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一、实验目的1.了解乳状液的制备方法;3.学习乳状液的类型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1.乳状液的定义和组成乳状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乳剂,是指由固体或液体颗粒悬浮于水或油的介质中,形成微小的乳状系统。
乳状液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内相(也称为分散相)和外相(也称为连续相)。
内相是指悬浮于乳状液中的颗粒或液滴,外相是指围绕内相的介质。
根据不同的乳状液类型,内相或外相可以是水或油。
乳状液的制备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个或多个物质加入一个过量的连续相中。
(2)增加搅拌速度,使物质分散均匀。
(3)继续搅拌,直到所需尺寸的颗粒形成。
(4)调整温度和pH等条件以促进颗粒稳定。
(5)将制得的乳状液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式进行纯化和分离。
根据内相和外相的性质,乳状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水/油乳状液(W/O乳状液)内相是水,外相是油,称为水/油乳状液。
水/油乳状液通常具有较高的黏滞度,较低的清洁性和透明度低等特点,通常用于制备油性膏霜。
三、实验步骤所需材料:羊毛脂5克、液体石蜡5克、甘油5克、蓖麻油5克、鱼胶原蛋白5克、纯净水50克。
(1)将羊毛脂、液体石蜡和甘油放入烧杯中,用水浴加热至材料融化,然后取出冷却。
(2)将蓖麻油加入烧杯中,用手持搅拌机在高速下搅拌3-5分钟。
(4)放置至室温下冷却,即得到W/O乳状液。
2.制备O/W乳状液所需材料:十八烷基硅氧烷5克、甘油5克、磷脂5克、水15克、十二酸可的松5克、酸性物质苹果酸1克。
所需材料:甘油10克、甜菜碱10克、蒟蒻粉5克、柠檬酸1克、玫瑰花水30克、橙花水20克。
(2)将蒟蒻粉分别加入橙花水和玫瑰花水中,搅拌10分钟后将两种蒟蒻粉混合。
(3)将第一步的混合物和第二步的蒟蒻粉混合,用手持搅拌机在高速下搅拌3-5分钟即得到W/W乳状液。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制备得到的W/O乳状液呈现出乳白色半透明液体,触感具有一定的质地感,但不油腻。
这种类型的乳状液适用于制备油性膏霜,能够保湿并为皮肤提供柔软性和保护。
乳状液实验

2.乳状液类型鉴别
(1)稀释法:取试管一支,装水一半,用滴管取 乳状液Ⅰ一至两滴于水中,观察现象并记录之。 (2)染色法:取2mL乳状液Ⅰ于试管中,加入亚 甲基蓝溶液1滴,摇匀,取乳状液Ⅰ滴于载玻片 上,显微镜观察,记录显蓝色的是分散相还是连 续相。 (3)电导法:将30mL乳状液Ⅰ倒入50mL小烧杯 中,测其电导率。 (4)在上述方法中任选一种方法对另外两种乳状 液类型进行鉴别。
四.实验步骤
1.乳状液的制备 (1)Ⅰ型乳状液 在1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2%的油酸钠水溶液40mL,然后分别 加入40mL苯(每次约加2mL),每次加入苯后剧烈摇动,直到看 不见分层的苯相。 (2)Ⅱ型乳状液 在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0. 2%Tween-80水溶液10mL,然后分 别加入10mL苯,(每次约加1mL),每次加苯后剧烈摇动,直 到看不到分层的笨相。 (3)Ⅲ型乳状液 在1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0.2%Span-80苯溶液14mL,然后分别 加入水6mL ,(每次约加1mL),每次加水后剧烈摇动,直到看 不到分层的水相。
七.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2.实验目的: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3.实验原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4.仪器和材料:选择主要的仪器和材料填写。如能画出实验装置的 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更好。 5.操作步骤:要写明经过哪几个具体实验操作步骤,也可用流程图 说明。 6.实验结果: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计算结果,或从图像中观察实验 现象。 7.分析与讨论:是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进行 讨论,首先要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为预期的,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 的理论知识和查阅资料所获得的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 的解释、分析,做出结论。讨论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实验(设计)后的心得体会、改进建议等等。 8.思考题:实验完成后对思考题的解答。
鉴别乳状液类型的方法

鉴别乳状液类型的方法
鉴别乳状液的类型通常涉及观察其外观、性质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 外观观察:直接观察乳状液的外观,包括颜色、透明度、稠度等。
这些特征可能与不同类型的乳状液相关联。
例如,乳状液可能呈乳白色、奶黄色或透明等,不同的颜色可能反映了其中的成分差异。
2. 稀释性质:通过逐渐加入水或其他溶剂,观察乳状液在不同稀释程度下的变化。
某些乳状液在加入水后可能发生相分离或稀释,这对于鉴别不同类型的乳状液有一定参考价值。
3. pH检测:使用pH试纸或pH计来检测乳状液的酸碱性。
不同类型的乳状液可能具有不同的pH值,这有助于区分它们的性质。
4. 电导率测定:通过电导率仪测定乳状液的电导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由于其成分不同,其电导率也可能存在差异。
5. 粒子大小分析:使用粒度分析仪或显微镜来观察乳状液中的颗粒大小和分布情况。
这对于区分乳液、胶体溶液和悬浮液等类型的液体有帮助。
6. 离心分离:进行离心分离实验,观察乳状液在离心后的分层情况。
不同类型的乳状液在分离速度和程度上可能存在差异。
7. 折射率测定:使用折射仪来测定乳状液的折射率。
不同类型的成分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可以用于鉴别乳状液的性质。
8. 冻融稳定性测试:对乳状液进行冻融稳定性测试,观察其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表现。
某些乳状液对于温度的敏感性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结合以上多种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乳状液的性质,从而更准确地鉴别其类型。
实验四乳浊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四乳浊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四乳浊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及常用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2. 了解用乳化法测定鱼肝油被乳化所需的HLB (亲水亲油平衡值)值。
二.实验原理乳剂(或称乳浊液)是由不溶性液体药物以小液滴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乳剂有O/W (水包油)型、W/O (油包水)型及W/O/W(水/油/水)型或O/W/O(油/水/油)型复乳。
乳剂按乳滴大小又可分为普通乳、亚微乳、微乳等。
乳剂是由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为水和油)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制备时常需在乳化剂帮助下,通过外力做功,使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之中,形成水包油(O/W )型或油包水(W/O )型等类型乳剂。
乳剂的分散相液滴直径一般在0.1~100μm 范围,由于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大,因而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为此常加入乳化剂才能使其稳定。
乳化剂通常为表面活性剂,其分子中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所起作用的相对强弱可以用HLB 值来表示。
HLB 值高者,亲水基团的作用较强,即亲水性较强,反之则亲油性较强。
另外各种油被乳化生成某种类型乳剂所要求的HLB 值并不相同,只有当乳化剂的HLB 值适当被乳化油的要求,生成的乳剂才稳定。
然而单一乳化剂的HLB 不一定恰好与被乳化油的要求相适应,所以常常将两种不同HLB 的乳化剂混合使用,以获得最适宜HLB 值。
混合乳化剂的HLB 值为各个乳化剂HLB 值得加权平均值,其计算公式如下:Bm +?+?=A BB A A AB m m HLB m HLB HLB式中,AB HLB 为混合乳化剂的HLB 值;A HLB 和B HLB 分别为乳化剂A 和B 的HLB 值;A m 和B m 分别为乳化剂的量。
本实验采用乳化法测定鱼肝油被乳化所需的HLB 值。
该法是将两种已知HLB 值得乳化剂,按上述计算公式以不同重量比例配合,制成具一系列HLB 值得混合乳化剂,然后分别与油相制成一系列乳剂,在室温或加速试验(如离心泵)条件下,观察分散液滴的分散度、均匀度或乳析速度。
实验报告 乳状液

实验报告乳状液实验报告:乳状液的性质与应用引言:乳状液是一种由两种不相溶液体形成的混合物,其中一个液体以微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个连续相中。
乳状液具有多种应用,如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研究乳状液的性质以及探索其应用领域。
实验一:乳状液的制备在实验室中,我们选择了乳状液的典型例子——牛奶。
首先,我们将牛奶倒入一个容器中,并加入少量的食用油。
然后,使用搅拌器将两者充分混合。
观察到牛奶中的脂肪微粒被均匀地分散在液体中,形成了乳状液。
实验二:乳状液的稳定性为了研究乳状液的稳定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将乳状液样品放置在室温下,并观察其变化。
结果显示,乳状液在一段时间后开始分层,液体中的油滴逐渐上浮。
这是由于乳状液的不稳定性,油滴与连续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足以保持其均匀分散。
接下来,我们尝试添加乳化剂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乳化剂能够降低油滴之间的表面张力,使其更容易分散在连续相中。
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乳化剂,如卵磷脂和Tween 80,并将其逐一加入乳状液中。
结果显示,添加乳化剂后,乳状液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油滴不再分层,保持了均匀分散的状态。
实验三:乳状液的应用乳状液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乳状液常用于制作奶油、酱料和乳饮料等产品。
乳状液的均匀分散性使得食品口感更加细腻,增加了产品的质感。
在化妆品领域,乳状液被广泛应用于乳液、面霜和化妆品基底等产品中。
乳状液的稳定性和易吸收性使得化妆品更容易涂抹和吸收,提供了更好的保湿效果。
在医药领域,乳状液常用于制备药物的给药系统。
由于乳状液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它可以用于控释药物、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乳状液的性质和应用。
乳状液在化学和生物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稳定性和均匀分散性使其成为许多产品的理想选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乳状液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1.制备乳状液的方法主要取决于乳状液的类型和乳化剂的种类。
制备乳状液的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等。
机械法是借助各种机械力将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如搅拌、研磨、压榨、超声波等。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界面张力,使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如乳化剂的加入等。
物理化学法是利用物理化学作用使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如微乳状液的制备等。
2.鉴定乳状液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显微镜法、电导法、染色法、浊度法等。
显微镜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乳状液的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形态和大小,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和稳定性。
电导法是通过测量乳状液的电导率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和稳定性。
染色法是利用染料在乳状液中溶解度不同,使乳状液中的分散相和连续相呈现不同的颜色,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和稳定性。
浊度法是通过测量乳状液的浊度来判断乳状液的稳定性和浓度。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2)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学号:姓名:教师:王增宝同组者: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一.实验目的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1.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油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
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
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直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
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如苏丹Ⅲ为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
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
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
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1.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例如,对于由油酸镁做乳化剂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加入适量油酸钠可使乳状液破坏。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中国石油大学(课程名称)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1-HM5 成绩:_ 班级:石工10・2 学号:10021060姓名:范兆飞教师王增宝同组者:宼宝胜石先亚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一.实验目的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0/W)和汕包水型佈/0) o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立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左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表而活性剂。
表面表而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而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立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汕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1.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汕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
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
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宜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
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汕的染料(如苏丹【II为仅溶于汕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
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
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
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1.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状液的制备方法。
2、熟悉乳化剂的使用及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乳状液的类型可用外观法、稀释法、染色法、滤纸润湿法、电导法等方法进行鉴别,而乳状液的破坏可用加破乳剂法、加电解质法、加热法、电法等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100mL 具塞锥形瓶 2 个,大试管 5 支,25mL 量筒 2 个,100mL 烧杯 3 个,滴管3个、滤纸
苯(化学纯),油酸钠(化学纯),3mol/L HCl 溶液 1%、5%油酸钠水溶液,2%油酸
镁苯溶液,0.25mol/LMgCl2 水溶液,饱和NaCl 水溶液,亚甲基蓝溶液。
四、实验内容
1.乳状液的制备
在 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 15mL 1%油酸钠水溶液,然后分别加入 15mL 苯,(每次约加 1mL),每次加苯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苯相。
这样制得Ⅰ型乳状液。
在另一个 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5mL 2%SPAN苯溶液,然后分别加入 15mL 水,(每次约加 1mL),每次加水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水相。
这样制得Ⅱ型乳状液。
2.乳状液类型鉴别
(1)稀释法:分别用小滴管将一滴Ⅰ型和Ⅱ型乳状液滴入盛入自来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2)染色法:取两只干净试管,分别加入 1~2mL Ⅰ型和Ⅱ型乳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一滴亚甲基蓝溶液,观察现象。
(3)滤纸润湿法:取一张滤纸,用玻璃棒将配制好的乳状液滴在滤纸上,观察现象,并记录,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3.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
(1) 取Ⅰ型和Ⅱ型乳状液 1~2mL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 3mol/L HCL 溶液,观察现象。
(2)取Ⅰ型和Ⅱ型乳状液 1~2mL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
象。
(3)取 2~3mL Ⅰ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 0.25mol/L MgCl2 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注意观察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是否转相用稀释法鉴别,下同)。
(4)取 2~3mL Ⅰ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 NaCl 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观察乳状液有无破坏和转相。
(5)取 2~3mL Ⅱ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 5%油酸钠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注意观察乳状液有无破坏和转相。
五、实验记录与结果讨论
用表格记录、整理实验所观察到的现
象,并分析原因。
六.思考题
1.鉴别乳状液的诸方法有何共同点?
2.有人说水量大于油量可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反之为油包水,对吗?试用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3.是否使乳状液转相的方法都可以破乳?是否可使乳状液破乳的方法都可用来转相?
4.加入乳化剂,两个互不相溶的液体就能自动形成乳状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