 8 万 余人 , 而 如今 , 国 内能用 中兽医理论来指导 临床 处方 的兽医不超过 3 0 0 人 ,能从 事中兽医教学工作 的专 业教师 不足 百人 。” 夏咸柱说 。 据 夏咸柱 回忆 ,我 国 曾有两个 中兽医研 究所 ,
经典中兽医处方及类方选编(下)

经典中兽医处方及类方选编(下)26、穿心莲散出自《兽医验方新编》原无方名。
穿心莲90g鸡内金8g甘草2g 为细末,雏鸡、雏鸭每只每次0.5~0.8g;成鸡、成鸭每只每次1~1.5g,鹅每只每次2~3g。
灌服或混饲。
功能清热解毒,止泻。
主治禽巴氏杆菌病,泻痢。
27、禽康灵出自《黑龙江畜牧兽医》1986年第2期。
巴豆霜4g乌蛇2g雄黄1g为末,3月龄以内的鸡每20~50只用药1g,成鸡每5~10只用药1g,拌饲喂给,或掺少许面粉做成条状填喂。
功能解毒杀虫。
主治鸡霍乱,球虫病。
28、金蒲散出自《中兽医学杂志》1990年第6期。
蒲公英150g 野菊花黄芩紫花地丁板蓝根当归各100g为末。
混均,按1.5 9/6混入饲料内,分3次给药,每次1周,两次之间隔1周,从22日龄开始用药,直到56日龄。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痛。
用于预防雏鸡葡萄球菌病。
29、鸡乐出自《中兽医学杂志》1989年第10期。
金荞麦将不同入药部位(根、茎叶、花)分别制备成乙醇提取液,低温浓缩至无醇味,混合,加蒸馏水适量,使每毫升含生药1g。
预防量以0.1%比例拌料,连喂3天;治疗量以0.2%比例拌料,连喂3~5天。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鸡慢性葡萄球菌病。
本方原无方名,“鸡乐”是研制单位准备报批生产的商品名称。
金荞麦为蓼科多年生植物,其制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双聚原矢车菊甙元。
本制剂对鸡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防治慢性型(关节炎、眼炎、皮炎)鸡葡萄球菌病,有效率为83%~94%。
)30、通鼻散出自《中兽医学杂志》1991年第1期。
原无方名。
白芷防风益母草乌梅猪苓诃子泽泻各100g辛夷桔梗黄芩半夏生姜葶苈子甘草各80g为细末,拌饲喂(以上为100只鸡3日量),连用9天。
功能散风,化痰,通窍。
主治鸡传染性鼻炎。
31、喉炎净散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0年版)。
板蓝根840g 蟾酥80g合成牛黄60g胆膏120g甘草40g 青黛24g 玄明粉40g 冰片28g 雄黄90g 为末,混饲喂,鸡0.05~0.15g。
中兽药制剂在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临床金鉴20236259中兽药制剂在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高来春,刘 磊,张 鹏(济宁市兖州区农业农村局,山东济宁 272100)摘要:中草药的使用在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种类丰富,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些年随着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的全面禁止使用,中草药制剂的出现对猪生产中发生的疾病预防起了很大的作用,使用的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保护作用,因为中草药制剂可以降解了各类有害物质。
这样中草药制剂作为新兴的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值得在养猪生产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主要阐述中草药制剂在猪疾病防治上的中的应用,为病猪临床诊断预防提供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兽药制剂;猪生产;疾病预防;应用中图分类号:S85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3)06-0013-03中草药制剂不仅在动物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在人类疾病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药可应用于动物养殖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中药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还可以促进动物生长和发育,目前中草药相关制剂在饲料添加、营养干预等动物健康养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养殖过程中疾病发展多样化,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使用抗生素药物非常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且畜产品中还可以产生药物残留,对人类或畜禽产生毒害作用,甚至危害人类的健康状况。
随着中兽药的研究技术越来越成熟,使用中兽药制剂可以提高动物机体体质和免疫力,增强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的抗病能力,并且毒副作用小,不容易形成药物残留,由此可见,未来中兽药制剂的应用将会更广泛,其发展成为必将成为一种趋势,能够推动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 中兽药制剂的应用价值1.1 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危害在抗生素全面禁止使用之前,抗生素给动物机体、人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抗生素的药物残留动物体内,导致动物对各类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且伴随着繁殖传给了下一代,随着抗药性表现的越来越明显,饲养过程中的很多疾病问题已经解决不了。
中兽医药剂学

中药: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动物疾病的药物。
干燥: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晒干、烘干和阴干等。
贮存:在干燥、低温、避光处保存,并要求定期抽样检查和定期翻晒。
中药的炮制:概念:根据中兽医药理论,依照辨证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包括对药材的一般修治整理和对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目的:清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保证药物的纯净清洁;减少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或转变药物的性能和作用;便于制剂、服用和贮藏;改变药物作用趋向,引药入经;矫味、矫臭。
方法:修治(纯净,粉碎,切制),水制(淋法,洗法,泡法,润法,漂法,浸法,水飞法),火制发(清炒法,拌炒法,炙法,烘焙法,煨法,煅法),水火共制(蒸发,煮法,抄法,炖法,淬法),其他制法(发芽法,发酵法,制霜法,复制法)。
水飞法:是利用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其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而分离获取细粉的方法。
淬:将药物煅烧至红透,趁热迅速投入冷水、醋或其他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使之松脆的方法。
制霜:药物经过去油支撑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增强疗效。
配伍禁忌:一、配伍: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能,按照一定的规则,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起来使用,称为配伍。
“七情”:1.单行:用单味药治疗病情简单的疾病。
2.相须: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3.相使: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味药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可提高主药的疗效。
4.相畏: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5.相杀: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6.相恶:两种药物合用,能相互牵制而使原有药效降低或丧失。
7.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二、禁忌:在通常的情况下,某些药物不能配合使用或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使用某些药物,称为禁忌。
中兽医药剂学复习资料整理

清热药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燥湿、解暑等功能,用于高热、热痢、湿热黄疸、热毒疮肿、热性出血及暑热
1、 清热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暑药
清热泻火药:清气分热、泻火泄热,用于急性热病,如高热、汗口渴贪饮、尿液短赤
⑥相恶(两种药物配合应用,能相互牵制而使作用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⑦相反(两种药物配合应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2、 禁忌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 、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荆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温性和热性的中药属阳,具有温里、驱寒、通络、助阳、补气、补血等作用,如干姜、肉桂
3、 五味:
辛能散行,甘能缓补,酸能收涩,苦能燥泻,咸能软下
①辛味:发散、行气、行血,如麻黄、薄荷、红花
②甘味:补益、和中、缓急,如党参、熟地黄、甘草、大枣
③淡味:渗湿、利尿,如猪苓、茯苓
3、 清热凉血药:
水牛角、地黄(生地黄凉血,熟地黄补血)、玄参(虚火上炎)、牡丹皮(凉血药物最上品)、地骨皮、白头翁、地锦草、紫草、白茅根、
4、 清热燥湿药:
黄连(泻心火)、黄岑(泻肺火)、黄柏(泻肾火)、龙胆(泻肝火)、苦参(有参之名,无参之实,主要用于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秦皮(水试法,有蓝色荧光)、胡黄连
辛温解表药:性味多为辛温,具有发散风寒的功能,发汗作用较强,适用于风寒标证,如恶寒战栗、发热无汗、耳鼻发凉、口润不欲饮水,舌苔薄白、脉浮紧
中兽医基础连载3

中兽医剂型剂型是指方剂制作成的形式。
它与方药的性质、病情的需要、制剂的使用方法和动物采食特性等有关。
关于方药的性质,《神农本草经》中说:“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人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关于病情的需要,如病急者宜汤,病缓者宜丸:疮疡湿者宜贴,干枯者宜涂膏等。
关于使用方法,如灌服宜用散剂或汤剂,直肠给药宜用汤剂或栓剂等。
关于动物采食特性,如禽类可用药砂,鱼类多用药饵等。
现将常用剂型分述如下。
散剂动物最常用的一种剂型。
是一味或多味中药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有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之分。
内服散剂常用开水调成糊状,或加水稍煎,候温灌服;也可混在饲料中喂服。
内服散剂在胃肠中能较快地被吸收。
常用的内服散剂如消黄散、清肺散、平胃散、郁金散、千金散、桂心散等。
外用散剂一般应研成细末或极细末,多用于疮面或患部的掺撒、敷贴,或用于点眼、吹鼻等。
如桃花散、生肌散、雄黄散、拨云散、吹鼻散、青黛散、冰硼散等。
汤剂又称煎剂。
一味或多味药物的饮片加水煎煮后,去渣而得的液体制剂。
包括内服汤剂和外用汤剂。
内服汤剂容易被吸收,发挥药效快,适用于急病或重病。
如白虎汤、通肠芍药汤、补中益气汤、麻杏甘石汤等。
当经口灌服困难时,某些内服汤剂也可采用保留灌肠的方法投药。
外用汤剂可用于洗治疮疡、洗敷肿痛等,如防风汤等。
丸剂中药粉末或其提取物,加适量辅料制成的球形制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多。
蜜丸是以蜂蜜为辅料制成;水丸的辅料为水或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糊丸的辅料为米糊或面糊;浓缩丸是由中药提取物加适当辅料制成。
很多内服方剂都可做成丸剂,如马价丸、六味地黄丸、生子丸、枳术丸、四神丸等。
丸剂大多吸收缓慢,作用持久,且易于保存,常用于治疗慢性疾病。
但在兽医临床上,因动物不能主动吞咽丸药,故给药时需用投丸器,或用水化开灌服。
片剂一味或多味中药,经加工或提炼后,与辅料混合压制成的一种圆片状制剂,与丸剂近似。
执业兽医之【中兽医学】【第02部分】

执业兽医之【中兽医学】【第02部分】第九章温里药及方剂【01】温里药:①附子:温中散寒、回阳救逆、除湿止痛;②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③肉桂:暖肾壮阳、温祛寒、活血止痛;④小茴香:祛寒止痛、理气和胃、暖腰肾;⑤吴茱萸:温中止痛、理气止呕;⑥艾叶:理气血、逐寒湿、安胎。
【02】温中祛寒方:①理中汤:党参、干姜、炙甘草、白术;主治脾胃虚寒症;②茴香散:主治风寒湿邪引起的腰胯疼痛;③桂心散:主治脾胃阴寒所致的吐涎不食、腹痛、肠鸣泄泻。
【03】回阳救逆风:回逆汤:熟附子、干姜、炙甘草;主治少阴病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第十章祛湿药及方剂【01】祛风湿药:①羌活:发汗解表、祛风止痛;②独活:祛风胜湿、止痛;③秦九:祛风湿、退虚热;④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肿止痛;⑤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⑥五加皮:祛风湿、壮筋骨;⑦方己:利水退肿、祛风止痛。
【02】祛风湿方:①独活散:主治风湿痹痛;②独活寄生汤:主治风寒湿痹、肝肾两亏、气血不足。
【03】利湿尿:①茯苓:渗湿利水、健脾补中、宁心安神;②猪苓:利水通淋、除湿退肿;③茵陈:清湿热利黄疸;④泽泻:利水渗湿、泻肾火;⑤车前子:利水通淋、清肝明目;⑥金钱草:利水通淋、清热消肿。
【04】利水方:①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②八正散:主治湿热下注引起的热淋、石淋,证见尿频、尿痛、口干舌红、苔黄、脉数。
【05】化湿药:①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痛、解表邪、除湿滞;②苍术:燥湿健脾、发汗解表、祛风湿;③佩兰:醒脾化湿、解暑生津;④白豆蔻:芳香化湿、行气和中,化痰消滞;⑤草豆蔻:温中燥湿、健脾和胃。
【06】化湿方:①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主治胃寒食少、寒湿困脾;②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中暑。
十一章理气药及方剂【01】理气药:①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②青皮:疏肝止痛、破气消积;③厚朴:行气燥湿、降逆平喘;④枳实:破气消积、通便利膈;⑤香附:理气解郁、散结止痛;⑥木香:行气止痛、和胃止泻;⑦砂仁:行气和中、温脾止泻、安胎;⑧草果:温中燥湿、除痰祛寒;⑨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中兽医药概念

中兽医药概念
中兽医药是中国创立的应用自然疗法防治动物疾病和动物保健的综合性兽医药。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内容,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与动物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理论体系的传统兽医学。
中兽医学几千年来为保障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于1000多年前传到国外,对世界兽医学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影响,尤其在当今人类回归自然和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残留等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之际,中兽医学更为世界瞩目,因而中兽医学成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科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夺目的明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炙: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的方法,eg,醋、盐水、胆汁、黄酒、姜汁可引药归经。
5.煅: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放于密闭容器中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 效。主要为矿物类,eg,石膏、石决明。
(三)火制
6.炒:分为直接炒和加料炒两种:
(1)直接炒
水接触时间短。
3.泡:浸泡变软,以便果核类去皮。浸泡一定时间。
4.浸:用水或醇类浸泡根茎类药物,药物以便切制。较长时间。
5•水飞:对矿物类粉剂等,与水一同研磨,上面的悬浮物沉淀后备用。eg:飞滑石。
(三)火制
即药材直接或加入一定辅料后,用火处理。
1.烘:放于近火或烘箱内使之干燥的方法。
2•焙:放于玻璃或瓦片上微火烘干的方法,eg,焙蚯蚓。
中兽医药剂学
第一章 中 药 总 论
几个相关概念
3.中草药:
1中药与草药的总称 (Chinese Herbal Medicine),按其来源分为植物药, 动物药(乌骨) 和矿物药(自然铜、朱砂)等,以植物药具多。
2与中药含义相同。
4.本草:
1专指古代的医学专著。
2指中草药。
内容
第一节 中药的采集、加工与贮藏
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加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
二、炮 制 的 目 的
4.增强药物疗效:
元胡(即延胡索,可活血止痛)醋元胡,止痛作用增强。
5.便于制剂和贮藏:
6.可引药归经: 如盐制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入脾经,姜制入肺经等。
7.矫味、除臭: 酒制胎盘,麸炒椿根皮等。
三、炮 制 的 方 法
分为五大类:
2.发酵:
经发酵使药物改变其性质,eg六神曲、曲半夏、胆南星等。
(五)其他制法
3.发芽法:又称“蘖法”如麦芽。
4.复制法:又称法制,
1增强疗效:白附子用鲜姜、白矶制后,增强了追风袪痰的功效。
2改变药性:天南星用胆汁炮制后,由辛温变成苦凉
3去毒性:半夏用甘草、石灰制后可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第三节 中药的性能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第三节 中药的性能
第四节 配伍禁忌
第五节中药煎煮法
第一节 采集、加工及贮藏
本节以自学为主,主要了解以下几点:
1.采集:
1了解中草药的生长特性。
2掌握各种中草药的采集季节和方法:
“三月茵陈五月蒿,六月拔来当柴烧”
2.干燥: 不同类型的中草药要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
1晒干: 适宜于根、根茎、皮类类药物,对叶、花,全草类药物以及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芳性药 物如:蜘蛛香不宜此法。
定义 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的与疗效有关的性味功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 例如:黄莲的性能:性寒味苦,入心肝胃,大肠经。
一、四气五味
(一)四气: 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四气是古人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 和对于疾病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作出的概括性 归纳。 一般认为能够治疗热证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或凉性; 能够治疗寒证的药物,便认为 是热性或温性。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二、炮 制 的 目 的
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确保准确的药量和药效。如,去泥,刮皮等。杏仁去皮,蝉蜕 去头翅等。
2.清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1乌头生用有剧毒,用甘草,黑豆与之共煮后可去毒
2续随子是一种剧烈的泻药,必须去油取霜用
3常山是一种很好的驱虫药,但有吐的副作用,洒沙后可去其副作用。
二、炮 制 的 目 的
淬青礞石、淬炉甘石等。
4.抄:即将药物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捞出。多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多汁类药物抄 后进一步干燥。eg,抄杏仁、桃仁、扁豆,便于去皮;抄马齿苋、天门冬以便晒干。
(五)其他制法
1.制霜:
1药物榨去油脂后剩下的残渣,eg巴豆霜。
2药物煮提后所剩残渣研细,eg鹿角霜。
3药物渗出的结晶体。eg西瓜霜
2.蒸:用蒸气将药物蒸熟,或清蒸,或加辅料蒸,以增强药效或缓和烈性。eg:酒蒸大黄可 缓和其泻下作用;何首乌经反复蒸晒后,才不再有泻下力,而能补肺肾、益精血。
3.淬(cui):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烊中,取出再煅烧,反复多次,使其
改变质地与性质。淬后不仅酥脆易于粉碎,而且辅料被其吸收,增强疗效。eg,淬自然铜、
3.切制: 用刀具将药材切成段、片、块、咀、丝等一定规格的饮片,以便干燥、称量和调制。
(二)水制
定义: 即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 以使药物清洁, 润湿、 软化或降低毒性。 主要包括:
1.洗:除去泥沙,花类不可洗,须阴干。
2.漂:宽水中反复冲洗,以除去毒性(半夏)、盐分(海藻)和腥味(胎盘)反复换水。与
炒至表面呈淡黄色,如:炒王不留行。 炒至表面呈焦褐色,有焦糊味,如炒山楂,炒 麦芽。 炒至表面变黑,内部变黄。eg.地输炭。
(2)加料炒: 加用适当的辅料含炒,如土炒白术,滑石炒阿胶。
(四)水火合制
1.煮:药物加水或用辅料煮,以降低毒性或增强疗效,eg,醋煮商陆,芫花、狼毒可降低毒性, 酒煮黄芩可增强其清肺热的功能。
1通泄(通腑泄热):eg大黄,可治实热
2降泄(降泄肺气):eg苦杏仁,治肺气上逆而咳喘。
第一节 采集、加工及贮藏
2阴干:适宜于芳香性的花,叶及全草类药物。
3烘干:此法适宜于各类药,但要依据药物的特点,选取不同程度的火力。
3.贮藏:
1干燥
2凉爽通风
3避光
4有些药还应防氧化。
第 二 节 炮 制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念
二、目的
三、方法
一、炮制的概念 生药在入药前要据药性的不同和临床用药要求所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方法的总称。
四气的阴阳所属:
平性
除寒热温凉外,还有一类平性药,eg甘草,性质比较平和,但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微寒或微温 性,仍未超出四气的范围,所以仍称四气不是五气。
(二)五味:即酸、苦、甘、辛、咸
1.酸味: 能收能涩,主治脾气下陷的所致的虚汗、久泻、脱肛,eg乌梅、石榴皮
2.苦味: 能泄、能燥、能坚
(1)能泄:能泄分以下三种:
(一)修制:
(二)水制:
(三)火制:
(四)水火合制:
(五)其他制法:
(一)修制
即挑拣、修治
1.纯净:
采用拣、筛、簸、刷、刮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eg:刷掉石韦,枇杷叶上
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筛去川椒的内核等。
2.粉碎: 用捣、碾、研、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便于制剂和服用,凡入丸,散剂的药物都得用粉碾 或粉碎机粉碎到一定的标准粉未,兽药散剂一般要求过2号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