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松性骨折诊治
内固定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106例

臻至;曼曼矍妻煮熟;黧黧曼薹鬟篓霎东W 象。
壶rl 未d 未He 蟊ah Ⅲh 歪D 熏ige 歪sl 至M 蜜ed 未ic 杰al 杰Pe Ⅲri 至od 爱ic 至al Ⅲ至至㈣垂委噩至至至至臻至至虿临床111研1究_…。
_--…-_‘●…‘_-‘‘-‘‘。
‘‘o ‘o o ‘‘‘。
‘‘。
‘‘。
‘---‘…-……-‘’o ‘o ’。
’o 。
’o o ‘o ‘_-…‘‘‘‘‘‘‘‘o ‘‘。
‘o ‘o 。
…■●■…’…__…‘…‘……●…-…‘--…-‘‘‘‘。
‘‘‘。
‘。
…’’。
’’-‘o …‘‘--‘…‘…‘‘’。
’。
’‘。
‘。
‘‘‘‘’‘‘‘…-‘。
…‘‘。
‘。
‘。
o 。
……’。
’●■……疾病的应慎重用药,尽量缩短疗程i 重视中草药物的毒副反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定期化验肝、肾功能等。
近年来,临床[2]上多以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一般预后良好。
[J ].中国肝脏病杂志,2004,12(4):241姚光弼.药物性肝病[J ].中华消讹杂志,1999,19(5):339—342参考文献...作者单位:252000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1]鲁晓岚,罗金燕.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内固定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106例孙振生张万福【中国分类号1R27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4—0043—01【摘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老年骨质疏松的问题愈来愈突出(有研究表明在未来60年内世界范围内髋部骨折人数将达到6×106人),其中84%是由于中度或重度骨质疏松造成的。
为了减轻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并发症,手术内固定是一个治疗的重要手段。
我院自1990年1月~2002年l o 月经内固定治疗60a 以上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106例,现在文中分析讨论.【关键词】内固定;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老年骨质疏松的问题愈来愈突出(有研究表明在未来60年内世界范围内髋部骨折人数将达到6×10‘人),其中84%是由于中度或重度骨质疏松造成的.为了减轻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并发症,手术内固定是一个治疗的重要手段.我院自1990年1月~2002年10月经内固定治疗60a 以上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106例,现分析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6例,男73例,女33例,年龄60~84a ,平均72a ,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75例.按C ar den 分类Ⅱ型3例,Ⅲ型37例,Ⅳ型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K yl e 分类,Ⅱ型10例,Ⅲ型16例.Ⅳ型5例.致伤原因:行走跌倒60例,骑车跌倒26例,车祸20例,并存病、高血压,冠心病20例,脑血管病10例,呼吸道疾病12例.1.2治疗情况:住院至手术时间为4~18d ,平均10d 。
髋部骨松性骨折诊治PPT医学课件

Zhang YZ. Chin J Surg 2015; 53(1):57-62.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 易发生固定物/植入物脱出或再发骨折1-5
• 长期卧床及疼痛制动加重骨质疏松1,5
• 骨骼处于无负重刺激状态,破骨细胞活跃,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 • 尿钙增加:2周内每24h尿钙排出量增加40% • 皮肤合成活性维生素D3的能力明显下降
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
01
• 适用于没有移位或低移位倾向的稳定型骨折
动力髋螺钉
02
• 适用于骨折线近乎垂直、移位倾向大者
髋关节置换
03
• 用于移位或不稳定型骨折 • 高龄、活动量不大、身体条件差、合并症
多,髋臼无明显退变的患者推荐半髋置换 • 其他患者选择全髋置换
邱贵兴, 等.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5; 8(5):371-374.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
[并发症]
1 股骨转子劈裂骨折 2 大转子周围骨折/股骨颈骨折 3 髋内翻畸形 4 股骨头栓钉未入锁孔 5 股骨头栓钉退出或切割股骨头
Wang X.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5; 19(48):7811-7818.
动力髋部螺钉及动力髁部螺钉 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
[并发症]
1 切口感染 2 加压螺钉穿出股骨头及位置不佳 3 髋内翻 4 骨延迟愈合 5 下肢深静脉血栓
Wang X.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5; 19(48):7811-7818.
治疗原则: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治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罗先正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随着杜会入口老年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严重的后果是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日常生活或轻微创伤就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
临床上,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部位为脊柱、髋部及桡骨远端。
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如肱骨近端、胫骨近、远端骨折。
脊柱骨折多发生在椎体,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外伤,如平地跌倒等。
与年青人非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同。
后者骨折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暴力损伤,有明显外伤史。
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生存期的生活质量,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增加经济负担。
如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严重时可出现剧烈腰背疼痛,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的驼背畸形,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由于畸形、疼痛引起的心理障碍,可使患者出现抑郁,甚至萌发自杀意念。
骨折多发生在T。
与L。
之间,以胸腰椎最为常见。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发生,提示全身骨微结构的退变。
骨强度的下降,新的椎体骨折及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将增加25%~50%。
因此,能否减少新的椎体骨折发争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评定标准。
髋部骨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骨折后第一年的病死率为20%,1/3患者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庭护理,不足1/3的患者能恢复剑骨折前的生活质量。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及进展1临床表现①一般表现:可出现疼痛.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也可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或表现为原有疼痛加重。
功能障碍也可很轻微,甚至患肢仍可活动。
②特有表现:可出现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但iN床上也有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后缺乏上述典型表现。
③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可出现身高变矮、脊柱侧凸或驼背畸形等。
2常规X线摄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我国多数医院,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常规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质疏松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诊治论文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特别是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佳方法。
方法对2006年6月到2009年l1月我院收治的经内固定治疗的96例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手术出院后因其它疾病死亡一例,对其余95例患者全部进行回访,回访时间半年到五年不等,平均回访时间为一年半。
优:59例,可:27例、差9例,合有并发症一例。
结论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手术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骨质疏松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术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86-01近几年来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老年骨质疏松特别是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据临床资料统计其中87%的患者是因中度或重度的骨质疏松所致[1]。
采取内固定术,可以有效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特别是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本组通过对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入选的96例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均为2006年6月到2009年l1月我院门诊住院患者。
其中女性患者共39例,男性患者共57例,年龄在60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七十二岁。
骨折原因主要有:呼吸道疾病所致,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并发症,行走时不小心摔倒,骑车跌倒,车祸。
骨折的类型有:49例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患者股骨颈骨折。
1.2 治疗方法从住院到手术时间为四到十八天,平均时间为十天。
手术前准备工作,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看是否有潜在性的一些疾病,对并存疾病请相关科室进行协助治疗。
手术前对一些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抗生素治疗。
手术根据患者要求采用局麻或硬膜外全麻,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给氧及心脏监护,以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4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130度角钢板进行牢牢固定。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

5 2 3 2 9 0 ; 2 . 广 州市 第一 人 民医 院骨科 , 广州
5 1 0 0 1 0
[ 摘要 】目的 提 高髋 部 脆性 骨 折 治愈 率 , 降低 伤残 率 。 方 法 对 1 0 8例髋部 脆 性 骨折 患者 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分 析 , 平 均 随访 2 3个 月 。 探讨 S i n g h分级 、 治疗 措施 与 预后 的关 系 。结果 ( ! ) S i n g h Ⅲ~ V I 级 者行 内固定术 , I~Ⅱ级者 行
mo n t h s ,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S i n g h i n d e x , c u i r n g m e t h o d s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w a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 R e s u l t s① T h e p a t i e n t s
f r o m c l a s sⅢ t o c l a s s V 1 w e r e a p p l i e d i n t e r n l a f i x a t i o n o f f r a c t u r e r e d u c t i o n . a n d t h o s e p a t i e n t s f r o m C l a s s I t o C l a s s
Tr e a t me nt o f hi p f r a c t ur e wi t h o s t e o po r o s i s
Y A N G D o n g - f a l Z H O N G X i a n g - y a n ; H g O U Z h i — q i 2 P E N G C h a n g - g u i I L U O Q i |L I Z i — l i n g ; Y E S h i - y i n ; g L I R i — w o  ̄ ; C g H E N J i n g - k u n l WU X i a o — h a n g 'L I U R u i — l u n l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识别和管理

700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骨折
600
599
533
560
500
483 436
400
300
269
377 317
200
128
150
179
210
234
281
301
26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0
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一项最新的关于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旨在预测2010年-2050年中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不同部位骨质疏松骨折的时间-累积死亡率曲线
80%
脊柱 髋部
肩部
前臂
60%
发生椎体骨折的老年人年死亡率
累积死亡率(%)
40%
28% 72%
20%
0%
1年死亡率
0
1
2
3
4
5
一项瑞士研究,2847例发生低能量性椎时骨间、(年髋)部、肩部和前臂骨折的患者被纳入研究,研究旨在评估患者骨折后的死亡情况
5年死亡率
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现状堪忧
就诊率低
• 发生隐匿, 约半数患者无明显背痛症状11
诊治率过低
• 23% 脆性骨折患者的骨质疏松得到评估和治疗7 • OVCFs 发生后1年内只有 28.8%的患者开始抗骨质疏松治疗7
漏诊率高 • 60 岁以上人群胸片检查时椎体骨折的漏诊比例高达 45%7
OVCFs: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其程度判定的首选方法12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其程度的诊断标准4
椎体骨折形态类型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老年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髋部骨折的诊疗与管理对于老年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为了提供最新的指导和建议,我们制定了《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
1. 诊断髋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
临床症状包括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和肢体畸形等。
影像学检查主要使用X射线和CT扫描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骨密度测量可以帮助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
2. 分类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髋部骨折可以分为股骨颈骨折、转子袖骨折和髋臼骨折等。
股骨颈骨折是最常见的类型,特别是在老年女性中更为常见。
3.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髋部骨折,保守治疗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这包括休息、疼痛管理、功能锻炼和骨质疏松治疗。
然而,保守治疗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或不稳定,因此需要密切监测。
4. 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
手术的目标是恢复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手术选项包括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骨折类型来决定。
5. 术后管理术后管理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这包括疼痛管理、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预防等。
早期康复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活动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 并发症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常伴随着许多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炎、尿路感染和压疮等。
积极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7.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复护理包括早期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社会支持等。
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
老年髋部骨折的诊疗与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骨折类型等因素。
通过准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和综合的康复护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指导和建议,希望能对髋部骨折患者的诊治工作有所帮助。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及桡骨髋骨远端骨折及围手术期康复与并发症预防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治疗和康复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再发骨折的风险增加、已成为临床骨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难题,本文整理相关检查、诊断与治疗注意事项,并分别讲述了各种常见脆性骨折诊治。
概述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 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
椎体压缩骨折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50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增龄而渐增,80 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
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①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②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③再骨折发生的风险高。
④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⑤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⑥多见于老年人群,常有合并症,全身状况差,并发症多,治疗复杂临床表现1、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折后骨折部位出现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骨折特有的表现。
2、身高变矮、驼背骨质疏松老人,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较早出现骨量减少,发生压缩性骨折,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3、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导致疼痛或疼痛加重。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折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1、X线: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X 线片除具有骨折的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
2、CT 平扫 + 三维:常用于判断骨折的程度和粉碎情况,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周壁是否完整、椎管内的压迫情况,还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CAL-CHN-0498
2018-7-11
病例分享
• 老年女性,85岁
• 跌倒伤致左股骨骨折,行半髋置换术后约1个半月后,在 下蹲往凳子上坐时发生骨折
• 患者有骨质疏松病史,既往及手术前后均未抗骨质疏松 治疗
分析该患者再次骨折的原因:
1.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 2.是否术中存在隐匿骨折? 3.柄对股骨干的应力太过于集中? 4.其他原因
• 移位的囊内骨折
• 关节置换
• 半髋关节置换:适合活动能力下降、预期寿命短的患者;创伤大,但 术后假体固定失败率及再手术率低 • 全髋关节置换:适合预期寿命较长的患者
• 内固定
• 功能状态好的患者
Zhang YZ. Chin J Surg 2015; 53(1):57-62.
股骨转之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1-2
P<0.0001
本Meta分析收集了共29个RCT的63897例骨质疏松患者,分析补充钙剂或钙+维生素D对预防骨 折、骨量降低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对8个研究的4508例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进行分析。
良好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可使骨折风险降低24%
Tang BM, et al. Lancet 2007; 370(9588):657-666.
Wang X.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5; 19(48):7811-7818.
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全髋置换的并发症
切口感染 髋关节脱位
1 5 6
关节周围异位骨化
2 3 4
假体柄穿出骨皮质
疼痛
人工股骨头下沉
7
假体松动
Wang X.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5; 19(48):7811-7818.
Wang X.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5; 19(48):7811-7818.
中国: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差1-2
• • • • 良好的依从性是保证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的前提 漏服一半剂量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会减少90%以上的骨保护效果 但临床实践中,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不容乐观 研究显示:
• 美国:1年内骨质疏松症患者终止治疗率达45.2% • 上海:患者1年内累积停药率高达35% • 广东:药物依从性差的比例高达68.6% • 第6、12 和24个月的依从性分别为70%、59%和4%
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对预后的影响
01
第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Camma I、II、III型)
• 针尾应力集中较高 • 内置物周围骨折的发生率高 • 股骨头切割发生率高
02
倒打LISS
• 一旦钢板发生断裂,骨不能连接
03
锁定解剖钢板
• 无滑动加压功能 • 无MIPO植入,无桥接远离 • 钢板螺钉松动断裂
骨质疏松的患者内固定失败几率高
中国: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 给患者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01
治疗效果不理想
• 仅30%的患者能恢复到伤前的生活状态1
02
个人经济负担重2
• 女性髋部骨折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5天,男性为34天 • 髋部骨折总体花费平均为15737元
03
社会经济负担重1
• 到2020年我国用于髋部骨折的医 疗费用达600亿美元 • 到2040年我国用于髋部骨折的医 疗费用约为2400亿美元
• 手术治疗加重骨质疏松5
• 骨折手术使用接板和螺钉固定→局部“应力遮挡” 效应及内外骨膜血管的损伤→ 接板下局部骨质疏松→局部快速骨丢失
• 骨质疏松影响手术预后5
• 加大手术复位的难度→内固定物的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或脱出
• 手术治疗未改变骨质疏松本质1
• • 因此术后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显得尤为重要1 单用维生素D对降低骨折风险无效3-4
根据骨折部位与关节囊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术式
• 囊内骨折
• 股骨颈头下骨折
• 经颈型骨折
• 囊外骨折
• 股骨颈基底骨折 • 转子间骨折 • 转子下骨折
Zhang YZ. Chin J Surg 2015; 53(1):57-62.
囊内骨折
• 无移位的囊内骨折
• 内固定/空心螺钉内固定 • 允许患者术后早期锻炼并预防骨折移位
髓内固定
适用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
髓外固定
适用于稳定型骨折
适用于特殊病例:严重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粉碎性 骨折、骨折同时伴有髋关节疾病、陈旧性骨折患者
人工髋关节置换
1. 邱贵兴, 等.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5; 8(5):371-374. 2. Zhang YZ. Chin J Surg 2015; 53(1):57-62.
Zhang YZ. Chin J Surg 2015; 53(1):57-62.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 易发生固定物/植入物脱出或再发骨折1-5
• 长期卧床及疼痛制动加重骨质疏松1,5
• 骨骼处于无负重刺激状态,破骨细胞活跃,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
• 尿钙增加:2周内每24h尿钙排出量增加40%
• 皮肤合成活性维生素D3的能力明显下降
1. 廖二元, 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干预的疗效监测与评估专家意见.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 8(1):1-6. 2.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骨质疏松症和有机盐疾病杂志 2015; 8(3):189-195.
目录
CONTENTS
1 2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相关并发症
3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并发症的
应对策略
手术治疗的技术改进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采用骨水泥灌洗新技术 半髋置换建议前侧入路 有关节疾病、活动度中 等偏上或预期寿命长的 患者首选全髋置换 转子间骨折,建议使用髓 外内固定系统
1
5
转子下骨折建议髓内内固定
2 3 4
6
降低 并发症
目录
CONTENTS
1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 2 3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相关并发症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应对策略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再发骨折风险高,危害大
• 全世界每3秒就发生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1 • 65岁以上老人中,髋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79%2 • 发生一次髋部骨折后再发髋部骨折的风险增加2.5倍1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 抗骨质疏松治疗逐年受到重视
本研究评估了英国2000-2010年间髋部骨质后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处方情况。
伴随着抗骨质疏松药物处方的增加, 维生素D/钙使用量也相应增加
Klop C, et al. Osteoporos Int 2015; 26:1919-1928.
Meta分析:良好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 显著降低骨折风险
• 髋内翻
Wang X.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5; 19(48):7811-7818.
动力髋部螺钉及动力髁部螺钉 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
1 切口感染
2 加压螺钉穿出股骨头及位置不佳
[并发症]
3 髋内翻 4 骨延迟愈合 5 下肢深静脉血栓
Wang X.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5; 19(48):7811-7818.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
1 股骨转子劈裂骨折
2 大转子周围骨折/股骨颈骨折
[并发症]
3 髋内翻畸形 4 股骨头栓钉未入锁孔 5 股骨头栓钉退出或切割股骨头
空心加压螺钉的选择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特点:滑动加压原理
• 螺钉远侧端螺纹全部进入股 骨头旋紧螺钉,骨折面对合 紧密 • 术后骨折端吸收会产生间隙 从而使无螺纹部分向外滑动, 间隙消失,骨折端会保持接 触,产生加压作用,防止股 骨头旋转及下沉,加速骨折 愈合
图A :股骨颈骨折治疗前X 射线片 图B :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后X 射线片
01
手术治疗1,2
缩短手术时间,减少 损伤及术后并发症2
02
非手术治疗1
尽量采用微创手术,
卧床、牵引、支具固定 营养支持 抗骨质疏松治疗 康复及运动
1. 邱贵兴, 等.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5; 8(5):371-374. 2. Zhang YZ. Chin J Surg 2015; 53(1):57-62.
目录
CONTENTS
1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
2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相关并发症 3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应对策略
髋部骨折手术失败率高
术式 内固定 半髋关节置换术 动力髋螺钉(术后1年/3年)
再手术率 17%-36% 5%-18% 2.4%/4.5%
髓内钉(术后1年/3年)
4.2%/7.1%
8
不建议使用Austin Moore或 Thompson柄假体
7
全髋置换代替半髋置换
痴呆患者不建议全髋置换
1. Zhang YZ. Chin J Surg 2015; 53(1):57-62. 2. 黄立新, 郭炯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 4(11):66-69.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植入物 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3秒
2.5倍
7.6倍
• 20%的髋部骨折患者将在1年内再次骨折3
• 据预测,2000-2050年亚洲老年人群中髋部骨折发生率
将增加7.6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