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基线多影像摄影测量-Read

合集下载

摄影测量学总复习

摄影测量学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1)摄影测量: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所获得的影像来测定目标物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时,像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L之比。

(3)地面采样间隔(Ground Sample Distance, GSD):指的是数字影像上一个像素所对应的地面尺寸。

(4)航向重叠度:相邻像片在航线上的重叠度。

(5)旁向重叠度:相邻航线之间像片的重叠度。

(6)像片倾斜角:摄影瞬间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

(7)摄影基线:航向相邻的两个摄站之间的距离。

(8)航线间隔:相邻航线之间的距离。

(9)像片旋偏角:相邻像片的像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

(10)中心投影:所有投射线或其延长线都通过一个固定点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11)透视变换:两个平面之间的中心投影变换,称为透视变换。

(12)相对航高:指摄影飞机在摄影瞬间相对于所测区域的平均高程面的高度。

(13)像片内方位元素:确定投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对位置的参数。

(14)像片外方位元素:确定像空系在地面辅助坐标系中位置和方向所需要的元素。

(15)像片倾斜误差:同摄站同主距的倾斜像片和水平像片沿等比线重合时,地面点在倾斜像片上的像点与相应水平像片上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

(16)像片投影误差:当地面有起伏时,高于或低于所选定的基准面的地面点的像点,与该地面点在基准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的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

(17)单像空间后方交:根据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地面控制点(已知其像点和地面点的坐标),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

(18)立体像对:由不同摄站获取的,具有一定影像重叠的两张像片。

(19)同名像点:物方任意一点分别在左右两张影像上的构像点。

(20)左右视差: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横坐标之差。

(21)上下视差: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纵坐标之差。

测绘学科技术研究的新成果

测绘学科技术研究的新成果
维普资讯 http://www.Βιβλιοθήκη
科 技 论 坛
民 营科 技 而 了
测 绘学 科 技术研 究 的新成 果
崔 涛 刘 晓 光
( 齐哈 尔市勘 察 测 绘 研 究 院 , 龙 江 齐 齐哈 尔 110 ) 齐 黑 6 0 6
摘 要 :简要介绍 了近几年测绘 学前沿科技领域 的最新成果及 其应用范围。 关 键 词 :G S卫 星 定 位 系统 ;摄 影 全站 仪 ;地 理 信 息 P 水下 G S是 国际上近几年来发展起来 的水 下定位高技术 。水下 P G S的概念就是直接将 G S思想 引伸到海水面 以下 ,即用 GP P P S浮标 代替 G S 星 , P卫 用水声信号代替 G S P 信号 ,实现类似于 G S P 空间定 位导航技术的水下定位导航思想。我 国已建成了第一套水下 DG S高 P 精 度定 位系统 。这套系统打破 了个别发达 国家对 水下高精度 定位技 术 的垄 断,填 补了我国在水下 高精 度定位导航 和水下工程测 量领域 的空 白。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 ( OL)作为城市空 间数 据的基础 CI S 设施 ,要 求为建立数字区域 而获取空间数据和 地理特征 ,并 对信息 采集的实时性 和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 。当前利用 G S N S定位技术建立 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 ( O S C R )能够满 足城 市信息化建设的 多种需求 。它既是动 态的 、连续 的空间 数据参考框 架 ,也 是快速 、 高精度获 取空 问数据和地理特征 的设施之一 。我 国已建成第 一个实 用 化 实 时 动态 C R O 深 圳连 续 运 行卫 星定 位 服 务 系统 (z— s C B ) 其实 时定位 的实测值精度可达到平 面+ c OS, 3m,垂直+ c 5m,可 为大量用户同时提供 高精 度 、高可靠性 、实时 的定 位信息 。将 s — z C R 和深圳高精度 、高分辨率拟大地水 准相结 合,建立 了一套 G S OS P 体化测 图系统 ,它可以 同时测定 地面点 的平 面坐标和正常 高 ,用 于测绘城市大 比例尺地形图。 基于多基线立体 匹配的短基线 、多影像数字 近景摄影测量技 术 是利用手持量测数码相机获取一序列具有短基线且多度重叠 的相 片 , 通过多基线 的立体 匹配以及多片平差计算 获取可靠性 较高的模型 点 数据 ,解决 了近 景摄 影测量 中由于变形 造成的近 景和远景不能 同时 兼顾的问题 。这种数 字摄影测量 的三维重 建技术 ,由于采用量测 数 码相机和无任何控制 的手持拍摄方 式 ,因此具有 简单 快速和高度 自 动化的特点 ,适用于室内外各类三维模 型的表面重建。 摄 影全站仪系统 (T S P S )全站仪作为 高精 度测量仪 器 ,本质上 是一种基 于 “ ”的测 量仪器 。将它 与基于 “ ” ( 点 面 三维空间投影 到二维像面)的摄影测量有 机地结合起来 ,形 成一种全 新的测量 系 统 —— 摄 影 全 站 仪 系 统 ( rs 。 在该 系统 中 ,量 测 数 码 相 机 安 装 在 r s) , 全站 仪的望远镜上 ,利用全 站仪进行导线测 量 ,并在每 个导线点上 利用量测数码相机对被测 物体 进行摄影 。其实 质是用全站 仪直接获 取每张影像的方位元素 ,最后 将测量结果 和影像 数据输 入专 用的数 字摄影测量软件中进行摄影测量的内业处理 ,完成测量全过程。 云 下摄影具有 机动灵活 、现势性 强 、数 据获取 成本低 等特 点 , 它在获取 局部 大 比例尺立体影像方 面具有显著优 势。我 国 自行研制 的无人飞 行器低空遥感平 台达 到了实用水平 ,在 土地动态 监测 、数 字城市三维地理空 间基础框架建设等方面得到初步应用 。 中 分 辨 率 成 像 光 谱 仪 ( DI) 是 美 国 N S 地 球 观 测 系 统 MO S AA (O )计划 中的一个传感 器 ,它分别搭载在美 国新一代地球 观测系 ES 统第一颗上午星 (er) 和下午星 (q a Tra A u)上 ,其 主要任务是一天 4 次获取地球 系统 ( 气 、海洋 、陆地 )相关要素 变化 的数据 。由于 大 它获取 的数据量很大 、涵盖的信息非 常丰富 ,我 国许 多单位 已建立 了 3 余个 M D S O O I 直播数据接 收站 ,利用 M D S O I 数据在灾害 、生态 和环境等领域开展 了大量的研究 和应 用 ,并在其数据研 究方面建立 了 火 灾 检 测 模 型 、干 旱 预 警 模 型 、黄 河 水 渍 检 测 模 型 和 雾 检 测 模 型 等。 地 图制图工程在空 闯数 据库的建设 、数 字制图技术 的不断普及 和成熟以及社会 的强 烈需求 等多种 因素的作用下 ,地 图制图工程重 视地图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以多种制 图范围 、多种专题 、多源数

《摄影测量学》课程笔记

《摄影测量学》课程笔记

《摄影测量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摄影测量学是一种通过分析摄影图像来获取地球表面及其物体空间位置、形状和大小等信息的科学技术。

它结合了光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地图制作、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领域提供精确的数据。

2. 分类- 地面摄影测量:使用地面上的摄影设备进行的摄影测量,适用于小范围或精细的测量工作。

- 航空摄影测量:利用飞行器(如飞机、无人机)搭载摄影设备进行的摄影测量,适用于大范围的地形测绘。

- 卫星摄影测量:通过卫星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适用于全球或大区域的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

3. 应用领域- 地图制作:制作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城市规划图和专题地图。

- 土地调查:进行土地分类、土地权属界定和土地使用规划。

- 城市规划:辅助城市设计和基础设施规划。

- 环境监测:监测环境变化,如森林覆盖、水资源和污染状况。

- 灾害评估:评估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和损失。

- 军事侦察:获取敌对地区的地理信息。

二、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程1. 早期摄影测量(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法,这是摄影技术的起源。

- 1851年,瑞士工程师普雷斯特勒使用摄影方法绘制了第一张地形图。

- 1859年,法国人布洛克发明了立体测图仪,使得通过摄影图像进行三维测量成为可能。

2. 现代摄影测量(20世纪初-20世纪末)- 20世纪初,德国人奥佩尔提出了像片纠正和像片定向的理论,为摄影测量学的理论基础做出了贡献。

- 1930年代,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航空摄影测量开始广泛应用。

- 195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数据的处理提供了新的工具。

- 1960年代,数字摄影测量开始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3. 空间摄影测量(20世纪末-至今)- 1970年代,卫星遥感技术开始应用于摄影测量,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的地理信息。

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前沿技术论文

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前沿技术论文

浅谈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前沿技术【关键词】gps卫星定位;摄影全站仪;地里信息水下gps是国际上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水下定位高技术。

水下gps的概念就是直接将gps思想引伸到海水面以下,即用gps浮标代替gps卫星,用水声信号代替gps信号,实现类似于gps空间定位导抗技术的水下定位导航思想。

我国已建成了第一套水下dgps高精度定位系统。

这套系统打破了个别发达国家对水下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垄断,填补了我国在水下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水下工程测量领域的空白。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rs)作为城市空间数据的基础设施,要求为建立数字区域而获取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并对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

当前利用gnss定位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rs)能够满足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多种需求。

它既是动态的、连续的空问数据参考框架,也是快速、高精度获取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的设施之一。

我国已建成第一个实用化实时动态cors―深圳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szcors),其实时定位的实测值精度可达到平面±3cm,垂直±5cm,可为大量用户同时提高精度、高可靠性、实时的定位信息。

将(szcors)和深圳高精度、高分辨率拟大地水准相结合,建立了一套gps一体化测图系统,它可以同时测定地面点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用于测绘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

基于多基线立体匹配的短基线、多影像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是利用手持量测数码相机获取一序列具有短基线且多度重叠的相片,通过多基线的立体匹配以及多片平差计算获取可靠性较高的模型点数据,解决了近景摄影测量中由于变形造成的近景和远景不能同时坚固的问题。

这种数字摄影测量的三维重建技术,由于采用量测数码相机和无任何控制的手持拍摄方式,因此具有简单快速和高度自动化的特点,适用于室内外各类三维模型的表面重建。

摄影全站仪系统(ptss)全站仪作为高精度测量仪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点”的测量仪器。

摄影测量知识点

摄影测量知识点

第一章1、传统摄影测量学定义: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从非接触成像及其他传感器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其中,摄影测量侧重于提取几何信息,遥感侧重于提取物理信息.也就是说,摄影测量是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它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3、摄影测量的分类①按距离远近: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显微摄影测量②按用途: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③按处理手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4、地形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及城镇、农业、林业、地质、交通、工程、资源与规划等部门需要的各种专题图,建立地形数据库,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三维基础数据5、非地形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用于工业、建筑、考古、医学、生物、体育、变形观测、事故调查、公安侦破与军事侦察等方面6、数字地图:DLG(数字线划地图)、DOM(数字正射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DRG(数字栅格地图)7、摄影测量的特点:①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较少受到周围环境与条件的限制)②由二维影像重建三维目标③面采集数据方式④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8、摄影测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9、模拟摄影测量: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用两个/多个投影器模拟摄影机摄影时的位置和姿态构成与实际地形表面成比例的几何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量测得到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10、模拟摄影测量的特征:①形成了较完整的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②依据相片变为地形图的作业过程及需要,生产了大量复杂、昂贵的摄影测量仪器③根据仪器及测量原理的不同,形成了较完整的相片变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11、模拟立体测图仪分为:光学投影、光学—机械投影、机械投影12、1957年,海拉瓦博士提出解析测图仪的思想,标志着解析摄影测量的开始13、解析摄影测量: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

摄影测量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 :相对孔径的倒数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ﻩﻩ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不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 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

这个直径为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ﻩ ﻩ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ﻩ ﻩ7、像场ﻩ: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ﻩ ﻩ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ﻩ: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ﻩﻩ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主光轴ﻩ: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ﻩﻩ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13、摄影基线ﻩ: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ﻩ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ﻩ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偏角ﻩﻩ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ﻩ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ﻩ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22、摄影比例尺 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ﻩﻩ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ﻩ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26、上下视差ﻩ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27、核点ﻩ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 1、k 2称为核点ﻩﻩ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29、核面ﻩ通过摄影基线S 1S2与任一地面点A 所作的平面W A ﻩ30、投影基线 两摄站的连线ﻩ31、像片基线ﻩ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成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33、空间后方交会 就是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值反求像片外方位元素 ()()()()(){}2332233213322232332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34、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片对的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该点的物方坐标的方法。

摄影测量考研 名词解释

摄影测量考研 名词解释

●摄影测量学: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数字摄影测量:将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机视觉相结合,从数字影像中自动(半自动)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及物理信息。

●航空摄影:利用安装在航空遥感平台上的航摄仪从空中一定角度对地面进行摄影。

●航摄仪焦距:物镜节点到焦点之间的距离。

●像片主距:物镜后节点到像平面的距离。

●像场:物镜焦平面上中央成像清晰的范围。

●像片倾角:主光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

●航向重叠度:同一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

●旁向重叠度:相邻航线上像片的重叠度。

●摄影基线:航向相邻两个摄站之间的距离。

●摄影比例尺:视像片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时,相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L的比值。

(1/m= l/L = f/H )●航线弯曲:把一条航线上的影像按照地物拼接起来,各张像片的像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一条弯曲的折线。

●航线弯曲度:航线最大弯曲矢量与航线长度之比。

●像片旋角:相邻的像主点连线与同方向框标连线的夹角。

●投影:用一组假想的直线将物体向几何面投射。

●中心投影:投影直线汇聚一点的投影。

●平行投影:投影射线平行于某一固定方向的投影。

●正射投影:投影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

●像点位移:当像片倾斜、地形起伏时,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的构象相对于理想情况构像产生的位置差异。

●相片比例尺:航摄像片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长度之比。

●透视变换:将空间点、线作中心投影,在投影平面上得到一一对应的点、线,这种经中心投影所得到的一一对应的投影关系叫透视变换。

●方位元素:描述摄影瞬间摄影中心、像片、地面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

●内方位元素:描述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位置关系的参数。

●外方位元素:描述摄影瞬间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外方位线元素:描述摄影瞬间摄影中心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的参数。

●外方位角元素:描述摄影瞬间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姿态的参数。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文件 及 控 制 点坐 标 数据 ,将 得 到 的影 像 文件 进 行 预 数 据 处 理 和 成 果 输 出 。 其 中镜 头 参 数 文 件 是 利 用 处理 ,分 析 影像 是 否满 足 近 景 摄影 测 量 规 范要 求 ,
L n p o o 软件 中 的相 机检 校 模 块 在 室 内进 行 计算 e sh t
般 只 需在 被 测 区域 的 四个 角 点周 围布 设像 控 点 标 点 测 量 ,利 用 全 站 仪对 标 识 牌进 行 测 量 得 到所 布 设 识 牌 ,如 果 被 测 区域 较 大 、地形 复 杂 ,可 以在 测 区 控制 点的坐 标 。

中间 均匀 添 加 适 量像 控 点 标 识牌 。设 立 标识 牌 时 要
测 绘 技术装 备
2 3影像 分析 .
季刊
第 l 3卷
2 1 年第 3期 01
技 术交 流 2 3
件 和控 制 点数据 导入 计 算机 ,并将 像 片 按 照摄 站 的
通 过摄 影 测 量 及控 制 点 测 量 ,得 到 摄 区 的影 像 次序 进 行重 命名 ,在 L n p o o软 件平 台进 行 内业 e sh t
同时 也可 以作 为 直接 由地 面 摄 影 的数 字 影像 中获 取 范 围 、精 度 要 求 、成 图 比例 尺等 ,可 采 用平 行 摄 影
测 绘信 息 的软 件 平 台 。它 只 需要 一 部 普通 单 反 ( 定 或 旋转 摄影 方式 详 见 图 1 据 测 区的地 形特 点 ,选 。根 焦 )数 码 相机 ,使 用 4 个控 制 点 ,就 可 对一 个 区域 择 了旋 转摄 影方 式 。
如 超 出 限差要 求 则 重 新进 行 摄 影作 业 。一般 情 况 下 所得 。经 过 L n p o o 软件 的新 建工 程 、导入 相 片 e sht 影 响摄 影 精度 的原 因包 括 天 气 、影 像 重 叠度 、控 制 和镜 头 参 数 、 自动 空三 匹配 、 光束 法 无 约束 平 差 、 点精度 等 主要 因素 。 3 影像 数 据处 理及 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检校工程
点击新建工程按钮后,通过几个简单的选择便可开始导入刚才所拍 摄的网格
பைடு நூலகம்
§3 选择像控点
单击按钮 ,在图中依次在红、绿、蓝三个点上顺序按下鼠标左键确 定控制点的坐标方位。此时系统会自动提取所有的点的轮廓。依次将 所有影像的坐标方位全部标记出来。
多基线摄影,多光线交会
Lensphoto软件数据处理流程图
外业摄影 数据输入 控制点
空三匹配
空三测量及区域网光束法平差 全自动化 加密匹配 输出:DXF格式
DEM---点云---等高线 输出:SCS格式 三维表面模型重建
立体测图、平面测图
二、外业作业方式
现场考察
制定拍摄 计划
布置控制 点
拍摄影象
拍摄网格
建立检校 工程
选择像控 点
检校结果 输出
§1 拍摄网格
格网信息设置好后导出格网信息,然后
按以下步骤拍摄格网:
1、首先将相机的焦距调到无穷远(∞), 并且保证相机已调整为手动变焦; 2、在左上、左下、中间、右上、右下5 个方向拍摄拍摄格网,尽量使网格 占满整个相幅。当拍摄的单个格网 影像不能充满整个相幅时,可在各 个方向上旋转拍摄多张影像。
DEM编辑
立体编辑
生成点云
加密匹配
数字测图
3.1 相机检校
相机检校的目的是设置相机参数,包括:相机主距f、像主点坐标x0,y0、畸 变参数k1 、k2、p1、p2,和像素物理大小。当相机参数未知时,可通过相机 检校模块检校出相机参数,相机检校之前需要拍摄满足检校条件的影像。 P.S.本系统检校模块只能检校固定焦距的相机,变焦相机不能检校
c、根据被拍摄物体特点和拍摄距离选择合适相机镜头 d、根据相机的视场角和被摄物体成像的范围设计控制点分布图等
2.2制定拍摄计划
根据被摄对象周围的地理 环境,至少布置3个摄站, 相应的摄站越多越利于内 经过现场考察并选取合适的相机镜头之后,就必须制定拍摄计划,主 业处理时提高精度。 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a、根据被摄物体特点确定摄站个数 b、根据视场角和基线长度,确定每个摄站上要拍摄的像片数
2.1 现场考察
广角定焦镜头EF28mm f/1.8USM 标准定焦镜头EF50mm f/1.4USM 拍摄之前应该对现场进行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中远摄定焦镜头EF85mm f/1.8USM 中远摄定焦镜头EF100mm f/2USM a、被拍摄物体周围环境考察 远摄定焦镜头EF135mm f/2LUSM 远摄定焦镜头EF200mm f/2.8LIIUSM b、选择拍摄距离和拍摄地点 0-80米 100-200米 200-400米 400-600米 600-800米 800-1200米
本系统利用张祖勋院士提出的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短基线、多影像摄影测量”原 理,将少量全站仪测量的高精度点位坐标与摄影测量丰富的影像信息结合起来,建立 高精度的地形数字化模型。 “短基线、多影像摄影测量”的主要特点是:首先按要求拍摄大量具有较短基线和不 同交会角的序列影像,然后通过少量物方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及其对应的像点坐标建立 空间关系,从而解算出相机参数和影像外方位元素;进而计算出由先进匹配算法获取
高技术:
1、空间一个点不再是由两条光线前交而得,而是 由多条光线前交而得; 2、全新的近景摄影测量原理:多张照片多个象对 生成一个模型,多个模型整体全自动匹配; 3、突破传统的非量测相机的直接线性变换的要求, 能够直接利用航空摄影测量的自检校区域网平差; 4、新的机制:多基线摄影测量; 5、新的数据获取方式:旋转多基线摄影测量; 6、新的影像匹配算法:适应于被摄物的空间分布不 连续,断裂,遮挡。
的大量同名点的空间坐标。
使用本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作者野外的劳动强度。
近景领域跨了五十年的一大步--从人眼双目观测原理到计算机视觉原理 摄影测量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 Lensphoto是一套全新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它采用普通定焦单反数码相机对 测量对象(区域)拍摄几组照片,以全站仪测出很少量控制点的空间坐标,便可 以很快的自动化生成被测对象(整个区域)的精确DEM及基于影像的密集点云 (DSM)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
——Lensphoto
演讲者: 联系电话: Email:
一、系统简介
改变传统的近景摄影手工测量方式,利用计算机实现近景摄影测量的自动化工作,提 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Lensphoto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
测量系统》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诞生的。
300m
设立方法如右图所示 :
I 30m II 30m III 30m IV Y
2.3布置控制点
为了使拍的的照片可供量测,并且可提供高的量测精度,那么我们在 外业拍摄的时候必须给所拍摄对象布置控制点。
控制点标牌的制作 :
样例:
控制点中间会有十字丝,以中
心位置作为控制点量测位置。
控制点的布设注意事项:
拍摄的注意事项:
拍摄守则1:被拍摄对象最好占满整个相幅,最少不能少于1/3。 拍摄守则2:相邻摄站距离为拍摄距离的1/10左右为宜。 拍摄守则3:拍摄时相机镜头焦距打到无穷远,选择手动变焦,光圈快 门可以使用自动(以拍摄的照片清晰为前提)
如下图为旋转摄影的一个摄站拍的照片 :
三、内业部分
空三匹配 相机检校 工程管理 控制点量 测 整体平差
布设守则1:控制点分布均匀。 布设守则2:控制点尽可能布于拍摄物体(测量对象)四 周。
控制点分布示意图如下:
2.4拍摄影像
一般我们的拍摄方法有两种: a、平行摄影 适用于距离较近,宽角摄影。 平行摄影的照片重叠度要有80%,且每个摄站上只摄取一张影象 b、旋转摄影 适用于距离较远,常角摄影。 旋转摄影的重叠度要有60%,且每个摄站上摄取的相同序号的相片所 拍摄的区域应是同一区域。
需要拍摄的相片数≈被摄 物体的总宽度÷相幅的宽 度的40%
摄站设立的注意事项:
设立守则1:摄站应均匀分布在被摄物体宽度的中心位置。 设立守则2:摄站间的距离应当为平均摄距的1/10。
X 1 2 3 4
示例:
本次外业拍摄近距200米,远距 400多米,平均距离在300米左右。 采用组合基线拍摄方法,分为四个 摄站拍摄。那么摄站的间距应为 300÷10=3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