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制取氧气

合集下载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学会使用简单的装置制取氧气,并能进行氧气的检验。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氧气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制取氧气实验的操作要点。

2.氧气检验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3.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取氧气。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堂讲解1.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

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使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2.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入反应物,进行反应。

收集氧气。

检验氧气。

3.讲解氧气检验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四、课堂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取氧气。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五、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1.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下一节课。

七、教学反思1.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3.学生对氧气检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一、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

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使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氯酸钾加热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共7张PPT)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共7张PPT)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思考1:我们知道氧气有许多用途,那么我们如 何制取氧气呢?
一、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1.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实验装置:固体加热装置 3.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或排水法
(为什么?) 4.验满方法: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5.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他方法
1.实验原理:
二氧化锰过氧ຫໍສະໝຸດ 氢水 + 氧气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思考2:与实验(3)相比较实验(1)起到什么作用?
思考3:二氧化锰有没有参加反应?如何来证明?你能 设计实验来证实吗?
思考4:二氧化锰起到什么作用?它有什么特点?
2.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 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的特点:一改变,二不变。 即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没有改变。
思考5:是否可用其他的物质代替二氧化锰作为过 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阅读课本P40资料.
三、氧气的工业制法: 使液化空气蒸发。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
蒸发出来,(沸点低)剩余的主要为氧气。
四、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 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仪器的顺序是怎样的?) 2.装入药品,固定在铁架台上 3.加热 4.收集气体 5.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6.停止加热 一查、二装、三燃、四收、五撤导管、六灭灯
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为什么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气密性良好? 2.为什么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加热前为什么要先预热? 5.为什么刚开始时不能收集氧气?要到什么 时候收集才最合理? 6.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

2019年人教版第2章《我们周围的空气》2.3制取氧气基础训练(word版有答案)

2019年人教版第2章《我们周围的空气》2.3制取氧气基础训练(word版有答案)

人教版第2章《我们周围的空气》2.3制取氧气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图示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2、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O2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O2的发生装置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的收集装置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4、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D、结束时停止加热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B.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21%C.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D.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操作中,其中一项的操作目的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别的,该项操作是()A.加热前先将试管外壁擦干B.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C.加热高锰酸钾时先均匀预热,后固定药品部位加热D.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后再用冷水洗涤7、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8、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作错误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集中加热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9、过氧化氢分解时,氧化铜能否起到催化作用?同学们进行了探究,下列与得出结论无关的一项是()A.用药匙取氧化铜粉末,观察其颜色B.分别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第二只试管中加入0.2g 氧化铜,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试管,观察现象C.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在第二只试管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D.过滤、洗涤、干燥,回收第二只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并称其质量10、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3制取氧气基础训练(word版有答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3制取氧气基础训练(word版有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3制取氧气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有直接影响,对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也非常重要,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制取氧气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加热液体D、倾倒液体2、如图是实验室对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验证性质B、收集C、氧气制备D、验满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部应加少量水或者铺一层细沙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内装少量水,是为了吸收有毒气体C.连接玻璃导管和橡胶塞时,都应先将玻璃管一端润湿,再缓慢将其转入橡胶塞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再将导管移出水槽4、图是一个同学在课外设计的“趣味实验”。

他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加在瓶中,你认为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气球变小,红墨水左移 B.气球变大,红墨水右移C.气球变小,红墨水右移 D.气球变大,红墨水左移5、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组装好仪器后,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B.装有高锰酸钾固体的试管,试管口稍向上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C.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固定加热D.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6、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工业制取氧气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化学变化 B.都是分解反应C.所用原料不同 D.都能制得很纯净的氧气7、某同学在研究二氧化锰对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影响,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锰可能不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B.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反应产生的气体质量越大C.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反应产生的气体速率越快D.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同,装置内最终的压强相同8、某同学在做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加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不变D.很难反应,几乎收集不到氧气9、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主要分以下几步,正确顺序是()①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先预热,再用外焰对药品集中加热;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塞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导管口;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氧气;⑦将导管取出水面A.④③①②⑥⑦⑤B.③④①②⑤⑥C.①④③②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10、现有两包等质量的固体,其中a包是纯净的氯酸钾,b包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来制氧气,当完全反应后,能正确表示a、b两管中放出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象是()A、B、C、D、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C.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D.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12、医生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冒出大量气泡。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分解),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讨论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手持一瓶氧气,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瓶气体是什么吗?它是如何制得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2 接着,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试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提问:“这些试剂中,哪些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教师手中的氧气瓶,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认真观察教师展示的试剂,思考其可能用于制取氧气的原理。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讲解原理:详细介绍高锰酸钾分解和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强调反应条件和产物。

•装置展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典型装置图,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和组装要点。

•实验演示: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演示,边操作边讲解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气体产生速度、颜色等。

•讨论交流: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及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观察教师实验演示,注意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分组进行实验,相互协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疑惑。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制取氧气方法的理解。

•讨论交流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总第13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你,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学习难点】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定标自学】(温馨提示:阅读教材P37~39后填空)1、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有:⑴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

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空气___________除去杂质等,然后在___________的条件下,使空气___________,控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___________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___________色液态氧气,贮存使用。

⑵在实验室里,常用某些含氧物质反应放出氧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如:;;。

2、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⑴指出仪器的名称A. __ _____B.________C._______D. ________⑵用酒精灯_____焰加热(填“内”或“外”),因为___ ___;⑶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____倾斜(填“上”或“下”),原因是_____ ______;⑷收集氧气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当集气瓶口处有_________冒出时,表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还可以用瓶口向__ _排空气法(填“上”或“下”),这是因为________。

⑸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4、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5、举例说明说明是分解反应?【问题生成】请将预习中的疑惑记录下来,同伴交流、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高锰酸钾是一种色固体,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探究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⑵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它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了吗?⑶是不是只能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结论:催化剂的一变(改变)、二不变(①不变,②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练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练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练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一、选择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⑦③②⑤④⑥B.⑦②③①④⑤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2.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剩余固体种类不可能是()A.5种B.4种C.3种D.2种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D.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4.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相关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有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5.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6.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常常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能使生成氧气的总量增加B.不加二氧化锰,氯酸钾不能产生氧气C.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7.将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剩余物不可能有()A.3种B.4种C.5种D.6种8.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9.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O2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O2的发生装置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的收集装置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10.实验室用6%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A.过氧化氢的质量B.氧气的质量C.水的质量D.液体的总质量11.质量相同、浓度相同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另一份微热,当没有气泡产生时,停止加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制取氧气 第2课时 实验室制氧气 氧气的工业制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制取氧气 第2课时 实验室制氧气 氧气的工业制法

4.实验室提供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 和高锰酸钾四种药品及下列仪 器。
(1)仪器⑤的名称为 铁架台 。 (2)利用上述药品及仪器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 (3)发生和收集氧气的装置,需要选择的最佳仪器组合是①②⑥⑦(填序号)。
4.检验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 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5.验满
①用排水法收集:当集 气瓶的瓶口有气泡冒出 时,证明已收集满。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 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 已收集满。
6.存放
方法: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原因: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7.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中的注意事项
原理
方法
随堂训练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C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 C )
A.朝下上倾斜
3.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 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D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2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 氧气的工业制法
导入新课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有哪 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怎么选择 药品和仪器呢?
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01 了解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02 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01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过程
1.发生装置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
要收集到较干燥的氧气:选用__向__上__排___空__气__法______。 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选用______排__水__法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周围的空气制取氧气教案目标】1、掌握实验室用三种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收集与检验方法;2、理解催化剂的作用;3、认识分解反应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知识要点】(一)过氧化氢制氧气:二氧化锰1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皿水+氧气2、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二)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1、图2—15 中用到的仪器名称: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气)管、集气瓶、水槽。

2、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两种(可选)3、操作步骤:检验气密性T装药品T装好装置T预热T定点加热T收集气体T移出导气管T停止加热。

4、气体收集方法:(1)排水法:(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也不是完全纯净的气体,因为它里面仍然含有水蒸气,但它比排气法收集到的气体纯净些)条件:该气体不能溶于水;(2)排空气法:(排气法收集时导气管一定要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目的是得到比较纯净的气体)条件:该气体无毒,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密度大小决定瓶口向上还是向下。

5、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1)制取前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大约1/3 处。

(3)伸入试管的导管只需伸出橡皮塞一点点(方便气体的排出)(4)加热试管前应先预热(防止受热不均而试管炸裂)(5)酒精灯应用外焰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外焰的温度最高)(6)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可能产生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的破裂)(7)用排水法收集时应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可收集(先把空气排出)(8)用排水法收集完气体应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移去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回试管引起试管的破裂)(9)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在试管口入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气管)6、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不是分解反应,是物理变化,利用气体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三)分解反应:多变一(与化合反应相反)附:背诵1~20 号元素的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序号。

【经典例题1】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氧气的检验方法的考查实验室中,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 )写出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 )用图中方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A.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内B.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C.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3)如果锥型瓶中的反应剧烈,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填编号)①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②换用体积较小的锥型瓶③加热锥型瓶【经典例题2】对气体收集方法的考查A.氧气B.氢气C.二氧化碳D.甲烷标准状况下密度1.429 0.089 1.978 0.714(g/L)在水中的溶解性不易溶于水难溶于水能溶于水难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

【经典例题3】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的考查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分析:结论实验步骤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的现象向试管1中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复燃无氧气放出给试管1稍微加热①②向试管2中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匙二氧化锰③④⑤⑥待试管2中无气泡冒出时再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试管2中加入一匙二氧化锰⑦⑧)实验分析:①比较步骤1和步骤2可得出结论:。

②比较步骤1和步骤3可得出结论:。

③比较步骤4和步骤5可得出结论:。

(3)该同学觉得该实验还不完美,他还想证明MnO 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你认为他该增加什么实验?【经典例题4】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考查镁+氧气点燃一 $氧化镁碳酸钙二氧化碳+氧化钙二氧化碳+水- ----------- ►碳酸【综合练习】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A B C D2.“神舟六号”太空舱利用NiFe2 0 4将航天员呼出的CQ转化为02,而NiFe20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在该过程中NiFe2 0 4是()A .反应物B .生成物C .催化剂D .消毒剂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①④⑤C .④②①③⑤D .④①②⑤③4.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B.反应不需要加热C •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起催化作用B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D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6.下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7.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九盘醸钾F •氯比钾十氧地铁+前竺嶼化三铁c黴酸料巴吟热化钙+二氧化碳h乙焕+軾弋竺二氣化礙卜水&小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红色,请你帮她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B.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C.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D.没有进行均匀加热9•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请回答:A u(1)仪器a的名称是:,A装置中的集气装置只能收集密度比空气的气体。

(2)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H2Q)的方法来制备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反应中,二氧化锰起作用,加快了H2O2的分解。

⑶ 用A或B装置制备气体的反应应该是和液体不需要加热的反应。

10.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

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

请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H2Q))制取氧气。

[明确实验目的]用过氧化氢在实验室里制氧气。

A » C DE[收集有关资料]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出氧气,苴丿、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选用。

[进行科学实验]⑵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氯酸钾(KCI03)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①[明确实验目的]__ 。

②[收集有关资料]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的固体。

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

③[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若选用D收集装置收集氧气,你验证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1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B.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12.王林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忘记了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A .不放氧气B .放氧气的总量减少C .放氧气的速率慢D.放氧气的总量会减少且速率慢13.下列反应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反应类型不同,它是()A .铜+氧气+二氧化碳+水碱式碳酸铜B .二氧化碳+水 ---------- ►c .高锰酸钾锰一氧化锰+氧气D .碳十氧气二氧化碳14.实验室有下图所示的仪器装置。

某同学准备利用这些仪器装置及相关试剂制取氧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Ell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需要二氧化锰作催化剂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可用川收集氧气C .可选用”收集氧气D •用V收集氧气时,应从导管a通入氧气15.利用下列原理制取氧气,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能耗少、无污染的是()城化直IA-氯酸钾加热•氯化轉+氧咒k 髙轼酸禅型誌韻押+二I (化粧+U*C 过讯化氢一'旧亠水+敏吒1工镇化求竺衣+迢T16. 现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 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 。

(2)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和收集02的一套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写出用此装置制备Q 的反应文字表达式:(3) 若选用A 装置制备气体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17.通过学习,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 A.加热氯酸钾,B .加热高锰酸钾,C.分解过氧化氢,D.o(1) 相信你在D 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 若用下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3) 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图,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 装置是(选填“甲”或“乙”)。

①18. 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一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3A 0E⑴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 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3) 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文字表达式为:(4) 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 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

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19.右一多功能瓶如图所示,用此装置收集氧气。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口进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口进入;(2)若将此装置倒置使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口进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口进入;(3)上述两种情况,哪种更便于操作。

20.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提示: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ft NA c h E F(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

(2)若以高锰酸钾为原料,用C、D装置制取、收集氧气时,C装置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实验结束时,应先,后。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

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如果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填“ a”或“b”)端管口通入。

a b21 •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

现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氧化汞加热*汞+氧气③水通电卜氢气+氧气①过貿化钠+二策化碳一碳酸钠亠较P根据文字表达式确定,其中最适合于潜水艇里再生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