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常用方剂

合集下载

常用中兽药配方汇总

常用中兽药配方汇总

常用中兽药配方汇总常用中兽药配方汇总一、加味麻杏石甘散本方由多种中药组成,包括麻黄、大青叶、石膏、姜半夏、连翘、前胡、浙贝、橘红、黄连、银花、公英、黄芩、杏仁、桑白皮、菊花、桔梗和甘草。

使用时,可用1%拌料,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二、清肺止咳散本方由多种中药组成,包括桑白皮、知母、杏仁、前胡、金银花、连翘、桔梗、甘草、橘红、黄芩、琵琶叶、麻黄和石膏。

治疗时1%~2%添加,预防0.5%,使用7~10天。

三、清瘟败毒散本方由多种中药组成,包括生石膏、生地黄、水牛角、黄连、栀子、丹皮、黄芩、赤芍、玄参、知母、连翘、桔梗、甘草、淡竹叶、地龙、细辛、干姜、板蓝根和青黛。

使用时0.5%~1%拌料。

四、肝病消本方由多种中药组成,包括大青叶、茵陈、柴胡、大黄、益母草、虎杖、菊花、草决明、栀子和甘草。

使用时用1%拌料即可。

五、大承气散本方由多种中药组成,包括大黄、厚朴、枳实和玄明粉。

猪羊60~150g克。

主治干粪球,需要注意的是孕畜慎用。

六、荆防败毒散本方由多种中药组成,包括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川芎、甘草和薄荷。

羊猪40~80g或者1%拌料,孕畜慎用。

七、保胎无忧散本方由多种中药组成,包括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黄芪、党参、白术、枳壳、陈皮、黄芩、紫苏梗、艾叶和甘草。

主治胎动不安,马牛200~300g,养猪一次30~60g,连用3~5天,一天一次。

八、清热散本方由多种中药组成,包括大青叶、荷叶、板蓝根、石膏、菊花粉、大黄、玄明粉和甘草。

主治发热粪干,猪30~60g,一天一次,连用3~5天,孕畜慎用。

九、清热散本方由多种中药组成,包括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甘草、竹叶、桔梗、前胡、荆芥、防风和枳壳。

使用时用1%拌料即可。

以下为养猪常用中药配方:一、复方健胃散山楂5000克,5000克,麦芽5000克,党参3000克(麸炒),白术3000克(麸炒),茯苓2000克,白豆蔻500克,陈皮3000克,枳实1500克,槟榔1000克。

经典中兽医处方及类方选编(上)

经典中兽医处方及类方选编(上)

经典中兽医处方及类方选编(上)1.避蝇袋出自《活兽慈舟》,原无方名。

将菖蒲、黄荆切碎或为末。

布袋盛装,常吊带于犬颈上,可驱臭避蝇。

主治犬生蝇营。

蝇营指常在犬毛内生活的蝇,多为黄色,类似虻,吸食犬血为生。

2、烫伤膏出自《活兽慈舟》。

石灰水(石灰调水澄清后取上清液)蚯蚓(焙干为末)加入麻油搅匀,涂敷患处。

功能清热止痛,消肿生肌。

主治犬烫伤。

3、慈姑银黄煎福州军区验方,原无方名。

见于《中兽医方剂大全》。

山慈姑9g 金银花12g黄连6g黄柏9g白芷6g甘草梢3g煎汤去渣,候温灌服。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犬毒蛇咬伤。

4、除臭煎出自《活兽慈舟》,原无方名。

密陀僧1g苍术5g甘松5g皂角3g细辛3g 白芷5g煎汤去渣,混粥内饲喂。

功能除湿通窍,避秽除臭。

主治犬周身臭不可闻。

5、避疫药垫出自《活兽慈舟》,原无方名。

桃树叶黄荆叶菖蒲叶贯众叶土细辛垫于犬窝。

功能避瘟解疫。

用于避犬瘟疫。

6、止叫方出自《蓄艾录》。

陈皮末涂犬鼻上,功能理气燥湿。

主治猫叫不止。

7、艾叶散出自《饲料研究》1988年第6期。

艾叶为末,在饲料中添加2%~2.5%,功能温中散寒,行气健胃。

用于促进肉鸡增重和蛋鸡产蛋。

试验表明,按上述剂量喂白洛克雏鸡7l天,增重提高22.69%。

另有人在饲料中用0.5%的艾粉代替等量麸皮喂星布罗和艾维茵商品代混合雏,结果饲料利用率和增重均显着提高。

据报道,在饲料中用O.5%的艾叶粉代替等量麸皮饲喂尼克蛋鸡,年平均产蛋率提高4.87%,降低死亡率50%。

另有报道,在蛋鸡的基础日粮中添加1.5%~2%的艾粉,产蛋率可提高4%~5%。

研究表明,少量艾叶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

据报道,可用于促进肉鸡增重的单味药物还有大蒜粉(在饲料中添加50mg/kg)、蜂花粉(在饲料中添0.1%~0.2 9/6)、钩吻(在饲料中添加0.2%)、沸石(在饲料中添加3%~5%)、麦饭石(添加1%~2%)、松针粉(添加0.3%~0.4 9/6)等。

兽医常用方剂

兽医常用方剂

精品课件
4
5.举例分析
• (1)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 姜、大枣)
①主治:胃寒草少、寒湿困脾等证
②功效:祛湿健脾,消胀散满
③处方分析: 苍术:性温而燥,除湿运脾,为君药 厚朴:
助苍术行气化湿,并能除满,为臣药 陈皮:理气化滞为佐药; 甘 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均为使药。
• (6)方歌:
麻黄汤用桂杏甘,发汗宣肺解表寒。 温清并用青龙汤,还需膏枣与生姜, 去掉桂枝叫三拗,咳嗽风寒治感冒。
精品课件
27
• 2、桂枝汤(P305)
(1)出处:《伤寒论》
(2)组成:桂枝45g、芍药45g、炙甘草20g、生 姜60g、大枣60g。
(3)功能主治: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
(1)出自:《温病条辨》
(2)组成: 银花30g、连翘30g、淡豆豉25g、桔梗25g、荆芥
穗25g、竹叶30g、薄荷15g、牛蒡子25g、芦根60g、甘草10g
(3)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或
温病初起。如感冒、流感、急性咽喉炎
精品课件
30
• (4)方解:
银翘(君):辛散表邪,清热解毒 荆芥、薄荷、豆豉:发表透热(臣) 甘草(使):调和诸药 桔梗、竹叶、牛蒡、芦根(佐):清肺利目
风寒表实证。
精品课件
25
• (4)处方分析:
• 桂枝(臣):发表解肌,助麻黄解表;另可温经止痛,治关节
疼痛
• 麻黄(君): 走表 发散风寒(治病因)

入肺 宣肺平喘(治主证)
• 甘草(使) :调和;又能增麻黄, 杏仁止咳平喘。
• 杏仁(佐):降肺气,协助麻黄平喘。
精品课件

兽医处方-文档资料

兽医处方-文档资料

兽医处方-文档资料1.青霉素G苄青霉素用量,肌肉注射.禽类5-10万单位/千克体重,每日2-3次禁忌配伍药物,四环素等酸性药物及磺胺类药物2.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安比西林用量,混饮,50-100毫克/千克水混饲100毫克/千克饲料,连用3-5天。

3.阿莫西林,羟苄青霉素用量,混饮,50毫克/千克水,连用3-5天。

注意事项,同青霉素G。

4.头孢噻圬,头孢胺噻圬用量混饮:混饮15-20毫克/千克水。

5.头孢三嗪,头孢曲松用量,皮下或肌肉注射10-2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1-2次。

混饮:25-50毫克/千克水。

注意事项,与林可霉素有配伍禁忌。

6.头孢噻呋,速解灵,头孢替呋,噻得福用量皮下或肌肉注射:0.1-0.2毫克/羽.日。

用于1日龄雏鸡。

7.链霉素用量混饮50-150毫克/千克水注意事项:与利尿药,呋噻米,依他尼酸,速尿等禁忌。

与红霉素有禁忌。

内服不吸收,只用于肠道感染治疗,其他感染如呼吸道,全身感染不能用。

8.庆大霉素,正泰霉素,艮他霉素用量,混饮治疗肠道感染:20-40毫克/千克水治疗输卵管炎,腹膜炎,50-100毫克/千克水混饲,50-200毫克/千克饲料。

注意事项,与氨汴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磺胺嘧啶钠,维生素C,碳酸氢钠有配伍禁忌。

9.新霉素用量,混饮,35-70毫克/千克水混饲70-140毫克/千克料。

注意事项,同链霉素不能肌肉注射10.妥布霉素用量,混饮25-50毫克/千克水注意事项同链霉素。

11.卡那霉素用量,混饮30-120毫克/千克水混饲60-250毫克/千克饲料,连用3-5天。

注意事项同链霉素。

12.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用量,肌注鸡10-30毫克/千克体重。

鸭20-40毫克/千克体重。

混饮100毫克/千克水。

混饲150-250毫克/千克饲料。

注意事项与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钠,红霉素,新霉素,维生素C,氨茶碱,盐酸四环素类,地塞米松,环丙沙星等有配伍禁忌。

13,阿普拉霉素,安普霉素,安百痢,安普痢用量,混饮250-500毫克/千克水,连用3-5天。

畜禽常用中药配方

畜禽常用中药配方
马、牛200~300g;羊、猪30~60g;兔、禽1~3g。
麻黄桂枝散
解表散寒,疏理气机。风寒感冒。
麻黄45g桂枝30g细辛5g羌活25g防风25g桔梗30g苍术30g荆芥25g紫苏叶25g薄荷25g槟榔20g甘草15g皂角20g枳壳30g
牛300~400g。
猪健散
消食健胃。消化不良。
龙胆草30g苍术30g柴胡10g干姜10g碳酸氢钠20g
补肾壮阳散
温补肾阳。性欲减退,阳痿,滑精。
淫羊藿35g熟地黄30g胡芦巴25g远志35g丁香20g巴戟天30g锁阳35g菟丝子35g五味子35g蛇床子35g韭菜子35g覆盆子35g沙苑子35g肉苁蓉30g莲须30g补骨脂20g
马、牛250~350g
扶正解毒散
扶正祛邪,清热解毒。鸡法氏囊病。
板蓝根60g黄芪60g淫羊藿30g
乌梅15g柿饼24g黄连6g姜黄6g诃子9g
驹、犊30~60g;羔羊、仔猪10~15g。
止痢散
清热解毒,化湿止痢。仔猪白痢。
]雄黄40g藿香110g滑石150g
仔猪2~4g。
小柴胡散
和解少阳,扶正祛邪,解热。少阳证,寒热往来,不欲饮食,口津少,反胃呕吐。
柴胡45g黄芩45g姜半夏30g党参45g甘草15g
马、牛250~300g。
桑菊散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外感风热,咳嗽。
桑叶45g菊花45g连翘45g薄荷30g苦杏仁20g桔梗30g甘草15g芦根30g
马、牛200~300g;羊、猪30~60g;犬、猫5~15g。
理肺止咳散
润肺化痰,止咳。劳伤久咳,阴虚咳嗽。
百合45g麦冬30g清半夏25g紫菀30g甘草15g远志25g知母25g北沙参30g陈皮25g茯苓25g浮石20g

中兽医常用中草药方剂

中兽医常用中草药方剂

中兽医常用中草药方剂第一节通用添加方一、防病保健方黄连解毒散(千目)【处方】千目黄连6g, 千目黄芩12g, 千目黄柏12g, 千目栀子12g。

【制法】混匀。

【用法用量】在饲料中添加, 每次, 马、牛30~50g, 羊、猪6~10g, 兔、禽0.2~0.4g。

【功效】泻火解毒。

【用途】防治三焦实热, 疮黄肿毒。

【按语】方中黄连泻心火, 兼泻中焦之火, 黄芩泻上焦之火, 黄柏泻下焦之火, 栀子通邪三焦之火, 四药合用, 共奏泻火解毒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 该方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相当广泛, 对多种细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 还能增强白细胞及肝脏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增强机体的抗病力, 并有抗炎、解热、利胆和抗肝损伤作用, 经常添加可获得良好的防病效果。

据介绍, 夏秋季在畜禽的饲料中添加0.1%, 常喂。

可预防火热证。

银翘散(千目)【处方】千目金银花, 千目连翘, 千目荆芥, 千目薄荷, 千目桔梗等。

【制法】混匀。

【用法用量】在饲料中添加0.1%, 常喂。

【功效】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用途】防治风热感冒, 咽喉肿痛, 疮痈初起。

【按语】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荆芥、薄荷、桔梗辛凉解表。

研究证明。

本方对某些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现代广泛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治疗, 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清热散(千目)【处方】千目地胆草, 千目大青木, 千目玉叶金花, 千目穿心莲, 千目救必应等。

【制法】混匀。

【用法用量】在饲料中添加0.2%(预防)~0.4%(治疗), 连用3天。

【功效】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用途】防治胃热食少, 暑热尿赤, 目赤耳肿, 热结便秘。

【按语】本方的解热作用较为显著, 并有一定的抗毒、抗炎等作用, 特别是对病毒性疾病具有防治的双重作用。

白头翁散(千目)【处方】千目白头翁12g, 千目黄连6g, 千目黄柏9g, 千目秦皮12g。

中兽医学常用中药和方剂

中兽医学常用中药和方剂
• 利湿通淋:用于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31
鱼腥草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主入肺经,以清 肺见长,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 利尿通淋: 用于湿热淋证。
32
败酱草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为治疗肠痈的要药 • 祛瘀止痛:用于产后瘀阻腹痛
33
射干
• 清热解毒:入肺经,清肺泻火,降气消 痰,消肿。用于咽喉肿痛。
•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表邪已解、里热炽 盛,而无积滞的里热病证。
14
分类
• 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 气分实热证;
• 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 等湿热病证;
• 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 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
• 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 热毒炽盛的病证;
• 祛风湿:长于祛湿,痹证湿胜者尤宜。 用于风湿痹证。
• 用于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
49
厚朴
• 行气,燥湿,消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用于湿阻中焦,气滞不利所致的脘闷腹 胀,腹痛,或呕逆等证。
• 平喘:能燥湿化痰,下气平喘。用于痰 饮喘咳。
50
藿香
• 化湿:用于湿滞中焦证 • 解暑:既能化湿,又可解表。用于暑湿
53
六、利水滲湿药
• 含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 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 性能成效:本类药物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 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成效。
• 适应范围: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 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 所致的各种病证。
54
茯苓
• 利水渗湿:本品甘补淡渗,性平作用和 缓,无寒热之偏,故可用治寒热虚实各 种水肿。

2013年执业兽医考试中兽医方剂

2013年执业兽医考试中兽医方剂

由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等发散风寒药组成。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1、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冶】外感风寒表实证。

证见恶寒发热、关节疼痛、无汗喘咳、舌苔薄白、脉浮缓等。

2、桂枝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证见恶风发热,汗出、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缓等。

3、荆防败毒散:【主治】外感风寒挟湿的表寒证。

证见发热恶寒,无汗,肢体疼痛,咳嗽,苔白腻,脉浮。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感冒、流感等体质未虚而挟湿的表寒证。

辛凉解表方由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葛根等发散风热药组成。

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1、银翘散:【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证见发热无汗或微汗,微恶风寒,口渴咽痛,咳嗽,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治疗各种动物的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如流感、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初期而见有表热证者。

2、桑菊饮:【功效】疏风散热,宣肺止咳。

【主治】温病初起,风热犯肺。

证见发热不甚,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等。

【临床应用】多用于感冒、外感啌嗽等症。

3、双黄连口服液:银花、黄芩、连翘。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方解】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主药;黄芩助主药清热解毒,清肺燥湿,并引药归经为佐使药。

【临床应用】多用于感冒发热,肺炎早期。

清热方用寒凉性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以治疗里热证的一类方剂,称为清热方,属于清法的应用。

由于里热证尚有气分、血分之异,实热、虚热之分,脏腑偏胜之别,以及热毒、暑热等不同,故本节方剂又有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湿、清热祛暑和清虚热等数类。

清热泻火方由石膏,知母、山栀、竹叶等清热泻火药所组成。

1、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证及气分热盛。

证见高热大汗、口干舌燥、烦渴贪饮,脉洪大有力。

【临床应用】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各种高热不退病证,如乙型脑炎、中暑、肺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败毒散:
(1)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枳壳、
茯苓、甘草、川芎、薄荷、生姜、党参。
(2)功能主治:益气解表,散寒去湿;主治正气不足,
外感风寒,湿邪等。
(3)加减:若去掉后三味(薄荷,生姜,党参)再加
荆芥、防风叫荆防败毒散
第五节 清热剂
• 1.概念: 用于治疗里热证。
• 2.分类: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
风寒表实证。
• (4)处方分析:
• 桂枝(臣):发表解肌,助麻黄解表;另可温经止痛,治关节
疼痛
• 麻黄(君): 走表 发散风寒(治病因)

入肺 宣肺平喘(治主证)
• 甘草(使) :调和;又能增麻黄, 杏仁止咳平喘。
• 杏仁(佐):降肺气,协助麻黄平喘。
• (5)加减:
加入石膏、生姜、大枣叫青龙汤,可温清并用; 若去掉桂枝叫三拗汤。在《和剂局方》中三拗汤还 需加生姜治外感风寒咳嗽。
• 6、药物的替代
第三节 剂量与剂型
第四节 解表方剂
• 1.定义: 在八法中属于汗法。
• 2.分类: 分为三种。 (1)辛温解表方; (2)辛凉解表方 (3)扶正解表方。
一、辛温解表剂
• 1、麻黄汤(P304) (1)出处:《伤寒论》 (2)组成:麻黄30g、桂枝45g、杏仁60g、炙甘草20g (3)功效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
(4)方解:
甘草:调和,护中(使药) 清热:用石膏、栀子、黄连、白矾 (主辅药)
热邪所伤 芒硝(通便)
导热外出 滑石、木通、车前子(利尿)
伤津:养阴生津:生地 伤胃:理气开胃:二香、青皮
• (5) 栀连二石汤与白虎汤清里热的区别:
白虎汤以石膏配知母等,所治主于肺胃;
本方以石膏配栀、黄连、芒硝,所治重于胃 肠。
例如:
(1)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可气血双 补。
(2)平胃散燥湿运脾,五散健脾利水,两方 合并后(名胃苓汤),则既能健脾燥湿,又能 利水止泻,用于治疗水泻之证功效更好。
• 5、剂型变化
一般说来,汤剂作用快而力峻,适用于 病情较重或较急的患病动物;凡散剂作用慢而 力缓,多用于病情较轻或慢性病的动物。
第十一章 兽医常用方剂
第一节 方剂的概述
一、中兽医方剂 1、中兽医方剂学: 2、方剂: 方:医方;剂:调剂。
二、发展概况: • 计量单位:
晋代-唐代:
10黍=1株;6株=1分;4分=1两;16两=1斤
宋代:
10毫=1厘;10厘=1分;10分=1钱;10钱=1两; 16两=1斤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
和清虚热等多种。
一、清气分热方
• 1、白虎汤(P308) (1)出处:《伤寒论》 (2)组成: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3)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主治阳明经证或气分实
热证,如流感,肺炎。
• (4)方解: 石膏(主):石膏大辛大寒,可清泻胃火而除烦热。
知母(辅):苦寒以清泄肺胃之热,又可润燥。
甘草、粳米(佐使):益胃扶津,既可防大寒之剂损
助苍术行气化湿,并能除满,为臣药 陈皮:理气化滞为佐药; 甘 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均为使药。
二、加减变化
• 1、药味增减:
例如:郁金散治湿热泄泻,当热甚时,应 去诃子,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若泻粪 加水者,则宜去大黄,加茯苓、猪苓、乌梅等 以利水止泻。
• 2、配伍变化:
例如:麻黄汤可辛温解表,发汗散寒;若去 掉桂枝,换用清热降火的生石膏,则方剂就变 为麻杏甘石汤,其作用也就随之变成了辛凉宣 泄,清肺平喘,主治表邪化热,壅遇于肺。
• 3、药量加减
• 例如:
组成 重用药物 功能
主治
小承气汤
厚朴三物汤
大黄、枳实,厚朴
大黄
厚朴
泄热通便
行气除满
阳明腑实证
气滞腹胀
• 4、方剂合并:
• (6)方歌:
麻黄汤用桂杏甘,发汗宣肺解表寒。 温清并用青龙汤,还需膏枣与生姜, 去掉桂枝叫三拗,咳嗽风寒治感冒。
• 2、桂枝汤(P305)
(1)出处:《伤寒论》
(2)组成:桂枝45g、芍药45g、炙甘草20g、生 姜60g、大枣60g。
(3)功能主治: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
风寒表虚证。如,体质虚弱的流感,肾炎等引起的发 热。
• (4)方解:
桂枝(主) :发表解肌,散外感风寒(散) 白芍(辅):敛阴和营,固内在之营阴(收) 生姜(佐):辛温发汗 大枣(佐):和胃营脾 甘草(使):(调和诸药)
二、辛凉解表剂
• 1、银翘散(辛凉平剂)(P306)
(1)出自:《温病条辨》
(2)组成: 银花30g、连翘30g、淡豆豉25g、桔梗25g、荆芥
伤脾胃,又可防大热伤津液。
• (5)方歌:
清热生津白虎汤, 主治四大气分热, 石膏打碎应先煎, 后下知母粳米甘。
• 2、栀连二石汤• Fra bibliotek1)出处:《牛经备要医方》
• (2)组成:栀子、黄连、生石膏、生地、木通、滑
石、车前子、白矾、青皮、芒硝、生甘草、广木香、 青木香。
• (3)功能主治:清热泻火,主治牛的实热证
一、组成原则: • 中药方剂的组成原则一般用主、辅、佐、
使四个字来概括,有的也称为:君、臣、佐、 使。 1、主(君)药: 2、辅(臣)药: 3、佐药: 4、使药:
5.举例分析
• (1)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 姜、大枣)
①主治:胃寒草少、寒湿困脾等证
②功效:祛湿健脾,消胀散满
③处方分析: 苍术:性温而燥,除湿运脾,为君药 厚朴:
(5)方歌:
银翘竹薄桔, 甘荆豉牛蒡; 焚温上焦医, 芦根煎作汤。
• 2、桑菊饮:(辛凉轻剂)
(1)出处:《温病条辨》
(2)组成:桑叶40g、菊花30g、杏仁30g、桔梗 30g、连翘30g、薄荷15g、甘草15g、苇根30g
(3)功能主治:疏散热,宣肺止咳。主治热初起
或热咳嗽。
• 3、麻杏甘石汤(辛凉重剂)(P325) (1)组成: 麻黄汤除去桂枝加石膏 (2)主治: 肺热咳喘。主药为石膏 (3)注意: 麻黄先煎,杏仁后放。
穗25g、竹叶30g、薄荷15g、牛蒡子25g、芦根60g、甘草10g
(3)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或
温病初起。如感冒、流感、急性咽喉炎
• (4)方解:
银翘(君):辛散表邪,清热解毒 荆芥、薄荷、豆豉:发表透热(臣) 甘草(使):调和诸药 桔梗、竹叶、牛蒡、芦根(佐):清肺利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