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03 三圈环流的分布
低纬度环流圈的分布
添加 标题
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 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添加 标题
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两侧盛行东北信 风和西南信风
添加 标题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信风带两侧盛行下沉气 流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添加 标题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高压带:位于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盛行下沉气流形 成高压带
低纬度环流:赤道低气压带 和信风带影响热带地区的气 候
高纬度环流:极地东风带和 极地高压带影响极地地区的
气候
各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影 响全球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04 三圈环流的移动规律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
低纬度环流圈位于赤道附近是地球大气环流中最重要的一环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地形等因素影响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表现为: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等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对全球气候、海洋环流和生物分布等具有重要影响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 压带:形 成热带雨 林气候
副热带高 压带:形 成热带沙 漠气候
西风带: 形成温带 海洋性气 候
极地东风 带:形成 极地气候
季风环流: 影响亚洲、 非洲、北 美洲等地 的气候
洋流对气 候的影响: 影响海洋 温度、盐 度、生物 分布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不同季节三圈环流的移动规律
春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秋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夏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三圈环流示意图 ppt课件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的意义:
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
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三圈环流示意图
北半引球起大低气纬运环动流的偏因立向素体力是。图:假高设低地纬表间均热匀量。不均,地转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三圈环流示意图
顺着箭头方向找一找:北半球大陆西岸由低纬向 高纬依次出现哪些气候类型?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压带、风带与部分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湿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上升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0附近
下沉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附近
上升
Hale Waihona Puke 极地高气压带 900附近下沉
信风带
低纬
流向较低纬
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
流向较高纬
高纬
流向较低纬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流性质 湿热 干热 温湿 干冷 干热 温湿 干冷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海陆间---热量、水分交换。
2、不同气压带、风带---不同气候。
三圈环流示意图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
三圈环流示意图
活动
1.如图2.12a和图2.12b所示,冬季和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 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下列 两个问题。
地理三圈环流和移动课件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气象学研究中的应用
介绍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气象学研究中的应 用背景和意义。
列举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如天气预报、气候变化 研究等,并详细阐述其中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
的具体应用过程和方法。
介绍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如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等,开拓学生的视野和
大气移动的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
大气移动主要受到气压差、地球自转偏向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压差是导致 大气移动的主要驱动力,高气压地区的大气会流向低气压地区。地球自转偏向力 使得气流向东偏转,地转偏向力则使得气流向北偏转。
大气移动的基本形式
大气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旋 转气流,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旋转气流。
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理解三圈环流模型的基本特征和 移动规律。
总结三圈环流模型在气候预测中的重要性。
大气环流和气候预测的教学实践
介绍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和气候预测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预测的实践应用。
介绍气候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气 候预测的实践操作。
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气候预测的 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三圈环流的成因和 基本规律;
学生互动讨论和巩 固练习。
移动课件的演示和 讲解;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地理三圈环流的基 本概念和规律;
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和天气的 影响;
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 分析能力。
02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的物理 过程
三圈环流模型
定义
三圈环流模型是一个简化的地球大气环流模型,它将地球大气圈划分为三个垂直层次,即 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层次,每个层次内的气流在地球自转和重力等物理作用下形成环 流。
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赤 道 低 压 带
东北信风带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3)气压带和风带
--近地面六风七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东
纬 北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东 中
南 纬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 BC )
D、地势的高低起伏
2、副热带高气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温高
B、副热带高压带气温低
C、动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3、下列地区处于上升气流位置的是:
( AB )
A、赤道地区
B、南北纬60°附近的副极地地区 C、南极大陆地区 D、副热带地区 4、有关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半球三圈环流方向是相同的 ( D )
(1)前提条件和形成因素
北极
在理想状态下, 地球赤道和两极间 存在的热力环流
赤道
赤道
南极
--单圈环流
请观察分析:
1. 与闭合的环流 相比,三圈环 流的成因新增 了什么因素? 2. 各气压带的成 因是什么? 3. 各气压带之间 形成什么风带?
三圈环流.swf
(2)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结合下图)
B、高、中、低纬环流方向是相同的
C、南北半球中纬西风带风向是相同的 D、水平方向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E 90ºN 60ºN
F
A 30ºN
G 0
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1.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热力环流。
2.中纬环流(南北纬30—60):以动力环流为主。
3.高纬环流(南北纬60—90):热力环流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规律:1.分布上两两相间: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中高压带与低压带相间分布。
2.南北半球各风带的气压运动相反:北半球沿气压梯度的方向向右偏,南半球沿气压梯度的方向向左偏。
3.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对大气影响不同,不论南北半球都是“西风湿润信风干,上升(低压带)湿润下沉(高压带)干”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季节特点影响因素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时间集中降水量的多少两季为主不连续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水量变化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季节性积春季有时间性气温高低雪融水补给有连续性积雪多少水量稳定地形状况永久性积雪主要在夏季有时间性太阳辐射和冰川融水有明显的季节气温变化补给日的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水量较稳定洋流的地理意义:(1)平衡全球热量和水分:促进高、底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沿岸气候1暖流:增湿增温2寒流;减湿减温(2)对渔场也有影响(3)航行的影响:顺风顺流,避雾避冰,节能省时,安全高效。
(4)近海污染物质的影响——“双刃剑”既能加快净化速度,又会扩大污染范围。
水循环类型:1.海陆间循环动力: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下)径流2.海上内循环动力:降水、蒸发3.陆地内循环动力:降水、蒸发、蒸腾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地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2.使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转移和能量的交换。
3.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
4.塑造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能量来源主要形式内力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其次是重力能风、流水、冰川、生物、海浪等内力影响: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外力影响: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总影响: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内力作用控制地球表面的基本轮廓,外力作用则塑造地貌的细节。
三圈环流

海平面气压图.swf
1、东亚季风是海 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请思考总结: 2、南亚冬季风是 源于蒙古高原,夏 1、东亚季风的成 季的西南风是来源 因是什么? 于印度洋上北移的 2、南亚季风的成 东南信风; 3、季风的主要成 因与东亚相比 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有何异同? 气压带风带移动也 3、请总结季风环 是重要原因。
副热带 高压带 副热带大陆内部和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炎热干旱,是热带沙漠气候。
大气运动
气候特点
中纬西风带 40°-60°大陆西岸地带,终年盛行从海洋上吹来 的西风影响,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和副高 30°-40°大陆西岸地带,交替受西风和副高控制, 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季风环流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环流显著,形成了三种季风 气候,风向和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66°34N °
23°26N ° 0° ° 23°26S °
66°34S °
1. 全球的气压带 风带随太阳直射点 移动; 请观察分析: 2. 由于气压带风 的移动,使30° 1. 气压带风带的 40°大陆西岸地区 位置随什么而 冬季受西风影响而 移动? 温和湿润,夏季受 2. 气压带风带移 副高控制,炎热干 动对 燥,形成独特的地 30°~40°大 中海气候。
拓展知识
设问1:赤道低气压带、 设问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 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 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北半球的三圈环流
D
G G
90°N °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
D
G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
G
D
三圈环流示意图 ppt课件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冬
60N 30°N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三圈对环流我示意国图 冬季天气影响显著
七月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七月
亚洲(印度)低压
大
西
洋
亚速尔 高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平
夏
洋
副亚洲热(带印高度)气低压 带
西太平洋 副热带
高压
30°N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三圈对环流我示意国图 夏季天气影响很大
三圈环流示意图
顺着箭头方向找一找:北半球大陆西岸由低纬向 高纬依次出现哪些气候类型?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压带、风带与部分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全年寒冷干燥的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湿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的意义:
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
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三圈环流示意图
北半引球起大低气纬运环动流的偏因立向素体力是。图:假高设低地纬表间均热匀量。不均,地转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三圈环流示意图
6、温带海洋性气候 ——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特点:终年温和湿润 §成因: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三圈环流示意图
7、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成因:冬季西风带控制,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
三圈环流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1.成因:高低纬度间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可用下图来表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性质(如下图)3.季节移动规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如下图)。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
移动大约5°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表现: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典型季风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1)副热带高压概况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
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
(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3)雨带异常和降水、旱涝灾害持续偏南:南涝北旱北跳过早:南旱北涝季风对中国降水量和旱涝的影响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如图5所示。
(1)中国降水量主要由湿热的夏季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
(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南方地区雨带到达早,退出迟,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带到达迟,退出早,雨季短。
(4)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我国多旱涝灾害。
夏季风主要源于“副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因此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降水的多少及分布,正常情况,受“副高”的推动,每年4~5月,雨带位于华南地区;6~7月,雨带到达江淮地区;7~8月,雨带移至东北、华北;9月开始南撤,10月撤出我国大陆。
当夏季“副高”发展较弱,位置持续偏南时,易造成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如98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而北方易发生旱灾;当“副高”发展较强,季节性北跃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则北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出现旱灾(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时间偏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下列图中,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 大气运动的是( C )
A.
B.
C.
D.
4.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D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大致在南北纬30°左右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晴天;高压带气流下沉,
多云雨
你知道气球炸弹是怎样 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吗?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4.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乙地纬度较甲地低,
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C )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题。
4.图中气压带代表( D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5.据报道,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所降的酸雨,大部分是从
特点:气温低,空气层结稳定
⑤信风带:0 — 30°N(S) 成因: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
的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偏成 东北风,南半球则偏成东南风。
特点:风向、风速基本是稳定的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
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高纬环流
10
5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北 极
高
低
高
低
北纬600
赤道
北纬300
画画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二、三圈环流
条件:
①高低纬度 冷热不均
②地球自转 ③地表均一
三圈环流俯视图
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温湿 属性
赤道低压带 热力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副热带高压带 动力 暖高压 下沉 干热
副极地低压带 动力 冷低压 上升 湿冷
极地高压带 热力 冷高压 下沉 干冷
由于三圈环流的形成,所产生的三风四带的 分布及特征:
①赤道低压带:5°N—5°S 成因:空气受热上升而致。因地转偏
向力小,气流基本不发生偏转。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高空北上气流 转成西风,气流无 右偏成西南风 法北上在此堆积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 地面形成低压(赤道低气压带)
(2)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思考:为什么30度附近的海面上几乎无风呢?
马纬度: 30度附近的海面
原来,这是由于地球各地区受到的光热不同造成的。 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这样 在赤道上空聚积的空气越来越多,形成高气压,于 是开始向南北两个方向分流。在赤道上空分流的空 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南风右偏、南 半球北风左偏。当空气运行到南北纬30°附近高空 时,不能继续前进,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 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没有水平方向 运动的空气,形成了无风带,这就是“马纬度”的 秘密所在。其实,不仅仅是“马纬度”无风,在赤 道海区、南北纬60°海区都是无风带。
单圈环流是否存在?
地球自转, 有地转偏向力。
如果不存在又会发生 怎样的运动呢?
知识梳理 二、三圈环流
条件:
①高低纬度 冷热不均
②地球自转
③地表均一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极地与赤道间形成三圈环流, 近在面形成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
探求真谛
一、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怎样形成的? 二、30oN温度非常高,为什么也形成下沉气流呢? 三、60oN温度比较低,为什么会形成上升气流呢?
赤道低气压带
低纬环流
东北信 风带 东南信 风带
副热带高 气压带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甲乙在
近地面,丙丁在高空,箭头 ②④ 分别代表空气的下沉 和上升运动,箭头① ③代表空气的水平运动。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纬环流
盛行西 风带
副热带高 气压带
气压带的成因及属性
气压带名称
成因
温压场 特征
气流运 动方向
借助于盛行西风
气球炸弹 1942年秋,日本军事气象学 家提出了用氢气球把炸弹放到 美国去的建议,并得到官方的 采用。气球炸弹到达美国后, 引起了森林大火。
马纬度:
古代的航海家发现,在南北纬30度附 近的海面上,几乎无风,帆船难以行驶。 船上除了货物外,还有马匹。货物倒不 要紧,马则因为缺少粮草而死亡,马肉 又吃不完,只好扔进大海喂鱼。
特点:因对流强烈,云多,降水多,多 对流雨。
②副热带高压带:30°N(S)附近 成因:赤道上空流动的空气在此堆积而致
特点:气流下沉,多晴天,空气干燥, 沙漠多。 ③副极地低压带:60°N(S)附近
成因:地面中纬来的西风与极地流 来的偏东风相遇,形成锋面,高空气流流走
而致。 特点:气旋多。
④极地高压带:90°N(S) 成因:空气冷却下沉而致。
贸易风
既然有无风带,自然就会有风带。那么,风带又是怎 样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空气流动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在低 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一部分气流又流回赤道,以补 充赤道低空源源不断的上升气流。按理讲,这种低空 的风在北半球应是北风,南半球应是南风,但是又由 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的北风偏转成为东北风, 南半球的南风偏转成东南风。这种风的方向少变,一 向很守“信用”,常年吹着一个方向。因此,海员们 称之为“信风”。在这一带海岛上的树,被定向风吹 得像扫帚一样,形成一种绝妙的风向标。
深圳松岗中学 何彬
知识梳理
一、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探究问题:地球的大气到底是怎样有规律
地运动的? 2、类型:
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3、作用
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 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知识梳理 二、单圈环流 低压
形成条件:
高压
地表均一, 地球不自转, 高低纬度冷热不均。高压 低压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4、风带、气压 带的移动
请观察分析:
1、气压带、风带随 ___移动而南北移动。
风带移动.swf
2、就北半球来说, ___
小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知识联系图
冷热不均使其动
单圈环流
地球自转使其偏
三圈环流
结果
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地球公转使其移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D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 ①③
2.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C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 ①③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 的高压 B.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 D.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图,甲乙在
近地面,丙丁在高空,箭头 ②④ 分别代表空气的下沉 和上升运动,箭头① ③代表空气的水平运动。
古代的航海家和商人,在多年的航海生涯中,逐渐掌 握了这个规律。他们在信风的帮助下,往来于大西洋 和太平洋,在各大洲进行贸易往来,因此,这种信风 又有“贸易风”之称。
西南方向
体验成功:中国科考队到北极地区考察,他们搭
帐篷的时候门口应朝什么方向?
全球二分二至气压带和风带剖面图
A 下图中所示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回答问题。
西欧国家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传送方式是(B )
A.东北信风 B.中纬西风 C.极地东风 D.台风
3/21/2020
6.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3/2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