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

合集下载

珠江口面临环境危机

珠江口面临环境危机

珠江口面临环境危机珠江三角洲内伶仃岛以北水域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周边公布着广州、东莞、珠海、深圳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地质环境十分脆弱,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200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内伶仃岛以北水域》这一地质大调查项目。

该局运用海洋环境多参量测量U-TOW技术等最新的调查手段,以及电子显微照相和气体测量技术等实验测试技术,经资料综合分析,从空间到海面、海水及海底以下100米同公款这一水域开展了多层次立体空间调查,进行了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及预警预测研究。

日前提交的调查成果显示:珠江口伶仃洋绝大部分海域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在到重污染级水平,海底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高,综合数据表明,珠江口海域已成为全国第二大严重污染区;内伶仃洋水域河道缩窄、淤塞,航道、岸滩、滩涂、红树林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严重破坏;海水富营养化严重,引发了近年来不断增加的赤潮现象,说明伶仃洋水质恶化,已不利于大规模发展养殖业;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威胁三角洲河口区地质环境的重要因素,将对航道、码头、堤坝等沿海建筑造成诸多影响。

此外,调查还显示,该区域海底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尤其是新发现的位地内伶仃岛北侧的一条活动性中、浅部正断层,以及分布较广泛的浅层气地层,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性较大。

珠江口,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

谁动了珠江口的地质环境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环境地质高级工程师夏真介绍,珠江口海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围海造地:近年来,广州、东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大规模填海造田,总面积达6666.7公顷,其结果是河口日益变窄,水位抬高,一方面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及水文地质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填海规划工作的不完善,沿岸留下许多水坑洼地,日积月累,蚊虫孽生,大大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

而下游的围垦造地、抛石促淤等活动又使上游水泄不畅。

珠江广州河段水质状况分析

珠江广州河段水质状况分析

Ke y wo r d s : P e rl a R i v e r :Ou a n g z h o u :Wa t e r Qu a l i t y :An a l y s i s
珠江 广 州河 段是 流经 广州 中 心城 区的 主要 河流 , 承载 着航 运 、 工农 业用 水 、游 览观 光 等 多方面 的用 途 ,其 水环 境质 量保 障 关系 到市 民生 活 环境 和广 州城 市 形 象 。但 随 着经 济 的高速 发展 和 人 口 数量 的 急剧 增加 ,大 量 的生 活污 水 与工业 废 水通 过河 涌排 入 ,珠 江水 质也 难 逃被 高速 污 染 的命运 。尽管近 年 来广 州市 政府 采 取 了 系 列 的污 染整 治措 施 , 十 二五 期 间更是 在巩 固广 州市 “ 珠江 综合 整治 ” 和 亚 运 水环 境 保 障 工作 成 效 的基 础 上 ,全面 推 进“ 后亚 运 ” 时期 水污 染 防治 工作 及水 更 清行 动 ,珠江 广 州河 段总 体水 质 基本 保 持 稳 定 ,但 受 区域 性 水资 源条 件 、水动 力 特征 、供 排水 格 局 以 及 自身空 间 发展 布局 的 影响 ,珠 江广 州河 段 水污 染控 制 仍面 临 削 减 存 量与 控 制增 量 的双重 压 力 。
图 1 珠 江广 州河 段水 系分 布 图
Fi g. 1 Th e Dr a i n a g e di s t r i b u t i o n ma p o f Gu a n g z h ou r e a c h o f Pe a r l Ri v e r
2珠江广州河 段水质状况及变化趋 势
2 . 1断面 设置 目前 ,珠江 广州 河段 共 设置 了 6个 省控水 质监 测 断面 ,包括 西航 道 的鸦 岗 断面 ,前 航道 的猎 德 断面 ,后 航道 的东 朗、长 洲 断 面 ,黄埔 航 道 的墩头 基 断面 以及 汇入 狮子 洋 的莲花 山断面 。 2 . 2 评 价方 法 采 用单 因子 评 价法 和平 均污 染 指数 评价 法对 珠 江广 州河 段水 质 进 行 评 价 。单 因 子 评 价 法 是 参 照 《 地表 水环境质 量标准 》 ( G B 3 8 3 8 . 2 o o 2 ) 表 l中除 水温 、总 氮 、粪 大肠 菌群 以外 的 2 1 项指 一Leabharlann 珠江广州河段水 资源特 征

广州珠江河段近年来水质调查报告

广州珠江河段近年来水质调查报告

广州珠江河段近年来水质调查报告一.提出2008年以前珠江河段水质现状。

上世纪70年代,珠江河水还是清澈如镜。

下图为70年代珠江美丽景象: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珠江像我国许多大江大河一样,难逃被高速污染的命运,江面垃圾漂游,江水黑臭油腻。

而且江中生物已渐绝迹,江水黑臭油腻。

城内“水脉”也渐告断绝——现在我们在内城已经很难找到一条像样的河涌了,即使少数的几条河涌也因臭气熏天而被封盖于水泥板之下。

下图为南入珠江口的2008年以前的景象:二.分析水质受污染的原因。

随着科技工业的迅速发展,工厂越来越多,生产力也不断加大。

故而工业生产部门排放的被污染的水,城市排放的生活用水,以及农作物灌溉未被吸收而是通过地表径流入珠江的水!在工业方面的,可分为有机废水、无机废水、兼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废水、重金属废水、放射性废水等;根据产生废水的行业性质,又可分为造纸废水、印染废水、焦化废水、农药废水、电镀废水等。

三.分析受污染的水质会对市民造成的结果。

可能过量的硬度尤其在喀斯特地质结构地区(岩溶),容易造成肾结石。

市民的日常用水的洁净度得不到有效保障,会使珠江沿岸的用水市民生活不便,长期无法喝上洁净的水身体也会出现各类疾病。

而且水不干净,直接导致,各类用水生产企业无法正常运作,经济发展受阻,GDP停止增长,使珠三角经济之链拉断。

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措施。

2002年底,广东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珠江整治责任书》,开始综合整治珠江。

按照综合整治规划,到2010年,广东将投入440亿整治珠江。

广州市环保局表示,将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建设工程,确保猎德二期、大坦沙三期、首期和西朗首期污水处理系统的完成,届时广州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将达152万吨/日,新建的生活、工业小区的生活污水要进入污水系统集中处理。

对市区河涌进行整治,重视截污,今年要完成对40条河涌的清淤、保洁。

环境保护部门还将强化对水环境和珠江污染源的监控工作,特别控制船舶含油废水直排入珠江。

珠江水水质检测报告

珠江水水质检测报告

珠江水水质检测报告华师2011级化学与环境学院摘要:本实验对影响大学城周边珠江支流水质状况的主要指标(pH值、固体悬浮物、高锰酸钾指数、总磷含量、铅、镉、铜)进行了测定,并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同时对大学城附近珠江水水质进行了评估关键词:珠江水水质实验讨论目前,珠江流域水环境污染形势仍然严峻,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严重,不少水体发黑发臭,严重影响与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尤其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珠江水水质变差会使广州的整体环境变差,当珠江水质变差后,广州的整体环境也大打折扣。

人们的饮水安全会受到影响,周边的物种也会受到牵连。

因此,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对水质作出评价越来越重要。

我们对大学城旁的珠江水进行了采样检测,这在巩固我们以前实验技能的基础上也提升了我们的综合实验、综合思考和综合评价的能力。

1水样采集选取江边近水域为取样点,将水样瓶瓶口置于水面下取水。

采集的新鲜水样立即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2水质检测2.1水温的测定(时间:2013年9月17日)在取样点现场进行水温的测定,将温度计伸入水中测量水温,温度计读数为29.2℃此时珠江水的颜色为浑黄色,没有特殊气味。

2.2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2.2.1原理pH值由测量电池电动势而得。

而电池通常由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所组成。

在25℃,溶液中每变化1个pH单位,电位差改变59.16mV,据此在仪器上直接以pH的读数表示。

温度差异在仪器上有补偿装置。

2.2.2 操作步骤选取标准缓冲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硼砂按照包装袋上所附配置方法配置PH为4.0,6.8,9.1的标准缓冲溶液。

按照玻璃电极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仪器校准。

测定样品时,先用蒸馏水认真冲洗电极,再用水样冲洗,然后将电极浸入样品中,小心摇动,静置待读数稳定后几下pH值,珠江水的PH值为7.99。

2.3重量法测定水中悬浮物(100ml珠江水:失重率,悬浮物的量)2.3.1 原理水质中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0.25u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

珠江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珠江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珠江污染严重专家担忧会成第二条黄河(组图) 2005年12月27日13:00 新华网评论(0)资料图:2005年4月26日,从江湾大桥到广州大桥河段不到3公里的珠江水面上,发现了一大片随着水流向东流动的黑色油状污染物,这一大片黑色油状污染物最宽时超过100米,与暴雨过后的黄色江水形成一条明显的交界线,缓缓向珠江口方向退去,直到中午才完全消失。

(《广州日报》图)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资料图:2005年4月,有读者反映,在珠江流域芳村区东塱村附近江面漂浮着大量垃圾,其中更有许多高度腐烂的动物尸体,对珠江水质构成了严重污染。

记者调查发现,广州市内的珠江河段每日都可见大量动物尸体,几年来已对珠江水质形成破坏,加上其他因素,已迫使芳村区两水厂于去年停产。

据悉此现象存在多年,珠江水质大受污染。

(金羊网图)资料图:2002年10月28日,珠江被“黄”好心疼。

记者朱元斌摄(大洋网图)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 王立彬、杨越)在即将过去的2005年,珠江流域地区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袭击:百年一遇的洪水,50年罕见的干旱;春季珠江三角洲海水倒灌,冬季旱情大面积蔓延……种种迹象表明,珠江上游已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而下游环境治理压力也明显增加。

水资源大省出现了缺水 珠江流域首次跨省调水2005年,两广遭遇50年来罕见大旱,江河和水库蓄水位普遍偏低,珠江三角洲地区遭受近20年来最严重海水咸潮倒灌,直接威胁广州、珠海、中山、东莞、江门等地区用水安全。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实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

这是珠江流域第一次大规模远程跨省区调水,调水线路长达1336公里,涉及贵州、广西和广东三省区及西江、北江沿线多个水利枢纽,路线漫长,代价高昂。

旱情尚未平息,6、7月汛期赶到。

当时珠江流域持续高强度降雨,局部出现400年至10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西江流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珠江三角洲地区400多万人受灾。

广州市珠江水质调查全解

广州市珠江水质调查全解

(5)节日
春节期间,大部分人回乡下过年或是出国旅游,市内人员减少,车流量 也大幅减少,大部分民营企业关门休业,以致排放的污水和废气减少, 水质在春节期间才得以缓解。
(6)天气 这段时间,广州天气晴朗,并没有出现阴雨和大风等天气,促使人们出 门旅游,这也是在春节期间水质,pH值为7时表示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天然地表水的pH值一般为6~9 之 间 , 水 体 中 藻 类 生 长 时 由 于 光 合 作 用 吸 收 二 氧 化 碳 , 会 造 成 表 层 p H 值 升 高 (2)溶解氧(DO):代表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水中溶解氧指标是反映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含有有机物污染 的地表水,在细菌的作用下有机污染物质分解时,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发黑发臭,会造成鱼类、虾类等水生生 物死亡。在流动性好(与空气交换好)的自然水体中,溶解氧饱和浓度与温度、气压有关,零度时水中饱和氧气含量可 14.6mg/L,25℃为8.25 mg/L。水体中藻类生长时由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会造成表层溶解氧异常升高而超过饱和值。 (3)高锰酸盐指数(CODMn):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地表水样时所消耗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在此条件下, 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亚铁盐、硫化物等)和有机污染物均可消耗高锰酸钾,常被作为地表水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的 综合指标。也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以别于常作为废水排放监测的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COD)。(4)氨 氮(NH3-N):氨氮以溶解状态的分子氨(又称游离氨,NH3)和以铵盐(NH4+)形式存在于水体中,两者的比例取决于 水的pH值和水温,以含N元素的量来表示氨氮的含量。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和合成 氨工业)以及地表径流(主要指使农田使用的肥料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库等)。

2023珠江水水质报告

2023珠江水水质报告

2023珠江水水质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珠江水的水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珠江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河流之一,对广东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珠江水的水质情况对于保护环境、维护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本报告基于对于珠江的多个采样点进行的水质监测和测试数据,结合相关指标、标准和评价方法,对珠江水质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数据收集方法1.采样点选择:根据珠江流域的地理分布、经济活动和人口密度等因素,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水质监测。

2.采样方法:采用标准的水样采集方法,确保水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数据收集:采集到的水样经过分析实验室的测试和分析,得到各项水质指标的数据。

评价指标和标准针对珠江水质评估,我们使用了以下几项常见的水质指标和标准:1.水温:水温对于水生生物和水质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相关要求进行评估。

2.pH值:pH值反映水体的酸碱性,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的健康状况。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3.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是指水体中可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的氧气。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4.悬浮物:悬浮物是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物,直接影响水的透明度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BOD5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有机物在水中被微生物分解消耗所需的氧气量。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数据分析与评估结果根据对珠江水样进行的水质监测和测试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的分析和评估结果:1. 水温根据监测数据,2023年珠江的水温在不同季节和采样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平均水温在夏季较高,而在冬季较低。

总体水温平均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要求。

2. pH值珠江水体的pH值基本维持在中性范围内,表明水体的酸碱性较为平衡。

广州海珠湖水质污染分析

广州海珠湖水质污染分析
库) 中, I~Ⅲ类 、 Ⅳ ~V类 和劣 V类水 质 的湖泊 ( 水库) 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标, 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 的综合 指标来代替 原来 的
指标 。通 常数学 上的处 理就是 将原 有多个 样 品的 P个 互有
影 响的指标作线性 组合 , 形 成互不 相关 的新 变量 , 作 为新 的
综合指标 , 通过 比较 指标 的贡献 率 , 提选 出能包 含绝 大部分 样本信息 的主要成 分 , 进行综合得分计算 。 主成分分 析的主要 步骤 如下 : ①根 据研 究 问题选 取指标
有效去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依据 贡献率排 序并去除 不
相关指标的影 响, 也 使定 量化评价 的针 对性更 强 。同时 , 主 成分分析法计算简便 , 所 得结 果清晰 直观 , 因此 其 十分适 用 于环境质量分析和评价 。 3 水质污染分析
近年来 , 海珠区水环 境质量 整体 呈恶化 趋势 , 辖 区 内河
中心地带 , 东 临新 光 快速 干线 , 西邻 广州 大 道 , 北 靠新 溜南 路, 南 临南 洲路 和环 城高速公 路 , 处 于 5条公 路 围成 的 “ 井” 字形中间 , 是广州城 市新 中轴南端 的重要 “ 绿心” 。
海珠区 内河涌稠密 、 河 网交错 , 具有南方水 乡特色 , 有 大 小河涌近 7 O条 , 属南 方 丰水 地 区 , 受 径流 、 潮汐 共 同 影响 。 海珠湖坐落在石榴岗河集水区域 内, 周边地形 属珠江三 角洲 冲积平原 , 河道弯 曲, 地势平坦 。海珠湖 与周 边的杨湾涌 、 墩 和涌 、 大塘 涌 、 大 围涌 、 石榴 岗河 和西碌 涌 6条河涌 自然 形成 了“ 一湖六脉 ” 的格局( 图1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受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海水养殖排污以 及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面源等的影响, 珠江口海域 一直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 其水质与生态环境质 量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1]。根据最近发布的《2007
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珠江口近几年仍然 是广东省污染最严重的海域, 珠江口生态监控区生 态系统连续 4 年来处于不健康状态。
(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3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摘要: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对珠江口海域 2006 年 7 月和 2007 年 3 月调查的数据进行污 染程度评价, 并讨论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的污染等级处于中度污染至严重污染之 间, 其中利用水质化学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严重污染, 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的结果为轻中污染至 重污染。本研究认为利用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比利用浮游植物或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评 价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更加合理, 但其评价标准仍有待更多的调查来验证和修正。同时, 利用不同类群生物的多样 性指数对海洋水质与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有时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评价中不能单从一种指数结果就轻 易下定论, 结合理化监测结果, 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结论。
70
热带海洋学报
Vol. 29, No. 1 / Jan., 2010
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2]。应用于珠江口海域水环境 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黄小 平等利用 1998 年在珠江口连续同步观测资料, 研究 该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时空分布和富营养化 状况, 认为珠江口海域的无机氮含量普遍超过二类 海水水质标准值, 且大部分海域则已超过四类标准 值[3]。何桂芳等利用 1985 年至 2004 年的资料, 运用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式, 对珠江口海域水质状况进 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珠江口水质有不断恶化的 趋向, 其主要污染物质也由初期的重金属过渡到后 来的营养盐, 自 1990 年后珠江口海域水质基本处于 四类(或劣四类)状态[4]。上述在珠江口海域进行的环 境质量评价均未涉及生态因子, 而对于珠江口海域 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 目前仅限于部分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及底栖生物的调查[5−7], 且并未对其进行 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根据文献[15]和[16]提出的水质综合评价模式, A 综合=A 有机+A 石油+A 有毒。式中 A 综合为水质综合污染指
张景平等: 珠江口海域污染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
71
数, A 有机、A 和 石油 A 有毒分别为有机污染指数、石油 污染指数和有毒污染物综合指数; A = 有机 αDO+αCOD+ αDIN+αDIP; A 石油=α ; 石油 A = 有毒 (αCu+αZn+αPb+ αCd)×1/4。 α 为各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 其计算方法见文献 [15]和文献[16]。污染指数的计算采用 GB 3097— 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的第一类海水标准。利用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进行污染等级划分的标准见表 1。
目前对水质评价方法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 各
收稿日期:2008-12-02;修订日期:2009-02-15。蔡卓平编辑 基金项目:国家环保专项(SEAP-ME-BHZJ-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6086);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
(LYQY200706); 广东省科技项目(2006A35101002) 作者简介:张景平(1984—), 男, 广东省潮州市人, 博士生, 主要从事海洋环境研究。E-mail: zhangjingping@ 通信作者:黄小平,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海洋环境研究。E-mail: xphuang@
表 1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划分等级 Tab. 1 Assessment standards for water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热带海洋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
海洋环境科学
2010 年 第 29 卷 第 1 期:69−76 ;
珠江口海域污染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
张景平 1,2, 黄小平 1, 江志坚 1,2, 黄道建 1, 黄良民 1
近年来,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将物理、化学、 生物各方面的因子综合起来评价海洋环境与生态状 况[8−9], 然而到目前为止, 尚未形成一套全面、系统、 定量的评价方法。贾晓平等人曾提出对海洋渔场生 态环境质量状况综合评价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南海 北部海域渔业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诊断与质量评 价[10−11]; 蔡清海等人结合水质理化因子、浮游植物 多样性和沉积物重金属分析了福建省三沙湾生态环 境质量[12]。但到目前为止, 利用水质化学因子并结 合几种主要生态类群的多样性综合评价河口、海湾 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报道并不多, 对珠江口海域生态 环境的综合研究更是罕见。本文根据 2006—2007 年 在珠江口丰水期和枯水期两个季度的调查资料, 从 水质化学因子以及 3 种主要生态类群生物的多样性 指数综合判别珠江口海域的污染等级, 探讨综合评 价方法, 以期反映珠江口海域污染水平的客观情 况,推进海洋环境与生态质量评价方法的进一步发 展, 为该海域的环境生态研究以及与富营养化密切 相关的其他污染问题研究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珠江口(主要指伶仃洋, 下同)为一南北向的喇
叭型河口湾, 南北长超过 80km, 面积为 2 100km2。 东莞、深圳、香港位于其东岸, 中山、珠海、澳门 位于其西岸, 广州则位于其北部。该海域的水动力 条件主要受到珠江径流和南海潮汐的共同影响, 潮 汐为不规则半日潮, 潮流基本为南北向往复流。
图 1 珠江口采样点的位置 Fig. 1 Map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showing the sampling stations法
水质综合评价包括有机污染因子(DO、CODMn、 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有毒重金属污染物 (Cu、Zn、Pb、Cd)等污染因子。
ZHANG Jing-ping1,2, HUANG Xiao-ping1, JIANG Zhi-Jian1,2, HUANG Dao-jian1, HUANG Liang-min1
(1.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Marine Environmental Dynamics,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AS, Guangzhou 510301,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AS,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Two cruise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water quality and ecological statu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n July 2006 and March 2007. Water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and biodiversity index (including phytoplankton, zooplankton and bentho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pollution status. In addition, rationality of the assessment by using the biodiversity index wa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ollution degrees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were between moderate to severe. Water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showed that it was at a severely polluted status both in wet and dry seasons. Biodiversity index led to different results, which varied from lightly-moderate pollution to severe pollution. Among the three biodiversity indices, we considered that zooplankton diversity index was more congruent than the other two indices in pollution status assessment. However,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should be verified and modified in future study. It was concluded that assessment for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ecological status by using different biodiversity indices may come to a varied result, and a simple conclusion could not be hastily educed but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physicochemical factors. Key words: water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diversity index; assessment; Pearl River Estuary
生物调查的站位与水质调查的站位相同。浮游 植物采样工具为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 采获样品用 碘液固定, 留待实验室内用显微镜进行物种鉴定和 细胞计数; 浮游动物采样工具为浅水Ⅰ型浮游生物 网, 样品用 5%的甲醛溶液固定、保存; 利用曙光采 泥器采集底栖生物, 采泥器两瓣的张口面积为 0.05m2; 采 用 套 筛 进 行 生 物 收 集 , 套 筛 最 小 网 目 0.5mm, 采泥标本用 5%甲醛溶液固定保存[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