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破阵子(完整版)

合集下载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①。

八百里分麾下炙②,五十弦翻塞外声③,沙场秋点兵④。

马作的卢飞快⑤,弓如霹雳弦惊⑥。

了却君王天下事⑦,赢得生前身后名⑧,可怜白发生。

【注释】①:吹角连营:各个军营接连响起号角声。

②:“八百里”句:广布八百里范围的将士分熟肉吃。

麾下:部下。

炙:烤熟的肉。

③:“五十弦”句:各种乐器齐奏军歌。

翻:演奏。

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

④:“沙场”句:秋天在战地检阅军队。

⑤:“马作”句: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

的卢:刘备的战马,曾“一越三丈”使刘备脱险。

⑥:“弓如”句:弓弦像惊雷那样响。

⑦:“了却”句:完成了皇帝托付的'天下大事(指收复中原)。

⑧:“赢得”句:获得了不朽的荣誉。

翻译: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把八百里(牛名)分给将士们烤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赏析】这首词是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

首句叙写了现实,“看剑”表现他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事。

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

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雄志未筹而年纪以老的境况。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

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

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破阵子(辛弃疾)

破阵子(辛弃疾)

沙场/秋/点兵
在辽阔的战场上,秋高气爽,兵壮 马肥,主帅开始检阅军队,军旗猎猎, 士气高昂,整装待发,何等威风!
此句将战前的准备与恢弘气势渲染 得极为热烈。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连用两个比喻,生动描绘出惊险激烈 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斗的速战速决; 表现出英雄身骑的卢般的骏马,冲锋陷 阵,所向披靡,将士们万箭齐发,声如 霹雳,使敌人闻风丧胆的情景,使人产 生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这首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术成就极高。
其一,构思层层递进。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 局,有条不紊。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 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 形,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 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 笔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
其二,结构奇特巧妙。

南宋后期,以姜夔、张炎为代表,感喟
哀时,描写亡国的惨变,抒发内心的黍离之
悲。他们精通音律,偏重词的格律,讲求句
法、字面,有时难免流于形式化,也束缚了
词的内容。

总之,宋词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新
的里程碑,在将音乐与诗歌相结合方面,达
到了唐诗所未能达到的独特的审美地步,在
文学史上留取了自己的地位。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 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展现出一幅农家天伦之乐的风情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点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心情闲适,完全陶醉自然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标签抒情、宋词三百首、初中古诗、记梦、壮志难酬、豪放、战争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赏析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

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

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

“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

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

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

破阵子_辛弃疾1

破阵子_辛弃疾1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赏析【原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①破阵子:词牌名。

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

吹角:军队中吹号角。

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

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

麾(huī)下:指部下将土。

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

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

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í)卢: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赏析一】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 ,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翻译译文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翻译译文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翻译译文《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翻译译文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翻译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

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

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

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

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2、《宋史·辛弃疾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辛弃疾列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

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

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

”弃疾曰:“勿忧。

”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

始至,榜通衢曰:“闲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古诗词原文、译文及鉴赏

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古诗词原文、译文及鉴赏

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古诗词原文、译文及鉴赏《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内兄范如山的,希望范如山可以不要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以大局为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词吧。

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原文为范南伯寿。

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

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译文及注释译文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

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

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注释(1)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

张南轩:张,安敬夫,自号南轩,张浚之子,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

辟:征召。

宰:县令。

(2)掷地刘郎玉斗:《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劝告,放走刘邦。

范增十分气愤,将刘邦送给自己的一双玉斗掷于地,用剑击碎而去。

(3)挂帆西子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4) 燕雀岂知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起义领袖陈涉少时与人耦耕,曾对同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貂蝉元出兜鍪:《南齐书·周盘龙传》载,周原为边疆武将,后年老求解职,归朝做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皇帝戏问:“卿著貂蝉,何如兜鍪?”周盘龙回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

”这里的兜鍪是战盔,貂蝉为侍从贵臣所着冠上的饰物。

(6)牛刀:这里牛刀是大材,孔子曾以“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

(《论语·阳货》)(7)玉瓯:玉制酒杯。

鉴赏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

让他担任泸溪县令(即所谓“辟宰泸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故“迟迟未行”。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

’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

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䵮(yàng)䭔(duī)饠古䭃(rěn)头。

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ì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破阵子原文及翻译

破阵子原文及翻译

破阵子原文及翻译破阵子原文及翻译破阵子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写的词。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破阵子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破阵子作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八百里:牛之名。

五十弦:瑟。

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

翻译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

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赏析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麾”是军旗。

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古代的瑟有五十弦。

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骑的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跃 驰骋。我的弓箭声像惊雷那样令人心 惊。我很希望能为朝廷完成收复中原, 统一国家的伟业。以此建功立业,赢 得生前死后的一世英名。可惜,可悲 啊!我壮志未酬,却已经满头白发, 空怀一腔报国情无人赏识啊!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怎么 解释?其作用是什么? 在大醉后,拨亮油灯,抽剑抚摩观看,一 觉醒来,只听到营地里嘹亮的军号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完成大业、赢取功名 ,这里洋溢着作 者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4.概括:以上的情景我们用一个字 概括是什么呢? 雄壮 的军营生活、 壮
壮烈 的战斗场面、 豪壮 的雄心壮志
5.可是,这样的“壮志豪情”在现实 中作者体会到了吗?
材料: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 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青年时代, 词人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 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在他率众投归南宋途中, 辛弃疾亲自带领五十轻骑长驱直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 国,立下卓著的功勋。回归南宋后,他历任湖北、江西、 浙东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 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 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 从42岁至68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 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 托在所写的词里。
3.上阕描绘的是什么生活?具体写了哪些 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描述军旅生活。
具体写了看剑,闻号, 分炙,奏乐,点兵等生 活情景。 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 雄心壮志。
4、“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 了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谴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即写作上用了 什么修辞) ? 描写了想象中的战斗场面,前句写骑马 驰骋,后句写弯弓射箭,从形象(视觉)和 声音(听觉)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极其概 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的激烈紧张。 表达了自己能够驰骋沙场而冲锋陷阵 的强烈愿望和战斗激情。 上句用典,下句夸张,用对偶的形式, 句式工整,含义丰富。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 1207)》,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济南人,南宋大词人,是 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 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 词人之一。辛弃疾 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 有《稼轩长短句》,《南渡录》 二卷,《窃愤录》一卷等。
写作背景
醉里:喝醉时 挑灯:挑亮油灯 吹角连营:吹号角的声音响遍全营。
连营:驻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八百里:牛 八百里分麾下炙:把牛肉分给部下 享用。
五十弦:指各种乐器
沙场:战场
翻:弹奏
塞外声:悲壮 粗犷的战歌
点兵:阅兵
喝醉时,我挑亮油灯,细看宝剑。
睡梦中又回到了我(朝思暮想)的军营。
军营中号角声响成一片。 我在分牛肉给部下享用。
综合比较 《渔家傲》、
《江城子》、 《破阵子》
在写景、叙事、抒情上的异同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 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 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 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内容 课题 渔家傲 秋思
写景或叙事
抒情
总体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周围是用各种乐器奏出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肃杀的深秋,我站在站场上大阅兵。
1、“挑灯”点出时间,“看剑”表示雄心, 醉里还挑灯看剑,表明作者念念不忘报效朝 廷。
2、通过四个片段写边塞的军旅生活
片段一:军营中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表现出军营中 紧张的气氛。
片段二:写与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在营中分吃牛肉。 表现出将士们的豪迈。
2、 这种愿望在词中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梦回吹角连营……赢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前身后名。
3、 这几句写了哪些内容? A、军营生活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几句,从分食牛肉、翻奏战歌、检阅 军队具体描绘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 息,表现了官兵们昂扬的斗志。
B、战斗场面 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进 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 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 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 前。 C、雄心壮志
这首词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 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 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 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 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 他不得已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 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写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 豪放、壮美的作品。
渲染了浓厚的战斗气氛,表达了词人杀 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军营生活 的?从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有 什么作用? 从军中用餐、演奏军乐、检阅军队三个方面 具体描写了军营生活。。 表现了词人豪迈的情怀和乐观的精神
内容上:既展示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又渲染 了悲壮的气氛, 思想上:表露出作者壮心不已和杀敌报国的 昂扬斗志
表达了对朝廷屈膝投降、苟且偷安的强烈不满。
7、下阕描绘的是什么生活? 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下阕是描写想象中的战斗场面。
表现作者壮志未酬的极大悲愤。
研读理解:
1、 “醉里挑灯看剑”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醉”表达了此人此时内心的愁闷, 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他仔 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剑”,是一种 兵器,可见他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 愿望是多么强烈。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中的 收复北方 的国家大事?“了却” “天下事”指 后是什么样的心情?有什么深刻含义? 写了自己凯旋而归,了却心愿的快感,表达自己 恢复中原的壮志,使词的感情上升到了最高点。
6、“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诗人从想象的幻境回到眼前的现实,从激昂豪 壮跌落到深沉痛苦。这既是对岁月易逝、壮志 难酬的悲叹,也是对统治者重用奸佞,排斥、 打击主战派的愤慨。
片段三:写边塞特有的音乐声。表现出征战沙场的悲壮
片段四:写作者在训练场上阅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的卢:的卢马。 作:像……一样。 了却:完结。 弦惊:令人心害怕。
天下事: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名:一世英名 可怜:可惜,可悲 白发生:壮志未酬白发生。 指空怀一腔报国情。
醉里 / 挑灯 / 看剑,梦 回 / 吹角 / 连营。八百里 / 分 / 麾下炙,五十弦 / 翻 / 塞外声,沙场 / 秋点兵。
马作的卢 / 飞快,弓如 霹雳 / 弦惊。了却君王 / 天下事,赢得 / 生前身后 名。可怜 / 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塞下秋景: 思乡,忧国, 相同: 寒冷荒凉 渴望建功立 感情,都与 戒备森严 业 爱国紧密联 系;风格, 打猎场景: 渴望被重用, 开阔、雄壮。 雄壮豪放 为国效力。 不同:感情 的侧重点略 不同
回忆军旅生活: 渴望建功立 破阵子 豪放激烈具有 业,壮志未 为陈同甫赋 英雄气概 酬的抑郁愤 壮词以寄之 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
注音: 麾( huī ) 炙( zhì ) 的( dí )卢
霹雳(pī lì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6.再读“可怜白发生”, 你读出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通过作者对追忆中军 旅经历的描述,抒发作者 壮志未酬的沉痛和悲愤。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赋壮词”:赋,写。壮,豪壮。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 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 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 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 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 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