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复习总结材料考试重点
内科学考试循环系统总结

心衰慢性心衰:CHF【临表】:A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劳力性、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性哮喘)、肺水肿2咳嗽、咳痰、咯血3少尿及肾功损害症状4其他:乏力,心悸,嗜睡,眩晕5【体征】:原有心脏病体征舒张期奔马律P2↑S1↓肺底湿罗音交替脉B右心衰竭:以体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临床表现】1上腹饱胀、胀痛、恶心、呕吐、肝大2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3水肿:下肢肿、胸水、腹水4紫绀5神经系统症状6心脏体征原有心脏病表现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C全心衰竭:右心衰继发于左心衰,扩张型心肌病,有时肺淤血症状不很严重。
【治疗原则】:1治疗基本病因防治诱发因素2减轻心脏负荷3调整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4增强心肌收缩力5防治心衰并发症。
目的: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死亡率。
方法:①病因的治疗:a基本病因的治疗b消除诱因,感染,心律失常(房颤),甲亢,贫血②一般治疗:休息,控制钠盐摄入③药物治疗:ⅰ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A期: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脂质紊乱等高危因素B期:A+ACEI+β受体阻滞剂;C期及D期:按NYHA分级进行治疗Ⅰ级:控制危险因素+ACEI;Ⅱ级: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用/不用地高辛;Ⅲ级: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Ⅳ级:ACEI+利尿剂+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病情稳定后,谨慎用β受体阻滞剂。
ⅱ舒张性心力衰竭: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维持窦律,保持房室顺序传导、适量应用静脉扩张剂:肺淤血明显者、无收缩功能障碍时,禁用正性肌力药。
ⅲ顽固性心力衰竭及不可逆心力衰竭:血液滤过、三腔起搏器、左室辅助装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心脏移植、基因治疗。
药物:a利尿药(氢氯噻嗪,螺内酯,唯一迅速控制液体潴留,不提高心肌收缩力)bACE(卡托普利,基石)c正性肌力药(洋地黄,抑制Na+-K+-ATP酶)d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起始治疗前已无明显液体潴留,体重恒定,利尿剂已维持在最适剂量,从极小剂量开始,达到最大剂量后维持)e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f硝酸脂类。
(完整版)西医内科学循环系统笔记总结

(完整版)西医内科学循环系统笔记总结《循环系统》一、心力衰竭最主要原因:心肌收缩力减弱;最常见诱因:感染;高血压:后负荷;心功能分级:NYHA 分级(心衰)和Killip (心梗)分级;A:无改变无症状;B:有改变无症状;C:有症状有改变;D:顽固性心力衰竭,预后较差;(一)慢性心力衰竭1.慢性左心衰:最早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典型表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最严重表现端坐呼吸。
体征:双肺底湿啰音或双肺底中小水泡音;2.慢性右心衰:最早表现双下肢水肿,最典型表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首选检查:UCG(超声心动图);BNP (血浆脑利钠肽)判断心衰预后;治疗:利尿、ACEI、b-受体阻滞剂;洋地黄适应证:心衰+房颤,心衰+心腔扩大;禁忌证:“急死肥鱼不能吃”最早出现心律失常:室早,室性期前收缩;洋地黄中毒:若钾低首选补钾再用苯妥英钠,若钾不低直接用苯妥英钠;“比卡美”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可以用于治疗心衰;(二)急性左心衰临床表现:急性肺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体征:双肺布满干湿啰音;治疗:血压高硝普钠,血压低西地兰,血压不高不低呋塞米(速尿)。
二、心律失常所有心律失常首选检查方法:ECG(心电图);1 分所有心律失常治疗原则:没有症状不治疗,有了症状才治疗;血压正常我用药,血压低我电击,看到偶发必观察。
III°房室传导阻滞:只能用人工心脏起搏器;(一)房颤心电图:P 波消失,出现小f 波(350-600 次/分),心室率、心律绝对不规则;治疗:转复窦律,维持窦律,控制室律,抗凝;(1)如房颤48 小时之内,按照以上四个步骤治疗;转复窦律用两酮,前3 后4 要抗凝,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窦律,有器质性心脏病绝对不用普罗帕酮;控制室率用非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抗凝:华法林,INR2-3;(2)如房颤>48 小时,3 周→转复→4 周,(3)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7 天;(二)室上速1.突发突止+心室率绝对规则,心室率150-250 次/分(180 次/分),窄QRS 波,逆行P波;2.首选腺苷或维拉帕米治疗;预激引起的室上速只能选择腺苷或两酮(胺碘酮和普罗帕酮);3.室上速治疗最好射频消融。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重点、考点整理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重点、考点整理1、(填空、选择)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
2、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被心间隔及房室瓣分为四个心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室之间瓣膜称为二尖瓣,右心房室之间瓣膜称为三尖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瓣膜称为主动脉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瓣膜称为肺动脉瓣;(考)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普肯野纤维。
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
3、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动脉的主要功能为输送血液到组织器官,其管壁含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能在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收缩和舒张,影响局部血流量,改变血流阻力,故又称“阻力血管”;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故又称“功能血管”;静脉的主要功能是汇集从毛细血管来的血液,将血液送回心脏,其容量大,故又称“容量血管”。
4、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主要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调节血液循环的体液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内皮因子、某些激素和代谢产物。
5、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按其发展程度可分为:(1)(考)劳力性呼吸困难:见于心衰早期。
呼吸困难出现于轻至中度体力活动过程中(如加快步伐行走,上二楼或一般速度步行、穿衣)休息后可缓解症状。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端坐呼吸:见于心衰后期。
*(考)心源性哮喘发生机制:(1)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
(2)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
(3)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小支气管收缩。
6、(考)心源性水肿的发生机制:(1)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水钠潴留。
(2)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
(3)淤血性肝硬化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胃肠道淤血导致食欲下降及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继发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内科学重点知识总结---循环系统

【内科学】循环系统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障碍,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Ⅰ型呼衰(PaO2<60mmHg,PaCO2<50mmHg),Ⅱ型呼衰(PaO2<60mmHg,PaCO2>50mmHg)。
表现呼吸困难、发绀、二氧化碳潴留先兴奋后抑制,禁用镇静和催眠药(加重二氧化碳潴留,诱发肺性脑病),搏动性头痛,上消化道出血。
PH<7.35称为失代偿性呼酸中毒。
治疗原则治疗病因,去除诱因,保持呼吸道通畅(支气管扩张剂、湿化雾化、机械通气),纠正缺氧(氧疗),解除二氧化碳潴留,防治各种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发的症状。
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原则:①气道通畅②中枢功能良好(脑无缺氧水肿)③呼吸肌正常④不可突然停药本章重点多数情况都是结合病例考,但是要掌握两种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简单的血气分析(病理生理学都讲过,不记得可以复习一下)、氧疗方法以及治疗原则。
另外,注意一下“肺性脑病”的名词解释就差不多了。
心力衰竭诱因“原病感染药物当,劳累激动律失常,输液太快血量多,酸碱利尿洋地黄”(原有基础心脏病;感染;抑制心力药物;劳累激动;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多;酸碱电解质紊乱;利尿剂和洋地黄药物的不当停用)。
左心衰表现肺循环淤血,心排血量降低。
1.呼吸困难(劳力性、夜间阵发性、心源性哮喘、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2.咳嗽咳痰咯血(白色泡沫浆液痰)3.乏力虚弱4.肾功能损伤(夜尿增多、少尿)。
5.听诊:肺底湿啰音,左心室扩大,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
右心衰表现体循环淤血。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心扩大,右室舒张期奔马律,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肝大压痛,重力性水肿。
NYHA分级,六分钟步行试验(重度<150m,中度150~425m,轻度425~550m)。
治疗方法病因治疗,减轻心脏负荷(休息、限制水钠摄入、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增加心排血量(洋地黄类),ACEI(难治性心衰),β受体阻滞剂(室性心率失常),醛固酮拮抗剂(与ACEI合用),ARB,胺碘酮(伴致命性心律失常)。
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学习重点

循环系统疾病大纲风湿性心脏病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各瓣膜病变的病因和病理2、掌握二尖瓣病变和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熟悉风湿性心脏病的防治原则学习内容: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特殊检查、常见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概述:定义--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心脏病变,以瓣膜受损为特征,主要累及40岁以下人群,以女性多见。
‰‰‰;近两年资料显示住院病人患病年龄不断后移、单瓣膜病变比例下降而联合瓣膜病变比例增加、心衰房颤发生率高〔分别为97%和47%〕。
病因病理:60%有风湿热病史,最常累及二尖瓣〔40%〕,依次为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
风湿性心脏炎反复发作后,致相邻瓣膜相互粘连、瓣膜增厚、变硬,或瓣环硬化缩窄等引起瓣膜口狭窄;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缩短,瓣膜破裂、穿孔,或腱索增粗缩短和粘连导致瓣膜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病因病理-占风心病40%,2/3的患者为女性。
约半数患者无急性风湿热史,但多有反复链球菌扁桃体炎或咽峡炎。
单纯二尖瓣狭窄占风心25%,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占40%,主动脉瓣常同时受累。
风湿热导致二尖瓣装置不同部位的黏连融合,如瓣膜交界处黏连〔约25%〕瓣膜游离缘黏连〔约15%〕腱索黏连融合〔约10%〕及以上部位的复合病变〔50%〕导致二尖瓣开放受限,瓣口截面积减少使二尖瓣狭窄。
■病理生理-正常人的二尖瓣口面积为4~6cm2,当瓣口面积减少一半即对跨瓣血流产生影响而定义为狭窄。
瓣口面积1.5cm2以上为轻度,1~1.5cm2为中度,小于1cm2为重度狭窄。
当严重狭窄时,左房压高达25mmHg才能使血液通过狭窄瓣口充盈左室以维持正常心排出量。
左房压↑→肺V压↑→劳力性呼吸困难;肺V压↑→肺小A收缩、硬化→肺血管阻力↑→肺A压↑→右室肥厚→三尖瓣、肺A瓣关闭不全→右心衰。
■临床表现症状1、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2、咯血:①突然大量咯血〔重度二狭〕;②血性痰或痰中带血丝;③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急性肺水肿〕。
内科护理_学循环系统知识点汇总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
一.慢性心力衰竭1.病因:A.基本病因:原发性心肌损害,包括缺血性心肌损害和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心脏负荷增加,包括压力负荷(后负荷)和容量负荷(前负荷)增加。
B.诱因: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是诱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妊娠和分娩;血容量增加;治疗不当等。
2.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症状:A.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最主要的症状。
B.咳嗽、咳痰和咯血:与长期慢性肺淤血有关。
C.疲乏、乏力、头晕、心悸:主要是由于心排量降低。
D.尿量变化及肾功能损害:少尿,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增高。
体征:A. 一般情况:脉搏加快,出现交替脉,为左心衰的特征表现;血压下降;呼吸浅促;皮肤苍白或发绀;病人被迫采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
B.肺部湿啰音:是左心衰竭的主要体征,以双肺底部多见。
湿啰音的多少及分布范围的大小,常与肺淤血及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有关,甚者可伴有哮鸣音。
C.心脏体征:基础心脏病体征;心率加快、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
右心衰竭:以体静脉淤血表现为主。
症状:A.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及肝淤血引起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右心衰最常见症状。
B.呼吸困难体征:A.水肿:其特征为对称性、下垂性、凹陷性水肿,可伴有胸腔积液。
B.颈静脉征:颈静脉充盈怒张是右心衰的主要体征,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更具特征性。
C.肝脏体征:肝大,伴压痛。
D.心脏体征:基础心脏病体征;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全心衰竭:先出现左心衰竭,而后出现右心衰竭。
但由于右心排血量减少,肝淤血缓解,呼吸困难反而有所减轻。
心功能分级: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液检查;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内科学复习重点总结(全)

内科学(第7版)一、呼吸系统疾病1.肺炎概述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一)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泡性)肺炎2.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3.间质性肺炎(二)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3。
病毒性肺炎4。
肺真菌病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6.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诊断程序:(一)确定肺炎诊断(二)评估严重程度肺炎严重性决定于三个主要因素: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三)确定病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表、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临表(1)症状:①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大多有数日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体温通常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脉率随之增速。
②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胃纳锐减,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可被误诊为急腹症。
(2)体征: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有败血症者,可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累及脑膜时,可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
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
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轻度叩浊,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
肺实变时有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典型体征。
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重症患者有肠充气,感染严重时可伴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考生牢记:典型病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诊断、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X线检查,易作出初步诊断.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随着病情进展,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鉴别:(1)干酪样肺炎常呈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结核毒血症状,痰中易找到结核菌,X线显示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复习笔记:循环系统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复习笔记: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心功能不全西医:一、西医病因病理1.病因(1)心肌收缩力降低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的心绞痛。
(2)前负荷增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后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
(4)严重心律失常如快速性心律失常。
2.诱发因素(1)感染。
(2)心律失常。
(3)血容量增加如摄入过多钠盐,静脉输液过多、过快等。
(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5)应用心肌抑制药物不恰当地使用心肌抑制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
(6)其他如洋地黄类药物用量不足或过量,高热,严重贫血等。
3.发病机理循环功能的即刻、短暂调节有赖于神经激素系统的血流动力效应,而长期调节则是依靠心肌机械负荷诱发与神经激素系统介导的心室重塑。
二、临床表现心功能不全分级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
Ⅰ级:日常活动无心力衰竭症状。
Ⅱ级: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呼吸困难、乏力)。
Ⅲ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Ⅳ级:在休息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一)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和器官低灌注临床表现为主。
1.症状(1)呼吸困难①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②端坐呼吸。
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熟睡后突然憋醒,可伴呼吸急促,阵咳,咯泡沫样痰或呈哮喘状态,又称为“心源性哮喘”。
(2)咳嗽、咳痰、咯血。
(3)其他如乏力、疲倦、头昏、心慌、少尿等症状。
2.体征(1)肺部湿性啰音多见于两肺底部。
(2)心脏体征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慢性左心衰一般均有心脏扩大、心率加快、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和(或)收缩期杂音,可出现交替脉等。
(二)右心衰竭以体循环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
1.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呼吸困难、肝区胀痛、少尿等。
2.体征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右心衰时若有心室显著扩大形成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可有收缩期杂音;体循环静脉淤血体征:如颈静脉怒张和(或)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垂部位凹陷性水肿;胸水和(或)腹水;肝肿大,有压痛,晚期可有黄疸、腹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二尖瓣狭窄的心脏体征:心尖搏动:
心音:心尖区S1亢进、二尖瓣开瓣音
杂音:心尖区舒张中晚期低调隆隆样杂音
3、肺动脉高压和右室扩大的心脏体征:P2亢进、分裂 右室扩大伴三尖瓣关闭不全时,有全收缩期 吹风样杂音
4、右心衰竭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诊断:
1、有风湿热病史
2、二尖瓣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及左心房大
Ia类常用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Ib类常用药物:利多卡因、美西律、苯妥英钠
Ic类常用药物:普罗帕酮、莫雷西嗪
U类常用药物: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川类常用药物:胺碘酮、溴苄胺
W类常用药物: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心脏骤停与复苏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终止有效的射血功能
心脏骤停时主要出现的致命性心律失常为:1、心室颤动2、心室停顿3、无 脉性电活动
临床表现:
症状: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端坐呼吸。
咳粉红色泡沫痰
烦躁、大汗淋漓
体征:
1、两肺满布湿性罗音和哮鸣音
2、心率快,奔马律
3、面唇紫绀
治疗:
1、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2、吸氧3、吗啡
5、血管扩张剂6、洋地黄类药物7、氨茶碱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过早搏动
人工心脏起搏是应用心脏起搏器发放人造的脉冲电流刺激并兴奋心脏以带动心
脏搏动的治疗方法
心脏电复律适应症:
1、心室颤动和扑动首选
2、伴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和扑动首选
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临床应用范畴: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瓣膜性心脏病
3、先天性心脏病
4、心律失常
5、周围血管病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
2.其后代偿间歇完全
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1、心率150—250次/分,节律绝对规则
2、QRS关 系恒定
3、QRS波群一般正常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急性发作期:
1、刺激迷走神经
2、腺苷与钙拮抗剂
3、洋地黄与B受体阻滞剂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症
诱因
1、感染2、心律失常3、血容量增加4、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
疗不当
慢性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临床表现(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症状:
呼吸困难:劳力性、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
咳嗽、咳痰、咯血
疲乏、头晕、心慌
体征:肺部湿性罗音;心率加快
U度I型AVB的诊断: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脱漏QRS波
U度U型AVB的诊断:P-R间期固定,P波呈比例脱漏QRS波
川度AVB的诊断:
1、PP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的规律,两者毫无关系
2、心房率〉心室率
3、心室率慢而规则
抗心律失常药物 分类:
I类:钠通道阻滞剂u类:B受体阻滞剂 川类:钾通道阻滞剂w类:钙通道阻滞剂
5、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是确诊室速的主要依据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终止发作:
1、药物治疗:胺碘酮、利多卡因、B受体阻滞剂
2、同步直流电复律
3、超速起搏
预防复发:
1、去除病因及诱因
2、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索他洛尔、B受体阻滞剂
3、心脏起搏器、ICD、射频消融术
心房扑动与颤动
心房扑动的诊断:
1、P波消失,代之以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F波),F波间等电位线消失
4、感染性心内膜炎
5、肺部感染
咼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
致靶器官如心、脑、肾和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
分类: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临床表现:
外按压
人工胸外按压:每分钟100次,使胸骨下陷4-5厘米
按30:2的比例持续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电除颤是终止心室颤动最有效的方法
药物治疗首选肾上腺素
心脏搏动恢复后的处理:
1、维持有效循环
2、维持有效呼吸
3、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4、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
5、防治急性肾衰竭
人工心脏起搏、心脏电复律
和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
右心衰竭临床表现(体循环淤血表现为主)
症状:
消化道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劳力性呼吸困难
体征:肝肿大、颈静脉征、水肿、心脏体征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分类:
1、利尿剂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4、醛固酮拮抗剂
5、B受体阻滞剂
6、正性肌力药物
急性左心衰竭
2、心房率250-350次/分
3、QRS波群形态大多正常,呈室上型
心房颤动的诊断:
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形状不同、节律完全不规则的房颤波(f波)
2、心房率350-600次/分
3、RR间距绝对不规则
4、QRS波群形态大多正常,呈室上型
房室传导阻滞(AVB)
I度AVB的诊断:P-R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一般>0.20秒
3、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
左房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
1、有昏厥史,症状与体征随体位而改变,且为间歇性
2、有肿瘤扑落音,无开瓣音,常为窦性心律,易有反复动脉栓塞现象
3、超声心动图可见左房内有云雾状光团往返于左房和二尖瓣口之间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症:
1、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
3、血栓栓塞
4、心律平
5、同步直流电复律
6、经静脉心房或心室起搏或经食管心房起搏
预防复发:洋地黄;B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1、3个以上的连续室性早搏
2、心室率100-250次/分,节律可略不规则
3、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P、QRS间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
房性过早搏动特征:
1.n导联可见一提前出现的P'波,P'-R间期>0.12秒
2.P'波后QRS波群正常
3.其后代偿间歇不完全
房室交界性过早搏动特征:
1.提前出现正常的QRS波群,其前面有逆行P'波,P'-R间期<0.12秒
2.其后代偿间歇完全
室性过早搏动特征:
1.提前出现增宽变形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的P波,呈二联律
循环停止后4〜6分钟:大脑发生不可逆损害
心脏骤停的诊断:
早期诊断心脏骤停最可靠的临床征象是出现意识突然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
一般主张:1、用手拍喊患者以确定意识是否存在,同时判断有无呼吸。2、触
诊颈动脉了解有无搏动。若两者均消失,可确定心脏骤停的诊断
治疗:
初级心肺复苏(CPR):ABC三部曲,1、通畅气道2、人工呼吸3、人工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