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检验方法方法

合集下载

沥青路面AC-13施工指导意见(70#沥青)

沥青路面AC-13施工指导意见(70#沥青)

沥青路面上面层AC-13(70#道路石油沥青)施工指导意见根据部颁标准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沥青路面上面层AC-13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一、材料要求1、沥青沥青面层均采用优质70#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二。

各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组工地试验室应对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进行检验,并由施工单位留样备检。

施工单位每车检测1次,监理单位每5车检测1次。

沥青全套指标检验由施工单位和监理组联合委托有关单位按每2000吨进行,每个标段至少送检1次。

沥青路面上面层用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通过率(%)范围表一70#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二2、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4.75mm。

宜采用玄武岩、辉绿岩等中性石料,也可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宜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以确保粗集料的质量。

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每1500T检验一次。

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三。

沥青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三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米砂,石质采用石灰岩,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

细集料每500T检验一次。

细集料规格见表四。

根据级配的需要,也可使用少量质量优良的河砂。

沥青上面层用细集料规格表四注:(1)视密度不小于2.5 g/cm3;(2)砂当量不得小于60%。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五,每100T检验一次。

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

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表五二、做好施工机械与质量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1、必须配备齐全施工机械和配件,做好开工前的保养、调试和试机,并保证在施工期间一般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展和质量的故障。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方法(新)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方法(新)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法(新)第五章: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技术作为⾼等级道路路⾯的主要结构形式之⼀,沥青混合料路⾯以其表⾯平整、坚实、⽆接逢、⾏车平稳、舒适、噪⾳⼩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泛的应⽤。

为了保证⾼等级公路在⾼速、安全、经济和舒适四个⽅⾯的功能要求,沥青混合料除了要具备⼀定的⼒学强度,还要具备⾼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抗渗性等各项技术要求。

因此道路⼯程建设过程中,对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进⾏准确的检测,以确保沥青路⾯的⼯程质量。

本章简略介绍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和技术性能,重点介绍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法和技术性能指标的检测⽅法,同时介绍SMA的设计及检测⽅法第⼀节沥青混合料的分类及其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是由适当⽐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的矿质混合料与粘结材料沥青经拌和⽽成的混合材料,⼀般我们将沥青混凝⼟和沥青碎⽯通称为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按结合料分类1.⽯油沥青混合料:以⽯油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

2.煤沥青混合料:以煤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

(⼆)按施⼯温度分类1.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简称热拌沥青混合料。

沥青与矿料在热态拌和、热态铺筑的混合料。

2.常温沥青混合料:以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与矿料在常温状态下拌制、铺筑的混合料。

(三)按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分类1.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是按级配原则,从⼤到⼩各级粒径都有,按⽐例相互搭配组成的混合料,称为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2.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中缺少⼀个或两个档次粒径的沥青混合料称为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四)按混合料密实度分类1.密级配沥青混凝⼟混合料:按密实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设计空隙率3%-6%。

2.半开级配沥青混凝⼟混合料:按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级配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设计空隙率6%-12%。

3.开级配沥青混凝⼟混合料:按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级配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设计空隙率⼤于18%。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一、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1、混合料外观(1)随时目测料堆和皮带运输机上各种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检查泥块及超粒径碎石,检查冷料仓有无窜仓。

(2)随时目测混合料拌和是否均匀、有无花白料、油石比是否合理,检查集料和混合料的离析情况。

2、拌和温度(1)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逐盘检测评定。

(2)混合料出厂温度。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出厂时逐车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中的“T 0981—2008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测试方法”进行人工检测,逐车检测评定。

3、矿料级配(1)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逐盘在线检测。

(2)按附录G(见学习资料第二部分标准4)逐盘检查,每天汇总一次取平均值评定。

(3)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的“T 0725—2000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检验方法”抽提筛分,每台拌和机每天1~2次,以两个试样的平均值进行评定。

4、沥青用量(油石比)(1)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逐盘在线监测。

(2)按附录G逐盘检查,每天汇总一次取平均值评定。

(3)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5、马歇尔试验(测定空隙率、稳定度、流值)每台拌和机每天1~2次,以4~6个试件的平均值进行评定,计算合格率。

6、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a、确定热拌沥青混合料各工序的施工温度。

(1)做好配合比设计,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对各种原材料进行符合性检验。

当集料级配发生变化或换用新材料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2)选购经试验合格的材料进行备料。

7、下面层摊铺前的下承层准备。

①基层验收,具体要求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②附属工程施工。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避免路面与附属工程交叉施工造成污染:边坡防护、绿化、在中央分隔带完成回填土后,对基层进行冲洗.③洒布透层油。

矿料级配检验方法之一VCA_DRF方法

矿料级配检验方法之一VCA_DRF方法

收稿日期: 2005- 01- 13
公 路 2005 年 第 2 期
对于半刚性路面, 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位于强 度较高的半刚性基层上, 沥青混凝土面层底部经常 处于受压状态, 即使有时可能受拉, 其拉应力值也不 大。 因此, 一般情况下, 不需把沥青混凝土的抗疲劳 性能作为一个主要问题。
作为骨架密实结构来说, 骨架的紧密程度具有 一定的范围。 用粗集料的干捣实密度和干捣实孔隙 率作为V CA D EF 方法的检验标准时, 其骨架是最紧密 的; 用粗集料的松装密度作为V CA D EF 方法的检验标 准时, 粗集料碎石也是互相接触, 但它是疏松接触。 在沥青混凝土中, 粗集料基本上不互相接触或不完 全接触时, 其矿料级配就成为悬浮式。对于悬浮式密 实结构, 其风干粗集料的孔隙率 V CA DR 将比干捣实 孔隙率 V CA DRC 大 6% 以上, 或大于粗集料的松装孔 隙率 V CA 。 DRL
公路 2005 年 2 月 第 2 期 H IGHW A Y Feb12005 N o1 2 文章编号: 0451- 0712 (2005) 02- 0089- 11 中图分类号: U 4141103 文献标识码: 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矿料级配检验方法之一 V CA D R F 方法
用 V CA DR F 方法检验确定的紧密接触骨架密实 结构, 在实际密实沥青混凝土中, 粗集料到底处于什 么状态, 是松装或疏松接触状态、还是干捣实紧装或 紧密接触状态、或处于两者之间的某一状态, 对沥青 混凝土的高温抗永久形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粗集 料在沥青混凝土中所处的状态主要取决于试件制作所
因此, 矿料级配检验的目的是: 用其制成的沥青 混凝土的性能是否能满足上述性能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原则与方法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原则与方法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原则与方法王林宋树喜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山东省烟台市交通局质检站1 引言近年来,随着对高等级沥青路面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对于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认识提高逐渐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的引进,为我们在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往许多认识的误区正进一步得到澄清,对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研究与认识己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以往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选择问题的认识就是许多误区中的一个,我们逐渐认识到,对于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选择不再是千篇一律地选择级配范围的中值,而是根据路面的运输和气候条件和集料的自身特性进行优化选择。

正在修订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也将级配的选择作为重要的修订内容。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对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性质充分认识,做到有的放矢。

本文将笔者近年来对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学习和研究的认识加以阐述,以抛砖引玉。

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特性和压实特性。

一般认为,如果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稳定性差,使用过程中空隙率过小容易出现车辙和泛油现象,而路面空隙率过大也容易出现水损、老化和失稳现象。

沥青混合料在一定压实条件下的体积特性由矿料的体积特性和沥青胶结料的含量和性质确定。

矿料的体积特性直观地反映在一定压实条件下的矿料间隙率VMA 的变化。

影响矿料体积特性的主要因素有:矿料的级配、矿料材质的硬度、表面纹理、颗粒的形状、压实条件。

级配是指沥青混合料中矿料不同粒径的分布,一般采用各个筛孔的通过率表示。

它是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最重要特性,几乎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几乎所有重要特性,包括劲度、稳定性、耐久性、渗水性、施工和易性、抗疲劳能力、抗滑能力甚至抗开裂能力。

根据美国沥青路面协会NAPA的资料指出,对于高压力作用下的沥青混合料,如果是一个稳定的混合料,高温车辙的抗力80%是由集料骨架结构提供的,其余的20%是由沥青胶结料提供。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2、泰波 Talbol 曲线 (n)法 (n)法
认为集料的级配应该允许在一定的范 围内波动, Fuller曲线指数 改成 曲线指数0.5改成n 围内波动,将Fuller曲线指数0.5改成n, 研究认为,沥青混合料中n=0.45时 研究认为,沥青混合料中n=0.45时, 密度最大、水泥混凝土中n=0.25密度最大、水泥混凝土中n=0.25-0.45 时施工和易性较好。 时施工和易性较好。通常使用的矿质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包括密级配 和开级配) 0.3-0.7之间 之间。 和开级配)n在0.3-0.7之间。
3、K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K法)
前苏联的伊万诺夫提出, 前苏联的伊万诺夫提出,用颗粒分级重量 递减系数K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递减系数K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K法)。 N次幂公式存在一个缺点,因为它是无穷级 次幂公式存在一个缺点, 没有最小粒径的控制。 数,没有最小粒径的控制。对沥青混合料 往往造成矿粉过高, 往往造成矿粉过高,路面高温稳定性不足 的缺点, 法以颗粒直径的1/2为递减标准 为递减标准, 的缺点,K法以颗粒直径的1/2为递减标准, 为筛余量的递减系数, 值越大, 设K为筛余量的递减系数,K值越大,级配 越细,一般K值为0.65-0.84。 越细,一般K值为0.65-0.84。
四、贝雷法
贝雷法通过一些指标对级配中的粗、 贝雷法通过一些指标对级配中的粗、细集 料进行约束, 料进行约束,使得混合料获得良好的骨架 结构,并且施工时不会产生离析, 结构,并且施工时不会产生离析,而且易 于压实。这些指标包括: 于压实。这些指标包括: CA比 ratio) (1)CA比(Coarse aggregate ratio) 用来描述粗集料间的填充情况。 用来描述粗集料间的填充情况。 CA比=[P(NMPS/2)-P(PCS)]/[100%CA比=[P(NMPS/2)-P(PCS)]/[100%P(NMPS/2)] 式中:P(PCS)——为0.22倍公称尺寸对应 式中:P(PCS)——为0.22倍公称尺寸对应 相近尺寸筛孔的通过率。 相近尺寸筛孔的通过率。

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

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

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表干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1)表干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包括I型或较密实的II型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混合料、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或毛体积密度。

2)本方法测定的毛体积密度适用于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等各项体积指标。

2 仪具与材料1)浸水天平或电子秤:当最大称量在3kg以下时,感量不大于0.1g;最大称量3kg以上时,感量不大于0.5g;最大称量10kg以上时,感量5g,应有测量水中重的挂钩。

2)网篮。

3)溢流水箱:如图4.4.2.1所示,使用洁净水,有水位溢流装置,保持试件和网篮浸入水中后的水位一定。

4)试件悬吊装置:天平下方悬吊网篮及试件的装置,吊线应采用图4.4.2.1 溢流水箱及下挂法水中重称量方法示意图1-浸水天平或电子秤;2-试件;3-网篮;4-溢流水箱;5-水位搁板;6-注入口;7-放水阀门不吸水的细尼龙线绳,并有足够的长度。

对轮碾成型机成型的板块状试件可用铁丝悬挂。

5)秒表。

6)毛巾。

7)电风扇或烘箱。

3 方法与步骤1)选择适宜的浸水天平或电子秤,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倍。

2)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0.1g、0.5g或5g。

3)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把试件置于网篮中(注意不要晃动水)浸水中约3min~5min,称取水中质量(mw)。

若天平读数持续变化,不能很快达到稳定,说明试件吸水较严重,不适用于此法测定,应改用本规程4.6的蜡封法测定。

4)从水中取出试件,用洁净柔软的拧干湿毛巾轻轻擦去试件的表面水(不得吸走空隙内的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f)。

5)对从路上钻取的非干燥试件可先称取水中质量(mw),然后用电风扇将试件吹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12h,当不需进行其它试验时,也可用60℃±5℃烘箱烘干至恒重),再称取空中质量(ma)。

沥青混合料及检测方法

沥青混合料及检测方法
ρf—试件毛体积密度 (g/cm3); ρw—25℃时水的密度, 0.9971g/cm3。
(3) 按式计算试件的空隙率
VV
1
f t
100
VV—试件的空隙率(%); γt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按计算 法或实测得到,无量纲;
γf —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七、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 稳定度试验(277页)
特点:各级集料均被次级集料隔开, 并悬浮在次级集料和沥青之间,密 实度大,强度高,且不易离析,施 工方便。但不能形成骨架,稳定性 较差。
(2)骨架—空隙结构:采用属 于连续型级配的矿质混合料,当 矿质集料中粗集料较多,可以形 成矿质骨架,但因细集料数量较 少,不足以填满空隙时,则形成 “骨架”+“空隙”结构
试件圆柱体和大型马歇尔试件圆柱体。
(二)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1)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仪
(2) 恒温水槽:控温准确至1℃,深度不小于 150mm。
(3)真空饱水容器 (4)烘箱 (5)天平 (6)温度计 (7)卡尺。
(三)准备工作
(1)按标准击实法成型马歇尔试件。
(2)量测试件的直径及高度:用卡尺测量试件中
特点:粗集料可以互相靠拢形成 骨架,但细集料太少,不足以填 满空隙。由于集料之间的嵌挤力 和内摩擦力较大,高温稳定性较 好,抗水损害、疲劳和低温性能 较差。
(3)骨架—密实结构:
当采用间断型密级配时,混合 料中既有一定数量的粗集料形 成骨架,同时细集料足以填充 骨架的空隙。
特点:骨架密实结构的沥青混 合料粘结力与内摩阻力均较高, 高温稳定性较好,抗水损害、 疲劳和低温性能均较好。
沥青混合料、细粒式沥青混合料、砂粒式沥青混 合料 3. 按制造工艺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 混合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通过筛分百分率;用100减去该号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准确至0.1%。
4.4以筛孔尺寸为横坐标,各个筛孔的通过筛分百分率为纵坐标,绘制矿料组成级配曲线,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组成。
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①检测项目名称;②沥青混合料类型;③试验日期及时间;④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⑤试验结果,矿料级配通过百分率及组配曲线;⑥执行标准;⑦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沥青混合料的料级配检验方法方法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T0725-2000)。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用于测定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供评定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时使用。
2.2适用范围:沥青混合料。
3.试验准备:
3.1试验仪器
序号
名称
使用要求
1
标准筛
53.0mm、37.5mm、31.5mm、26.5mm、19.0mm、16.0mm、13.2mm、9.5mm、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0.075mm必须有密封圈、盖和底
2
天平
感量不大于0.1g
3
摇筛机
/
4
烘箱
装有温度自动控制器
5
其它
样品盘、毛刷等
3.2试样制备
3.1.1按正确的取样方法,在拌和厂从运料车采取沥青混合料代表性样品。
3.1.2将沥青混合料试样按正确的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试验方法抽提沥青后,将全部矿质混合料放入样品盘中置温度105℃±5℃烘干,并冷却至室温。
3.1.3按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要求,选用全部或部分需要筛孔的标准筛,作施工质量检验时,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等5个筛孔,按大小顺序排列成套筛。
7.试验注意事项:
7.1.2011版中试验仪器和操作步骤与2000版标准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分;
7.2.注意抽提出的矿料烘干时的温度为105℃±5℃;
7.3.做施工质量检验时,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等5个筛孔;
7.4.动摇筛机筛分10min,取下套筛后,再逐个进行手筛,手筛时用手轻轻拍击筛框并经常地转动筛子,直到每分钟筛出量不超过筛上试样质量的0.1%时为止;
4.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T0725-2000的方法进行试验。
5.试验结果整理:
5.1试样的分计筛余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P1—第i级试样的分计筛余量,%;
m1—第i级筛上颗粒的质量,g;
m—试样的质量,g。
5.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准确至0.1%。
7.5采用水筛法,或者对同一种混合料,适当进行几次干筛与湿筛的对比试验后,对0.075mm通过率进行适当的换算或修正;
7.6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总质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总质量的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