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总复习课件
统考版2023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策略:热学课件

预测5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半圆形导热细玻璃管两端封闭且竖直 固定放置,内有一段对应60°圆心角的水银柱处于ab段内,水银柱两 端封闭着同种理想气体,此时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p0,右端气体压强 为2p0,环境初始温度为T0,现控制环境温度先缓慢升高再缓慢降低, 最终使水银柱静止于bc段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A端为冷端,B端为热端 B.A端流出的气体分子热运动平均速率一定小于B端流出的 C.A端流出的气体内能一定大于B端流出的 D.该装置气体进出的过程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 二定律 E.该装置气体进出的过程既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也满足热力学第 二定律
答案:ABE
(1)将环境温度缓慢升高,求B汽缸中的活塞刚到达汽缸底部时的温 度;
答案:43T0 解析:选第Ⅳ部分气体为研究对象,在B汽缸中的活塞到达汽缸底部的过程中 发生等压变化:V0−T014V0=VT10,解得T1=43T0.
(2)将环境温度缓慢改变至2T0,然后用气泵从开口C向汽缸内缓慢注 入气体,求A汽缸中的活塞到达汽缸底部后,B汽缸内第Ⅳ部分气体 的压强.
第15讲 热学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固体与液体的性质 1.必须注意的“三点” (1)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 m;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球体模型(适用于固体、液体),立方体模型(适用于气体). (3)晶体、非晶体的关键性区别为是否具有固定的熔点,只有单晶体 才可能具有各向异性. 2.必须弄清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理想气体没有分子势能) (1)分子力: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分子间距离增大,引力和斥 力均减小;分子间距离减小,引力和斥力均增大,但斥力总比引力变
中考物理专题《热学》复习课件《比热》-热学

比 热 容1.理解比热的概念比热是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相等的这一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公式:c =)(0t t m Q -吸或c =)(0t t m Q -放,比热的单位:焦/(千克℃)2.热量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Q 吸=cm (t -t 0),式中t 表示末温,t 0表示初温,t -t 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
如果用△t 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则Q 吸=cm △t 。
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Q 放=cm (t 0-t ),式中t 0-t 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
如果用△t 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则Q 放=cm △t 。
Q =cm △t 只适用于物体温度改变(温度升高或温度降低)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
公式还说明吸热或放热的多少跟物质的比热、物体的质量、温度改变的多少三个因素有关。
甲 乙 丙甲 乙 一、基础考查题1.(2005台州)下列能用比热容解释的事实是( )。
A .用力搓手后双手发热B .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较大C .堆积的种子受湖升温D .生石灰加水温度骤然升高2.(2004温州)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
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 )。
A .甲最大B .乙最大C .丙最大D .一样大3.(2005金华)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用它的这一特征为生产、生活服务。
下列事例中与这一特征无关的是( )。
A .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B .在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C .晚上向秧田里灌水D .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二、迁移实践题4.(2005绍兴)用如图甲实验装置测定液体的比热容。
已知容器内待测液体质量为300g ,电热丝电阻是5Ω。
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至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12min 后,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5℃。
《热 学》课件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低温技术和超导研 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超导 材料的制备和研究中,需要充分考虑 和利用热力学第三定律来理解和控制 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CHAPTER
05
热机与制冷机
热机的工作原理与效率
热机工作原理
热机是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通过高温热源吸收热量,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将热能转换为机 械能。
影响因素
物质的导热系数、温度梯度、物质的性质等。
对流
定义
对流是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流动,从而将热 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过程。
机制
对流的发生依赖于流体的流动,包括自然对流和强制 对流。
影响因素
流体性质、温度差、流速等。
辐射
定义
01
辐射是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过程。
机制
02
物体通过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来传递热量,不受物质媒介
详细描述
保温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减缓热量传递速度,达到保温效果;制冷技术利用相变 原理实现温度降低;能源利用方面,热能转换和利用技术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能 源。
CHAPTER
02
热量传递方式
热传导
定义
热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由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 分的过程。
机制
热传导主要通过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振动和 相互碰撞传递热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
总结词
第二类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详细描述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 能实现的。第二类永动机是指能够从单一热 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而不引起外界变 化的机器。由于违反了熵增加原理,因此不
可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热学》课件

熔化曲线
液化的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过程:放热
注意
“白气”并不是气体,空气、水蒸气是看不见 摸不着的,“白气”实际是小水滴,夏天打开 冰糕的包装纸后,空气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 冰糕附近的冷空气放热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小水 滴,并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白气”、 “白雾”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为0度;将_沸_水_的温度定为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份为1℃。单位:摄氏度(℃) (2)热力学温度(T):以绝对零度(-273℃)为起点的 温度。单位:开,(K) 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K 温度计 (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制成 的
(2)种类: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 使用注意(两点):
华过程要放热。 如:冬天早晨瓦上的霜或下的雪(凝华)
▲注意对比:早晨的雾、露(属于液化)
❖ 1、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 “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C )
A、升华 B、汽化 C、液化 D、熔化
2、夏天喝冰镇饮料时,饮料瓶子外壁常出现一层 小水珠,以下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它不同的 是( A )
答案: J/(kg·℃),80℃,6.72×105J。
【典例分析】
例5、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 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D.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
答案:A
有
风
吹同
来样
干湿
得的
更衣
快
服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一、液体温度的高低 二、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三、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热学PPT课件

(2) Plato: The fire is a kind of athletic manifestation
▪ At the beginning of 18 centuries, has the caloric theory says
The middle of 18 centuries,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The conservation law of energy;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Concerning the thermal process is irreversible.
3
Thermal physics investigate is a system that constituted by a large numbers of particles.
For example: one mole of material includes 6.02 1023 molecules, supposing a superman
4
thermal physics has two different kinds of describe methods: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From observe and experiment summary come out with the thermal phenomenon regulation, constitute macroscopic theories of the thermal phenomenal, be called the thermodynamics. Statistical physics is the microscopic method to thermal physics.
热力学完整ppt课件

01
02
空调制冷技术原理:利 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 发吸收室内热量,再通 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 成高温高压气体,经冷 凝器散热后变成低温低 压液体,如此循环实现 制冷。
节能措施探讨
03
04
05
采用高效压缩机和换热 器,提高制冷效率。
优化控制系统,实现精 准控温和智能节能。
采用环保制冷剂,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05
化学热力学基础
化学反应热效应计算
反应热的概念及分类
反应热的计算方法及 实例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及意义
盖斯定律在化学热力学中应用
盖斯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盖斯定律在反应热计算中的应用
盖斯定律在相变热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判据
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自由能变化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热力学完整ppt课件
目 录
•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 热量传递与热平衡 • 气体性质与过程分析 • 相变与相平衡原理 • 化学热力学基础 • 热力学在能源工程领域应用
01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热力学系统及其分类
孤立系统
与外界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 换的系统。
开系
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 系统。
04
相变与相平衡原理
相变现象及分类
相变现象
物质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过程 ,如固、液、气三相之间的转变。
分类
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一级相变涉及 热量的吸收或释放,体积发生变化; 二级相变无热量交换,体积不变。
相平衡条件与克拉珀龙方程
相平衡条件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各相之间达到动 态平衡,各相的性质和组成不再发生变 化。
热学ppt课件共215页文档

刚体的自由度数: i t r 3 3 6
2. 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双原子分子 多原子分子
t3
质点 r 0
t3
哑铃 r 2
自由刚体
t3
r3
3. 能量均分定理:
♥ 在温度为T的平衡态下,气体分子每个自
由度的平均动能都相等,而且等于 1 k T
2
一个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1 热力学 —— 宏观描述 从实验经验中总结出宏观物体热现象
的规律,从能量观点出发,研究物态变化
过程中热功转换的关系和条件.
特点
(1)具有可靠性; (2)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应用宏观参量.
2 气体动理论 —— 微观描述 研究大量数目热运动的粒子系统,应用
模型假设和统计方法.
特点 (1)揭示宏观现象的本质;
单原子 分子
双原子 分子
多原子 分子
平动 自由度
3
3 3
转动 自由度
0
2
3
平均平 动动能
3 kT 2
3 kT 2
3 kT 2
平均转 动动能
0
2 kT 2
3 kT 2
平均 总动能
3 kT
2
5 kT 2
6 kT 2
(课后练习)若室内升起炉子后温度从150C 升高到270C ,而室内气压不变,则此 时室内的分子数减少了百分之多少?
解:P1 n1kT1
N1 V1
kT1
P2 n2kT2
N2 V2
kT2
条件:P1 P2 V1 V2
N1 N2 T2 T1
N1
T2
12 4% 300
四、能量的统计规律
1.自由度 i : 决定一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所
(2024年)热学ppt课件共21文档

解释热电联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即同时产生热能和电能的过程。
2024/3/26
热电联产系统类型
介绍不同类型的热电联产系统,如燃气轮机热电联产、内燃机热电 联产等。
应用前景
分析热电联产技术的应用前景,如在分布式能源、工业余热利用等 领域的应用潜力。
27
热学实验方法与技
06
巧
2024/3/26
热力学循环与效率
04
计算
2024/3/26
18
卡诺循环原理及效率计算
卡诺循环基本原理
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 绝热过程组成的可逆循 环。
2024/3/26
效率计算公式
η=1-T2/T1,其中T1和 T2分别为高温热源和低 温热源的温度。
应用实例
热机、制冷机等热力学 系统的理想循环。
19
斯特林循环特点及应用
2024/3/26
12
物质热性质与变化
03
规律
2024/3/26
13
物质比热容及其影响因素
1 2
比热容定义
单位质量物质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
影响因素
物质种类、状态、温度等。
3
比热容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物质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类型对比热容有影响。
2024/3/26
14
相变潜热和汽化潜热概念
稳态法测导热系数、非稳态 法测导热系数
2024/3/26
30
物质热性质测定实验方法
热性质参数
比热容、热导率、热扩散率等
测量方法
量热器法、激光闪射法、热线法 等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
析
线性拟合、非线性拟合、误差传 递等
2024/3/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总结(2)
•功是以作用对象的位移变化为标志的能量转移,热 量是以参与作用对象内能变化为标志的能量转移 •功和热量都不是状态的函数,内能才是状态的函数 •准静态过程中体积膨胀时外界所做的功的一般表达 式: V2
W pdV
V1
•准静态过程中等温过程做的功,等体过程做的功,等 压过程做的功
第三章总结(2)
•粘滞现象:由于气体内各层之间因流速不同而有宏观 上的相对运动时,产生在气层之间的定向动量迁移现 象 •扩散现象:当气体内各处的分子数密度不同或各部分 气体的种类不同时,其分子由于热运动而相互掺合, 在宏观上产生的气体质量迁移现象(即,当物质中粒 子数密度不均匀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使粒子从数密 度高的地方迁移到数密度低的地方的现象称为扩散) •热传导现象:由于气体内各处温度不同, 通过分子的 碰撞而产生的能量迁移现象
•理想气体微观描述的初级理论,它的几个基本假设 (分子看作质点,除碰撞外无其它相互作用力,分 子之间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服从牛顿力学) •压强:单位时间单位器壁受到的大数分子碰撞的平 均总冲量 •理想气体压强的几个表达式,压强与物质微观量的 关系,压强与温度的微观意义
1 p nmv 2 3
2 p n i 3
第一章总结(6)
•物质的微观模型:宏观物质由大数分子组成 •阿伏伽德罗常量(1摩尔物质的分子数):
N A 6.021023
•分子热运动现象(扩散,布朗运动,涨落)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与排斥力,是分子力与热运动的 共同作用造就了物质的不同形态(气体,液体,固 体)
第一章总结(7)
第六章
物态与相变
‹#› 1
第四章总结(1)
•准静态过程:在过程进行的每一时刻,系统都无限 地接近平衡态
•弛豫时间 :从平衡态破坏到新的平衡态建立所需 的时间 •可逆过程:系统从初态出发经历某一过程变到末态, 若可以找到一个能使系统和外界都复原的过程,则 原过程是可逆的 •不可逆过程:若总找不到一个能使系统与外界同时 复原的过程,则原过程是不可逆的
第四章总结(3)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 能量具有各种不同形式,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 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与 传递中总能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的推论: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存在 的(这也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推论)
第四章总结(4)
•内能:系统内部所有微观粒子的无序运动动能以及总 的相互作用势能两者之和(或:系统中与热现象有关 的那部分能量) •内能是系统的状态函数,它与系统状态间有一一对应 的关系 •内能定理: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的功等于系统 内能的增量
《热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二章 导论 分子动理学理论的平衡态理论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输运现象与分子动理学理论的非平衡态理论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六章
物态与相变
‹#› 1
第二章总结(1)
•概率论基本知识(统计规律是大量偶然性事件遵从 的规律),包括:必然性事件和偶然性事件(在一定 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概率定义; 等概率,概率相加,概率归一化,概率相乘;利用 概率计算平均值(某物理量平均值,它的函数的平 均值);概率密度函数;相对均方根偏差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三个 速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最概然速率)
•研究对象:宏观物体或热力学系统
•研究内容:与热现象有关的性质和规律 •研究对象的特点:包含大量的微观粒子,这些粒子 始终处于无规的热运动中
第一章总结(2)
•热物理学的两个研究方法:热力学方法,统计物理 学方法 •平衡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系统各部分的 宏观性质在长时间内不发生变化的状态 •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的三个条件:力学平衡条件, 热学平衡条件,化学平衡条件 •物态方程:处于平衡态的某种物质的热力学参量 (压强,体积,温度)之间所满足的函数关系称为 该物质的物态方程
第一章总结(5)
温标三要素:(1)选择测温物质,确定它的测温属 性;(2)定义固定标准点的温度;(3)利用测温 属性分度 •摄氏温标: 测温物质: 测温属性: 固定标准点: 分度: 水银 热膨胀 水的冰点0度,沸点100度 从0到100度间等分为100小格
•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t = (T/K – 273.15) (单位为°C) •其它各种温标
r n n0 exp( ) 2kT
2 2
r p p0 exp( ) 2kT
2 2
•玻耳兹曼分布律是粒子关于位置的分布规律,而麦 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是粒子关于速率的分布规律。 这是它们的不同之处
第二章总结(6)
•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分布定律给出了分子数按能量 的分布规律 •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的空间位置所必需的独立坐 标数目
第三章总结(7)
•稀薄气体的特征(极稀薄气体为超高真空气体 λ >>L),容器里气体的真空度由分子间的平均自由 程与容器线度决定 •讨论稀薄气体的热传导规律,指出超高真空气体的 分子主要与器壁发生碰撞,所以平均自由程仅由分 子与器壁碰撞的平均自由程决定(而常压下气体的 碰撞主要发生于分子之间,其平均自由程当然是分 子之间的平均自由程)。结论:在温度一定时,压 强越低热传导越差,即,真空度越高绝热性能越好
第二章总结(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f (v ) 4 (
2π kT
) v e
3/ 2
2 v 2 / 2 kT
(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
式中μ 为分子质量,T 为气体热力学温度,k 为玻耳 兹曼常量
第二章总结(3)
•玻耳兹曼常量 k = 1.38×10-23 J / K •玻耳兹曼常量,阿伏伽德罗常量,摩尔气体常量 之间的 关系:
普通物理学教程
热学
复习§6.4(2)
•真实气体等温线:真实气体等温线的测定(保持 T0 不 变,改变气体体积得到的等温线);安德鲁斯实验(给 出系统地研究真实气体等温线的结果) 汽化热是从液相全部转化为同温同压的气相吸收的热 量:
Lv,m H g ,m H l ,m
U g ,m U l ,m p0 (Vg ,m Vl ,m )
第三章总结(8)
•杜瓦瓶是一个其器壁抽成真空的绝热容器 •热水瓶就是一个杜瓦瓶 •提高杜瓦瓶性能的各种方案(如提高真空度,减小 夹层距离,真空夹层中平行插上多块热屏等)
《热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二章 导论 分子动理学理论的平衡态理论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输运现象与分子动理学理论的非平衡态理论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四章总结(5)
•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 内能的增量和系统对外做的功
dQ dU dW'
•对于准静态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写为:
dU dQ - pdV
•定体热容与内能,定压热容与焓
第四章总结(6)
•焓的定义:
H U pV
在等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焓的增量 •焓是状态的函数
CV ,m dU m i R dT 2
《热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二章 导论 分子动理学理论的平衡态理论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输运现象与分子动理学理论的非平衡态理论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六章
物态与相变
‹#› 1
第三章总结(1)
•输运过程,包括黏性,扩散,传导等现象 •输运过程是非平衡态热力学系统特有的现象,它是 系统由不均匀向均匀发展时产生的
f (T , p,V ) 0
第一章总结(3)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pV R T
•理想气体理论上的严格定义:严格满足理想气体物 态方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实践中:压强接近零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混合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p p1 p2 ... pn
第一章总结(4)
•热力学第零定律:在不受外界影响时,任两个物体 若同时与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此二物体必处 于热平衡状态,与它们是否有热接触无关 •第零定律是温度概念存在及温度计建立的物理基础 •温度是处于热平衡系统的微观粒子热运动平均动能 强弱程度的量度 •温度是一个宏观量;温度是一个态函数;温度是衡 量两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真实气体的 T-S 图:在温熵图上一条水平等温等压线 的两端点联成的线段下的面积表示从液相全部转变为同 温、同压的气相所吸收的热量,即汽化热
T (Sg Sl ) T (Sg ,m Sl ,m ) Lv,m
复习§6.4(2)
•范德瓦耳斯等温线(范德瓦耳斯等温线中各线段状态 的讨论) •范德瓦耳斯气体临界点: 摩尔临界体积 Vc,m = 3b 临界压强 临界温度
p nkT
第一章总结(8)
•分子作用力与分子作用力势能 •在分子作用力势能的基础上定义分子碰撞有效直径, 解释固体和液体中分子的振动,解释固体热膨胀现 象 •(1 mol)范德瓦耳斯方程,该方程的微观解释
a ( p 2 )(Vm b) RT Vm
第一章总结(9)
•几个常用的常量,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总结(7)
•第一定律对气体的应用,包括: (1)焦耳实验,焦耳定律(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 函数)(焦耳定律仅适用于理想气体) (2)理想气体定体热容及内能,理想气体定压热容 及焓 (3)迈耶公式(理想气体的摩尔定压热容与摩尔定 容热容之差为常数):C C R
R 8.31J mol 1 K 1
N A 6.02 1023
k R / N A 1.38 1023 J K 1
k R NA
第一章总结(10)
•常见普适常量与相关物理过程的联系: 玻耳兹曼常量 k:与热过程有关 元电荷 e:与电磁过程有关 引力常量 G:与引力过程有关 光速 c:与相对论过程有关 普朗克常量 h:与量子物理过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