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学习材料的作文的审题立意.doc
审题立意

(一)材料作文如何立意
抓关键句,寻突破口; 变隐为显,抓比喻义。
2、由果析因,抓切入点。 3、把握主流,抓立意航向。 4、异中求同,抓关联点。 5、读懂画面,联系生活。
(二)材料作文如何命题 题好一半文,花香蝶自来。
拟题技巧: 1、巧用修辞; 2、引用化用; 3、诗情画意; 4、精益求精。
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中考对材料作文的要求: 1.能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 提取出一个主题; 2.紧扣材料; 3.自拟题目。
一、阅读材料 多角度立意:
居里夫人把伦敦皇家协会奖给她的一枚 金质奖章给女儿玩。来访的客人十分惊 讶: " 夫人 , 您把这么责重的奖章给 孩子玩 ?" 居里夫人说 :" 我是故意给 她玩的 , 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 如同玩具。如果让孩子躺在父母的荣誉 簿上 , 将来必定一事无成。 " 由于居 里夫人的良好的教育 ,24 年后 , 她的
(三)材料作文如何紧扣材料 1、语言上扣材料; 2、内容上扣材料。
课堂活动:你评我评大家评
考场作文有诀窍, 思路清晰能做到。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四、递进型----归纳法
实战演练
月考作文立意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句养花的谚语:“养花先养叶,养叶先养根。”意 思是要想使花开得好,必须先把花的根、茎和叶子养好,如 果花的根、茎叶、还没未生长发育好,就急着让它去开花, 那么开出的花往往就会花期短,花头小,颜色也不鲜艳。根 深叶茂,叶茂花繁。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汽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磨合期, 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 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驶时 就力不从心。 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 半。但长跑的要诀却是要保持实力,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 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马拉松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第一则材料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 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 第二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 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 最佳立意: 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总结
一、相同型----求同法
二、相反型----求异法 三、相对型----互补法
回到故事里来说话:油漆工宁肯吃点小亏也 要做些份外事的行为看起来是一个偶然行为, 却也是他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这也许是他为 了口碑和生计而这样做,坚持不懈就变成了必 然。另一方面,船主孩子驾船出海是偶然,船 出海是必然,漏洞补上是偶然,漏洞不补会出 事是必然,船主给钱是偶然,做好事得好报是 必然,这一切皆源于辩证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是要提倡一种 我为人人、人人为好的良好风尚,那样的话, 美好人间才有可能成为必然。
材料立意分析(求同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三、联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解决实 际问题。增强文章的针对性,避免无的放矢, 空发议论。
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展开联想,找到与立意角度 有对应关系的话题。如由作文题联想到个人的品德修 养、道德情操、目标理想、意志恒心以及对人对事的 思想方法、观点态度;也可以由个人的生活、学习、 工作联想到国家、集体的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以及社 会热点。还可以由现实想到历史,由中国想到外国, 由个体想到整体,由正面想到反面,由现象想到本质, 由原因想到结果等等。总之,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角 度,广开思路,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 联想要丰富,思想要清晰。
鸟的评说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 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又数说百灵,百灵又数说鹦 鹉……最后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鸟儿们你说我, 我说他,形成了一个怪圈。
我们实际生活中有些事与这鸟的评说又何其相 似啊!王说李胆小怕事,李说陈媚上欺下,陈说丁 心怀叵测,丁说王胆大妄为。每个人眼中看到的都 是别人的不好,嘴上说的都是别人的不对,可就是 没有一个人看看自己的不够,想想自己的不足。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1、析材料
2、找角度
紧
3、联现实 4、立论点
扣 材 料
5、拟题目
一、析材料
(一)、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 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 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 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 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 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 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 倍。
从《鸟的评说》想到的
【评:作者采用非论点式命题。这种命题方式, 常用“从……谈起”、“从……想到的”一类扣 材料的方式命题。它的好处是快捷稳妥,包容性 广,易于统辖文章内容,能节省应试时构思题目 的时间。若改用论点式命题,则除了要注意题目 能直接反映文章的主旨外,还要注意推敲题目能 否统领文章全部内容。如本文改用“ 嫉妒是前进 的绊脚石”或“发展要博采众长”为题,则不能 统领该文的两层内容,前者管不好第二层,后者 管不好第一层。只有以“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为题,才能管领全文两层内容。以论点为题的好 处是题目观点鲜明,突出中心】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新题型:根据要求,自选材料。
2.打破思维定势,沉着镇定审题。
3.熟练掌握“由果溯因法”,破解看似难审的作文题。
二、教学方法:1.诵读法2.案例分析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老师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懂不懂我?如果不懂我,你们会不会喜欢我?同理,如果你写作的时候不懂命题者的出题意思,没有审准题意,你写出来的文章,评委会不会喜欢?所以,写作时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获取高分的关键,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作文回放,总结反思。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
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
《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来自朗读者文学顾问团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最终节目将会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假如你是《朗读者》的朗读嘉宾,你会朗读哪一段文字?请结合个人成长,或情感体验,或背景故事,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本次作文得分情况统计:参考人数:65人平均分:24分(满分60分)及格人数:22人(其中42-48分2人;36-41分20人)不及格人数:43人(其中30-35分共13人;20-29分共8人;20分以下共22人)2.本次作文如此低分的原因:陷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思维定势,没有读懂作文要求,导致审题立意错误:审题立意正确的只有24人(其中22人及格),审题立意错误的达到41人。
(1)误以为是叫你朗读作文题目中对《朗读者》这个节目进行说明的两段文字中的其中一段(共10人)。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材料作文(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立意解读:这是材料作文,格式是材料+要求。
材料从飞机及机场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问题具有思辨性。
“行为”词典解释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写作时,“行为”可以引申,可以具体化,如“勤奋苦读”是行为,“踏实苦干”是行为,“执着追求”是行为,“在困难面前毫不屈服”是行为,;反之,“懈怠懒散”是行为,“萎靡不振”“自暴自弃”亦是行为,“位置”词典解释为:“(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2)地位。
”从材料中看,正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所以他们分别处于“头等舱”“经济舱”,由此,写作时,“位置”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地位、人的生命价值以及社会评价等。
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一)行为影响了位置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二)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动,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三)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所选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
具体要求:关于议论类文章1. 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说理表达基本过关、观点基本突出,材料基本充实的议论类文章,可以按45-47分档次赋分。
2-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画意原在慧心中。
作文审题立意第三发来啦~什么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近十几年在传统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作文形式,目前已经在中高考作文命题中占据主导地位。
它往往只提供材料,而不再提供导引语,也不再给定题目或话题,一般要求“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这就给了考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审题立意的难度。
就像你要入山去看风景,可是到了山前,却发现没有“导游”(导引语),甚至连“路标”(题目或话题)也没有。
这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双“慧眼”,把“山”(材料)的形状、特点、走势观察明白,找到入山的方向;还要有一颗“慧心”,选择恰当的角度,构出最美的画图。
“观山”就是审题,“构图”就是立意。
关于审题严格说来,材料作文并不能称为“审题”,因为它根本没有“题”,既没有“命题”,也没有“话题”,只能称为“审材料”。
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审读材料,把“题”从材料中找出来。
我们可以通过五个步骤来进行。
1. 审清对象。
一段材料,无论是事例、寓言,还是名句、诗歌,甚或是一幅漫画、几组数据,里面总得有那么一个或几个关键“对象”。
它有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甚至可能只是几个抽象的词语。
我们第一步的任务,就是首先找出这些“对象”。
如200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大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命题、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思路张景义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思路(一)命题作文从结构上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如《包容》《肩膀》《愿景》等。
2.短语式命题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如《北京的符号》《诗意地生活》《找回童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等。
3.句子式命题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二)命题作文从内涵上来看,有四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战胜脆弱》《人生处处是考场》《驳“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2.论题型命题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入。
如《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
3.寓意型命题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路》《找回童年》《清流与活源》《小草的风格》。
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审题思路思路A 添加语素,构成语境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丰满所给的词语。
例如《找回童年》,可以在短语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具体,如我、父辈们、儿童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具体,如找回快乐、找回纯真、找回梦想等。
思路B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和他沟通对话,抒写感动人的亲情、友情等。
也可以实写努力能握到的人,需要我们关注、帮助的人们,如失学儿童。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中)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中)一、文题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
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根据以上材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1、这堆树根,在木匠眼里,不是材;而在根雕艺术家眼里,却是材。
是“材”还是“非材”,是由于木匠和根雕艺术家选材的标准不同,选材的角度不同。
由此可见,标准和角度决定了判断的对象是材还是非材。
这就可以引发我们联想到现实社会,各行各业对所需之“材”有不同的标准。
对人亦如此,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
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标准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大自然不仅需要高山,也需要大川;不仅需要参天大树,也需要小草。
社会不仅需要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也需要工人、农民、教师、医生。
教育也不能仅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多一条标准就多出一个人才。
2、可以再深入探究:同样的树根,为什么在不同的人眼里,得出“材”与“非材”截然相反的看法呢?又是因其不同的用途决定的。
可见,有用与无用又是判断材与非材的条件。
在你眼里有用就是材,在我眼里无用就是非材。
3、“材”与“非材”并且绝对的,二者之间往往可以互相转化。
关键在于如何开发、挖掘“非材”的潜能,变“非材”为“材”;使用不当,也可成为“非材”。
4、看似无用的“非材“,经过“雕琢”,一样可以成为有用的“材”。
材使用不当,也可成为非材等等.总之,这个话题,虽然以树根为例,但明显具有比喻的含义,可以由“物”及“人”,由物之“材”而谈及“人才”。
5、也可从材料中提炼出:我们需要有发现美的眼光;学会审美;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等。
三、本次习作问题分析本则材料的重点是关于“材”与“非材”的问题。
但不少同学并没有抓住这一点立意,而是打了擦边球,有的甚至偏离题意。
例如:1、学会调整自己、变通自己;放飞自我,实现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思路张景义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思路(一)命题作文从结构上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如《包容》《肩膀》《愿景》等。
2.短语式命题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如《北京的符号》《诗意地生活》《找回童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等。
3.句子式命题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二)命题作文从内涵上来看,有四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战胜脆弱》《人生处处是考场》《驳“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2.论题型命题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入。
如《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
3.寓意型命题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路》《找回童年》《清流与活源》《小草的风格》。
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审题思路思路 A 添加语素,构成语境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丰满所给的词语。
例如《找回童年》,可以在短语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具体,如我、父辈们、儿童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具体,如找回快乐、找回纯真、找回梦想等。
思路 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和他沟通对话 ,抒写感动人的亲情、友情等。
也可以实写努力能握到的人,需要我们关注、帮助的人们,如失学儿童。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
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主要写精神上的敬仰、崇拜;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思路 C把握内涵,梳理关系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通常所提供的概念之间或是矛盾关系,或是因果关系,或是目的关系,或是条件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或是并列关系,或是交叉关系,或是相依关系等。
例如《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读书与成才》《人文素养与发展》《创业与守业》《我和你》《高分与高材》《人类和自然》等。
思路 D由表及里,揭示寓意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还原本体。
例如《必须跨过这道坎》,“坎”的特征是难以逾越,比喻遇到的困难和逆境,可以是个人的、社会的和国家的。
找题眼的审题方法作文题目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
①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如“双赢的智慧”,题眼是“双赢”。
②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如“品味时尚”,题眼就是“品味”,“品味”是嗅觉的感受,题目规定了是从视觉写时尚,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眼中独特的风土人情,独特的精神追求。
③在主谓短语的题目中,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如“我看课外阅读”,“看课外阅读”就是题眼。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和思路一、抓关——眼、文眼《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起初人并不是么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是古希腊人里士多得得出的。
天天,人尊奉了2400多年。
18 世,瑞士巴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条——“燕子,你在何越冬?”,并将它在燕子的腿上。
第二年春天,当只燕子翩然而,鞋匠意外地了一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
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 2400多的的于得以澄清。
一段材料其主旨有在文字上有所表,抓住些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学生很容易找出材料体主旨的“好奇”——材料三次用到个,“好奇心使他写了一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 2400多年的⋯⋯”再加材料的《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明和新的原力。
眼、文眼常常主人公的形容、主人公的核心、数量等。
二、材料有比、象征寓意,通体特征找到本体。
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请根据材料,以“我心中的水仙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仔细审读材料,抓住关键句“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里的“水仙花”是一种隐喻,所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面包”则指实在的物质财富。
人不仅要拥有物质财富,还要拥有精神寄托;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某种超越现实的精神或理想的追求中。
一个人、一个民族心中若拥有一朵水仙花,那就一如人生海洋上有了航船指南,一如人生天空中升起了一轮皎洁的精神月亮!心中的水仙花,是纯洁而高贵的精神象征;心中的水仙花,是清风中独守精神月亮的大树;心中的水仙花,是坚守民族人类的精神家园。
只要心中拥有水仙花,我相信,我们民族的信仰能回归!我坚信,我们民族能重塑血气!再如,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有个宋国人,拿一块玉来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
献玉者说:“我给玉工看过,玉工说是宝物,我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当宝,而你则把玉当宝。
如果你把它给了我,那么我俩都丢掉了自己的宝,不如各自拥有自己的宝吧。
”这里的“宝”比喻什么?喻指人们的精神追求,追求的价值标准。
三、抓主要矛盾,分清关系。
题目是:有的人性如钢针,遇到墙壁,不是破壁而入,就是尖断身折;有的人性如藤蔓,遇到墙壁,不是傍壁而生,就是绕道而行。
“钢针”“藤蔓”是矛盾关系,应从二者的关系入手立意。
生活中有的人性如钢针,遇墙不是破壁而入就是尖端身折;有的人性如蔓藤,遇到墙壁,依璧而生。
我们不可能二者选其一,应该兼取二者,该柔则柔该刚则刚,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柔而不刚的人,虽说正直,却难免略显些迂腐。
清朝的年羹尧为乾隆平叛有功,拜为将军,然而他不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做了将军后,原本那耿直、孤傲的性格依旧不改,虽说他是为了手下兵士的利益而违抗君命,但他不会审时度势,在皇帝眼中他逐渐从平乱将军变为了“乱臣贼子”,最后被贬为宫廷侍卫,抑郁而终。
相反,柔而不刚的人,虽说有谋但有时却会显得优柔寡断以致延误时机。
秦末的宋义受命于楚王,前往北方助赵反秦,可他按兵不动,想要趁秦赵两败俱伤时,坐收渔翁之利。
可他忽视了一点:秦强而诸侯弱。
他那想要“依璧而生,绕壁而行”的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
因此他手下的项羽实在看不下去,最后杀了宋义,整顿军队,与秦军会战于巨鹿,大获全胜。
适时坚毅,懂得变通。
面对困难,必须要先去克服,尽最大努力破壁而入。
但是,在必要时,尖断身折,也必须勇敢的做到。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
信只有三个字——“爸:钱。
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
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
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
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
因此,以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培育之恩。
四、多角度考究,选准角度【材料】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
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分析】关注句号,每个句号代表的那句话就可以是一个角度。
第一句话,强调的是继承和创新。
第二句话,强调的是局部和整体。
第三句话,强调的是风格的独特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材料】拳王阿里 33 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 3 次较量。
在进行到第 14 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 15 回合了。
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
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
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
可是让弗雷泽没想到的是,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
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
【分析】从阿里的角度说,坚持、自信和永不低头的气势是获取胜利的保证。
从弗雷泽的角度说,放弃、不自信和被表象迷惑是导致失败的根本。
从阿里的教练说,善于观察和分析判断,激发参赛者的意志力和爆发力是获取胜利的重要条件。
材料的审题立意,可以从不同的人的角度、事件的正反面考虑。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分析】多角度入手: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