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之散文主题
【人教版】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训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训练(二) 归纳概括李仕才[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
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
虽说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不同和季节差异,四季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长。
而我们那儿,最长的季节是冬天。
它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
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方听不清。
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
所以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
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
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
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
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
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
人们眼巴巴地看着屋檐滴水时凝结的冰溜儿,就像望着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动人的旋律弹奏。
到了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顶露出了本色,红瓦的现出热烈的红色,青瓦的现出深沉的钢青色,这时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
雪花隐遁,天空由灰白变成淡蓝,太阳苍白的面庞有了暖色,河岸柳树泛红,林中向阳山坡的达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们饲养的家禽,开始在冬窝里频频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湿泥,做自己的口红。
这时的春天怎么说呢,是婚日的盛装的新娘,呼之欲出了!到了五月,春天波涛汹涌地来了,所有的生命都荡漾在它明媚的波涛里!地上的草,林中的树,园田的菜圃,呈现着一派娇嫩的绿;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
这时窗缝的封条撕下来了,门上用于抵御寒风的棉毡也取下来了,人们换下棉衣棉裤,家禽们又可以寻觅园田肥美的虫子,作为它们的小点心了!但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烙印在我心灵深处。
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3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2专题二散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散文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与风有关刘云芳①我所居住的小区是个风阵.常常,南窗下绿化带的树木静止不动,像舒缓的乐曲正在抚摸它们的树干、叶脉和年轮。
北窗外小区里那些柿子树、柳树却摇晃得厉害,树骨头里似乎正在进行一场我们倾听不到的摇滚.有时候,我会看看不远处的钢厂烟囱,厂房的结构被一座小山隐去,只留下烟囱高耸着,将这喷云吐雾的行为嫁祸给那座山。
天气晴好时,白色的烟雾笔直笔直的,没有一丝犹豫。
风大的时候,烟雾先是低沉,到了远处,又忽然高升,像一条被按住脑袋的白蛇又猛地抬起头来.我总是想象着烟雾弯曲时大风的嘶吼。
②小区里,几位刚收拾完花草的中年妇女在背风的地方吃饭,有人躺在一块破布上休息。
她们围着红的蓝的头巾。
风掀开其中的一角,让她们露出眉眼来。
忽然,一块红头巾从谁的头顶掉下来,被风吹起,一直向前翻滚。
几个人站起,从不同方向包抄,像在围追一只兔子。
一场与风有关的恶作剧在上演。
女人们奔跑着,用手拦,用脚挡。
最终在河边,一棵矮树苗拦住了头巾.那女人在风里抖落红头巾上的土和碎树叶,其他的女人忽然笑得前仰后合。
每天,隔着玻璃窗,看一群女人与风相处的细节,像是在看一部哑剧.那些彩色的头巾在风里翻飞的样子,让我想起蝴蝶,也让我想起我那些在异地打工的女性长辈。
③那年十一岁,我要到山那边的村子里上学。
那时学校没有宿舍,冬天又格外冷,下学之后,我们裹着身子往各自寄居的地方奔跑,在风阵里努力挤出一条路.有段时间,我寄居在一对老人家里.他们住在两孔土窑洞里。
窗口很小,窗户用白纸糊了,只在低处镶了一块方玻璃。
他们家有一扇会说话的门,我每晚归来,伸手一推,它便吱呀呀一阵叫,告诉主人,有人进来。
温暖的气息忽然撞在脸上,两张慈祥的脸迎接着我.窑洞里总有烤红薯、烤馒头片这样的小食物从他们手里递过来.我睡在最左边,像一只蜷着身子的小猫。
狂风来袭的深夜,我能听到窗外树枝被吹断的声音。
风在撕裂,在安静的冬夜里不知道疯狂地撕碎了什么。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含讲义例题答案)

专题散文阅读散文之所以难读懂,就在于形散而神聚。
怎样将“散形”用“线索”串起,透过“散形”聚焦“主旨”,这是一个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的问题。
具体来说,应当具有三种意识。
一、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一)整体阅读意识整体阅读是散文阅读最基本的原则与方法,它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一篇散文,首先必须大致了解散文结构,知道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线索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二)段落摘要意识段落摘要就是要摄取散文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要针对散文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散文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散文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找出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三)提取线索意识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地理清散文的思路。
一篇散文,不管是整篇文章,还是局部语段,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正是由于这条线索,文章或段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常用的文章线索主要有:(1)以具体事物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二、散文阅读的考查特点综合考查形式看,散文的考查呈现如下特点:(1)选材范围。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会选取中国现当代散文,尤其是那些紧扣时代脉搏,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渗透着鲜明民族情感和文化特色的散文作品。
(2)考查重点。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a、分析和概括作品内容;b、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e、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20-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之散文谋篇布局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之散文谋篇布局【知识点精讲】第一板块——谋篇布局(知识温故)【题型描述】高考散文阅读中的“布局谋篇题”是指行文段落类,即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此类题型的作用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等。
分析文章结构,实际是要求考生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以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就会发现命题者对《考试大纲》中“分析文章结构”这一考点似乎格外青睐,许多试卷都涉及到了对这一考点的考查。
第二板块——专题训练(教学指导——新课内容)课题:谋篇布局的考察考点:对散文阅读中谋篇布局的把握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掌握谋篇布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情感主旨教案。
2、提高学生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例析与训练。
2、掌握谋篇布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三、导入【提问模式】这个类型的试题,其提问方式通常是:1.本文章开头(或结尾)写了“×××”,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或好处?2.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简要分析。
3.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4.简析《×××》谋篇布局的技巧,300字左右。
5.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理解文章的思路。
掌握答题的思路与模式1.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2.答题模式(1)相关术语+具体文章的内容+作者感情(文章主旨)(2)文章是(?)结构方式。
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3)文章以(?)为线索。
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了(?)(4)先答出结构的特征,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复习必备】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散文阅读 专题突破练7 散文阅读(词句理解题)

专题突破练7 散文阅读(词句理解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岁月钟声汪曾祺我读的小学是县立第五小学,简称五小,在城北承天寺的旁边,对面是天地坛。
五小有一支校歌:“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
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
桃红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
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实在过于夸张了。
但记忆中学校门外的地势确比校内高,进大门,要下一个慢坡。
慢坡的东端是门房,同时也是校工詹大胖子的宿舍。
詹大胖子的主要职务是摇上课铃、下课铃。
这间小屋原来盖了是为当传达室用的,但五小没有什么事可传达,来了人,大摇大摆就进来了,詹大胖子连问也不问。
这间小屋就成了詹大胖子的宿舍。
他在屋里坐着,看看钟。
他屋里有一架挂钟。
詹大胖子一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上钟,喀啦喀啦,上得很足,然后才去开大门。
他看看钟,到时候了,就提了一只铃铛,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摇:叮当,叮当,叮当……从南头摇到北头。
上课了,学生奔到教室里,规规矩矩坐下来。
每逢国文课都是要背诵的。
一年级开头是“大狗跳,小狗叫”,后面有《咏雪》这样的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我学这一课时才虚岁七岁,可是已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
我现在写散文、小说所用的方法,也许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的。
后来,有一班毕业生凑钱买了一口小铜钟,送给母校留纪念,詹大胖子就从摇铃改为打钟。
一口很好看的钟,黄铜的,亮晶晶的。
铜钟用一条小铁链吊在小操场边的梧桐树上。
铜钟有一个锤子,悬在当中,锤子下端垂下一条麻绳。
詹大胖子扯动麻绳,钟就响了。
梧桐树一年一年长高了。
钟也随着高了。
五小的孩子也高了。
詹大胖子还有一件常做的事,是剪冬青树。
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树来很卖力,他好像跟冬青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
詹大胖子还做什么事呢?他给老师烧水。
烧开水,烧洗脸水。
教务处有一口煤球炉子,詹大胖子每天生炉子,用一把芭蕉扇忽哒忽哒地扇。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林清玄散文(含解析)

散文专题训练--------林清玄散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吃饭皇帝大林清玄听说有一家披萨店,顾客一坐下来点菜,只要超过五分钟没送来,就完全免费招待。
孩子感到好奇,一直吵着去吃。
我们去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的情况是,餐厅大客满,等了半小时才有空位。
果然,餐单印着五分钟尚未上菜免费招待,点完菜,孩子开始计时,不到四分钟就送来了,效率真是快得惊人。
但是,我立刻想到,为了赶这五分钟,我们坐了四十分钟的计程车,排队等候座位花去半小时,吃完饭还要花至少三十分钟回家。
在餐单上五分钟的快速保证,每一分钟里都有二十分钟的代价。
这是现代人为了结局快速到来,而轻忽过程的一个活生生的例证,我们赶着在五分钟上菜的心情,促使速食面、速食咖啡、速食餐厅大行其道。
不仅在五分钟里做完菜,还希望不管做什么都不要超过五分钟,于是有了微波炉,尽管微波食品使做菜过程毫无乐趣,微波食品的滋味普通,我们也只好使用,为了节省另外的五分钟。
不只是吃饭的五分钟,做其他事时,我们也要维持在每一秒钟操控局面或被操控的状态,于是有了传真机、寻呼机、手机、电脑。
为使目标立即呈现,我们做了许多遥控器,谁家的客厅桌子上,现在不是摆了一堆遥控器呢?我们拼命把时间省下来,理论上时间增加了,实际上,我们在过程上所花费的时间还是惊人的。
为了结局所产生的时间压缩,不仅未能使我们有更多空间来悠然生活,反而使我们更忙碌、烦恼、烦躁与不安,在暗地里付出更大的代价犹不自知。
这些代价最大的是,由于拼命想主控外境,反而终日被外境所转,失去敏于深思反省的气质。
大部分人一整天在压缩的时间下生活,回到家立刻累倒了,哪有时间思维,做心灵更深刻的开发呢?其次,生活逐渐分成两边,一边是像吃饭这种“无用”的事物,人们甚至不肯花超过五分钟来等待,这已经不叫“吃饭”而叫“填鸭”了。
另一边则是充满快节奏的名利权位的诱引,整天奋力搏战,大部分人已经不知道放松、舒坦、从容是什么滋味了。
从一个更大的观点来看,生活中实在没有绝对必要的追求,那些在俗眼中绝不可缺的东西,在慧眼里看来都是浮沤泡沫一般。
散文阅读之主题主旨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散文阅读之主题主旨考点梳理【题型问法】1.品味全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或感悟。
2.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有人认为是表现×××。
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4.联系选文主旨,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
【题型分析】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情感倾向。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各有差异。
在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在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的主旨;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就是文章主旨的集中表现。
换一个角度来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具体来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
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
概括文章主旨,是高考阅读层级要求较高的考点。
要完成这类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审美情趣,更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对文章主题的考查主要分为三种情况:①归纳主题(主旨);②阐释主题(主旨);③延伸主题(主旨)。
“归纳主题(主旨)”就是对文章的中心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
“阐释主题(主旨)”就是用自己的话,或者依照例句来解释主题思想,还可以通过关键句子的理解和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延伸主题(主旨)”就是根据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说启示,谈感受。
2020二轮· 散文阅读

解析 C项,本文引用老舍的《四世同堂》是用来表现北京的“深”,表现厚积于北 京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引用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是为了表现北京幽静闲适 的“情调”。 答案 C
3.北京的“大”在文中有不同层面的表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空间印象入手,谈北京城市格局的“阔大”。 B.作者从京畿一带的地理形势,谈京城气象的“森严”。 C.北京的“大”养成了老派北京人“安详宁静”的神情风度。 D.北京的“大”体现在学术气度的广大与文化精神的包容。 解析 B.题目要求选出对“北京的‘大’在文中有不同层面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B项是从“深”这一方面来谈对北京的认识的。 答案 B
····
旧时的文人偏爱这古城的黄昏,以为北京最宜这样的一种情调。士大夫气十足的 现代文人还偏爱北京的冬天,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认为“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 , 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这自然多半因了士大夫的“有闲”。今天的人 们,或许更乐于享用生气勃勃激情涌动的北京之春。他们也会醉心于金秋十月:北方 天地之高旷,空气的净爽,于一声浏亮【注】的鸽哨中尤令人感得真切。北京是总让人 有所期待的,她也总不负期待,因而你不妨一来再来。写到这里,发现自己早已是一 副东道主的口吻。我有时的确将北京视同乡土了。静夜中,倾听着这大城重浊有力的 呼吸,我一再地想到明天,破晓后的那个日子:那个日子将给人们带来些什么?
明主旨 析思路 依文本挖掘
散文阅读
近三年散文阅读命题与考情分析
选文信息
考点分布
理解 品味 归纳 分析 分析 分析
年份 卷别
篇目
作者 类属 综合 词句 语言 概括 思路 表达 思想
含意 艺术 内容 结构 技巧 情感
《北京的“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 ……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 ……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 ……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 ……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 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 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 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 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 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 ……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 ……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筐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 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 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 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 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 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 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 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她的诗里 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 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 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 临胜地。
——写人——人物形象及评价
常见 主题
写人
写个别人——如《平常的沈从文》 写某一群体——如《根河之恋》
写景 《太湖碎锦》
(自然生态) 《湖殇》 《云和梯田》
状物(文化内涵) 《说起梅花》 《挺拔之姿》
传统文化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传统技艺 《虹关何处落徽墨》——地域文化事物 《在母语的屋檐下》——民族文化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散文阅读之散文主题
本节课主要内容:
一、高考散文的常见主题类型 二、散文行文的常见思路 三、理解、概括散文类作品主题的技巧
一、高考散文的常见主题类型
《北京的“大”与“深”》( 2019年北京卷) ——北京(地域)文化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2019年天津卷) ——伦贝尔草原文化、传统牧民形象
理解、概括散文类作品主题的技巧:
1、解读题目:《北京的“大”与“深”》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湖殇》
2、分散文类型:《平常的沈从文》 《太湖碎锦》 《窗子以外》
3、析首尾:①首尾段;②各段首尾句。 4、议论抒情词句。
如《浣花草堂》最后一段 5、分类、归纳散文阅读常见主题类型。
常的沈从文》 写某一群体——如《根河之恋》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了一下杜甫的草堂诗, 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 冉发出幽香的红藻,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 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 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传统技艺(传统文化)
《太湖碎锦》(2015年四川卷)——自然生态 《云和梯田》(2015年天津卷)——农耕文明 《甘森的西红柿》(2015年重庆卷)
——甘森石油人的伟大精神 《何容何许人也》(2013年江苏卷)
——写人——人物形象及评价 《平常的沈从文》(2013年江西卷)
——写人——人物形象及评价 《罗曼·罗兰》(2013湖北卷)
写景 《太湖碎锦》
(自然生态) 《湖殇》 《云和梯田》
状物(文化内涵) 《说起梅花》 《挺拔之姿》
传统文化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传统技艺 《虹关何处落徽墨》——地域文化事物 《在母语的屋檐下》——民族文化
乡愁 《纸上故乡》、《海棠花》(2010年北京卷) 哲思类 《窗子以外》
真题示例:【2017年高考天津卷】
——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2016年北京卷) ——传统技艺(传统文化)
《成人不自在》(2016年江苏卷) ——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
《湖殇》(2016年上海卷)——自然生态 《在母语的屋檐下》(2016年天津卷)
——母语文化(民族文化) 《说起梅花》(2015年北京卷)——梅花的文化内涵 《纸上故乡》(2015年福建卷)——乡愁 《四堡雕版》(2015年山东卷)
乡愁 《纸上故乡》、《海棠花》(2010年北京卷) 哲思类 《窗子以外》
二、散文行文的常见思路
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2014年山东卷)《浣花草堂》黄裳
题目: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 以概括。
【答案】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 态度。②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③ 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④杜甫热爱美好的大 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⑤杜甫描写自然风物 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挺拔之姿》朱以撒
《汴京的星河》(2018年浙江卷)——地域历史文化 《虹关何处落徽墨》(2018年天津卷)
——传统文化、乡愁 《水缸里的文学》(2018年北京卷)——回忆叙事类 《窗子以外》(2017年新课标Ⅱ卷)
——哲理类——心态与观念、自我与外界 《挺拔之姿》(2017年天津卷)——竹的文化内涵 《根河之恋》(2017年北京卷)
(2014年山东卷)《浣花草堂》黄裳
题目: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 以概括。
【答案】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 态度。②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③ 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④杜甫热爱美好的大 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⑤杜甫描写自然风物 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三、理解、概括散文类作品主题的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