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无组织排放执行标准汇总资料
VOCs无组织排放应执行什么标准?

1. 各行业 VOCs 无组织排放应执行什么标准?2.《VOC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适用哪些行业?3. 企业控制无组织排放的注意事项?4. 如何设置废气收集系统排风罩?5. 如何监测控制风速?6. 废气监测有哪些要求?1. 各行业 VOCs 无组织排放应执行什么标准?(1)石油炼制行业,执行《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2)石油化工行业,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3)合成树脂行业,执行《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2015)(4)制药行业,执行《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3-2019)(5)涂料、油墨以及胶粘剂行业,执行《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4-2019)(6)其他没有针对性VOC排放标准的行业,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
(7)涉及 VOCs 排放控制的橡胶制品、合成革与人造革、焦化等其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其 VOCs 有组织排放控制按相应排放标准规定执行,因行业排放标准中未规定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要求,无组织排放控制应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的规定。
(8)没有行业专项排放标准的涉 VOCs 行业,有组织排放控制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的规定,无组织排放控制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的规定。
(9)地方有更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要求的,应执行地方标准的规定。
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适用哪些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的适用范围是:包括但不限于制药、农药、涂料、油墨、胶粘剂、染料、日用化工、化学助剂、合成革、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化纤、有机化学原料制造等化工行业,使用涂料、油墨、胶粘剂和其他有机溶剂的家具、零部件制造、钢结构、铝型材、铸造、金属表面处理、电线电缆制造、彩涂板、工业涂布、电子元件制造、汽修、包装印刷、人造板、皮革制品、制鞋等行业,以及纺织印染、注塑等。
无组织排放执行标准汇总

序号
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浓度(mg/m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TJ36-79)
场界标准
小时
日均
小时
二氧化硫
22.
非甲烷总烃
23.
酚类
24.
氟化氢
25.
氟化物
20(μg/m3)
20(μg/m3)
7(μg/m3)
20(μg/m3)
7(μg/m3)
26.
镉及其化合物
27.
铬(六价)
28.
铬酸雾
29.
汞及其化合物
30.
环氧氯丙烷
31.
甲苯
32.
甲醇
12
33.
甲硫醇
34.
甲硫醚
35.
甲醛
36.
颗粒物
(飘尘)
(飘尘)
37.
硫化氢
38.
硫酸雾
39.
氯苯类
40.
氯丁二烯
41.
氯乙烯
42.
镍及其化合物
43.
铍及其化合物
44.
铅及其化合物
45.
三甲胺
46.
砷化物(换算成As)
47.
五氧化二磷
48.
锡及其化合物
49.
硝基苯类
50.
乙醛
日均
1.
光气
2.
氯化氢
3.
氯气
4.
无组织pm10、pm2.5的排放标准

无组织排放PM10、PM2.5的排放标准是一个涉及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的重要议题。
在当前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排放标准来规范和控制大气中的PM10和PM2.5颗粒物的含量,以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无组织排放PM10、PM2.5的排放标准。
1. PM10和PM2.5的概念和影响PM10指空气中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2.5指空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这些微小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PM10和PM2.5颗粒物可以携带有毒物质和重金属,一旦人体吸入,会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损害,甚至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对儿童和老年人健康更是造成严重威胁。
2. 无组织排放PM10、PM2.5的来源和特点无组织排放是指没有经过任何治理和控制措施,直接向大气排放颗粒物的行为。
这种排放方式通常出现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领域。
无组织排放PM10、PM2.5的来源主要包括工厂的粉尘、机动车尾气、道路施工扬尘等。
由于无组织排放的特点是直接且不受限制的排放方式,因此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3. 无组织排放PM10、PM2.5的排放标准为了控制无组织排放PM10、PM2.5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排放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对污染源的监测、排放限值和治理要求等内容。
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PM10、PM2.5排放限值,要求污染源必须安装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并定期进行监测和排放核实。
监管部门也会对违反排放标准的单位进行处罚,以确保大气环境的清洁和健康。
4. 无组织排放PM10、PM2.5的治理和控制技术针对无组织排放PM10、PM2.5所采取的治理和控制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粉尘抑制剂的使用、喷淋雾化、风力扬尘控制、建筑扬尘的控制技术等。
无组织排放执行标准汇总

1.
光气
0.080
2.
氯化氢
0.024
0.05
0.015
3.
氯气
0.40
0.1
0.03
4.
氨
1.5
0.2
5.
苯
0.40
2.4
0.8
6.
苯胺类
0.40
0.10
0.03
7.
苯并a芘
0.008(μg/m3)
0.01(μg/m3)
8.
苯乙烯
5.0
0.01
9.
吡啶
0.08
10.
丙酮
0.80
11.
丙烯腈
0.60
0.01
氯丁二烯
0.1
41.
氯乙烯
0.60
42.
镍及其化合物
0.040
43.
铍及其化合物
0.0008
44.
铅及其化合物
0.0060
0.0007
45.
三甲胺
0.08
46.
砷化物(换算成As)
0.003
47.
五氧化二磷
0.15
0.05
48.
锡及其化合物
0.24
49.
硝基苯类
0.040
0.01
50.
乙醛
0.040
0.0012
0.0003
30.
环氧氯丙烷
0.20
31.
甲苯
2.4
32.
甲醇
12
3.0
1.00
33.
甲硫醇
0.007
34.
甲硫醚
0.07
35.
甲醛
无组织排放标准

无组织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是指工业生产、商业服务、家庭生活等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排放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水体、土壤中的行为。
无组织排放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因此有必要对无组织排放进行规范管理。
本文将就无组织排放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无组织排放标准应当明确排放物的种类和限量要求。
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排放物种类,应当制定具体的排放标准,明确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确保排放物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例如,对于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应当规定其排放浓度不得超过一定限值;对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也应当规定其排放浓度不得超过一定限值。
其次,无组织排放标准应当规定排放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要求。
排放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对于控制无组织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应当规定各类排放设施的建设标准和使用要求,确保排放设施能够有效地收集、处理和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等排放物。
例如,对于工业企业应当规定必须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对于家庭生活污水排放,应当规定必须安装污水处理设备,确保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再次,无组织排放标准应当规定排放监测和报告要求。
为了有效监督和管理无组织排放行为,应当规定各类排放单位必须进行定期的排放监测,并向相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监测和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排放物种类、排放浓度、排放量等信息,以便相关部门进行排放情况的评估和监管。
同时,应当规定对于违反排放标准的行为,相关部门有权采取处罚措施,以推动排放单位依法排放。
最后,无组织排放标准应当规定排放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排放单位作为无组织排放的主体,应当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应当规定排放单位必须加强环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无组织排放,促进清洁生产,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应当规定排放单位必须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监测和检查,提供真实、准确的排放数据,不得隐瞒、篡改排放信息。
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无组织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的无组织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控制这种无组织排放,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它能够引起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
而无组织排放是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减少VOCs的无组织排放,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
本标准的制定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厂和设施的无组织排放控制,包括工业涂装、印刷、化工、建筑涂料、油墨、电子等行业。
本标准的基本原则是减少无组织排放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手段,确保排放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三、控制措施和管理要求为了控制vocs无组织排放,本标准提出了以下控制措施和管理要求:1.实施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VOCs产生量;2.采取有效的收集和处理措施,确保VOCs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3.加强设施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减少泄漏和排放;4.建立和完善监测和监控体系,确保排放符合国家标准要求;5.加强执法和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四、标准实施效果和影响本标准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效果和影响:1.减少VOCs无组织排放量,降低空气污染程度;2.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3.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4.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和建议综上所述,《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控制VOCs无组织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企业严格执行标准要求,同时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无组织排放标准

无组织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
作为污染源之一的无组织排放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无组织排放标准。
本文将介绍无组织排放标准的定义及其重要性,以及我国无组织排放标准的现状、发展趋势等。
一、无组织排放标准的定义及其重要性无组织排放指的是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水体等环境中的废气、废水等。
由于无组织排放具有随意性、不可控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甚至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而无组织排放标准的出台,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强制要求排放单位严格遵守排放标准,减少无组织排放对环境的破坏。
二、我国无组织排放标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在环保法律法规方面十分完善,无组织排放标准也不例外。
目前我国的无组织排放标准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控制标准》、《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等。
其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对无组织排放的管理十分严格。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组织排放成为了我国环保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我国正在积极制定和完善无组织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标准严格度和排放限值,加大对违规排放的惩罚力度。
同时,我国还在积极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无组织排放标准的执行问题及解决措施然而,与我国无组织排放标准的完善相比,标准的执行问题却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难点。
由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管理不力,一些企业对无组织排放标准缺乏必要的认识,甚至存在着故意违规的情况。
这些导致了标准实施的难度和不彻底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违规排放的惩罚力度,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公众对环保工作和无组织排放标准的认识和重视。
此外,也需要加强监管,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无组织排放标准的顺利实施。
结语:无组织排放标准重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无组织排放执行标准汇总

0。0003
30。
环氧氯丙烷
0。20
31.
甲苯
2.4
32.
甲醇
12
3。0
1。00
33.
甲硫醇
0.007
34。
甲硫醚
0.07
35.
甲醛
0.20
0。05
36.
颗粒物
1.0
0。15
0。50(飘尘)
0.15(飘尘)
37.
硫化氢
0.06
0.01
38。
硫酸雾
1.2
0.3
0。1
39。
氯苯类
0.40
40.
氯丁二烯
0。1
41.
氯乙烯
0。60
42.
镍及其化合物
0.040
43.
铍及其化合物
0.0008
44.
铅及其化合物
0.0060
0。0007
45.
三甲胺
0.08
46。
砷化物(换算成As)
0。003
47。
五氧化二磷
0。15
0.05
48.
锡及其化合物
0.24
49。
硝基苯类
0.040
0。01
50。
乙醛
0。040
0.01
0.40
0.50
0。15
0。50
0。15
22.
非甲烷总烃
4。0
23。
酚类
0。080
0.02
24.
氟化氢
0。20
25。
氟化物
20(μg/m3)
20(μg/m3)
7(μg/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汇总表
序号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综
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
96)
无组织排放监
控浓度限值浓
度(mg/m3)
恶臭污染物排
放标准
(GB14554-
9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
的最高容许浓度
(TJ36-79)
场界标准小时日均小时日均
1. 光气0.080
2. 氯化氢0.024 0.05 0.015
3. 氯气0.40 0.1 0.03
4. 氨 1.5 0.2
5. 苯0.40 2.4 0.8
6. 苯胺类0.40 0.10 0.03
7.
苯并a
芘
0.008(μg/m3) 0.01(μg/m3)
8. 苯乙烯 5.0 0.01
9. 吡啶0.08
10. 丙酮0.80
11. 丙烯腈0.60 0.05
12. 丙烯醛0.40 0.10
13. 臭气浓
度
20
14. 臭氧0.16
15. 氮氧化
物
0.12 0.24(NO2) 0.12(NO2) 0.15(NO2)
16. 0.10 0.003
17. 对硫磷
(甲基
E605)
0.01
18. 二甲苯 1.2 0.30
19. 二甲二
硫
0.06
20. 二硫化
碳
3.0 0.04
21. 二氧化
硫
0.40 0.50 0.15 0.50 0.15
22. 非甲烷
总烃
4.0
23. 酚类0.080 0.02
24. 氟化氢0.20
25. 氟化物20(μg/m3) 20(μg/m3) 7(μg/m3) 20(μg/m3) 7(μg/m3)
26. 镉及其
化合物
0.040
27. 铬(六
价)
0.0015
28. 铬酸雾0.0060
29. 汞及其
化合物
0.0012 0.0003
30. 环氧氯
丙烷
0.20
31. 甲苯 2.4
32. 甲醇12 3.0 1.00
33. 甲硫醇0.007
34. 甲硫醚0.07
35. 0.20 0.05
36. 颗粒物 1.0 0.15 0.50(飘尘)
0.15(飘
尘)
37. 硫化氢0.06 0.01
38. 硫酸雾 1.2 0.3 0.1
39. 氯苯类0.40
40. 氯丁二
烯
0.1
41. 氯乙烯0.60
42. 镍及其
化合物
0.040
43. 铍及其
化合物
0.0008
44. 铅及其
化合物
0.0060 0.0007
45. 三甲胺0.08
46. 砷化物
(换算成
As)
0.003
47. 五氧化
二磷
0.15 0.05
48. 锡及其
化合物
0.24
49. 硝基苯
类
0.040 0.01
50. 乙醛0.040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