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盐碱地改良方案

盐碱地改良方案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pH值过低,且土壤中存在的盐分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的土地。
盐碱地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严重制约了土地的农业利用价值。
为了解决盐碱地问题,许多改良方案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方案,包括土壤改良措施、灌溉方式改进以及植物选择等,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和改善盐碱地。
一、土壤改良措施1. 石灰添加:根据盐碱土壤的具体情况,适量添加石灰可以提高土壤的pH值,中和酸性物质,减少盐分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2. 石膏添加:石膏可以对盐碱土壤中的盐分进行化学反应,形成较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降低土壤中盐分的含量。
3. 有机质施用:适量添加有机质可以提高盐碱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减轻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4. 淋洗处理:通过大量的淋洗,将土壤中的盐分冲洗下来,有效地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
5. 垦殖排除:通过地下排水等方式,将含盐水分排除出土壤,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二、灌溉方式改进1. 清水灌溉:适用于盐碱地区的灌溉方式之一是清水灌溉,即使用没有盐分的水进行灌溉,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
2. 浸渍灌溉:浸渍灌溉是通过在浸水灌溉的基础上,降低水位,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一同向下渗透,达到清除盐分的目的。
3. 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方式,通过将水通过滴灌管缓慢滴入植物根部,减少水分流失和盐分积累。
三、植物选择1. 盐碱地适应性植物:一些植物具有较强的盐碱地适应性,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并发挥农业生产价值。
如碱蓬、红背委陵菜等。
2. 草本牧草:一些草本牧草植物在盐碱地上生长迅速,可用于养殖业的草料供应,如糙隐子草、苦荞、艾草等。
3. 林木树种选择:一些耐盐碱的林木树种可用于盐碱地的林业经营,如海桐、红豆杉、榉树等。
总结:盐碱地改良是解决盐碱地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
通过土壤改良措施、灌溉方式改进以及植物选择等多种方案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盐碱土地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农业利用率。
盐碱地治理技术措施

盐碱地治理技术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较高盐碱物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无法正常耕种的土地。
盐碱地的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工程任务,对于提高农田产量和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盐碱地治理的技术措施。
一、排水治理盐碱地的主要问题是土壤含盐量过高,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排水是解决盐碱地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建设排水渠、修筑排水沟等措施,将地下水和土壤中的盐分排出,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恢复土壤肥力。
二、改良土壤质地盐碱土壤的土壤颗粒较细、粘性较大,导致土壤透水性差、通气性差,水分、气体难以透过土壤。
通过深翻、耕作改良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三、盐分调节措施盐碱地土壤中的盐分种类繁多,有溶解性盐分和结晶性盐分。
对于溶解性盐分,可以通过冲刷、浸泡、熏蒸等措施进行除盐处理。
对于结晶性盐分,可以通过石膏或硫酸钙等添加剂进行调控,将盐分转化为不易溶解的盐类,减少其对植物的伤害。
四、植物修复措施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通过吸收、积累和固定盐分,改善土壤质量的一种方法。
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进行栽培,如盐生植物、耐盐农作物等,通过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的作用,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环境。
五、有机肥料施用有机肥料具有保水、保肥的特点,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提高土壤肥力。
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六、合理施肥盐碱地由于土壤肥力较差,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弱。
因此,在盐碱地的治理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需求进行施肥,平衡土壤养分,提高植物的抗盐抗碱能力。
综上所述,盐碱地治理的技术措施包括排水治理、改良土壤质地、盐分调节措施、植物修复措施、有机肥料施用和合理施肥等。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技术,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有效治理盐碱地,提高土壤质量,实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目标。
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土地盐碱化是指毒盐在土壤中的聚集现象,导致土地失去肥力,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及产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治理盐碱化是十分必要的。
治理盐碱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1.土地改良土地改良是治理盐碱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深耕、开沟、中深翻耕等方式,将深埋在土壤中的盐渍层挖出,并进行改良。
同时,可以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等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减轻盐碱化对土地的破坏。
2.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盐碱地往往是比较适合耐盐碱作物的生长,如红花、花椰菜等。
通过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使盐碱地得到合理利用,既能保证农业生产,又可以放慢盐碱化进程。
3.建设灌溉设施灌溉设施的建设可以保证水分充足,有利于作物生长,有助于稳定土壤的盐碱度。
因此,建设灌溉系统是治理盐碱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4.植树造林盐碱地比较容易形成风沙,植树造林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种植能够固定沙土的树种,可以防止土壤风化,维持土地的水分含量,减少盐碱化的发生。
5.特殊化肥的使用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盐分。
一些特殊化肥对土壤盐碱化的抑制作用比较大,可以抑制盐碱化的进程,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6.耐盐碱农业技术的使用耐盐碱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对盐碱化的适应能力,使作物适应盐碱环境生长,增加了耐盐碱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既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治理盐碱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措施结合应用。
通过加强土地改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建设灌溉设施、植树造林、合理使用特殊化肥等多种有效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为保证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盐碱地的改良措施

盐碱地的改良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也导致土地的过度开采和过度利用,造成了大量的土地退化现象,盐碱地的出现就是其中的一种。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超过了作物生长的适宜范围,使得作物难以生长和发展,这也给我们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如何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益,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此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开展土地改良1.深翻土地:将盐碱地的表层土壤深度翻转一定的深度,使土壤呈现出松散化和颗粒化状态,可以有效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从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2.水利设施建设:在盐碱地种植作物时,可以适当增加水利设施的建设,如小型灌溉渠道和渗灌设施等,这样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湿度,提高作物的生长速率。
3.化学改良:合理使用石灰、硫酸铵等化肥,可以降低土壤的PH 值,减少土壤中的碱、盐类离子含量,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另外,也可使用生物菌肥等菌草生物肥料,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降解土壤中的盐碱物质,从而改善土壤质量。
二、选择耐盐碱作物在改良盐碱地的过程中,选择一些适应盐碱状况的特殊作物非常重要,如荒漠葵、碱蓬等。
这些作物对盐分和碱性物质的承受能力较强,不仅能够在盐碱地上生长,还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
在这方面,目前我国的科研机构已经进行了大量实验和研究,制作出了各种适用于盐碱地的新品种和新品系,这也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盐碱地的种植条件。
三、维护土地生态平衡盐碱地的环境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土地本身,它还会对附近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改良盐碱地的过程中也应该维护好原有的生态平衡,保护周边自然环境。
可以对盐碱地周边进行固定、植树、草皮套种等建设,增加植被覆盖度,进一步提高周边区域的土地质量,遏制盐碱地的扩散。
总结起来,改良盐碱地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从土地改良、作物种植和维护生态等方面入手,综合使用多种技术手段,才能有效降低盐碱地的盐渍度和碱度,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盐碱地改良措施范文

盐碱地改良措施范文一、土地改良1.灌溉方式调整:优化灌溉制度,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管灌等,减少过度浇水造成的土壤渗漏和盐分积累。
2.引水浸泡法:利用自然水资源或人工引水,将水浸泡到盐碱土中,然后通过排水或蒸发,将过多的盐分带走。
3.土壤改良剂施用: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石灰、石膏等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4.深松耕作:通过深翻土壤,加强通气和排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的根系发展。
二、植物选育和种植管理1.选择耐盐碱植物:选择适应盐碱地条件的植物,如盐碱蓬、碱蓬菜、碱蓬子等,使其生长适应能力更强。
2.种植耐盐碱作物:选择适宜的耐盐碱作物种植,如苜蓿、大豆、番茄、草莓等,它们对盐碱土的适应能力较强。
3.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技术:根据不同的植物需求和土壤性质,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技术,如合理施肥、调整土壤酸碱度等。
4.精细化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调整水肥管理,增加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提高产量和抗逆能力。
三、水资源管理1.减少深层水的抽取:合理安排农业灌溉用水,避免深层水的过量抽取,减少深部地下水位的降低和盐渍化的加剧。
2.土地排水系统建设:加强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通过排水,将过多的盐分从土壤中排除,改善土壤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农田水的蒸发和排泄,合理利用每一滴水资源。
四、政策与经济手段1.政府支持政策:加大盐碱地改良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盐碱地的改良工作。
2.降低农民的负担:减免或减少农民对盐碱地改良所需投入的成本,提供补贴或贷款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盐碱地改良工作。
3.积极引导土地利用:通过土地政策的调整,引导农民合理利用盐碱地资源,发展适宜的农业产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总之,盐碱地改良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我们可以逐步改善盐碱地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耐盐碱能力,实现盐碱地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改良方法

盐碱地改良方法盐碱地是指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和长期开垦而导致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土壤中离子成分以离子为主,这样会引起土壤植物生长受阻,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因此,如何有效改良盐碱地,大大改善其生态环境,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一直是盐碱地改良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采取抗盐抗碱措施为了减少盐碱地污染,可以采取抗盐抗碱措施,抗盐抗碱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除盐除碱措施。
这种措施是指采用淋雨或水膜等方式,通过溶解或吸走土壤中的盐碱,达到除去盐碱的目的,使土壤的盐碱含量降低。
(2)施肥措施。
它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减少土壤的盐碱含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壤的植物养分含量,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
(3)固盐碱措施。
固盐碱措施是指将土壤中的盐碱物质转化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以防止盐碱被洗滤出去,减少土壤盐碱的污染。
(4)施粪措施。
它是指用经过热处理的粪肥和有机质,改善土壤的有机物含量,提高土壤的改良程度,减少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二、采取造林抚育措施为了抑制土壤盐碱,可以采取造林抚育措施,其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方面,通过种植抗盐抗碱植物,采用植物盐碱容忍性,抑制土壤盐碱,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完善植物覆膜,形成合理的水土资源利用体系,减少植物叶片凋落的物质,保护土壤,稳定土壤的盐碱含量。
三、采取植物和微生物改良技术盐碱地植物和微生物改良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物含量,可以利用微生物对土壤进行改良,还可以采用植物对土壤盐碱进行改良,通过植物的根系和叶片吸收和储存盐碱物质,以减轻土壤的盐碱污染。
此外,还可以采用植物和微生物来消除土壤盐碱,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
总之,有效改良盐碱地,需要综合运用抗盐抗碱措施、造林抚育措施、植物和微生物改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有利于减少土壤盐碱污染,提高土壤生态环境质量。
只有全面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有效改良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绿色社会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盐碱化的整治措施盐碱地合理利用成功的案例精品

土壤盐碱化的整治措施盐碱地合理利用成功的案例精品一、整治措施:1.水分管理:合理的水分管理是解决盐碱化问题的关键。
通过精确的灌溉和排水方式,控制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例如,利用滴灌和渗灌技术,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物根系周围,减少了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而避免了盐分聚集。
2.土地改良:利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改良土壤性质,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例如,通过添加石膏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碱性物质的浓度;利用有机肥料、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增加土壤的肥力。
3.植物种植:选择耐盐碱性较强的植物进行种植,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减少土壤中的盐分。
例如,种植一些盐生植物,如牛膝、碱蓬等,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盐碱含量。
同时,在种植体系中加入绿肥和间作作物,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4.引入生物调控:利用微生物、真菌和细菌等生物调控土壤盐碱化问题。
例如,利用盐生放线菌和盐生细菌,可以分解土壤中的盐分,降低盐碱含量。
同时,引入一些根瘤菌和固氮菌,增加土壤中的固氮作用,改善土壤的肥力。
二、盐碱地合理利用的成功案例:1.色林格盐碱地改造项目:中国在黑龙江省开展的色林格盐碱地改造项目,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该项目利用了精确灌溉、植物栽培和生物技术等方法,成功将盐碱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基地。
通过合理的水分管理,降低了土壤中的盐分含量;通过植物种植和土地改良,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结构;通过引入生物调控,加速了土壤的恢复过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色林格盐碱地已经恢复为良好的农田,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2.以色列的盐碱地利用:以色列作为一个干旱的国家,面临着土壤盐碱化的严重问题。
但是,以色列利用了先进的技术,成功地开发了盐碱地。
他们利用滴灌技术和高效的肥料管理系统,降低了土壤中的盐碱含量;同时,通过种植耐盐碱性较强的植物和盐生植物,有效改善了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盐碱地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之,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引言: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较高的土地。
由于盐碱地的存在,给土壤质地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因此,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以期为农田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淋洗法淋洗法是指利用水来冲洗盐碱地,将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冲走。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壤的盐碱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淋洗法的关键在于合理控制水的用量和冲洗的频率,避免造成土壤的二次盐碱化。
二、石灰施用石灰施用是一种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石灰能够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提高土壤的pH值,减少土壤中碱性物质的含量。
石灰施用的关键在于确定合适的施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土壤呈碱性或过酸性。
三、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施用是改良盐碱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透性。
同时,有机肥还能够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
四、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土壤改良剂是指一类能够改善土壤性质和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
常见的土壤改良剂包括石膏、腐熟的秸秆、腐熟的木屑等。
这些土壤改良剂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透性,有助于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五、合理轮作和间作合理轮作和间作是一种可行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通过合理设计不同作物的种植顺序和组合,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的积累,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轮作和间作还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病虫害能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六、水分管理合理的水分管理是改良盐碱地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量的灌溉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上升,因此需要合理控制灌溉的水量和频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排水措施,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改善土壤的排水状况。
七、耐盐碱作物的种植耐盐碱作物是指对盐碱环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植物。
通过种植耐盐碱作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一、排灌结合,以水治碱
排水措施,主要有开沟排水、井灌井排。
开沟排水,主要在盐碱较重,地下水位浅、排水有出路的地区,可建立排水系统,排水沟深度应在1.5米以上,有利于土壤脱盐和防止返盐。
井灌井排,是利用水泵,从机井内抽吸地下水,以灌溉洗盐。
同时,也可降低地下水位,使机井达到灌溉、排水的双重作用。
井灌井排措施适用于有丰富的低矿化地下水源地区。
据有关单位测定,每亩灌水40~50立方米水,土体脱盐率达38.5%。
作为一个生长周期的井灌井排,0~20厘米,土层脱盐率为60%~88%。
井灌井排,结合渠道排水,在雨季来临时抽咸补淡,腾出地下水占有的空间,能够增加汛期入渗率,淡化地下水,有效防止土壤内涝,加速土壤脱盐。
二、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三、合理施用化肥
盐碱地施用化肥,应避免施用氯化铵和碳铵生理碱性肥料,可施用硫铵和过磷酸钙。
四、合理耕作,用改结合
1.平田整地,消灭盐碱。
避免盐分向高处集中形成盐斑。
平田整地要因地制宜,划小畦灌溉,重度盐化土要先刮结皮,再平整。
2.深耕晒垡、切碎坷垃。
3.选种耐盐作物,躲盐巧种。
不同作物耐盐程度不同,如甜菜>向日葵>棉花>玉米>小麦>谷子。
根据耐盐程度不同的作物选种,适时播种,深播浅盖,开沟播种,躲盐巧种,以利保全苗。
4.地膜覆盖可以增温、保墒,抑制盐分上升。
5.铺沙改碱,降低容量,增加孔隙度,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减少土壤返盐。
五、生物措施
1.种植绿肥作物。
据试验,亩产鲜绿肥1914~2333公斤,当年返压。
第二年,土壤0~20厘米土层含盐量降低0.112%~0.148%,有机质提高0.11%~0.29%。
2.植树造林。
盐碱地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实现方田林网化,可降低风速,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地面蒸发,减轻土壤返盐,巩固和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提高防涝排盐效果。
六、化学改良
重度盐碱地,除采用农业、生物和水利措施外,还应配合施用石膏、黑矾和磷石膏、醋渣、糠醛渣等化学改良物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一)通常的做法:
1、根据现场条件综合考虑应采取的措施。
如现场土壤的盐碱度、现场是否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地貌、现场的水利条件。
2、根据工程的性质确定采取的工程措施。
工程的功能、精细程度、观赏角度等均有不同要求,因此要采取的工程措施也不同。
3、根据投资的单位造价大小采取不同的措施。
工程造价的高低决定了不同工程措施能否实施。
4、土壤处理:换土,根据现场土壤盐碱程度决定,将原有盐碱土挖走,重新更换好的种植土。
或者根据现场情况,就近挖高填低,
然后回填客土,以节约资金。
5、地形整理:进行地形处理,使地形起伏利于盐碱沉降。
6、水压盐碱:根据现场淡水成本,决定是否可利用水利设施或采取水利措施改良土壤。
7、排盐隔盐工程措施:
a.利用炉渣等材料在树穴底部设置隔盐层、排盐层;
b.树穴侧壁隔盐;
c.利用排盐管排盐。
8、严格选取耐盐碱树种。
9、加大有机肥的使用。
(二)改良措施:
第一,原土绿化:从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的角度来看,采取原土绿化、实施就地改造盐碱土的方式,符合环保生态的原则。
由于不需从异地购置种植土,因此还能节省大笔买土和运土的费用。
从目前实施的原土绿化试验点的实际效果看,植物长势良好,表明该方式能够较好地起到改良盐碱土的作用。
在施工现场土源充足的情况下,原土绿化方式可列为盐碱地改良的选择方式。
第二,常规盐碱地处理(客土种植):就曹妃甸工程而言,由于目前场地土源不足,仍需从异地大量运来客土回填。
(三)技术要点:
1、土方工程:
(1)开挖槽基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断面进行,基底须清理整平夯
实,整平偏差不超过正负20mm。
回填客土须抽样化验,化验结果须符合下列要求:全盐含量小于0.3%;PH值小于8.5,并且有较好的物理结构。
(2)回填种植土时应考虑土壤的沉降因素,竣工验收时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地形施工后应表面平整,坡度自然,不应出现陡坡,透水夯实不少于两次。
2、排盐工程:
(1)排盐管采用dn60PVC渗管(波纹盲管),管道弯曲半径不小于600mm,坡降不小于0.2%,排盐管起始端须用UPVC管堵封口。
入井口用无纺布包扎。
(2)排盐管底距雨水口底必须留有100mm余量。
(3)绿地中所有排盐连接井,如果深度超过1.5m,应增设安全爬梯。
3、种植工程:
(1)选择植物时要求根系发达,枝叶繁茂,冠形完整,色泽正常,规格相符,无病虫害。
苗木产品质量检验和验收等技术要求参照《城市绿化或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大本苗》GJ/T34-91执行。
(2)种植前,种植土需作如下处理,方可种植。
具体方法如下:
<1>回填种植土工程完成后,施盐碱地专用有机肥(以干基计,总养分>5%、有机质>30%、腐植酸>10%),施用量8.0kg/m2。
肥料均匀撒施种植土表面,并与50cm厚表层种植土掺拌均匀,同时整平地面。
<2>树穴回填土必须增施腐熟牛粪及植物营养肥(以干基计,总养分>15%、有机质>30%、腐植酸>10%),乔灌木栽植前2-3天,将腐熟牛粪及植物营养肥与树穴回填土掺拌、混合均匀。
施用量:
牛粪按树穴种植土的十分之一(体积比)施用,植物营养肥按如下标准施用:
a.每棵乔木树穴(为乔木胸径的10倍并且不小于80cm,深至垫层)回填土施2.0kg植物营养肥;
b.每棵灌木树穴(0.9mX0.9mXH0.6m)回填土施1.0kg植物营养肥;
c.每平方米绿篱(沟深40cm)回填土施2.0kg植物营养肥。
<3>草坪播种前2-3天施植物营养肥(以干基计,总养分>15%、有机质>30%、腐植酸>10%),施用量0.25kg/m2,肥料均匀撒施种植土表面,并与表层土15cm厚混合耙平。
(3)各类草坪的覆盖率应达到100%,不得有斑秃。
(4)工程竣工一年后,交付前验收,全盐平均含量<0.3%,PH<8.3。
有机质含量>1.2%,渗透系数>1X10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