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位置》总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图形与位置: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北师大)

【教学设计】《图形与位置: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北师大)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图的知识一、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复习,我们知道利用方向和距离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位置,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二、知识梳理1.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课件出示例题。

小明要从自己家去小红家,你能描述出他的行走路线吗?(如下图所示)(2)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描述简单的路线?(3)小组讨论,明确描述简单路线的步骤。

(4)汇报。

预设生1:描述路线时要先看起点的位置,再确定方向,最后根据比例尺计算出要走的实际距离。

每走到一个位置都要重复这个步骤。

生2:描述路线时一般用这样的描述方法:先……,然后……,再……。

(5)请学生按照汇报的方法,描述小明从自己家到小红家的路线。

预设生1:先在起点位置用方向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确定小明家到图书馆的方向。

生2:然后利用量角器量出横坐标与路线之间夹角的度数。

生3: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生4:通过测量,我们得出各个位置到下一位置的距离和角度如下:生5:根据测量和计算的结果,我们得出小明家到小红家的路线是:小明先从家向东偏北30°方向走200 m到达图书馆,然后从图书馆向东偏南40°方向走150 m到达体育场,最后从体育场向正东方向走250 m到达小红家。

(6)教师总结。

描述行走路线要记住“三看”,即一看起点(找准观测点),二看方向(向哪个方向偏多少度),三看距离(行走了多远)。

(7)请你结合刚才的描述,说一说小明回家时行走的路线。

(引导学生体验位置的相对性) 2.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1)课件出示例题。

小芳从家向正南方向走50 m到路口,再向南偏西30°方向走100 m到达公园。

你能画出小芳行走的路线示意图吗?(2)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画路线示意图的方法和步骤。

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详案

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详案

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确定位置的过程,并能在平面图上用适当的方法正确地确定某地的相对位置。

2、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到确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能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1、准确找到参照点2、确定方向时能够准确说出*偏*多少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你还记得我们上个周的发现王国之旅吗,相信大家一定不会忘记。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视频,让我们一起欣赏回忆一下吧。

(播放激流勇进和翻江倒海的视频)3、师:播放完激流勇进和翻江倒海的视频,自然过渡:够惊险刺激吧!二、在“发现王国”的情景中复习两种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1、在“发现王国”的图示中复习基本方向师:这是激流勇进和翻江倒海在发现王国里的位置。

在图中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生:比例尺1:10000。

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10000厘米,也就是100米。

生:基本方向-北师:小学阶段我们认识八个基本方向,结合大屏幕说一说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有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生: 翻江倒海在激流勇进的东偏北方向(也可以说北偏东方向)(也可能说东北方)师:同学们说的是翻江倒海在激流勇进的大致方向,那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准确的确定翻江倒海相对于激流勇进的位置呢?小组交流一下。

生:交流,老师巡视,先听听学生怎么说的,再进行指导。

师:哪个小组代表来说说你想到什么方法了?2、复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的翻江倒海相对于的激流勇进位置。

以激流勇进为原点,画横轴、纵轴(教师大屏幕显示),再用量角器测量出度数,用直尺测量出图上距离是几厘米,通过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是多少。

预设:如果一个学生说不完整,就再找一个学生补充说。

(师:谁能帮他补充一下?或者谁能再来说一说?)师:现在你能用这种方法准确确定翻江倒海相对于激流勇进的位置了吗?在题卡上做一做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图形与位置(总复习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图形与位置(总复习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图形与位置(总复习教案)教材定制/提高课堂效率/内容可修改GraPhiCS and POSitiOn (total review IeSSOn PIa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图形与位置(总复习教案)教材说明: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主要用途为训练学生的思I维,帮助学生用数字去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得在能严谨地思考,并有更多良好的解决方法,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

内III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I 学使用。

I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110整理与反思”以及p.110 —111练习与实践” 1—题。

知识要点: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2.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4.比例尺的知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在复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图形与位置”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二、整理与反思1.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2.请大家利用我们教室里面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3.请大家利用我们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东、南、西、北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图形与位置》示范公开课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图形与位置》示范公开课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第8课时图形与位置教材解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的内容,本节课时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1节复习课,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教材借助小明家所在的街区平面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用数对、方向距离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辨认方向,进一步掌握绘制物体的位置和路线的方法。

通过边练边理、理练结合,系统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间空间观念,借助实际问题情境,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系统整理,复习辨认方向、确定位置的方法和描述、绘制路线图。

2.巩固所学的知识,能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训练画图等技能。

3.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距离感,增强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9教学重点: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图形与位置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生1:可以用上、下、左、右、前、后。

生2:可以用东、南、西、北。

生3:还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生:2/ 9师:怎样更精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呢?以下是小明家所在街区的平面图,如果以学校为中心,你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其它地方的位置?师:学校的位置可以用哪个数对表示?师:你能用数对表示邮局、医院、公园的位置吗?师:仔细观察这三个地方的位置,有什么发现?师:请用数对表示小明家、超市和银行的位置吗?(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师:还有其他方法确定这些地方的位置吗?3/ 9师:还是以学校为中心,邮局在学校的( )偏()()°()米的位置?师:距离怎么计算?小结: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师:我们回顾一下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哪些?师:用刚才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师:如果学校的位置用数对(1,1)表示,你能表示超市的位置吗?师:你能表示银行的位置吗?4/ 9师:看来表示位置的数对随参照物位置的变化会变化。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包括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等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教学难点: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图形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与位置。

2. 讲解:介绍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

3. 示范: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进行示范,展示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自行设计一道题目,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决。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讲解”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位置关系的关键,对于后续的练习和应用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讲解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图形的平行关系:在讲解平行关系时,首先要明确平行的定义,即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与反思本节课为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134135的教学内容。

是一节有关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复习课,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教材主要帮助学生回忆平面图形变换的有关方式、方法,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图形中的轴对称现象。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变换的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能熟练的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1.复习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

复习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2.能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3.使学生能熟练的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

【教学重点】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教学难点】准确的操作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设计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轴对称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掌握相应操作技能。

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步骤】1.游戏导入,唤起旧知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吗?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游戏中用到了那些数学知识?问:游戏中用到了那些数学知识呢?生答师板书:平移、旋转师:平移和旋转是我们学过的图形与变换的知识。

问:那么,除了平移和旋转以外,你还学过哪些有关图形与变换的知识?生答师板书:放大或缩小、轴对称图形问: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啊?2.操作体验,回顾梳理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怎样把一个图形进行这些变换呢?为了帮大家更好的回顾这些知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张作业纸,请大家根据要求先做一做,再结合这些图形想一想分别是怎样变换的。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位置》复习教学设计2篇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位置》复习教学设计2篇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位置》复习教学设计1本课复习的《图形与位置》,主要是复习小学阶段确定位置的四种方法。

教学的整体流程分为:一是交流回顾、调整起点,在整理与反思“我们学过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时,帮助学生唤起回忆,建构知识系统。

二是综合练习,沟通联系,练习设计带着连续性、体现拓展性。

将练习与实践中的3小题由浅入深,有连续地组织成一条复习主线,同时增加动手实践这一内容,注重思维的发散、求异。

在此过程中凸显自主性,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充分交流、深刻体会。

三是反馈小结,内化提升,旨在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复习,进一步体会这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不仅各有特点,而且都有其应用价值。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体会:1、示例引路,练习深化。

在复习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教师先通过把数学书放在手上让学生描述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在复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熊猫馆的位置,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其他景点的位置。

在复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唤起描述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在书上填一填来巩固描述位置和确定位置的方法。

这样,通过教师的示例引路,唤起和激活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顾和建构,并通过相关练习,把知识点及时巩固、夯实和深化。

2、主线分明,前后衔接。

按照学生学习的先后顺序,通过相关例题的呈现,再现学习过程,唤起学生的回忆,系统建构知识体系。

而后沿袭教材的先后顺序这条主线组织复习内容。

各个环节前后衔接、自然引出。

由现实空间物体的描述——平面图上方向的描述——用数对表示在青山动物园景点的位置——回到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叙述行走路线。

3、突出主体,自主建构。

复习不同于新授,主要是让学生围绕知识点主动建构、自主建构,教师应把时间还给学生,机会让给学生。

课中尽量让学生在不同的复习形式中进一步梳理、夯实和提升知识体系。

《图形和位置—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和反思

《图形和位置—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和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图形与位置》整理与复习青岛李村小学韩同兰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110整理与反思及p110—111“练习与实践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回顾整理旧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各种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野外探险活动吗?是呀,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体力,还可以开发智力,增长见识呢。

最近,光明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就组织了这样的一次活动。

(出示幻灯片1)瞧,这是他们活动范围的地形图。

仔细观察,结合图中呈现的数学信息,你都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和同学互相交流补充。

3、全班反馈交流。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交流展示。

(1)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说法:某某地点在某某地点的什么方向。

(2)谈话:你想到了运用“东、西、南、北”等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在这幅地形图上,除了可以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来描述这些地点的位置外,你还学过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可能出现运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位置。

(3)谈话: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意外发生了,当他们走进大鸣山时迷失了方向。

要想在天黑之前安全准确返回大本营,该怎么办呢?利用地形图中各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能更准确的确定大本营的位置呢?集体交流。

生可能谈到有关利用方向、角度、距离来确定位置 。

谈话:大家能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来想办法,真好。

光明小学的同学们也和你一样聪明,他们结合图中各地点的位置关系绘制了这样一幅平面图。

(出示幻灯片2) 比例尺:1:1000018厘米50°有了这样的平面图,要想准确确定大本应的位置就该怎么办了?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比例尺以及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与位置》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图形与位置》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在学习掌握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能运用数对、方向和距离等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识别简单的路线图、以及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和回顾。

通过系统的梳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方向感与距离感,使他们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识别、确定物体位置的认识基础。

但由于各知识点在安排上比较独立,各个教学段的目标和要求也不一样,学生的学习呈现一种断续、独立的状态。

虽然各知识点看似简单,但学生遗忘快、掌握得不够扎实。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已有所提高。

现在整理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理清各种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沟通各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数学,又从数学到生活的过程,着眼于体验数学。

利用课前预习忆一忆;梳理建构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实践应用讲一讲、算一算、量一量、画一画。

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在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在整理复习部分,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力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全方位地复习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部分,将图形与位置的问题放在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在现实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感受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并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能准确用方向、数对、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方向+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学校远景规划图、“眼保操”比赛情境图、课本P106社区平面图、街道路线图),学具(练习卡、量角器、直尺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校园小导游)
问:谁会用表示方向的词语来描述一下校园物体的位置呢?(生答)
2、宣布复习内容。

(板书——图形与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最熟悉的学习环境入手,从生活中引出复习的知识,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能激发学生的复习欲望。

二、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1)、我们已经学过了确定物体的位置,想一想,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2)、方向通常用什么词语来表示?(生答)
(3)、数对中的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回忆、交流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下面我们就重点回顾这些不同方法的在数学与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践方法,完善认知
1、复习看数对、标数对的方法。

(出示学生参加学校眼保操比赛情境图)
(1)、谁会用数对表示“眼保操”比赛各个同学的位置?
(2)、你们能很快用数对方法说出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吗?(生答、评)
2、复习“方向+距离”来确定位置。

(出示书本例题主题图)
(1)、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比例尺1:10000表示什么?
(2)、以医院为观测点,说说照相馆、阳光小区、公园、学校在它的什么位置?
(3)、讨论课本上两个少先队员的对话:
A、公园在阳光小区的什么位置?
师:600米是怎么来的?你还会算哪里到哪里的实际距离?(生答)
B、阳光小区到公园怎么走?
C、比较刚才几条路,哪条路最近?
四、综合应用,整体内化
1、识别、描述路线图:练习与实践卡(一)。

(1)、学生独立思考路线图,并说给同桌听。

(2)、谁能帮淘气小朋友说说从家怎样走到学校?其他同学评价。

(3)、淘气放学后离校返家,走的方向与距离与来时一样吗?
(4)、补充角度后,问:现在你能描述他从学校回到家的路线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方向和距离方法描述线路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感受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提高识图的能力。

2、综合应用知识确定位置:练习与实践卡(二)。

(1)、以电视塔为观测点,说说电信大楼、市政府、市民广场在它的什么位置。

(2)、少年宫在电视塔的西南方,你能在图中找到他的位置吗?为什么?如何才能准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补充角度以及比例尺。

(南偏西30°,比例尺:1:50000)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安排在学生的思维需要时补充角度和比例尺,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角度与比例尺的应用价值,体会学有用的数学。

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算、量、画,进一步感受用方向+距离的方法确定位置比较准确。

(3)、“百货大楼在电视塔的南偏东30°方向2000米处。

图书馆在电视塔北偏西45°方向1500米处。

你能在图中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吗?”
①、学生独立完成,师巡回点拨。

②、学生汇报,介绍方法,教师在投影上完成。

③、师生交流小结:
〔设计意图〕应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复习课的目标之一,因此,本环节的练习重在实现从基础性向综合性、实践性过渡,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宽度和深度,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小结,拓展提升
(1)、今天复习了图形与位置,你对哪些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2)、根据今天所复习的内容绘制一张东营街道的平面图,注明主要单位、商店和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