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病句的常见类型
十种常见的逻辑语病

十种常见的逻辑语病1、成分残缺: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2、用词不当: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3、词语搭配不当: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4、词序颠倒: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5、前后矛盾: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6、重复啰嗦: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7、不合逻辑不合事理: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
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8、概念不清: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9、指代不明:如黄虹和赵燕一起去登仙楼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句子中的她有两个,到底是黄虹爬得快,还是赵燕爬得快呢?指代不明。
应改为她痹辉燕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或黄虹比她爬得快,黄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10、关联词误用如不但黄山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且我很想去游览一下。
这句话构不成递进关系而是因果关系。
因此,要把关联词不但而且改为因为所以;又如你只有认真刻苦地学习,就能取得良好成绩。
句子中只有就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只有才。
例析关联词误用的六种类型

例析关联词误用的六种类型作者:张文霞来源:《新高考·高二语文》2014年第04期病句是高考中一个高频考点,解答病句题时,我们要高度关注含有关联词的句子,这些句子的语病往往是因为关联词使用的不当。
总结近几年高考实践,我们发现关联词有如下六种误用类型:一、递进不当。
递进不当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句子本身没有递进关系,但用了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另一种情形是,表递进关系的两个句子前后位置错位,表示递进一层意思的句子放在了前面,这种误用情形十分常见。
【例1】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此句句子间并没有递进关系,“不但”、“而且”应用不当,应去掉。
【例2】他不仅能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
此句根据句意,应为先掌握理论,后指导实践,表递进意思的句子是“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此句应该作为第二分句,放在后面,所以此句需改为“他不仅能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还能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例3】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2012年湖北卷)“不仅……而且”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二、强加转折。
句子本身没有转折之意,却用了表示转折意思的关联词,这就是强加转折。
【例4】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2008年广东卷)“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超出预料,在文中起转折作用,不合语境,应改为表因果关系的“因而”,该句即属于强加转折。
三、强加因果。
前后分句本身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但是却用了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给二者强行加上因果关系,这就属于强加因果。
病句的类型及修改病句的符号

病句的类型及修改病句的符号修改病句是小学语文科目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也是在小学阶段教学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一项内容。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病句的类型及修改病句的符号的内容,欢迎阅读!主要有以下九种:一、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四、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五、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六、重复罗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概念不清: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乱用关联词的病句例子

乱用关联词的病句例子一.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恰当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就放在主语后面;当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两个分句的关联词均放在句首(可把此概括记忆为“同后不同前”),否则,就会因关联词位置不当而影响表达。
例如: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都是“人们”,所以关联词“如果”应放在主语“人们”后。
二.关联词配搭与否恰当关联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是成套搭配使用的,如果打破了它原来的搭配习惯,而换用了其他的词语,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语病。
例如:不管天气极端恶劣,但他们还是如约而至。
“不管”和“都”相搭配,表示条件关系;“尽管”和“但”搭配,表示转这关系。
所以,句中应用“尽管??但”这对关联词。
又如: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句中的关联词“无论”不与表并列的“和”配套而与表选择的“还是”“或”配套,组成“无论??还是(或)??都??”的结构形式,表示条件不同而结论(结果)一样。
(本句错误不止一处)三.关联词和句子的逻辑关系与否相符关联词往往成套使用本身表示一种意义关系,这种意义关系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致时,句子才通顺流畅,否则就会出现关联词和句子的逻辑关系不相吻合的语病。
例如:“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句中前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使用“是??又是??”是恰当的;第三分句语意有明显的转折关系使用了表转折的关联词“可是”也是恰当的;第四分句用“从而”表示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而“从而”所关联的内容与第三分句的内容正好相反,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不吻合,所以“从而”的使用造成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四.关联词所关联的分句的句序与否恰当关联词所关联的分句的内容往往是讲究顺序的(主要表现在递进关系的复句中),不注意就会使语序颠倒。
例如: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机会,也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一扇门。
语文病句类型归纳总结

病句类型归纳总结:一、语序不当1.句中有关联词语,应检查是否患关联词位置失当症。
2.修饰语长的句子,即有多重状语或多重定语,应检查是否患修饰语语序不当症。
3.望见句中有数量词语,检查是否患数量词位置不当症。
4.分句较多的复句,应检查是否患分句间语序不当症。
二、搭配不当1.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搭配不当症。
2.句中有数量词,检查是否患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症。
3.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彼此失应症。
4.句中有双面词语,检查是否患前后失应症。
5.“是”字句,检查是否患动宾搭配不当症三、成分残缺或赘余1.介词打头的句子,检查是否患主语残缺症。
2.定语过长的句子,检查动词是否带有宾语。
有些谓语动词具有带长宾语的功能,命题者故意丢掉宾语部分的中心词。
带长宾语的谓语动词有“解决、发展、开展、采用、扩大、提高、进行、进入、证明、讲述、发现、希望、要求”等。
3.句中有“否则”,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4.有隐性词语出现,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5.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意义包容症。
6.句中有虚词出现,检查是否患虚词多余症。
四、结构混乱1.见到宾语过长的句子,检查是否患有句式杂糅症。
2.识记常见的杂糅句式(括号内的为正确的表达形式,二者任选一种)(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2)以……即可(以……为宜,……即可)(3)是为了……为目的的(以……为目的的,是为了……)(4)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5)由于……下(由于……,在……下)(6)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7)经过……下(经过……,在……下)(8)是出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9)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10)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原因)(11)有……组成(有……,由……组成)(12)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13)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14)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15)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16)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17)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五、表意不明1.数量词+名词时,检查是否患句意歧义症。
关联词用法错误的四种病句类型

关联词用法错误是病句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关联词使用不当就会出现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现象,甚至会造成病句。
关联词的主要作用是把句子的各部分联系起来,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以下是四种常见的关联词用法错误:
1. 错用关联词语:在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使用非常灵活,如果错用或滥用,就容易造成病句。
例如:“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这个句子中,“以及”应改为“等”。
2. 配搭不当:有些关联词语是必须搭配使用的,如果随意改换,就会违背语言的习惯,造成病句。
例如:“既然你认识到自己错了,为什么还不改正?”这个句子中,“既然”和“为什么”应互换位置。
3. 分句残缺:在一些复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缺少一个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就造成了分句残缺的现象。
例如:“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这个句子中应在“建立”前面加上“完成”,因为“建立”的主语是并列词组,而它前边的词组只包含一个动词“完成”,这就造成分句残缺的错误。
4. 两面对一面:在一个句子中,如果出现两个意思相对或
相反的词语,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时,就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来看待。
但是有些同学却把它分开来理解,从而造成语病。
例如:“能否考上大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个句子中应去掉“否”字或者把“能”改成“不能”。
六大病句类型

六大病句类型病句是指在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句子。
正确使用句法结构、单词搭配以及修辞手法,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六大病句类型,并提供相应的改写方法,以帮助读者规避这些问题,从而提升文章的质量。
一、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指主语与谓语动词在人称、数、时态等方面出现不匹配的情况。
这会导致句子的逻辑结构混乱,影响读者的理解。
例如:1. The students was happy.(×)改写后:The students were happy.(√)改写方法:根据主语的单复数,选择相应的动词形式,保持一致性。
二、主谓宾不一致主谓宾不一致是指主语与谓语动词以及宾语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
通常表现为动作的执行者与接受者不匹配。
例如:1. He gave apples to his sister.(√)改写后:He gave his sister apples.(√)调整宾语的位置,使之与动作的执行者保持一致,确保句子的逻辑关系明晰。
三、主系表不一致主系表不一致是指主语与系动词或表语之间的关系存在问题。
这会导致句子表达模糊,读者无法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1. The book seems interesting.(√)改写后:The book seems interested.(×)改写方法:根据主语的属性和状态,选择相应的系动词和形容词,使之保持一致。
四、名词性从句混淆名词性从句混淆是指在使用名词性从句时,不正确地选择相应的从句类型,导致句子的逻辑关系混乱。
例如:1. I don't know where is my book.(×)改写后:I don't know where my book is.(√)根据名词性从句的功能,选择相应的词序和连词,确保从句与主句的逻辑关系清晰。
五、关联词误用关联词误用是指选择关联词时使用不当,造成句子意思模糊,读者难以理解。
小学语文常见的八大病句类型修改方法及解析

小学语文常见的八大病句类型修改方法及解析一.成分残缺1.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
解析:这道题缺少主语,我们不知道是谁被老师批评,是谁上课,读起来特别的怪,所以在被的前面加小明、也可以在上课的前面加小明、也可以在做小动作前加小明,只要语句通顺都可以。
答案: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小明被老师批评。
2.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解析:这道题缺少谓语,缺少了一个和习惯搭配的词语,所以在应该后面加上养成。
答: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3.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道题是缺少了一个和花草树木搭配的词语。
在花草树木后面加发芽了。
答:.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发芽了。
4.老师耐心学生。
解析:这道题是缺少了一个和耐心搭配的词语。
在耐心后面加教导。
答:老师耐心教导学生。
5.这次的运动会,取得了第一名。
解析:这道题我们不知道是谁取得了第一名,在取得第一名前面在小明。
答案:这次的运动会,取得了第一名。
6.我肚子饿了,很想吃。
解析:这是一道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题,是一道送分题。
答:我肚子饿了,很想吃东西。
二.成分累赘1.我忍不住不禁笑了起来。
解析:这是一道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混用的病句。
忍不住和不禁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答: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2.我的作业几乎全部做完了。
解析:这道题是一个表大概,一个表肯定的词语混用的病句。
几乎和全部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最好删几乎,留全部)答:我的作业全部做完了。
3.盼望已久的故事书即将终于到了,同学们快乐极了。
解析:这道题是一个表大概,一个表肯定的词语混用的病句。
即将和终于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最好删即将,留终于)答:盼望已久的故事书终于到了,同学们快乐极了。
4.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解析:这是一道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混用的病句。
一碧千里和到处都是绿色。
去掉一个即可。
(记住逗号变句号)答: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
5.邻居家的哥哥很十分高兴的跑了进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句的常见类型:
(1)搭配不当:他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2)前后矛盾: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展览馆。
(3)成分残缺:公园里开满了。
(4)用词不当:班长把同学们的意见反应给老师。
(5)重复啰嗦:他经常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6)词序颠倒:两个新旧社会,真是天壤之别。
(7)指代不明:小刚和小华一起做作业时,他不小心把他撞了一下。
(8)大小概念并列: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
(9)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
(10)归类不当:农贸市场有西瓜、白菜等水果。
(11)一个动词两个宾语:昨天上午,他戴着一顶帽子和一件大衣出门了。
(12)不合情理: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麦子。
(13)褒贬不分:他们几个勾结合作,打击了犯罪分子。
(14)比喻不当:万里长城像一条长蛇。
修改病句方法:
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需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1、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2、找,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
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
3、改,对证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4、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小学语文关联词分类大全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那么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即使……也……不仅……而且……、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不是……而是……
3.承接关系
一边……一边……
!
4.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
不是……就是……、是……还是……f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这种行为的目的。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5。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
1、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
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
(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
譬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
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
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常见关联词
1.因为……所以、
2.不但……而且、
3.与其……不如、
4.宁可……也不、
5.之所以……是因为、
6.如果……就、
7.只要……就、
8.既然……就(那么)、
9.即使……也、10.无论……都、11.不管……都、12.不仅……还、13.虽然……但是、14.不是……而是15.既.....又...
注意
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
”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
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
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
例如:
1.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增强体质。
2.他宁可挨打,不如泄密。
3.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第一句,“只要”应与“就”相配,“只有”应与“才”相配,“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
第二句,“宁可”应与“也不”相配,“与其”应与“不如”相配。
句中“宁可”与“不如”搭配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为“也不”。
第三句,“不管”与“却”搭配不当,应把“却”改为“都”。
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例如:
1.虽然今天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2.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小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第一句,“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
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第二句,让人念起来感到很别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句子就顺畅了。
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
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
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
例如:
1.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
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
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
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不要滥用关联词
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滥用“但是”,应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