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祁门红茶地方标准
祁门红茶等级划分标准

祁门红茶等级划分标准
祁门红茶是中国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特产的红茶,其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形:茶叶外形要求卷曲紧结,条索粗壮、匀整,表皮富有毫露和金黄色泽。
2. 色泽:茶叶颜色要求乌黑光亮,色泽鲜红。
3. 香气:茶叶香气要求清新高雅,香气浓郁持久。
4. 汤色:茶汤颜色要求红艳明亮,橙黄透亮,纯正透彻。
5. 叶底:茶叶叶底要求嫩绿匀整,芽叶肥壮匀称,叶底红艳有光泽。
根据这些方面的标准,祁门红茶的等级划分主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等五个等级。
其中,特级祁门红茶外形完整,色泽艳丽,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具有较高的品质和收藏价值;而四级祁门红茶则相对较差。
1/ 1。
DB34 T 1086-2009 祁门红茶

ICS167.140.10X55祁门红茶keemun black tea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 言本标准由黄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祁门县新茗堂茶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祁门县农业委员会、祁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黄山市产品质量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昶、黄建琴、童其超、杨积亮、耿其明、闵宣文、陆国富。
祁门红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祁门红茶的术语和定义、分级与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祁门工夫红茶、祁红香螺、祁红毛峰等祁门红茶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302 茶取样GB/T 8303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4 茶水分测定GB/T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 茶总灰分测定GB/T 8307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10 茶粗纤维测定GB/T 8311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NY/T 5018 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 5019 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SB/T 10037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安徽省祁门红茶地方标准

安徽省祁门红茶地方标准祁门红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
祁门红茶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备受推崇,被誉为“红茶之王”。
为了规范祁门红茶的生产和质量,祁门县政府制定了《安徽省祁门红茶地方标准》,以确保祁门红茶的品质和地域特色。
首先,祁门红茶地方标准规定了茶叶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
祁门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标准要求茶园的海拔高度在800米以上,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这些条件为祁门红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标准规定了茶树的种植和管理要求。
祁门红茶采用的茶树品种主要为“祁门种”,标准要求茶树的栽植密度、修剪方式、施肥管理等都要符合规定,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茶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标准,以保证茶叶的安全和无公害。
另外,标准还对祁门红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规定。
祁门红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环节,标准要求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进行,以确保茶叶的色、香、味均达到标准要求。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茶叶的贮存和包装要求,以保证茶叶的新鲜和卫生。
最后,标准还对祁门红茶的品质指标进行了规定。
祁门红茶的品质主要包括外形、茶汤、香气、滋味等指标,标准要求茶叶的外形条索肥壮、色泽乌润,茶汤橙黄明亮,香气鲜郁持久,滋味醇厚甘醇,叶底红匀明亮。
这些品质指标是评判祁门红茶优劣的重要标准,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安徽省祁门红茶地方标准》的制定,为祁门红茶的生产和质量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保障。
遵循这些标准,不仅可以保证祁门红茶的品质和地域特色,也可以提升祁门红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祁门红茶地方标准的实施,将为祁门红茶的推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茶叶产品。
祁门红茶来历

祁门红茶的来历有人说,祁红就是祁门县的红茶。
这是一种狭隘的地方主义,很浅薄。
今天小编就此举证一二。
祁红起源于东至县尧渡街,有据可依,有史可查。
据《东至县志》记载,清光绪元年(1875年),黟县人余干臣由福建罢官回乡经商,目睹红茶畅销多利,遂在建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参照闽红试制功夫红茶成功。
为扩大生产,次年余干臣又在葛公、洪方等茶区开设茶庄,后又到祁门县里中、闪里、历口开设祁红分庄,所制红茶统以“祁门红茶”称之,简称“祁红”。
后来余干臣劝导茶农们“绿改红”,在他的带动下,茶农纷纷改制,当时改制红茶遍及整个老徽州地区,逐渐形成祁红产区。
另外根据照国家标准定义,具有祁门香的工夫红茶统称祁红,其核心产区包括:东至县、祁门县、贵池区、石台县、黟县、太平县上海黄山茶林场等,历史上还包括江西省的浮梁县。
由此可见,池州是祁红主产区。
关于“祁门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之争,2009年安徽省工商局组织召开协调会,本着“尊重历史、有利发展、科学管理、强化保护”的原则,重新划定“祁门红茶”生产地域范围,确定池州、黄山两市共享“祁门红茶”商标。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祁门县红茶协会却未按照协调会形成的意见,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增加祁门红茶产地范围的修正报告。
目前“祁门红茶”商标争议案件还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审核中。
综上所述,“祁门红茶”不能只限定于祁门县境内,已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大部分消费者潜意识里的观念“…祁门红茶‟就是祁门生产的,其他地方生产的红茶不是正宗的祁门红茶”要转变。
“祁门红茶”发源于东至县,却在祁门发扬光大,不能不说是东至县的遗憾。
东至县红茶产业的发展凝聚力五六代人的心血和付出,起起伏伏,但是东至县的红茶产业一直向前发展,安徽祁乡园红茶有限公司肩负使命,以“振兴东至红茶产业为己任”,为保护“祁门红茶”这一历史品牌,不遗余力,努力打造“祁门红茶”优质品牌。
最新版国内外红茶标准比较,茶叶出口企业必读

最新版国内外红茶标准比较,茶叶出口企业必读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明朝时产于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为红茶鼻祖。
1650年以前,荷兰人通过印度尼西亚殖民地将小种红茶运往欧洲开始了西方红茶文化,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开始摆脱荷兰并渐渐垄断茶叶贸易。
所有红茶都是由灌木(小树)山茶(Camellia sinensis)的叶子制成,目前分支的两个大类为中小叶品种(Camellia sinensis var.sinensis)和大叶阿萨姆品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红茶的产地主要有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非洲中部国家等。
中国红茶产地分布广泛,主要包括福建、安徽、云南、广东、台湾等,品种多样,包括正山小种、祁红、滇红等。
▲正山小种萎凋红茶与绿茶不同,绿茶会随着时间而失去原有的色泽、香气和滋味,但红茶能够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而风味不变,因此红茶能适应长途运输,这也许是红茶传到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由于红茶易储存运输和独特的口感,再加上英国人推崇红茶文化,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红茶被推广到了全世界,是目前世界上饮用最广的茶类。
因此,红茶标准的制定无论是对红茶出口国还是进口国来讲都十分重要。
目前红茶国际标准为ISO 3720,各主要红茶出口国和进口国也有相应的国家标准,阿根廷(IRAM-ISO 3720)、埃及(E.S 4250/2010)、英国(BS ISO 3720)、肯尼亚(KS 65)、加纳(GS ISO 3720)、伊朗(ISIR 623)、坦桑尼亚(TZS 352)等国家的红茶标准大都采用ISO 3720,斯里兰卡(SLS 135)、印度(IS 3633)等国家根据本国红茶生产、加工、消费情况制定了本国的红茶标准,同样,中国的红茶产品种类非常多,各具特点,因此,中国制定的红茶相关标准最多,分类最细,与国际标准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先后发布实施了红茶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3738《红茶》,并分为三个部分。
祁门红茶等级划分标准

祁门红茶等级划分标准祁门红茶是中国著名的红茶之一,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境内,因其产地而得名。
祁门红茶历史悠久,品质卓越,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奖项。
在祁门红茶的生产过程中,等级划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祁门红茶的等级划分标准。
一、外观祁门红茶的外观是等级划分的重要依据。
外观分为条索形、芽头鲜嫩、色泽黑润和金毫显露四个部分。
1. 条索形好的祁门红茶条索形紧绷,长度均匀,大小适中,形状匀称,不松散,不断裂。
条索形优良的祁门红茶,其茶汤色泽明亮,香气浓郁,滋味醇厚。
2. 芽头鲜嫩祁门红茶的芽头鲜嫩程度也是等级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好的祁门红茶芽头鲜嫩,嫩度越高,品质越好。
3. 色泽黑润祁门红茶的色泽也是等级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好的祁门红茶色泽黑润,有光泽,不暗淡,不发红。
4. 金毫显露祁门红茶的金毫是指茶汤中的金黄色毫。
好的祁门红茶金毫显露,数量适中,色泽金黄,光泽自然。
二、香气祁门红茶的香气是等级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香气分为香气醇厚、香气纯正、香气持久三个部分。
1. 香气醇厚好的祁门红茶香气醇厚,浓郁,有深度,香气质量高。
2. 香气纯正好的祁门红茶香气纯正,没有杂味,没有异味,香气清新。
3. 香气持久好的祁门红茶香气持久,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不会很快消失。
三、滋味祁门红茶的滋味是等级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滋味分为滋味醇厚、滋味甘醇、滋味回甘三个部分。
1. 滋味醇厚好的祁门红茶滋味醇厚,口感舒适,没有苦涩味。
2. 滋味甘醇好的祁门红茶滋味甘醇,有一定的甜味,不会过于苦涩。
3. 滋味回甘好的祁门红茶滋味回甘,喝完后口感清爽,能够留下一定的余味。
四、叶底祁门红茶的叶底是等级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叶底分为叶底匀整、叶底鲜嫩、叶底色泽红亮三个部分。
1. 叶底匀整好的祁门红茶叶底匀整,大小适中,形态规则,没有碎末。
2. 叶底鲜嫩好的祁门红茶叶底鲜嫩,嫩度高,有弹性,不干燥。
3. 叶底色泽红亮好的祁门红茶叶底色泽红亮,不暗淡,没有褐色。
祁门红茶分级标准

祁门红茶分级标准旧时的祁红产制,方法各有所长,没有得到统一,销售的渠道也是各异,品质优劣也就难有统一的标准。
外商购得茶叶,通常是自己经过分级后投放市场,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要。
而洋行代理国外茶商采购祁红,先是邮寄样品,然后电报谈价,往返频繁,耗时耗力。
这种古老落后的做法,我们无从考证它的细节,以及由此带来的无尽烦劳。
但我们知道它的过程,近百年年年如此。
历史终于翻过了这一页。
1954年,在外贸部商检局的主持下,成立外销茶叶分级研究小组,初步制定了祁红的标准样问题,1956年祁红正式等级规格问世,从此有了醒目的风标。
新标准包括祁红产品鉴定和保管等内容,分毛茶和精茶两部分,但重点是精茶的鉴定。
毛茶验收入库,按照“好茶好价,次茶次价,对样评茶,按质论价”的原则,经过评茶、定级、给价等手续。
祁红毛茶共分五级十八等,其中一二级各五个等,三四级各三个等,五级二个等,标准样取其各级的中等样。
验收时要逐袋检样,全部开汤审评,以湿看内质为主,结合外形,评定加工级别,称为定级归堆,这是祁红的独特方法。
在归堆等级上,特级到三级各分上下两个堆,四到七级及黑朴、青朴等各归一堆,做到劣变茶单独贮存。
毛茶贮存要有专门仓库,仓库地势要高,便于排水,交通便利,便于搬运。
西南方向要防晒,周围无异味。
仓库以砖木结构为宜,南北朝向为好,地面与地板要有防潮层,尽量少用门窗。
进库定级归堆,如果水分超过10%,应先复烘再入库。
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逐步建立了分级标准,普遍采用单级付制、多级收回的办法,又将工夫茶中较小的下盘茶分离出米,制定了碎茶、片茶、末茶的分级标准,增加了正茶的花色品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花色品种,即分为正茶、副茶、脚茶三大类。
工夫茶分为礼茶、特级(又分为毫芽A、毫芽B)、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共九个级别花色。
碎茶分为高档一号、二号,中档一号、二号、三号,低档一号、二号,共七个花色。
片茶分为中档一号、二号,低档一号、二号,共三个花色。
祁门红茶级别文字描述

祁门红茶文字描述一、级别茶叶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酣厚、香气清香特久。
以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以闻名于世,位居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
祁门红茶指产于安徽省祁门县境内,是槠叶树种生长的,以茶树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初制茶后,再经过三个流程十二道工序制作分级拼配而成,以外形条索紧细均直,色泽乌润为主要特征的工夫红茶,成为祁门红茶,再根据其外形和内质分为:礼茶、特茗、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
下面分别从"外形","香气与滋味","水色","叶底"等特征上进行区分.礼茶——外形:细嫩整齐,有很多的嫩毫和毫尖,色泽润;香气与滋味:香气高醇,有鲜甜清快的嫩香味,形成独有的"祁红"风格;水色:红艳明亮;叶底:绝大部分是嫩芽叶,色鲜艳,整齐美观。
特茗——外形:条索细整,嫩毫显露,长短整齐,色泽润;香气与滋味:香气高醇,有嫩鲜香甜味,有独特的"祁红"风格;水色:红艳明亮;叶底:嫩芽叶比礼茶较少,色鲜艳。
一级——外形:条索紧细,嫩度明显,长短均匀,色泽润;香气与滋味:香味高浓,具有"祁红"特有果糖香;水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叶均整,色红艳。
二级——外形:条索细正,嫩度较一级少,色泽润;香气与滋味:香味醇厚,有"祁红"的果糖香;水色:红艳不及一级明亮;叶底:芽条均整,发醇适度。
三级——外形:条索紧实,较二级略粗,整度均匀,面张稍有松条;香气与滋味:香味醇正,鲜厚有收敛性,"祁门红茶"特征依然显著;水色:红明;叶底:条整,发醇适度。
四级——外形:条索粗实,叶质稍轻,匀净度较差,色泽带灰;香气与滋味:香味醇正,有相应浓度,仍有"祁红"风味;水色:红明较淡;叶底:均整度较差,色红而欠匀,夹有花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67.140.10 X55
祁门红茶
keemun black tea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
前言
本标准由黄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祁门县新茗堂茶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祁门县农业委员会、祁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黄山市产品质量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昶、黄建琴、童其超、杨积亮、耿其明、闵宣文、陆国富。
祁门红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祁门红茶的术语和定义、分级与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祁门工夫红茶、祁红香螺、祁红毛峰等祁门红茶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取样
GB/T 8303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 茶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总灰分测定
GB/T 8307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GB/T 8310 茶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NY/T 5018 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9 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037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祁门香 keemun sweet candy scent
祁门红茶的特有香型,香气成分以香叶醇、苯甲醇和2-苯乙醇为特征香气成分,具有花香、果香和蜜糖香等独有风味的香型。
3.2
祁门红茶 keemun black tea
以安徽省祁门县为核心产区,以祁门槠叶种及以此为资源选育的无性系良种为主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按传统工艺及特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祁门香”品质特征的红茶。
3.3
祁门工夫红茶 keemun black tea
按照初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和精制(筛制、切细、风选、拣剔、补火、拼配、匀堆装箱)工艺加工而成的条形祁门红茶。
3.4
祁红香螺 keemun black tea – xiangluo
按照萎凋、揉捻、发酵、控温做形、干燥、整形、归类加工而成的卷曲形祁门红茶。
3.5
祁红毛峰 keemun black tea – maofeng
按照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干燥、整形、归类加工而成的弯曲形祁门红茶。
4 分级与实物标准样
4.1 祁门工夫红茶按品质差异,分为特茗、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按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分别设一个实物标准样,各为该级产品品质的最低界限。
标准样一般每三到四年换配一次。
4.2 祁红香螺、祁红毛峰按品质差异,分为特级、一级、二级。
按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分别设一个实物标准样,各为该级产品品质的最低界限。
标准样一般每三到四年换配一次。
5 要求
5.1 自然环境
5.1.1 气候
祁门红茶产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梅雨明显、雨量集中、日照较少、降水丰沛。
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水量为1725.6mm,其中4 ~7月最为集中,超过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816.6 h,年日照率为45%,年平均无霜期220 d~230 d。
5.1.2 土壤
祁门红茶产区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黄棕壤、石灰岩土为主,土壤质地疏松,理化性质优良,有机质丰富,pH值5~6。
5.1.3 植被
祁门红茶产区大多位于海拔300m上下,四周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80%以上,主要树种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竹林。
5.2 种植技术
按 NY/T 5018 的规定执行。
5.3 鲜叶
5.3.1原料要求
采用祁门槠叶种及以此资源选育的无性系良种为主的茶树幼嫩芽叶为原料。
要求色泽新鲜,无劣变或异味,无病虫害叶,不得含非茶类夹杂物。
5.3.2采摘标准
5.3.2.1祁门工夫红茶各等级鲜叶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应符合表2的规定。
使用清洁卫生、通气良好的竹篮、篓筐等用具盛装鲜叶原料,禁用塑料袋、编织袋等紧压装运。
5.3.4 贮存
5.3.4.1贮存室应干燥、凉爽、荫蔽,用具和地面应保持清洁,无积留残叶和其他夹杂物。
5.3.4.2 贮存要求:
——鲜叶应分清等级,分别摊放。
——雨水叶和非雨水叶应分别摊放,分别萎凋。
5.4 加工技术
应按 NY/T 5019 的规定执行。
5.5感官指标
5.5.1祁门工夫红茶各等级感官指标
应符合表3的规定。
应符合表4的规定。
应符合表5 的规定。
应符合表6的规定。
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5.8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应符合GB 2763的规定。
6试验方法
6.1取样
按 GB 8302 规定执行。
6.2感官指标检验
按 GB/T 23776 规定执行。
6.3理化指标检验
6.3.1样品制备
按GB 8303的规定执行。
6.3.2水分检验
按GB 8304的规定执行。
6.3.3总灰分检验
按GB 8306的规定执行。
6.3.4水溶性灰分检验
按GB 8307的规定执行。
6.3.5粉末检验
按GB 8311的规定执行。
6.3.6 水浸出物检验
按GB 8305的规定执行。
6.3.7粗纤维检验
按GB 8310的规定执行。
6.4污染物限量指标检验
按 GB 2762 的规定执行。
6.5 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检验
按 GB 2763 的规定执行。
6.5 净含量允许短缺量
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进行,按《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判定。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批次
产品均应以批(唛)为单位,同批(唛)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包装单位重量应相同。
7.2出厂检验
7.2.1 出厂检验内容为感官指标、水分、粉末、净含量允许短缺量和包装标签。
7.2.2 每批(唛)产品应按本标准要求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7.3 型式检验
7.3.1 型式检验为全项目检验。
7.3.2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
——首次批量生产前;
——产品如因原料、工艺、机具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4 判定规则
7.4.1凡劣变、有异味、污染物限量和农药残留量指标有一项不合格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
7.4.2 理化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或感官品质不符合规定级别的,应在原产品中加倍抽取样本复检,复检中理化指标不合格的,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感官指标不合格的降级处理。
7.4.3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或按GB/T 8302规定在同批(唛)产品中加倍取样,对有争议项目进行复验,以此复验结果为准。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志、标签
产品的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标签应符合 GB 7718 规定。
8.2 包装
8.2.1包装容器应采用干燥、清洁、无异味等不影响茶叶品质的材料制成,包装要求牢固、防潮、整洁、美观、无霉无破损,能保护茶叶品质,适于装卸和贮运。
8.2.2 销售包装应符合SB/T 10035的规定,运输包装应符合SB/T 10037的规定。
8.3运输
装运茶叶的车、船和集装箱等各种工具,应符合清洁、卫生、干燥、无异气味、无污染的要求;运输时,应防潮湿、防晒、防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等损害茶叶品质的物品混装、混运。
8.4 贮存
8.4.1 茶叶产品应贮于清洁、干燥、无异气味、无污染的专用库房,仓库周围应无异味、无污染物。
8.4.2贮存仓库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灭鼠剂及防毒剂。
8.4.3 在本标准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下,祁门红茶的保质期不得低于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