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隧道防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版

合集下载

2024年扑救隧道火灾新技术

2024年扑救隧道火灾新技术

2024年扑救隧道火灾新技术在现代社会中,隧道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和物流运输的重要通道之一。

然而,隧道火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由于隧道空间狭小、通风条件差、火势蔓延迅速等特点,火灾常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对隧道火灾的扑救效率和减少风险,科学家们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装备。

本文将介绍几种可能在2024年应用于扑救隧道火灾的新技术。

一、高效水霧喷淋系统在隧道火灾中,扑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降低火势和温度,以减少火灾蔓延速度和烟雾产生。

传统的水喷洒系统在隧道火灾扑救中存在喷头堵塞、水量不均匀等问题。

而高效水霧喷淋系统则通过将喷嘴设计成微细孔径,使水喷洒呈霧状,形成大面积的水霧带,有效抑制火势蔓延,并降低烟雾产生和热量释放。

此外,该系统还可与烟雾感应器和热成像仪等设备配合使用,以实时监测火势和温度的变化,实现智能控制和远程操作。

二、高效烟雾排风系统隧道火灾中,烟雾的产生和蔓延往往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高效烟雾排风系统的应用对于提高隧道火灾扑救能力至关重要。

该系统通过设置高效的排风口和通风通道,将烟雾迅速排出隧道,减少人员中毒和能见度降低的风险。

此外,该系统还可结合烟雾感应器和风机控制系统,实现自动监测和控制,以提高排烟效率和减少人工干预。

三、无人机和机器人应用在隧道火灾扑救中,由于环境复杂、通道狭窄等因素,传统的扑救方法常常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而无人机和机器人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困难。

无人机可以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和热成像仪等设备,对隧道内部进行实时监测和图像传输,为指挥员提供重要情报,帮助制定扑救方案。

机器人则可以进入隧道内部执行灭火和救援任务,减少消防员的风险。

此外,无人机和机器人还可以搭载喷水器和喷雾装置,实现人工无法到达的高处和狭缝处的灭火和喷淋作业。

四、燃氧剪断技术在隧道火灾中,隧道内的氧气是火势蔓延的重要燃料之一。

传统的灭火方法往往是通过封闭隧道或喷洒灭火剂来限制氧气供应。

探讨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探讨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探讨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隧道及地下工程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与国内外的建筑技术、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首先,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隧道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建设中的隧道数量日益增多,隧道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我国在隧道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如盾构机技术、地下综合管廊技术等。

此外,国内还在隧道防火、防水、防灾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提高了隧道的安全性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下空间的利用也得到了重视,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工程日渐增多。

总体而言,国内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相对较早,技术水平也较高。

这些国家在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建设中广泛应用了隧道工程,建设了很多世界上著名的隧道,如英法海底隧道、日本海底隧道等。

此外,这些国家在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

在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这些国家也做得非常好,各种地下设施应用广泛,如地下商业中心、地下水库等。

总体而言,国际上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水平较高,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最后,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方面,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非常高,对施工企业和工人的技能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人才储备是一大问题。

另一方面,隧道工程涉及到土木工程、力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对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隧道及地下工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投资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综上所述,隧道及地下工程作为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与国内外的建筑技术、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国内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隧道火灾研究报告总结

隧道火灾研究报告总结

隧道火灾研究报告总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量地下隧道被建设出来,用于交通运输、供水、排水等多个领域。

然而,这些隧道也面临着潜在的火灾风险。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对隧道火灾进行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本报告就近年来有关隧道火灾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隧道火灾。

一级段落标题:现状和问题近年来,在国内外范围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关于隧道火灾的研究工作。

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许多问题,其中包括:1. 隧道特征分析:不同类型的隧道在设计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其内部气流情况、材料特性等因素对火灾蔓延速度和扑救效果都产生着显著影响。

2. 火源探测技术:如何及早发现并准确定位隧道内部火源是有效应对突发火灾事件的关键。

目前,红外线、光电子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隧道内火源的探测。

3. 灭火技术和装备:对于隧道火灾来说,及时有效的灭火手段是至关重要的。

水雾系统、喷洒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等不同类型的灭火设备已在有限尺寸的隧道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二级段落标题:关键成果和建议近年来,全球各地研究机构和行业专家共同努力,在隧道火灾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

针对前述问题,以下是一些关键成果和相应建议:1. 隧道特征分析:通过对不同类型隧道进行大量试验和模拟计算,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并为隧道设计和使用提供更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2. 火源探测技术:结合红外线、光电子等技术,加强现有检测器与信号处理器之间的协作,进一步提高其精度并降低误报率。

此外,还需发展基于传感网等新技术的智能化火灾预警系统。

3. 灭火技术和装备:在现有灭火系统的基础上,开展更多关于水雾抑制、气体灭火和化学灭火剂等新型灭火手段的研究。

此外,加强对自动喷淋系统的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二级段落标题:案例分析为进一步了解隧道火灾的特点和应对措施,下面将结合几个发生过的事故进行简要案例分析:1. 上海南北高架大桥隧道火灾(2010年):该案例中,隧道设计不符合防火要求导致了火灾蔓延速度加快,并造成了人员伤亡。

我国隧道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隧道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隧道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调查我国隧道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探讨隧道技术及其在建设上的应用。

一、我国隧道技术现状
从技术来看,我国现有隧道施工方法多样,主要有沉降式支护、掌子面式支护、新式支护造穴技术、水平节理技术等,其中,沉降式支护、掌子面式支护、新式支护造穴技术在软弱地质中尤其擅长,能有效地提高施工稳定性。

也有隧道施工机械化应用效果不错。

从设计上来看,隧道设计技术在我国也在不断发展,技术更加成熟。

现已有的设计软件如“隧道及支护设计软件”、“大型隧道设计软件”、“隧道设计软件”,等等可以满足对不同类型、地质条件的隧道设计需求。

同时,我国隧道设计也逐渐趋向实用性、安全性。

二、我国隧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施工技术的发展
从施工技术来看,未来隧道施工技术将继续向更加复杂化的方向发展,有望实现大型机械化施工、棱角锐利的施工、节能减排施工等动态,更多的设备和新材料得以应用,比如增压灌注结构的技术、浆砌技术以及节能减排施工技术,等等,将大大提高隧道施工效率。

(2)设计技术的发展
从设计技术来看,今后将有更加准确、完善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出现,力求实现全大地均衡性设计,用更省材料、更安全的技术设计出更加适应地质条件的隧道。

此外,新型设计软件也将在隧道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保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增强设计效率。

总之,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隧道技术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将会非常有趣,隧道施工及其在建筑上的应用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内外隧道火灾及消防技术现状综述

内外隧道火灾及消防技术现状综述

国内外隧道火灾及消防技术现状综述1摘要近10年来我国公路和城市交通隧道里程延长较快给隧道的消防安全带来挑战国内外交通隧道事故造成的危害引起了各国对隧道消防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并先后组织力量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了近年国内外重大隧道火灾事故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国家隧道消防规范的要求提出了隧道火灾场景确定和我国有关隧道如何考虑防火设计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隧道防火火灾场景升温曲线消防安全1 概述随着工程建设技术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需求各种铁路公路交通隧道和地下铁道简称地铁发展迅速据统计至2000年整个欧洲地区交通隧道的总长超过1万km 在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中我国县级以上公路隧道建设总长将近550km 但在路况改善的同时道路交通流量和车辆及其运输物品变化也很大不仅增加了交通隧道的火灾风险而且还引发了不少严重的火灾事故隧道火灾不仅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可能对交通设施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巨大破坏因此各国20近年来都投入了相当的力量对隧道的火灾行为以及火灾防护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制定了一些技术要求和标准目前油槽列车隧道火灾扑救已基本得到解决即用1基金项目公安部城市交通隧道和地铁消防安全研究项目封堵隧道洞口的方法使火灾窒息交通隧道一般包括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和城市地铁隧道及城市其他交通隧道等地铁是构筑于地下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由车站行车隧道客运设施客车变配电设施通讯信号通风和给排水等设备及行车调度指挥机构组成主要用于城市交通各类隧道在消防上没有本质区别原则上均应根据隧道允许通行的车辆和货物来考虑其实际的火灾场景确定更合理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本文回顾了各国发生的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和城市地铁火灾重点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在公路隧道地铁消防安全方面所做过的相关研究以期对我国城市交通隧道和地铁的消防安全设计研究及其发展有所裨益2 隧道火灾的危险性和火灾原因隧道和地铁建筑结构复杂环境相对密闭在封闭空间内热量不易消散火灾时温度较高对于通行载重汽车或油罐槽车等的公路隧道和油槽列车的铁路隧道火灾温度常达1000 以上火灾扑救相当困难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水下隧道还有因结构被破坏而导致隧道修复困难的可能因此各国对交通隧道和地下铁道的消防安全都十分重视2.1 公路铁路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原因隧道的火灾危险和火灾原因主要为车辆上的行李与危险货物车辆本身故障和隧道设计不合理等1 车辆电气线路短路汽化器失灵载重汽车气动系统故障等2 隧道内道路狭小能见度较差情况复杂易引起车辆相撞事故3 隧道内通行的车辆载有易燃易爆物品遇明火或热源易发生燃烧或自燃4 铁路轨道发生故障列车颠覆特别是油罐车2.2 地铁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原因地铁的火灾危险和火灾原因主要由人为因素所致1 因电气设备故障工作人员违章操作生产生活中用火用电不慎引燃地铁车站在装修设备办公生活用具方面存在的可燃物2 行车隧道施工维修中进行焊接切割作业工作人员吸烟用火不慎以及列车运行时产生的电弧引燃隧道内的可燃物隧道内安装的电缆电气设备因潮湿鼠害维修使用不当发生故障3 乘客违反安全乘车规定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在车上吸烟用火或车上电气设备故障镇流器污垢氧化导电性能降低以及接触不良兜挂运行线路上的导电体造成短路放弧4 变配电站的工作环境恶劣潮湿多粉尘通风散热不良也会导致设备故障5 纵火等其他原因一般火灾事故发生频率随隧道长度和交通量增加而增加对于公里隧道事故频率最高的隧道多为单洞双向交通或无硬路肩检修道狭窄的隧道此外根据瑞士对从1974年至今的800多起公里隧道交通事故所做分析研究其中90 的事故是由人为误操作造成10 是由其他原因造成3 国内外隧道火灾情况3.1 国外隧道火灾情况1 国外公路隧道主要火灾情况参见表1表1 国外公路隧道主要火灾情况年份隧道名称长度m火灾持续时间隧道结构破坏程度1949年美国纽约Holland 2250 4h 隧道严重损坏200m 1974年法国意大利勃朗峰11600 0.25h1976年法国巴黎Crossing BP-A6 430 1h 隧道严重损坏150m 1979年日本烧津城 Nihonzaka 2045 159h 隧道严重损坏1100m 死亡7人173辆车被毁1980年日本Kajiwara 740 隧道严重损坏280m 1982年美国奥克兰Caldecott 1028 2.7h 隧道严重损坏580m1983年意大利Gênes SavonePecorila Galleria662 损坏较轻1986年法国Nice L Arme 1105 隧道设备严重损坏1987年瑞士伯尔尼Gumefens 343 2h 损坏较轻1990年挪威Roldal 4656 0.83h 轻微损坏1993年意大利Bologne-FlorenceSerra Ripoli442 2.5h 损坏较轻1993年挪威Hoyanger Hovden 1290 1h 111m隔热材料被毁1994年南非Huguenot 3914 1h 严重损坏1995年10月澳大利亚Pfander 6719 1h 严重损坏1996年3月意大利Palermo Isoladelle Femmine148 严重损坏关闭2.5d1999年3月法国意大利勃朗峰11600 死亡41人36辆车被毁混凝土穹隆全部沙化续表1 国外公路隧道主要火灾情况年份隧道名称长度m火灾持续时间隧道结构破坏程度1999年5月奥地利A10 Tauern 6401 死亡12人伤50人严重损坏2000年11月奥地利山地列车3300 死亡155人伤18人2000年7月挪威E134Seljestad 1272 0.75h2001年5月意大利A32Prapontin 4409 关闭7d2001年8月奥地利A9 Gleinalm 83202001年10月瑞士A2St. Gotthard 16918 3d 严重受损关闭2个月2001年10月丹麦E47海底隧道Guldborgsund4602 国外铁路隧道重大火灾情况参见表2表2 国外铁路隧道重大火灾情况时间名称火灾情况1947年4月日本旧生驹山隧道死亡28人伤73人1956年3月日本高野线18号隧道死亡1人伤42人1971年3月法国国铁克洛兹隧道死亡2人中断行车96d 1972年11月日本北陆隧道死亡30人伤715人1978年9月西班牙凯格奇纳斯隧道死亡7人大火持续燃烧60h 1979年1月美国加尼福利亚奥克兰与旧金山之间的隧道1人死亡56人受伤1984年12月英国Summit隧道不祥3 1970 2003年间国外地铁重大火灾情况参见表3表3 1970 2003年间国外地铁重大火灾情况时间地点原因及后果1971年12月加拿大蒙特利尔火车与隧道端头相撞引起电路短路引起座椅起火36辆车被毁司机死亡1972年10月德国东柏林车站和四辆车被毁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人为纵火1973年3月法国巴黎第7节车箱人为纵火车辆被毁死亡2人1974年1月加拿大蒙特利尔车辆内废旧轮胎引发电短路9辆车被毁300m 电缆烧断1974年俄罗斯莫斯科车站平台引发大火1975年7月美国波士顿隧道照明线路被拉断引发大火1976年5月葡萄牙里斯本火车头牵引失败引发火灾毁车4辆1976年10月加拿大多伦多纵火造成4辆车被毁1977年3月法国巴黎天花板坠落引发火灾1978年10月德国科隆丢弃的未熄烟头引发火灾伤8人1979年1月美国旧金山一名收藏家的过失电路短路引发大火死亡1人伤56人1979年3月法国巴黎乘客车箱电路短路中引发大火毁车1辆伤26人1979年9月美国费城变压器火灾引起爆炸伤148人1979年9月美国纽约丢弃的未熄烟头引燃油箱2辆车燃烧4名乘客受伤1980年4月德国汉堡车箱座位着火2辆车被毁伤4人续表3 1970 1987年间国外地铁重大火灾情况时间地点原因及后果1980年6月英国伦敦丢弃的未熄烟头引发大火死亡1人1980 1981年美国纽约1980.6至1981.7 共发生8次火灾重伤50人死亡53人1981年6月俄罗斯莫斯科电路引起火灾死亡7人1981年9月德国波恩操作失误火灾无人员伤亡但车辆报废1982年3月美国纽约传动装置故障引发火灾伤86人1辆车报废1982年6月美国纽约大火燃烧了6h 4辆车被毁1982年8月英国伦敦电路短路引起火灾伤15人1辆车被毁1983年9月德国慕尼黑电路着火2辆车被毁伤7人1984年9月德国汉堡列车座位着火2辆车被毁伤1人1984年11月英国伦敦车站月台引发大火车站损失巨大1985年4月法国巴黎垃圾引发大火伤6人1987年6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助餐厅引起火灾1987年俄罗斯莫斯科火车燃烧1987年11月英国伦敦售票处大火死亡31人1991年4月瑞士苏黎士地铁机车电线短路重伤58人1995年10月阿塞拜疆巴库电动机车电路故障死亡558人伤269人2003年2月韩国大邱地铁市中心车站人为纵火死亡126人伤289人失踪318人3.2 国内隧道火灾情况1 铁路隧道主要火灾情况参见表4近30年来我国油罐列车在隧道中共发生了6次重大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铁路设备毁损表4 我国铁路隧道主要火灾情况时间名称火灾情况火灾原因1976年3月丰沙线旧窝庄东46#隧道中断正行车54h34min 0201次货物列车1976年10月宝成线白水江140#隧道死亡75人重伤9人中断运行382h15min1111次货物列车1987年8月陇海线兰州十里山2#隧道中断运行201h56min 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117万元1818次货物列车1990年7月襄渝线梨子园隧道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死亡4人伤14人中断行车550h54min0201次货物列车1992年9月青藏线岳家村18#隧道中断正线行车82h19min 直接经济损失132.6万元084次货物列车1993年6月西延线蔺家川隧道死亡8人伤10人中断正线行车579h17min 直接经济损失561.42万元3161次货物列车2 地铁主要火灾情况参见表5表5 我国地铁主要火灾情况城市地铁简况火灾情况火灾原因北京一期 1969.10 长22.6km二期1984.9 长16.1km三期1999.9 长15.3km共发生152起3人死亡300人受伤烧毁电客车4辆电缆3500m车辆电器故障违章操作致使电站分闸打火违章电焊引燃可燃物天津1984.12 长7.4km 1起火灾值班室棉被被电灯引燃上海一线 1995.4 长19.34km二线2000.6 长16.3km39次设备故障3次使用灭火器1次启动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2起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725万元设备过载短路小动物损坏设备等违章电焊广州一线 1998.6 长18.48km二线未完工长23.26km1起火灾直接经济损失约20万元变电所电柜电气元件故障引燃电线3 城市公路隧道火灾情况 参见表6 表6 我国城市公路隧道火灾情况 时间名称火灾情况火灾原因1976年3月 死5人 重伤2人一大客车油箱与地面露出的钢筋相撞漏油起火1998年3月 车辆过速撞车导致油管断裂起火 1998年8月 上海市打浦路隧道总长2764m宽7.07m 高4.4m车辆电路故障起火 1991年4月 公交车辆电气线路起火1994年8月车辆发动机油管爆裂起火1998年5月 延安东路隧道宽7.5m 北线总长2261m 南线总长2207m 未造成伤亡 车辆发动机故障起火3.3 火灾的经验教训火灾后 各国均在总结这些火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组织大量力量对隧道火灾的特点及火灾预防与救援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这里主要介绍英法海峡隧道和意法勃朗峰隧道火灾后的研究情况1 英法海峡隧道由南北两条平行的两条运营隧道组成 隧道直径均为7.6m 全长50.45km 连接英国的福克斯顿与法国的凯莱斯 1996年11月发生火灾 导致许多设备和数百米衬砌严重破坏英法海峡隧道在设计时对消防安全做过大量研究工作 如果不能满足安全要求 则不能发放隧道营运许可证 并采取了以下安全措施1 在两条运行隧道之间修建了通长的服务隧道 建有146条人行通道与服务隧道相连 火灾时 如果列车停在隧道内 靠近列车的人行隧道的隔离门将会打开 乘客可以通过人行通道进入服务隧道 撤离火灾现场2 设有两套通风系统一套是常规通风系统用于提供新鲜空气一套是紧急通风系统用于隧道发生火灾时控制烟气流动方向紧急通风系统设计风向可逆风量可调将根据列车所停位置及乘客疏散方向控制隧道内的气流方向和风速3 为避免人行通道的隔离门打开后隧道内的烟气将可能同乘客一起进入服务隧道常规通风系统将与紧急通风系统配合根据隧道内的压力调整常规通风系统的风量保证服务隧道内的空气压力大于服务隧道外的压力4 在两个交叉渡线隧道设有隔离门火灾时关闭隔离门防止烟气进入相邻隧道5 隧道内安装有闭路电视和火灾报警系统6 根据隧道结构将整个隧道分成不同区域对火灾规模火源及火灾发生在不同区域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制定了隧道应急方案尽管隧道内有比较完善的消防安全设施但火灾时隧道内的自动灭火设施和自动排烟设施在火灾后没有自动启动在灾后组织的研究中人们获得了以下经验教训1 隧道的管理人员经过严格培训熟知火灾的应急处置几乎所有措施和设备的工作状态均按照隧道应急方案执行火灾后的计算机分析表明隧道在安全方面的设计总体上非常好所有控制系统紧急通风系统的开启和正常通风系统的风量调整均正确地控制了烟气地流动方向这些都在灭火救援和火灾疏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得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2 但运载卡车的车辆不封闭车辆自动分离器失灵火灾规模远远超出预计规模列车不能倒退也无避难线以及列车本身及隧道内消防设备的灭火能力低也使得火灾迅速扩大延烧时间长部分结果受到破坏通过这次火灾研究人员建议隧道要有合理的便于人员疏散的结构布置要求火灾发生的预测预警装置要有平时和紧急状态的通风系统要有强力的消防系统2 勃朗峰隧道是意法之间通过阿尔卑斯山的单洞双向公路交通隧道宽8.6m 长11.4km 隧道自1965年通车以来共发生过17起载重货车火灾1999年3月发生的火灾导致41人死亡900多米的隧道拱顶及路面被严重毁坏火灾前隧道内具有以下安全措施1 有一条7m宽的车道两旁各有一条0.8m宽的人行道从法国至意大利由1 36号车道两边每隔300m交替设置了紧急停车带每条紧急停车带前均设置有一道供载重车辆掉头的横通道2 每隔一条紧急停车带设有一个单独送风的具有2h耐火极限的安全避难所可以用于保护人员但两段隧道内的安全避难所不是在同一时间建设设计也不相同3 每隔100m设置了一个紧急电话亭配有火灾报警按钮电话以及2个手动灭火器4 每隔150m还为消防队员设置了消防栓5 通风系统设置自隧道两端的设备间开始以隧道中央为中心两边对称通风管道位于车道下方其中4条送风管道连通两端入口每条风管通过沿隧道的边墙下端每10m一个的通风口对八分之一长的隧道段送风每条风管可以75m3/h的速度补风每一端入口的最大新风量为300m3/h 隧道总送风量为600m3/h第五条风管既可用于排除交通污染空气也可用于火灾时排烟一般该风管能够通过与每300m紧急停车道等高的拱壁上的排烟口从每半段隧道以150m3/h速度排烟火灾后该隧道共耗资3亿欧元经过3年重修才开放在消防安全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造其中增设了37个分别能容纳50人的紧急庇护所庇护所与隧道之间设有两道可在1200 的高温环境下工作2h的防火防烟门每100m设置排烟管道设置116个安全凹区内设紧急电话和消防设备每隔300m设置临时停车带和紧急照明设备在隧道中部建立紧急救援中心配备3台消防车安装了126台监控摄像机每天通过隧道的载重卡车的数量控制在1100辆以内为事故前的一半同时研究人员总结出以下经验教训1 隧道分别由意法两家公司管理协调不力且安全规则有较大差别导致沟通困难缺乏经验与协调行动2 隧道中意法段内的通风控制不统一使两半隧道内的通风水平不平衡导致烟气向法方隧道快速扩散3 火灾平均热释放速率达到30 MW 50MW 最高可能达到150 MW 190MW4 应将整条隧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控制双向行车条件下火灾时的洞内风速5 长隧道应设置火灾报警预警设施适当增设可视监视装置6 控制中心分工应明确以一个为主其他为辅欧盟在这起火灾后还组织有关国家对正在运营的20座长隧道进行了测试和安全评估结果发现近一半低于安全标准其问题主要在于无避难隧道无应急出口无避难洞室没有设置紧急停车带通风系统只有送风不能对排风口的开与关进行遥控4 国内外在隧道设计方面的技术标准与法规4.1 国外现状荷兰编制了GT-98036 TNO报告98-CVB-R1161隧道防火以及BI-86-64/00.65.8.0020 隧道防火测试方法规定了隧道的火灾场景确定方法与相关消防安全工程设计方法和隧道结构的耐火测试方法德国1994年制定了公路隧道设施及运行准则RABT 对隧道中的火灾规模作出了规定1995年制定了ZTV 隧道关于公路隧道建设补充技术条款及准则其中第10章建筑防火规定了隧道内的升温曲线以及建筑结构及其内部系统所应采取的防火措施英国制定了BD78/99公路及桥梁设计手册用于指导运用消防安全工程方法对隧道的消防设计美国消防协会制定了NFPA 130 固定导轨运输和有轨客运系统标准和NFPA 502 公路隧道桥梁及其他限行公路标准其中NFPA 130规定了地下铁道的消防安全设计运营管理应急以及车辆消防要求等NFPA 502规定了不同类型隧道的消防要求并要求长度超过240m的隧道应根据特定隧道的特征和相关参数如长度横截面分级主导风交通流向货物类型设定火灾参数等采用工程分析方法设计其通风设施日本制定了日本建设省道路隧道紧急用设施设置标准该标准按公路隧道长度及其交通流量将隧道进行分级并根据不同级别规定其规定了公路隧道的消防要求此外有关国家还对公路隧道内通行危险物品载运车辆进行了规定参见表7表7 有关国家还对公路隧道内通行危险物品载运车辆的规定国家规定要求荷兰公路隧道按允许通行的危险品运输车辆分为3类在明挖隧道内所有危险品车辆均可通行一类爆炸压力在0.1MPa以上的爆炸物品禁止通行二类只允许通行危险度较低的物品车辆德国全部公路隧道的危险品运输均有限制法国国道隧道原则上禁止危险品车辆通行国道隧道外基本上允许通行危险品车辆英国全部公路隧道不受限制但在特殊情况下有限制美国在州法令中规定只有一座隧道可以通行危险品车辆在郡或自治政府条例中有限制日本根据道路法禁止或限制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4.2 我国现状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组织制定了有关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和地下铁道的设计标准如1985年发布的铁道部现行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1989年发布的交通部现行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正在修订和1992年发布的国家现行标准地下铁道设计规范已修订报批这些标准分别对地铁铁路隧道和山岭公路隧道的防火与疏散做了部分规定但均不够完善并且未对城市市区内的交通观光游览隧道的防火设计做出规定目前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报批稿已增补了除地铁外的城市交通隧道的有关防火设计要求地下铁道设计规范报批稿在地铁消防安全方面也主要参考美国NFPA 130 固定导轨运输和有轨客运系统补充了较多内容特别是在建筑防火和防排烟方面5 国内外隧道消防安全研究现状5.1 我国隧道消防安全研究现状国内在八五期间由铁道部组织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广州铁路局兰州铁道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单位对长隧道的火灾报警与消防方法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单线铁路隧道火灾消防方法的1:3模拟试验和消防方法论证等工作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有学者进行过隧道火灾封堵燃烧状况的模型试验研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有学者对隧道火灾封堵后的缺氧燃烧行为特征燃烧熄灭及安全启封条件进行过研究研究认为隧道火灾缺氧燃烧特征是整个体系倾向于发生不完全燃烧反应在氧气浓度降低到10% 15%后经短时间滞后由于缺氧而终止隧道火灾是典型的通风控制型燃烧中性面以上烟气流出与中性面以下空气流入均受火风压的驱使火风压的大小取决于温差或燃烧温度此外我国还在隧道的烟气数值模拟衬砌承载力评估隧道内温度场分布等方面做过大量研究5.2 国外隧道消防安全研究现状国外主要以日本美国和英国欧盟为主开展过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日本为确保旅客的安全对旅客列车的防火进行了长期研究特别是着火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烟气对相邻车厢的影响瑞典Lund大学运用场模型对隧道火灾烟气流动和安全疏散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重点为隧道内物质燃烧时温度烟气在隧道纵横断面上的分布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英国Leeds大学在假设质量和能量守恒压力差很小混合气流层的速度为热气流层和冷气流层速度之和一半隧道断面不变且平滑羽流沿中心线呈正态分布的条件下开发了隧道内火灾增长和烟气流动模型FASIT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曾在以下几方面开展过研究公路车辆的燃烧特性模拟通风对车辆燃烧的影响烟气增长用木垛火与庚烷火模拟正常火灾荷载的火灾比较烟气中有毒成分的生成量分析隧道内的火灾增长和烟气运动数值模拟技术隧道的内衬在火灾下的表现驾驶人员在隧道内的心理与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消防救援方法与策略以及自救原则等研究认为隧道火灾规模及其对车辆隧道内衬的影响取决于车辆的类型其内部可达到的温度及火灾规模可见表8表8 不同类型车辆在隧道内燃烧可达到的温度及其火灾规模车辆类型最高温度最大热释放功率MW小汽车400 500 3 5公共汽车700 800 15 20载重火车石油槽车除外1000 1200 50 1005.3 国外对隧道结构测试的几种升温曲线尽管各国在测试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方面一直采用ISO834标准规定的时间-温度曲线但像汽车燃料或车辆所运载的石油化工产品液化石油气等碳氢化合物或其他化学物质的燃烧释放速率火场的温度梯度与可能达到的最高环境温度与该升温曲线所描述的情况有很大差异因此隧道的结构设计与耐火保护就需要与这种情况相适应为此欧洲各国发展了一系列不同隧道火灾类型的时间-温度曲线如图所示RWS曲线是1979年在荷兰TNO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共同研究出来的它假设在最不利的火灾情况下潜热值为300MW的燃油或者油罐车持续燃烧120min. 并假设在120min.以后消防人员已经将火势控制接近火源并将开始熄灭火源该曲线主要模拟油罐车在隧道中的燃烧情况最初温度迅速上升并随着燃料的减少而逐步下降在瑞士由于过山隧道更长且远离消防队采用RWS 荷兰公共运输事业治水总局曲线时设计时间则延长到180min. 法国采用的隧道升温曲线与RWS类似但规定其最高温度为1300碳氢化合物燃烧曲线主要模拟火灾发生在较为开放的地带热量可以散发RABT曲线是德国在一系列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尤里卡Eureka 研究项目该曲线假设火场温度在5min.之内快速升高到1200 并在持续较短时间后冷却110min. 它模拟一场简单的卡车火灾的升温状况但针对一些特殊类型的火灾最高温度的持续时间也可延长到60min.或更长的时间然后冷却110min.。

国内外隧道防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实用版

国内外隧道防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实用版

YF-ED-J8912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国内外隧道防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实用版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国内外隧道防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实用版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概述随着工程建设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需求,世界各国所建交通隧道的里程得到丁迅速延长。

据统计,20xx年整个欧洲地区交通隧道网络总长超过10000km;我国在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中,县级以上公路隧道建设总长将近550km。

近10年来,由于不断增长的交通流量和路况改善以及运输物品的复杂性,增加了交通隧道的火灾风险,引发了不少严重的火灾事故。

例如1999年3月24日发生在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MontBlanc隧道火灾,死亡41人,36辆汽车被毁;1999年5月29日发生的奥地利TauemMotorway隧道火灾,死亡12人,伤50人;20xx年11月11日奥地利卡布伦山过山缆车火灾,死亡155人,伤18人。

隧道火灾不仅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对交通设施、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巨大的损坏。

因此,各国近20年来都投入了相当的力量对隧道的火灾行为,以及火灾防护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制订了一些技术要求和标准。

交通隧道一般包括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和地铁隧道及城市其他交通隧道等。

我国隧道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隧道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隧道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隧道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较为成熟,隧道施工技术在矿山、交通、水利等领域得到良好的应用,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室内施工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先进技术方面,我国实行了钻孔放炮、二次放炮、联合放炮、连续放炮等放炮技术,将施工作业安全性和高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我国在施工设备和信息化、现代采矿技术等方面也发展迅速,并在岩土工程研究中有了显著成果,如钻孔机床、钻孔钻头、钻杆、支架、丝杆等技术和技术产品,可提高施工效率,并可为现代岩土工程建设提供有效技术保障。

二、我国隧道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在未来,我国隧道技术将继续发展,预计在以下几方面可以取得显著进步:
(1)高质量的施工
针对当前施工质量低下的问题,努力提高施工质量,尤其是在放炮技术方面更加注重技术水平和细节,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施工风险。

(2)节能施工
随着人类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节能施工成为现在施工技术发展的趋势,将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也有效
地节约了劳动力和资金。

(3)智能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建设也开始成为施工技术,采用新型检测仪器和节能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4)室外施工
室外施工是一种特殊的施工技术,用于地形复杂的地区,要求施工技工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有效的完成施工任务,可以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

总而言之,我国隧道技术在现代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隧道技术发展将在技术发展、节能施工、智能建设以及室外施工等方面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有助于现代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隧道防火灭火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隧道防火灭火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员会估 计 , 隧道墙 壁最 大 温度 可 达 I 0  ̄ O 0C。隧道 壁 无 防火涂层 时 隧道墙 壁混 凝 土 将 会 开裂 破 坏 , 降低 承载力 。 隧道 内火灾 有 以下几个 特点 : ( ) 雾大 , 1烟 温度 高 。由于 隧 道 空 间小 , 似 处 近
于 密闭状态 , 隧道 内一 旦 发 生火 灾 , 烟雾 比较 大 , 燃 烧产 生 的热 量不 易散 发 , 火灾 可 能 将 隧 道 照 明 系统 破坏, 能见 度低 , 给扑救 火灾 和疏 散人 员带来 困难 。
破坏难以估计 , 后果非常严重 , 并且 隧道火灾扑灭 困难 。现在 隧道通过 交通 管制 降低 火灾 风险 ; 隧道 内壁涂防火涂 料或设 防火板 降低火灾对隧道结构破坏 ; 设置火灾检测系统及 C T C V系统及时发现隧道 内火灾 ; 设置灭 火器、 消火 栓及 自动喷淋 系统或 泡沫喷淋 系统灭火 。本文论述 了隧道防火灭 火现状及 其发 展方 向。
和 巨大财产 损失 。
灾 实验 , 究火灾 时 隧 道温 度 场 分 布及 火 灾 时 通 风 研 技 术 。上述 的研究 开 发工作 不 能满足公 路 隧道 发展
的要求 。
2 2 国 内外隧道 防火 灭火 现状 .
2 隧 道 防 火设 施 现 状 及 研 究
2 1 国 内外研究 概况 .
指标 时 , 封闭 隧道 ; 应 又如有 的国家加 强 了隧道结构 本 体抗 燃烧 能力 , 以强 化被 动消 防措施 。 在 隧 道 专用 灭 火 产 品 的开发 方 面 , 国将 九 十 德
是车 辆可燃 材料 燃烧 所致 , 如座 椅 、 轮胎 、 聚合 物 饰 物 、 桶和 车辆 运 载货 物 等 。根 据 澳 大 利 亚消 防委 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5548(安全管理范本系列)国内外隧道防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版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国内外隧道防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版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概述随着工程建设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需求,世界各国所建交通隧道的里程得到丁迅速延长。

据统计,20xx年整个欧洲地区交通隧道网络总长超过10000km;我国在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中,县级以上公路隧道建设总长将近550km。

近10年来,由于不断增长的交通流量和路况改善以及运输物品的复杂性,增加了交通隧道的火灾风险,引发了不少严重的火灾事故。

例如1999年3月24日发生在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MontBlanc隧道火灾,死亡41人,36辆汽车被毁;1999年5月29日发生的奥地利TauemMotorway隧道火灾,死亡12人,伤50人;20xx年11月11日奥地利卡布伦山过山缆车火灾,死亡155人,伤18人。

隧道火灾不仅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对交通设施、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巨大的损坏。

因此,各国近20年来都投入了相当的力量对隧道的火灾行为,以及火灾防护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制订了一些技术要求和标准。

交通隧道一般包括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和地铁隧道及城市其他交通隧道等。

不同类别的隧道在火灾防护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原则上均应根据隧道允许通行的车辆和货物来考虑其可能的火灾场景,从而确定合理、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

根据有关研究,公路隧道的火灾风险为铁路隧道的20-25倍。

因此,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公路隧道和城市交通隧道的消防安全设计、研究及其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2.国内外隧道防火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在以下几方面开展了研究:车辆的燃烧特性、模拟通风对车辆燃烧的影响、烟气增长、用木垛火与庚烷火模拟正常火灾荷载的比较、烟气中有毒成分生成量分析、隧道内火灾增长和烟气运动数值模拟技术、隧道内衬在火灾中的表现、驾驶人员在隧道内的心理与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消防救援方法与策略以及自救原则等。

研究认为:隧道火灾规模主要取决于通行车辆的类型。

隧道内部可达到的温度及火灾荷载可见表1。

车辆类型最高温度℃最大热释放速率(MW)小汽车400-500 3-5公共汽车700-800 15-20载货卡车(油槽车除外)1000-1200 50-100我国也在隧道的烟气数值模拟、衬砌承载力评估、隧道内温度场分布等方面做过大量研究。

2.1国内外在隧道设计方面的技术要求及标准在国内,目前有1992年发布的国家现行标准《地下铁道设计规范》(正在修订);1985年发布的铁道部现行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1989年发布的交通部现行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正在修订)。

这些标准分别对地铁、铁路隧道和山岭公路隧道的防火与疏散做了部分规定,但均不够完善,并且未对城市区域内的交通、观光游览隧道的防火设计做出规定。

目前,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正增补有关城市交通隧道(地铁除外)的防火设计要求。

在国外,荷兰编制了《TNO报告98-CVB-R1161隧道防火》以及TNO测试标准《隧道防火测试方法》,规定了隧道的火灾场景确定方法与相关消防安全工程设计方法以及隧道结构的耐火测试方法。

德国1994年制订了《RABT公路隧道设施及运行准则》,其中对隧道中火灾规模做出了规定;1995年又制订了《ZTV-隧道,关于公路隧道建设补充技术条款及准则》,其中第10章“建筑防火”规定了隧道内的升温曲线以及建筑结构及其内部系统所应采取的防火措施。

英国制订了《BD78/99,公路及桥梁设计手册》,用于指导运用消防安全工程方法对隧道进行防火设计。

美国消防协会制订了《NFPA502公路隧道、桥梁及其他限行公路标准》,其中规定了不同类型隧道的消防要求,并要求长度超过240m的隧道应根据特定隧道的设计参数(如长度、横截面、分级、主导风、交通流向、货物类型、设计火灾参数等),采用工程分析方法设计其通风设施。

日本则制订了《日本建设省道路隧道紧急用设施设置基准》,该基准按公路隧道长度及汽车交通量将隧道进行分级,并根据不同等级规定了公路隧道的火灾防护要求。

2.2国外对隧道结构测试的几种升温曲线尽管各国在测试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方面一直采用IS0834国际标准规定的温度-时间曲线,但研究表明,像汽车燃料和车辆所运载的石油化工产品、液化石油气等碳氢化合物或其他化学物质的燃烧释放率、火场温度梯度与可能达到的最高环境温度与该升温曲线所描述的情况有很大差异。

因此隧道内的结构设计与耐火保护就需要与这种情况相适应。

为此,欧洲各国发展了一系列不同隧道火灾类型的时间/温度曲线。

RWS曲线是在1979年在荷兰TNO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基础上研究出来的。

它假设在最不利的火灾情况下,潜热值为300MW燃油或油罐车持续燃烧120min,并假设120min后消防人员已经将火势控制,接近火源并开始熄灭火源。

该曲线主要模拟油罐车在隧道中的燃烧情况,最初温度迅速上升,接着随着燃料的减少而逐步下降。

在瑞士,由于山岭隧道更长而且远离消防队,采用RWS曲线时,设计时间则延长到180min。

此外法国采用的隧道升温曲线与RWS类似,只是其最高点温度为1300℃。

碳氢化合物燃烧曲线主要模拟火灾发生在较为开放的地带,热量可以散发。

RABT曲线是在德国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的研究结果发展而来的,如尤里卡(EUREKA)项目。

该曲线假设火场温度在5min之内快速升高到1200℃,并在持续较短时间后冷却110min。

该曲线模拟一场简单的卡车火灾的升温状况,但针对一些特殊的火灾类型,最高温度的持续时间也可延长到60min或更长的时间,然后冷却110min。

3.隧道火灾场景及火灾发展近20年来,国际上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确定可能发生在隧道以及其他地下建筑中的火灾场景和火灾类型,有些是在真正的、废弃的隧道中和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研究表明,公路隧道火灾在起火后10-15min之内热释放速率快速增长,温度急剧上升,大部分火灾在5-10min之内即可达到1000℃以上。

隧道火灾场景主要取决于交通工具的类型。

火灾的热量输出以热辐射为主,并决定温度;而烟气层的热散失则以对流为主,对温度影响很小,因此在高温时得到的热量总是超过散失的热量。

由于隧道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地下结构,大多数热量被隧道顶、壁吸收。

同时,热的烟气层和顶壁通过辐射将热传递给火焰而加剧火灾的发展速率。

所以隧道火灾如果不能在引燃阶段扑灭,会很迅速地形成完全发展火,并伴随着急速升温。

一般的火灾场景可以假设为:多辆小汽车火灾、公共汽车火灾、载货卡车火灾和可燃液体或石油/气槽车火灾。

其火灾持续时间、热释放速率等情况因对象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对于多辆小、汽车火灾(以4辆车为例),一般30s后即可达到12MW的最大值,持续约60min。

公共汽车火灾在10min后可达到25MW的最大值,持续约90min。

载货卡车火灾在5min左右可达到180MW的最大值,持续约60min,火焰传播可达到40-60m。

火灾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主要以热辐射为主,而烟气层以对流为主。

由于隧道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地下结构,火灾中释放的大部分热量将被隧道顶、壁吸收,而热烟气层和热顶壁同时又通过辐射将热传递回火焰,加剧火灾。

因此,隧道火灾如果不能在引燃阶段扑灭,会迅速发展成完全发展火,并使附近区域的温度急速上升。

在悉尼港口隧道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小轿车火灾定义为3MW(a=0.0115),卡车火灾为10MW(a=0.18),危险物品货车为(a=0.18),公路槽车为50MW(a=0.18)。

不同的火灾增长参数对危险温度场和烟气扩散区的影响较大。

比如,普通轿车(0.1kW/s2)、小型卡车(0.3kW/s2)对危险区域的温度场和烟气扩散区的变化影响较小,但石油罐车、液化石油气槽车(1.54kW/s2~10.5kW/s2)等则能使危险区域的温度场很快升高、烟气扩散蔓延极快。

4.隧道的消防安全工程设计隧道是一种与外界直接连通口有限的相对封闭的空间。

隧道内有限的逃生条件和热烟排除出口使得隧道火灾具有燃烧后周围温度升高较快、持续时间长、着火范围往往较大、消防扑救与进入困难等特点,增加了疏散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危险,隧道衬砌和结构也受到破坏,其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巨大。

因此,隧道设计中必须考虑其火灾防护措施。

隧道内的火灾危险主要有客车的行李、危险货物以及车辆和隧道本身。

隧道的消防安全控制目标主要有:提供可能的疏散设施,减少人员伤亡;方便救援和灭火行动;避免隧道内混凝土内衬爆裂和通过对隧道结构、设备的防护,减小隧道修复和因隧道中断所造成的损失。

在公路隧道防火设计中主要应考虑结构耐火和防坍塌,降低隧道内的材料的燃烧性能,设置火灾探测与报警、监控信号系统,规划与设置分隔、救援、疏散和避难应急系统以及烟气控制系统等。

4.1隧道的结构保护隧道内的火灾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如MontBlanc隧道火灾持续55h,36辆车被卷入火灾。

研究表明,混凝土结构表面受热后,会产生爆裂现象,且在混凝土底层冷却之后,还将会出现深裂纹。

结构的荷载压力和混凝土含水率(包括物理水含量和分子结合水)越高,产生爆裂的可能性越大,即使在混凝土配料中加入聚丙烯纤维也不会有明显改善。

未经保护的混凝土,如果其质量含水率超过3%,在遇到高温或火焰作用后5-30min,内就会产生爆裂,深度甚至可达40-50mm。

这是造成隧道跨塌的主要原因。

一般在150-200℃时,混凝土表面开始爆裂。

隧道构造形式有圆形、矩形或拱形。

矩形结构的失效通常是由于混凝土或其增强钢筋的温度升高而导致过早产生下垂塑性弯矩,矩形隧道较圆形隧道所受压力荷载较小,产生爆裂情况较轻。

圆形隧道的增强钢筋在下垂弯矩下不承受张力,只承受压力荷载。

盾构式的圆形隧道通常采用等级为C50的高标号混凝土,在火灾中爆裂的可能性和深度都较高。

混凝土发生爆裂后,不仅直接威胁救援与逃生,还会使增强钢筋直接暴露在火灾中,减少承载结构的横截面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