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观后感

合集下载

最强大脑观后感

最强大脑观后感

最强大脑观后感•相关推荐最强大脑观后感(9篇)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强大脑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强大脑观后感1这是江苏卫视最近的一档节目,选拔脑力天才。

晚上补了《最强大脑》的第二集,真不敢相信有记忆力如此之好的人。

原来记忆力好的人也有烦恼,那就是记住的东西忘不掉。

节目中人说,人是不能刻意去忘记一样东西的。

比如他说,不要记住粉红色大象,我们还是会想起。

忘记的方法是在想起A时,用关联性的B 替代掉。

看了两集《最强大脑》,发现很多能力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

还有我们的大脑并没有活用起来,看着小孩加数字的时候,很多观众掏出了计算器,而我看了几个数字后,脑袋就停止运转了......以前高中数学老师说过,他会想问题想到头疼。

而我想到头疼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集中全部注意力玩连连看,心里想着不能输给对手。

第二次是高中写同学录,不想敷衍了事,却又无从下笔,因为很多人我并不了解,拼命回忆思考,头疼,于是放弃了没写。

刚刚开始工作时,我是做施工的,我在想那么多设备,每天各种事情,施工人员大多数是拿脑子记的,怎么记得住。

事实上就是记得住。

因为有压力在,事情是必须记住的,而且1就是1,2就是2,所以会放在心上记。

施工过程进度还有问题是自己跟踪的,现场设备是自己亲自跑的,原来用心都记得住。

所以就好像人会不会兴奋一样,真正想背东西的时候,自然能背进去。

不想背坐在那里,只会坐在那里睡着。

我们的大脑,有无限的可能性。

只是我们懒晚上补了《最强大脑》的第二集,真不敢相信有记忆力如此之好的人。

原来记忆力好的人也有烦恼,那就是记住的东西忘不掉。

节目中人说,人是不能刻意去忘记一样东西的。

比如他说,不要记住粉红色大象,我们还是会想起。

忘记的方法是在想起A时,用关联性的B替代掉。

一切有利有弊。

看了两集《最强大脑》,发现很多能力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

《最强大脑》观后感(通用29篇)

《最强大脑》观后感(通用29篇)

《最强大脑》观后感(通用29篇)《最强大脑》观后感篇1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第四季的脑王赛,陈智强找出了由四个字混杂在一起的一封40个字的烈士遗书,他的成功让麻省理工大学的西蒙教授肃然起敬,他立刻邀请陈智强去麻省理工去上大学。

《最强大脑》第四季的所有节目,是我这两天一集接一集看完的。

除陈智强、机器人小度外,还有王昱珩、钟恩柔、乔布斯、土屋宏明等,他们的能力对比常人,好似一个是天上,一个是人间。

小学,我是班上前2名,中学、大学还算顺风顺水。

只是,在入职刚刚半年后,被送进精神病院,最初被诊为精神分裂症,后来,因自杀未遂,看医生,又被诊为躁郁症。

目前,躁郁症就像藤缠树一样将我紧紧困扰。

学生时代,对我来说,只学课本知识,未曾将知识活学活用。

在我16年的学生生涯里,很少站上讲台,导致我大学唯一一次组织的文艺晚会也以“费尽心思,仍然参加人稀少”被嘲笑痛哭收场。

毕业论文也一样,花了半年心思,因上讲台慌里慌张,讲得语无伦次。

倘若我从小就喜欢抓住机会多上讲台,多学文化课,音乐美术舞蹈也不落下,坚持到底,今天的我,就一定会是一个健康活泼开朗的我。

《最强大脑》为很多人或者是一群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超乎常人能力的舞台。

在我们平常的学习中,我们也要去抓住机会、或者是要创造机会,当更好机会来临,我们才是那个最幸运的。

《最强大脑》观后感篇2几年前,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等火了;随后,歌唱类节目《中国好声音》等也火了;近期,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也火了一把。

最近,江苏卫视全力打造了一款科学类节目《最强大脑》。

节目组很早就与国内心理学和脑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取得了联系,包括北师大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的刘嘉教授和毕彦超姐姐,最终参加录制的是来自北大心理学系的魏坤琳“大叔”。

节目组之所以找到了这三位教授,我想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他们都有着让人艳羡的学历。

刘嘉教授是MIT的博士,做面孔识别出身,是国内最开始从事脑科学研究的学者之一;毕彦超教授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做语言出身,师从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舒华教授;魏坤琳教授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博士,主要从事运动康复工作。

《最强大脑》观后感14篇

《最强大脑》观后感14篇

《最强大脑》观后感14篇《最强大脑》观后感1我是个不太合格的最强大脑观众,第三季开播才被爱奇艺APP安利(进驻视频app真的很有用有木有(⊙v⊙)),然后开始追啦啦啦。

首先,综艺当然看的是主持人功力与嘉宾咖位。

主持人蒋昌建,名字无怪乎这么熟,原来是辩论圈老手,怪不得字字铿锵,气场强大;陶晶莹,综艺大咖,她说话总是给我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情商极高,是节目中的感性担当,第四期王鹰豪那段由见一斑;张召忠大爷,拥有非常hin objective的态度,同时出身又红又专,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情真是萌萌哒!!他的言论通常有趣,有时还挺,欸,有用的,制作为表情包之后更是圈粉(看表演时候辣如痴如醉的动图)。

重点说一下Dr魏跟四儿。

魏坤琳教授是隔壁学校心理学的,莫名让我亲切微笑脸微笑脸。

不过平心而论,每次都是0号衬衫发胶打这么高眼睛这么小真的是...有点帅啊!主要是他每次说话的时候都是笑笑的哎呀呀真是萌翻我了,皱起眉头的时候也是hin帅,勾起笑容也有被电到,主要是他浑身散发的阳光啊阳光啊还有学识的光环,好吧颜性恋的我被圈粉了嘤嘤。

但!是!我还是保持理智的。

咱们且看郭敬明,有才,有钱,有影响力。

关于他的心理很多人都分析过了。

说实在的,评价一个明星可以透过研究其粉丝的心理,胖友们这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啊。

基本上个人认为他的饭们主要是看中了他凤凰男的前身以及金钱权力至上的物质boy心理,谁看不惯他谁就是愤青,“嫉妒”小四有钱有权。

我对郭敬明尊敬但是谈不上粉丝,是欣赏其才华,却对他的一些价值观没有强烈共鸣的一个人。

这两人莫名掐起架来的主要原因是各自都认为自己时key opinion leader,受不了自己的权威地位被challenge。

代表理性的魏坤琳自然信仰他的科学之道,这一点不难理解;代表“才子”的郭敬明偶像包袱非常重,也不甘随便被否定。

两两不能说服,能怎样?打起来啊。

不过,第四期剑拨弩张的气氛缓和,郭敬明发出正常人对选手的喜爱,让人好感度回升。

节目《最强大脑》的观后感心得5篇

节目《最强大脑》的观后感心得5篇

节目《最强大脑》的观后感心得5篇节目《最强大脑》的优秀观后感心得1《最强大脑》这档节目,现在不仅我爱看,都已经火遍全国了!你问为什么?那可是有许多因素:一是经过四季,各个选手们也被大家所熟知,还拥有了各自的粉丝;二是这第四季,加入了全新的选手——百度机器人小度!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工智能了,而且外表萌萌的,在第四季打败了好几位选手,直接晋级总决赛,在总决赛中也和人类脑力选手代表共同获得脑王奖杯!三是这档节目让人们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选手们的各项能力让人惊叹不已,拍手称赞.第二位是〝水哥〞王昱珩.他其实眼睛患了疾病,失去了三分之二的视力,但他在第二季还是完成了微观辨水,让人为之轰动.在第三季又完美打败了他的对手,第四季对战百度机器人小度惜败,很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他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不是名人堂里最优秀的选手,但是每一次,我都是对手的滑铁卢.〞看了这句话,我是真的成为了他的〝铁粉〞.虽然第四季走了几位老队员,但总是要更新换代的,数独项目的选手〝酱油弟〞就是一匹黑马,号称自己是来打酱油的,却一打打到了总决赛.在所有选手中,我最喜欢的有两位:一位是王峰,他在_年时,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获得世界脑力锦标赛冠军的人,他的表现让所有人叹为观止,是当之无愧的脑王,这也让他在今年的第四季中成为了名人堂轮值主席.这个节目还有个人很重要,他就是魏坤琳,我们的〝叨叨魏〞.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因为大家通常叫他Dr.魏,他又唠叨,所以就有了〝叨叨魏〞这个称号.人类无极限,让我们期待着第五季,有更多好的选手与精彩的比赛吧!节目《最强大脑》的优秀观后感心得2今天,我闲的无聊,就打开电视看看有什么好看的节目.忽然我看到了一个节目,叫最强大脑.最强大脑第一个阶段是晋级赛3各评委打出0至5分的预判分,挑战成功后,再让科学家打出1至10的难度系数分.预判分与难度系数分相乘.总分超过80分即可晋级,加入到中国战队.如果科学家直接打出10分的难度系数分的话直接晋级.第二个阶段是淘汰赛,来最强大脑的人,说出挑战谁,两个人一起挑战一个项目,谁的速度快,谁就加入到中国战队.慢的那个人,就被淘汰.还有一种方法是,不说挑战谁,总分数来的时候,低于分的人,到台上,让科学家挑出一个人淘汰.第三个项目是世界pk赛.挑出来的人,去挑战国外的.那些高手们.我看到的那个人是一个魔方高手,他叫贾立平他是一个旱鸭子,他挑战的项目是水下盲拧.2个魔方随机打乱顺序,让选手观察1分钟,观察完挑战开始.选手先到水里,把魔方拿在手里,手很快一会就拧完了一个.2个拧下来一共用时1分1秒.他打破了中国纪录.还有一个人,他挑战的也是魔方,但不是拧魔方,是找魔方.工作人员花了3天时间拼好两面魔方墙,一面魔方墙是5000个魔方,两面一共31000多色块,随机改变一个色块,让选手找到.选手眼睛看累啦也不放弃.眨了一下眼睛,又继续看.最终他找到了那个色块.花的时间大约有10多分钟.最后他也晋级了.看完这一期的最强大脑,我心想,我现在要努力学习,长大也去最强大脑,为祖国争光.节目《最强大脑》的优秀观后感心得3前几天,我看了一档既精彩又感人的一期《最强大脑》的节目.就在这个充满着火药味的舞台,两位魔方高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拭目以待.一位叫王鹰豪的世界级的魔方高手来《最强大脑》的舞台挑战中国队的队长之一,贾立平,让他押上队长的宝座和自己一决高下.因为鹰豪擅长速拧,而贾立平擅长盲拧,所以节目组精心策划了一套比赛规:一共三局,每局五分钟,每一局速拧比赛,第二局盲拧比赛,最后一局混合战,速拧一个加1分,盲拧一个加6分,三局两胜.可想而知第一局鹰豪赢,第二局立平赢,在终级对决因立平太累最后一个盲拧魔方没有完成.当贾立平要走的时候导师.队员都在想挽留他.另一个队长说:〝贾立平昨天晚上他一点钟到四点钟都在练习,早上一直在打瞌睡.〞上一季中贾立平的头发都是黑油油的,现在他一边玩着魔方一边还做着博士研究,头发都花白了.我崇拜他的精神,羡慕他的能力,两位魔方高手最后经过会议,全都留下.我想对贾立平说〝这里有你英雄的梦,而你是舞台永远的英雄!〞节目《最强大脑》的优秀观后感心得4周六有个小记者活动,是《最强大脑》.我们来到了活动地点,找到了位置坐下,没过多久就开讲了.教我们怎么练就最强大脑的是王亚楠老师,她跟我们说右脑是艺术脑,左脑是学术脑,右脑的记忆容量是左脑的一百万倍,所以想练就最强大脑,还得控制右脑才行.我们用右手写字其实是左脑来控制的.接着,王老师教我们玩了几个小游戏,第一个游戏是:左右手出一样的动作.这个游戏很简单,做起来轻轻松松.我环顾四周,几乎全场都成功了.第二个游戏是:用两只手玩石头剪刀布,让右手赢左手.这个游戏实在是太难了,每次我做的时候几乎都是两只手出一样的,不知为什么.而其他人……王老师告诉我们,这两个游戏其实就是练习记忆力的小方法.然后王老师请出了这次的贵宾-石彬彬老师,他的记忆能力是全球第二名.石彬彬向我们展示了他超凡的记忆能力.在一群打乱的字母中,我们只要说出第几行,第几个,他就能立马说出那是什么字母;还有他能在一分多秒内记下一副打乱的扑克牌.他的这些技能使我们目瞪口呆.最后王老师告诉我们,要速记的话,需要学会联想.可以把你需要记的内容变成一段话或者画成一幅图,这样便于从记忆中提取,形成长时记忆保留在大脑中.这次活动结束了,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学习中,好好利用记忆方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节目《最强大脑》的优秀观后感心得5本来就非常期待这档节目,因为是我以为很聪明的宁财神策划的.可是听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难免担心会上演一群学霸争霸的戏码,毕竟在中国的教育体制里……看到第一期第一个大脑时,还是很开心的,因为那位郑先生用我不能思议的能力看出了变态魔方墙的差别,我喜欢这样的天才,因为我觉得在我的认知范围里这样的才能无从复制.后来也出现了不少强人,让我觉得此节目做的还真的不是什么智力大奖赛之类的,中国之大,本应有这许多奇人异事的.可是最近连看几期至中意对抗,我是有点看不下去了.先是看到了一个很没风度的大叔,被别人挑战就很不服气,激动的话也说不利索……然后竟然他的儿子也来了,VCR看了,就是一个很怕输的爸爸跟被爸爸管的死死的小孩,这样的小孩即使在竞技中表现地再出色,我也不会觉得他就是天才了,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意见,因为他的人生除了要赢比赛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呢.()看到中意对抗的比赛就在对比下更明显了.意大利小朋友无比从容,看到对方以为自己输了崩溃疾哭的时候,他也因为担心对方而哭了,可是最后得知还是对方赢了的时候,他也没有很沮丧或者要撒气的行为.太typical了好不好.虽然也许我倒退到_岁,也会是一样的心理素质做着同样输不起的事,可我依旧想要评论这样的教育方式.为什么意大利的小孩子是那么的潇洒,每天有自己运动玩耍的时间,胜不骄败不馁;而中国的小孩子,在被讨论了这么多年之后,还是这个样子,什么都要以目的为导向,知道自己赢不了了就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想到自己也是个妈妈,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不是这个样子.虽然他现在还小,我貌似可以置身事外的说些轻松话,但至少在这刻我是这么想的:我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乐.他也许以后成绩一般,长相普通,但我希望他能跟着自己的节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把他们做好以得到自信.我不会强迫他没日没夜地参加补习班,我会给他时间去接触外面的世界,结交同样开心的朋友,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所以我也要留下此文时时提醒自己,给孩子他该有的空间,让他成为他适合的有用的人.节目《最强大脑》的优秀观后感心得。

《最强大脑》观后感7篇

《最强大脑》观后感7篇

《最强大脑》观后感7篇《最强大脑》观后感1“我明明记对了,可是我摆错了。

我记对了的。

”哭泣地瘫坐在椅子上的李云龙一直在说这两句话。

老师放到这里的时候刻意停了一下,班里的同学纷纷小声说道,“丢人”“怯懦”“没有骨气”,相反看同李云龙对战的安德烈眼角也同样含着泪花。

为了这次的作文我特地去查了资料,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蛋叔”李勇这个名字一直是伴随着各种争议。

在第一期的国际赛的pk中,来自中国的李云龙和来自意大利的安德烈对战,比赛最终以李云龙的胜出宣告结束。

然而却在网上引起众多的热议,纷纷斥责李云龙懦弱,丢人,就这样的心理素质还怎么能够走进社会。

中国教育已经输了,丢了中国队的脸。

各种各样甚至侮辱性的言论层出不穷甚至有网友评论说,李云龙赢得比赛输掉未来,安德烈输掉比赛赢得未来。

试问李云龙是否真的因为这次比赛而失去未来的一切呢?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人都不能去肯定任何一个人的未来,他的将来会怎样。

在当时李云龙所处的环境中,我不敢保证能比李云龙更好。

在当时的状态下,一个成年人都难免会精神崩溃。

对于儿子的眼泪,李勇起初有点生气,后来记者采访问,李勇认为:“他们都是只有十二岁的孩子,委屈了就哭了很正常。

在前一天熟悉比赛规则的时候,安德烈一连记错好几个地方,他崩溃了,趴在他爸的怀里哭了很久,我们都没有觉得这是丢了一个国家的脸,都去鼓励他、安慰他.”12岁的李云龙学过围棋、珠心算、魔方、记忆。

李勇说,自己在儿子训练中的角色是“教练和监督员”,李云龙的中期目标是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但这个目标并非是他给儿子设定的。

我并没有干涉他们。

有人说,李勇是利用儿子来完成自己的梦想。

李勇并不赞同,“应该这样说,儿子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的梦想。

”但紧密的训练安排,确实是李云龙这个年龄的孩子不愿意承受的。

“我想出去玩”李云龙对父亲说道。

李勇也经常苦恼。

“我一直在跟儿子商量,我们的训练计划调整过两次了,就想多挤出点时间给她自己。

但训练,真的不能少。

《最强大脑》观后感5篇

《最强大脑》观后感5篇

《最强大脑》观后感5篇《最强大脑》观后感1《最强大脑》是我之前一直听说但是也一直没有看的节目,昨天心血来潮地一口气看了这一季的最后三集国际赛,这是一场智力超群的大学霸们的群英荟萃,主持人蒋昌建是复旦大学的博士、副教授、耶鲁大学的博士后,评审有美国科学院院士罗伯特·戴西蒙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拿过世界记忆大师冠军的王峰队长,选手们也自然都是各个名校的大学霸。

我对于这些超人类学神的脑力佩服地五体投地,也从中看到了中欧美日的教育文化方面的一些差异。

学霸们除了天生智力方面比较高之外,心理素质也要过硬的,包括备战前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迎战则需要勇气、魄力、抗压能力、意志力、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志气。

中国的学霸们是自小接受中国残酷的应试教育,训练有素,在最后对战日本的最后一轮火线对决充分体现,双方都是提前五天拿到题目,中国的选手通过整个团队合作找到了最佳解题思路,然后交给内部赛决出的优胜者杨英豪上场执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也算是团队的胜利。

中国的高考模式其实相似,是在已有先人总结题目规律的基础上再不断地重复训练达到通过最终竞技的目的。

说到学业之外的乐趣,中国的学霸却比美欧日的学霸少了很多。

美欧日小孩很小就发现自己的乐趣,并且得到家人的支持,比如策略游戏、高空秋千、数学、舞蹈、魔术等,而中国的小孩说自己的兴趣是打游戏、斗地主,丰富的业余爱好是自己前进的动力,有时候会启发自己的学习、创造,所以如果考察逻辑推理、计算力、记忆力之外的创造力,我认为中国方面是比不过的,好在现在的80后90后家长们也都开始重视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了。

有点讽刺的是杨英豪首战出场的时候作为年仅14岁就脑力超群的初中生,被罗伯特和施一公追捧争抢他去麻省理工学院和西湖大学就读,小英豪想也没想说自己将来想去麻省理工计算机专业就读,施一公教授尴尬地自己解围劝小英豪年纪尚小、大有可为、不要早早定下自己的专业方向。

中国大学教育的技能化、职业化培训在这里就不说了,反正对于我等脑力不好只求糊口的普通人而言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耽误的是那些可以成为科学家的天才们。

最强大脑观后感(9篇)

最强大脑观后感(9篇)

最强大脑观后感(9篇)最强大脑观后感1“我明明记对了,可是我摆错了。

我记对了的。

”哭泣地瘫坐在椅子上的李云龙一直在说这两句话。

老师放到这里的时候刻意停了一下,班里的同学纷纷小声说道,“丢人”“怯懦”“没有骨气”,相反看同李云龙对战的安德烈眼角也同样含着泪花。

为了这次的作文我特地去查了资料,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蛋叔”李勇这个名字一直是伴随着各种争议。

在第一期的国际赛的pk中,来自中国的李云龙和来自意大利的安德烈对战,比赛最终以李云龙的胜出宣告结束。

然而却在网上引起众多的热议,纷纷斥责李云龙懦弱,丢人,就这样的心理素质还怎么能够走进社会。

中国教育已经输了,丢了中国队的脸。

各种各样甚至侮辱性的言论层出不穷甚至有网友评论说,李云龙赢得比赛输掉未来,安德烈输掉比赛赢得未来。

试问李云龙是否真的因为这次比赛而失去未来的一切呢?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人都不能去肯定任何一个人的未来,他的将来会怎样。

在当时李云龙所处的环境中,我不敢保证能比李云龙更好。

在当时的状态下,一个成年人都难免会精神崩溃。

对于儿子的眼泪,李勇起初有点生气,后来记者采访问,李勇认为:“他们都是只有十二岁的孩子,委屈了就哭了很正常。

在前一天熟悉比赛规则的时候,安德烈一连记错好几个地方,他崩溃了,趴在他爸的怀里哭了很久,我们都没有觉得这是丢了一个国家的脸,都去鼓励他、安慰他.”12岁的李云龙学过围棋、珠心算、魔方、记忆。

李勇说,自己在儿子训练中的角色是“教练和监督员”,李云龙的中期目标是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但这个目标并非是他给儿子设定的。

我并没有干涉他们。

有人说,李勇是利用儿子来完成自己的梦想。

李勇并不赞同,“应该这样说,儿子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的梦想。

”但紧密的训练安排,确实是李云龙这个年龄的孩子不愿意承受的。

“我想出去玩”李云龙对父亲说道。

李勇也经常苦恼。

“我一直在跟儿子商量,我们的训练计划调整过两次了,就想多挤出点时间给她自己。

但训练,真的不能少。

最强大脑观后感(精选25篇)

最强大脑观后感(精选25篇)

最强大脑观后感(精选25篇)最强大脑观后感(精选25篇)最强大脑观后感篇1本周,第二场人机大战即将打响,王昱珩惊喜现身观众席观战,助阵孙亦廷的辨音挑战。

对于为何缺席《最强大脑》第四季,他这样解释:“《论语》有言,‘父母在,不远游’,我的父亲刚刚做完手术,所以我想多陪陪家人。

”这次惊喜现身观展,他表示是为了“名人堂团宠”孙亦廷小朋友,“第一场比赛我听说了,第二场比赛前,小宝给我打电话想让我来看一下,于是我就来了,加上我也想看一下神一样的对手。

”苦等两季!“蜂巢迷宫”鲍橒终迎对手兴奋表示“我终于等来一个足够强大的对手了”第一期的道具“钉子画廊”,以百万数量级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强道具”,而本期的“最强道具”皮影戏则主打人文情怀。

为了最大程度地展现皮影戏艺术的原貌,节目组将皮影戏艺术中的8个经典剧目、33个经典人物全部搬上舞台,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丝不苟的细节,每一处都洋溢着传统艺术的气韵。

除此之外,曾成功挑战“蜂巢迷宫”项目的鲍橒,也终于在这一季迎来了对手。

在第二季中,鲍橒以《最强大脑》史无前例的预判分15分和难度分10分,满分晋级中国脑力战队,但却因国际赛中无法觅得实力相当的对手,而遗憾退赛。

苦等两季,在空间项目上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鲍橒,终于迎来了一个敢大胆放话挑战的对手:“我来了,你就该走了!”这位选手的项目,被北师大地理科学教授认为是“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项高难度考验视觉空间能力的项目,连一向吝于给出高分的王峰都首次打出了4分的最高评分。

曾经盲走“蜂巢迷宫”,百万悬赏寻不得对手,“独孤求败”的鲍橒,在现场异常兴奋地表示:“他刚才的表现非常完美,我终于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对手了!”最强大脑观后感篇2第七季最强大脑完结,杨易荣获脑王之王,娄云浩获得最佳拼搏奖。

一季精彩综艺,值得深入总结。

特别是这些高智商青年模范,有哪些优点值得学习践行呢?一是饥饿感。

对荣誉,对胜利要有渴求,要有极强饥饿感,逼迫自己发挥最大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强大脑》观后感
——We must not only sum up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but also draw lessons from failure。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最强大脑》观后感
《最强大脑》是我之前一直听说但是也一直没有看的节目,昨天心血来潮地一口气看了这一季的最后三集国际赛,这是一场智力超群的大学霸们的群英荟萃,主持人蒋昌建是复旦大学的博士、副教授、耶鲁大学的博士后,评审有美国科学院院士罗伯特·戴西蒙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拿过世界记忆大师冠军的王峰队长,选手们也自然都是各个名校的大学霸。

我对于这些超人类学神的脑力佩服地五体投地,也从中看到了中欧美日的教育文化方面的一些差异。

学霸们除了天生智力方面比较高之外,心理素质也要过硬的,包括备战前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迎战则需要勇气、魄力、抗压能力、意志力、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志气。

中国的学霸们是自小接受中国残酷的应试教育,训练有素,在最后对战日本的最后一轮火线对决充分体现,双方都是提前五天拿到题目,中国的选手通过整个团队合作找到了最佳解题思路,然后交给内部赛决出的优胜者杨英豪上场执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也算是团队的胜利。

中国的高考模式其实相似,是在已有先人总结题目规律的基础上再不断地重复训练达到通过最终竞技的目的。

说到学业之外的乐趣,中国的学霸却比美欧日的学霸少了很多。

美欧日小孩很小就发现自己的乐趣,并且得到家人的支持,比如策略游戏、高空秋千、数学、舞蹈、魔术等,
而中国的小孩说自己的兴趣是打游戏、斗地主,丰富的业余爱好是自己前进的动力,有时候会启发自己的学习、创造,所以如果考察逻辑推理、计算力、记
忆力之外的创造力,我认为中国方面是比不过的,好在现在的80后90后家长们也都开始重视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了。

有点讽刺的是杨英豪首战出场的时候作为年仅14岁就脑力超群的初中生,被罗伯特和施一公追捧争抢他去麻省理工学院和西湖大学就读,小英豪想也没想说自己将来想去麻省理工计算机专业就读,施一公教授尴尬地自己解围劝小英豪年纪尚小、大有可为、不要早早定下自己的专业方向。

中国大学教育的技能化、职业化培训在这里就不说了,反正对于我等脑力不好只求糊口的普通人而言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耽误的是那些可以成为科学家的天才们。

从这个节目我也看到了学习、竞赛、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争名夺利,这也是人生的一项乐趣。

在感叹人生无聊的时候,看到这些比自己小很多的少年们以脑力竞赛为乐,尤其是杨易在最后一场对战日本选手森海度的时候,五次都被森海度率先抢铃作答,最后虽然自己答案对的依旧输了,他却笑得很开心,说终于遇到强敌了,这是英雄惜英雄,这是面对挑战的刺激和乐趣,而《最强大脑》里好多这样的人,越战越勇,遇到强敌反而欢喜。

此外,我也看到了人类的各种趣味的创造、不一样的快乐世界,比如莫比乌斯环、巴克球、惟妙惟肖的折纸艺术等。

将科学、艺术和竞技、娱乐融合,也是这个节目的强大吸引力之所在,各国大学霸颜值也很高就不说了。

虽然大多女生比大多男生要优秀,但是看《最强大脑》还是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方面做到顶尖水平的还是男生更多,这一季《最强大脑》中国前6强只有一个女生(最后由于学业时间冲突退赛了),日本的《脑王》前8强也只有一个女生,参加国际赛的也只有一个女生,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些题目考察的是男性占优势的逻辑思维、计算能力等。

这一季的《最强大脑》最终中国队5:3战胜了国际队,说明中国人的脑子还是聪明的,各方面心理素质也很强大,特别是在开局第一场对战美国队题目都做对了却因为时间略超以1:2惜败,但是在第二场对战欧洲队的时候,杨易扛起赢回士气的重担,顶住压力,奋起直追,为中国队搬回比分,稳定军心,后来直接3:0秒杀欧洲队,最后一场面对强大的宿敌日本队也能沉着冷静,虽然有时候没能抢到答题权,但也是每次都认真作答。

在每一次比分落后的时候,王峰队长总能迅速地调整队员心态,提醒队员做好自己,只要比赛不留遗憾,为自己而战,跟着自己的节奏来就行。

确实,有时候也许胜负欲太强的时候,得失心太重,反而会分散了精力和打乱心绪从而无法做好手上的事情,但是当精力集中在所要完成得目标本身的时候,反而能够更快更好地赢得胜利。

最后,再次感慨,学习不一定是为了什么痛苦的高远的目标,更多的是为了获得生活的乐趣,功利的用知识换取金钱再换取自己喜欢的事物不在话下,讲讲单纯的乐趣方面,比如:看日剧韩剧英剧美剧听不懂只能目不转睛地盯着字幕有多痛苦;想要玩好猜词游戏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出门旅游看到美景的时候想要吟诵一些美好的古诗词或者搜肠刮肚地找一些形容词和别人分享经历、感受;在历史景点参观别人能够了解这个景点背后的人物和故事而乐在其中,自己却只看到了表面的景觉得这个破房子有什么好看的;和人高谈阔论想要引经据典的时候却发现学术不精、理屈词穷;学习不好都没有办法和很多有意思的人一起愉快地玩耍,别人说什么好玩的却不明觉厉,我甚至觉得已经没有办法跟上小学三年级的小侄女的节奏了,每次见面问我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脱离我的认知范围,连和小学一年级的小小侄女玩了两局棋类游戏都完败··好久没有好好学习了,前两天看完的非专业书傅高义写的《日本第一》居然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最强大脑》的国
际赛中国队很难赢日本队,待我高兴的时候会写《日本第一》的读后感,书里藏着日本队强大的答案。

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更新公众号了,这次考试也放弃得彻彻底底,真是堕落,写一篇文章来抒发缓解堕落带来的焦虑和失败感,顺便敲打敲打自己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