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合金元素的作用

合集下载

常见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常见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常见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混合而成的材料,其中一个元素是主要成分,而其他元素被称为合金元素。

在钢中,常见的合金元素有碳、铬、镍、钼、锰、磷、硅等。

每种合金元素在钢中都有不同的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常见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碳(C):碳是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通过调节碳含量,可以改变钢的硬度、强度和韧性。

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焊接性能,但硬度和强度较低;高碳钢硬度和强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

合适的碳含量可以平衡钢的各种性能。

2.铬(Cr):铬可以增加钢的硬度、抗磨性和耐腐蚀性。

添加铬的合金钢被称为不锈钢,能够抵抗腐蚀和氧化。

铬还能够提高钢的淬透性,使得钢在淬火时的硬化效果更好。

3.镍(Ni):镍能够提高钢的强度和塑性,并且能够改善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镍还能够提高钢的抗软化和抗氢脆性能,使钢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保持其性能。

4.钼(Mo):钼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特别对高温下的钢材有很好的效果。

钼还能够改善钢的热强度和抗氧化性,提高钢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5.锰(Mn):锰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韧性,并且能够改善钢的可塑性和冷加工性能。

锰还能够抑制钢中的晶界腐蚀和热处理硬化,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6.磷(P):磷是一种常见的杂质元素,过高的磷含量会降低钢的韧性和塑性,同时还会降低钢的冷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

因此,在制造高强度低合金钢时,需要控制磷含量。

7.硅(Si):硅可以改善钢的抗氧化性能和耐腐蚀性,提高钢的热稳定性。

硅还能够提高钢的硬化效果和淬透性,使钢具有更好的耐磨性。

除了上述常见的合金元素外,钢中还可能含有其他合金元素如铜、铝、锡等。

这些合金元素的添加都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如提高钢的特殊性能,调整钢的组织和结构等。

总之,各种合金元素的添加可以通过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钢的使用广泛,涵盖了建筑、机械、航空、汽车等多个领域,因此对合金元素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金元素的作用

合金元素的作用

合⾦元素的作⽤合⾦元素随着C、Mn、S、P、Si含量的增加,σs提⾼,塑性应变⽐R减⼩。

Mn可提⾼钢防⽌热脆的能⼒。

S使钢产⽣热脆,硫化物夹杂促使钢中形成带状组织,恶化冲压性能。

P能溶于铁素体内使铁素体在室温下强、硬度提⾼,塑、韧性下降,发⽣冷脆。

S 偏析现象严重,且很难经扩散退⽕完全消除,易出现带状组织。

Al可使O和N固定在Al2O3和AlN 中,消除钢的时效硬化;Al 也可控制晶粒度及晶粒形状,形成{111}织构;若Al含量⼩于0.02%,则其不能消除游离态的N,若Al含量⼤于0.065%,则其在钢中会起到合⾦化的作⽤,使σs升⾼,理想含量为0.025~0.05%。

沸腾钢中的固溶氮含量较⾼,时效硬化明显。

铝镇静钢在光亮退⽕过程中,绝⼤部分碳析出形成Fe3C,经平整后性能稳定。

IF钢中添加了强碳、氮化合物形成元素Ti或Nb,具有超低碳,微合⾦化,钢质纯净及⽆时效性等特点。

Mn⼤部分溶于α-Fe,形成置换固溶体,并使α-Fe强化;⼀部分溶于Fe3C,形成合⾦Fe3C,可增加P相对量,并使P变细;MnS能减轻S的“热脆”。

Si也溶于Fe3C,使Fe3C。

S不溶于Fe,FeS与Fe共晶,并分布于A晶界。

在1000~1200℃,FeS-Fe 共晶溶化,晶粒脱开,钢材变得极脆。

P全部溶于Fe3C,使脆性转化温度升⾼,发⽣“冷脆”。

不锈钢中Cr的主要作⽤是产⽣钝化,阻碍阳极反应,增加耐腐蚀性;Ni起扩⼤γ区,降低钢的Ms点,使钢在室温下具有单相奥⽒体组织。

钢中的H、O、N是在炼钢时进⼊的,Ni、Cu、Sn是由废钢原料带⼊,Al、Ti是为脱氧⽽引⼊。

Al、N、Co、Ti、V可细化晶粒,C、N起固溶强化作⽤,Ni、Co、Ti、V、W起弥散强化作⽤。

C含量低,Al、Mn 含量⾼,晶粒细化的钢的韧性较好;晶粒细化,Mn、Ni固溶强化可使钢的韧性随屈服强度增加⽽得以改善,⽽弥散硬化,位错强化,C固溶则使钢随屈服强度增加⽽使韧性恶化。

灰铸铁件常用合金元素及其作用

灰铸铁件常用合金元素及其作用

常见微量元素
锡、锑、锌等元素在含量很低的情况下,就能显著 形象铁液的特性〔如黏度、外表张力等〕以及凝固 后的组织特点〔如基体和石墨〕。它们对铸铁组织 的影响有二重性,有有害的一面,也有可利用的一 面。
Sn
在灰铸铁中,锡是很好的稳定珠光体的元素。锡能 阻碍奥氏体中的碳向石墨扩散,从而使珠光体增多。 当锡的参加量过多时就会使铸件脆化,冲击韧度下 降。锡的参加量一般控制在0.04%-0.1%。
料时,将增碳剂置于废钢上参加。需注意的是,增 碳剂会附着在炉衬外表而烧损,所以应防止增碳剂 直接接触炉衬。
Si
硅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它降低碳在铁液中和奥氏 体的溶解度,从而促使其析出。硅对铸铁有固溶强 化的作用,但它同时使石墨粗大并且促进铁素体的 产生,因此总体上降低了铸铁的强度。
随着硅含量的增加,铸铁的石墨化程度逐渐提高, 珠光体数量减少,而铁素体增多。反之,假设硅含 量过低,那么可能出现白口或麻口组织。
S
硫在铸铁中是有害元素。硫能完全溶于铁液,并增 强Fe-C原子间的结合力,因此是阻碍石墨化的元素。
此外硫还恶化铸铁的铸造性能,降低流动性,增大 裂纹倾向等。但是少量的硫可以促进石墨生核并细 化晶粒。因此灰铁件中硫的含量最好控制在 0.06%-0.08%。
以上五种元素广泛应用于所有灰铸铁件,除某些特 种用途的铸铁件外,硫、磷均被视为有害元素,需 要严格控制含量。
碳体硬度很高而塑性和冲击韧性几乎为零,脆性极 大,是铸铁件的强化相。
灰铸铁中碳含量越高,强度越低。增加含碳量,可 使铸铁的石墨化程度增加,石墨变得粗大,基体中 珠光体含量减少,铁素体增加。
熔炼时,含碳量的控制主要通过加增碳剂和废钢来 控制。中频感应电炉通常增碳的方法是待炉料完全 熔化后,除去液面熔渣,然后利用铁液的卷动将它 卷入铁液内,8-12分钟完成增碳处理。也可在投

合金元素及其在合金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及其在合金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及其在合金中的作用合金是由两个或更多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固态材料。

在合金中,各个元素的作用是不同的,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及其在合金中的作用。

1.镍(Ni):镍是一种重要合金元素,常用于不锈钢、合金钢和高温合金中。

镍能够提高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使合金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碱和耐海水腐蚀的能力。

此外,镍还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增加合金的耐热性能。

2.铬(Cr):铬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常用于不锈钢中。

铬能够增加合金的耐蚀性能,形成一层致密、不易被氧化的氧化铬膜,防止氧、水和其他腐蚀介质侵蚀基体材料。

此外,铬还能够提高合金的硬度和高温强度。

3.钼(Mo):钼是一种高温合金的重要元素,常用于高速钢、硬质合金和高温合金中。

钼能够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和热稳定性,使合金在高温下仍然保持较好的机械性能。

4.钛(Ti):钛是一种轻、强度高、耐腐蚀的合金元素,常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化工等领域。

钛能够提高合金的强度、刚性和耐腐蚀性能,同时具有较低的密度,可以减轻整个结构的重量。

5.铝(Al):铝是一种轻量化、高强度的合金元素,常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建筑等领域。

铝能够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热性能,同时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导热性能,使得合金更加轻量化和高效。

6.硅(Si):硅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常用于铝合金和镁合金中。

硅能够提高合金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同时还能够改善合金的铸造性能和热处理性能。

7.钒(V):钒是一种强化元素,常用于合金钢中。

钒能够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能,同时还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较好的韧性和切削性能。

8.锰(Mn):锰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常用于耐磨锰板、合金钢和不锈钢中。

锰能够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能,并且可以改善焊接性能、热处理性能和耐蚀性能。

总结起来,不同的合金元素在合金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有的提高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有的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有的提高合金的耐高温性能。

冷作模具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冷作模具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冷作模具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在冷作模具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主要在于提高淬透性和耐磨性。

这些元素通常包括铬(Cr)、钼(Mo)、钴(Co)等。

1. 铬(Cr):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可以为钢提供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在冷作模具钢中,铬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同时,铬还可以形成硬质的氧化物膜,防止钢材的氧化和腐蚀。

2. 钼(Mo):一种常见的微合金元素,在冷作模具钢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加
钢材的硬度和尺寸稳定性。

此外,钼还可以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

3. 钴(Co):一种贵重的合金元素,主要用于增加钢材的强度和韧性。


冷作模具钢中,钴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钢材的强度和耐磨性能,特别适用于大型模具的制造。

请注意,对于耐磨性要求高的模具,多采用加入碳化物形成元素,例如Cr、Mo、W、V等元素的多元合金钢。

如需更多关于冷作模具钢中合金元素作
用的信息,建议查阅金属材料专业书籍或咨询金属材料领域专业人士。

合金元素作用

合金元素作用

合金元素作用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混合而成的材料。

在工程领域中,合金具有许多重要作用,因为它们可以提高金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下面介绍合金元素的作用。

1. 提高强度和硬度
合金元素的添加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例如,钢经过高温淬火、淬透和回火,可以通过安排合理的合金成分,使其具有高强度、高弹性和高韧性。

2. 改善耐腐蚀性能
合金元素的添加也可以改善金属的耐蚀性能。

例如,不锈钢是一种含有铬、镍和其他合金元素的钢类,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特别是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

3. 提高耐磨性能
含有合金元素的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铜合金、钼合金、铬钼钢和淬火处理的高铬合金等都是可以用来制造机器和设备零件的优秀材料。

4. 提高热稳定性
通过添加稀有金属(如钽、铌和钨等)制造的合金,可以提高金属的高温强度和热稳定性。

这些合金常用于高温下的石化、核电、航空航天等行业。

5. 改善电导率和磁导率
某些合金元素的添加可以改善电导率和磁导率。

例如,铝合金中添加一些铜、镁等元素,可以增加其电导率;而由带有铬或钴合金制成的磁体,具有高磁导率和特定的磁特性。

总之,合金元素的添加可以提高金属的物理、化学和机械特性,从而使它们在各种工业领域中应用得更加广泛,这些领域包括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电子、精密机械、医疗器械等。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完整版)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完整版)

了合金化而加入的合金元素,最常用的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硼、铝等。

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

1、硅在钢中的作用:(1)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和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钢的韧性和塑性降低。

(2) 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屈强比,这是一般弹簧钢。

(3)耐腐蚀性。

硅的质量分数为15%一20%的高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

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SiO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缺点:(4)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

2、锰在钢中的作用(1)锰提高钢的淬透性。

(2)锰对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3)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

锰钢的主要缺点是,①含锰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锰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锰钢对过热较敏感t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

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钼、钒、钛等来克服:⑧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1%时,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④锰会使钢的耐锈蚀性能降低。

3、铬在钢中的作用(1)铬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2)铬可提高钢的高温机械性能。

(3)使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4)阻止石墨化(5)提高淬透性。

缺点:①铬是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铬能促进钢的回火脆性。

4、镍在钢中的作用(1)可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

(2)镍可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即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

(3)改善钢的加工性和可焊性。

(4)镍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不仅能耐酸,而且能抗碱和大气的腐蚀。

5、钼在钢中的作用(1)钼对铁素体有固溶强化作用。

(2)提高钢热强性(3)抗氢侵蚀的作用。

(4)提高钢的淬透性。

缺点:钼的主要不良作用是它能使低合金钼钢发生石墨化的倾向。

6、钨在钢中的作用(1) 提高强度(2)提高钢的高温强度。

(3)提高钢的抗氢性能。

(4)是使钢具有热硬性。

因此钨是高速工具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

7、钒在钢中的作用(1)热强性。

(2)钒能显著地改善普通低碳低合金钢的焊接性能。

各类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

各类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

各类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不锈钢是一种具有高抗腐蚀性能的合金材料,主要由铁、铬和碳组成。

然而,除了这些主要元素外,不锈钢中还经常添加其他合金元素以改善其性能和特性。

以下是各类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1.镍(Ni):镍是不锈钢中最常见的合金元素之一、它可以增加不锈钢的强度、延展性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镍还可以改良不锈钢的焊接能力和耐高温性能。

2.钼(Mo):钼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对酸性环境和氯离子的抵抗能力。

钼还可增加不锈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改善其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3.铌(Nb)和钛(Ti):这些元素可在高温下稳定铌和钛碳化物的形成,从而防止晶间腐蚀和析出物形成。

它们还能增加不锈钢的强度和耐腐蚀性,特别是在高温和氧化环境下。

4.铜(Cu):铜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对于硫酸等酸性环境的腐蚀。

此外,铜还可以增加不锈钢的抗热氧化性能、强度和硬度。

5.硼(B):硼主要用于改善不锈钢的焊接性能。

它可防止晶界腐蚀和析出物形成,提高不锈钢的抗氧化性能。

6.铝(Al):铝能够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有效地防止不锈钢的腐蚀。

此外,铝还能提高不锈钢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

7.硅(Si):硅可增加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改善其耐磨性和耐蚀性。

它还能降低不锈钢的热膨胀系数,改善其高温稳定性和焊接性能。

8.磷(P)和硫(S):磷和硫在不锈钢中被认为是污染元素,因为它们会降低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因此,在不锈钢制造过程中,通常需要控制磷和硫的含量。

综上所述,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可以改善其耐蚀性、强度、硬度、热稳定性和焊接性能。

通过选择合适的合金元素组合,可以生产出具有各种特性的不锈钢材料,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钢的分类1.1 一般分类碳钢也叫碳素钢,含炭量 WC 小于 2%的铁碳合金。

碳钢除含碳外一般还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按用途可以把碳钢分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易切削结构钢三类。

碳素结构钢又分为建筑结构钢和机器制造结构钢两种按含碳量可以把碳钢分为低碳钢(WC ≤ 0.25%),中碳钢(WC0.25%——0.6%)和高碳钢(WC>0。

6%)。

合金钢种类很多,通常按合金元素含量多少分为低合金钢(含量<5%),中合金钢(含量 5%~10%),高合金钢(含量>10%);按质量分为优质合金钢、特质合金钢;按特性和用途又分为合金结构钢、不锈钢、耐酸钢、耐磨钢、耐热钢、合金工具钢、滚动轴承钢、合金弹簧钢和特殊性能钢(如软磁钢、永磁钢、无磁钢)等。

2、钢中合金元素分类2.1 根据各种元素在钢中形成碳化物的倾向,可分为三类: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钒、钛、铌、锆等。

这类元素只要有足够的碳,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形成各自的碳化物;仅在缺碳或高温的条件下,才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

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锰、铬、钨、钼等。

这类元素一部分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另一部分形成置换式合金渗碳体,如(Fe,Mn)3C、(Fe,Cr)3C 等,如果含量超过一定限度(除锰以外),又将形成各自的碳化物,如(Fe,Cr)7C3、(Fe, W)6C 等。

不形成碳化物元素,如硅、铝、铜、镍、钴等。

这类元素一般以原子状态存在于奥氏体、铁素体等固溶体中。

合金元素中一些比较活泼的元素,如铝、锰、硅、钛、锆等,极易和钢中的氧和氮化合,形成稳定的氧化物和氮化物,一般以夹杂物的形态存在于钢中。

锰、锆等元素也和硫形成硫化物夹杂。

钢中含有足够数量的镍、钛、铝、钼等元素时能形成不同类型的金属间化合物。

有的合金元素如铜、铅等,如果含量超过它在钢中的溶解度,则以较纯的金属相存在。

2.2 钢中主要合金元素主要合金元素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铝、铜、硼、稀土等。

其中钒、钛、铌、锆等在钢中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只要有足够的碳,在适当条件下,就能形成各自的碳化物,当缺碳或在高温条件下,则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锰、铬、钨、钼为碳化物形成元素,其中一部分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另一部分形成置换式合金渗碳体;铝、铜、镍、钴、硅等是不形成碳化物元素,一般以原子状态存在于固溶体中。

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

碳(C):是对钢的性能影响最大的基本元素,是决定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碳含量依据钢中杂质元素含量和轧后冷却条件的不同对于钢的性能影响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碳钢在热轧状态下的硬度直线上升,塑性和韧性降低。

在亚共析范围内(碳含量小于 0.80%时),碳对抗拉强度的影响是,随着碳含量增加,抗拉强度不断提高;超过共析范围后(当碳含量大于 0.80%时),抗拉强度随碳含量的增加减缓,最后发展到随碳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降低。

另外,含碳量增加时碳钢的耐蚀性降低,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同时碳也使碳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当碳量 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 0.20%;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使冷加工(冲压、垃拔)性能变坏。

扩大以γ 相区,但因渗碳体的形成,不能无限互溶。

在以及γ 铁中的最大溶解度为 0.02% 和 2.11%。

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在沸腾钢中,含硅量很低,镇静钢含有 0.15-0.30%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 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增大钢液的流动性。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硅的质量分数为 15%一 20%的高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

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 SiO2 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含硅 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能固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能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在普通碳钢中硅含量不超过 0.40%,这时对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当硅含量继续增加时,钢的强度指标,特别是屈服点有明显提高,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 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 15-20%,但塑性及韧性降低,伸长率下降,钢的面缩率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屈服比以及疲劳强度和疲劳比等。

此外,硅还能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因而在低温用钢中应控制它的含量。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缩小γ 相区,形成γ 相圈;α 铁以及γ 铁中的最大溶解度分别为 18.5% 在和2.15%,不形成碳化物。

为常用脱氧剂,对铁素体的固溶强化作用仅次于磷,提高钢的电阻率,降低磁滞损耗,对磁导率也有所改善,为硅钢片的主要合金化元素。

提高钢的淬透性和抗回火性,对钢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弹性极限有利。

还可以增强钢在自然条件下的耐腐蚀性。

为弹簧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时,对钢的焊接性不利,因焊接时飞溅严重,有损焊缝质量,并易导致冷脆,对中高碳钢回火时易产生石墨化。

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锰作为脱氧除硫的元素加入到钢中的。

对于镇静钢来说,锰可以提高硅和铝的脱氧效果,可以同硫形成硫化锰,相当程度上降低硫在钢中的危害。

锰对碳钢的力学性能有良好的影响,它能提高钢热轧后的硬度和强度,原因是锰溶入铁素体中引起固溶强化。

因此,精炼过程中要按照技术要求严格稳定控制各炉次的锰含量。

在一般碳钢中,锰含量在 0.70%以下,对钢的性能影响不大,量加入在 0.70%以上时就算“锰钢” ,锰含量增加到 1%~2%时,可使强度提高、塑性降低。

在耐热钢中锰还可提高钢的高温强度,作用与镍相似。

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虽有所提高,但对持久强度和蠕变强度没有什么显著的作用。

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

含锰 11 -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对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锰钢的主要缺点是,①含锰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锰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锰钢对过热较敏感,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

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钼、钒、钛等来克服:⑧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 1%时,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④锰会使钢的耐锈蚀性能降低。

扩大γ 相区,形成无限固溶体,对铁素体及 A 均有较强的固溶强化作用,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进入渗碳体代替部分铁原子,形成合金渗碳体。

与硫形成熔点较高的硫化锰,可防止因硫化亚铁而导致的热脆现象。

降低钢的下临界点,增加 A 冷却时的过冷度,细化珠光体组织以改善其机械性能,为低合金钢的重要合金化元素之一,并为无镍及少镍 A 钢的主要 A 化元素。

提高钢的淬透性的作用强,但有增加晶粒粗化和回火脆性的不利倾向。

磷(P)它来源于矿石和生铁等炼钢原料。

一般来说,磷是钢中的有害元素。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 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它使焊接性能变坏;特别是使钢的脆性转折温度急剧上升,即提高钢的冷脆性(低温变脆),使冷弯性能变坏,磷能提高钢的强度,但降低塑性和韧性;由于磷的有害影响,同时考虑到磷有较大的偏析,因而对其含量要严格的控制。

但是在含碳量比较低的钢种中,磷的冷脆危害比较小。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磷来提高钢的强度,如生产的高强度 IF 钢就需要加入磷。

另外,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利用磷的其他一些有益作用,如增加钢的抗大气腐蚀能力,如集装箱用钢;提高磁性,如电工硅钢;改善钢材的易切削加工性,减少热轧薄板的粘结等。

硫(S)他主要来自于炼铁、炼钢时加入的原材料和燃烧产物,二氧化硫。

一般来说,硫是有害元素,硫最大的为危害是引起钢在热加工时开裂,即产生所谓的热脆,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 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 0.08-0.20%的硫,能提高钢材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这是硫的有益作用。

铝(Al)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

用作炼钢时的脱氧定氮剂,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如作深冲薄板的 08Al 钢。

抑制低碳钢的时效,改善钢在低温时的韧性,特别是降低了钢的脆性转变温度;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

曾对铁铝合金的抗氧化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4%AI 即可改变氧化皮的结构,加入 6%A1 可使钢在 980C 以下具有抗氧化性。

当铝和铬配合并用时,其抗氧化性能有更大的提高。

例如,含铁 50%一 55%、铬 30%一 35%、铝 10%一 15%的合金,在 1 400C 高温时,仍具有相当好的抗氧化性。

由于铝的这一作用,常把铝作为合金元素加入耐热钢中。

铝与铬、硅合用,可显著提高钢的高温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温腐蚀的能力。

此外,铝还能提高对硫化氢和 V2O5 的抗腐蚀性。

缺点:①脱氧时如用铝量过多,将促进钢的石墨化倾向。

②当含铝较高时.其高温强度和韧性较低。

是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在钢中的作用:(1)铬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2)铬可提高钢的高温机械性能。

(3)使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4)阻止石墨化(5)提高淬透性。

缺点:①铬是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铬能促进钢的回火脆性。

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

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钢。

在钢中的作用(1)可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

(2)镍可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即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

(3)改善钢的加工性和可焊性。

(4)镍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不仅能耐酸,而且能抗碱和大气的腐蚀。

钼(Mo)钼对铁素体有固溶强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碳化物的稳定性,因此对钢的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

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

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回火而引起的脆性。

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

在冷冲模具钢中加入钼能改善韧性。

在热锻模具钢中加入钼能使锻模保持比较稳定的硬度。

在调质钢中加入 0.2O%~O.30%的钼,不仅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延展性,而且可以减轻或消除因其他合金元素导致的回火脆性而大大有利于提高钢的冲击韧性。

钼是提高钢热强性最有效的合金元素之一,还能强烈地提高钢中铁素体对蠕变的抗力。

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