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二化学 化学平衡状态教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1.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2.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教科书、教学课件、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备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对化学平衡产生兴趣。

2. 教学: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实验:进行关于化学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培养其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4. 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引导学生思考。

5. 作业布置:布置化学平衡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讲解。

2.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感受和问题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平衡的概念2.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3.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七、课后拓展1. 让学生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2. 带领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化学平衡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范本,希會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3. 分析平衡反应中浓度、压力、温度的影响;4. 理解平衡的移动原理和平衡位置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教学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和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及安排1. 导入(5分钟)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反应物、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相互转化直至达到平衡的现象。

2. 知识讲解(25分钟)(1)化学平衡的概念:通过实验反应示例和图表解释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

(2)平衡常数的计算: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式,并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计算平衡常数。

(3)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分别讲解浓度变化、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对平衡位置的移动和平衡常数的变化的影响。

3. 案例分析(20分钟)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解析案例来加深对平衡常数计算和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的理解。

4. 实验设计(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改变温度对于反应速率和平衡位置的影响,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并结合实验结果讨论平衡的移动规律和变化原因。

5. 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并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于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资源准备1. 实验装置和相关试剂;2. 教材课件;3. 案例分析习题;4. 实验记录表;5. 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标志;化学平衡的移动;平衡移动原理。

二、知识梳理考点1: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标志1.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注意:化学平衡状态是指①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②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③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因”,体系中各组分浓度不变是“果”。

速率时间图象:3.化学平衡的特征①“逆”:研究对象为可逆反应。

②“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υ正=υ逆。

第一层含义:用同种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该物质的生成速率=消耗速率,即υA+=υA-第二层含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A的正反应速率:B的逆反应速率=化学计量数之比,即υA+:υB-=m:n(m、n为化学方程式中A、B前面的系数)。

③“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质量、物质的量、质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率、体积、体系压强、体系温度等多种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

④“动”:正、逆反应都在进行,只是υ正=υ逆,体系处于动态平衡。

⑤“变”: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改变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平衡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⑥“同”:只要外界条件相同,同一可逆反应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就相同。

它的建立与途径无关,从反应物开始或从生成物开始,或从反应物、生成物同时开始,都可建立平衡状态。

4.化学平衡的标志(1)任何情况下均可作为标志的:①υ正=υ逆(同一种物质) 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率。

②各组分浓度(百分含量、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变化③体系中某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某生成物的产率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高中化学平衡状态特征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状态特征教案

linux丢包日志,linux 出现丢包解决方法(原创版4篇)篇1 目录I.引言A.介绍linux丢包问题的背景B.说明日志记录的重要性II.linux丢包现象A.定义linux丢包现象B.解释这种现象对网络的影响C.分析产生丢包现象的可能原因III.解决linux丢包问题的方法A.优化网络设备配置B.检查网络设备状态C.使用专业工具进行诊断和排除D.更新设备驱动程序和软件IV.预防linux丢包问题的措施A.选择性能良好的网络设备B.优化网络拓扑结构C.避免网络拥塞D.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和配置篇1正文Linux丢包日志是困扰许多网络管理员的问题。

丢包现象会导致网络性能下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linux 丢包的原理,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以下是关于linux丢包现象及其解决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linux丢包现象Linux丢包现象指的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包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正常到达目的地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延迟增加或传输中断。

造成丢包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网络拥塞、设备故障或配置不当等。

二、解决linux丢包问题的方法1.优化网络设备配置:检查网络设备的设置,确保其运行在最佳性能状态下。

这包括调整队列大小、设置拥塞避免算法等。

2.检查网络设备状态:定期检查网络设备的状态和日志,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使用专业工具进行诊断和排除:使用专业的网络分析工具,如tcpdump和Wireshark,可以帮助诊断丢包问题的根本原因。

4.更新设备驱动程序和软件:确保设备驱动程序和软件是最新的版本,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预防linux丢包问题的措施1.选择性能良好的网络设备:购买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网络设备,以减少设备故障的概率。

2.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合理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避免网络环路和过度复杂的情况,以减少网络拥塞的可能性。

篇2 目录I.引言A.介绍丢包现象及其影响B.本文将探讨linux丢包日志及其解决方法II.linux丢包日志分析A.常见的linux丢包原因1.网络设备故障2.路由问题3.防火墙设置不当B.查看linux丢包日志的方法1.使用命令行工具2.使用网络监控工具C.分析linux丢包日志的技巧1.关注丢包时间2.分析丢包频率3.查找丢包源头III.linux丢包解决方法A.排除硬件故障B.检查路由配置C.优化防火墙设置D.使用网络监控工具实时监控网络状况E.定期备份数据以应对网络故障篇2正文Linux是一种流行的开源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企业、数据中心和服务器。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化学平衡的建立、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浓度等。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化学平衡的变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一些关于化学平衡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平衡不仅是一种理论概念,更是一种实际应用的工具。

高中化学平衡章节的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章节的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章节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定义。

2. 了解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意义。

3. 掌握计算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方法。

4. 理解平衡常数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5. 能够利用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和Le Chatelier原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示范演示,引导实践。

教学准备:1. 化学平衡的实验设备及试剂。

2. 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计算方法。

3. 相关实验数据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化学平衡(15分钟)1. 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概念。

3. 分析平衡常数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员示范一组化学反应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和反应商。

3.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四、活动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讨论平衡位置的变化。

2. 学生结合Le Chatelier原理预测不同情况下的平衡位置。

五、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应用。

但可能需要更多实例来加深学生对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的理解。

下节课可以加强相关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二化学平衡教案

高二化学平衡教案

高二化学平衡教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平衡的特点,会判断化学平衡。

2、会分析化学平衡中的图像题目。

二、学习重难点:化学平衡的特点三、学习过程:(1)、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即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简称化学平衡。

2、图像表达:(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等、动、定、变、同):①逆:可逆反应——研究对象。

(先决条件)②等:v(正)=v(逆)≠0 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生成速率③动:动态平衡。

v(正)=v(逆)≠0④定: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不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平衡的标志)⑤变:条件改变:即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即发生移动。

各组分的浓度也随之改变.⑥“同”:投料途径不同,但可以达到同一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途经无关) (3)、化学平衡建立的标志:看是否体现了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各物质的成分不变,百分含量不变。

[巩固练习]:1、可逆反应2NO2 △2NO+O2 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同时生成 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同时生成 2n mol 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比为 2∶2∶1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2、在恒温密闭的容器中,如下叙述可证明 2HI(g)△H2(g) + I2 (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 、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 键断裂B 、百分组成 HI % = I2 %C 、c (HI) :c (H2) :c (I2) = 2 :1 :1D 、反应速率 V(H2)= V( I2)= 1/2 V(HI)E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F 、容器内气体的平均式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生成nmol的A2的同时生成nmolABB、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单位时间生成2nmol的AB的同时生成nmol的B2D、单位时间生成nmol的A2的同时生成nmol的B24、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3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mol/L、0.6mol/L、0.4mol/L,当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对的是:()A、X2为0.4mol/L,Y2为1.2mol/L B、Y2为1.0mol/LC、X2为0.3mol/L,Z为0.2mol/LD、Z为1.0mol/L5、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2.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使学生学会运用平衡常数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2. 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平衡常数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化学平衡的移动。

2. 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介绍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的建立,引出化学平衡的概念。

2.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10 分钟)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包括动态平衡、条件不变时平衡状态不改变等。

3. 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5 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平衡常数的应用(10 分钟)讲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平衡常数在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程度和预测反应方向等方面的应用。

5. 课堂练习(10 分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小结(5 分钟)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五、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 讲解法。

4. 讨论法。

六、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室。

2. 多媒体设备。

3. 化学平衡实验装置。

4. 教材和参考书。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

2. 学生作业和测试成绩。

3. 教师反馈。

八、教学扩展1. 可以通过化学平衡的实际应用,如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控制等,拓展学生的视野。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实用文档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 V正 > V逆
反应过程中 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 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实用文档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③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气体,且总体积不等,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恒温、恒压)均保持不变。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
实用文档
三、等效平衡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实用文档
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的平衡状态。

[规律]
(1)在恒温恒容(T,V)下,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总体积不相等:
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果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的计量数换算成等号同一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就可达到同一平衡状态。

此时,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与已知的平衡状态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甚至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也相同。

(2)在恒温恒容(T,V)下,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总体积相等:
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根据可逆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换算成等号同一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与已知的平衡状态相同。

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及浓度不一定相同。

(3)在恒温恒压(T,P)下:
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根据可逆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换算成等号同一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与已知的平衡状态相同。

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

例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 AB。

实用文档
B.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n mol B2。

解析:A. 根据生成n mol AB,说明消耗了n mol A2。

而已知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说明此可逆反应生成速率不等于消耗速率,未达平衡状态。

B. 该可逆反应全是气体且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

故不能通过容器内的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来判断它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 根据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

“生成2n mol AB”同时说明消耗n mol B2,对于B2气体来说其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说明该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该选项已知条件中未给出消耗A2、B2的物质的量。

因此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间的关系。

答案:C
练习1:在2NO2(g) N2O4(g)的可逆反应中,下列不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A. 反应物的转化率等于生成物的产率。

B. NO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 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D. 单位时间内有1 mol N2O4变为NO2的同时,有2 mol NO2变为N2O4。

实用文档
答案:A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