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工艺技术
各家PTA工艺技术对比

各家PTA工艺技术对比评析【更新时间:2010-11-6 13:20:44文章录入:中国PTA行业网站】刖言精对苯二甲酸(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简称PTA是生产聚酯的重要原料,对苯二甲酸是无色针状结晶或无定型粉末(外观为白色粉末,无毒、有刺激性,粉尘具有爆炸性,在常温下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质量浓度时会发生爆炸,其最低爆炸浓度为0.05 克/升。
分子量166.13,密度1.510克/厘米3,比热0.2873卡/克•度,升华热23.5千卡/ 克分子,熔点(在封管中425℃,升华点402℃,能溶于碱溶液,稍溶于热乙醇,微溶于水。
我国聚酯工业的超速成长,极大地刺激了PTA投资的快速增长,从而加快了PTA 项目的工艺引进,上述成果也不同程度地在新建或改建的PTA装置中得到了应用。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PTA生产装置,目前已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
但我国PTA装置建设的关键技术仍然依靠进口,基础研究薄弱,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PTA装置的生产规模已经与国际接轨,在大型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工艺优化方面,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仍然有待开发。
下面将各家PTA生产工艺技术进行对比,来分析各个工艺的优缺点。
各家PTA工艺技术比较工艺技术各专利商都拥有工业化生产PTA的专利技术,拥有近期采用最新技术的专利工厂,并生产出合格的PTA产品。
都采用回收氧化反应副产蒸汽和反应尾气用于空压机驱动等节能措施,并将尾气用于中间产品CTA和成品PTA输送。
溶剂回收:多数厂家为共沸蒸馏,优于常压蒸馏,筛板塔逐渐改为填料塔。
催化剂回收:工艺技术(二的回收技术较简单,其他几家公司流程较复杂。
精制母液回收:工艺技术(六无精制母液回收,脱盐水消耗量大,PTA损失量大,其他几家都有。
工艺条件氧化反应温度、压力趋于降低。
工艺技术(一(二(三(五(六为高温氧化工艺,工艺技术(四为中温氧化工艺。
对苯二甲酸生产工艺进展

对苯二甲酸生产工艺进展对苯二甲酸(PTA)是目前最主要的聚酯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聚酯树脂、聚酯纤维、涤纶等众多产品。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PTA生产工艺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
本文将从生产工艺方面探讨PTA的生产工艺进展。
传统PTA生产工艺PTA的传统生产工艺是通过对二甲苯和空气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反应来合成的,产生苯环上两个相邻的甲基氧化生成PTA。
该工艺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二甲苯精馏、氧化反应、分离、回收等。
PTA生产的关键步骤是氧化反应,催化剂采用磷钼酸催化剂,反应温度介于230-250℃,反应压力为0.3-1.0MPa。
1. 高成本:该工艺对磷钼酸催化剂的要求极高,催化剂价格昂贵,生产成本很高。
2. 环境污染:二甲苯为有机溶剂,需要用大量的能量进行精馏回收。
氧化反应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3. 氧化物质需要高纯度空气:传统的氧化反应需要使用高纯度的氧气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这意味着对氧气的纯化和储存设备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克服传统PTA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进行了不断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改进PTA生产工艺。
1. 非传统催化剂传统上,PTA的催化剂是磷钼酸催化剂。
近年来,许多新型非传统催化剂,如锆盐、锆钛酸等都被用于PTA的生产中。
这些新型催化剂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和选择性,而且在固定床氧化反应中有更高的稳定性和长寿命。
2. 非氧化法合成PTA非氧化法生产PTA主要包括醛缩法和酸催化法。
醛缩法是指在酸性体系中,对苯二甲酸酐和甲醛进行加成反应合成PTA。
酸催化法是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对蒽醌进行羟甲基化反应合成PTA。
非氧化法生产PTA具有环保、低成本等优势。
3. 光催化法光催化法是一种新兴的PTA生产工艺。
该工艺利用太阳光辐射或紫外线照射,使生成的苯环上的甲基离子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形成PTA。
该技术可以降低能耗,提高环境友好性。
综合上述,非传统催化剂、非氧化法和光催化法,是改进PTA生产工艺的三个发展方向。
精对苯二甲酸

精对苯二甲酸(PTA)班级:XX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X姓名:DAYHL摘要:简要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能力和消费量快速增长, 单套装置规模越来越大,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也日新月异。
着重论述了PTA的工艺技术和新的研究合成方法,以提高PTA装置的技术水平, 实现产业的绿色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讨论了国内外精对苯二甲酸的市场,以及市场分析,和未来的发展。
关键字:现状、PTA、合成、新路线、发展、应用、趋势一、精对苯二甲酸的需求现状1.国外产能及消费世界PTA 需求近几年增长率约为5.4%,2014 年将达到4 620 万t。
2010 年供给过剩40 万t,预测到2014 年供给过剩将达到420 万t。
PTA 主要生产地和需求地是亚洲,从近几年世界PTA 贸易量的趋势来看,亚洲地区的贸易量占世界总贸易量的比例逐年上升,而西欧地区、北美地区贸易量呈下降的趋势。
在全球,PTA 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占PTA 总消费量的98%以上。
2 .国内产能及消费近几年,随着国有聚酯生产技术的开发成功,国内新建聚酯装置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民营资本、外资不断加入聚酯行业,同时,国家对东南亚出口实行“零关税”,促使化纤行业的快速发展,纺织和服装出口需求增大,国内PTA 下游聚酯产能的扩大,棉花大量的社会游资投机操作等因素,引起PTA 市场价格一直处在高位,民营和外资等投资主体新建了多套PTA 装置,打破了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对PTA 行业的垄断地位。
[1]二、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性质对苯二甲酸是苯二甲酸异构体中的一个,两个羧基处于苯环的对位,化学式为p-C6H4(COOH)2。
分子量为166.13,为白色晶体或粉末,低毒,可燃。
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限度内遇火即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自燃点680℃,燃点384~421℃,升华热98.4kJ/mol,燃烧热3225.9kJ/mol,闪点 >110℃,密度1.55g/cm3。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

……………………………………………………………最新资料推荐…………………………………………………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摘要精对苯二甲酸(PTA)英文名称:Pure terephthalic acid(PTA)分子式C6H4(COOH)2 。
是以对二甲苯为原料,液相氧化生成粗对苯二甲酸,再经加氢精制,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精对苯二甲酸。
精对苯二甲酸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约在 300℃升华,自燃点680℃。
能溶于热乙醇,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冰醋酸和氯仿。
低毒,易燃。
其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0.05g/L~12.5g/ L。
精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切片、长短涤纶纤维等化纤产品和其它重要化工产品的原料。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薄膜和聚酯瓶,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关键词:氧化反应结晶高压吸收常压吸收分离干燥溶剂及催化剂回收残渣蒸发溶剂脱水萃取常压汽提系统加氢反应过滤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三日2021年1月23日星期六17:08:08……………………………………………………………最新资料推荐…………………………………………………目录摘要 (I)前言 ······································································································- 1 -第一章精对苯二甲酸的工业概貌 ································································- 2 -1.1 世界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 2 -1.2 我国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 3 -第二章精对苯二甲酸的上下游产业链······················································- 5 -2.1 精对苯二甲酸的上游产业······························································- 5 -2.2 精对苯二甲酸的下游产业······························································- 5 -第三章精对苯二甲酸的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 6 -3.1 精对苯二甲酸的性质 ····································································- 6 -3.1 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用途······························································- 6 -第四章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原料·····························································- 7 -第五章产品方案及规格···········································································- 8 -5.1 产品方案······················································································- 8 -5.2 主要产品规格···············································································- 8 -第六章精对苯二甲酸的生产工艺技术······················································- 9 -6.1 国外工艺技术现状 ········································································- 9 -6.2 国内的工艺技术选择 ··································································- 10 -第七章精对苯二甲酸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 ·········································- 11 -7.1 反应历程简介·············································································- 11 -7.1.1 对二甲苯氧化 ···································································- 11 -7.1.2对苯二甲酸精制·································································- 12 -7.2 工艺流程简述·············································································- 12 -7.2.1 空气压缩机·······································································- 12 -7.2.2 100 单元---母液储存罐····················································- 12 -7.2.3 200 单元--氧化反应、结晶、高压吸收及常压吸收。
对苯二甲酸化学工艺

对苯⼆甲酸化学⼯艺⼀、对苯⼆甲酸对苯⼆甲酸( TA)是⼀种重要的、具有⼴阔应⽤前景的基础化⼯原料,⼴泛应⽤于化⼯和聚酯⼯业⽣产中。
TA⼯业上传统⽣产⽅法主要以对⼆甲苯为原料、⾦属卤化物为催化剂的液相空⽓氧化技术,但此技术会产⽣重⾦属污染物。
且卤化物腐蚀设备。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相继开发了⼏种⾮硝酸氧化法合成TA的新⼯艺。
最近英国诺丁汉(Nottingham) ⼤学与杜邦聚酯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了在超临界⽔中从对⼆甲苯⽣产TA 的连续法绿⾊⼯艺。
随着全球TA需求量不断增加,TA的研究与开发也逐步成为⼈们关注的焦点。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苯⼆甲酸合成的研究开展的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并且主要是围绕煤酸异构化合成对苯⼆甲酸展开的。
煤酸异构化法就是以煤的氧化产物煤酸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下,⾼温⾼压对原料异构化制对苯⼆甲酸。
张秋民等最早提出进⾏煤氧化及产物苯多羧酸异构化制对苯⼆甲酸的研究。
进⾏了煤氧化产物煤酸(⽔溶酸WSA)钾在催化剂碳酸镉的存在下,异构化制对苯⼆甲酸的研究。
主要考察了催化剂⽤量、⼆氧化碳初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TA产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存在下煤酸可以转化成TA。
单独煤酸钾异构化时,较佳反应条件:温度430~450℃,压⼒410MPa,催化剂CdCO3⽤量4%,反应时间2h。
煤酸钾与苯甲酸(BA)钾混合异构化时,较佳反应条件与单独煤酸钾时基本相同。
单独煤酸钾在较佳条件下异构化时,TA产率达34%左右,相当于根据其中有效成分苯多羧酸(BPCA)计算的理论产率的75%左右,选择性较好。
煤酸钾加苯甲酸钾在较佳条件下异构化时,TA产率可达98%,经精制可得纯度99%以上的⾼纯度对苯⼆甲酸。
因此,对于含⾼级苯多羧酸的煤酸配加苯甲酸钾来实现转移羧基化是合理可⾏的⽅案。
此法优点是原料便宜易得,TA产率很⾼,适合⼯业化⽣产。
但使⽤重⾦属催化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腐蚀设备。
三、对苯⼆甲酸的合成3.1 ⾼纯度对苯⼆甲酸的加氢精制法该⼯艺分粗对苯⼆甲酸⽣产及其精制两部分。
对苯二甲酸的生产原理

四、高温氧化法生产工艺流程因为对苯二甲酸主要是用于聚合生产聚酯,所以对其纯度要求很高。
本装置一般要得到精对苯二甲酸。
高温氧化法生产精对苯二甲酸的工艺过程主要分两大部分,即对苯二甲酸的生产与对苯二甲酸的精制。
前者包括高温氧化、对苯二甲酸的分离干燥和溶剂醋酸回收三个工序,后者包括对苯二甲酸的加氢精制和精对苯二甲酸的分离干燥两个工序。
(一)对苯二甲酸的生产1.对二甲苯高温氧化工序本工序的工艺流程如图9—10所示。
催化剂醋酸钴与醋酸锰按比例配制成醋酸水溶液,并将一定量的四溴乙烷溶于少量对二甲苯后,与溶剂醋酸及对二甲苯在进料混合槽(1)中按比例混合,经搅拌器混匀预热再进入氧化反应器(2)。
氧化反应所需的工艺空气由多级空气压缩机(3)送往过滤器,经过滤后进入氧化反应器。
高温氧化反应器是对二甲苯氧化装置的核心设备,内壁和封头均有钛衬里。
反应器带有搅拌器,其型式、转速及功率都是影响反应效率的主要因素。
反应热是利用溶剂气化和回流冷凝的方式循环撤除的。
氧化反应器顶部的气体冷却冷凝后,部分液体回流返回反应器,部分进入醋酸回收系统。
而未凝气体进入尾气吸收塔(4),用水吸收其中醋酸蒸气后进入尾气透平机做功,驱动空气压缩机(3)以回收能量。
洗涤液则进入醋酸回收系统。
2.对苯二甲酸的分离干燥工序本工序的工艺流程如图9—11所示。
在高温氧化法的氧化过程中除生成对苯二甲酸外,还伴生有一些杂质,如4—CBA、对甲基苯甲酸(简称PT酸)、芴酮等。
由于PT酸溶于溶剂,所以可用结晶法分离,经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后得对苯二甲酸。
来自氧化反应器(2)中部排出的浆料,先后进入三个串联的逐次降温降压的结晶器(1)。
在第一结晶器中,导入少量空气,使一次氧化液中未完全转化的对二甲苯及其中间氧化物进行二次氧化,继续转化为对苯二甲酸。
实践表明,采用这种措施后,对苯二甲酸的产率可提高2~3%左右,催化剂用量却可节省约15~20%。
进入第一结晶器的氧化浆料液含对苯二甲酸约29%(质),由于闪蒸、结晶、浓缩和冷却,自第三结晶器流出的浆料其浓度已达39.8%(质)。
PTA生产及技术工艺

分离和干燥
真空过滤机M-301将固态的对苯二甲酸从浆液 中分离出来。过滤机分离出来的固体进入干燥机 M-311/M-311B。粗对苯二甲酸在旋转式干燥机M311/M-311B中,用5 kg/cm2G或7 kg/cm2G蒸汽加 以干燥,干燥机进料螺旋输送机将TA料送入干燥 机,干燥机出料螺旋输送机将干料由干燥机送出 。干燥的粗对苯二甲酸固体离开干燥机后,经气 体输送系统送入中间料仓S-3501A/B中。
1958年, Amoco 化学公司购买了Mid-Centrury公司专利,并实现了工 业化生产TA, TA经甲醇酯化,用DMT法生产PET,使聚酯工业有了较 快的发展。1965年Amoco公司成功开发了TA加氢精制生产 PTA ,实 现了PTA生产工业化,去除了高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害杂质,特别 是非常有效地除去了4-CBA 杂质。PTA 生产技术不断成熟完善,到 20世纪70年代初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工厂相继出现,生产工艺技术 随着建厂年代不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30
进料准备
对二甲苯、醋酸溶剂及催化剂之混合物,在反应器混 合溶剂进料罐V-110调配好后,利用P-110送入反应器。 各个成分组成,以对二甲苯流量为主比例来控制醋酸溶 剂及催化剂的加入量。对二甲苯自罐区,母液来自于母 液罐V-131(V-131母液来源于干燥机载气洗涤塔C321/C-321B塔底洗酸、真空过滤机M-301分离出来的母液 V-302/V-302B及洗液V-306、高压吸收塔C-231/C-231B塔 底液)。醋酸钴、醋酸锰储存于V-102,利用泵P-102A/B 送到催化剂进料罐V-106,用泵P-106A/B送到V-110和V131中,氢溴酸储存于V-104,用泵P-104A/B送到V-110和 V-131中。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引言精对苯二甲酸(PT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纺织、聚酯纤维、塑料、涂料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PTA的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反应过程、精制过程等。
原料准备PTA的主要原料为苯和甲醇。
苯通常由石油加工中分离得到,而甲醇则可以通过甲烷或煤制气得到合成。
在生产中,苯和甲醇经过脱色、脱氧、脱硫等处理步骤,以提高反应的纯度和效率。
反应过程PTA的生产通常采用氧化反应,具体过程如下:1.氧化反应:苯和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粗对苯二甲酸。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选择,这些参数的控制对于反应的效果至关重要。
2.结晶分离:粗对苯二甲酸通过结晶分离的方式,将杂质和未反应物进行分离。
结晶分离通常采用溶剂结晶法或冷却结晶法,其中冷却结晶法是常用的工艺。
3.回收利用:在结晶分离的过程中,除了得到纯度较高的PTA产品,还可以回收利用未反应的苯和甲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精制过程得到的粗对苯二甲酸需要进行进一步精制,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精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脱色处理:将粗对苯二甲酸通过脱色剂(如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杂质和色素。
脱色处理可以提高产品的外观和纯度。
2.活化处理:经过脱色处理后的对苯二甲酸需要进行活化处理,以去除吸附在表面的杂质和脱色剂,恢复对苯二甲酸的活性。
3.结晶分离:活化处理后的对苯二甲酸通过结晶分离的方式,去除残留的杂质和未反应物。
结晶分离的条件和工艺与前面的过程相似。
4.干燥和包装:最后,得到的精制PTA产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去除水分,然后进行包装,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结精对苯二甲酸(PT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过程包括原料准备、反应过程和精制过程。
通过控制合适的反应条件和采用适当的精制工艺,可以获得高纯度和高质量的PTA产品。
PTA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也将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以上是对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对苯二甲酸(PTA)的生产工艺技术
2.1 PTA生产工艺及分析
PTA精制工艺发展较为成熟,不同生产商在精制部分生产工艺基本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氧化部分。
对二甲苯(PX)氧化是PTA生产的核心部分,也是各专利商竞争的焦点所在,氧化部分直接决定PTA生产的产质耗水平。
依据氧化反应温度的不同,目前国际上主要PTA生产工艺可分为高温氧化工艺、中温氧化工艺以及低温氧化工艺。
高温氧化工艺(以BP-Amoco工艺和Invista工艺为代表,其特点是采取较高的氧化反应温度(190-205℃) 。
Amoco工艺源自中世纪(Mid-Century )公司(MC)的专利技术,(化工产品市场调研报告)MC公司1954年发明了PX液相空气氧化工艺(以钴、锰为催化剂、溴为促进剂) ,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
美国Amoco于1956年从MC公司购得MC对二甲苯液相氧化工艺,并在此专利基础上不断改进,1965年Amoco公司成功开发了TA加氢精制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 ,实现了PTA生产工业化,去除了高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害杂质,特别是非常有效地除去了
4-CBA杂质。
Amoco公司率先实现了PTA生产的大规模工业化,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其专利技术,至20世纪末,Amoco工艺在所有PTA生产工艺中占据绝对优势,世界范围内投产PTA装置80%以上采用Amoco工艺。
20世纪80年代,我国PTA工业刚刚起步时,引进装置多采用Amoco工艺,1989年投产的扬子石化公司2套22.5万t/a
PTA装置及1995年投产的仪征化纤25万t/a PTA装置均为Amoco工艺技术。
1999年,Amoco公司被英国石油(BP)公司收购,其PA生产工艺相应改称BP-Amoco工艺。
Invista工艺即原Du Pont-ICI工艺。
ICI公司差不多与Amoco 公司同时将PX 高温氧化技术投入生产,但申请专利晚了一步,转而与Amoco公司结成伙伴关系。
ICI公司于1980年才由于技术上有独创的改进而获得专利权。
Du Pont公司由于在1998年收购了ICI的PA业务部门从而获得ICI的PTA专利技术,收购后,杜邦PTA工艺称为 Du Pont-ICI工艺。
2003年,Du Pont公司将其服装、室内饰材、中间体制造等所有业务剥离给其新成立的公司Invista公司,同时杜邦公司和美国科氏工业集团 (Koch Industes)公布协议,科氏旗下的KOSA子公司将出资4亿美元现金购买杜邦控股的Invista公司。
目前,Invista工艺由于装置操作更稳定,能耗和物耗更低,单套装置生产能力更大,(化工产品市场调研报告)使它在与其他主流PTA工艺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这一点从我国新建PTA 装置所选用专利技术不难看出。
2000年后,我国新投产15套PTA
装置,其中有7套采用Invista专利,采用BP-Aoco专利技术的只有3套,而目前在建的4套PA装置有2套采用Invista专利。
中温氧化工艺以日本三井油化(MPC) PTA专利技术为代表。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三井油化公司引进Amoco公司技术后在Amoco 工艺基础研究开发了三井-Amoco技术。
其主要特点有,采用反应-脱水2段塔釜式反应器,中温氧化(185℃) ,共沸精馏脱水回收溶剂及
低压蒸汽透平回收反应热等技术,工艺流程有其独特之处。
1995年建成投产的新疆乌鲁木齐石化总厂7.5万t/a PTA装置及2000 年建成投产的天津石化25万t/a PTA装置采用三井工艺。
低温氧化工艺以Eastman - LurgiPTA专利技术为代表。
美国Eastman公司于1969年独立开发了PX氧化和提纯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鼓泡塔反应器,不用搅拌桨,反应温度低(155-165 ℃) ,压力小。
反应过程缓和,PX和溶剂乙酸燃烧消耗低,因反应釜内压力低空压机能耗低。
Eastman生产工艺技术对氧化后的CTA的后处理与Amoco有很大的不同。
CTA经一系列工艺处理后进入3台串联的后氧化器(可称为熟化器) ,在较高的温度下使它深度氧化和再结晶,去除TA中的4-CBA和阳PT酸等杂质。
由最后一级结晶器出来的浆料经过滤、干燥后即得到EPA产品。
Eastman的PTA生产工艺由于省略了加氢精制工序,代之以TA的熟化工序,得到的产品中4-CBA含量高于一般的PTA,称为MTA (中纯度对苯二甲酸) ,2002年后改名为EPTA。
虽然生产工艺与Amoco工艺不同产品品质指标有差异,但作为PET生产原料效果是相同的。
2000年,鲁奇公司独家买断Eastman 公司的专利技术,与 Eastman公司及相关的公司合作(化工产品市场调研报告),发挥鲁奇工程公司的优势,以荷兰鹿特丹的沃里丹( Voridian)工厂为依托,不断优化完善Eastman的工艺技术。
经几年工作,系统性能有所改进,已向外推出EPTA生产技术。
2005年2月投产的浙江华联三鑫一期60万t/aPTA装置就是采用Eastman-Lurgi的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