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丑奴儿》、《破阵子》
初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
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
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
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
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麾”是军旗。
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古代的瑟有五十弦。
辛弃疾的词作名篇20首

辛弃疾的词作名篇20首如下:1.《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6.《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9.《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归去。
10.《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1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13.《鹧鸪天·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14.《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16.《水调歌头·游览》: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17.《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18.《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9.《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0.《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辛弃疾经典诗词50首

1.《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朝代】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朝代】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词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词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大多数以激昂壮志、抗击外敌、恢复中原为主题,风格豪放派。
以下是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词:
1.《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描写了辛弃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之情,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
抗击敌人、恢复中原的决心和信念。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绘了辛弃疾夜晚行走在
野外时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抗击
敌人、恢复中原的壮志豪情。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描绘了辛弃疾对古代英
雄壮志凌云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他向往抗击敌人、恢复中原的决心。
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故乡和亲
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社会的感慨和思考。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描绘了辛弃疾对古代英雄
壮志凌云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他向往抗击敌人、恢复中原的决心。
8.《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抗击敌人、恢复中原的壮志豪情。
9.《鹧鸪天·送人》: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离别的感慨和思念
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社会的感慨和思考。
10.《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绘了辛弃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
辛弃疾的经典古诗

辛弃疾的经典古诗1.青玉案·元夕[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翻译译文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翻译译文《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翻译译文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翻译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
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
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
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
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2、《宋史·辛弃疾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辛弃疾列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
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
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
”弃疾曰:“勿忧。
”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
始至,榜通衢曰:“闲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辛弃疾的壮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辛弃疾的壮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破阵子南宋·辛弃疾【序文】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原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释】破阵子:唐教坊曲名。
一名《十拍子》。
据宋陈旸《乐书》所载,唐开国初时,秦王李世民曾创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震惊一世。
此当是截取舞曲中一段为之,也可能是因旧曲之名而另度新声。
陈同甫:即陈亮,字同甫,人称“龙川先生”,爱国词人,为“浙东学派”后期代表人物,倡“义利双行,王霸并用”,曾以布衣数上书朝廷,力陈抗金主张,与辛弃疾极友善,多有诗词唱和。
壮词:一作“壮语”。
挑灯:挑拨灯芯,使之更亮。
梦回:梦中醒来。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曰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八百里:一说指军营连接之广;一说为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记载,西晋王恺有壮牛名八百里駮。
麾下:部下。
麾,军旗。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此泛指军中乐器。
翻:弹奏。
塞外声:反映边塞生活的军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作:像……一样。
的卢:骏马名。
《相马经》:“马白额入口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
”相传刘备逃难,坐骑的卢,一跃三丈,跨越檀溪脱险。
霹雳:惊雷,比喻射箭时弓弦发出的响声之大。
了却:完成。
天下事:天下大事,此指收复中原。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名:好名声。
可怜:可惜。
【赏析】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辛弃疾在江西安抚使任,负救荒之责,颇有政绩。
冬天,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被劾而不容置辩,到上饶家居。
一年多以后,陈亮致书,约秋后来访,未果。
直至淳熙十五年,陈亮始得果行。
此次陈亮来访,辛弃疾正在小病中,但二人“憩鹅湖之清阴,濯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弃疾《祭陈同甫文》),无比快慰。
辛弃疾最佳十首

辛弃疾最佳十首1、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9、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里挑[ tiǎo ]灯看剑,梦回吹角 连营。八百里分麾[ huī ]下炙[ zhì], n]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五十弦[ xiá 马作的[ dì]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文章解读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中回 到响起号角之声的军营。把烤肉分给部下饱 餐一顿,琴瑟演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肃 杀的秋风中,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 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 雷鸣般使人心惊。完成了君王统一国家的大 业,自己也赢得生前和死后的威名。——只 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阕“为赋新词强说愁”中的 “愁”是什么含义?联系《破阵子》, 看看词中“而今”之“愁”又是什么 含义? 年少时: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 年老时: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哀愁
少年时没有愁,为什么还要写?而今 明明要说愁,为什么却说天气了?
少年时缺乏阅历,好胜纯真,为了故作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醉酒的壮士,无声的动作,重温往昔的英武豪壮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雄壮的军容,高昂的战斗激情来自沙场秋点兵。肃杀的气氛,作战的季节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战马飞奔,万箭齐发,若见敌人狼狈溃退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早年的壮伟理想
骄傲、自豪、兴奋……
请概括说说,本词“壮”在何处。
爱 国 词 人 辛 弃 疾
走 近 作 者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 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 渴望恢复中原。其词多抒写 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 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 句》,与苏轼并称“苏辛”。
辛弃疾词二首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 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理想无法实现,是痛苦的。 辛弃疾—— 痛苦,却依然追寻着。
陈同甫,名亮,是辛弃疾 的志同道合的好友。 陈同甫才气超群,喜谈兵。 辛弃疾有数词寄之,其《贺新 郎》云:“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可见,二 人志同道合,均是试图补天的 爱国志士。这首《破阵子》写 来与之共勉。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深沉,附庸风雅,所以夸大内心的伤感。 如今愁多愁深无法说清——投降派把持 朝政,一腔悲愤无处发泄,也不便直说, 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了。 “愁绪无从说起啊,说了又能如何?”
少年—而今
无愁—有愁
年少时懵懂无知却故作深沉的情 态,对比如今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 抑郁,显示了精神上深重的苦闷。
有理想是幸福的,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弓如霹雳惊弦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而去 怎见气吞万里如虎 一笑人间万事 春风不染白发 怎忘寒冬冰秋 醉里且贪欢笑 廉颇未老乐悠悠 何处望神州 不尽长江滚滚流 千古兴亡多少事 金戈铁马战不休 天下谁英雄 赢得功名在身后 蓦然回首数风流 非皇非帝非君非诸候
他有理想,
可是, 理想破灭了……
壮阔场景(军营、战场) 雄心壮志
不是已经“了却君王天下事”了吗? 为什么还要“可怜”?
作者在梦境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而现实中并没有实现。 壮志未酬而年岁已老, “胡未灭,鬓先秋” !
在壮与悲、理想与现实、 幻景与实情的强烈对照中, 感受辛弃疾壮志难酬而年岁 已老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