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显 头 盆 不 称 ; 能 用 于 顶 先 露 , 不 适 用 于 面 先 露 、 先 露 、 头 只 而 额 胎 高 直 位 等 异 常 头 位 , 不 能 用 于臀 位 或 横 位 ; 口必 须 已开 全 或 更 宫 近 开 全 ; 顶 径 已 达 坐 骨 棘 平 面 以 下 , 露 部 已 达 盆 底 ; 膜 已 双 先 胎 破 , 未破 必 须 行 人 工 破 膜 后 方 可 手术 。 如 2 2 防止 吸 引 器 滑 脱 防止 吸引 器 滑 脱 的要 点 是 : 掌 握 胎 头 . 要 吸 引 术 应 具 备 的条 件 ; 负 压 形 成 时 不 能 急 于 牵 引 , 查 3mi 在 待 n 产 瘤 形 成 后 再 牵 引则 不 易 滑脱 ; 确 牵 引 , 终 保 持 吸 引 器 与 胎 正 始 头垂直 , 可左 右摇摆 晃动 ; 引方 向应根据先 露所在平 面 , 不 牵 在 宫 缩 时 沿 产 轴 方 向缓 慢 持 续 用 力 牵 引 ; 续 性 枕 横 位 或 枕 后 位 , 持 要 协 助 旋 转 胎 头 ; 缩 间 歇 时 停 止 牵 引 , 持 吸 引 器 不 随 胎 头 回 宫 保 缩 ; 确 放 置 吸 引 器 , 查 是 否 夹 住 产 道 软 组 织 , 免 漏气 滑 脱 。 正 检 避 23 避免 牵引时 间过长 . 牵 引 时 间 限 于 5mi 1 n 不 宜 n 0mi, 超 过 1 n 一 般 不 超 过 3个 ~ 5个 宫 缩 , 脱 2次 者 应 改 用 产 5mi, 滑 钳 。如 牵 引 时 间 过 长 , 续 负 压 作 用 于 胎 头 的 时 间 长 , 引 过 程 持 牵
湿估 计 出 血 量 为 6 ~ 1 0mL ) 应 视 为 产 后 出 血 , 及 时 0mL 0 都 应
胎头负压吸引术助产吸引器滑脱45例分析

的胎儿 , 如胎头位较置低 , 在放置胎 头吸 引器前 , 应缓 慢上推
胎头, 使胎头双顶径退到骨盆最大平面, 给予手法矫正胎方
位 再安放吸引器 , 形成 负压后协 助旋转 至枕前 位分娩 。
33 牵 引方法不当 .
牵引方法 不当也是 胎头 吸引器 滑脱 的
主要原因之一 。多见 于没按 产轴 方 向牵 引或 牵引力 过猛 而
【 摘要 】 目的 探讨 胎头吸引器滑脱 的原 因及对策 。方法 本文 对 4 5例胎头负压 吸引术助产 吸引器滑 脱原 因进 行分析 ,
总结工作 中施行胎头吸引器的体会。结果
胎头吸引器滑脱 的原 因主要有负压形成过大或过快 、 持续性 枕后位 ( 枕横位 ) 牵引方 、
பைடு நூலகம்
法不 当和胎先 露过高等 。结 论
致 滑脱 。笔者 的做 法是 牵 引应 在 宫 缩 时进 行 , 慢 适 当用 缓 力, 牵引方 向与产轴相符 , 保持胎头俯 屈姿 势 , 当枕部抵 达耻 骨 弓下时 , 即向上牵引 , 使胎头逐渐仰伸而娩 出。 3 4 胎 先露过高 . 勉强牵拉 多引起 滑脱 。笔者 的体会 是如 。 给予导尿 排空膀 , 为胎头先露 , 必须达坐骨棘 以下 , S 即
中 医 创 22 月 第9 第5 Md nNnfha euy0 , .N 5 经 验 交 流 国 学 新 0 年2 1 卷 期 ee Io io i,ba.1V 9 o i nvo nFrr22 N . N C
胎 头 负压 吸 引术 助产 吸 引器 滑脱 4 5例 分 析
尹 旭 辉
1 资料 与方法
压吸引形成 的“ 工产瘤 ” 人 原理 … 。而快 速或高 负压 形成 的 负压吸引 , 因不能形成 人工产瘤 , 不能形成 良好 的附着 力 , 从
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原因临床分析

12 方法 胎头吸 引术 前均行会 阴侧 切 , 规手术操作 , . 常 术 前 查 抬 头 SJ J _ 。
2 结 果
和相对 头盆不称 , 绝对头盆不 称 : 骨盆 中、 重度狭 窄或畸形 等, 而相对 头 盆 不 称 是 骨 盆径 线 在 正 常 范 围, 胎儿 体 重 > 0 、 40 0g 胎方 位异常 如枕 后位 等。在 临床 上 , 对头 盆 绝 对 不称 易作 出判 断 , 头盆 相对 不称 的判 断难度 较 大 , 而 所 以容易误诊 。这样 临床上 要准确测 量骨盆 径线 、 超检查 胎 头双顶径外 , 还要根据腹 围、 宫高充 分估计 胎儿体重 , 结 再 合产力 、 软产道综合判断有 无头盆不 称。而在 头盆不称 胎
10 4 2
・
V1 2 o1 o 2 N .0 .
J u a fAeo p c dcn o r lo rs a e Me iie n
0t 01 c2 l
临床 论 坛 ・
胎 头 吸 引 术 失败 3 6例 原 因 临床 分 析
苏群 凤
( 广西平 果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 广西 平果 5 10 ) 34 0
造成抬头吸引术失败原 因分类 为 : 胎位 异常 2 5例 , 其 中持续性枕横位 1 , 2例 持续性枕后位 6例 , 前不均倾 7例 , 头盆不称 1 ; 3例 中绝对 盆不称 7例 , 相对 头盆不称 6例 。 其 中母亲患有高血压 2例 , 有支气管 哮喘 3例。胎 患 头吸引术 2次或以上失败后 改行 剖宫产 3 6例 , 术后母亲及 新生儿均健康 3 3例 ; 新生儿窒 息 1例 , 其中母亲有支气 管 哮喘病史死亡 1例 , 新生儿 颅 内出血和母亲 由于有 高血压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范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范
蔡惠兰
【期刊名称】《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15)002
【摘要】胎头吸引术是应用负压原理,利用胎头吸引器吸住胎头进行牵引,以加速分娩的一种手术,操作简单易行,但目前临床上时有胎头吸引术失误甚至导致母儿损伤的病例报道。
为提高胎头吸引术的成功率,减少失误,现对胎头吸引术的失误原因及防范措施加以分析讨论。
【总页数】1页(P66-66)
【作者】蔡惠兰
【作者单位】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太原,0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9.4
【相关文献】
1.护理失误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J], 马秋凤;丁国美;周清华
2.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J], 郝少华
3.胎头吸引术常见失误原因及防治对策 [J], 李丽萍;王俊兰;王建英
4.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J], 张进
5.胎头吸引术的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 [J], 黄嫒芳;黄霞;张艳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胎头吸引术是头位分娩时的阴道助产技术之一,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通过正常的牵引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它有替代产钳牵引和回转胎头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容易失败。
针对胎头吸引术中可能发生失误的环节,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可降低胎头吸引的失误率。
常见失误原因1.胎头吸引术的时机不当:不清楚胎头吸引时应具备的条件盲目吸引。
2.吸引器滑脱:吸引器滑脱的常见原因:(1)抽气后产瘤形成不完全而急于牵引;(2)牵引时用力过猛或牵引方向与产轴不符合;(3)胎头下降受阻或胎头方位不正强行牵拉;(4)吸引器与胎头间衔接不严,有漏气现象;(5)不结合宫缩和腹压,在宫缩乏力或宫缩间歇时勉强牵引;(6)负压不足。
3.牵引时间过长:多发生于术前未做细致的阴道检查,胎头方位不正,不能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或确定胎头位置高低不准确,胎头并未真正达盆底,此时牵引阻力较大,牵引有困难。
其次是牵引时不结合产力,致使牵引时间长。
4.负压过强:行胎头吸引术时未准确记住抽气量(负压量),盲目抽气至负压过强。
负压越大越容易造成胎儿头皮损伤和头皮下血肿,严重者会发生颅内出血、头皮坏死及颅骨损伤。
5.连接胎头吸引器与注射器间的胶管过长、老化、质地软:胶管过长易折叠扭曲;胶管老化开裂则漏气;胶管软化易吸扁,这些均影响负压形成。
6.宫颈及阴道壁的损伤:多发生于宫口未开全的情况下,吸引器吸住一部分宫颈边缘或阴道壁,即进行吸引所造成。
防治对策1.助产士必须清楚胎头吸引术的适应症及具备的条件:胎头吸引的条件是:(1)无明显头盆不称;(2)只能用于顶先露,而不适用于面先露、额先露、胎头高直位等异常头位,更不能用于臀位或横位;(3)宫口必须已开全或近开全;(4)双顶径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先露部已达盆底;(5)胎膜必须已破,如未破必须行人工破膜后方可手术。
2.防止吸引器滑脱:防止吸引器滑脱的要点是:(1)要掌握胎头吸引术应具备的条件;(2)在负压形成时不能急于牵引,待查3min产瘤形成后再牵引则不易滑脱;(3)正确牵引,始终保持吸引器与胎头垂直,不可左右摇摆晃动;(4)牵引方向应根据先露所在平面,在宫缩时沿产轴方向缓慢持续用力牵引;(5)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要协助旋转胎头;(6)宫缩间歇时停止牵引,保持吸引器不随胎头回缩;(7)正确放置吸引器,检查是否夹住产道软组织,免漏气滑脱。
胎头吸引注意事项

胎头吸引注意事项胎头吸引是一种促进顺产的产科操作,通过使用产钳或吸引器帮助胎儿从母体生殖道中顺利地推出。
这项操作既需要医护人员的熟练技巧,又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与理解。
下面是胎头吸引操作的注意事项:1. 适应症与禁忌症:胎头吸引适应症主要包括产程进展缓慢、产程乏力或羊水污染等情况,但也有禁忌症,如胎儿异常位置、骨盆狭窄等,医护人员应仔细评估患者的情况,确定胎头吸引是否合适。
2. 严密监测:医护人员在胎头吸引过程中要时刻监测胎心率、宫缩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等指标,确保母婴的安全。
3. 术前沟通:医生应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向其解释胎头吸引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患者应明确知晓此操作属于医学干预,配合医生的指导和操作。
4. 必要的准备工作:医护人员需准备好所需的特殊仪器,如产钳或吸引器,并对其进行消毒清洁。
同时,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创造放松的氛围,减轻其紧张与焦虑。
5. 个体化操作:胎头吸引操作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每个人的解剖结构都可能有所不同,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力度进行操作。
6. 操作技巧:医护人员需熟练掌握胎头吸引的操作技巧,操作时要注意使用适量的力度,避免过度牵拉胎儿,以免造成伤害。
7. 妈妈的协助:在胎头吸引过程中,妈妈需要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尽可能放松身体,保持合适的姿势,并通过呼吸来缓解疼痛。
8. 针对风险的处理:胎头吸引操作虽然可以促进顺产,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如产钳压迫造成头皮创伤、颅内出血等。
医护人员需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风险的处理,确保操作的安全。
9. 操作后的监护:胎头吸引成功后,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胎儿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监护工作,确保其安全。
10. 术后护理:胎儿出生后,医护人员应对胎儿及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后护理,包括切断胎儿与母体的联系,处理胎盘,及时评估母婴状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之,胎头吸引是一项需要高度关注和谨慎操作的产科技术,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确保母婴的安全。
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副损伤的发生、防治与护理

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副损伤的发生、防治与护理产钳术应用初期,由于对骨盆、胎儿及产钳结构本身认识不足,常造成母婴损伤甚至死亡。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产钳产术的广泛应用,副损伤逐步下降,但母体合并症仍有6~40%,胎婴儿病率可达10~30%,胎头吸引术比较接近生理情况,母体创作小,胎婴儿损伤严重。
今就副损伤的发生与防治进行阐述。
1 母体方面1.1产道损伤及产生出血软产道损伤与胎先露抽低、胎方位及胎儿大小,母体骨盆形态有关。
先露高、枕后位、胎儿较大、母体骨盆耻骨弓狭窄,都是易致产道下段裂伤因素。
特别是中位及旋转产钳,如干扰过早阴道未能充分扩张者更甚,若宫口末开全则致宫颈撕伤,甚至向上延伸达到子宫上段收缩而下段扩张变薄,此时施用阴道手术助产,易致子宫下段破裂,软产道损伤导致严重出血或形成血肿,血肿向阴部膨胀,扩展至肛门及后背形成血肿,扩展到穹窿或宫旁组织形成阔韧带内血肿,直达肾周甚至膈肌。
一般需阴道手术助产者多有产程延长或停滞,宫缩乏力,常常发生术后宫缩欠佳而出血。
有时困难产错术,强力牵引致耻骨联合及骶关节分离之骨产道损伤。
予以发生副损伤,首先要问题是产科医生的基础知识,熟练操作及手术指证的正确掌握,施行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是否恰当,关系到孕产妇和胎婴儿的预后。
历年来对手术指证及婴儿并发症等争论较多,各家持不同意见。
笔者前瞻性调查钳术及胎头吸引术情况,分析影响主要因素间关系,建立判别式 [1]。
根据判别式,胎头位置较低位置两种情况较安全,胎头位置高者以剖宫产为宜,情况比较复杂则可将资料带入判别式进行判断。
但胎儿宫内严重窘迫者,必须分秒必争取出胎儿。
胎头位置不正之面先露、额先露,胎头变形,水肿严重者均不能施行胎头吸引术。
很多学者主张警惕性等待部程,严防过早施术。
当手术失误后首先分析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再作阴道检查,比较胎头位置高度的改变、下降过程,胎头变形颅骨重叠。
并估计儿头顺应产道娩出的可能性,动态说明头盆和相对关系。
手术讲解模板:胎头吸引术

手术资料:胎头吸引术
并发症:
⑶颅骨损伤:和吸引负压过大或牵引力过 猛有关。多为颅骨线性骨折,可自愈不需 处理,罕见的凹陷性骨折可影响脑组织, 应行手术治疗。
手术资料:胎头吸引术
并发症: 母婴并发症均可用良好、规范的操作加以 避免,所发生的损伤轻微,多不需特别处 理。
手术资料:胎头吸引术
术后护理: 胎头吸引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手术资料:胎头吸引术
手术步骤:
确位置,开启电动吸引器,或用注射器抽 气,使负压达37.24~46.55kPa(280~ 350mmHg),最大不超过500mmHg,然后钳 夹胶皮管,以保持胎头吸引器内负压,或 用电动吸引器持续吸引亦可(图11.2.48)。负压形成后,胎头顶部形成产瘤 (图11.2.4-9),术者再以
手术资料:胎头吸引术
术前准备: 2.如宫缩较弱,可点滴缩宫素加强产力。
手术资料:胎头吸引术
术前准备: 3.准备及检查胎头吸引器及负压装置。
手术资料:胎头吸引术
术前准备: 4.必要时,行会阴侧切术。
手术资料:胎头吸引术
手术步骤: 1.如为枕后位或枕横位,可先行手转胎头 术。
手术资料:胎头吸引术
手术资料:胎头吸引术
术后护理: 1.新生儿出生后要少搬动,并给予维生素 K1。
谢谢!
手术资料:胎头吸引术
手术步骤:
右手示指检查胎头吸引器与胎头间无产道软组织夹入后(图11.2.4-10), 开始牵引。
手术资料:胎头吸引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胎头吸引术
手术步骤:
5.牵拉吸引器 于宫缩及产妇屏气时开始牵引,先向下向外协助胎头俯屈, 如胎方位为枕左前或枕右前位,在牵引时,应顺势旋转胎头,当胎头枕部 抵达耻骨联合下方时,逐渐向上向外牵引,使胎头逐渐仰伸,待双顶径娩 出时,解除负压,轻轻取下胎头吸引器,胎额、鼻及颏相继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头吸引术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胎头吸引术是头位分娩时的阴道助产技术之一,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通过正常的牵引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它有替代产钳牵引和回转胎头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容易失败。
针对胎头吸引术中可能发生失误的环节,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可降低胎头吸引的失误率。
常见失误原因
1.胎头吸引术的时机不当:不清楚胎头吸引时应具备的条件盲目吸引。
2.吸引器滑脱:吸引器滑脱的常见原因:
(1)抽气后产瘤形成不完全而急于牵引;
(2)牵引时用力过猛或牵引方向与产轴不符合;
(3)胎头下降受阻或胎头方位不正强行牵拉;
(4)吸引器与胎头间衔接不严,有漏气现象;
(5)不结合宫缩和腹压,在宫缩乏力或宫缩间歇时勉强牵引;
(6)负压不足。
3.牵引时间过长:多发生于术前未做细致的阴道检查,胎头方位不正,不能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或确定胎头位置高低不准确,胎头并未真正达盆底,此时牵引阻力较大,牵引有困难。
其次是牵引时不结合产力,致使牵引时间长。
4.负压过强:行胎头吸引术时未准确记住抽气量(负压量),盲目抽气至负压过强。
负压越大越容易造成胎儿头皮损伤和头皮下血肿,严重者会发生颅内出血、头皮坏死及颅骨损伤。
5.连接胎头吸引器与注射器间的胶管过长、老化、质地软:胶管过长易折叠扭曲;胶管老化开裂则漏气;胶管软化易吸扁,这些均影响负压形成。
6.宫颈及阴道壁的损伤:多发生于宫口未开全的情况下,吸引器吸住一部分宫颈边缘或阴道壁,即进行吸引所造成。
防治对策
1.助产士必须清楚胎头吸引术的适应症及具备的条件:胎头吸引的条件是:
(1)无明显头盆不称;
(2)只能用于顶先露,而不适用于面先露、额先露、胎头高直位等异常头位,更不能用于臀位或横位;
(3)宫口必须已开全或近开全;
(4)双顶径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先露部已达盆底;
(5)胎膜必须已破,如未破必须行人工破膜后方可手术。
2.防止吸引器滑脱:防止吸引器滑脱的要点是:
(1)要掌握胎头吸引术应具备的条件;
(2)在负压形成时不能急于牵引,待查3min产瘤形成后再牵引则不易滑脱;
(3)正确牵引,始终保持吸引器与胎头垂直,不可左右摇摆晃动;
(4)牵引方向应根据先露所在平面,在宫缩时沿产轴方向缓慢持续用力牵引;
(5)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要协助旋转胎头;
(6)宫缩间歇时停止牵引,保持吸引器不随胎头回缩;
(7)正确放置吸引器,检查是否夹住产道软组织,免漏气滑脱。
3.避免牵引时间过长:牵引时间限于5~10min,不宜超过15min,一般不超过3~5个宫缩,滑脱两次者应改用产钳。
如牵引时间过长,持续负压作用于胎头的时间长,牵引过程中胎头变形也越明显,对胎儿创伤越大,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4.负压大小的选择:行胎头吸引术时,电动吸引器抽吸空气负压应控制在合适范围;用注射器抽气时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抽气150~180ml负压即可,具体抽气量要根据胎头位置高低决定;如用负压吸引器吸引形成负压,则需维持53.3kPa(400mmHg)。
而且最好在产瘤慢慢形成后配合宫缩牵引效果好。
负压过强或负压形成过快,易导致头颅血肿、骨折及颅内出血等胎儿头部损伤,而且负压愈大、形成愈快,胎头损伤愈重。
5.定期检查连接胎头吸引器上的胶管,防止胶管过长、老化、质地软:一般胶管的长度为20cm,最好挑选硬度合适的半软橡管。
测试胶管软硬度的方法是:当电动吸引器负压在6
6.7kPa(500mmHg)时产生吸扁现象的最好。
管子太硬操作不便,太软发生过早吸扁使负压不足。
橡皮管用高压消毒或浸泡消毒一个时期后,应定期检查更换,防止橡皮管老化、开裂而影响胎吸术的成功。
6.宫颈及阴道壁损伤的预防:为避免发生此情况,胎头吸引器上好之后,应以食、中两指入阴道,沿胎头吸引器边缘检查一周,了解有无宫颈或阴道壁夹在吸引器头内,如有则应立刻取出,重新放置吸引器,检查无误后方能进行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