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
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教案第一册

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通过地理课件的演示,观察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
(地理实践力)2.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总结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综合思维)3。
运用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及其意义。
(人地协调观)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和夜弧: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与它所在纬线昼弧与夜弧的长度有关.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2.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
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到最大.(3)北半球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
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范围也达到最大。
(4)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时.二、四季的更替1.天文四季(1)表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2)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出现明显的四季变化。
(3)划分①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起点.②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起点.2.气候四季(1)划分目的:与气候变化相吻合。
(2)划分方法:北温带国家多把3、4、5月确定为春季,6、7、8月确定为夏季,9、10、11月确定为秋季,12月和次年1、2月确定为冬季。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
(1)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别越大。
()(2)自9月1日到教师节,我国各地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3)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短。
()(4)全球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特征明显;低纬度、高纬度地区“四季模糊”,特征相似。
《季和五带》课件

在北半球,当地球自转轴倾斜时,北极点正对着太阳 ,此时北半球为夏季;而在南半球,南极点正对着太 阳,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相反,当地球自转轴远离太 阳时,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冬季。
03
季和五带的划分
热带
010203Fra bibliotek定义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 区,受到太阳直射,终年 炎热。
特点
气候炎热,生物多样性丰 富,多位于发展中国家。
地球的自转
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这个 轴线是地球上北极和南极之间的
连线。
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 ,这就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同 一地点在不同时间里面向或背对 太阳,从而形成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
地球沿着一个椭圆轨道绕太阳旋转, 这个轨道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圆。
由于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 球表面来回移动,从而形成了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 寒带)的形成。
04
季和五带的气候特点
热带的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充 沛,生物多样性丰富。
热带季风气候
分雨季和旱季,雨季降 水集中,旱季降水稀少
。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燥,降水稀 少,昼夜温差大。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季节性 变化明显,有明显的干
湿季交替。
温带的气候特点
01
02
03
04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分布均匀 ,四季分明。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全年温差较大,降水季节性变 化明显,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寒冷干燥。
温带干旱气候
全年降水稀少,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寒冷。
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第2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选择性高中选择性地理教案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2.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
3.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1.四季更替(1)成因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2)四季更替①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 最高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 最低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季节的过渡季节②气候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2.五带划分(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递减。
(2)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1)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 ) (2)赤道上总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 ) (3)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昼最长、夜最短。
( ) (4)我国各地四季更替都很明显。
( )(5)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 A .赤道B .赤道及其以北地区C .北回归线D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提示:(1)× 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所在半球一定昼长夜短,但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只有当太阳直射该地所在半球的回归线时,该地才会昼最长、夜最短。
(2)√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因此总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3)×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其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但并不是昼最长、夜最短。
(4)×我国温带地区的四季更替明显,位于热带的地区则不明显。
(5)D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昼夜长短的变化升降时间也有所差异。
初一地理第一章第二节

授课教师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题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含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自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南顺北逆)(2)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3、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更替(晨昏线、昼弧、夜弧)(2)地方时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3)时区和区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隔时区跨经度15°,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地球的公转1、含义: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2、公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年(约为365天)(3)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夹角为66.5°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四季的形成a、二分二至日位置节气(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位置日期北半球季节北半球月份南半球季节昼夜长短春分赤道 3.21 春3、4、5 秋昼夜平分夏至北回归线 6.22 夏6、7、8 冬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秋分赤道9.23 秋9、10、11 春昼夜平分冬至南回归线12.22 冬12、1、2 夏北半球夜长昼短,南半球相反(2)五带的形成名称分界线有无太阳光的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特点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无终年炎热北温带北回归线、北极圈之间无无四季分明南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之间无无四季分明北寒带北极圈以内无有终年寒冷南寒带南极圈以内无有终年寒冷第三节地图(比例尺、方向、图例)1、比例尺(1)含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当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表示的范围越小2、方向的判读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指向标、经纬网,如果前两者均没有,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地形的判读1、基本概念(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个点连接的线※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或坡度的大小,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新教材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人教版)(42张PPT)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5-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主题探究
(3)季节变化 纬度带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南北回归线之间
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 每年受到太阳直射两次
实践链接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我国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为何 比南方大?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主题探究
课标阐释
1.结合示意图分析正 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 化、纬度变化规律,解 释太阳能热水器集热 板角度随季节变化调 整的原因 2.结合示意图分析昼 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纬度变化规律及成因, 解释生活中昼夜长短 变化的现象 3.说明四季和五带的 形成及其划分方法
-23-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主主题题探探究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1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
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 时 30 分 9 时 9 分 11 时 25 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17-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主主题题探探究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计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白昼以12时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 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知识点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1.五带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2.五带的名称:①、②、③、④⑤。
3.看P14图1.9识记五带的分界线及X围: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4.各带的气候特征:热带:;寒带:;温带:。
5.各带产生的现象:
热带:;寒带:;温带:既无
又无。
(二)合作探究
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昼长时间最的一天。
6.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的春、秋分日时,全球任何地方都是12小时昼,12小时夜,即平分。
7.每年12月22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到了6
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的一天;
8.每年6月22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到了
12月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的一天。
活动四:读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完成:
(1)写出ABCDE所代表的五带名称:
A、
B、
C、
D、
E、
(2)在图中纬线上填出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并给对应的
纬度加上正确的纬度符号。
(3)在图上()中填上“有”或“无”,以表示该带有或无该种现象。
(三)我的收获(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
(四)巩固提升
1.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2.下列节日中,某某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A.六一国际儿童节。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赤道 南回归线
全球昼 夜等长
北:昼短夜长 南:昼长夜短
无
北极圈内极夜 南极圈内极昼
巧记:太阳直射那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获 得的热量就多,季节就为夏季;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月份:6、7、8 月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节气:秋分
时间:9月23日前后
直射纬度: 赤道 昼夜长短:
全球昼夜平分 季节: 秋季 月份: 9、10、11 月份
昼短夜长(北半 球) 12、1、2月冬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节气:春分
时间:3月21日前后
直射纬度: 赤道 昼夜长短:
全球昼夜平分 季节: 春季 月份:3、4、5 月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夏至
23.5ºN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赤道 秋分
23.5ºS
南回归线
冬至
春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地球的公转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共25张PPT)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讲义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讲义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宇宙中不断地旋转和公转,由此产生了许多奇妙的自然现象,其中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便是最为显著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的运动。
地球在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
地轴是一个假想的轴,它倾斜着穿过地球的中心。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 小时,这便产生了昼夜交替。
而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365 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四季更替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主要与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有关。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角度保持不变,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此时就是北半球的夏季;相反,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气温较低,白昼时间较短,便是南半球的冬季。
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当直射点到达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春分和秋分。
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半球时,情况就反过来了,南半球迎来夏季,北半球则进入冬季。
五带的划分也是基于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
根据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地球表面被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这里终年炎热,阳光直射,接受的太阳热量最多。
北温带和南温带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四季分明,气候较为温和。
北寒带和南寒带位于极圈以内,这里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不同的季节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比如,在北半球的春季,适合播种;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冬季,则是休耕和为来年做准备的时期。
气候也受到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显著影响。
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形成了热带雨林等独特的生态系统;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有多样的植被和动物种类;寒带地区则气候寒冷干燥,生物种类相对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016·荆门]读某日太阳光照图,该日正午时分,下列图示与我们荆门 市学校旗杆的影子最相似的是( A )
【解析】 由“太阳光照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由 此可判断,该日是北半球(荆门市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北半球)的冬至 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且正午时分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应该 向正北方向。
【解析】 观察五带图,由五带范围分布图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为热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极圈以内的地区为寒带。阳光直射 情况:热带地区有两次太阳直射,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地区既无 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在一年中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回归线是热带和 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二、综合题
11.[2016·益阳]读经纬网图(图甲)和地球公转运动的二分二至图(图乙), 回答问题。
(1)甲图 A 点的经度是 0°,图中 A、B、C、D 四点中,位于 E 点西南方 向的是 C 点。
(2)甲图中,当 A 地为一年中的 7 月时,D 地为 7 月,A、D 两地同一时 期季节相反,是由于地球的 公 转运动造成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析】 据图可知①地位于北寒带,终年寒冷;②地位于北温带,四季 分明;③地位于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冬至日,⑤地为极昼。图示时刻太阳 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或秋分,是北半球的春季或秋季期间。此时全球各 地昼夜等长,但②地纬度高于③地,③地获得太阳光热较②地多。冬至是我国 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期。
【答案】 A
【规律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1)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如上图。
(2)太阳直射点运动顺序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如果取二分二至的 第一个汉字恰好是“春夏秋冬”,也就是四季的变化规律。
(3)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长,黑夜短。此时 南半球各地是昼短夜长。
(3)在乙图的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
【答案】略(逆时钟) (4)图乙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太阳直射 23.5°S 的是③(填序号),此时,益 阳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5)当太阳直射点在图甲 C 点所在的纬线上,并且向北移动时,则地球处 在图乙公转轨道上的④处附近(填序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及地球公转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1)依据经纬 度的判读,甲图 A 点的经度是 0°;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 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图中 A、B、C、D 四点中,位于 E 点西南方向的 是 C 点。(2)甲图中,当 A 地为一年中的 7 月时,D 地为 7 月,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 A、D 两地同一时期季节相反。(3)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4)图乙①②③④四 个位置中,太阳直射 23.5°S 的是③,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益阳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短夜长。(5)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太阳直射点在图甲 C 点所在的纬线上(赤道),并且向 北移动时,地球处在图乙公转轨道上的④处(春分日)附近。
A.月球的自转 C.地球的自转
B.月球的公转 D.地球的公转
【解析】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 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不停转动,叫地球公转,公 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 象。邵阳夏季天黑得较晚,冬季天黑得较早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23.5°N(或北回归线)
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位
置。 23.5°S(或南回归线) 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
4. 极昼和极夜
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自然现
象。南、北纬66.5° 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
知识点二、五带的划分
5.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 纬度 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 照射的情况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的 纬度 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 冷热就有差别。
[2016·玉林]读地球上某节气的昼和夜示意图,完成 6~7 题。
6.图中所反映的节气最可能是( B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
7.在图示节气,广西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C )
A.昼短夜长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
【解析】 广西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答案】 D
类型之二 了解地球的五带划分 读太阳光照和地球上的温度带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北温带 B.①②两地终年寒冷 C.③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D.冬至时,⑤地漫漫长夜,终日不见太阳
(2)图示时刻( ) A.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B.②地获得太阳光热较③地多 C.北京正处于夏季 D.正是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期
夜最短;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 9 月 23 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等长。8 月 5
日地球运行在夏至日与秋分日即②与③之间,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位于北半
球的我国福建省三明市此时昼长夜短。
5.[2016·邵阳]小芳发现,邵阳夏季天黑得较晚,冬季天黑得较早,如图 漫画所示,造成昼夜长短差异的原因是( D )
(4)太阳直射点从夏至到冬至,北半球白昼越来越短;从冬至到夏至,北 半球白昼越来越长。
下图为泉州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 的正午太阳光线。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的是( )
A.春分② B.夏至① C.秋分② D.冬至③
【解析】 箭头①②③分别代表夏至、春分和秋分、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 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的是冬至③。
9.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做出的正确推断是( B ) A.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夏至日昼长依次递减 B.广州与武汉同北京与哈尔滨夏至日昼长相差时间较为接近 C.纬度越高冬至日的白昼越长 D.中纬地区冬至日的白昼最长 【解析】 读表可得,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夏至日昼长依次递增; 广州与武汉同北京与哈尔滨夏至日昼长相差时间较为接近;纬度越高冬至日的 白昼越短;低纬度地区冬至日白昼最长。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
知课 识时 管作 理业 归课 类时 探作 究业 核课 心时 填作 图业 课时作业
知课 识时 管作 理业
知识点一、季节的变化 1.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 ,表面受 太阳 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 同,便产生了 季节 的变化。 2.以北半球为例, 夏至 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 形成夏季;冬至 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南 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二、了解地球的五带划分
2.在图中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注地球的五带的名称,并说明热、温、寒 三个温度带的特有现象。
【答案】 填图略。寒带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热带的特有现 象是有阳光直射,温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一、单项选择题
课时作业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 1~2 题。
1.图中五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C )
[2016·三明]第 31 届夏季奥运会于 2016 年 8 月 5 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 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 3~4 题。
3.奥运会开幕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B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解析】 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 6 月 22 日前后,地球位于图中的②
12.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A 热带 ,B 北温带 ,E 南寒带 。 (2)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A 。(填字母)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D 和 E 。(填字母) (4)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B 和 C 。(填字母) (5)夏至日时,有极昼现象的是 D ,有极夜现象的是 E 。(填字母)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 南北回归线(或南北纬23.5°纬线) ,D 和 B 的分界线是北极圈(或 66.5°N)。
6.人们根据各地获得 太阳光热的多少
,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
带: 热带 、北温带、 南温 带、 北寒 带和南寒带。
7. 寒 带阳光斜射得厉害,甚至有一段时间太阳终日不出,气候终年寒
冷。热带正午的太阳高高悬在空中,气候终年炎热。温带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
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归课 类时 探作 究业
[2016·广东省]根据下表,完成 8~9 题。
城市 纬度
夏至日昼长
冬至日昼长
广州 23.5°N 13 小时 33 分 32 秒 10 小时 42 分 51 秒
北京 武汉
40°N 15 小时 08 分 47 秒 10 小时 10 分 07 秒 31°N 14 小时 07 分 42 秒 9 小时 09 分 02 秒
A.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B.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C.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D.有无太阳直射现象
2.关于图中数字处的判断,正确的是( B )
A.①所在纬线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②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
C.③所在纬线是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
D.④位于南寒带,每年的 6 月 22 日前后有极昼现象
【解析】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分为五带。① 所在纬线是北极圈,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是南北纬 23.5°之间;③所在纬线是 赤道,位于热带,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④位于南寒带,每年的 6 月 22 日前后有极夜现象。
【答案】 (1)C (2)A
一、地球的二分二至
核课 心时 填作 图业
1.在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注出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并判断 地球公转中二分二至时的太阳直射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