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中式景观设计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景观设计教学大纲

景观设计教学大纲

景观设计教学大纲景观设计教学大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越来越受到关注。

景观设计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景观设计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景观设计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旨在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参考。

一、课程目标景观设计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课程目标。

景观设计的核心是通过设计创作来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因此,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技能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应是课程目标的关键。

二、课程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石。

包括景观设计的历史演变、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原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景观设计的整体认识。

2. 设计方法与技巧:景观设计的核心是创新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学生应该学习到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包括设计思维、设计表达、设计工具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3. 实践项目: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项目是课程内容中的重要部分。

学生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项目可以包括校园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课堂讲座、分组讨论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实践教学: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践项目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景观设计的过程。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和讨论真实案例,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的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景观教学大纲

景观教学大纲

景观教学大纲景观教学大纲一、引言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环境、艺术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为了培养具备景观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制定一份完善的景观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景观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期为景观设计教育提供一些建议。

二、基础知识1. 环境学基础:学生需要了解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包括地理、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2. 艺术基础:学生需要学习美学、色彩学、造型学等艺术基础知识,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技巧。

3. 社会科学基础:学生需要了解城市规划、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对景观设计的需求和影响。

三、设计理论1. 景观设计原理:学生需要学习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比例、对称、重复、层次等,以及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2. 设计方法与技巧: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包括手绘、CAD、模型制作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景观设计。

3. 可持续设计:学生需要了解可持续设计的概念和原则,包括节能减排、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等,以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四、案例分析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的景观设计案例,了解不同设计理念和方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评估和评价一个景观设计方案的优劣,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实践训练1. 实地考察:学生需要参观不同的景观项目,包括公园、广场、城市街道等,以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景观环境对人的影响。

2. 设计项目: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设计项目,从小规模的花园设计到大型的城市规划,以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实践经验。

3. 团队合作:学生需要参与团队合作项目,学习如何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如建筑师、工程师和环境科学家等,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综合评估学生需要参加综合评估,包括考试、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形式,以评估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设计能力。

评估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就业的重要依据。

新中式客厅教学设计方案

新中式客厅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中式客厅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

2. 掌握新中式客厅的设计原则和元素运用。

3. 学会运用新中式元素进行客厅空间的布局和搭配。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中式客厅设计理念2. 新中式客厅设计原则3. 新中式客厅元素运用4. 新中式客厅空间布局5. 新中式客厅色彩搭配6. 新中式客厅家具与装饰品选择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式客厅的定义和特点。

(2)展示一些优秀的新中式客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中式客厅设计理念(1)介绍新中式客厅的文化内涵,如中式元素、传统美学等。

(2)分析新中式客厅与现代家居理念的融合。

3. 讲解新中式客厅设计原则(1)和谐统一:新中式客厅的设计要注重整体和谐,使各个元素相互协调。

(2)主次分明:突出客厅的中心区域,如沙发、电视柜等。

(3)对称与平衡:在布局和色彩上追求对称与平衡,营造稳重感。

4. 讲解新中式客厅元素运用(1)传统元素:如屏风、挂画、瓷器等。

(2)现代元素:如简约家具、玻璃制品等。

5. 讲解新中式客厅空间布局(1)客厅布局的基本形式:如一字型、L型、U型等。

(2)空间分区:客厅与餐厅、书房等空间的合理划分。

6. 讲解新中式客厅色彩搭配(1)色彩选择:以暖色调为主,如红、黄、棕等。

(2)色彩搭配:遵循色彩心理学,营造舒适、温馨的氛围。

7. 讲解新中式客厅家具与装饰品选择(1)家具选择:注重实用性与美观性,如沙发、茶几、电视柜等。

(2)装饰品选择:如挂画、花瓶、摆件等,体现新中式风格。

8. 课堂练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新中式客厅空间。

(2)成果展示:每组选出最佳设计,进行展示和点评。

9. 总结与拓展(1)总结新中式客厅设计的关键要素。

(2)拓展:让学生了解其他风格客厅的设计,如北欧风格、现代简约风格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教案《景观设计》-提纲

教案《景观设计》-提纲

(人工)景观(艺术)设计学时数:98、学分数:5.5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必修专业课,为学生将来从事景观设计实践做准备,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其它方向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阐明的本质,的范畴,构成,思维特征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并通过课题的练习,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环境设计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景观设计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内容和分类、的形态构成要素和原理、景观作品与环境设计的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掌握构思、设计方法和设计表现等环境设计的一般规律、方法和技能。

(三)设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能运用所学知识于设计实践中,初步具备一般环境改造设计、规划设计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概述一、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内涵二、景观设计构成三、景观设计的内容和分类四、景观设计方法五、景观设计表现第二部分练习一、项目地段二、内容和要求三、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五、学时分配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一般安排在学生学习三大构成及设计概论、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制图、效果图、人体工学、材料与工艺等学科基础课课程之后,运用设计原理的设计构思方法以及设计制图、效果图的表现手段、材料与工艺的材料加工方法等知识解决环境艺术和规划设计的创意构思创意表现和材料加工的问题,为随后景观设计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打基础。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赵军.景观设计基础.天津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二)教学参考书:[1]环艺形态应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部分概论第一章景观设计导论第一节景观设计的内涵一、“环境”的内涵(一)“自然环境”(二)“人工环境”(三)“社会环境”(四)人与“环境”(五)“环境”的内涵二、“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一)“设计”(二)“环境设计”(三)“环境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三、景观设计的概念和特征(一)古人对“景观设计”的认识(二)现代“景观设计”的概念(三)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1.景观设计的功能特征2.景观设计的条件特征3.景观设计的关联特征4.景观设计的审美独创性特征(三)景观设计的本质1.景观设计是创新生活观念2.景观设计是文化创造第二节人工环境的历史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形成一、原始时代的人工环境二、农业时代人工环境(一)早期农业时代的建筑环境(二)中期农业时代的建筑发展(三)晚期农业时代的建筑装饰风格1.“巴洛克”2.“洛可可”3.“新古典主义”三、工业时代与景观设计的形成(一)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的诞生(二)“包豪斯”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形成(三)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四)我国当代景观设计的现状第二章景观设计构成第一节景观设计的内容构成一、景观设计的功能要素(一)景观环境的使用功能(二)景观环境的审美功能二、景观设计的实质要素(一)景观设计的空间与构造(二)景观设计的尺度和比例(三)景观设计的时间和地点(四)景观设计的要求和限定条件(五)景观设计的经济、技术条件(六)景观设计的施工因素(七)景观设计的主题与风格三、景观设计的关联要素(一)景观设计与美学(二)景观设计与材料学(三)景观设计与色彩学(四)景观设计与光学(五)景观设计与人体工程学(六)景观设计与环境心理学(七)景观设计与其它科学理论1.“系统论”2.“控制论”3.“信息论”第二节景观设计形式构成一、景观设计形式构成的概念二、景观设计的形式语言要素三、景观设计形式构成的组织要素四、景观设计形式构成的观念要素第三节景观设计的分类一、景观设计分类的意义二、景观设计的分类方法(一)按空间使用性质区分(二)按生活行为方式区分(三)按空间构成特点区分(四)按空间环境系统区分第四节景观设计的要求和原则一、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一)反映新时代人们的生活理想和追求(二)追求设计的整体美(三)不断提高环境的附加值(四)突出景观设计的个性(五)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六)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二、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满足需求原则(二)资源原则(三)思维原则1.关联原则2.综合原则3.过程原则第三章景观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形态构成与视知觉一、视知觉的基本特性(一)视知觉的整体特性(二)视知觉的同型特性(三)视知觉的场力特性二、视知觉组织原则(一)视知觉成形原则1.视知觉的图与地关系2.视觉的成形原理①小的形比大的形容易成形;②视野中央的形容易成形;②单纯的形容易成形;③水平和垂直的形容易成形;④对称的形容易成形;⑤封闭的形比开放形易成图形;⑥凸出形比凹入形态易成图形;⑦动的形比静容易成形;⑧整体性强的形易成图形;⑨奇特的形容易成形;⑩对比的形较非对比的形容易成形;体验过的形容易成形。

景观设计课程教案

景观设计课程教案

景观设计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景观设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景观设计的概念、原则和目标,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熟悉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和设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景观设计的创新和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熟悉景观设计的流程和步骤4. 了解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和设施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教学内容1. 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意义2.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景观设计的流程和步骤4. 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和设施5. 景观设计的创新和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景观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景观设计的流程和技巧。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和练习: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景观设计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通过学生提交的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对景观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包括景观设计基础、景观设计方法、景观材料与设施等。

2. 课件和教学素材:制作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以便于讲解和展示。

3. 实地考察场地:选择适合进行实地考察的景观设计案例,以便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

4. 设计软件:如AutoCAD、SketchUp、Photoshop等,用于景观设计的绘制和制作。

5. 反馈与评价表格:制定学生作业、练习和实地考察报告的反馈与评价表格。

七、教学安排1. 课程导入与概念理解(2课时)2. 基本原则与方法学习(4课时)3. 设计流程与步骤掌握(2课时)4. 常用材料与设施介绍(2课时)5. 创新实践与小组讨论(4课时)6. 实地考察与实践(2课时)7. 作业与练习反馈(2课时)八、作业与练习2.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

景观设计教学

景观设计教学

景观设计教学第1篇:景观设计教学大纲《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

二、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外部空间环境构成与设计方面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对规模性、综合性以及多变性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控制与表现能力,以便增强其整体把握全面设计的应对力,便之更好地适应不同要求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需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对本单元风景园林与城市广场设计的概念、功能、作用、意义等内容的学习,以增强对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更深一步认识,使之更牢固地掌握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从景园、广场设计实践中分析风景园林、城市广场空间环境与通常室外空间环境特性的不同。

学习中,结合本课程一单元至四单元所学知识,选择极具景园、广场属性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项目进行实例设计。

三、教学对象装潢艺术设计(三年级上学期)四、学分要求5学分五、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景观环境设计概念 6 第二章景观环境的基本认识 6 第三章景观环境设计方案 6 第四章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 6 第五章广场与街道的景观环境设计 6 第六章绿化与景观环境 6 方案练习44六、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景观环境设计概论(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景观设计的含义、作用和特点等有关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和设计程序的讲解、讨论,使学生对景观设计有更深的理解,有更深入的探讨。

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内容:1、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1)早期的景观环境设计(2)现代的景观环境设计(3)生态的景观环境设计(4)景观环境设计的概念(三)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简要表述:景观环境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门类,属于人文学科。

景观环境设计的研究范围极为广泛,它涵盖了社会、文化、自然、学科、现代科技与艺术等领域。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学习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堂讲授与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与装饰艺术设计的整合过程,具有一定的环境景观理论及设计表达能力,目的培养学生从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及思维方法去思考庭院这个尺度的景观课题。

能够理解景观设计表现的基本能力,建筑概论,景观设计初步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本课程从尺度比较小的庭院进入设计课题,了解并掌握室外空间的功能分区,空间划分,户外的基础设施的配合和在庭院尺度下的植物营造,了解基本的植物应用和室外装饰材质的习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利用AutoCAD, Photoshop, Sketch Up, 3Dmax等计算机软件或者手绘效果图等进行景观设计表达。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景观设计的概念,了解景观设计的内容,重点使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方法、依据和程序;2.理解景观设计中室外空间如何让划分功能分区, 空间划分, 交通流线梳理;3.掌握景观设计的步骤、设计方法。

通过典型作业训练和辅导,结合AUTOCAD和Sketch Up 的实际操作训练,学生能制作出完整的小尺度景观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平面功能布局图、各立面图、重要节点透视效果图;4.掌握室外空间设计的植物属性以及简单的布置原则、方法和步骤。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述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意义,景观设计的起源,学科的由来和进入国内领域后与原有园林学的区别。

掌握景观设计的一个基本概念。

本章教学重点:1.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2.景观设计的活动领域。

本章教学难点:1.景观设计的不同尺度下的项目;2.景观设计项目与艺术创作的微妙关系。

本章理论教学内容:1.阐述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2.区别不同尺度下的景观项目的区别;3.景观设计项目包含的内容。

最新新中式园林景观说课讲解

最新新中式园林景观说课讲解

最新新中式园林景观说课讲解新中式园林景观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

“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中式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创造的空间,它是人对大自然欣喜的回眸与回归。

其艺术特质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就是任其自然之意,即重自然,抑人工,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园林文化美学命题,其精神涵义便是“道”之境界。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人性化的审美境界的追求。

一、概念特征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东方文化又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元素”这一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越来越高的艺术价值。

人们开始从纷乱的“摹仿”和“拷贝”中整理出头绪,在探寻中国设计界的本土意识之初,逐渐成熟的新一代设计队伍和消费市场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园林风格。

它以当代的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和审美爱好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

可以说,新中式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

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

新中式风格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展现“水?桥?房”的空间格局、“黑?白?灰”的民居色彩、“轻?秀?雅”的建筑风格、“情?趣?神”的园林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式”景观设计(一)什么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呢?“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

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

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造园手法的应用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

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图1)。

奥运村南北四个大门采用障景的造园手法,分别用彩陶文化、青铜文化、漆文化、玉文化的叠水影壁将美景置于其后,达到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图2)。

西安曲江华府充分运用了借景的造园手法,利用廊架开辟赏景透视线,有意识地把远处的电视塔远借入到园内的视野中来,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图3)。

奥运村南北景观主轴上,在景观廊架里能观赏到影壁墙,在影壁墙处又可观赏到廊架,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的造园手法为对景,应用对景的手法,丰富了观景内容(图4)。

万科第五园运用漏景的造园手法丰富了景观层次,现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虚实结合,竹子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图5)。

图1框景手法的运用图2障景手法的运用图3借景手法的运用图4对景手法的运用图5漏景手法的运用图6红、黄、灰色在大门上的运用图7红、黄、木原色在构筑物上的运用图8灰色、木原色在铺装上的运用图9黑、白色的运用图10 灰色在铺装上的运用图11 绿色在植物色彩上的运用“新中式”色彩的选择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即所谓的“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

中国红、琉璃黄一般用于大门、廊架、景观亭、景墙等景观建筑上,突显崇高、喜庆、祥和的氛围;长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铺装、景墙贴面、景观建筑、座椅等小品上,来突显景观宁静、典雅的氛围;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墙饰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营造纯洁、吉祥如意的景观氛围;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选择,以绿色为主,点缀一些开花植物,为营造宁静、优雅的氛围做好铺垫;黑色常用于铺装、小品、廊架、亭等,营造沉稳、内敛的空间氛围;木原色是体现自然的色彩,与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铺装、临水栏杆、小品构架等,体现“新中式”景观设计沿袭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点。

北京奥运村大门及构架上分别用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木原色营造了崇高、尊贵、祥和、喜庆的入口氛围(图6、7);万科第五园用长城灰、木原色在铺装上和谐共存,对铺装纹理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及拼合,形成有机的铺装纹样(图8);用黑色做花池、白色饰墙面及散置地面,形成宁静纯洁的空间(图9)。

西安曲江华府铺装全部选用深灰与浅灰的分隔,为营造宁静、典雅的氛围打好底色(图10)。

万科第五园植物色彩以绿色为基调,杜绝大量的色叶植物的应用,营造清新、清爽的景观环境(图11)。

“新中式”景观设计(二)中国传统符号的应用中国传统符号种类很多,有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貔貅、双鱼、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有十二地支纪法(天干地支纪年法、生肖);有甲骨文、象形文字;有象征民族特色的图案:中国结、窗花、剪纸、生肖、祥云、日、月、山、火、云、水、太极、金乌等;有福、禄、寿等吉祥文字;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

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可镶刻于景墙、大门、廊架、景亭、地面铺装、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

万科第五园小庭院内用抽象的窗花图案镶挂于实墙上与漏窗形成虚实强烈对比(图12);西安曲江华府在入户的门头悬挂饰有福禄寿等文字的灯笼及入户铺装上采用蝙蝠、寿及祥云纹样,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祝福及祈盼(图13、14)。

奥运村四个区域分别用不同的窗花图案出现在座凳、屏风、草坪灯等小品上,来体现四个区域各自的特色,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迹(图15)。

图12 窗花图案的虚实运用图13 福、禄、寿等文字的运用图14 福、寿、祥云图案的运用图15 窗花图案的运用图16 植物的远近关系处理图17简洁的植物空间图18植物与水系结合图19竹子与建筑的结合植物空间的营造“新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它更为简洁明朗,古典园林植物种植以自然形、多层次多品种植物混植,而“新中式”景观植物种植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植物层次较少,多为二至三层,一般为乔木层+地被层+草坪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品种选择也较少。

“新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欧式景观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欧式景观植物种植多采用修剪整齐色彩鲜艳的植物作主基调,而新中式则主要采用自然与修剪植物相结合,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欧式园林种植设计手法的结合,营造现代、简洁的植物空间的同时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

植物选择枝杆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种类为主,如:竹、水石榕、垂柳、桂花、芭蕉、迎春、菖蒲、水葱、鸢尾、马蔺等植物,营造简洁、明净而富有中国文化意境的植物空间。

万科第五园,以竹为基调,配以连翘、鸡蛋花、水石榕、菖蒲、葱兰、蜘蛛兰等,营造宁静、飘逸的空间。

在售楼处近处的竹子与中景的鸡蛋花及远景用规则种植槽限定的水生植物,构成远、中、近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图16)。

在万科书院内庭用修剪整齐的连翘与飘逸的水石榕共同构成简洁、现代的读书及赏景空间(图17)。

在水系与建筑连接处,用菖蒲、水葱等软化建筑与水面生硬的交接关系,丰富了水系的倒影,增添的空间层次(图18)。

两建筑之间相邻只有6米左右的空间,用竹子可以打破建筑单纯白色的立面效果,对两建筑的视线污染也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对狭窄空间起到分隔空间效果(图19)。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新中式” 景观设计是现代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邂逅、碰撞的结晶,人们在崇尚异国文化后,心灵得以回归,转而皈依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就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得以诞生,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被广大民众所追捧。

浅谈中式园林设计-景观设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楼盘需要配套完善、美观独特的园林绿地。

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是模仿西式园林,中式园林甚少。

而刻意模仿的少数中式园林作品往往是只得皮毛,未见精髓。

本文拟就中式园林艺术作一简单的剖析。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

“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千变万化,这里仅浅谈中式造园中的叠山理水艺术。

叠山理水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中式园林不论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同样,凡条件具备,都必然引水入园。

与自然山水不同,园林中的山水除兼备自然的形神外,还要具有传情的作用。

《园冶》中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

《园冶》缀山篇中把山石分成几大类:一种是“厅山”,顾名思义,就是在厅堂的前院中缀山石。

按《园冶》所说,厅山一般要“稍点玲珑石块”,而不宜复杂。

这就是说,要少而精,要突出重点、主题,要以一两块形制优美的石峰作为主体来点缀庭园空间。

其造型要符合透、漏、瘦、皱的美学原则。

用现在的眼光看,“厅山”更接近于抽象雕塑。

一种是墙中嵌理壁岩,有的嵌入墙内,有的虽与墙面脱离,但效果与前者同,均以粉墙为背景,犹如一幅写意山水画。

正如《园冶》所云:“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

以上两种均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庭园空间,而对于某些较大的庭园空间来讲,则喜用大规模堆山叠石。

山石多峰岩嶙峋,沟壑纵横,脉络分明,深得山林野趣。

山石除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空间外,通常可借山石把单一的大空间分隔成若干较小的空间,被分隔的空间多相互连绵、延伸、渗透,而不流于空旷、单调。

而且山石尚可起遮挡视线和围合空间的作用。

甚至利用山石还可以堆叠成各种形式的蹬道,这也是古典园林中富有情趣的一种创造。

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

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从情态上则有动有静。

集中而静的水多用于中小型庭院,其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

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

而对于大中型庭院,虽然也是集中用水,但水池偏处于庭院的一侧,这样可腾出大块面积供堆山叠石,形成山水环抱的格局。

和集中用水相对的是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

至于水池的形状绝大多数呈不规划的形式以再现自然水景。

在园林中,涓涓溪流是对自然界溪流的艺术摹写,它一般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此外还应该宽窄对比,求得变化,产生忽开忽合、时收时放的节奏感。

特别是与山石结合,更能营造深邃藏幽的情趣。

中西式园林对比中式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创造的空间,它是人对大自然欣喜的回眸与回归。

其艺术特质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就是任其自然之意,即重自然,抑人工,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园林文化美学命题,其精神涵义便是“道”之境界。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人性化的审美境界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