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事迹材料介绍

合集下载

中心组学习材料:焦裕禄事迹:盐碱地上写华章泡桐树下铸丰碑

中心组学习材料:焦裕禄事迹:盐碱地上写华章泡桐树下铸丰碑

●焦裕禄事迹材料[一]盐碱地上写华章泡桐树下铸丰碑焦裕禄同志在兰考仅仅工作生活了470多天,为什么兰考人民那么热爱他?为什么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焦裕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在这470多天里,他到底干了些什么?“不改变兰考面貌决不离开”黄河第“十八弯”在兰考境内形成11条黄河故道,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风沙、内涝、盐碱就成了兰考亘古未变的“三害”。

1962年,兰考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上半年大旱连续168天,下半年大雨连绵,全县90万亩土地,20万亩麦苗被特大风沙活活打死;30万亩庄稼被全部淹死,10万亩禾苗被活活碱死……全县粮食亩产只有百十来斤,产量下降到建国以来最低,群众只能靠政府救济维持生活。

按照1962年的救济标准,人均只有七两红薯干、木须片等代食品,当时,兰考家家户户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逃荒要饭,另一条路是苦等、苦熬。

当年的兰考,在全国穷得出了名。

就是在这年12月6日,焦裕禄临危受命,从尉氏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

上任前,组织上对他说:“兰考有三个最,第一,最苦;第二,最穷;第三,最难。

”但是焦裕禄却对上级组织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

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正是这位铁骨铮铮的县委书记,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要亲自掂一掂兰考“三害”的分量!“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肩负着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内涝、盐碱重任的焦裕禄,刚到兰考,对“三害”带来的灾难并不十分清楚:全县的沙荒、沙丘有多少?风口在哪里?水的流向如何?盐碱地的分布和碱化程度怎么样?有什么方法治理?这一切,他心里没底。

但他下决心要把兰考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情况摸清吃透,下决心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找到一个治理“三害”、改变兰考面貌的良方妙策。

当兰考的干部们知道他们来了一位新县委书记时,焦裕禄已经下乡调查研究好几天了。

12月9日,焦裕禄来到老韩陵村,挨门挨户到群众家中访问,还专门住进70岁的饲养员肖位芬老大爷的牛屋,与老人三次彻夜长谈,请教治理“三害”的办法。

焦裕禄英雄事迹精选5篇

焦裕禄英雄事迹精选5篇

焦裕禄英雄事迹精选5篇大家要学习他一心为民,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

关于焦裕禄英雄事迹精选该怎么写的呢?下面给大家带来焦裕禄英雄事迹精选,希望大家喜欢!焦裕禄英雄事迹精选篇142岁的焦裕禄带着未能“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遗憾,倒在兰考大地上。

45年沧海桑田,兰考和祖国大地一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不变的,是焦裕禄用自己的行动塑造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光辉形象和忠诚、爱民、科学、制造、实干、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在兰考工作的时间里,焦裕禄想的是一心为公,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他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鼓舞大家像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即使在病中,他还把《毛泽东选集》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放在身边。

焦裕禄奋斗一生,身无长物,两袖清风,没有给子孙留下遗产。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以人为本,这是焦裕禄精神的核心,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名人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焦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中贯穿着一个最基本的主题,这就是他始终把人民作为目的,而把自己当作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

焦裕禄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为兰考人民脱贫致富、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而艰苦奋斗,他呕心沥血地工作,目的就是让兰考的人民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他总是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以对群众无私的爱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焦裕禄牢记党的宗旨,对人民群众无限热爱,也只有对人民群众无限热爱,他才能说出“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

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

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的豪言。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是焦裕禄常挂在嘴边的话,在焦裕禄那里,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

焦裕禄事迹简介先进事迹

焦裕禄事迹简介先进事迹

焦裕禄事迹简介先进事迹焦裕禄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心里装着群众,惟独没有自己;他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焦裕禄事迹简介先进事迹五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焦裕禄事迹篇1以前在对焦裕禄同志事迹的认识上比较模糊,只知道个大概,具体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这次通过实地参观,可以说,近距离地观察了解了焦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

通过参观学习,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

结合参观学习情况,个人也进行了一些思考,为什么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有40多年了,他的事迹至今为人民念念不忘?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至今为人民所称颂?现在重温他的事迹后仍然感受到巨大的鼓舞?关键就在于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真正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不光是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要学习焦裕禄精神,我觉得,关键是要学习以下几点:第一,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

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

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仔细落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深怀爱民之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要多办利民之事,深化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力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社会进展、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增多的情况下,更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仔细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焦裕禄事迹材料介绍

焦裕禄事迹材料介绍

焦裕禄事迹材料介绍篇一:焦裕禄事迹及精神焦裕禄事迹及精神简介焦裕禄,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人物生平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现源泉镇)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

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

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

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

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

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

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

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

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

而后又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

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

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

关于焦裕禄的素材积累

关于焦裕禄的素材积累

关于焦裕禄的素材积累一、焦裕禄的基本信息焦裕禄,男,1930年1月15日生于河南省焦作市,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

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的杰出代表。

焦裕禄长期在贫困农村地区工作,以其深入基层、扎实干实事的作风,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英雄人物。

以下是关于焦裕禄的一些素材积累,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二、焦裕禄的事迹1.坚持党性原则焦裕禄是一名党的优秀党员,他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默默奉献。

他在基层工作中,抓住了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了一系列的难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积极开展精准扶贫焦裕禄始终关注贫困群众的生活,他坚信“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就是我们共产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他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精准掌握贫困村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脱贫方案,并亲自动员带领群众投身扶贫事业。

3.倡导农村合作经济焦裕禄提出了“先富带后富,全面发展经济”的思想,倡导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

他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鼓励农民合作种植、合作养殖等方式,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严格反腐倡廉焦裕禄以身作则,坚决执行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

他深入基层,发现了一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问题,他坚决查处,不留情面。

焦裕禄的廉洁作风树立了一个标杆,对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焦裕禄的精神影响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广大干部群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焦裕禄精神也逐渐成为一种追求和向往。

他的坚持、勇气、实干、诚信、奉献等品质,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干部群众,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焦裕禄的评价焦裕禄被誉为“百姓好干部”,他的事迹和精神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称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焦裕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模范”。

焦裕禄的先进事迹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他也成为了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楷模。

焦裕禄的故事【焦裕禄的英雄事迹】焦裕禄的小故事5篇焦裕禄的英雄事迹

焦裕禄的故事【焦裕禄的英雄事迹】焦裕禄的小故事5篇焦裕禄的英雄事迹

焦裕禄的故事【焦裕禄的英雄事迹】焦裕禄的小故事5篇焦裕禄的英雄事迹话题:焦裕禄的英雄事迹,励志成长,小故事,管理知识,顺口溜焦裕禄生于 1922年8月 16日,家住山东省淄博市北崮村。

由于焦裕禄的爷爷焦念礼不识字,被财主欺骗过,在焦裕禄6岁时,老人家力主全家勒紧裤带供孙子读书,焦裕禄才勉强上了4年小学。

1939年,焦裕禄的父亲被财主逼债而死,同年,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辽宁的抚顺大山坑煤窑做苦工。

两年后,焦裕禄逃出日寇的魔掌,在江苏宿迁县靠给地主打长工过活,直到1945年,焦裕禄得知家乡成了解放区,才返回了日夜思念的北崮山村。

焦裕禄回乡后,积极参加革命斗争,1946年春被党组织接纳为中共党员。

1947年秋,为支援新解放区,焦裕禄被调到属部队编制的渤海区南下工作队,并被分配到淮河大队一中队任班长。

1948年,南下工作队到达河南境内,焦裕禄被派往尉氏县彭店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1950年,28岁的焦裕禄被上级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

在广大读者的印象中,焦裕禄是一位农业专家,其实不然,他在没有担任兰考县委书记之前,在工业战线上摸爬滚打了八九年。

1953年7月,时任 * 郑州地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被选调去洛阳参加新中国的工业建设。

他怀着火热的激情,来到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之——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了刚刚兴建的工厂临时公路总指挥。

1945年8月,路面刚刚竣工,厂党委决定派焦裕禄和一部分干部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

翌年春,洛阳矿山机器厂决定提前生产,又选焦裕禄到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学习,并担任实习车间主任。

仅有4年小学文化程度的焦裕禄为尽快掌握机械加工技术和车间管理知识,如饥似渴地投入到高度紧张、困难重重的学习之中。

1956年底焦裕禄满载着丰硕的学习成果,返回洛阳矿山机器厂,被任命为一金工车间主任。

1959年,洛阳矿山机器厂全面投产,焦裕禄因突出的管理才能,被任命为调度科长。

焦裕禄典型事迹

焦裕禄典型事迹

焦裕禄典型事迹一、焦裕禄简介焦裕禄,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

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1. 深入基层,了解民生疾苦- 兰考县当时面临着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

焦裕禄到兰考的第二天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兰考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他经常不辞辛劳地深入到农户家中,坐在农民的炕头,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面临的困难以及对治理兰考的想法。

例如,他到风沙最严重的张庄,看到村民们在风沙肆虐下艰难的生活,房屋被风沙掩埋,庄稼难以生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兰考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坚定了治理兰考的决心。

2. 艰苦奋斗,治理“三害”- 治理风沙- 焦裕禄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植树造林是抵御风沙的有效办法。

他亲自带领群众翻淤压沙,封闭沙丘。

他在兰考推广种植泡桐树,这种树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固定沙丘。

他和群众一起在沙丘上挖坑种树,不顾风吹日晒,手上磨出了血泡也不休息。

经过努力,兰考县的泡桐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有效地遏制了风沙的危害。

- 治理内涝- 为了治理内涝,焦裕禄亲自冒着大雨查看洪水的流向,他拄着棍子,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在泥水中跋涉,哪里有洪水灾情,他就出现在哪里。

他带领群众挖河渠、修排水工程,根据地形和水流走向,规划出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

经过艰苦的努力,兰考县的内涝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 治理盐碱- 针对盐碱地问题,焦裕禄深入盐碱地研究土壤改良方法。

他倡导翻淤压碱、开沟淋碱等办法。

他组织群众在盐碱地上进行试验,通过把下面的淤土翻上来盖住盐碱层,再种植耐碱作物等措施,逐步使大片盐碱地得到改良,让原本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开始长出了庄稼。

3. 无私奉献,一心为民- 焦裕禄心中始终装着兰考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焦裕禄的事迹简短五篇

焦裕禄的事迹简短五篇

焦裕禄的事迹简短五篇焦裕禄带领群众为了防风固沙栽种的泡桐树,已培植成了河南的一个特色产业,截至20xx年,兰考泡桐产业年产值已达60多亿元,全县泡桐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焦裕禄的事迹简短五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焦裕禄的事迹篇1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汉族,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革命烈士。

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20xx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xx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任职兰考1962年12月,焦裕禄调到河南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1962年12月至1964年间,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

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

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20xx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利用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制作乐器、家具等,也成为兰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产业。

主要成就成就综述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裕禄事迹材料介绍
篇一:焦裕禄先进事迹
焦裕禄先进事迹:一、学习焦裕禄精神,提高党性、道德修养
作为一个父母官,他没有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是怀着一颗爱民仁后情怀,深入百姓体察民情,不顾自己已经羸弱的身躯,顶风冒雨,深夜看望受伤的老人,在一家老小尚未温饱的情况下,他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资助更需要帮助的贫苦百姓。

半个多世纪的今天,我们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改革开放让人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在没有饥民背井离乡,逃荒要饭的景象,生存问题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们代表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当我们面对群众诉求时,是否还能记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否拥有焦裕禄同志一样的赤子之心人民情怀?水可载舟,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一样爱护,帮助我们的人民,这样才是我们的立国之基,立党之本,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的深情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用心感受,用行动去实践。

二、学习焦裕禄精神,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用科学发展观描绘出兰考的新篇章,为了锁住兰考肆虐的风沙,他带着通讯员,推着自行车,亲自调查风沙的起因,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剧烈的病痛也没有退宿,为解决夏季的水患,又是他带领干部群众顶风冒雨,查看水清,在大家垂头丧气时,又是他振聋发聩,激起大家战天斗地的豪情。

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内容虽然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面临困境,在困难面前,我们是知难而上,还是畏惧退缩?工作方法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还是推诿扯皮,知难而退?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国为民,问计群众,实地考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把生命交给了热土,他没有高谈阔论,没有留下什么警示明言,甚至没有像样的政绩工程,但他有一颗火热质朴的心,他心里想的是人民,他是人民的好儿子!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孔繁森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

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

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

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

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

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

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

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

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

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篇二:焦裕禄的主要英雄事迹
焦裕禄的主要英雄事迹
焦裕禄(1922~1964)出生于山东博山崮山镇北崮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因家庭贫寒,幼年只读了几年书。

日伪统治时期,被抓劳工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

1943年秋,他给地主当长工。

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军到了河南,历任尉氏县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及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

为改变兰考面貌,他抽调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
他带领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逐个进行了编号、绘图,为防灾抗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村的道路”。

1963年秋,兰考连续下了13天雨,全县11万亩秋粮歉收,22亩受灾。

他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全力抢灾救灾。

带领干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把人民政府的救济粮款给受灾群众送上门。

焦裕禄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反对干部特殊化。

一次他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就对全家进行了一次不能搞特殊化的教育,并把戏票钱给戏院送去。

接着建议县委起草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
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1964年春天,焦裕禄同志病情恶化,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强调工作忙离不开不去住院。

医生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继续坚持下乡工作,肝痛发作自行车不能骑,他就推着走。

当他躺在病床上时,仍在思考如何撰写改变兰考面貌的文章。

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急性复发逝世,终年42岁。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的社论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长篇报道文章。

篇三:焦裕禄事迹简介
焦裕禄事迹简介
焦裕禄(1922-1964)出生于山东博山崮山镇北崮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因家庭贫寒,幼年只读了几年书。

日伪统治时期,被抓劳工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

1943年秋,他给地主当长工。

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军到了河南,历任尉氏县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及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
月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

为改变兰考面貌,他抽调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带领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逐个进行了编号、绘图,为防灾抗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村的道路”。

1963年秋,兰考连续下了13天雨,全县11万亩秋粮歉收,22亩受灾。

他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全力抢灾救灾。

带领干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把人民政府的救济粮款给受灾群众送上门。

焦裕禄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反对干部
特殊化。

一次他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就对全家进行了一次不能搞特殊化的教育,并把戏票钱给戏院送去。

接着建议县委起草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1964年春天,焦裕禄同志病情恶化,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强调工作忙离不开不去住院。

医生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继续坚持下乡工作,肝痛发作自行车不能骑,他就推着走。

当他躺在病床上时,仍在思考如何撰写改变兰考面貌的文章。

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急性复发逝世,终年42岁。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的社论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长篇报道文章。

我们党员干部要学习焦裕禄同志艰苦创业、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无私奉献、一心为民、鞠躬尽瘁以民为本,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