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张进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综合版)》
【年(卷),期】2003(000)010
【摘要】@@ 胎头吸引术是头位分娩时的阴道助产技术之一,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通过正常的牵引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它有替代产钳牵引和回转胎头的作用,但使用不得当容易失败.针对胎头吸引术中可能发生失误的环节,加以注意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可降低胎头吸引的失误率.
【总页数】1页(P37)
【作者】张进
【作者单位】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9.4
【相关文献】
1.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J], 郝少华
2.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范 [J], 蔡惠兰
3.胎头吸引术常见失误原因及防治对策 [J], 李丽萍;王俊兰;王建英
4.胎头吸引术的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 [J], 黄嫒芳;黄霞;张艳仿
5.可读负压值式胎头吸引术对母婴结局的临床分析及对孕妇心理的影响 [J], 朱亚农;张芳;殷倩倩;张广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原因临床分析

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原因临床分析
不 能通 过 骨 盆 。 据 此 定 义 头 盆 不 称 可 分 为 绝 对 头 盆 不 称
12 方法 胎头吸 引术 前均行会 阴侧 切 , 规手术操作 , . 常 术 前 查 抬 头 SJ J _ 。
2 结 果
和相对 头盆不称 , 绝对头盆不 称 : 骨盆 中、 重度狭 窄或畸形 等, 而相对 头 盆 不 称 是 骨 盆径 线 在 正 常 范 围, 胎儿 体 重 > 0 、 40 0g 胎方 位异常 如枕 后位 等。在 临床 上 , 对头 盆 绝 对 不称 易作 出判 断 , 头盆 相对 不称 的判 断难度 较 大 , 而 所 以容易误诊 。这样 临床上 要准确测 量骨盆 径线 、 超检查 胎 头双顶径外 , 还要根据腹 围、 宫高充 分估计 胎儿体重 , 结 再 合产力 、 软产道综合判断有 无头盆不 称。而在 头盆不称 胎
10 4 2

V1 2 o1 o 2 N .0 .
J u a fAeo p c dcn o r lo rs a e Me iie n
0t 01 c2 l
临床 论 坛 ・
胎 头 吸 引 术 失败 3 6例 原 因 临床 分 析
苏群 凤
( 广西平 果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 广西 平果 5 10 ) 34 0
造成抬头吸引术失败原 因分类 为 : 胎位 异常 2 5例 , 其 中持续性枕横位 1 , 2例 持续性枕后位 6例 , 前不均倾 7例 , 头盆不称 1 ; 3例 中绝对 盆不称 7例 , 相对 头盆不称 6例 。 其 中母亲患有高血压 2例 , 有支气管 哮喘 3例。胎 患 头吸引术 2次或以上失败后 改行 剖宫产 3 6例 , 术后母亲及 新生儿均健康 3 3例 ; 新生儿窒 息 1例 , 其中母亲有支气 管 哮喘病史死亡 1例 , 新生儿 颅 内出血和母亲 由于有 高血压

胎头负压吸引术助产吸引器滑脱45例分析

胎头负压吸引术助产吸引器滑脱45例分析

胎头负压吸引术助产吸引器滑脱45例分析目的探讨胎头吸引器滑脱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本文对45例胎头负压吸引术助产吸引器滑脱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工作中施行胎头吸引器的体会。

结果胎头吸引器滑脱的原因主要有负压形成过大或过快、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牵引方法不当和胎先露过高等。

结论在进行胎头负压吸引器操作前,术者应查清胎先露位置、胎方位,正确放置吸引器,缓慢形成负压,保持合适的牵引力量且与产轴相符,才能保证吸引成功。

胎头负压吸引术是用胎头吸引器放置在胎头上,形成负压吸住胎头,牵引娩出胎儿的手术。

该手术易掌握,优点多,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2002年1~12月本院采用胎头负压吸引器助产滑脱率较高,为提高胎头负压吸引成功率,保证母婴安全,笔者对胎头吸引器滑脱原因做一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2年1~12月本院足月妊娠分娩1460例,行胎头吸引术分娩者219例,占分娩总数的16.3%。

其中第一次吸引滑脱,再行第二次负压吸引成功者45例,占行负压吸引总数的20.1%。

在负压吸引术中,因胎儿窘迫行助产者162例,占50.7%;宫缩乏力行助产者112例,占35.1%;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者45例,占14.1%。

1.2 胎头负压吸引器类型及手术步骤本院采用直形锥形金属筒负压吸引器,一端小,一端大,直径约5.5 cm边缘有橡皮圈套住,以减少对胎儿头皮损伤,小端顶部有一金属柄作牵引用,拉手内有一空心管,与吸引器接通后作抽气的通道,负压形成用6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吸。

吸引助产步骤如下:(1)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外阴、阴道消毒。

(2)导尿,排空膀胱。

(3)确认宫口开全,胎膜已破,S+2~+3。

(4)初产妇做会阴侧切术。

(5)放置吸引器。

(6)抽吸空气150~200 ml,形成负压。

(7)牵引胎头。

(8)取下吸引器。

2 结果胎头负压吸引器滑脱原因多系综合原因。

本文按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负压形成过快或过大20例,占滑脱总数的44.4%;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12例,占26.7%;吸引器牵引方法不当6例,占13.3%;胎先露过高5例,占11.2%;其他原因2例,占4.4%。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胎头吸引术是头位分娩时的阴道助产技术之一,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通过正常的牵引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它有替代产钳牵引和回转胎头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容易失败。

针对胎头吸引术中可能发生失误的环节,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可降低胎头吸引的失误率。

常见失误原因1.胎头吸引术的时机不当:不清楚胎头吸引时应具备的条件盲目吸引。

2.吸引器滑脱:吸引器滑脱的常见原因:(1)抽气后产瘤形成不完全而急于牵引;(2)牵引时用力过猛或牵引方向与产轴不符合;(3)胎头下降受阻或胎头方位不正强行牵拉;(4)吸引器与胎头间衔接不严,有漏气现象;(5)不结合宫缩和腹压,在宫缩乏力或宫缩间歇时勉强牵引;(6)负压不足。

3.牵引时间过长:多发生于术前未做细致的阴道检查,胎头方位不正,不能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或确定胎头位置高低不准确,胎头并未真正达盆底,此时牵引阻力较大,牵引有困难。

其次是牵引时不结合产力,致使牵引时间长。

4.负压过强:行胎头吸引术时未准确记住抽气量(负压量),盲目抽气至负压过强。

负压越大越容易造成胎儿头皮损伤和头皮下血肿,严重者会发生颅内出血、头皮坏死及颅骨损伤。

5.连接胎头吸引器与注射器间的胶管过长、老化、质地软:胶管过长易折叠扭曲;胶管老化开裂则漏气;胶管软化易吸扁,这些均影响负压形成。

6.宫颈及阴道壁的损伤:多发生于宫口未开全的情况下,吸引器吸住一部分宫颈边缘或阴道壁,即进行吸引所造成。

防治对策1.助产士必须清楚胎头吸引术的适应症及具备的条件:胎头吸引的条件是:(1)无明显头盆不称;(2)只能用于顶先露,而不适用于面先露、额先露、胎头高直位等异常头位,更不能用于臀位或横位;(3)宫口必须已开全或近开全;(4)双顶径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先露部已达盆底;(5)胎膜必须已破,如未破必须行人工破膜后方可手术。

2.防止吸引器滑脱:防止吸引器滑脱的要点是:(1)要掌握胎头吸引术应具备的条件;(2)在负压形成时不能急于牵引,待查3min产瘤形成后再牵引则不易滑脱;(3)正确牵引,始终保持吸引器与胎头垂直,不可左右摇摆晃动;(4)牵引方向应根据先露所在平面,在宫缩时沿产轴方向缓慢持续用力牵引;(5)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要协助旋转胎头;(6)宫缩间歇时停止牵引,保持吸引器不随胎头回缩;(7)正确放置吸引器,检查是否夹住产道软组织,免漏气滑脱。

胎头吸引注意事项

胎头吸引注意事项

胎头吸引注意事项胎头吸引是一种促进顺产的产科操作,通过使用产钳或吸引器帮助胎儿从母体生殖道中顺利地推出。

这项操作既需要医护人员的熟练技巧,又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与理解。

下面是胎头吸引操作的注意事项:1. 适应症与禁忌症:胎头吸引适应症主要包括产程进展缓慢、产程乏力或羊水污染等情况,但也有禁忌症,如胎儿异常位置、骨盆狭窄等,医护人员应仔细评估患者的情况,确定胎头吸引是否合适。

2. 严密监测:医护人员在胎头吸引过程中要时刻监测胎心率、宫缩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等指标,确保母婴的安全。

3. 术前沟通:医生应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向其解释胎头吸引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患者应明确知晓此操作属于医学干预,配合医生的指导和操作。

4. 必要的准备工作:医护人员需准备好所需的特殊仪器,如产钳或吸引器,并对其进行消毒清洁。

同时,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创造放松的氛围,减轻其紧张与焦虑。

5. 个体化操作:胎头吸引操作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每个人的解剖结构都可能有所不同,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力度进行操作。

6. 操作技巧:医护人员需熟练掌握胎头吸引的操作技巧,操作时要注意使用适量的力度,避免过度牵拉胎儿,以免造成伤害。

7. 妈妈的协助:在胎头吸引过程中,妈妈需要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尽可能放松身体,保持合适的姿势,并通过呼吸来缓解疼痛。

8. 针对风险的处理:胎头吸引操作虽然可以促进顺产,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如产钳压迫造成头皮创伤、颅内出血等。

医护人员需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风险的处理,确保操作的安全。

9. 操作后的监护:胎头吸引成功后,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胎儿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监护工作,确保其安全。

10. 术后护理:胎儿出生后,医护人员应对胎儿及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后护理,包括切断胎儿与母体的联系,处理胎盘,及时评估母婴状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之,胎头吸引是一项需要高度关注和谨慎操作的产科技术,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确保母婴的安全。

胎头吸引器助产滑脱分析

胎头吸引器助产滑脱分析

本组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 , 随访时 间 6—3 个 月 , 8 平均 1 个 5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 般资料 : . 本组 儿童股 骨干骨折 共 16例 , 6 , 1 男 9例
引起 皮疹 、 溃烂 、 布脱 落而影 响疗 效 , 胶 严重 的可引起循 环障碍
所致感觉 丧失 、 肉瘫痪 、 肌 小腿环周性坏死 、 足及踝 坏疽等 ; 4岁 以上 的儿 童常用闭合 复位 石膏 固定 的方 法 , 固定 范 围大 ( 但 双 髋 以上) 卧床及住 院时间长 , , 患肢关节 活动受 限且很难 达到 良 好的复位 , 去除石膏 还需 一段 功能锻炼 时 问 , 分患 者残 留成 部
参 考 文 献
1 吴在德 . 外科学 . 5版. 第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02 85 0 . 人 20 .0 ~86
( 稿 日期 收 20 —0 —0 ) 07 5 8
压痛及纵 向叩击痛 , 片显示骨折处有 连续性骨痂 , x线 骨折线 已
模糊 |, 除外固定支架。 l拆 j
2 结 果
如下 。
月, 骨折全部愈合 , 无畸形愈合 , 无跛行 , 关节功能恢复 良好 , 无针 孔及深部感染 , 除支架后无再骨折 , 拆 固定针无脱 出及折断。
3 讨 论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 育 阶段 , 骨骺 尚未 闭合 , 骨折 愈合 时 间 短, 因此治疗上 多采用保 守治 疗。4岁 以下 股骨 干骨折 患儿行 悬 吊皮肤 牵引 , 由于应用胶布粘在 双侧腿上 , 小儿 皮肤娇嫩 , 常
女 4例; 7 年龄 5 2 , —1 岁 平均 7 6岁 ; . 左侧 7 , 8例 右侧 3 。致 8例
伤原因 : 车祸伤 8 , 3例 高处坠落伤 2 , 伤 8例 , 3例 砸 其他 原因 2 例 。骨折部位 : 股骨上段 8 , 1例 中段 3 例 。骨 折类 型 : 5 横形 骨 折 6例 , 7 斜形骨折 3 , 5例 螺旋骨折 1 , 2例 粉碎性骨折 2例。手 术选用单臂外 固定支架。手术 时间 : 伤后 1 , —8d平均 3 5d . 。 12 治疗方法 : . 采用 全身麻 醉或硬膜 外麻 醉 , 儿仰卧 于 患 手术牵引床 上 , 常规消 毒铺 巾 , C型臂透 视下 手术 。于骨折 在 近端距骨折端 3 m处用 4 5mY直径钻头 垂直于 骨干钻 通 —5c . l l 骨皮质 , 旋入 5mY螺纹 固定针 , l l 其深 度以穿 出对 侧骨皮 质 2 个 螺纹为佳。用定 位模具 同样 旋入 另一根 近端 和 2根远 端 固定 针, 4根针相互平行 最佳。安装外 固定 架 , 利用万 向节及延 长加 压杆调整骨 折 复位 , 意后 拧 紧各 固定螺 栓 。如 未 达满 意 复 满 位, 予行小切 口显露骨折处 , 移除骨折 处嵌顿软 组织 , 复位骨 折 处, 然后用外 固定 支架 固定 。术 后应用抗 生素 , 针孔 定期换药 。 疼痛减轻 即可练习髋及膝关 节活 动 , 周 后扶 拐患肢 不负 重活 1 动, 2周后部分负重 , 定期 复查 x线片 , 骨折处 有较 多骨痂 生长 后, 去除外 固定架 延长 加压 固定部 分 , 无应 力状 态 下重新 安 在 放支架 , 逐渐 完全负重行走 , 待骨折 达临床 愈合标准 , 即局 部无

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副损伤的发生、防治与护理

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副损伤的发生、防治与护理

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副损伤的发生、防治与护理产钳术应用初期,由于对骨盆、胎儿及产钳结构本身认识不足,常造成母婴损伤甚至死亡。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产钳产术的广泛应用,副损伤逐步下降,但母体合并症仍有6~40%,胎婴儿病率可达10~30%,胎头吸引术比较接近生理情况,母体创作小,胎婴儿损伤严重。

今就副损伤的发生与防治进行阐述。

1 母体方面1.1产道损伤及产生出血软产道损伤与胎先露抽低、胎方位及胎儿大小,母体骨盆形态有关。

先露高、枕后位、胎儿较大、母体骨盆耻骨弓狭窄,都是易致产道下段裂伤因素。

特别是中位及旋转产钳,如干扰过早阴道未能充分扩张者更甚,若宫口末开全则致宫颈撕伤,甚至向上延伸达到子宫上段收缩而下段扩张变薄,此时施用阴道手术助产,易致子宫下段破裂,软产道损伤导致严重出血或形成血肿,血肿向阴部膨胀,扩展至肛门及后背形成血肿,扩展到穹窿或宫旁组织形成阔韧带内血肿,直达肾周甚至膈肌。

一般需阴道手术助产者多有产程延长或停滞,宫缩乏力,常常发生术后宫缩欠佳而出血。

有时困难产错术,强力牵引致耻骨联合及骶关节分离之骨产道损伤。

予以发生副损伤,首先要问题是产科医生的基础知识,熟练操作及手术指证的正确掌握,施行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是否恰当,关系到孕产妇和胎婴儿的预后。

历年来对手术指证及婴儿并发症等争论较多,各家持不同意见。

笔者前瞻性调查钳术及胎头吸引术情况,分析影响主要因素间关系,建立判别式 [1]。

根据判别式,胎头位置较低位置两种情况较安全,胎头位置高者以剖宫产为宜,情况比较复杂则可将资料带入判别式进行判断。

但胎儿宫内严重窘迫者,必须分秒必争取出胎儿。

胎头位置不正之面先露、额先露,胎头变形,水肿严重者均不能施行胎头吸引术。

很多学者主张警惕性等待部程,严防过早施术。

当手术失误后首先分析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再作阴道检查,比较胎头位置高度的改变、下降过程,胎头变形颅骨重叠。

并估计儿头顺应产道娩出的可能性,动态说明头盆和相对关系。

胎头吸引术负压间歇形成降低胎儿损伤的分析

胎头吸引术负压间歇形成降低胎儿损伤的分析

胎头吸引术负压间歇形成降低胎儿损伤的分析摘要】目的本文对98例足月孕头位胎头吸引分娩助产的初产妇运用间歇抽吸的办法形成负压进行配合,以总结此方法的可行性。

结果全组行胎头吸引术的产妇可减少胎儿头皮损伤,头皮血肿及颅内出血,表明间歇抽吸形成的负压可以减少对胎儿的损害。

【关键词】胎头吸引间歇性负压胎儿损伤【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307-01胎头吸引术是头位分娩时阴道助产技术之一,胎头吸引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胎头吸引器吸信胎头先露部进行牵引或旋转,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 [1]。

此项操作主要为负压形成后合理利用负压吸引的作用来达到助产的目的,在临床中作为阴道助产的助手在负压形成过程中的配合及抽吸的技巧是整个手术成功的第一步。

我院对98例产妇通过间歇抽吸形成胎头吸引的负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行胎头吸引术的产妇共98例,年龄20-30岁,孕周为38-42周的头位初产妇,其中不宜在分娩时用力11例,第二产程延长13例,子宫瘢痕17例,持续性枕后(横)位24例,胎儿窘迫23例。

术前检查胎儿均头先露,胎膜已破,宫口已开全,无明显头盆不称,颅骨无重叠。

1.2 方法 98例胎头吸引助产前常规导尿,均需检查硅胶直柄胎头吸引器的完整性,有无漏气,取18号双腔气囊导尿管连接在吸引器的空心管柄上,连接20ml注射器,术者站在分娩床尾,助手站在产妇右侧,术者装置好胎头吸引器后,助手数数缓慢匀速平稳抽吸一分钟,抽满20ml空气后用血管钳夹紧导尿管,数数间歇30秒再进行第二次抽吸,经过5-6次抽吸后,抽出了100-120ml的空气,达到了胎头吸引术的负压。

1.3 术中情况术中出现2例由于术者放置位置不正确胎头吸引器滑脱现象,2例由于没有形成达到有效负压致使出现滑脱,4例产妇二次胎吸均成功,余均一次成功,牵引时间90例在8-10分钟完成,8例在10-15分钟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 头 盆 不 称 ; 能 用 于 顶 先 露 , 不 适 用 于 面 先 露 、 先 露 、 头 只 而 额 胎 高 直 位 等 异 常 头 位 , 不 能 用 于臀 位 或 横 位 ; 口必 须 已开 全 或 更 宫 近 开 全 ; 顶 径 已 达 坐 骨 棘 平 面 以 下 , 露 部 已 达 盆 底 ; 膜 已 双 先 胎 破 , 未破 必 须 行 人 工 破 膜 后 方 可 手术 。 如 2 2 防止 吸 引 器 滑 脱 防止 吸引 器 滑 脱 的要 点 是 : 掌 握 胎 头 . 要 吸 引 术 应 具 备 的条 件 ; 负 压 形 成 时 不 能 急 于 牵 引 , 查 3mi 在 待 n 产 瘤 形 成 后 再 牵 引则 不 易 滑脱 ; 确 牵 引 , 终 保 持 吸 引 器 与 胎 正 始 头垂直 , 可左 右摇摆 晃动 ; 引方 向应根据先 露所在平 面 , 不 牵 在 宫 缩 时 沿 产 轴 方 向缓 慢 持 续 用 力 牵 引 ; 续 性 枕 横 位 或 枕 后 位 , 持 要 协 助 旋 转 胎 头 ; 缩 间 歇 时 停 止 牵 引 , 持 吸 引 器 不 随 胎 头 回 宫 保 缩 ; 确 放 置 吸 引 器 , 查 是 否 夹 住 产 道 软 组 织 , 免 漏气 滑 脱 。 正 检 避 23 避免 牵引时 间过长 . 牵 引 时 间 限 于 5mi 1 n 不 宜 n 0mi, 超 过 1 n 一 般 不 超 过 3个 ~ 5个 宫 缩 , 脱 2次 者 应 改 用 产 5mi, 滑 钳 。如 牵 引 时 间 过 长 , 续 负 压 作 用 于 胎 头 的 时 间 长 , 引 过 程 持 牵
湿估 计 出 血 量 为 6 ~ 1 0mL ) 应 视 为 产 后 出 血 , 及 时 0mL 0 都 应
处理 , 发 现、 处理可 减少 产后 出血 的总 量。及时 监测血 压 、 早 早 脉搏 , 察 皮 肤 黏膜 等 全 身 情 况 也 可 反 映 出 血 情 况 。早 吸 吮 可 观 刺激 子 宫 收 缩 , 励 产 妇 产 后 0 5h 内让 婴 儿 吸 吮 以 促 进 子 宫 鼓 . Leabharlann 减 少产 后 出血 的 护理
陆 素琼
中图分类号 : 7.1 R4 3 7 文 献 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 6 2 8 8 2 0 ) B一2 0 —0 1 7 —1 8 ( 0 8 9 47 1 产 后 出血 是 指 胎 儿 娩 出 后 2 4h内 出血 量 超 过 5 0 mL, 生 0 发
少 了产 后 出血 量 。
作者筒介 陆 索 琼 工 作 单 位 :0 5 0 重 庆 市 武 隆 县 人 民医 院 。 480 , ( 稿 日期 :08—0 收 20 9一O ) 2
( 文编辑 卫竹翠) 本
2 1 产前护理 .
鼓 励 产 妇 产 前 充 分 利 用 时 间 休 息 和 进 食 , 免 避
处 于疲 劳状 态 。 待 产 过 程 中及 时 排 空 膀 胱 , 免 膀 胱 过 度 充 盈 , 避 2h 3h嘱 产 妇 排 尿 1 。 ~ 次 22 产后护理 . 在 胎 儿 娩 出 时 立 即 以 5 葡 萄 糖 加 缩 宫 素 2 O U 静 脉 快 速 输 注 , 小 时 后 如 果 子 宫 收 缩 好 , 慢滴 速 维持 2h 半 减 ~ 3h 。产 后 2h内严 密 观察 子 宫 收 缩 情 况 和 阴 道 流 血 量 , 隔 2 间 O
家庭护士 20 0 8年 9月 第 6卷 第 9期 中旬 版 ( 第 1 9 ) 总 l期
2 0 47 mi ̄ 3 n观 察 子宫 收 缩 情 况 , 摩 子 宫 , 子 宫 收 缩 挤 压 出 n 0mi 按 使 官 腔 积 血 , 免 因 官 腔 积 血 而 影 响 子 宫 收 缩 。正 确 估 计 阴 道 出 避 血 量 , 早 发 现 产 后 出血 。如 果 1 n内 阴 道 出 血 浸 湿 1 会 及 5mi 块 阴 垫 , 者 1h内 会 阴垫 浸 湿 需 要 更 换 2 以 上 ( 块 会 阴垫 浸 或 块 每
收缩 。
3 小 结
率 占分 娩 总 数 的 2 ~ 3 。 为 了 减 少 产 后 出 血 的 发 生 , 科 对 我 15 0例 产 妇 进 行 了积 极 有 效 的 护 理 。现 介 绍 如 下 。 0
1 临 床 资 料
我科 20 0 5年 1月一 2 O 0 7年 1 O月 收 治 15 0例 产 妇 , 发 0 共 生产后 出血 1 3例 , 血 总 量 10 0mL 15 0mL5例 , 血 量 出 0 ~ 0 出 5 0mL 10 0mL8例 , 抢 救 均 痊 愈 出 院 。 0 ~ 0 经
胎 头 吸 引术 失 误 原 因 分析 及 对 策
郝 少华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7 R 7.1 文 献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6 2 8 8 2 0 ) B一2 0 0 1 7 —1 8 (0 8 9 4 7— 2 胎 头 吸 引术 是 头 位 分 娩 时 的 阴 道 助 产 技 术 之 一 , 根 据 负 是
2 护 理
产后 出 血 8 发 生 在 产 后 2h内 , 后 如 果 在 极 短 的 时 间 O 产
内 出血 量 达 10 0mL以 上 可 迅 速 发 生 休 克 , 0 因此 预 防 产 后 出 血 极 为 重 要 。 子 宫 收 缩 乏 力 是 产 后 出 血 的 主 要 原 因 , 科 在 产 后 我 2h内 严 密 观 察 产 妇 一 般 情 况 、 命 体 征 、 缩 和 阴 道 流 血 情 况 生 宫 的 同 时采 取 上 述 措 施 促 进 子 宫 收 缩 , 低 了产 后 出血 发 生 率 , 降 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