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学习知识点梳理.doc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知识点归纳

《狼》知识要点归纳一、文学常识: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是他的书房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

郭沫若盛赞蒲氏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特殊字词1.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2、古今异义:古今①屠自后断其股.大腿屁股哉多少数学中的一个分支②禽兽之变诈几何..③只增笑耳.出现在句尾时,"罢了" 耳朵3、词语活用:①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②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③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用苫④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⑤恐前后受其敌.:名词做动词,攻击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⑦止增笑.耳:动词作名词,笑料4、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一狼仍从:“从”后省略了代指屠户的宾语“之”,应为“一狼仍从之”②顾野有麦场:省略主语“屠”,应为“屠顾野有麦场”③一狼洞其中:洞后省略了介词“于”,应为“一狼洞于其中”(2)倒装与省略句投以骨:介词结构后置兼省略宾语“之”,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5、虚词:①之:久之:助词,无实在意义,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起凑足音节又数刀毙之:代词,代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②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以刀劈狼首:介词,表示工具,用。

6、一词多义:(1)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意暇甚:神情。

(2)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这里是胁迫、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3)前狼不敢前:动词,上前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4)止止有剩骨:同“只”,仅仅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三、全文翻译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蒲松龄《狼》知识点汇总(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蒲松龄《狼》知识点汇总(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蒲松龄)知识点【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重点字解释】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惧:恐惧。

投以骨:把骨头丢给狼。

从:跟随。

七年级课文狼知识点

七年级课文狼知识点

七年级课文狼知识点
七年级的课文《狼》是一篇描写大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文章,其中包含了许多与狼相关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狼的生态习性
狼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通常以一夫一妻制组成小群体生活,平均每只狼寿命为6-8年。

狼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大型哺乳动物、鸟类、鱼类、昆虫为食,具有极强的适应力。

二、人类与狼的关系
人们长期以来对狼抱有敌意,认为狼是一种凶猛的野兽。

但实际上,狼对人类的影响远不止于危害,它还是一种生态平衡的关键物种。

在人类的活动干扰下,狼种群急剧减少,导致了很多生态问题的出现。

三、狼与羊的故事
《狼》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有关狼与羊之间的故事。

狼为了获得食物,多次袭击羊群,但始终被聪明的羊妈妈所防范。

最后,羊妈妈向猎人求助,狼被打死,羊群终于恢复了平静。

四、狼的形象在文化中的表现
狼在文化中常被用来比喻人类的某些特质,例如勇气、狡猾、不屈不挠等。

在西方文化中,狼被视为一种神秘、独立、自由的动物,常被描绘为狼王或狼族的形象。

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狼则常被用来比喻邪恶、残忍的形象。

五、保护狼资源
保护狼资源是现代社会应当关注的问题。

人们可以通过限制狩猎、建立狼保护区等方式来保护狼种群的生存繁衍,维护生态平衡。

总之,《狼》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狼这一特殊生物的形象和生存状态,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狼这一生物资源。

希望
我们都能够学习到相关知识点,加强对大自然和生物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初一语文上册:课文《狼》知识点整理

初一语文上册:课文《狼》知识点整理

初一语文上册:课文《狼》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科考不利。

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聊斋志异》。

郭沫若评价其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记录;异:奇异的事情。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课文《狼》选自卷六,上下共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二、正文及翻译:1.遇狼:一屠(tú)晚归,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2.惧狼: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3.御狼: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译文: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4.杀狼: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的文言文知识点_文言文知识归纳

《狼》的文言文知识点_文言文知识归纳

《狼》的文言文知识点_文言文知识归纳文言文《狼》知识点1、去 (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到某—地方 [1]2.几何(兽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简称几何学3.耳(止增笑耳)古意: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被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4.股票(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大腿,从胯部到膝盖;臀部5.盖(盖以诱敌)古义:原来是本义:遮蔽、覆盖6.放松(放松担持刀)古义:卸下今义:放松,放松7.工资(场主积薪)古义:柴草今义:工资8.暴力(屠暴)古义:突然今义:强大一词多义止:一、通只。

例句:止有剩骨。

2.停下来。

例句狼得骨止。

意:1.表情和态度。

例句:意暇。

2.意图。

例句:意将隧道攻入后也。

3.兴趣。

醉翁的意思不是酒敌:1.攻击。

例句:恐前后受敌。

敌人。

盖以诱敌。

前:1.前面。

害怕前后受敌。

2.前进。

狼不敢前进。

积薪:1.积柴。

例句:场主积薪。

2.柴草堆积在那里。

例句:积薪后转视之1.复投之 ( 代狼 )二、数刀杀之 ( 代狼 )3.两狼之间的并驾是因为原因 ( 主谓之间,不翻译 )4.久而久之,眼睛似平静 ( 助词,不译 )5.动物变诈几何? ( 助词,的)以:投骨(介词,把)用刀劈狼首(介词,用)意将隧入攻击后(介词,来)覆盖诱敌(介词,用)文言文原文《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两狼在路上,缀行很远。

屠杀恐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还从。

复投后,后狼止,前狼再来。

骨已尽,两波并驱如故。

屠大尴尬,怕前后受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覆盖成丘。

屠乃奔靠在它下面,放松地拿着刀。

狼不敢前进,贪婪地面对着对方。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一只狼走了,另一只狗坐在前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似乎闭上了眼睛,非常令人兴奋。

屠杀暴力,用刀砍狼头,数刀死亡(。

方想做,转向积累的薪水,一个狼洞,意图进入隧道攻击后。

身体已经进入了一半,停止了露出的尾巴。

屠杀后,他打破了股票,也杀死了它。

是悟狼睡觉,盖住了敌人。

狼 知识点总结

狼 知识点总结

狼知识点总结一、分类学1.分类地位狼(Canis lupus)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狼属。

在狼属中,狼是统治地位的物种。

2.分类描述狼的体长一般为115-200厘米,尾长35-70厘米,肩高60-90厘米,体重25-50千克。

狼的毛色多种多样,包括灰色、金黄色、白色、黑色等。

其体形和狗相似,但头部更为长大,鼻尖较尖,眼睛呈黄色。

而且,狼的耳朵直立,尾巴向下垂直,尾端有一小弯,这些特征是狼与狗的区别。

二、生活习性1.食物狼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野兽和鸟类为食。

狼对猎物的选择十分丰富,它们可以捕食野兔、鹿、野猪、羚羊等大型哺乳动物,也可以捕食小的啮齿类、飞禽甚至鱼类等。

在没有猎物的情况下,狼也会食用植物性食物,如野果、根茎等。

2.生活环境狼通常生活在山林、森林、草原等大型的自然生态环境中。

它们喜欢在树荫下或者洞穴、高原草地等避暑的地方居住。

此外,狼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它们可以在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生存。

3.繁殖狼通常在秋季至冬季进行交配,怀孕期一般为63-65天。

每胎狼犬一般产仔6-12只。

幼犬在出生前是眼睛闭合的,出生后1-2周眼睛才会打开。

幼犬在出生后一般21-28天会开始跟随成年狼进食,1-2月龄时,幼犬会开始尝试食用固体食物,3-6月龄时会在群体中活动;到了7-8月龄时,幼犬可以独立生存,开始逐渐脱离母狼。

三、行为特征1.群体生活狼是群居动物,通常组成一定规模的群体,群体中有明确的社会结构。

在狼群中,通常有领导者、繁殖配对、幼犬和一些次级成员。

群体能够帮助狼犬捕食猎物、卫士领地、繁殖后代等。

2.领地意识狼对领地有很强的意识,它们会占据一定的地盘并定期进行守卫。

一旦侵犯领地,狼群会激烈地进行抵抗并保卫领地安全。

3.通讯狼通过吼叫、嗥叫、抚摸、眼神交流等方式进行通讯。

它们能够通过声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传达命令、警告和鼓励等。

四、分布区域狼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动物,其分布范围遍布世界各地的森林、草原、山地等生态环境中。

《狼》知识点梳理+复习

《狼》知识点梳理+复习

《狼》知识点梳理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

第一则说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吊死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以爪伸入,结果为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教材所选的《狼》为第二则故事。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聊斋:书斋名;志异:记述奇异的故事。

3、《狼》体裁:短篇小说。

字词分类整理缀(zhuì)窘(jiǒng)苫蔽((shànbì)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隧(suì)尻(kāo)寐(mèi)少时(shǎo)积薪(xīn)奔倚(yǐ))少时(shǎo)顷刻(qǐng)变诈(zhà)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只,仅仅.(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2、一词多义:①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②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③止:止有剩骨(“止”通“只”)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狼不敢前(动词,上前)⑥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⑦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名词)3、古今异义:①弛担持刀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②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4、词类活用:①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

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知识点梳理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知识点梳理
而: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顷刻两毙(连词,表转折)
其:
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的)
场主积薪其中(代词,麦场)
奔倚其下/洞其中(代,积薪)
以攻其后也(代,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代,狼)
3、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②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量词。
③一狼仍从从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4、词类活用:
①前后受其敌: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④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
⑤狼不敢前:前,名作动,上前。
5、特殊句式
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三、重点语句翻译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就都被砍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其一犬坐于前
译: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屠户)正要重新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企图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2、一词多义:
①之:
复投之(代词,代骨头)
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日月之行(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独)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②以:
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以观沧海(连词,来,表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1《狼》知识点梳理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清朝山东淄川人 ,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二、读准字音
缀( zhuì)窘( jiǒng)苫蔽((shànbì)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隧(suì)尻(kāo)寐(mèi)少时(shǎo)积薪( xīn)奔倚(yǐ))少时(shǎo)顷刻(qǐng)变诈(zhà)三、
试读出下列几个句子的停顿
①而 / 两狼之并驱 / 如故。

②其一 / 犬坐于前。

③意将
隧入 / 以攻其后也。

④禽兽之变诈 / 几何哉?四、字词
分类整理
1、一词多义:
①之:复投之(代词 ,代骨头)
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
久之(助词 ,凑足音节 ,不译)
②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
③止:止有剩骨(仅、只)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
狼不敢前(动词 ,上前)
⑥意: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 ,打算)
⑦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 ,名词)
3、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②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③一狼仍从从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4、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敌 ,名词用为动词 ,攻击 ,胁迫。

②其一犬坐于前:犬 ,名词作状语 ,像犬一样。

③一狼洞其中:洞 ,名词用为动词 ,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名词用作状语 ,从隧道 ,从柴草堆中打洞。

⑤“狼不敢前”——上前(名作动)
5、特殊句式
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 ,应为“以骨投之” ,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七、内容理解:
1、这篇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点拨:说明面对像狼那样的邪恶、凶残势力 ,一味地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 ,只有敢于面对 ,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作品启示:害人害已 ,自取灭亡;邪不胜正 ,正义必胜;除恶务尽 ,不留后患;对邪恶势力 ,勿抱幻想;要善于识破假象 ,善于斗争 ,勇于斗争。

2、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 ,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

你是怎样理解的?
点拨:人在大量地破坏生态环境 ,一些重要物种面临灭绝。

加强环保意识 ,建立和谐的人与动物相处的环境。

3、写出几个关于狼的成语、谚语、俗语。

点拨:成语: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 ,鬼哭狼嚎 ,狼吞虎咽
歇后语:狼吃狼——冷不防
俗语:披着羊皮的狼;前怕狼,后怕虎。

故事:《东郭先生与狼》、《狼和小羊》
4、《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四个情节:故事的发生——屠夫遇狼。

发展——惧狼、御狼。

高潮和结局——杀狼。

6、主旨:
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无论怎样狡诈 ,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7、结尾一段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议论。

(内容)点明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无论多么狡诈 ,终究会失败的。

(结构)总结全文。

8、告诫人们(从屠户角度的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 ,不能有任何幻想、妥协让步 ,必须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才能取得胜利。

9/ 屠户的机智体现在:善于利用有利地势、地形。

善于抓住有利时机。

考虑周全,心思缜密。

10、恰当表现狼贪得无厌(贪婪)的语句是:
(1)缀行甚远( 2)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 3)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4)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1、表现狼狡诈阴险的句子是:
(1)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2)目似瞑 ,意睱甚。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现屠户的警觉性高的句子是:方欲行 ,转视积薪后;
描写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