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有极昼极夜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3)五带与黄赤交角的关系: 若黄赤交角变小: 则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增大; 若黄赤交角变大: 则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减小; 若黄赤交角为零: 则热带、寒带消失,全为温带;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莲,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③气候四季:
3、4、5月——春季;6、7、8月——夏季; 9、10、11月——秋季;12、1、2月——冬季。
④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

夏季——候平均气温超过22。C的时期; 冬季——候平均气温低于10 C的时期; 春秋季——介于两 既无极昼极夜 也无直射
有太阳直射
既无极昼极夜 也无直射
1.四季的更替
(1)原因: ①昼夜长短 ②正午太阳高度
获得太阳辐射能不同
季节更替
(2)划分类型:
①天文四季:
夏季: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冬季: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 春秋季:冬夏过渡季节。
②传统四季:
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课件2024-2025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课件2024-2025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冬至 12.22 南回归线 从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及以南地
向南北递减

北半球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相同,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冬至到夏至期间,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H增大;夏至到冬至 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H减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夏至到冬至期间,太阳直 射点向南移动时H增大;冬至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 点向北移动H减小。
的太阳高度角。用H表示。
2.正午太阳高度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2+∠3=∠4
∴∠2=∠4-∠3
∵OA垂直于A所在地平面
∴∠1+∠2=90° , ∠1=90°-∠2
∵太阳光线平行
∴∠H=∠1=90°-(∠4-∠3) ∵∠4=A地纬度,∠3=太阳直射纬度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同减异加)
C
B
h
O
地平面
A
D
白天最:大
h>0
日出日落: h=0
晚上:


正午
h<0
日 落
④等太阳高度线
○概念:某一时刻,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就是等太阳高度线。 ○规律:◦等太阳高度线数值以太阳直射点为圆心(太阳高度角为最大90°)
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越靠近直射点越大。
◦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00。

A.23°26′N——90°N
B.0°——90°S
C.23°26′N——23°26′S
D.23°26′S——90°S
课堂练习
4.北半球夏至日,北京、重庆、广州、海口四地学生在当地正午时刻观测同一高度

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ppt课件

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ppt课件
9
北纬66.5度
北纬23.5度
0度 赤道
南纬23.5度
南纬66.5度
北极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 带北回归线
热带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南极
?
,
第第 二一 , 有各 无地
五 带 划 分
阳获 的
光得 直热 射量 和的 有多 无少
依 据 是 什 么
极;






10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有直射阳光 获得的太阳热能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北纬665度北纬235度南纬235度南纬665度赤道北极圈南极圈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南极10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阳光获得的太阳热能最多气候终年炎热11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无直射阳光无极昼极夜获得太阳热能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12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热能很少气候终年寒冷13五带划分142北京40n位于这五带中的带属于纬度地区低中高
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正月到三月春季, 四到六月是夏季,七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腊月是冬季。 正月初一是春天的第一天,故又叫春节。
在气象部门 : 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 - - 11月 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在现代天文学上:以春分(3月20日或21日)、夏至(6 月21日或22日)、秋分(9月22日或23日)和冬至(12月 21日或22日)作为四季的开始。
1
2
3
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存在美 丽而神奇的春夏秋冬四个季 节呢?
4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5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1.2.5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课件2021-2022学年度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1.2.5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课件2021-2022学年度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2. 决定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 在本节第11页的活动中,丹霞、经纬对距日远近与北半球 的季节问题质疑。运用所学知识,请为他们释疑。
活动
1. 因日地距离的变化,地球在近日点获得的太阳辐射比远日 点多6.5%;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南北两半 球各自获得的太阳辐射,夏半年比冬半年多57%。据此, 完成相关任务。
2. 决定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 在本节第11页的活动中,丹霞、经纬对距日远近与北半球 的季节问题质疑。运用所学知识,请为他们释疑。
活动
1. 因日地距离的变化,地球在近日点获得的太阳辐射比远日 点多6.5%;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南北两半 球各自获得的太阳辐射,夏半年比冬半年多57%。据此, 完成相关任务。
四季更替
五带划分
思考
(2) 举例说明黄赤交角大小的变化 所产生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点的范围 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范

扩大(缩小)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 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黄赤交角变为0° 直射赤道
无极昼、极夜现象
无五带划分
2、气候四季: (1)北半球国家: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三) 四季的划分
2、气候四季: (1)北半球国家: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2)候温四季(每5天日均温): ﹥22℃为夏季;﹤10 ℃为冬季; 10 ℃~ 22 ℃为春季和秋季。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讲义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讲义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讲义我们生活的地球,有着奇妙而规律的自然现象,其中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就是非常显著且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方面。

首先,咱们来聊聊四季更替。

四季更替简单来说,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次出现的现象。

这可不是随便发生的,而是由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引起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而且地球公转的时候,地轴并不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的,而是有一个大约 665 度的倾斜角。

正是因为这个倾斜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不断移动。

咱们来具体看看。

在北半球,从春分日开始,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时候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就进入了炎热的夏季。

然后太阳直射点又开始南移,到了秋分日,直射点回到赤道,这时候昼夜等长。

接着继续南移,到了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就进入了寒冷的冬季。

再往后,太阳直射点又往北移动,再次回到春分日的位置,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四季的循环。

四季更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

比如在气候方面,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冬季则相反,气温低,降水少。

这就影响了我们的穿着,夏天穿轻薄的衣物,冬天就得穿上厚厚的棉衣。

在农业生产上,不同的季节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农民伯伯们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

而且,四季的景色也大不相同,春天万物复苏,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阳光灿烂;秋天果实累累,落叶纷飞;冬天白雪皑皑,一片寂静。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五带的划分。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这里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终年炎热,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北温带和南温带在回归线和极圈之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北寒带和南寒带在极圈以内,这里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热量少,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的划分对地球上的生物分布和人类活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

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

温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无直射阳光,无极昼极夜 获得太阳热能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 明显
寒带
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地区 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热能很少,气候终年寒冷
五带划分
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以下问
题。练一练
(1)用代号填写:四季变化明
显的是_2___和_4___,有阳光直 射现象是3_____。
北纬66.5度
北纬23.5度
0度 赤道
南纬23.5度
南纬66.5度
北极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南极
?
,
第第 二一 , 有各 无地
五 带 划 分
阳获 的
光得 直热 射量 和的 有多 无少
依 据 是 什 么
极;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有直射阳光 获得的太阳热能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________。
66°34′N
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正月到三月春 季,四到六月是夏季,七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腊月 是冬季。正月初一是春天的第一天,故又叫春节。
在气象部门: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在现代天文学上:以春分(3月20日或21日)、夏 至(6月21日或22日)、秋分(9月22日或23日)和 冬至(12月21日或22日)作为四季的开始。
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存在美 丽而神奇的春夏秋冬四个季 节呢?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日期
节气
3月21日 春分 6月22日 夏至
9月23日 秋分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四季更替五划分带和一、四季的更替1.四季划分的依据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各地太阳辐射量的不同季节的更替在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没有真正意义的冬季;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没有真正意义的夏季;中纬度地区,四季变化最为明显。

2.季节的划分(1)天文四季:是指从天文现象上看四季,主要是指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把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点,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而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欧美国家四季的划分主要采取这种方式。

(2)我国的传统四季以二十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作为我国四季的划分。

(3)气候四季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符合,现在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把3、4、5三个月作为春季,6、7、8三个月作为夏季,9、10、11三个月作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

二、五带的划分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使得太阳年总辐射量在地表具有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1.划分标志:有无太阳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

无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直射两次无直射阳光无直射阳光如果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五带会有什么变化???三、地球运动的意义1.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时差(地方时、区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2.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地球概论四季和五带PPT学习课件

地球概论四季和五带PPT学习课件
太阳高度变化:北回归线北,南回归线南,回归线间,二至二分
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P110
H = ( 90 - ) + ( 90 - )
为二分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即全年的平均值;是对( 90 - )的季节订正。各
自半球的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为负值。
图4—2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图中用两条线表示二分二至的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各地的正午 太阳高度差,就是它们的的纬度差。因此,这些线条都是呈45°坡度的 直线。春秋二分,正午太阳高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冬夏二至, 分别以南北回归线为中心,南北对称。
答:哈尔滨-北京-上海-新加坡-雅加达-开普敦-墨尔本 4、根据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把各月1日按北京的昼长排列序次(从长到短): 1/1,1/2,……1/12。 答: 1/7,1/6,1/8,1/5,1/9,1/4,1/10,1/3,1/11,1/2,1/12,1/1。(7、6、 8、5、9、4、10、3、11、2、12、1月)
(式中以夏半年为正,冬半年为负)
(2)、正午太阳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因季节而变化; (3)、式中的(90-)可看作上点高度。 注意:①北半球H以南点为起点(南半球反之); ②当 = 时,H = 90,只有南北回归线之间,才可能达到90的太阳高 度;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不包括南北回归线),当 > 时,H > 90; ④极圈内冬半年,若 > 90-,H < 0。
3亿km×sin23°26′ =1.2亿km.
图4--5 地球轨道运动的南北分量
昼夜长短 P98
一、 昼夜长短概说
1、晨昏线: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各地昼夜长短, 因晨昏圈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2、昼夜交替 3、原因:自转、公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季分明
赤热 带 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0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17
练习题:
3、4、5月为春季的划分方法,是属于什 么划分方法( )
A、我国传统上的划分
B、西方国家的划分
C、根据气候统计的划分
D、根据习惯上的划分
18
练习题: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 A、五带的范围变大 B、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大, 温带的范围将变小 C、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小, 温带的范围将变大 D、热带、温带的范围不变、寒带消失
8
二、划分方案:
3 气候统计的方法(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 候变化相符合)
春夏秋冬
北半球 3、4、5 6、7、8 9、10、 12、1、


11月
2月
南半球 9、10、 12、1、 3、4、5 6、7、8
11月
2月


9
@ 24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 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 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 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 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 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 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
1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

这首歌反映的是我国的24节气变化
思考
一:现在就阿干镇这个地方而言, 我们处于哪个季节?
二:一年当中,我们经历了几个季 节?
三:每个季节的气候又有什么特点?
3
我们每年经历着春的芬芳,夏的 绚烂,秋的丰收,冬的严寒这四 季的变化。
划分方案?
6
四 一、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 高度的变化 二、划分方案:
季 1、气候四季: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 最高的季;冬季就是一年中百昼最短,
的 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冬夏 二季的过度季节。
划 2、天文四季 (1)我国的四季:以“四立”作为各个 季节的开始
分 (2)欧美的四季节:以二分二至为四季 的开始 7
19
20
北温带 北回归线
赤热 带 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66°34ˊ
南极圈 南寒带
900
16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6直6°34ˊ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23°26ˊ
有射太现阳象直00
既无23太°阳2直6ˊ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66°34ˊ
有极昼极夜现象
900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五带划分的依据
1有无太阳直射 2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13
几条重要的纬线 五带的划分 各带的主要特征
14
900

66°34ˊ
带 的23°26ˊ 划 00 分23°26ˊ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66°34ˊ
南极 圈
900
15
900
66°34ˊ

带23°26ˊ

00
划分23°26ˊ
北寒带 北极圈
阿干镇的四季:四季分明 春天温暖 夏天燥热 秋天凉爽 冬天寒冷
4
思考:形成阿干镇这种四季分 明的气候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形成四季的原因:由于昼夜 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 变化,使得全球除赤道外, 太阳辐射在一年内呈现有规 律的变化,形成了四季。
5
思考:??
一:四季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二:全球各地有哪些具体的
10
思考:??
阿干镇所在的地方是一幅四季分 明的景象,那么,赤道地区又是 一幅怎样的场景呢?它与阿干镇 相同吗?
11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 五带这种特殊的地理 现象??
12
原因: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 高度随纬度变化,使得太阳辐射量在地 表具有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这样, 地表就划分出了五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