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它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影响和内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PPT,呈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过程、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了解到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技术创新以及它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有所了解,但对其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认识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新技术、新现象的接受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氛围。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工业革命前后的社会变化,加深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3.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它为什么会在英国发生?”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主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纺织业的变革、铁路交通的发展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革命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深入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

2.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知识。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准备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教材和相关教案。

2.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参考资料:准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纺织业的变革、铁路交通的发展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20课,主要内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材通过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影响,使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插图示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较为复杂,涉及许多新的发明和技术,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理解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影响,掌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代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影响。

2.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史料分析:运用史料分析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4.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代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

2.资料: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料、图片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板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影响。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影响,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及影响。

2.主要发明及其对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发明为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工业革命的历史图片、资料和发明成果。

2.视频:准备相关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业革命。

3.课前作业: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详细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主要发明及影响,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3.操练(10分钟)以具体发明为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教案_6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教案_6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2、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2、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3、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重难点】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一、教学环节:何为工业革命?二、【讲述】: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

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内容为第一次工业革命,通过对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和影响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现代工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让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给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激励学生要学会利用科技创造出更多有益的发明。

本课时,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影响,进而拓展学生的思路,探索数码科技等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2.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3.学会利用科技创造有益的发明;4.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探讨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设计1.引入(时间:5分钟)通过对问题的提出,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问题1)你知道工业革命是什么吗?(问题2)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产方式是什么?2.阅读(时间:15分钟)学生阅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3.讲解与讨论(时间:30分钟)(步骤1)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步骤2)带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指导学生整理讨论内容。

4.写作(时间:25分钟)(步骤1)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学生进行个人写作,重点撰写有关工业革命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步骤2)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5.拓展思路(时间:15分钟)通过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等,让学生对技术的变革和行业的转型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路的讨论,让学生探索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

部编九年级历史精品教案-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部编九年级历史精品教案-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从蒸汽机成为了机器的动力后, 工厂是怎样一幅情景?
工厂规模扩大,整日机器隆隆,大量的产品 堆积如山,那么那些步履蹒跚的人力畜力车 辆能满足运输需要吗?应该怎么办?
革新交通工具
三、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四)交通工具的革新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第一艘汽
轮。以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
富尔顿(1765年11月14日-
(
)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2.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导致了生
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化。这里“革命性的变化”是指
(
)
A. 人力的解放
B. 机器的使用
C. 分工的细密
D. 技术的改进
----刘祚昌等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
条件4: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大量自 由的劳动力。
三、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材料 :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 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 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 们都要。”市场上的迫切需求,首先 出现在纺织业……
——《大国崛起》 结论: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轻工业(纺织 业)。
----《共产党宣言》
意义2: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 围内的传播。
五、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
负面影响:带来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匮 乏。
课堂练习
1.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
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
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
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以及人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渴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开始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在这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和法国加入了这一探险行列,纷纷踏上了海外探险的道路,这一个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而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
逐步发展,进行海洋探险的国家对新发现的大陆和其他大陆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中英国最为显著,该国先是抢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位置,之后又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先后在与荷兰、法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虽已经是世界的霸主了,但英国人仍然没有满足要发展的欲望,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工业革命概念
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它是一场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它首先是生产力内部的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标导学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 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

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
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2.材料展示:
1819年,在瓦特的讣告中,他对改良蒸汽机这样评价:“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3.教师提问:想一想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

提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方向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4.交通工具的革新
1825年,史蒂芬孙设计蒸汽机车;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目标导学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材料展示: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和图片,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提示:
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局面形成。

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3.教师提问: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提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我们要
坚持“科技兴国”战略;②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探求科学奥秘的
精神。

三、课堂总结
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

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

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3 板书设计
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2.工业革命的成就:纺织技术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
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3.工业革命的影响
4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习氛围较好。

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掌握较差,不能够联系中国历史进行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