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专题讲义-凸透镜成像问题
初中物理知识与概念_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

初中物理知识与概念_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一、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基本概念1. 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的两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分为双凸透镜和平凸透镜两种。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强。
2. 凹透镜凹透镜是一种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透镜的两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分为双凹透镜和平凹透镜两种。
凹透镜的焦距越长,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越强。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 物距与像距物距指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像距指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2. 成像规律1.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物与像之间的距离大于4f,物距大于像距。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2.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4f。
应用:测焦距。
3.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物与像之间的距离大于4f,物距小于像距。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4. 当u=f时,不成像。
5.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放大镜。
三、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无论物体位于凹透镜的什么位置,通过凹透镜所成的像总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有近视眼镜和望远镜的目镜等。
1. 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一种凹透镜,它可以将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发散,使光线在进入眼睛之前先经过一次发散,从而减小光线在眼睛内部的聚焦程度,使成像点落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2. 望远镜目镜望远镜的目镜通常也是凹透镜,它可以将来自物镜的光线再次发散,使眼睛能够观察到更远处的物体。
目镜的焦距通常较短,以便将物镜所成的像放大并呈现在眼前。
四、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对比1. 光线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光线向光轴方向偏折。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远离光轴方向偏折。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在感光元件上
感光元件将光线转化为电信号
电信号经过处理,形成图像
存储设备保存图像,供用户查看和编辑
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控制电路:控制投影仪的亮度、对比度等参数
屏幕:接收光线并显示图像
凸透镜:将光线聚焦到屏幕上
答案解析:通过观察物体在凸透镜成像中的大小,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实际大小。
答案解析:通过观察物体在凸透镜成像中的形状,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实际形状。
汇报人:PPT
凸透镜成像原理: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会形成虚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会形成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会形成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在光学仪器、摄影、投影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验证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调整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设计实验方案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光学仪器:显微镜、望远镜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疗设备:验光仪、眼科手术设备等
工业应用:激光切割、焊接等
教育领域:物理实验、科普教育等
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投影仪: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将图像放大并投射到屏幕上,方便多人观看。
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种应用,可以用来放大物体,方便观察细节。
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将图像放大并投射到屏幕上,便于观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现代光学技术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本讲主要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掌握】本讲的主要内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际应用【知识点精析】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同学们在做实验时要认真观察,最好会画成像光路图,和光路图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像的性质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或异侧物距减小时应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像和像距u无穷远像是一个点v=f 异侧粗测凸透镜的焦距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异侧都增大照相机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 异侧测焦距2f>u>f 倒立放大实像v>2f 异侧都增大幻灯机u =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虚像v>u 同侧都减小放大镜1. 凸透镜的P点(即2倍焦距处)是像从缩小变为放大的分界点;2. 凸透镜的焦点是像从实像变为虚像的分界点;3. 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异侧;虚像都是正立的,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4.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和像距都增大;5.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和像距都减小;6. 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距减小,物和实像之间的距离变小;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物和实像之间的距离最小,为4f;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物距减小,物和实像之间的距离变大;物距小于焦距时,物距减小,物和虚像之间的距离变小7. 物体在焦点以外移动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物体在焦点以内移动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二. 照相机原理:当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三. 投影仪原理:当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投影片应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并且距焦点较近,在天花板上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四. 放大镜原理:当u < 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作放大镜,就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这一原理。
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详细描述
焦距是指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汇聚的那一点的距离。简单来说, 就是光从凸透镜的一侧经过折射后射到另一侧的最短距离。焦距是凸透镜的一 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透镜的放大率。
如何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倒立和正立?
总结词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倒立和正立是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关键。
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01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发生折射,折 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在折射后 形成倒立的实像或虚像。
02
像的位置和大小取决于物距和焦 距的关系,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 立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 虚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总结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 立实像,像距大于物距;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 立虚像,像与物同侧。
放大镜的镜片相当于 一个凸透镜,眼睛相 当于光屏。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通过多个凸透镜的组合,将物体反射的光线聚焦在眼睛上,形成放大的虚像 。
显微镜的镜片相当于多个凸透镜的组合,眼睛相当于光屏。
显微镜的调焦原理是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物体清晰地呈现在目镜中。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03
实验
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
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 变小;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 像;
成像规律总结
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 变大。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02
应用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照相机通过镜头将景物反射的 光线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 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照相机的调焦原理是通过调节 镜头和胶片的距离,使景物的 像清晰地呈现在胶片上。
答案及解析
答案:A。解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 侧距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放大的 实像,所以$f < 15cm < 2f$,解得$7.5cm < f < 15cm$。
凸透镜成像规律—(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解读一,基本概念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地距离,用u表示。
2,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地距离,用v表示。
3,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地距离,用f表示。
二,成像规律1,一焦分虚实:u=f是成实像与虚像地分界点,u>f成实像。
u=f不成像。
u<f成虚像。
2,二焦分大小:u=2f是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地分界点,u>2f成缩小地实像。
u=2f成等大地实像。
f<u<2f成放大地实像。
3,实像皆倒立,虚像皆正立。
四,凸透镜成像公式:典例·解读类型一透镜焦距判断例1,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地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地焦距可能是( )。
A.20 cm B.15 cm C.10 cm D.5 cm【结果】D【思路】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地实像时,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地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而实际物距为20 cm,由此推断焦距小于10 cm,故正确选项为D。
题型二透镜成像规律例2,对同一种色光,下面各光路图中正确地是()题型三 透镜地前后调节问题例3,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地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题型四 透镜中地图像问题例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地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地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地距离u 之间关系地图象,如图所示,下面判断正确地是( )A.该凸透镜地焦距是16 cmB.当u=12 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地像C.当u=20 cm 时成放大地像,投影仪就是由这一原理制成地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 处移动到24 cm 处地过程中,像逐渐变小题型五 透镜焦距地范围问题例5,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结果】C【思路】由u =2f 时,v =2f 。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期末必考点梳理

1.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图甲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应该是凸透镜;图乙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应该是凹透镜。
4.三条特殊的光线
5.下图中凸透镜的焦距有10cm.(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6.凸透镜成像规律
技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
物近像远像变大,1倍焦距内反变化。
换焦距大的透镜,物距不变时,像变大。
补充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凸透镜焦距以及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做这类型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
7.凸透镜的应用
8.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9.近视眼和远视眼。
凸透镜成像课件

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01
02
03
光线折射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它 会向中心折射,形成一个 放大的图像。
像的形成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 之外时,光线通过透镜折 射后会在焦点之外形成一 个倒立的实像。
像的放大
由于凸透镜的特殊结构, 光线在通过透镜时会发生 折射,从而使得像被放大 。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与像距关系
测量物距与像距
使用尺子测量物距和像距,并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
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正确,避免出现误 差。同时,要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到眼睛,以免伤害眼睛。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记录数据
将实验中得到的物距、像距和焦距数 据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物距、像距和焦 距之间的关系,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
04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拓展知 识
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望远镜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将远处的 物体放大,便于观察。
显微镜
通过凸透镜成像,可以将微小的物 体放大,便于观察和研究。
眼镜
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和远视, 通过改变光线的折射路径,使得远 处的物体能够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 上。
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外时, 物距越远,像距越近;物 距越近,像距越远。
像的性质
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 立的实像,可以用光屏接 收。
像的大小
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 像的大小小于物体;当物 距小于两倍焦距时,像的 大小大于物体。
02 凸透镜成像实验操作
实验准备与器材介绍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物距、像 距与焦距的关系。
初中物理光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3.物进像退,像越退越大,大像总在小像后,同向移动。 成像实验
光具座 为了研究各种猜想,人们经常用光具座进行试验 (1)实验时应先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尽量保持在 同一水平高度上,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改变蜡烛或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 并记录实验现象。根据实验作透镜成像光路:①将蜡烛置于2倍焦距以外,观察现 象②将蜡烛置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观察现象③将蜡烛置于一倍焦距以内, 观察现象④作凸透镜成像光路⑤进行重复试验(3-5次,寻找实验的普遍规律)
二、物三像二 小实倒 物二像三 倒大实 物与像同侧正大虚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 像变小,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三、二环外①,拾到②小相机。一二环间,拾到大投影。一环内, 打③假④正经⑤。 注解:①二环外:二倍焦距以外②拾到:拾,实(实像。到,倒(倒立) 应用:照相 机③打:放大④假,虚(虚像)⑤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 虚像的分界点。 2.凸透镜、把光聚,成象规律真有趣;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焦 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欲想得到等实象,两倍焦距物体放;焦点 之位不成象,点光可变平行光;成象规律记心间,透镜应用法无边。 物近 (远),像远(近),像变大(小)。
例2 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实验用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 体,他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入眼中的光一 定是由像发出的B.像一定是虚像C.像一定是倒立的D.像一定是放大的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在手拿凸透镜,并伸直了手臂看远处的物体时, 物距远大于两倍焦距,所以会成像在手内侧稍大于一倍焦距处。而人的眼 睛在一个手臂以外,所以进入人眼的光线肯定是折射光线汇聚成像后再分 开的光线,我们看到就好像是从像发出的。这个像肯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以答案是C。而选项A中并非所有进入人眼的光线都是从像发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凸透镜成像问题透镜成像是中考主要内容,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和探究性实验。
尤其是探究性问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注意问题:如图所示。
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1.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⑤凸透镜焦距太大。
3.口诀记忆: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儿跑;实像总是两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4成实像时,物上移,像下移;物左移,像右移。
5.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是完整的,但是亮度变暗6.成实像时,透镜不动,把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不需调整,像的大小发生变化。
7.当v>u时成放大的像(倒立放大实像或正立放大虚像),当v<u时成缩小的实像,当v=u时,成等大的实像。
8.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在光屏上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像和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且一定是倒立的。
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像和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且一定是正立的。
9.凸透镜成像原理:光的折射。
一、透镜成像作图利用透镜三条主要光线作图。
作图时要注意图中给出的是入射光线还是折射光线,具体要求是什么;无论要求是什么,都必须遵照折射规律和三条主要光线。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规律。
2.牢记凸透镜成像规律(见考前速记)。
把像距、物距、焦距之间的关系和成像虚实结合起来。
三、透镜探究性实验透镜探究性实验主要分为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探究像的虚实与物距之间关系、探究像的大小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探究物距位置对像的影响、探究物距变化对像的方向(正立、倒立)的影响等。
解答凸透镜探究性实验,只要大家弄清楚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般情况下不难解答。
一、透镜1.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
2.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透镜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远视镜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
4.透镜光路基本概念:图(1)是透镜光路示意图。
(1)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主轴),用“CC/”表示,透镜的几何中心叫光心,用“O ”表示。
CCOFFCCOFFa.凸透镜光路b.凹透镜光路图(1) 透镜光路示意图(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焦点,用“F ”表示,如图(2)a 所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这是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如图(2)b 所示。
a.凸透镜光路概念b.凹透镜光路概念图(2)透镜光路概念(3)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焦距用“f ”表示,图(1)中就是“OF ”之间的距离。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叫物距,用“u ”表示。
(5)像到光心的距离叫像距,用“v ”表示。
二、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3)所示。
CCOFFCCOFF图(3)过光心的光线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4)所示。
CCOFFCCOFF图(4)平行于主轴的光线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5)所示。
C C OF F C COFF图(5)过焦点的光线4.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6)是常见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见表(1)。
表(1)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 应用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 ﹤v ﹤2f 照相机(图(6)a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图(6)d f ﹤u ﹤2f 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 投影仪(图(6)b ) u=f 不成像 射出的是平行光线 0﹤u ﹤f正立、放大的虚像v ﹥f放大镜(图(6)c )a. u ﹥2fb. f ﹤u ﹤2fc.0﹤u﹤fd.u=2f图(6)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牢记,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其规律。
也可以背下下面口诀:“物大焦,倒立实,物越大,像越小;物小焦,正立虚;物为焦,不成像”。
这里的“物”指物距,“像”指像距,“焦”指焦距。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四、透镜应用1.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过平面镜使倒立,放大的像再倒立一次,这样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一个正立的实像了。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4.眼睛: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1)眼睛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所以近视镜是凹透镜。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所以远视镜(花镜)是凸透镜。
5.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
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像应该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
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6.望远镜: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它的结构特点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就在物镜焦点以外,在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又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这就是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所成的虚像。
一、凸透镜成像作图【典例1】(泰安)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在答题卡上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析】关于凸透镜,有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①平行于主光轴;②过焦点;③过光心的。
每条特殊的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都有自己的特点。
根据两者的对应关系可以告诉入射光线做出折射光线;也可以利用折射光线做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由图示可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入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故画图如下。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典例2】(福建A)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原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
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放大的虚像【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成像的特点。
由题图可知,此时物距为20cm,像距为20cm,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物距等于像距,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则u=v=2f,由此可得,凸透镜的焦距f=10cm。
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成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答案】A。
三、凸透镜应用【典例3】(荆门)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C.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D.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解析】A、不管凸透镜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凸透镜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像等大,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远近无关;因此,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也不会变小,故B错误;C、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应该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加以矫正(使光线延迟会聚,像成在视网膜上),而不是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故C错误;D、地球表面上有大气层,且大气层并不是均匀的,阳光射入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由于光的折射,人们能够提前观察到日出,即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故D正确。
故选D。
一、凸透镜成像作图1.(青岛)如图,F1、F2分别为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点,且两透镜的左焦点重合,请画出图中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完整光路。
【解析】(1)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