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专题复习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1.(2022河北,4改编,2分)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气体B.种子萌发时需要有氧呼吸为新器官的发育提供原料和能量C.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D.长时间通气培养的酵母菌液过滤后,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后变为灰绿色答案B2.(2022全国甲,4,6分)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
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3.(2022海南,10,3分)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简单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C.干燥条件下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种子中的酶因缺水而变性失活D.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答案C4.(2022北京,3,2分)在北京冬奥会的感召下,一队初学者进行了3个月高山滑雪集训,成绩显著提高,而体重和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均无明显变化。
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滑雪动作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图。
与集训前相比,滑雪过程中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A.消耗的ATP不变B.无氧呼吸增强C.所消耗的ATP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增多D.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增多答案B5.(2022江苏,8,2分)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的ATP均源于光能的直接转化B.供氧不足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C.蓝细菌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D.供氧充足时,真核生物在线粒体外膜上氧化[H]产生大量ATP答案B6.(2022山东,4,2分)植物细胞内10%~25%的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NADPH、CO2和多种中间产物,该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细胞呼吸专题复习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6O2+6H2O6CO2+12H2O+ 能量
2、有氧呼吸过程图解
3、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 2CO2+少量能量
或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
同
【答案】B
6.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当a和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vb
B.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b和Tc,则Tc>Tb
【答案】C
5.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氧含量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含量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中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甲图中氧含量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解析】甲图中氧含量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氧气,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甲图中氧含量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乙图中的AC段。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即甲图中的c点。氧含量为d时,CO2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综上所述,B项错误。
细胞呼吸专题知识点

细胞呼吸专题一、细胞呼吸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分类 二、有氧呼吸1.含义: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 过程:葡萄糖丙酮酸 + [H]丙酮酸 + 水CO2 + [H][H] + O2H2O3. 反应式:4.实质:(1)物质转化:有机物变化无机物(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三、无氧呼吸1、概念:一般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场所:细胞质基质条件:缺氧条件、酶阶段具体过程发生场所注:无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第二阶段无ATP的产生。
3、总反应式:酒精发酵:葡萄糖→2酒精+2CO2+少量能量大多数植物、酵母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
乳酸发酵:葡萄糖→ 2乳酸+少量能量对于高等动物、高等植物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乳酸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乳酸。
4、实质:(部分生物)和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1)物质转化: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化学能转化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化学能、ATP和热能注:有关细胞呼吸的5个易错点1. 进行有氧呼吸不一定需要线粒体,如原核生物;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则需要线粒体,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蛔虫等。
2. 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无相关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进行进一步分解。
3. 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和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人和动物只能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二氧化碳,因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能产生是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
五、依据物质的量的关系来判断: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专题复习

细胞呼吸专题复习⼀. 教学内容:细胞呼吸专题复习⼆. 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类型、⽆氧呼吸过程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反应过程及影响条件三. 具体内容细胞呼吸:(⼀)呼吸作⽤的基本含义1. 呼吸作⽤是⽣物体的⼀项重要的⽣命活动,因为⽣物体在整个⽣命活动过程中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就来⾃细胞的呼吸作⽤。
呼吸作⽤不是宏观的⽓体交换过程,⽽是发⽣在每⼀个活细胞中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能量释放并且⽣成⾼能化合物ATP的过程。
2. ⽣物体能量代谢主要包括: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等⽅⾯,⽽细胞呼吸是指⽣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成⼆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因此,细胞呼吸不等于能量代谢,只是能量的释放和转移应是能量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氧呼吸1. 有氧呼吸的过程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分⼦并不像燃烧那样⼀下⼦就氧化⽣成⼆氧化碳和⽔,⽽是要经过⼀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细胞呼吸专题复习 - dsl62389 - 物之理博客从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发⽣场所等⽅⾯来具体把握每⼀阶段的特点。
2.(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细胞呼吸专题复习 - dsl62389 - 物之理博客(2)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两边的⽔没有抵消,这是为什么?有氧呼吸的过程中,产物⽔是在第三阶段由前两阶段脱下来的[H]与O2结合⽽成的,与原料⽔不是⼀回事,因此,对于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两边的⽔来说,此⽔⾮彼⽔,不能抵消。
上述表达式未明确表⽰出反应物和⽣成物之间的物质转换关系,不妨参考下⾯的反应式:细胞呼吸专题复习 - dsl62389 - 物之理博客就有氧呼吸的净反应⽽⾔,只有⽔的⽣成,⽽没有⽔的加⼊。
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也可写成:+能量3. 有氧呼吸的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氧化碳和⽔,同时释放出⼤量能量的过程。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1·6月浙江月选考)需氧呼吸必须有氧的参加,此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A.在细胞溶胶中,参与糖酵解过程B.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O2 C.进入柠檬酸循环,形成少量ATPD.电子传递链中,接受氢和电子生成H2O 【答案】D【解析】需要呼吸基础知识,氧在电子传递链(第三阶段)中,接受氢和电子生成H2O 2.(2021·1月浙江选考)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上升B.呼吸作用减弱,糖酵解产生的CO2减少C.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提前发生【答案】C【分析】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该过程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 个含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并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详解】A、苹果果实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B、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糖酵解的过程中,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 个含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故糖酵解过程中没有CO2产生,B错误;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因此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细胞衰老,从而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正确;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比较低,细胞更不容易衰老,能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错误。
故选C。
3.(2021·广东高考真题)秸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细胞呼吸(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B.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C.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酵母菌中线粒体的分布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答案】D【分析】图示为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装置示意图。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细胞呼吸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1.柠檬酸循环是指在多种酶的作用下,丙酮酸被激活最终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下列有关小鼠柠檬酸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B.产生大量HC.反应过程需要消耗氧气D.释放的能量主要储存在ATP中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数量会随细胞代谢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其数量会增多,在代谢减弱的细胞中则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有双层膜结构,二者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相同B.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C.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将葡萄糖分解为水和CO2的速率加快D.在代谢减弱的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较少,使细胞中染色质数目减少3.运动员在400m赛跑时,骨骼肌所需的能量主要靠厌氧呼吸供应,下列属于人体细胞厌氧呼吸产物的是()A.O2B.乳酸C.CO2D.酒精4.植物细胞内10%~25%的葡萄糖直接氧化脱氢和脱羧,不必经过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产生NADPH、CO2和多种中间产物,该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该途径的中间产物可进一步生成氨基酸和核苷酸等。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NADPH既是它的产物,又是它的抑制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内NADPH均是由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B.与有氧呼吸相比,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能量更多C.NADPH能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的活性体现了分子水平的稳态D.正常生理条件下,利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可追踪磷酸戊糖途径中各产物的生成5.最大乳酸稳态(MLSS)是在持续运动中血乳酸产生与利用的最高平衡状态,是运动强度划分的一个重要参照。
下图是随着运动学强度增大,生理学强度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中不产生ATPB.由图可知,心率、摄氧量、血乳酸生理学强度和运动学强度呈正相关C.高强度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可以为细胞有氧呼吸提供更多O2,排出更多CO2D.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通过厌氧呼吸提高葡萄糖中化学能的利用效率6.乳酸菌难以高密度培养,导致乳酸产量低。
细胞呼吸学考复习

细胞呼吸
知识1
细胞呼吸的原理
一、细胞呼吸
1.含义: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 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依据: 细胞呼吸过程中是否有氧参与
2.分类
类型: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二、需氧呼吸
1.含义: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糖分子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 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反应式: C6H12O6+6O2+6H2O 细胞溶胶 酶 6CO2+12H2O+能量
在以C6H12O6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是判断
细胞呼吸类型的重要依据,总结如下:
(1)产生CO2量=消耗O2量→需氧呼吸。 (2)不消耗O2,产生CO2→厌氧呼吸(乙醇发酵)。 (3)释放CO2量>吸收O2量→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乙醇发酵)。 (4)不吸收O2,不释放CO2→乳酸发酵或细胞已经死亡。 (5)有水生成一定是需氧呼吸,有二氧化碳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2.影响细胞呼吸的内因包括物种、发育阶段、部位等因素,外因 主要有温度、O2浓度、CO2浓度、水,其中,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
强度随着温度或O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环境中CO2的浓度越高,细胞
呼吸作用越弱;细胞的含水量越高,细胞呼吸作用越强。 3.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粮食的储存:低温、低氧、干燥等。
外部因素
名称 温 度 曲线 解读 生产生活应用 温度主要影响 (1)冰箱中果实和蔬菜 呼吸酶的活性 的保鲜 。一般而言,在 (2)大棚蔬菜栽培时, 一定范围内,呼 夜间适当降温,抑制细 吸强度随着温 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 度的升高而增 消耗,可达到提高产量 强 的目的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讲义—细胞呼吸作用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讲义—细胞呼吸作用考点一细胞呼吸的类型及过程1.呼吸作用的实质及类型2.有氧呼吸(1)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3)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标出各种元素的来源和去路(4)放能:1 mol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中有977.28 kJ左右的能量转移至ATP中,其余能量则以热能形式散失。
3.无氧呼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1)概念: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场所:全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3)过程196.65 kJ(中均有61.08 kJ左右转移至ATP中。
提醒①人体内产生的CO2只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因为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CO2。
②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③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ATP中。
(1)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只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2)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都能产生大量ATP(×)(3)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4)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5)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6)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7)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8)过保质期的酸奶常出现胀袋现象是由于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造成的(×)必修1 P93“相关信息”1.细胞呼吸中产生[H]的过程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Ⅰ(NAD+)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
必修1 P93“图示拓展”2.有氧呼吸中的葡萄糖、水、氧气分别在哪些阶段利用?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在哪些阶段形成?提示有氧呼吸反应物中的葡萄糖、水、氧气分别在第一、二、三阶段利用;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在第二、三阶段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情预测
考点2——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 应用
如图为水果存放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y)与水果释放出的CO2气体量(x)的关系曲
线。根据图示,你认为保存水果应该选择哪个
CO 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合适
2的 A.①
B.② C.③ D.④
释
放
速
率
5 10 15
20 25 30 氧气浓度(%)
16
课后反思
逐 击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C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9
考
考查角度
细胞呼吸的条件
点
例2 试题来源
2009 天津高考
逐 击
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
逐 击
加入石蜡油,铺 满液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控制实验
的
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
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C
加入石蜡油, 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 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热
2ATP
34ATP
12H2O
6CO2 线粒体
C6H12O6+6H2O+6O2 酶 6CO2+12H2O+ 能量
6
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葡萄糖 少量 [H]
能量 酶
基
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础
葡萄糖
知
识
少量 能量
酶[H]
2丙酮酸 酶
2丙酮酸
酶
2C3H6O3
2C2H5OH+2CO2
举 例
C人6和H高1等2O动6物酶的肌2细C胞2H5O举H水+2稻C根O部2细+能胞 量
二轮复习 1
➢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的类型 ➢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因素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2
基
础
知
识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
过 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
的产物,同时释放
能量的过程。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习惯上叫
。
3
基 础 知 识
有氧呼吸:是指生物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
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10
考
考查角度
细胞呼吸的类型
点
例3 试题来源
2009 浙江卷
逐 击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 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 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1、特别注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的联系。 2、分析试题,可以得出解题的思路,要在做过的 试题中去寻找规律,以提高复习效率。 3、建构解题模型,精练变式习题。会综合运用, 触类旁通。
17
(2)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_强__。
(3)0--15min期间植株释放O2速率 的变化趋势是____减__慢____。
(4)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
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____呼__吸__速__率__与__光__合__速__率__相__等__。
14
考情预测
考点1——细胞呼吸的过程与其他 知识点的结合
过酶的催化作用,把 等有机物 氧化分
解,产生出
和
,同时释放出
能量的过程。4基源自础知细胞呼吸的概念
识
细胞呼吸是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 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能 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
5
细胞质基质 6O2
③酶
热
能
C6H12O6
①酶
4[H]
能
2丙酮酸
20[H]
②酶
6H2O
能
基 础 热知 2ATP 识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11
考
考查角度 细胞呼吸的实验设计
点
例4 试题来源
2009 福建高考
逐 击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
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
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
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
下图表示生物细胞内的某些代谢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过程可发生在原核细胞中,⑥过程在人体中主要发生在 肝脏细胞中 B.④过程可发生在原核细胞中,⑤过程仅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C.胰岛素能促进图中的④⑤⑥⑧过程,胰高血糖素能促进图 中的⑦过程 D.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能发生④⑤过程的有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
13
考
考查角度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点
例5 试题来源
08 宁夏卷
逐 击
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
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
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果如图。据 图回答:
(1)0—25min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 因素是___C_O_2___含量。
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
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
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
下表中内容:
12
装置 A B
方法步骤一
加入240ml的葡萄 糖溶液
加入240ml煮沸后 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方法步骤二
加入10g活性干酵 母
考 方法步骤三 点
甜菜块根、马铃薯块茎 例 苹果果实内部细胞
乳C酸6H菌12…O…6 酶 2C3H6O3酵+母能菌量…… 7
基
请绘制氧气浓度对有、无氧呼吸的影响曲线
础 知
识
CO2
的
释
CO2 释放总量
放
有氧呼吸
速
率
无氧呼吸
5 10 15 20 25 30
氧气浓度(%)
8
考
考查角度
细胞呼吸的过程
点
例1 试题来源
2010全国理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