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混合料油石比,矿料级配检验报告2
目测沥青混合料油石比

目测沥青混合料油石比
沥青混合料油石比是指混合料中沥青和矿粉的质量比,通常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油石比的范围一般在5:5到7:3之间,具体比例因项目而异。
在混合料生产中,选择合适的油石比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的油石比会直接影响混合物的性能,如大体积密度、抗剪强度、动态稳定性等方面。
因此,在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中,油石比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油石比的定义和计算方式通常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试验条件而有所不同。
在某些情况下,油石比可能需要根据混合料的类型、级配、沥青类型、工程要求等因素进行计算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油石比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过高的油石比可能导致路面泛油、抗剪强度降低等问题,而油石比过低则可能导致路面空隙过大、防水性能差等问题。
因此,在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进行相关的试验和验证。
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1、沥青砼上面层主要技术指标和施工质量要求(1)主要技术指标○1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中稳定度大于6KN,流值为20~50(0.1㎜),饱和度75~85%,空隙率在3~4.5%之间,残留稳定度大于85%。
○2混合料抽提后筛分结果0.075㎜、≤4.75㎜和≥9.5㎜的颗粒与设计标准级配的允许误差分别为±2%、±4%和±5%。
抽提后的油石比与最佳油石比的允许偏差为-0.1~+0.2%。
○3路面压实度马氏密度不小于98%,路面现场空隙率在3.5~6%之间。
○4中面层平整度用连续平整度仪检测每100m标准差不大于0.8㎜。
(2)施工质量要求○1施工中各种温度必须在规定范围之内。
○2混合料拌和后色泽要求均匀一致,无花白料和马蹄脂结团现象,现场摊铺后在全宽范围内要求均匀一致不离析,无油斑及光面现象。
用改进型渗水仪检测渗水系数不大于50ml/min。
○3施工过程中混合料用红外温度探测器检测的温度差不超过200C,构造深度0.8~1.2mm。
(3)原材料质量要求○1沥青上面层采用优质国产SBS改性沥青,沥青整套性能检验由省高指委托有关试验单位进行,我部工地试验室对每车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必须满足针入度50-80(0.1㎜,250C、100g、5s), 延度≥30㎝(5cm/min、50C),软化点(环球法) ≥600C。
○2粗集料粗集料我部选用镇江茅迪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玄武岩,要求视密度>2.60g/cm3,吸水率不大于2.5%,掺加抗剥落剂后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分1#、2#料。
我部派专人进驻集料加工厂,除对进场粗集料的常规指标按500T检测一次外,对其他非常规指标,如坚固性按市高指要求频率送有资质单位检测。
○3细集料细集料我部也是选用镇江茅迪实业有限公司方山轧石厂0生产的玄武岩,要求视密度>2.60g/cm3,砂当量≥60%,小于0.075mm颗粒质量百分率≤12.5%,对进场细集料的常规指标按200T检测一次,并搭逢遮盖,以防淋雨。
AC-20沥青路面生产配合比验证报告

AC-20沥青混凝土
沥青路面生产配合比验证
一、概述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结合规范及生产配合比,对我项目使用的AC-20沥青混凝土进行生产配合比进行验证。
二、生产配合比验证
2019年10月20日在洛川沥青混凝土拌合站进行了拌和楼试拌工作。
试拌采用4.6%的油石比进行拌合,并对所拌制沥青混合料取样检测级配、油石比,试验结果见表-1;室内马歇尔试验体积指标见表-2。
表-1 沥青混合料的筛分试验结果
表-2 试拌混合料马歇尔体积指标汇总
室内马歇尔试验结果表明,试拌混合料马歇尔试验体积指标均能满足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
五、生产配合比设计结论
工地试验室以目标配合比设计与生产配合比设计的结论为基础,监理工程师全过程参与和指导了327国道洛川县土基至黄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A2标AC-20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验证工作;通过室内马歇尔试验验证了生产配合比和最佳油石比,并对拌和楼试拌混合料进行了取样检验,同时对拌和楼运转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上述工作,得出了以下结论:1)本次生产配合比设计流程完整,生产配合比验证马歇尔各项体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2)试拌结果马歇尔体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级配能满足生产控制范围;分析与试拌结果计量稳定。
3)根据生产配合比试拌检测结果,确定以4.6%的油石比进行试验段铺筑。
试验段铺筑可采用以下矿料比例。
AC-20生产配合比设计矿料比例
附:1、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报告
2、压实度检测报告。
ac-20沥青路面混合料油石比

2011.8.18
验次料试3样质 质量I81.g)
燃烧法
4.3
100
试样矿料质量:1181.6
筛孔尺
寸(mm)
26.5
分计筛余质量(g)
19
16
筛余
0.0
36.6
164.2
分计
0
3.1
13.9
累计
0
3.1
17
通过质量
百分率(%)
loo
96.9
83
13.2
9.5
4.75
2.36
144.2
187.9
95.6
100
4.4
设计级配范围(%)
loo
95〜100
75〜90
62〜80
52〜72
38〜58
28〜46
20〜34
15〜27
10〜20
6〜14
1
A
*
4.
80
骥10
*下限
7-上限 亠实测通过率
20
0
筛孔
负责人:
审核:
试验:
监理单位意见:
监理验收签字:
102.8
165.4
12.2
15.9
8.7
14
29.2
45.1
53.8
67.8
70.8
54.9
46.2
32.2
1.18
0.6
0.3
0.15
111.1
76^
49.6
50.8
9.4
65
4.2
4.3
77.2
837
87.9
92.2
22.8
沥青配合比验证报告

第一篇、沥青,配合比试验沥青配合比验证报告集料常规性能试验根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四种碎石粗、细集料原材料常规性能试验结果:1碎石采用宝腾碎石厂沥青试验配合比优化与混合料性能试验结果宝腾碎石场AC-25宝腾碎石AC-25级配原材料组成为:宝腾碎石粗、细集料、矿粉、改性沥青,掺%的3#沥青抗剥离剂。
碎石AC-25筛分结果与矿料合成情况见下表2矿料级配合成曲线图如下图所示。
碎石AC-25合成级配曲线矿料级配优选根据各档集料的密度、吸水率及相应的用量比例,可计算出各合成集料的性质,并由Superpave集料结构设计软件获得各初试级配推荐的初试油石比,如表:矿料合成级配混合集料的密度及初试油石比最佳油石比优选在矿料级配优化的基础上,以程序软件推荐的最佳油石比为起点,增加+%、+%三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进行最佳油石比的优选,AC-25的马歇尔击实试验结果见下表所示3从图中可以得出:击实密度最大时油石比a1=;稳定度最大时油石比4a2=;设计空隙率%时油石比a3=;设计饱和度范围中值a4=; OAC1=(a1+a2+a3+a4)/4=;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设计空隙率最大值6%时取得OACmin=;设计饱和度取上限70%时取得OACmax=;OAC2= (OACmin+OACmax)/2=计算得:最佳油石比为 OAC=(OAC1 +OAC2)=;取整得OAC=%;换算成沥青用量为%。
最佳油石比验证通过不同油石比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性能,确定最佳油石比为%,在该油混合料性能验证志宏AC-25配合比设计根据取样的集料、矿粉、沥青等原材料,按照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和沥青混合料评价标准进行室内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其最佳油石比为%(沥青用量%);各档集料的比例为:经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验证,各项指标试验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可用于工地目标配合比设计,并为生产配合比提供设计依据。
沥青级配设计最佳油石比

习题二:1、广东省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为三层式结构,中面层结构为AC-20C,设计要求为:设计空隙率VV(%)为3~6、稳定度(kN)为:不小于8,流值(mm)为:1.5—4,矿料间隙率VMA(%)为:不小于13.5,饱和度VFA(%)为:65—75。
所用材料如下:AH-70普通沥青,相对密度为1.033,所用矿料筛分结果及AC-20C级配范围见表1,矿料密度见表2。
马歇尔体积参数见表3,试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AC-20C级配设计并确定最佳油石比。
表2 矿料密度1、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的确定在组成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选定后,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料间的级配组成,沥青混合料由于集料的级配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组成结构。
根据对代表性集料筛分结果,拟定矿料的配合比为1#:2#:3#:矿粉=43:26:30.5:0.5。
根据代表性集料筛分结果,合成级配如表3.表3 AC-20C级配各档料比例及合成级配图1 AC-20C级配曲线图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双永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AC-20C级配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
每组沥青混合料按照《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要求,估计最佳油石比为中值,以0.5%间隔变化油石比,配置5种不同的油石比成型试件,分别在规定的试验温度及试验时间内用马歇尔仪测定稳定度和流值,同时计算空隙率、饱和度及矿料间隙率,然后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的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
2.1、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计算。
根据已确定的各档矿料比例、表观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沥青相对密度γb(25℃/25℃),等,根据公式:(1) ωx=(1/γsb-1/γsa)*100=(1/2.887-1/2.938)*100=0.60(2) C=0.033ωx2-0.2936ωx+0.9339=0.77(3) γse=C*γsa+(1-C)*γsb =2.926(4) γti =(100+Pai)/(100/γse+Pai/γb)计算可得不同油石比对应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如下表:表4最大理论相对密度2.2、马歇尔击实根据已确定的合成级配配制合成矿料,并按规程JTJ052-2000试验方法拌制混合料进行马歇尔击实,用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分别以油石比3.09%,4.62%,4.16%,4.70%,5.25%成型马歇尔试件(双面各击实75次),击实后的试件冷却至室温脱模,测定其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其结果表6:表5沥青混合料试验指标2.3、绘制VMA、VFA、密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与油石比关系如图:图2 密度与油用量关系图3 稳定度与油石比关系图图4 空隙率与油石比关系图5 流值与油石比关系图图6 矿料间隙率与油石比关系图图7 饱和度与油石比关系图稳定度 空隙率 流值 饱和度 矿料间隙率 共同范围2.6根据试验结果,因密度无最大峰值,故OAC1取目标空隙率5.0%时所对应的油用量为3.75%。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施工单位试验室二零 年 月合同号分项工程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种类AC-13C沥青砼AC-13C配合比设计说明一、 配合比设计依据: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3、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相关设计图.二、 原材料的试验与确定:1、沥青:采用AH-70#重交通石油沥青,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大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见表2-1-1)2、集料:1#、2#、3#料采用南京泉水采石场的石灰岩集料,采用各项指标经试验检测符合规范要求。
(见表2-2-1、2-2-2)4、填料:采用泉水生产的矿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见表2-3-1)三、目标配合比设计1、矿料配合比设计从料场的料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用装载车取样,并进行干拌后,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3、马歇尔试验根据级配,制作沥青砼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各项体积性能指标的测试,采用油石比分别为4.0%、4.5%、5.0%、5.5%、6.0%制作试件,分别测定其厚度、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见附表)。
按各项实测值绘制各技术指标与沥青用量关系图,得出油石比为5.19%符合规范的各项要求。
根据经验油石比取5.2%。
冷料其密度,并重新配比使之符合设计的级配。
生产配合比设计1、 首先根据料场原材料的情况进行流量调试,确定冷料仓开度,转速.使之基本符合目标配合比。
混合集料进入拌和楼后进行重新分级筛分后成为4种规格的集料.分别为1#仓,2#仓,3#仓,4#仓.最后取样进行筛分检测2、马歇尔试验根据生产级配,制作沥青砼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各项体积性能指标的测试,采用油石比分别为5.2%±0.3%制作试件,分别测定其厚度、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见附表)。
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对路用性能的影响

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对路用性能的影响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对路用性能的影响摘要:通过分析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的原因和使用性能降低的影响因素,从路面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作业控制等方面探讨改善路面使用性能的途径和方法。
在沥青混合料中,矿料通常情况下占混合料总质量比重要大于90%,它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非常大,对于用多少的沥青以及沥青在混合料中的作用影响很大,进而制约了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所以混合料的级配和油石比是控制沥青混合料的重要指标,对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现结合二级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对路用性能的影响现做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级配油石比路用性能影响我国沥青路面技术近些年开展不小,路面质量越来越高了,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其设计引入了有限元理论,并且还对结构设计可靠度进行分析,路面设计效率和可靠性得到大大改善。
施工上,拌和设备越来越大型化了,为到达混合料的温度均匀性的目的,减少离析,近几年国外开始使用再拌转输车。
我国路面施工工艺水平也越来越高,不少已竣工路面工程的平整度都小于0.6。
但是我们也发现,不少高速公路路面使用1年后平整度变化的非常快,有的使用还没多久桥头跳车和路面就坏了,有的使用几年就得把罩面再修一遍,使用性能没有提高,反而逐渐降低,与设计要求不一致。
这就要求我们为防止或延缓路面破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提出合理的措施。
但国内目前没有完整的、系统性的提高路面使用性能上的措施和方法,与实际需要产生了冲突。
在公路建设中,由于受现行路面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的局限,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问题越来越明显。
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不仅给公路工程建设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在社会上的影响也不好。
虽然涉及到公路设计、重载车辆作用等问题,但大多数问题的根本原因要追究路面施工过程,或者说是施工参数的不确定性造成路面病害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共
页第 页 试验表23
摊铺层次 试验规程 取样和制件日期 试验者 校核者 试验日期 空 隙 率
(%)
JTG E20-2011 2013-12-6
沥青混凝土 SBR II-A、AH-110
19-13.2 13.2-9.5 9.5-2.36 2.530 2.510 矿粉 2.526
试件成型方法 测力环折算系数 密度
西藏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城至热索桥公路整治改建工程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华路捷公路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摊铺路段桩号 收样单及试样编号 沥青混合料名称 沥青品种标号、密度 矿料的规格名称 矿料的密度 沥青 用量
(%)
2.540
合 同 号 :E K11+600-K13+000 试验单位 吉热项目监理试验室 机拌 标准击实 混合料拌合方法 1.024g/m
10.6 10.6 10.6 10.6
14.0 14.0 14.0 14.0 >14
76.1 76.0 76.0 76.0 >70
11.0132 实 测 平 均 值 师理试 签工验 字程监 2.287 3.353 14.0 76.0 32.5 8.6
共
页第 页 试验表23
G E20-2011
2013-12-6
63.3 63.8 63.9 63.5
1150.5 1150.3 1150.3 1150.3
653.2 503.0 2.366 2.287 650.1 503.2 2.366 2.286 653.1 503.0 2.366 2.287 653.4 503.2 2.366 2.286
3.32 3.37 3.34 3.37 >3
(g) (cm3)
CP 62.7 64.2 63.6 64.2 62.6 63.8 64.4 64.4 64.2 63.5 63.9 62.8 63.6 63.5 63.8 62.7
理论
实测
沥青 体积 百分 率
()
粒料 间隙 率
(%)
饱 和 度
(%)
流 值
1 2 3 4
4.8 4.8 4.8 4.8
(g/cm3)
计算者 2013-12-7 稳定度 力计 (0.1mm) 36.8 31.2 31.6 30.3 读数 折算 稳定度 稳定度 (K N) (K 8.3 8.5 8.7 8.9
混合料击实温度、击实次数 140℃、50次
试件 编号
试件高度 (mm)
试件空 中质量 平均值
(g)
试件水 试件水 中质量 体积
2013-12-7
稳定度
稳定度 (K 8.3 8.5 8.7 8.9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