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绪论(本)

合集下载

逻辑导论全套课件

逻辑导论全套课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学、逻辑学、
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
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
学。

1977年版《大英百科全书》将逻辑 学列为基础学科第一位。
四、逻辑学的性质
2、工具性
①推理的工具 ②表述思想、建构理论的工具。 ③思想分析与批判的工具。
四、逻辑学的性质
分 析 1 比一比谁更聪明——戴帽子问题
三、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思维形式分析为常项和变项
例如
①如果水温在一个大气压下为摄氏零度,那么水就会结冰。
②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③如果某甲作案,那么他有作案时间。
它们共同的形式是:如果p,那么q
三、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又如
①有的教师是律师。 ②有的被告是无罪的。 ③有的乌鸦是白色的。
逻辑思维规律
二、逻辑学的起源——源于理智的自我反思
1.
说谎者悖论及其他

克里特岛人埃匹门尼德(Epimennides): 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 麦加拉派的欧布利德 : 一个人说,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话。 罗素:“集合论悖论” “理发师悖论”
二、逻辑学的起源——源于理智的自我反思
逻辑导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语言分析 第三章 逻辑推理:命题演算
第四章 逻辑推理:类演算与关系推理
第六章 逻辑推理:模态、规范逻辑 第七章 合情推理:归纳逻辑
第八章 逻辑基本规律
第九章 论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逻辑”的含义 二、逻辑学的起源
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四、逻辑学的性质
一、“逻辑”的含义
2、普罗泰戈拉斯的“半费之讼”

逻辑学笔记

逻辑学笔记

逻辑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逻辑:1、将“Logic”译为“逻辑”一词的是近代学者严复。

2、“逻辑”在汉语中的含义:(1)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2)思维的规则、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

(4)逻辑学或逻辑学知识。

二、逻辑简史:1、逻辑学的三大源头:(1)古希腊的形式逻辑。

(2)中国先秦时期的名辩学。

(3)印度佛教中的因明。

2、逻辑学已经或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逻辑学科体系,并在整个现代科学中发挥着基础学科的作用。

3、现代逻辑的科学体系:4、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奠定以三段论为主体的词项逻辑。

5、逻辑学在近代的发展:(1)培根、弥尔:古典归纳逻辑学说。

(2)布莱尼茨:数理逻辑。

(3)康德、黑格尔。

6、中国古代逻辑:名辩学(1)邓析:“两可之说”。

(2)惠施与庄周:“濠梁之辩”。

(3)孔子:“正名论”。

(4)公孙龙:“白马非马”。

(5)韩非:“矛盾之说”。

(6)《墨经》:“名辨说”。

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思维的形式:(1)思维的形式,又称“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2)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具体表现形式为概念、判断、推理。

(3)思维的逻辑形式、存在方式、联系方式包括逻辑常项与逻辑变项两部分:①逻辑常项是指在某种逻辑形式中,不随思维具体内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部分。

②逻辑变项是指在某种逻辑形式中,随着思维具体内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部分。

③逻辑常项决定逻辑形式的性质,是区分不同逻辑形式的依据。

(4)逻辑学从真假值角度研究逻辑形式:①真假性质:一个形式在任何情况下为真,何种情况下为假的性质。

②真假关系:当一个形式为真(或假)时,另一个形式为真或假的关系。

2、逻辑规律。

3、逻辑方法。

四、逻辑学的作用:1、有助于人们准确、严密地表达和交流思想,进行有效的交际。

2、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规律的思维能力,运用逻辑推理,从而获得间接知识。

3、有助于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法律逻辑学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绪论是本课的导言,学习目的在于对逻辑学这门课做一个概括了解,培养学习逻辑学的兴趣。

本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逻辑学是什么”,“逻辑学学什么”,“为什么学逻辑学”和“怎样学逻辑学”。

本章重点:逻辑学的性质和对象,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导入: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半费之讼”的例子。

古希腊著名学者普洛达哥拉斯与其学生欧提勒士曾约定,欧提勒士的学费分两期付,一半学费规定在欧提勒士毕业时付,另一半学费规定在欧提勒士出庭第一次胜诉之后交付。

但是欧提勒士毕业后迟迟没有出庭,普洛达哥拉斯急不可耐,便决定向法庭起诉,要欧提勒土付另一半学费。

他对欧提勒士说:“如果你打胜了官司,那么按照合同的约定,你应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你打败了官司,那么按照法庭的判决你也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你或者打胜这场官司或者打败这场官司,反正你都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提勒士回答普洛达哥拉斯说:“如果我打胜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法庭的判决,我不必给你另一半学费;如果我打败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合同的约定,我也不必给你另一半学费,我或者打胜这场官司,或者打败这场官司,反正,我都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

例如:1944年4月,苏军正在部署对德军实行反攻,但不清楚德军防线的兵力布置情况。

一天,苏军司令员在指挥室内注意到刚进来的参谋长肩章上的冰雪开始消融。

他及时抓住这个不起眼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推理,最后获取了德军兵力的部署情况,取得了反攻的胜利。

他是怎样推理的?推理:只有天气转暖,室外肩章上的冰雪才会消融;室外肩章上的冰雪消融了,所以天气转暖。

在此基础上,苏军司令员又进行了一系列推理:如果天气转暖,那么德军掩体中的雪也会融化;如果雪融化,就会使掩体变得泥泞,德军就会清理掩体中的积雪,如果清理积雪,就会把带雪的泥土一起抛出;如果某处有湿土抛出,那么某处就有掩体,如果抛出的湿土多,那么该处的兵力就多(反之则兵力少)。

《逻辑学》教案(全套)

《逻辑学》教案(全套)

《逻辑学》全套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性质一、“逻辑”一词的含义“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源于古希腊文“逻各斯”,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1、客观规律。

例如:“破坏森林资源会造成水土流失符合自然发展的逻辑”。

这里的“逻辑”是指客观规律。

2、思维的规律。

例如:“应该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

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

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逻辑”。

这里的“逻辑”是指一种荒谬的理论。

4、指“逻辑学”这门学科。

例如:“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炼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

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逻辑”一词具有多义性,其含义到底是什么,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二、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它有三个发源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以墨家的《墨经》为代表,中国古代称逻辑学为名学、辩学或论理学)、古代印度(印度称逻辑学为“因明学”,“因”指推理的依据,“明”即通常所谓“学说”,“因明”就是古代印度关于推理的学说。

最早的著作是《正理经》)和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为代表)。

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的逻辑学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发展而来的,亚里士多德于是被称为“逻辑学之父”。

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思维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狭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推理的科学,即研究如何从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科学,也就是研究推理的有效性的科学。

思维是人类认识的理性部分,它以抽象、概括的方式反映世界。

思维有其内容,也有其形式,或曰形式结构。

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逻辑学不研究思维的内容,只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

思维的形式结构也就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就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逻辑学(第一二章总结提纲)

逻辑学(第一二章总结提纲)

《逻辑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1、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常项逻辑变项(词项变项、命题变项)2、逻辑规律、逻辑矛盾第二节思维、语言和逻辑1、思维、语言和逻辑(1)逻辑学以思维为研究对象,思维是人类认识的理性阶段,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2)思维看不见,摸不着,而语言是思维与思维科学包括逻辑学之间的物化的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中介。

(3)语言有其层次性:对象语言、工具语言(又称元语言)2、自然语言和符号语言(1)语言是符号系统,有三个要素:基本符号,语形规则,语义规则。

(2)语言可分为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3、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1)传统逻辑(古希腊阿里士多德——19世纪中叶数理逻辑产生前)主要内容:概念理论、词项逻辑(三段论)、古典命题逻辑、古典归纳逻辑。

(2)现代逻辑(又称数理逻辑、符号逻辑)主要内容:一阶逻辑、模型论、公理集合论、递归论、证明论。

第三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逻辑学的性质:基础性、工具性、人类性第二章概念第一节内涵和外延1、对象的属性:对象、本质属性、固有属性、偶有属性、概念(1)逻辑学意义上的本质属性与认识论上的本质属性不同(2)对人的本质属性的揭示有肤浅和深刻之分(3)概念与语词的联系和区别2、内涵和外延确定一对象是否属于某概念的外延。

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该概念的内涵第二节概念的种类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概念可划分为:(1)概念外延分子数:普遍概念、单独概念、空概念(2)概念反应的对象:实体概念、属性概念(性质概念、关系概念)(3)正概念、负概念(论域)(4)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类概念)第三节概念的关系1、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属概念(上位概念)、种概念(下位概念)、交叉关系2、不相容关系:矛盾、对立第四节概念的定义1、概念、概念陈述、定义(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2、实质定义的结构和方法:被定义的概念=(邻近)属概念+种差规则:(1)定义项的概念认知度要高于被定义项(2)被定义项要恰当归类(3)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4)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同语重复、循环定义)(5)定义一般是肯定性陈述,但并非不能使用否定性陈述3、语词定义(1)规定的语词定义:① 为模糊的语词规定确切的涵义② 为冗长的叙述规定简约的表达③ 为专门用语规定严格意义④ 为旧词赋新义(3)说明的语词定义第五节概念的划分1、划分的三个构成要素:母项、子项、划分标准2、划分规则:(1)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2)一次划分必须依据同一标准(3)子项的外延必须为不相容关系(4)子项必须是同一层次的概念3、划分是把类分为子类,属概念分为子概念,用以明确上位概念的外延分解是把整体分成部分,用以明确整体的构成第六节概括和限制1、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内涵少的概念外延大,内涵多的概念外延小2、限制:增加内涵,缩小外延,将一般概念具体化,用于定义过宽概括:减少内涵,扩大外延,将具体概念一般化,用于定义过窄。

逻辑学笔记

逻辑学笔记

逻辑学第一章绪论1.普通逻辑=形式逻辑2.逻辑=辩证逻辑+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现代形式逻辑)3.逻辑=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思维的规律性+逻辑学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和思维基本规律以及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间接性,概括性的反映2.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

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现象,部分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4.感觉是我们对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

知觉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客观对象整体性的直接反应,是感觉的综合,提供事物整体的外部形象。

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5.整个感性认识阶段有“表面性”和“直觉性”的特点6.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或思维形式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就是思维。

7.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与语言密不可分。

8.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它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性,概括性的反映,思维一定要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二什么是思维形式的结构1.普通逻辑以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

思维的内容是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和属性。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们思维过程中用来反映客观现实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形式,也就是思维形式,即表现思维内容的方式。

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形式的组成要素之间一定的联结方式,是各种具体思维形式中最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由于思维的具体内容全部凝聚在各种不同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里,思维形式结构自然也就表现在不同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中3.(1)思维形式结构是从各不相同内容的判断和推理中抽取出来的,共同具有的形式结构,它是普通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

(2)思维形式的结构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 )1. iSIH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笊的形氏结构及其规律,也田学是研究思细形贰结构及貝规律的H 学。

2. 思细〃K站沟是思英容的存在方衣、取系方IU逻鴉是思维昭氏站沟中的不变部什,它决定思维的也圳容°也厲变顶是思煎形式给构中的可变部分,E容纳思细的貝体容。

规"所有S是P”这一全林肯定命題的思维形貳结构,其中“两有……是……”是也圳站顶,表明该命題貝有“全样肯定”的酬容。

“s”、“P”是逻辑变攻(词嘎变頂),代人不同具体间顶,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容,并有負假°ueu -eu果P,朋么Q”逹一充分条件假言俞题的思维形式绪构,其中5果……91……”是世珈帘顶,表明馥命最具有删式的世01容,时件貝则后件貝(“有之必然”),井非前件真面后件假(并非“有之面不広” )。

“P、Q”是逻圳变哎(命體变顶),代人不同的貝IUS,表达不同的貝体思维容,并有貞嘏。

3. 对思叢形衣结构的代人,是借用貝体的词JH或命體替模思并附武给枸中的迴圳变顶,因而便思维形贰给构Mi力有容的具体思想,并貝有貝假値。

5用貝体的凤域“M”和“落时乔木”, 分剧替模"所有S是P”这一全林肯定竝的思滾朋氏第构中的也圳賀项“S”和“P”,回而便思细形贰结构Mi为有容的具体思想“除有M是落叶乔木”,并貝有貝値。

2血用貝体的俞題“过度SU戈森贰”和“僉破坏生态平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逹一充分条件很盲命题的思维幣法箔构中的电圳变顶“P”和-Q",因而使思维幣法箔轴成为有容的具体思思-« 果过度JU 戈森M,殆么僉破坏生态平恸”,并貝有貞値。

4. 理代iSVIU^Jt上定艾和说明逻轴规律。

血命題也卅中的也僻规律甬是廉言武(一貝値形貳在命體变顶的什恿一MIK萌卞祁貝),谓词也僻中WiSlOo规律就是普iS有效貳(借一命蝕形KStf-l?释下都借鸟一个貝俞逋)①,传^iSIOi要八容、作用上定义和说明逻圳规律。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一、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

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

如“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是……”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的逻辑内容。

“S”、“P”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的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

“P、Q”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的具体命题,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的代入,是指用具体的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

如用具体的词项“杨树”和“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S”和“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所有杨树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

又如用具体的命题“过度砍伐森林”和“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P”和“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

如命题逻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的逻辑。

规律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

逻辑规律有特殊和一般之分。

如定义、划分的规则,是特殊的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的特殊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某种特殊的理论或观点——贬义性质。
如“把侵略说成是‘友谊’,这是地地道道的强盗逻辑”。
4、逻辑科学(逻辑学)。
如“要学点逻辑”、“要掌握逻辑知识”。
5
练习:
指出下列各语句中的“逻辑”一词是在何种涵义上使用的。 (1)逻辑和修辞,使人长于论辩。(培根) (2)法律寻求的是合理性证明的逻辑而不仅仅是或主要不是 发现的逻辑。(波斯纳) (3)逻辑是不可少的,过去说一个人“不讲逻辑”是个很大 的罪名,是骂人的话。(金岳霖) (4)男人的逻辑总是对付不了女人的逻辑。(契诃夫) (5)经济全球化的原动力来自市场秩序的内在逻辑。 (6)逻辑可以告诉我们走这条路或那条路保证不遇见任何障 碍;但它不能告诉我们那一条道路能引导我们达到目的地。 (彭加勒)
(2)向普及与应用方向发展
譬如:逻辑学研究向部门科学的渗透;
逻辑学研究向人们的日常思维靠拢;
西方的非形式逻辑运动和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
10
第二节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及学习意义
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二、逻辑学的学科性质
三、逻辑学的作用、意义与局限性
四、学习逻辑学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11
一、逻辑学的研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
1
第一讲
——关于逻辑学的一般问题
绪 论
2
第一节
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逻辑”的含义
二、逻辑学的起源(三大发源地)
三、逻辑学的发展
四、逻辑学的发展趋势
3
1、“逻辑”一词的来源
1、“逻辑”一词由英文logic音译过来,最早来自于古希腊语 “逻各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 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用“逻各斯”来指称主宰宇宙万物的规 律。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由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 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他 认为,“火”就是“逻各斯”,就是“主宰宇宙万物的规律”。 从此,这个词开始流行。 2、最早将西方逻辑思想引入中国的是眀末清初的学者李之藻, 他翻译了西方的逻辑著作《亚里斯多德辩证法概论》并命名为 《名理探》。初始,中国译者将logic译为“名学”、“辩学”、 “名辩学”。 3、近代学者严复(福州人)在其译著《穆勒名学》中第一次 把英文的logic翻译成汉语的“逻辑”一词。后经近代学者的提 倡,这一译名得以普及。
所有A(是)B, C是 A,
所以,C是B 。
14
逻辑常项与逻辑变项
逻辑常项(logical constant):某一思维形式中 固定不变的部分,它决定着该类思维形式的逻 辑性质与逻辑特征。 逻辑变项(logical variable):某一思维形式中 因具体内容的不同而可以互相替换的部分。
(数理逻辑、辩证逻辑、实用逻辑)。
8
(1)F. Bacon(培根,1561-1626)以及J. S. Mill (弥尔,1806-1873)的古典归纳逻辑学说;
培根的《新工具》,弥尔的《逻辑体系》
(2) G. Leibnitz(莱布尼茨,1646-1716)开辟了 数理逻辑(现代逻辑)的道路;
6
二、逻辑学的起源(三大发源地)
逻辑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最古老的学科之一。从它 产生到如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逻辑的发源地有
三个: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
(1)古代中国的逻辑学——“名辩之学”。 如:邓析子的“两可”之说;公孙龙子的“白马非马”论 (2)古印度的因明学说; 在古梵文中,因:推理、论证;明:学说
莱布尼茨将数学的方法引入逻辑领域,提出创制数理逻 辑的设想,将形式逻辑符号化,从而能对人的思维进行运算 和推理。
(3)I. Kant(康德, 1724-1804)和G. Hegel(黑 格尔, 1770-1831)等人首倡辩证逻辑研究。
9
四、逻辑学的发展趋势
(1)向现代逻辑方向的高深度发展
譬如,现代逻辑在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
18
在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里有一个“猜 匣订婚”的情节。在金、银、铅三个匣子中,父亲只 放了一张女儿的肖像,并在三个匣子上分别刻了这么 三句话:“肖像不放在此匣中”、“肖像在金匣子中” 和“肖像不在此匣中”。三句话中只有一句真话,谁
(3)古希腊的逻辑学。
7
三、逻辑学的发展
逻辑学发展历史的三大阶段(欧洲):
1、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逻辑学的繁荣源于
当时社会的学术繁荣与论辩术。逻辑学和哲学一样是 智慧之学。 •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建立起逻辑学的学科体系, 一举奠定了逻辑学的科学基础。
2、中世纪是逻辑学的发展停滞期。
3、近、现代逻辑学的特点——形式逻辑的深化与扩张
(2)普效性
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逻辑学提供带有普遍 有效性的知识。 在学科分类中,逻辑学属于基础科学。
(3)全人类性
逻辑学无民族性、本身没有阶级性,是全人类 共同拥有的知识。
17
三、逻辑学的作用、意义与局限性
1.一般作用:对所有思维正常者而言的意义 (1)逻辑学从理论上揭示了正确思维的特 性,有助于人们从自发的逻辑思维提升为 自觉的逻辑思维——培养提高逻辑思维能 力。
4
2、“逻辑”的不同含义
1、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逻辑”,指的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 如“公安工作的逻辑”,指的是公安工作的规律。
2、人的认识和思维的规则、规律。
如“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就是指要合乎人的认识、思维 的的规则、规律;如“办案人员的思维要具有逻辑性”,就是指 要符合思维的的规则、规律。
逻辑学的定义:(形式逻辑)是研究思 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1、思维形式、逻辑形式
2、思维规律
12
(1)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动物) (2)所有的杨树都是落叶乔木。(植物) (3)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经济)
所有的S都是P
13
(1)所有生物都有新陈代谢过程, 病毒是一种生物, 所以,病毒也是有新陈代谢过程的。 (生物学) (2)所有法律都由国家颁布, 《铁路法》是一种法律, 所以,《铁路法》也是由国家颁布的。 (法学)
15
2、思维规律:
研究的是人们只要进行思维活动就必
须遵守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规律。
(1)保证思维一致性的同一律
(2)保证思维无矛盾性的不矛盾律
(3)保证思维明确性的排中律
(4)保证思维论证性的充足理由律
16
二、逻辑学的学科性质
(1)工具性
人类的思维、认识和表达都要借助于逻辑。逻 辑学既是表述和论证的工具,也是认识的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