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及《母鸡》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母鸡》公开课优秀教案

《母鸡》公开课优秀教案

《母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母鸡》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本文通过作者的情感变化,记述了一只母鸡关心爱护它的小鸡的事例,抒发了对纯洁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叙述动物的特点和情感上的不同;二是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和赞颂以及作者用词的严谨。

设计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合作教学模式将逐渐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模式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探究、创新思维。

因疫情的影响下,要创建这种新型的线上教学模式,就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聊天平台,建立班群,建立小组讨论群,用“班小二”和“智慧校园”等小程序建立小组辩论接龙等形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这二节课中,主教者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我想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把合作学习能力恰到好处地延伸到课外。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10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警戒、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母鸡的特点,并体会作者的用词严谨。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感觉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和严谨的用词。

教具准备:课件、导图纸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10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等词语;感觉作者的情感变化,了解母鸡下蛋前的特性。

2.能力目标: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情感目标:品味课文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一、基础知识(35分)(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zhāo yáng()kūlong()yáng yì()yǔn xǔ()jìn zhǐ()hūxiào()xuān nào()pòsǔn()bēi āi()fùgài()(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1. 鸡冠.(guān guàn)花2. 挣扎.(zhāzhá)3. 效率.(lǜshu ài)4. 负荷.(hèhé)5. 倔强.(jiàng qiáng)6. 屏.息(bǐng p íng)(三)比一比,再组词(8分)侍()折()伐()脾()待()拆()代()牌()(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6分)()()失措()()勃勃()()为力()()如也()()而去()()不周1. 他对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只能放弃。

2. 弟弟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房间里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5分)1. 它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2.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3.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

()4. 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5.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二、句子练习(20分)(一)按要求完成句子(10分)1.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改为陈述句)2.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

(缩句)3.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用加点词造句)4.满月的小猫们不是更好玩吗?(改为双重否定句)5.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改为肯定句)(二)修改病句(10分)1. 我断定他可能生病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mǐn jiéjǐng jièqiāng diào qǐfúkuáng fèi táo qìyōu lǜshēng qìbóbó二、填同音字。

(5分)fèi zāo jìjùshì犬( ) ( )殃成( ) ( )离 ( )候荒( ) ( )糕 ( )节 ( )本 ( )情三、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并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2分)解:①分开;②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③解除;④解释;⑤了解;明白。

1.解.闷( )2.令人不解.( )3.难解.难分( )4.解.答( )四、照样子,给下面的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4分)例:杆—肝 (肝脏)—秆 (麦秆)峭—____()—____()换—____()—____()咕—____()—____()颇—____()—____()五、选择恰当的三字词语,填在括号内。

(填序号)(2.5分)①千里马②百灵鸟③井底蛙④应声虫⑤墙头草如果孩子成长在无知的世界里,他便成了目光短浅的( );如果孩子生活在专制的环境里,他便成了唯唯诺诺的( );如果孩子没有主见,他就会成为左右摇摆的( );如果孩子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他将成为有才干的( );如果孩子沐浴着歌声与微笑,他会成为爱唱歌的( )。

六、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语补充句子。

( )息凝视丰富多( ) 不( )其烦 ( )首大叫变化多( ) 局( )不安 ( )养不周一丝不( )左( )右盼 ( )长而去从容不( ) 无( )无虑1.京剧演员擅于用___________的嗓音来表现___________的剧情。

2.鹅便____________,似乎责备人们____________。

3.鹅的步态____________,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___________之相。

《猫》《母鸡》比较阅读(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

《猫》《母鸡》比较阅读(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

比较梳理明方法迁移运用练表达——《猫》《母鸡》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年级: 四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主题比较梳理明方法,迁移运用练表达——《猫》《母鸡》比较阅读学科小学语文年级四年级时长20分钟支持材料1.选择的线上网络平台简介(1)平台:Talk Cloud(2)使用方式:通过浏览器直接从网页进入课堂直播教室,实现线上交互学习,也可从手机端、电脑端下载平台软件,输入教室号、昵称、学员密码进入教室。

(3)交互功能①资源呈现:支持教室上传动态课件、文字档案、图片等教学资源,支持课件。

②师生互动:教室、学生均可在讨论区进行实时的文字互动,也可以在讨论区上传图片资料,分享课下、课中学习成果。

直播间支持教室和学生视频同屏在线。

教室可控制学生的上下台和课堂秩序,实现全体静音、全体奖励操作。

学生能通过“举手”功能参与回答问题,也可通过视频中的“举手”动作示意教师,参与课堂互动。

③课堂组织:平台提供了多种教学工具,方便教学实施,计时器方便课堂的时间把控,转盘可实现随机点名,提高学生参与度,小白板方便课堂师生文字交流与呈现,答题器可设置简单的选择题进行课堂训练,笔、橡皮、文本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框架等小工具可实现对课件的适时补充、批注说明,反应课堂生成,方便教师进行小结,方便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活动。

④课堂激励:教师可对发言良好,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奖杯”奖励,奖杯数会记录在学生的视频界面上。

(4)其他功能:平台会自动录制教师直播视频,方便课后再观看、下载,教师通过设置教师密码,将直播分享给指定学生观看。

(5)平台局限性:目前无法支持一个直播教室分成不同的讨论空间,方便学生线上同时进行分组讨论;此外,对学生通过讨论区上传的图片等资料无法进行批注。

2.线上教学支撑材料列表(例如下表)材料文件名材料1 《猫》《母鸡》比较阅读教学课件材料2 《猫》《母鸡》比较阅读双气泡图材料3 《小麻雀》《鸽》课外阅读资料背景分析(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比较阅读,悟情得法——以《母鸡》教学为例

比较阅读,悟情得法——以《母鸡》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1.03统编本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排了《猫》《母鸡》《白鹅》三篇散文。

课后都安排了比较阅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作家对于同一写作对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比较,一种是同一作家对不同写作对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比较。

这些比较阅读的目标都指向单元语文核心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读完《母鸡》,发现老舍之所以对母鸡的情感态度从开始的一向讨厌到最后不敢再讨厌,都是因为母鸡成为鸡母亲这一角色后的一系列表现,让人感觉母亲的伟大。

捕捉到文本的语言密码,寻找情感变化突破口,一条鲜明的教学线索就能串起整篇文章的教学:母鸡角色变化后的不同表现引起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那么教学时就可以紧扣“母鸡、鸡母亲”这两个关键角色,通过不同表现的品读,体会鸡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从而水到渠成地体悟到老舍情感变化的原因以及语言大师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以母鸡不同角色的不同表现进行前后对比,以及老舍写的《猫》和《母鸡》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对比,在比较阅读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一、前后对比,感悟作者情感变化比较阅读是在纵向阅读与横向阅读中对比文本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清晰地认识文本特征的阅读。

在比较阅读活动中,学生对阅读文本必须经过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认识过程,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比较阅读可以改变学生单一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维度发展,使思维更加灵活和深刻。

一个好的问题设计可以为学生的思考“架桥”,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

聚焦“欺负与反抗”片段:师:老舍是怎样把一向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情感变化写出来的?让我们先来聚焦遇到“欺负与反抗”时,母鸡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生:我找到了两处:“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咬下一撮儿毛来。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母鸡以前很可恶,连自己的同类都要欺侮。

师:是呀,的确令人讨厌。

老舍说“更可恶的是……”说明母鸡还有让人讨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生:母鸡看到比它强的公鸡是“永远不反抗”,却要“欺侮最忠厚的鸭子”,真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猫》《母鸡》《白鸽》《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猫》《母鸡》《白鸽》《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时间过久,又酸又痛,但我总是强忍着,决不动一动双腿,免得惊了小猫的轻梦。

(季羡林《老猫》)生自由读后交流感受。

(6)师指导:你们看,这一段文字,写了“我”和两只小猫一起睡觉的事。

因为爱猫,所以“我”强忍着酸痛也不愿打扰小猫的美梦。

这件事虽很小,却让人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

所以说,只有结合生活实际,写出生活的细节,才是好文章。

板块四快速构思,自由习作1.引导谋篇布局。

(1)师引导:我们掌握了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那么具体要怎样做才能写好这次的作文呢?老师教你们快速构思习作的妙招。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开头:先概括地介绍一下所写的小动物的名称,也可抒情或直接点题。

●具体特点外形特点:脑袋、耳朵、眼睛、嘴巴、毛色……习性特点:吃食、睡觉、玩耍、鸣叫……●结尾:总结全文,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赞美小动物的精神品质等。

2.生习作。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板块一交流平台1.导入新课。

师引导:学完了第四单元的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作家笔下动物的可爱,体会到了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继续观察、发现、思考。

(板书:语文园地)2.课件出示从课文中摘录的语句,师指名读后引导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课件出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3.师过渡:同学们,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制胜法宝之一,可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4.生交流讨论。

示例1:第一句中“古怪”是指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或稀奇罕见,在课文中是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

这句话明贬实褒,表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示例2:第二句中“架子十足”也是含有贬义的词语,说的是鹅的缺点,但从中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作者对鹅满满的喜爱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项训练-课内阅读与积累运用》(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项训练-课内阅读与积累运用》(word版含答案)

学校姓名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一、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无限风光尽被占。

(2)采得百花成蜜后,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盛豆苗稀。

(4)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水远山皆有情。

(6)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儿_______,中儿________。

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

(8)已是悬崖____________,犹有__________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

(8分)1.《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的作者都是老舍先生。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当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2.“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表现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它永远不反抗公鸡”与下文的“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这句话前后矛盾。

()4.“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说明方法。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8分)(1)猫的性格古怪:老实,________,________;高兴时_________,不高兴时____________;胆小又________。

(2)鹅的高傲,表现在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3)《母鸡》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之情。

(4)《繁星》中,作者冰心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及《母鸡》比较阅读

《猫》及《母鸡》比较阅读

老舍与生灵——比较阅读湖北省襄阳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丽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可敬。

感受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快乐。

2.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心里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式就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并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借鉴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作者在文章的写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哪些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单元整体预习,我们知道第四组教材是“动物”为主题编写的,有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有同一个作家写的不同动物。

这节课我们就用比较阅读的学习方法来品读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二.检查预习效果1.听写词语2.在预习时我们找出了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在我们今天所写的词语中,哪两个词语也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相机板书:古怪淘气)三.品读猫的古怪(一)品读猫的“贪玩“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从哪感受到了猫的性格古怪,找到后举手交流(老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体会:老实贪玩尽职……...)2.以贪玩为例,通过学生的朗读来体现猫的贪玩。

3.想想都有谁在呼唤这只猫?(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这么多人呼唤,猫都不肯回来这就叫“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师通过范读,指导学生读出猫的贪玩)(二)品读三个语气词,感受老舍对猫的喜爱以及他的语言风格4.面对如此贪玩的猫,老舍先生轻声细语地对我们说“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在这句话中老舍先生连用了三个语气词,这样用词有什么好呢?(去掉三个语气词,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老舍先生口语化的语言风格”)5.像老舍先生一样带着喜爱之情,说说这句话。

6.写作指导: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学老舍先生这样,用上一些接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样别人读起来会感觉更亲切一些。

(三)品读猫的“尽职”1.什么叫“屏息凝视”?同学们做做这个动作,并请一生用语言表达出你刚才是怎么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与生灵
——比较阅读
湖北省襄阳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可敬。

感受到人
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快乐。

2.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作者观察
的角度不同,心里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式就不同,
语言风格也不同,并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借鉴这种写作方
法。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作者在文章的写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哪些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单元整体预习,我们知道第四组教材是“动物”为主题编写的,有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有同
一个作家写的不同动物。

这节课我们就用比较阅读的学习方法
来品读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
二.检查预习效果
1.听写词语
2.在预习时我们找出了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在我们今天所写的词语中,哪两个词语也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相机板书:古怪淘气)
三.品读猫的古怪
(一)品读猫的“贪玩“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从哪感受到了猫的性格古怪,找到后举手
交流
(老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体会:老实贪玩尽职……...)
2.以贪玩为例,通过学生的朗读来体现猫的贪玩。

3.想想都有谁在呼唤这只猫?(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这么多人呼唤,猫都不肯回来这就叫“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师通过范读,指导学生读出猫的贪玩)
(二)品读三个语气词,感受老舍对猫的喜爱以及他的语言风格
4.面对如此贪玩的猫,老舍先生轻声细语地对我们说“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在这句话中老舍先生连用了三个语气词,这样用词有什么好呢?(去掉三个语气词,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老舍先生口语化的语言风格”)
5.像老舍先生一样带着喜爱之情,说说这句话。

6.写作指导: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学老舍先生这样,用上一些接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样别人读起来会感觉更亲切一些。

(三)品读猫的“尽职”
1.什么叫“屏息凝视”?同学们做做这个动作,并请一生用语言表达出你刚才是怎么做的。

2.通过朗读感受“屏息凝视”的意思。

3.通过比较阅读感受双重否定句“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比肯定句“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四)品读猫的“高兴”和“不高兴”
同学们,这只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这一组组相反的矛盾的性格集中在一只猫身上,多古怪呀。

这些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一幅幅有趣的画面,让我们再走进其中一组去感受一下吧。

1.通过比较“脏脚印”和“小梅花”,让学生体会到老
舍先生深深的爱猫之情。

2.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蹭”字用得妙。

3.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爱猫,猫亲人”这和谐
有趣的生活画面。

四.品读猫的淘气
刚才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古怪,老舍先生说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你们想不想看看?
(一)配乐欣赏刚满月的小猫的照片,让孩子们感受到小猫的淘气可爱,唤超学生对小猫的喜爱。

(二)老舍先生又会如何描写这刚满月的小猫呢?放声读读第四段,读出小猫的淘气可爱
五.比较阅读不同作家笔下的小猫
默读阅读链接中周而复,夏丏尊两位作家写的猫,同位讨论后完成以下表格:
六.比较结果,导入《母鸡》一课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三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都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借鉴这种从不同角度入手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作方法。

就拿老舍先生的下一篇文章《母鸡》来说,他和夏丏尊作家一样,从“人对动物的态度”这个角度入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请大家默读74面的《母鸡》看看老舍先生对母鸡
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讨厌不敢再讨厌”
1.说一说“我讨厌母鸡()。

2.师小结概括
(二)品读“不敢再讨厌”的原因
1.可后来,我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从课文中找出理由,品读感悟,全班交流。

2.升华感情。

正是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老舍先生不敢再讨厌母鸡了,齐读第9段,歌颂母鸡的伟大。

七.比较《猫》和《母鸡》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完成以下表格: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篇文章的比较学习,我们发现老舍先生就是用质朴,风趣,甚至是生活化的语言,通过对生活中点滴小事的具体描写,使笔下的动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

九.作业布置
课后,请大家再读一读2号补充教材上老舍先生写的《小麻雀》去感受他的语言魅力,去体会他的情感世界。

老舍与生灵
——比较阅读说课
我执教的人教版第七册第四组教材是“动物”为主题编写的,有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有同一个作家写的不同动物。

深钻教材后,我把“比较阅读”定于我这节课的主线。

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可敬。

让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快乐。

二是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心里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式就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并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借鉴这种写作方法。

我的教学思路:我先上了一节预习课,完成了以下几个任务:能流利地朗读本单元的四篇文章,特别是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和《母鸡》:学生初步了解到了什么是“比较阅读”:本单元的生字,词会读会写。

在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基础上,我的展示课是这样设计的:
(一)报听写
学习语文,识记生字是关键。

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更多的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前提,而听写能够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能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积极性。

(二)品读中渗透比较阅读
老舍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文章有很多独到之处。

他笔下的《猫》和《母鸡》都是通过对生活中点滴小事的具体描写,把一幅幅有趣的生活画面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把他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无声地渗透到字里行间里。

可如何让学生感悟到呢,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形式。

比如,
我以“吧,呀,呢”三个语气词和“小梅花”为切入点,让学生比较阅读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

老舍先生的文章语言都很质朴,有的竟似面对面地在和我们拉家常。

可这种感悟老师不能生搬硬讲地告诉学生,我也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

比如《猫》一课中“吧,呀,呢”三个语气词的运用;《母鸡》一课中“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同样是写猫,同样是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不同的作家他们运用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各不相同。

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呢?我也采用了比较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以表格的形式的比较,简单明了。

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这只是我对语文主题学习的一个探索,以后的课堂上我会继续,力争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