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与法基 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推荐阅读
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民出 版社1995年版。 3.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 个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4. 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年版。 5. 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2006年版。
(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 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尽力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统一 4、坚持动机和效果统一
啃
老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 认识自我 • 提升自我 • 敬业爱岗 • 自强不息
•
认识自我
• 爱因斯坦小时候梦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一位音
乐家委婉地对爱因斯坦说:“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 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 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就够了。”在后来的日子里,爱因斯坦 仍然拉小提琴,但是不再受困于帕格尼尼的梦想,而是成为了伟 大的物理学家。
刘刚:坦荡拾荒赚学费
三年间,他坦荡拾荒, 靠“经营”垃圾赚足大
学 所有的费用;三年间, 他勤勉求学,以自强则 刚的人生观改变着周围 人的生活态度--重庆 师范大学学生刘刚从卖 废品赚生活费起步,三 年间,在坚持学业的同时建立起废品回收公司;在赚取学 费的同时,他正在为更多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
•无声的舞台
互动环节
《同舟共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3章.ppt

24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为了成为一个 真正的人,学生应该首先尊重自身,没有这 种尊重,没有对自身的美的热爱,人的文明 就不可思议,与一切损伤人的自尊心的东西 绝不相容就难以想象。是的,不应当害怕 ‘对自身的爱’,这几个字——它们不是孤 芳自赏,而是自豪感,是对于自身纯洁信念 的良好开端。”
2)人生观是对于人生意义、价值、目
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的根本看
法。
5
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联系
一方面
另一方面
6
人生观要回答人生不同层次的问题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三个主要方面构成的思想体系
7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概述 2、追求高尚人生目的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人生目的概述 1.人生目的的内涵
14
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他来到一 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 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 你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 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 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 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 工作。”
21
第一个维度:对自我负责(对自己 人生历程负责;追求有价值的生命)
我们要为塑造自我而负责
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我们 怎样定义自己,我们就成为 怎样的人。
22
自爱 爱惜自己身体、人格和名誉—— 人生自我负责的基础。
自尊 与自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 我肯定的态度——奠定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各种矛盾 境遇与选择、命运与拼搏的矛盾; 爱情与婚姻、家庭与事业的矛盾; 目的与手段的矛盾(欲望与追求、需要与活动 的矛盾) 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人生态度的分类 古今中外从不同角度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中国传统分类说。 入世、出世、避世三种。入世的人 生态度为儒家所主张;佛家主张出世的人生态度;道 家和一些古代隐士则主张避世的人生态度。 哲学流派分类说。享乐主义、禁欲主义、实用主义、 虚无主义、功利主义、意志主义(叔本华:虚无,悲 观) 生存基调分类说。 消极悲观、积极进取两类人生态度。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 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得 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人生观定义: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 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 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 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价值观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 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 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 具有深刻的影响。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 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这种特殊性在于 它揭示的是人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社会 和他人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的价值关系。 人生价值就是人怎样生活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即对人生目的和社会行动的意义、作用、影响 所做出的评价。特别是对生与死、苦与乐等人 生重大问题的态度与抉择的评价,最能反映出 人生价值观的不同和差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二〕建立高尚的人生目的
各种不同的人生目的
为名誉
为享受
为金钱
为人类为社会的人生目的
“从日常生活的观点来看,至少有一点是我 们所深信不疑的,那就是人是为了别人的 缘故才活在这个地球上,特别是为了那些 给我们微笑与幸福而使我们感到快乐的人; 此外也是为那些无数不认识的、只是透过 对彼此命运的同情而产生一体之感的同类 活着。〞
思考与讨论
❖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如何形成的?我 们该怎样来培养?
❖ 各种错误人生观在现实生活中有哪 些表现?它们有什么危害?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一〕价值及价值观
1、价值
指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它反映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 体的外界物的一种意义估价关系, 即客体以自身的功能、效用等属性 满足主体的需要和主体根据自己的 需要对客体的这种满足的认可关系。
〔二〕什么是人生观?
1、人生观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人们在实
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 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 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
人生观的构成
人生观
人生 目的
人生 态度
人生 价值
2、人是什么?
司芬克斯之谜—— 是什么 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 中午用两只脚走路, 晚间用三只脚走路?
3、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人身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人为 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 根底。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是人们用一定的人生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第3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1.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答: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大学生终身尊奉和践行。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在确立人生目的时,应(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2.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答:(1)人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的,人生离不开环境。
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
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2)现实生活中,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在顺境中向目标奋斗,如同顺水行舟,可以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但优越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又容易使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或者得意忘形,“大意失荆州”。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逆水行舟,阴力大、条件差、困难重重,同样的目标,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
但是,逆境对人生又是一种磨炼,它可以使人更多地思考人生、磨砺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
(3)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身处顺境并不等于一切顺利,更不等于没有困难,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进取心和顽强的意志并终身勤勉,才能在顺境中不断奋进和成长。
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相反,如果一遇逆境,就悲观捻,既无坚定信念,也无顽强意志,更不主动去作准备,终日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虚度光阴,结果只能每况愈下,成为环境的奴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故事一: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 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 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 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 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 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 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 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 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 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 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 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 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 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 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 拉一直活到 1929年。
比尔.盖茨的金钱观
“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 钱让我感到很累。”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 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 适的方式来使用它。” 他经常会告诉那些向他 求经的朋友:当你有了 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 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 符号而已,简直毫无意 义。”
洛克菲勒的金钱观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为金钱 迷失了方向,后半生千金 散尽,才重返生命的正道。 他一生至少赚进了十亿美 元,捐出的就有七亿五千 万。他用一生的时间才找 回曾经丢失的世界,那里 有用金钱买不到的平静、 快乐、健康和长寿,以及 别人的尊敬和爱戴。做到 这些,享年98岁的洛克菲 勒无憾了。
故事二:鲁滨逊与星期五
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 记》讲述了一位海难的幸存者鲁 滨逊在一个偏僻荒凉的热带小岛 上度过28年的故事,而其伙伴是 主人公从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个 被俘虏的土著人。 由于当天是星 期五,因而给该土著人命名为 “星期五”。他教星期五学习英 文,使用盘子和刀叉,修建住所, 制造工具,种植谷类,驯养山羊, 学习各种礼仪。最终鲁滨逊回到 家乡。小说最精彩的就是鲁滨逊 和星期五挑战自然的过程。
(2)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哲 学家培根提出:人是自然的仆役 和翻译员。 (3)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 则说: 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三章

人生要进取
与其讨好别人,不如武装自己。 ——作家刘心武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只会虚度光阴。
人生要进取
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不能贪 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碌碌无为,否则 人生就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要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坚 忍不拔的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 充分发挥生命的创造力,在为他人谋福利、为社 会作贡献中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抒写 人生的灿烂篇章。
我的“一天日程表” 请同学各自介绍自己的一天日程 安排,特别是业余时间的安排。
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 的依据。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
为人民服务是科学的人生目的
一个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 的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 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 人。 一个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 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对祖国和人 民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 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
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 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错误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投机钻营、铤而走险、 违法犯罪,或是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 人生,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
人生目的决定着人生价值标准
• 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 错误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 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以追逐个人私利为有价值、 有意义的人生,以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尽 义务为无价值、无意义的人生。
人是政治动物,人是理性动物。 ——亚里士 多德 ——孟子 ——荀子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渔夫与富翁
一个老渔夫悠闲地坐在海边,一边抽烟,一边凝视着大海,身旁是他的渔船。 这时,一个大富翁走了过来。 富翁:"这么好的天气,你怎么坐在这里抽烟啊?" 老渔夫:"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不坐下来抽烟?" 富翁:"这么好的天气,你不能坐下抽烟!" 老渔夫:"那我该干什么呢?" 富翁:"你应该抓紧时间出海打鱼。" 老渔夫:"我已经一大早出海回来了,打的鱼足够好几天的生活了。" 富翁:"那你也该抓紧时间再多多地出去几次,打更多的鱼。" 老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每天如此。" 老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你用赚来的钱,买一艘新船,租出去。" 老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赚很多的钱,买更多的船,赚更多钱„„。" 老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你成功了,你就可以悠闲地坐在海边,抽一袋烟,享受人生!" 老渔夫:"我现在不是正在悠闲地抽烟吗?" 富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
1、生理需要:最基本、最原始、最强烈、最迫切的需要
2、安全需要:保护身体免受伤害,是生理需要的社会保障
•
•
3、社交需要:社会归属与相爱的需要,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
4、尊重需要:自我尊重,受人尊重
•
5、自我实现需要: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成为所期
望的人物
各个层次之间关系
• 1、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高级需要的出现是以 低级需要的满足为条件的;
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在理论或实践上强 调个体,而不是群体。强调个人个性,自由,权 利和平等,政治上反对国家对个人事务的干预, 经济上强调私有财产权和自由市场经济。个人主 义与集体主义(Collectivism)直接相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和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
,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情感、意志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二)端正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既制约着一个人对人生矛盾和问题的认识与把握,又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走向。
1.人生须认真;2.人生当务实;3.人生应乐观;4.人生要进取。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同学们终生尊奉和践行。
同学们应当自觉地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在哲学中,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自觉地重要标志。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人生目的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
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即人生态度问题,同样要以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为根据。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人是社会的人,总是生存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发展和发挥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
);2.人生价值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个体自身条件包括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素。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人生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能够自觉的、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在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
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
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两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
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内因: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外因:社会环境的影响。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犯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5.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一)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客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正确认识竞争;2.正确认识合作;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
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个人与社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我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
人总是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外界事物,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
人又具有社会性。
人是社会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
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
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社会整体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它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享受个人的权利与承担社会的责任是统一的。
承担社会的责任,为社会做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的文明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的进步。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发展需要和谐,和谐促进发展。
个体的身心健康与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融洽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友好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价值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