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库勒与苯环发现凯库勒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位着名有机化学家
凯库勒。百度百科

凯库勒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凯库勒凯库勒 (1829 — 1896 年 ), 德国化学家。
1829 年 9 月 7 日生于达姆施塔特。
1848-1851 年进入吉森大学,原先学建筑,后来他多次聆听化学大师李比希的讲演,深受吸引和启发,遂改攻化学,并在李比希的实验室里积极、严谨地进行研究工作,完成了《关于硫酸戊酯及其盐》的实验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1875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877 年任波恩大学校长。
1867--1869 年,凯库勒在演讲“关于盐类的结构”和《关于莱 (1 , 3 , 5 一三甲苯 ) 的结构》一文中,发表了有关原子立体排列的思想,首次把原子价的概念从平面推向三维空间。
中文名: 凯库勒外文名: F riedrichA·Kekule国籍: 德国民族: 日耳曼出生地: 德国达姆斯塔德市出生日期: 1829年9月7日 逝世日期: 1896年7月13日 职业: 化学家 毕业院校: 吉森大学 主要成就: 苯的凯库勒式 代表作品: 《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关于莱 (1 ,3 5 一三甲苯 ) 的结构》目录 凯库勒的年轻时代 凯库勒的环状碳链理论(FriedrichA·Kekule1829—1896)德国有机化学家。
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在梦中发现了苯的结构简式,被称为一大美谈。
编辑本段凯库勒的年轻时代凯库勒1829年出生于德国的达姆斯塔德市,中学时,就懂四门外语,从小热爱建筑,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优秀的建筑大师。
18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吉森大学。
这是德国当时最为著名的一所大学,校园美丽、学风淳朴,更为值得骄傲的是,这所大学还拥有一批知名度极高的教授,而且,允许学生可以不受专业的限制,选择他们喜爱的教授。
凯库勒在上大学前,就为达姆斯塔德设计了三所房子。
初露锋芒的他深信自己有建筑的天赋。
因此,进入吉森大学,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建筑专业,并以惊人的速度很快修完了几何学、数学、制图和绘画等十几门专业必修课。
化学家们的假说故事

1、凯库勒关于苯环结构的假说,在有机化学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早年受到建筑师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他善于运用模型方法,把化合物的性能与结构联系起来,他的苦心研究终于有了结果,1864年冬天,他的科学灵感导致他获得了重大的突破。
他曾记载道:“我坐下来写我的教科书,但工作没有进展;我的思想开小差了。
我把椅子转向炉火,打起瞌睡来了。
原子又在我眼前跳跃起来,这时较小的基团谦逊地退到后面。
我的思想因这类幻觉的不断出现变得更敏锐了,现在能分辨出多种形状的大结构,也能分辨出有时紧密地靠近在一起的长行分子,它竹滋绕、旋转,象蛇一样地动着。
看!那是什么?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个形状虚幻地在我的眼前旋转着。
象是电光一闪,我醒了。
我花了这一夜的剩余时间,作出了这个假想。
”于是,凯库勒首次满意地写出了苯的结构式。
指出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含有封闭的碳原子环。
它不同于具有开链结构的脂肪族化合物。
苯环结构的诞生。
是有机化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凯库勒认为苯环中六个碳原子是由单键与双键交替相连的,以保持碳原子为四价。
1866年,他画出一个单、双键的空间模型,与现代结构式完全等价。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 1867)首先发现的.19世纪初,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城市的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从生产煤气的原料中制备出煤气之后,剩下一种油状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法拉第是第一位对这种油状液体感兴趣的科学家.他用蒸馏的方法将这种油状液体进行分离,得到另一种液体,实际上就是苯.当时法拉第将这种液体称为"氢的4重碳化合物". 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E.E.Mitscherlich,1794-863) 通过蒸馏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了与法拉第所制液体相同的一种液体,并命名为苯.待有机化学中的正确的分子概念和原子价概念建立之后,法国化学家日拉尔(C.F.Gerhardt,1815-856)等人又确定了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苯分子中碳的相对含量如此之高,使化学家们感到惊讶.如何确定它的结构式呢化学家们为难了:苯的碳,氢比值如此之大,表明是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但它又不具有典型的不饱和化合物应具有的易发生加成反应的性质. 德国化学家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学者,他曾提出了碳四价和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接成链这一重要学说.对苯的结构,他在分析了大量的实验事实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很稳定的"核",6个碳原子之间的结合非常牢固,而且排列十分紧凑,它可以与其他碳原子相连形成芳香族化合物.于是,凯库勒集中精力研究这6个碳原子的"核".在提出了多种开链式结构但又因其与实验结果不符而一一否定之后,1865年他终于悟出闭合链的形式是解决苯分子结构的关键,他先以(Ⅰ)表示苯结构.1866年他又提出了(Ⅱ)式,后简化为(Ⅲ)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凯库勒式. 有人曾用6只小猴子形象地表示苯分子的结构.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据他自己说这来自于一个梦.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醒过来,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对此,凯库勒说:"我们应该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应该指出的是,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重要的结构学说,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他善于独立思考,平时总是冥思苦想有关的原子,分子,结构等问题,才会梦其所思;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化合价的真正意义,善于捕捉直觉形象;加之以事实为依据,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这一切都为他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2、化学领域中的探险者——盖•吕萨克法国的物理学,化学家盖•吕萨克(Gay-Lussac,J.L.1778-1850),生于法国利摩日地区的圣•雷奥纳尔镇.他的父亲是当时的检察官,家境比较富裕.盖•吕萨克在家乡受初等教育后,就进入巴黎工业学校学习.他热爱化学专业和实验技术,深得该校著名化学家贝托雷(Berthollet,C.L.1748-1822)的赏识.1880年毕业后,当贝托雷的助手.当时贝托雷正在同化学家普罗斯(Proust,J.L.1754-1826)争论有关定比定律问题.定比定律是普罗斯1799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相互化合成某一化合物时,其重量之比例是天然一定的,人力不能增减".贝托雷对此结论坚决反对,要求盖•吕萨克作实验论证自己的观点.盖•吕萨克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研究,所记录的事实和所得的结论都证明贝托雷的反对是错误的.贝托雷看了盖•吕萨克的实验结果后,忽然皱起额头表现出深深的失望.作为大科学家来说,真理总是比自尊心更为可贵.他想,做出这一成果的不是别人,而是刚刚踏上科学道路的年轻人盖•吕萨克的.这时贝托雷阴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把手搭在盖•吕萨克的肩上说:"我为你感到自豪.象你这样有才华的人,没有理由让你当助手,哪怕是给最伟大的科学家当助手.你的眼睛能发现真理,能洞察人们所不知道的奥秘,而这一点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你应该独立地进行工作.从今天起,你可以进行你认为必要的任何实验."贝托雷忘掉了自己争论问题的失败,高兴地认为,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化学家.他不在别处,而是在我贝托雷的实验室里!法国将为有此骄子而自豪.3、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2.8~1907.2.2),生在西伯利亚。
凯库勒

在一起法庭审理的案件中,凯库勒和李比希都被传到法庭作见证人,这起案件是—件纵火案,一位伯爵的夫人在火灾后丢失了一个宝石戒指,凯库勒碰巧目击了这起火灾,而李比希教授则是被请来做一个鉴定。
退庭休息时,凯库勒在休息室遇到了这位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手中拿着伯爵夫人著名的宝石戒指——两条蛇缠在一起,一条是白金的,另一条是金的。凯库勒好奇地看着这个宝物——这个案件的判决取决于李比希的结论,因为他测定了金属的成分。
授课结束后,当听课的人纷纷离去,凯库勒便亲自拿起扫帚打扫房间并摆正桌椅,然后就开始他的研究工作。
生活在火药库上
有一次下课以后,凯库勒正在收拾桌椅,忽然一个人走进来。
“请原谅我的冒味。”进来的人说。
凯库勒抬头一看,不觉一惊:“李比希教授?真想不到是您!请您到实验室来。”
凯库勒也对此进行了不懈的研究。
1865年圣诞节后的一天,凯库勒由于长期研究苯分子的结构,已经疲惫不堪。他早已经测定清楚,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组成。那么,这6个氢和6个碳的原子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呢?凯库勒一面苦心思考着,一面在纸上画;他试着写出几十种苯的分子式,但是又都一一否决了。
出乎老师的意料,凯库勒并没有着慌;他慢慢地站起来,手里拿着那张白纸,走到黑板前,就那样看着他画的怪东西“读”起来了。
这个孩子没有一点停顿,“朗读”得非常流利。老师禁不住惊叹了:多么美妙的一篇即兴之作!这孩子的构思能力太强了!
是的,凯库勒具有极强的立体思维能力,打个作文的腹稿当然是小事一桩,他曾跟父亲的一位好友、建筑师鲍曼学习制图和绘画,并成功地设制出三份建筑样式。达姆斯塔特工匠们根据这三份设计建造出三幢漂亮的房子,博得了人们的称赞。但谁也想不到这些房子的设计师竟是一位中学生!
10个化学家的故事

“不能呀! ”妈妈笑着说, “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
达尔文又问: “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
“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
“是上帝! ”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 “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
化学元素符号的首倡者贝采里乌斯
琼斯·雅可比·贝采里乌斯1779年8月20日出生在瑞典南部的一个名为威菲松达的小乡村里。他在发展化学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接受并发展了道尔顿原子论,他以氧作标准测定了40多种元素的原子量,他第一次采用现代元素符号并公布了当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表,他发现和首次制取了硅、铣、硒等好儿种元素,他首先使用“有机化学”概念;他是“电化二元论”的提出者。他发现了“同分异构”现象并首先提出了“催化”概念。他的卓著成果,使他成为19世纪的一位赫赫有名的化学权威。
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
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三、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
凯库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是19世纪著名的德国化学家,他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他提出了苯环的六元环结构,这一发现对有机化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19世纪初期,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一直是一个谜。
化学家们知道有机物是由碳和氢组成的,但它们的结构却一直难以确定。
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6H6,但其结构一直是个谜。
凯库勒在对苯的研究中做出了重大发现。
据说,凯库勒在一个梦中看到了一个蛇咬自己的尾巴的形象,这启发了他对苯分子结构的思考。
他认为苯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组成的六元环,每个碳原子上连接着一个氢原子。
这一结构不仅能够解释苯的化学性质,还能够解释苯的共振现象,是一个简洁而又合理的结构。
凯库勒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化学界的广泛关注。
人们开始接受了苯环的六元环结构,并且开始将这一模型应用到其他类似的有机化合物中。
苯环的发现不仅仅是对苯分子结构的解释,更是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
凯库勒的发现对有机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得到了重大进展,人们对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凯库勒的苯环结构模型成为了有机化学的基础,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总的来说,凯库勒的发现苯环的故事是有机化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他的理论模型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化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凯库勒的贡献将会被后人永远铭记。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
凯库勒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和执着追求的化学家,他的一生都在寻找新的化学
结构和发现新的化学物质。
在19世纪中叶,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进行煤焦油的研
究时,偶然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化合物,这个发现成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这种神秘的化合物就是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着独特的芳香味道。
凯
库勒对这种化合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要揭开苯的神秘面纱。
于是,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最终发现了苯分子中含有六个碳原子,排列成一个环状结构,这个结构后来被称为苯环。
凯库勒的发现对化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苯环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当时化学
结构理论的空白,而且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苯环的结构不仅在有机合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而且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凯库勒的发现不仅仅是一次科学上的突破,更是一次对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
体现。
他的执着和勇气,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的发现也激励着无数的科学家,鼓舞着他们不断探索未知,勇攀科学高峰。
苯环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的无限魅力和无穷可能。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
化学结构的认识,而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正是因为有像凯库勒这样的科学家,我们才能不断地迈向前进,不断地开拓新的科学领域,不断地创造新的科学成果。
因此,我们应该向凯库勒学习,发扬他的科学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不断追求
科学真理,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我们能够继承凯库勒的遗志,不断探索未知,不断创造新的科学奇迹,为人类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凯库勒是一个杰出的化学家,他对有机化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在19世纪的欧洲,化学界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新的化合物被不断地发现和研究。
而苯环的发现,正是凯库勒在这个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在当时的化学界,人们对于苯这种化合物的结构一直存在着疑惑。
虽然人们知道苯是由碳和氢元素构成的,但是苯分子的具体结构却一直没有被完全揭示出来。
这使得人们对苯的性质和反应机理一直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
凯库勒对于苯的研究始于对苯的化学性质的观察。
他发现,苯和其他一些化合物在一些反应中表现出了相似的性质,这使得他开始怀疑苯分子可能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结构。
为了验证他的猜想,凯库勒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在他的实验中,凯库勒发现了苯环这一重要的结构特征。
他通过对苯的热力学性质和化学反应进行详细的研究,最终确定了苯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构成的一个环状结构。
这一发现对于当时的化学界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揭示了苯分子的真实结构,也为后来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凯库勒的发现对于化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苯环的发现不仅解开了苯分子的神秘面纱,也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此之后,人们对于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机合成的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凯库勒的发现成为了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后来的化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总的来说,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是化学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验研究,最终揭示了苯分子的真实结构,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凯库勒的成就不仅对于当时的化学界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成为了化学史上的一段传奇。
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故事

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故事凯库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是德国化学家,他发现了苯分子的结构,这个发现对有机化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下是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故事:19世纪的化学界,关于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达到了一种瓶颈,许多化学家都试图找到一个能够解释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理论。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解释苯的结构。
苯是一个常见的物质,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但其分子结构一直是个谜。
1858年,凯库勒还只是一个年轻的化学家,并且为了解决这个有机化学中的难题而努力。
他对苯的结构和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人们认为苯分子由苯环组成,即六个碳原子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并且认为每个碳原子都与一个氢原子结合。
在伦敦的一天晚上,凯库勒正在为苯的结构思考。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甚至在梦里都想不出一个答案。
然而,就在这一夜,凯库勒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在梦中看到了一个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这个梦打开了凯库勒的思路。
凯库勒醒来之后,他意识到他的梦中形象给他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启示。
他开始考虑苯的分子结构可能是一个闭合的环,这样碳原子就可以全部重叠。
这个闭合的环就像是蛇咬住自己的尾巴一样,形成了一个环状结构。
凯库勒进一步推理,他发现苯分子中的碳原子不能只与一个氢原子结合,否则分子中的氢原子数量将无法解释。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苯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形成了一种叫做“共轭”的化学键,这样每个碳原子都与另外两个碳原子相连,而不是仅与一个氢原子相连。
凯库勒的这个新假设迅速地得到了实验证实。
他用X射线衍射等实验方法,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最终证实了自己的理论。
他发现苯分子确实是由六个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而这六个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形成了一个共轭系统。
凯库勒的这个发现彻底改变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他的苯结构理论不仅解决了苯的结构问题,还为有机化学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的理论揭示了分子的共轭结构是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为后来的有机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的凯库勒结构
H
H
C HC CHC HC CHH CH CHC CH C
H
H
C6H6中六个碳碳键键长相等为1.40×10-10m
C-C键键长:1.54×10-10m
C=C键键长:1.33×10-10m
C6H6中六个碳碳键是介于C-C和C=C之间的 一种特殊的键。
结构式: 1931年,鲍林
比一比,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小试牛刀
1、判断下列说明是否正确: (1)苯的结构是,它有单键,能发生取代反应;
它还有双键,所以可以起加成反应。[ ] × (2)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
2、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
双键交替排布的事实是( D )
A.苯的一溴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 B.苯的间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对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D.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3、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 振荡。不能发生反应,静置后溶液分
层,且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AC)
A.CCl4 B.己烯 C.苯 D.酒精
4、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
我坐下来写我的教科书,但工作没有进展; 我的思想开小差了,我把椅子转向炉火,打起 瞌睡来了。原子又在我眼前跳跃起来,它们盘 旋、旋转、像蛇一样地动着。看!那是什么? 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个形状虚幻地 在我眼前旋转着,像是电光一闪,我醒 了;……我花了这一夜的其余时间,做出了这 个设想,先生们!让我们学会做梦吧!或许我 们将学到真理。
猜一猜
• 有人说我笨, • 其实并不笨; • 脱去竹笠换草帽, • 化工生产逞英豪。
请打一字:
考考你
• 将盛有苯的两个试管分别插入沸 水和冰水中,将会发现前者 _液_体__沸_腾__且_体__积_不__断_减__少_至__消_失___,
• 后者___形_成__无_色__晶_体_____。
19世纪初科学家就进行了研究。 当时有机化学刚刚发展起来,比 较成熟的理论只有“碳四价学说” 和“碳链学说”,若你是当时的 科学家,请你根据这两种学说写 出苯可能的结构。
CH2 CH C C CH CH2 CH C CH2 CH2 C CH
CH2 CH CH CH C CH
…… CH2 C CH CH C CH2
如果验证你的猜想?
凯库勒与苯环发现
凯库勒是近代化学
史上的一位著名有机化 学家。他1829年9月7 日出生于德国达姆施塔 特。中学时代的凯库勒 已才华初露,他能讲四 门流利的外语。法语、 拉丁语、意大利语和英 语。
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C )
①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②苯中的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 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 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一种结构; 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发生取
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