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中的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中的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中的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被视为国家历史的重要节点,也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开端。

这场革命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步,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就辛亥革命的背景、原因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封建帝制日渐衰落的历史背景下。

清朝政权经历了多次外侮和内患,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自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的不平等条约与割地赔款的强制性干涉,使得中国人民深感国家危机,民族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

其次,辛亥革命的背景也与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

这些知识分子通过吸收西方近代科学和思想,了解到民主、平等、自由的理念,开始关注国家政治命运,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为中国近代革命提供了先进的思想武器。

二、辛亥革命的原因1. 经济原因中国自19世纪以来,不平等条约和非法贸易使得中国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国家财政状况严重恶化,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这使得中国人民对旧有政治制度和统治阶级的不满情绪逐渐增加,加剧了革命爆发的原因。

2. 政治原因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多次抵御外敌失败,国运衰落。

同时政府的专制体制和压制性政策也引发了广泛的民众不满。

布衣之下,积累了许多富有反抗觉悟的力量,他们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推翻封建尺度,实行真正的民主。

三、辛亥革命的过程辛亥革命是由自发的抗拒外来侵略,逐渐发展为全面的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

革命军队在南方、北方、东北、西南等地纷纷发起起义,各地起义武装相互勾结,形成了维新派与革命派合作的局面。

武昌起义的成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进入高潮阶段。

随后,辛亥革命的中心形势转向南方,南方各省都相继宣布独立,并于1912年1月1日成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后,逐渐确立的中华民国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就此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四、辛亥革命的影响1. 封建帝制的终结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变革打下了基础。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事件,也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它标志着中国开始了从封建专制社会向民主共和社会转变的过程。

本文将从辛亥革命的背景、影响和成就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探究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深远影响。

一、背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11月,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严重问题,如帝制专制、民族危机和国际压迫等。

清朝的专制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民众普遍不满。

同时,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政治和经济陷入了危机之中。

这些背景下,革命的需求逐渐成熟。

二、影响1. 打破封建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

辛亥革命中建立的临时政府,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民主共和为目标的政权,为中国后来的政治制度变革奠定了基础。

2. 激发民族意识辛亥革命凝聚了广大民众的力量,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意识。

这场革命是中国人民自主反抗及民族独立的表现,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辛亥革命为后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对外抗战奠定了基础。

3. 加速社会变革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步伐。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都迎来了新的变革。

各地的革命群众组织和新兴政党逐渐崭露头角,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成就1. 建立临时政府在辛亥革命中,临时政府的成立是一个重要的成就。

临时政府在初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奠定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础,并通过宪政改革实现政治制度的变革。

2. 推动新文化运动在辛亥革命后,中国也迎来了新文化运动的浪潮。

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民主、思想解放和女权等观念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这场运动对后来的文化革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促进国家统一与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统一的进程。

各地的革命势力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列强的干涉,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辛亥革命,又称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奠定了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这次革命发生在1911年至1912年间,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导火索、革命进程和影响四个方面探讨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一、历史背景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下,清朝统治下的社会秩序逐渐瓦解。

外国列强入侵、传统文化保守、农民起义频发以及封建统治的腐败无能等问题逐渐积累,民众的不满情绪不断升级。

二、导火索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这场战争暴露了中国政权的腐败和军事落后。

甲午战争的惨败引发了义和团运动(1900年),成为了兴起推翻满清统治的重要力量。

此外,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思想的传入,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三、革命进程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黄兴领导的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旨在推翻清朝政权。

起义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

2.宣统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

清朝统治结束,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瓦解。

3.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后,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四、影响1.政治影响:辛亥革命彻底终结了中国封建帝制,确立了共和制度。

中国开始实行现代政治制度,为建立国家的法制和民主开辟了道路。

2.觉醒民众:辛亥革命激发了广大的民众觉醒,民主思想迅速传播。

人民开始反抗封建礼教和儒家传统思想束缚,积极探索国家建设的新途径。

3.殖民地问题:辛亥革命使中国民众开始反抗外国的殖民统治,为争取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奠定了基础。

4.革命思想传播:辛亥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进步思想在中国传播,为以后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打下了基础。

总结: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它结束了封建主义的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国的历史时代。

近代史名词解释大革命

近代史名词解释大革命

近代史名词解释大革命
大革命是指20世纪初中国发生的一系列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它主要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也称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这场革命由各界人士组成的联合起义军发动,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的影响深远,它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束缚,为后来的政治、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

革命后,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如建立宪政制度、推行教育改革、进行军事改革等。

这些改革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大革命还可以指代20世纪初的其他一些重大变革,如俄国的十月革命、墨西哥的墨西哥革命等。

这些革命对于当时的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发展,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的来说,大革命是指近代史上一系列重大变革的总称,其中最著名的是辛亥革命,它对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里程碑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里程碑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社会变革,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发生于1911年11月10日至1912年2月12日的辛亥革命,最终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统治,使中国人民逐步获得了近代化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辛亥革命的背景、历史意义、影响等方面,介绍这场重要革命的影响力。

一、背景与导火索辛亥革命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那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政府的腐败无能苛责不断,农民工人贫苦无望,外国侵略势力肆意妄为。

各种矛盾和不满逐渐积累,社会呈现出一片愤懑之色。

而当时强大的革命气氛和思潮也进一步孕育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最终的导火索,则是同盟会成立,成为反清复明的重要团体,为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 推翻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桎梏,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以民主为基础的国家体制。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引领中国近代化:辛亥革命的成功,让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拉开了序幕。

革命的胜利给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带来了重大影响。

中国开始了新的政治探索和社会改革,使中国在近代化之路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3. 催生新思潮: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掀起了新思潮的浪潮。

这些新思潮包括了民主、科学、平等等现代观念,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4. 促进全球政治格局变革:辛亥革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东亚以及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力。

中国的革命激励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促进了世界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辛亥革命的影响1. 建立民主制度: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开始了民主制度的实践,逐渐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治理体制。

这为后来中国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促进了经济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国经济发展开始快速增长,国家逐渐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了解中国近代历史——辛亥革命

了解中国近代历史——辛亥革命

了解中国近代历史——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又称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

该革命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瓦解和近代民主政治的初步探索。

通过了解辛亥革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和演变。

一、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治理在了解辛亥革命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清朝末年的政治状况。

慈禧太后是清朝最后一位实际掌握大权的统治者,她在光绪皇帝年幼时摄政,期间积极主导国家政治。

然而,由于她的保守与强权,清朝逐渐衰落,政治腐败严重,经济发展滞缓,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二、对外侵略与民族危机19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席卷全球,中国成为其争夺的对象之一。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领土丧失,使得中国国人对外侵略产生了强烈的愤慨与不满。

民族危机的凸显,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各种革命思潮的传播在近代中国,各种思潮如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等相继兴起。

这些思潮的传播,为辛亥革命埋下了种子。

近代知识分子以及留学生们纷纷回国,倡导改革与革命的思想,为中国社会注入了活力。

四、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开始辛亥革命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发生的武昌起义。

起义军一举攻占武昌军械库,控制了该地区,并以此为基地向全国蔓延。

虽然起义的初衷是希望恢复《钦定宪法大纲》,但后来演变为了推翻清朝统治。

五、革命军队的组织与领导者辛亥革命的成功离不开革命军队的奋斗和领导者的智慧。

革命者组建了辛亥革命军队,其中最著名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航艇保卫战。

领导者们鼓舞士气,统一指挥,使革命队伍逐渐壮大,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战斗胜利。

六、清帝退位与临时政府的成立经过长时间的斗争,辛亥革命终于在1912年取得胜利,清帝退位,宣告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

随后,孙中山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七、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辛亥革命的意义深远而广泛。

首先,它结束了两千年封建帝制的统治,为中国大规模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

本文将从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革命的进程以及其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辛亥革命的爆发源于中国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重、农民起义等多重危机。

清政府倒行逆施,国力衰弱,对外失地,社会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在此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觉醒,思想解放风气盛行,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寻求解决中国民族危机的出路。

二、辛亥革命的进程辛亥革命的进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筹备阶段、起义阶段和建立民主共和阶段。

1. 筹备阶段自1895年刘溜溜、谭嗣同等人在日本筹办同盟会开始,到1905年黄兴在日本创建光复会,中国革命的筹备逐渐加强。

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倡导革命思潮,进行着组织动员和思想准备工作。

2. 起义阶段起义阶段是辛亥革命的核心阶段。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部队迅速扩大,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抵抗清政府的革命力量。

辛亥革命取得了多次决定性胜利,如南京起义、广州起义等。

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反清斗争力量。

3. 建立民主共和阶段辛亥革命以清朝宣统帝退位为标志,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的成立,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家。

然而,那时的中国仍处于内外困境,面临诸多挑战。

三、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 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辛亥革命奠定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革命后,国民党领导的南京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积极推动现代教育、军事、司法等建设。

3. 促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辛亥革命将中国的各个地区统一在一个政治实体中,有效遏制了分裂势力的影响。

高中历史中国革命史概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高中历史中国革命史概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高中历史中国革命史概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中国历史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历史长河,其中一个重要的篇章就是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等各个阶段。

中国革命的发展脉络,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也塑造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韧精神。

一、辛亥革命——中国封建帝制的瓦解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第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国家,孙中山成为致力于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进步的伟大先驱。

二、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兴起和文化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新文化运动,起源于反对巴黎和约的激愤和愤怒,发展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表达了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质疑和反叛,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倡导西方文化和思想的革新。

这次运动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开始和国民政府的建立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武装革命斗争,以推翻北洋政府和统一中国为目标。

这场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统一领导地位,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也奠定了中华民国的实际政权。

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农民阶级的觉醒和革命斗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深刻影响的大规模革命战争,其主要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场战争深受农民阶级和贫苦劳动者的支持,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团结与抵抗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持久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
1、社会基础: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变成“洋人的
朝廷”,推翻清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
本主义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最壮烈),并深入新军中做了扎实的宣传组织工作;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
二、辛亥革命过程:
1、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2、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高潮 (1)中华民国成立
①时间:1912年1月1日; ②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③国都:南京; ④国旗:五色旗(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 征“五族共和”); ⑤纪元: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自由平等) c.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封建社会法律规定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 一、背景:
1.社会背景:
①《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③清政府的“新政”、“预备立宪”,反而使更多群众看清其反动本质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
1、社会基础: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内容
内容
平均地权
内容
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推翻作为帝国主义统治工 具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积极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 核心
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
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 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 评价
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
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 确反对帝国主义,没 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 领。决定了资产阶级 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 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
1、社会基础: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变成“洋人的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变成“洋人的 朝廷”,推翻清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 本主义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①原因: 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 ②宣传内容: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③两个中心: 上海和东京 ④三个代表人物: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二、辛亥革命过程:
1、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2、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 (2)《临时约法》
①时间: 1912年春,孙中山,南京,参议院制定 ②内容: 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原则,否定了君主专制)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 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 二、辛亥革命过程:
1、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
1、社会基础: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变成“洋人的
朝廷”,推翻清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
本主义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5.军事和群众条件: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
人身、居住、宗教信仰等项自由,纲”
有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
③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阅读材料,临时约法的各项内容和封建专制相比分别 有那些进步?
①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②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③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有了正规的统一政党领导。以前,革命团体分散, 各自为战,先后举行的起义均失败。现在有了统一政党, 便于领导全国革命。
(2)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要 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3)有了公认的民主革命的领袖。由于孙中山的威望, 他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者。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建立
①时间:1905年 ②地点:东京 ③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 ④性质: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⑤刊物:《民报》 ⑥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①时间:1905年 ②地点:东京 ③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 ④性质: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⑤刊物:《民报》 ⑥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⑦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朝廷”,推翻清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
本主义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