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三级案例问答题

合集下载

三级心理案例问答题模板

三级心理案例问答题模板

案例问答题模板一、摄入性谈话的注意事项答:摄入性谈话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2、提问中避免失误;3、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二、与求助者谈话时,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哪些原则答:应把握以下原则: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会谈讨论的内容)7、会谈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地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四、心理咨询师应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答: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义、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目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五、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答: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来判断求助者心理活动是否在正常范围内2、根据求助者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性为表现进行定性3、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判断4、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六、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应注意什么?)答:1、首先向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的、可行、可评估的、双方都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逐一商定;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心理学考试:三级案例问答题

心理学考试:三级案例问答题

三级案例问答题案例一:求助者,男性,汉族,22岁,大学毕业生。

主诉:焦虑、烦躁,入眠困难,经常做噩梦等一个多月。

求助者自述:马上就要毕业了,去了几家大企业、大公司,均未被录用。

我每天晚上总在想:王顺民找不着好工作?是不是因为我的学校不起眼,不是,名牌大学?这时父母亲的话就有会在我耳边响起: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越想越觉得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真后悔,悔当初没有考上名牌大学。

心情也烦燥、焦虑;看书没有以前专心,有时走神,食欲也下降了,我总是担心今后今后找不着好工作。

找工作也是竞争,也不好意思问其他同学,有时上网聊天,心情稍微好点。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说时,眉头紧锁,来回搓手。

出生在中等城市,从小性格内向,不爱交朋友,父母亲在学习方面的要求特别高,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排第一名。

高中时偶尔一次排在第二名,在下一次的考试中非争取第一名不可。

平常父母总是教育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名牌大学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高考时由于紧张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学。

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当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紧张起来,只好上了这所普通大学。

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部分用在学习上。

历年体检正常。

心理测验的结果:SDS:40;SAS:60;EPQ:N:65、E、30、P:40、L:30.根据求助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有焦虑情绪。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一下问题: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焦虑、烦躁、后悔,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噩梦多、食欲下降。

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一般心理问题。

依据如下:(1)该求助者历年体检正常,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病变的基础。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直,人格相对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刺激引发,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考试中常出现的案例问答题

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考试中常出现的案例问答题

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考试中常出现的案例问答题一、在使用摄入性谈话与求助者进行沟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采用谈话法收集资料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2、提问中避免失误;3、除提问和引导语之外,不能讲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6、结束语气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作结束。

二、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一)初步诊断:正常、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

(从大到小,不至于丢分)(二)依据:首先,判断是不是(排除)精神病性疾病;(要有十字架。

1、三原则;2、典型行为;3、求医行为;4、自知程度。

)其次,判断是不是神经症;第三,是不是躯体疾病、有没有器质性病变;第四,区分不健康的状态;(三)不健康状态的区分:(理论4章)1、症状标准: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的→心理冲突→体验到痛苦等不良情绪反应(90%不痛苦,只有冲突的人才会有。

如,对考级不过损失大)严重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没有冲突,直接体验到不同的痛苦神经症性问题:变形的心理冲突:a、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

b、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神经症性:很小的生活事件刺激,但产生强烈的反应。

2、病程标准: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较短,一个月,间断地二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严重问题:持续时间长久,二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神经症性问题:一般达不到神经症标准,(神经症三个月以上。

恐怖症例外,一个月。

)3、程度标准:心理问题:a、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下(没失控)b、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维持正常生活,但效率下降。

严重问题:a、初始情绪反应强烈,短暂失控(偶尔)、毁物、攻击。

b、社会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排除标准:心理问题:不泛化严重问题:内容(对象)充分泛化神经症性:泛化更严重,如见女孩就心慌。

三、心理咨询师应收集该求助者那些方面的资料?(因为上面是初步诊断,要进一步诊断、确诊,还需收集有关资料。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技能问答题_答题技巧及常见问答题题型汇总级)1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技能问答题_答题技巧及常见问答题题型汇总级)1

★★案例问答题模板一。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程序】★【1.一般资料】:1求助者人口学资料:①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出生日期②职业、收入、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③宗教、民族、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④现住址、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状况(商业区、工业区、农村城乡结合部、文化区)、联系方式。

2求助者生活状况:①居住条件②日常活动内容、活动场所③生活方式和习惯④近期生活方式有无重大改变3求助者婚姻家庭:①一般婚姻状况(自由恋爱、他人介绍、包办、买卖婚姻),婚姻关系是否满意(性生活、心理相容度)。

②婚姻中有无重大事件发生,事件中有无道德和文化因素。

4求助者工作记录:①对工作的态度、兴趣、满意程度。

②是否改变过职业,理由何在。

5求助者社会交往:①社交网以及社交兴趣和社交活动的主要内容。

②与自己交往最多、最密切的人有几个。

③能给与求助者帮助的人和求助者帮助过的人有几个。

④举例说明社交中的相互影响。

⑤社交中互相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责任感。

⑥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如何。

6求助者娱乐活动:①最令求助者感到愉快的活动。

②求助者对愉快情绪体验的描述是否恰当。

7求助者自我描述①描述自己长处、优点时的言词、表情、语言、语调是否夸张或缩小。

②描述自己缺点时的言词、表情、语言、语调,是否夸大或缩小。

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1)想象力。

2)创造性。

3)价值观(对生活享乐方面、社会责任方面、追求精神生活质量方面的价值取向)。

4)理想(已经付诸行动的理想)。

5)对未来的看法。

①希望明年发生什么事②希望5-10年内发生什么事③对未来事件发生的理由④对现实状况是否能捕捉住关键和重点。

9在上述提纲之外,求助者谈及的或调查了解到的其它资料另外列出,已供诊断时参考。

★【2.个人成长史资料】:1婴幼儿期:围产期、出生时的情况,包括母亲身体状况、服药情况、是否顺产。

2童年生活:①走路开始、说话的时间;②与大多数儿童比较,有无重大特殊事件发生,现在对当时情景的回忆是否完整;③童年身体状况,是否患过严重疾病;④童年家庭生活、父母情感是否和谐;⑤童年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情况,有无退缩和攻击行为。

心理学考试三级案例问答题

心理学考试三级案例问答题

三级案例问答题案例一:求助者,男性,汉族,22岁,大学毕业生。

主诉:焦虑、烦躁,入眠困难,经常做噩梦等一个多月。

求助者自述:马上就要毕业了,去了几家大企业、大公司,均未被录用。

我每天晚上总在想:王顺民找不着好工作?是不是因为我的学校不起眼,不是,名牌大学?这时父母亲的话就有会在我耳边响起: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越想越觉得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真懊悔,悔当初没有考上名牌大学。

心情也烦燥、焦虑;看书没有以前专心,有时走神,食欲也下降了,我总是担忧今后今后找不着好工作。

找工作也是竞争,也不好意思问其他同学,有时上网聊天,心情稍微好点。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说时,眉头紧锁,来回搓手。

出生在中等城市,从小性格内向,不爱交朋友,父母亲在学习方面的要求特别高,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排第一名。

高中时偶尔一次排在第二名,在下一次的考试中非争取第一名不可。

平常父母总是教育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名牌大学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高考时由于紧张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学。

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当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紧张起来,只好上了这所普通大学。

大学期间及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局部用在学习上。

历年体检正常。

心理测验的结果:SDS:40;SAS:60;EPQ:N:65、E、30、P:40、L:30.根据求助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有焦虑情绪。

根据以上案例,答复一下问题:该求助者的主要病症是:焦虑、烦躁、懊悔,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噩梦多、食欲下降。

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一般心理问题。

依据如下:(1)该求助者历年体检正常,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病变的根底。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原那么,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直,人格相对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及找工作有关,由现实刺激引发,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分析及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题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分析及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题

20XX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1~100题,共100题)本部分由十三个案例组成。

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

每题1分,满分10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0岁,军人。

案例介绍:求助者为军队科研人员,硕士学位。

一个月前,因科研问题与领导发生冲突,领导让他写检查,并说他想法幼稚。

求助者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自己的主张也没错,不想写检查。

以前也曾经有过类似事情。

觉得领导太霸道,自己无法与之相处,又无解决办法。

好心的同事都劝他不要和领导较真。

求助者心情烦躁,情绪较为低落,经常失眠、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吃饭不香,无心工作,不想上班。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身军人家庭,性格内向,从小懂事,聪明好学,做事追求完美。

毕业时因成绩优秀被部队选中。

多选:1、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主要包括()。

(A)焦虑(B)强迫(C)抑郁(D)恐惧多选:2、该求助者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包括()。

(A)失眠(B)心情烦躁(C)头痛(D)情绪低落单选:3、让该求助者烦恼的心理原因最主要是()。

(A)领导让求助者写检查(B)内心冲突(C)领导认为求助者幼稚(D)性格内向单选:4、该求助者的性格特点是()。

(A)聪明好学(B)内向(C)成绩优秀(D)偏执单选:5、对该求助者不恰当的心理测验是()。

(A)SAS (B)LES (C)SDS (D)CRT多选:6、对该求助者,心理咨询师还需要了解的资料包括()。

(A)既往睡眠情况(B)对课题的看法(C)家庭经济情况(D)对领导的看法单选:7、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可能是()。

(A)一般心理问题(B)躯体性疾病(C)严重心理问题(D)精神类疾病多选:8、心理咨询师可采用的咨询方法包括()。

(A)系统药物治疗(B)阳性强化法(C)合理情绪疗法(D)厌恶刺激法多选:9、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包括()。

心理咨询师三级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心理咨询师三级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三级诊断技能部分(知识题)一、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三级技能P5—6)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二、及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三级技能P13)1.可接受2.有效3.积极三、及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三级技能P13)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四、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三级技能P52)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及方法是:(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五、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三级技能P63—64)咨询师正确理解、使用共情,需在咨询中理解和掌握的要点: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及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

3、表达共情应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

8、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及求助者产生共情。

六、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三级技能P68—80)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心理咨询三级案例题5篇

心理咨询三级案例题5篇

心理咨询三级案例题5篇第一篇:心理咨询三级案例题案例一:1、求助者症状: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2、对求助者的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以协调、一直,个性稳定,有自制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找工作的范围内,没有影响到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繁华,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比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心理问题。

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有: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

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制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

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的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各月或半年。

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1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2社会原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如找工作失败,没有被大企业录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案例问答题案例一:求助者,男性,汉族,22岁,大学毕业生。

主诉:焦虑、烦躁,入眠困难,经常做噩梦等一个多月。

求助者自述:马上就要毕业了,去了几家大企业、大公司,均未被录用。

我每天晚上总在想:王顺民找不着好工作?是不是因为我的学校不起眼,不是,名牌大学?这时父母亲的话就有会在我耳边响起: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越想越觉得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真后悔,悔当初没有考上名牌大学。

心情也烦燥、焦虑;看书没有以前专心,有时走神,食欲也下降了,我总是担心今后今后找不着好工作。

找工作也是竞争,也不好意思问其他同学,有时上网聊天,心情稍微好点。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说时,眉头紧锁,来回搓手。

出生在中等城市,从小性格内向,不爱交朋友,父母亲在学习方面的要求特别高,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排第一名。

高中时偶尔一次排在第二名,在下一次的考试中非争取第一名不可。

平常父母总是教育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名牌大学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高考时由于紧张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学。

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当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紧张起来,只好上了这所普通大学。

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部分用在学习上。

历年体检正常。

心理测验的结果:SDS:40;SAS:60;EPQ:N:65、E、30、P:40、L:30.根据求助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有焦虑情绪。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一下问题: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焦虑、烦躁、后悔,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噩梦多、食欲下降。

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一般心理问题。

依据如下:(1)该求助者历年体检正常,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病变的基础。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直,人格相对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刺激引发,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于找工作上,没有出现泛化,且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由现实引发,持续时间一个多月,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训程度轻微,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但是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刺激比较强列,应该引起注意,避免快速泛化,演变成严重心理问题。

3、对该求助者需要做的鉴别诊断如下:(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该求助者有睡眠问题和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但历年体检正常,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于其处境相符,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于在找工作上,没有出现泛化,且仅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1)生理因素:该求助者为23岁,男性,工作问题是该年龄段的主要问题。

(2)社会因素:a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没有被大企业、大公司录用。

b、家庭教育中,父母对他的要求高,对他的教育也不准确、客观,如名牌大学毕业生才能分配好工作。

c该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因素:a、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不是名牌的大学毕业生,就找不到好的工作”。

认为只有到大公司才算是好的工作。

b缺乏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没有被录用,就不知道怎样去解决。

C、被焦虑情况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D、人际关系方面与同学交往少,缺乏沟通与交流。

E、人格特征:较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案例二:求助者,女性,26岁,离异,国家公务员。

主诉:心情紧张,烦躁、爱发脾气,睡眠差等三个月。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独生女,相貌一般,衣着整洁,精神紧张,身体不放松,咨询过程合作。

父母均是国家干部,母亲要求很严。

自幼性格活泼、外向,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大学期间与同班同学确立恋爱关系,大学毕业后结婚,婚后一年离异,无生育史,现于父母同住。

求助者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自尊心很强,人际关系良好,能胜任工作,业绩优秀。

三个月前,一位男士向求助者示爱,她不知道如何对待,一想起此事就紧张,听别人谈婚姻问题也心烦,对婚姻担心、畏惧,不想吃东西,工作中也出差错,被领导批评。

求助者感到痛苦,曾和家人及朋友诉说自己的苦闷,但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希望咨询师能给于帮助。

求助者家族无精神病史。

体检正常。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该求助者在心理、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有内心的冲突、焦虑、紧张、烦躁、痛苦、情绪不稳定。

在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睡眠差、食欲下降。

2、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是如下:(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具有器质性病变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性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的情绪是否泛化。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3、对该求助者需需选用的心理测验如下:(1)、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寻求助者的病理人格以及做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2)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求助者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3)可选用SCL-90测验,以了解求助者对自身症状的评估程度。

4、可以从五个维度评估咨询效果:(1)、该求助者的主观体验:其对焦虑、烦躁等症状改变方面的主观体验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

(2)该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能否恢复到以前正常的社会功能状态也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

(3)该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价:其家人、亲朋好友及同事对该求助者改变情况的评估也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

(4)心理测验的结果:根据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的对比,可了解该求助者在症状及程度方面的改变,这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5)咨询师的观察:咨询师可根据观察,评估该该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社会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症状改变等情况,这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案例三:求助者,女性,32岁,大学毕业,已婚,公司会计。

主诉:心情不好,烦躁,内心苦闷,爱发脾气等三个月。

求助者主诉:三个多月前,偶然发现丈夫有外遇。

我想这婚姻是完了,想离婚。

但离异的姐姐极力地劝阻,说为了孩子,也为了不让父母受太大的刺激,就凑合着过吧,再说就算离婚也一样找不到真正可以依靠的男人。

虽然丈夫发誓痛改前非,但是我觉得狗还能改得了吃屎?男人真不是好东西,都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我一天到晚就想这事,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每天都打不起精神。

最近工作上又出错,受到领导的批评,心里很着急,晚上就更睡不着觉了。

我怕长此以往,生活和工作会越来越糟糕,所以来看心理医生,希望您能帮我摆脱现在的苦恼。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进入咨询室,衣着整齐,举止得体。

愁眉不展,烦躁不安,思路清晰,说到伤心处,情绪激动,多次哭泣,求助愿望迫切。

出生在干部家庭,生活条件优越,是父母最小的孩子。

母亲脾气大,父亲很和气。

家教非常严,母亲对孩子们交朋友、出门和回家的时间都严格的控制,但在吃、穿、用上很溺爱。

性格外向、活泼,但好朋友不多。

身体健康,近期未换躯体疾病。

与丈夫经同事介绍相识、结婚,两年前生一子。

三个月前,发现丈夫有外遇。

想离婚被家人劝止。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一下问题:1、该求助者在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情绪不稳、焦虑、紧张。

2、对该求助者应作如下鉴别诊断:(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该求助者有睡眠问题和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但近期未患躯体疾病。

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婚姻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与其处境相符,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与抑郁发作相鉴别:抑郁发作的诊断要点是每天大多数时间情绪低落或兴趣减少,并且持续两个月以上。

该求助者的情绪问题中不包括心情不好的症状,但是,没有快感缺失、兴趣下降,自我评价低等症状,程度较轻,可以排除抑郁发作。

3、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如下的资料:(1)是否做过心理测验、施验的项目及测验结果。

(2)婚姻、家庭中其他重要事件与原因,家庭的现状与过去的比较等。

(3)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4)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5)对未来的希望。

(6)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4、在摄入性谈话中要注意:(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不能讲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的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

案例四:求助者,男性,汉族,28岁,未婚,外企公司职员。

求助者自述:于一个月前开始出现烦躁不安,总感觉焦虑、紧张,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即使睡着了,梦也很多。

容易醒,但尚能入睡,早晨醒后感觉头疼,疲劳,全身酸痛。

自己是做销售工作的,与客户见面谈生意时,感觉心慌意乱,注意力不能集中,虽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总觉得心理踏实。

日常工作能够正常地应付,但效率有所下降,内心感到烦恼、痛苦,曾到医院看医生,未发现躯体疾病,被给口服安定类药物,情况未见明显的改善。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家庭中未发生过重大事故。

家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由于是独子,很受父母宠爱,同时管教也很严厉,养成了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习惯。

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喜欢安静,很少和同伴玩耍,做游戏,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一直名列前茅。

参加工作后,由于比较认真勤奋,业绩突出,颇受领导赏识,是同事公认得得业务尖子。

一个月前,在于客户签订一份合同时,自行决定了某些合同的内容,受到领导的严厉批评,感到后悔、自责。

自此开始变得敏感,在于客户进行业务洽谈时,精神总是感到紧张不安,怕出问题。

虽然如此,但是工作、生活的其他方面未受到太多的影响。

1、求助者目前状态如下:(1)精神状态:注意力不集中,紧张不安,焦虑,后悔,自责。

(2)生理功能状态:头痛,疲劳、全身酸痛,睡眠障碍。

(3)社会功能状态:工作效率下降。

2、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

根据如下:(1)该求助者针对躯体症状有求医行为,未发现躯体疾病,故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