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8页PPT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PPT课件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PPT课件

国民日日报 1903 俄事警闻 檀山新报 俚语日报
世报 广东日报
1904—1905
1904—1912 1904—1906 1904—1905
上海
旧金山 新加坡 香港
湖北学生报 1903
直说 浙江潮 江苏
东京
东京 东京 东京
(三)革命团体的建立
汤寿潜 立宪派 黄兴 同盟会员 宋教仁 同盟会员 黄复兴 同盟会员 同盟会员
所有各部次长
纲领、政策

政治方面: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 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 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 卖人口,禁止蓄奴;禁止刑讯,“其罪 当笞杖,枷号者,悉改科罚金、拘留”。 革除历代官场“大人”、“老爷”等称 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严禁种植 和吸食鸦片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主要成员情况表
职位
陆军部长
姓名 基本情况
黄兴 同盟会员
职位
教育总长
姓名
张謇
基本情况
立宪派
外交部长 王宠惠 同盟会员
蔡元培 同盟会员
实业部长
交通部长 参谋部长 法制局长 印铸局长
海军部长 黄钟英 旧官僚 内务部长 程德全 旧官僚 财政总长 陈锦涛 旧官僚 司法总长 伍廷芳 旧官僚 秘书长 胡汉民 同盟会员


出版地 香港 横滨 东京 上海 东京 上海 上海
刊行时间 1900—1913 1903 1903—1904 1903—1907 1903—1904
刊行时间 1900—1901 1900—1901 1901 1902—1906 1902—1903 1902—1905 1902—1903 1903 1903—1904 1903
陆皓东 (18681895) 名 中桂、字献 香。广东香 山人,近代 民主革命者。 广州起义中 英勇就义。 被孙中山称 为"为共和 牺牲之第一 人"。

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课件
12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3
封建帝制的覆灭 中华民国的建立
14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黄花岗起义烈士
15
2、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 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 之间就占领了武昌,取得了首义的胜利。在一个 月内,就有13个省及其他省的许多州县宣布起义, 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10
2、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11
3、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 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局限: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 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族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3
学习重点
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案的基本内容、意义 与局限。
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原因和教训。
4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5
观看《复兴之路》(32—42),了解辛亥革命 爆发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选择。
6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 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 大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7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 领。它的提出,对推动 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 而积极的影响。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下仿行宪政诏 光绪三十三年(1907),颁布官制,考察日、英、德宪政,筹设资 政院及各省谘议局 光绪三十四年(1908):定谘议局章程,颁布宪法大纲,定9年后召 开国会。 宣统元年(1909):各省谘议局开幕,颁布资政院章程
宣统二年(1910):资政院开院,缩短预备立宪年限,改于宣统五
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以《民
报》为机关报,确定革命纲领。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革命纲领,是作为全体盟员共同奋斗的目标。 (2)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央成 立总部,国内外各地设立支部。 (3)有全国革命党人承认的领袖——孙中山。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在那个时候是一个比较好的 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 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 民主性。”
——毛泽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命性和民 主性的原因:
(1)它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 使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和民权主义思想在法律 上得以体现。 (2)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进一步具体化,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 (3)从颁布的背景来看,是为了防范袁世 凯专制独裁,把袁世凯的权力限制在一定的范 围之内,确保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1901年,帝国主义列强镇压了义和团运动
之后,同年9月,与清政府签定了《辛丑条
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 成。
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变化:
由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干涉变为通过清政府进行 间接的统治,称之为所谓的“保全主义”。即保全 清朝政府,维护中国形式上的独立,而不再进行领 土上的分割。 实质是他们通过清政府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侵略和渗透。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终结-PPT课件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终结-PPT课件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清朝统治下无进行 民主革命必要 国民民智未开,须 经君主立宪阶段才 可行民主共和 救国必先反清 排满
改良派 (康梁)
V S
革命本身就是 启发民智,须 实行民主共和
革命派 (孙中山)
中国封建经济制度 不同于欧洲,无进 行社会革命的必要
中国社会经济 制度弊病百出, 必须实行社会 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涌现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时间:1905年8月20日 成员:孙中山(总理)、 黄兴、宋教仁等 机关报:《民报》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领 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 政党
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数年以来,革命论盛行于国中,今则 得法理论、政治论以为之羽翼,其旗帜益鲜 明,其壁垒益森严,其势力益磅礴而郁积, 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谈革命,而身行破 坏”,立宪党人“气为所摄,而口为所箝”。
——《新民丛报》1907年评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上书李鸿章,寄希望于 自上而下的改革,未受重视; 1894年11月,到檀香山组建兴 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1904年,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 决》,走上革命道路。
孙中山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分析革命派与 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结局,认识进行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二)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近 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三)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总结其失败的教训,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认识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 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三章_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三章_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ppt

第二、北洋军阀以封建地主阶级作为其主要的社会 基础,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第三、割据称雄,拥兵自重,军阀混战 各派军阀自立称雄,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特有的 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
第四、各树派系,纵横捭阖,制造政潮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从 1912 ——1928年内阁更换达47次之多。 第五、卖国媚外,残害民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一)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沦丧
1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临时政府迁都北 京,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 13 日袁世凯声明赞成共 和,14日孙中山提交辞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 为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解职,迁都北京。 这标志着革命果实落于袁世凯手中,辛亥革命失 败,开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时期。
2、主观原因【材料分析题】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幼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敢坚决反对帝国主义 (2)没有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 (3)不敢放手发动群众 (4)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 (5)没有一支坚强的革命军队
孙中山在内外势力的夹攻下不得不交出政权。
一个基本情况必须认识到,就是当时中国的资本 主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比较完 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一)辛亥革命有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的自觉领导,即中国同盟会
1 、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等各革命小团体在日本 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 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2、孙中山是同盟会领导人
从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 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 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课件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课件
皖系军阀
奉系军阀 晋系军阀
16.09.2020
势力范围
代表人物
扶植势力
长江中下流域 及直隶
冯国璋、曹锟、 吴佩孚、孙 美国、英国 传芳
安徽、浙江、 山东、福建、段祺瑞 陕西
日本
奉天、黑龙江、张作霖、张学
吉林

日本
山西
阎锡山
日本
24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挫折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
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16.09.2020
14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同盟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 是1911年4月27日举行的广州起义,史称 “黄花岗起义”。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回国
有”,并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
帝国主义,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
第五,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6.09.2020
20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1、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政 府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 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迁 往北京。
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都失败了。
16.09.2020
21
16.09.2020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
22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 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中国重新落入黑

辛亥革命与封建制度的终结课件PPT

辛亥革命与封建制度的终结课件PPT

老年合影 孙中山与宋庆龄于1915年10月25日在东京结婚的合影
2、护国战争。
1915年12月,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 锷、李烈钧等发动护国运动,25日云南宣布 独立,接着分兵向四川、贵州、广西进兵, 讨伐袁世凯。接着,贵州、广西、陕西宣布 独立,全国出现了反袁斗争的高潮,迫使袁 世凯取消帝制。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从辛亥革命起,为了推翻清朝而迁 就袁世凯, 后来为了反抗北洋军阀而利 用西南军阀,再后来为了抵制西南军阀 而培植 陈炯明,最后陈炯明又叛变了。 这样看来,从前的老一套革命办法非要 改变不可,我们要从头做起。
——吴玉章
第一,在反帝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不敢也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甚至幻想与革命的敌人妥协来实现资产阶级的 民主政治。
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 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 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 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 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 乱了阵脚。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 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的民主主义观念。
1912年8月,宋教仁成 立国民党。 1913年3月,袁世凯收 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
袁 世 凯 投 靠 帝 国 主 义 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第三章_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

第三章_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

课堂知识巩固
“三民主义”的主要缺陷有


①反帝目标不明确 ②反封建目标不明确 ③不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④土地革命纲领不彻底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A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
改良派的机关报——《新民丛报》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阵地:《民报》 《新民丛报》
《 民 呼 与日 民报 之》 担刊 负登 》的 漫 画 《 官
这些情况说明,随着晚清政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
设立厂矿的数目和投资 额增加 中国 民族 资本 主义 的新 发展 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 设厂的地区集中
1901
宣 布 “ 新 政 ”
1905 五大臣 出洋考 察宪政


出版地 香港 横滨 东京 上海 东京
刊行时间 1900—1913 1903 1903 1903—1904 1903—1907
刊行时间 1900—1901 1900—1901 1901 1902—1906 1902—1903
俚语日报
世界公益报 警钟日报
1903—1904
1903—1904 1904—1905
革命?
第一,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反抗。 有学者指出:对革命和改良,不能作抽象的 价值评估。辛亥革命并不是主观意志的结果, 而是当时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产 物,是腐朽的清政府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抵御 外国侵略和领导国内变革的结果。 许多革命者,都是在改良道路走不通时才提 出了革命的主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近年来,以“重新评价”、“理性思 考”为名,某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提出 “告别革命”论。他们认为辛亥革命是 人为制造出来的,如果没有孙中山提倡 的暴力革命,走康、梁主强的改良主义 路线,“中国早就实现现代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