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泥鳅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产生较大的养殖损失,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赤皮病、打印病、寄生虫病及其它生物敌害等。

主要防治方法如下:水霉病: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或类白色棉絮状物,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在初春水温较低、鱼体受伤时较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1、捕捉、运输泥鳅时,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2、鱼体感染此病时,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10min,对发病鱼池用4%的食盐水和4mg/L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赤皮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该病对泥鳅危害大,尤其在盛夏高温季节发病率高。

病鱼症状表现为鳍和腹部等皮肤呈灰白色,肛门冲血发红,继而肌肉溃烂,严重时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变成深红色,肠管糜烂,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避免鱼体受伤,全池泼洒1mg/L的漂白粉或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

打印病:患病部位主要在鱼体后半部,病灶红肿,多呈圆形或椭园形,此病多发生在7~9月份。

防治方法:用1mg/L的漂白粉或2~4mg/L的五倍子溶液全池泼洒。

寄生虫病:病鳅离群独游,摄食减少,鱼体瘦弱,常浮在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生在鱼鳃部和体表所致,该病主要发生在5~8月。

防治:先用90%的晶体敌百虫0.5mg/L或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杀虫药用后第二天或隔天再用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敌害:主要有蛙类、蛇、水生昆虫(如水蜈蚣、红娘华)、鸟类及凶猛性鱼类等。

泥鳅养殖期间,要及时做好敌害清除工作:池塘的进、排水口要用密网拦滤,防止野杂鱼进入;经常清除池边杂草,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及时捕捉,蛙卵及时捞除;对水蜈蚣、红娘华,可用95%的晶体敌百虫按0.5~1mg/L兑水全池泼洒;水蛇可用硫黄粉来驱赶,每亩用硫黄粉1.5kg撒在池堤四周;发现水鸟及时驱赶。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养殖泥鳅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
活动。

泥鳅养殖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病害,对泥鳅的生长和养殖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下面
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泥鳅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白点病
白点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出现小白点,严重时可能
导致鱼体溃烂、损失食欲等。

白点病的发生与鱼缸水质不佳、水温波动大有关。

防治方法:
1. 注意鱼缸水质的调理,保持水质清洁、稳定,避免过度投喂和污染水质。

2. 加强饲料的营养,增强泥鳅的抵抗力。

3. 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海洋石灰、过氧化苯甲酰等。

二、孔雀石绿病
孔雀石绿病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症状是鱼体出现石绿色斑点或块状
病变。

该病主要由于环境污染引起。

三、头孢菌病
头孢菌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呈现红色肿胀,严重时
可能导致皮疹、出血等。

该病主要由于细菌的感染引起。

四、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症状是泥鳅体表出现寄生虫,如鳃蚤、虱子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活动力下降、食欲减退等。

总结:
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有白点病、孔雀石绿病、头孢菌病和寄生虫感染等。

预防病害
的关键是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注意饲料的营养,加强泥鳅的免疫力,并在必要时使用药
物进行治疗。

只有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才能保证泥鳅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因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然而,养殖泥鳅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泥鳅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正确的防治方法对于泥鳅养殖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白点病。

白点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为一种寄生虫。

患病泥鳅体表会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会影响泥鳅的呼吸和食欲。

预防白点病的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加强泥鳅的营养,提高泥鳅的免疫力。

2. 眼球突出病。

眼球突出病是一种常见的泥鳅眼部疾病,病因可能是由于水质恶化或者泥鳅之间的打斗引起。

预防眼球突出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清洁养殖池、避免过度投喂、控制泥鳅数量,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

3. 肠胃炎。

肠胃炎是泥鳅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症状是泥鳅食欲不振、排便异常。

预防肠胃炎的方法包括合理饲料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洁。

4. 寄生虫病。

泥鳅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鳃腔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等。

预防寄生虫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泥鳅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合理使用驱虫药物。

二、综合防治措施。

除了针对单一疾病的防治方法外,综合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清理废弃物,保持水质清洁。

其次,合理饲料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保持泥鳅的健康状态。

最后,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结语。

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是泥鳅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保持泥鳅的健康状态,才能保证泥鳅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养殖者需要加强对泥鳅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合理管理养殖环境,提高泥鳅的免疫力,从而保证泥鳅养殖的效益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防治方法能够对泥鳅养殖者有所帮助,也希望泥鳅养殖能够蒸蒸日上,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泥鳅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它是一种肉质鲿鲅目鳗鲬科的淡水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病害问题,这些病害会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病害1. 铜绿假单胞杆菌病症状:鳅鱼体外长有铜绿色菌丝,病鱼身体消瘦,活动力减弱,常有腹背弯曲现象。

防治方法:鳅鱼患病后,应立即将病鱼隔离,不与健康鱼接触,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增强水质管理,维持良好的环境。

2. 痢疾假单胞杆菌病症状:鳅鱼浑身发黑,肚部较大,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加强养殖池水管理,避免底泥积存,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投喂,增强养殖泥鳅的抵抗力。

二、寄生虫病害1. 鳃珠虫病症状:鳅鱼鳃部有大量白色或淡黄色的珠状体,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鳅鱼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使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去除饲养池底泥,避免虫卵再次孵化。

2. 鱼铁线虫病症状:鳅鱼肠道中有白色细线虫,鳅鱼食欲减退,腹部膨胀,体形瘦长。

防治方法:使用驱虫剂进行治疗,每年定期对池塘进行清洗消毒,避免寄生虫滋生。

三、真菌性病害1. 黑鳞病症状:鳅鱼鳞片上生有黑色斑点,逐渐扩大,病变部位易于继发其他病害。

防治方法:使用真菌杀菌剂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养殖池水的清洁和水质管理。

2. 鳅霉菌病症状:鳅鱼体表覆盖有白色霉菌膜,呼吸困难,食欲减退,行动迟缓。

防治方法:使用霉菌杀菌药物进行治疗,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改善水质。

四、病害防治措施1. 加强管理定期清理养殖池,清除底泥和杂草,保持水质清洁。

避免过度投饵导致水质恶化,合理控制水质的pH值和温度,提高鳅鱼的生活环境。

2. 注重饲料选择优质的饲料,合理膳食营养结构,适当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提高鳅鱼的免疫力。

3. 抗病药物根据鳅鱼不同的病害症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寄生虫、抗真菌等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味道鲜美,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泥鳅的
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病害问题。

下面将介绍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
法。

1. 白点病:白点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病害,病鱼体表出现白点,鱼体活动
不正常,摇头晃尾。

防治方法:可采用药物浸泡法,将患病的泥鳅浸泡在药物溶液中,一
般治疗5到7天,病情会得到改善。

2. 鳃虫病:鳃虫是一种寄生虫,常在泥鳅的鳃部寄生,导致泥鳅鳃部红肿、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可采用药物浴,用医用碘酒或其他药物将泥鳅的鳃部进行浸泡,同时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

3. 腹水病:腹水病是泥鳅的一种常见疾病,病鱼腹部膨胀,活动力下降,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及时发现病鱼,进行隔离并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更换水质,并添加鱼类营养剂,增强泥鳅的抵抗力。

4. 丝虫病:丝虫寄生在泥鳅的皮肤和鱼鳃中,导致皮肤破损、溃烂,鳃部出血,呼
吸困难。

防治方法:可采用药物浸泡法,用药物溶液对患病泥鳅进行浸泡,同时注意增强
饲料营养,提高泥鳅的免疫力。

5. 眼睛病:泥鳅的眼睛易受外界刺激而发生病变,如眼球变白、眼睑肿胀等。

防治
方法:应尽量避免泥鳅眼睛受到外界刺激,如水质过脏、饲料过硬等,同时可用药物滴眼
液对患病泥鳅进行治疗。

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泥鳅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病害问题,并采取相应
的防治方法。

要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定期更换水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加强饲养管理,为泥鳅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其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由于其温和的性格和易于繁殖的特点,被广泛饲养。

然而,泥鳅也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的疾病的侵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泥鳅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1. 白点病(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又称霉菌病,是泥鳅常见的疾病之一。

患病泥鳅身上出现白色小颗粒,常伴有摇头、摆尾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提高水质、增加氧气供应、使用药物治疗,并定期清洁鱼缸和更换水质。

2. 回游虫病(Costia):回游虫是一种寄生在鱼体上的微型单细胞生物,感染泥鳅后会引起鱼体浑浊、活动力下降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提高水质、增加氧气供应、使用药物治疗,并定期清洁鱼缸和更换水质。

3. 鱼癣(Saprolegnia):鱼癣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疾病,感染泥鳅后会在鱼体上形成白色或灰色绒毛状物。

防治方法包括提高水质、增加氧气供应、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并减少泥鳅的壮体饲养,避免过度拥挤。

4. 蜡样背(Exophthalmia):蜡样背是一种泥鳅常见的体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珠突出和背部畸形。

防治方法包括提供均衡的饲料、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避免过度喂食和过度拥挤。

5. 肠蠕动虫病(Camallanus cotti):肠蠕动虫是一种寄生在泥鳅肠道内的线虫,感染泥鳅后会引起鱼体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使用驱虫药物治疗,定期清洁鱼缸和更换水质,避免污染传播。

6. 鱼白化病(Viral Hemorrhagic Septicemia):鱼白化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感染泥鳅后会导致鱼体出血、白化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提高水质、增加氧气供应,避免引入感染源,并根据需要使用特定的疫苗。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常见疾病,泥鳅还可能受到其他一些疾病的困扰,如鱼病、鳃脓病等。

对于泥鳅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下几点是常见的建议:1. 提高水质: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和控制泥鳅疾病的关键。

定期清洁鱼缸,定期更换水质,保持水温适宜、pH值稳定。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1、水霉病
[症状和病因]由水霉、腐霉等真菌感染而致。

此病大多因鳅体受伤,霉菌孢子在伤口繁殖,并侵入机体组织,内眼可见发病处长有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物。

[防治方法]用400mg/kg的食盐加400mg/k8的小苏打浸洗1小时;用2%-3%浓度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10分钟,也可用医用碘酒或1%浓度的高锰酸钾涂于病鳅病灶上。

2、赤鳍病
[症状和病因]由短杆菌感染所致。

病鳅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腐烂。

[防治方法]用1mg/kg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或0.5mg/kg浓度溴氯海因全池泼洒;或用10mg/kg浓度的四环素溶液浸洗12小时。

发病鱼用10-50mg/kg的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钟,每天浸洗1次,连续浸洗5天。

3、打印病
[症状和病因]由嗜水产气单孢杆菌寄生所致。

病鳅病灶浮肿、红色,呈椭圆形、圆形。

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

[防治方法]用0.5m/kg浓度溴氯海因垒池泼洒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用1mg/kg的漂白粉或2-4mg/kg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或用漂白粉和苦参交替治疗法:第一天泼洒1.5mg/kg漂白粉,第二天用5mg/kg苦
1。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泥鳅的病害防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养殖水体较浅,用药量一定要计算准确;二是用药后的池边不能离人,发现泥鳅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加新水等救急措施;三是禁用违禁药品。

本文将介绍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气泡病1、主要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此病在鳅苗阶段最易发生。

2、防治方法:(1)加水前进行曝气,充分降解水中有机物;(2)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饲,防止水质恶化;(3)发病时,立即加入新鲜的水,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4kg/亩~6kg/亩;(4)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pH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二、白尾病1、主要症状:初期鳅苗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为白色,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鳍部分或全部烂掉,随即死亡。

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此病在鳅苗阶段最易发生。

2、防治方法:(1)将八黄散加入25倍重的0.3%氨水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度为3ppm;(2)将1千克干乌桕叶(合4千克鲜品)加入 20倍重量的2%生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再煮10分钟后带渣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4ppm;(3)漂白粉(有效氯30%)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ppm。

待4小时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磨碎后开水浸泡)使池水浓度为3ppm,以促使病灶迅速愈合。

防治方法:①加水前进行曝气,充分降解水中有机物;②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饲,防止水质恶化;③发病时,立即加入新鲜的水,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4~6公斤/亩;④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pH 值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赤皮病1、主要症状,体表充血发炎,可蔓延于全身,整个鳍或鳍基部充血,鳍端腐烂,常有缺失,鳍条间软组织多有肿胀,甚至脱落呈梳齿状,常继发感染水霉病。

病鳅时常平游,浮于水面,动作呆滞、缓慢,反应迟钝。

死亡率高达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赤皮病、曲骨病、水霉病、寄生虫病、气泡病和敌害生物等,下面分
别介绍这些病害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赤皮病
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

病鳅的鳍、腹部皮
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

泥鳅赤皮病的防治方法
发现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分钟~20分钟;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04%的呋喃奈斯拌饵投喂,连喂3天,疗效比较显著。

曲骨病
病鳅背骨弯曲,因孵化时水温异常及缺乏维生素所致。

泥鳅曲骨病的防治方法
孵化时保持适温,防止水温急剧变化,投喂混合饲料。

水霉病
由于水温较低或冬季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

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

泥鳅水霉病的防治方法
发现此病,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分钟~10分钟,也可用浓度为1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5分钟~30分钟,即可治愈水霉病。

寄生虫病
泥鳅种苗阶段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被寄生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

泥鳅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发病鱼池可按1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制成的合剂全池泼洒。

气泡病
鳅苗阶段,由于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易导致气泡病。

病鳅肠中充气,腹部鼓起,浮于水面。

泥鳅气泡病的防治方法
发病重池,可用浓度为1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或加入新鲜水体。

平时投饵要注意适量、多样化,并加强水质管理,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敌害生物
泥鳅的主要敌害生物有蛙类、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肉食性鱼类。

敌害生物的防治方法
1、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捞除。

2、进水口要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进水时进入池中。

3、发现鸟类,及时驱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