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及其社会功能

合集下载

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它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经历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民间美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约定俗成的内涵意向,并生动的描绘出劳动者的真实情感,朴实真挚,民间美术品种极多,都源于人民群众之手,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

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时代又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但民间美术,任然得到传承,然后不断地壮大,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在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创作也最为活跃.所以民间美术是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关键词:民间美术;应用;发展英文摘要(Abstract):Folk Art is a kind of working people to create art, it is closelyrelated to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and experience centuries of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created a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content of the convention, intention, and vivid description the real feelings of workers, simple sincere, very many varieties of folk art, all from the hands of the people to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rich folk culture activities for the purpose of application in everyday life, popular art, as all art forms source. Expressed wishes of the masses of people, beliefs and moral values, the times and constantl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productive forces, the peasants art, either natural Dedao heritage, and then continue to grow, Min Jian Huo Dong folk art and have very close to relations, is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activities.英文关键词(Key words):Folk Art;use;development引言民间美术是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1、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1、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范围:《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2、本单元教学内容在鉴赏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开篇,对以后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本单元围绕着什么是鉴赏、如何进行鉴赏及鉴赏的意义三个问题展开教学,有助于明确模块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图,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和以便今后教学的开展。

3、内容结构:本单元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出审美是现代人全面发展之需,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第二部分讲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的内容是“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

第四部分内容“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美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能正确区分美术门类,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明确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产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实际例子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及其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媒体:自制课件、学生学习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

出示初一学习过的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引导学生回忆最初见到这幅作品的感受,以及学习了这幅作品之后的感受,指出这个感受的过程,就是一个基础的和相对深入的美术鉴赏过程——引出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板书课题)(通过导入,简单指明高一《鉴赏》学习的方向)二、什么是美术鉴赏?1、图片——《水滴》《鸟巢与水立方》《生命的礼赞》《北京奥运奖牌与标志系列》学生通过欣赏以上图片,产生自己的感受并叙述出来,得到最初的鉴赏感受,教师结合专业知识以及各作品背景加以讲解,以使同学们的鉴赏感受得到升华,初步产生鉴赏的感念。

简述美术的功能

简述美术的功能

简述美术的功能
1. 表达和传递情感:美术作品可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观点。

通过色彩、线条、形状和构图等元素的运用,艺术家能够传达各种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宁静等。

观众可以通过欣赏作品,感受到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2. 记录和反映历史文化:美术作品可以记录历史事件、社会现象和文化传统。

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艺术家能够捕捉时代的特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后人提供了解过去的窗口。

美术作品也可以反映不同文化的特色和价值观,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3. 审美和享受:美术作品可以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和愉悦。

美丽的画面、和谐的构图和精湛的技巧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引发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带来身心的放松和愉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 启发和创造力:美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获得灵感和启发,从而在自己的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美术也可以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社会和文化交流:美术作品可以成为社会和文化交流的媒介。

艺术展览、博物馆和艺术活动吸引着人们聚集在一起,分享艺术体验和观点。

美术作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国际间的友谊和合作。

总之,美术具有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记录历史、审美享受、启发创造力以及促进社会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

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术概论学习总结

美术概论学习总结

美术概论学习总结【篇一:【总结】美术概论】美术概论总结暂且只归纳了上编,下编和一些补充待总结^ ^第一章本质论第一节: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美术是人创造的,在整个美术创造活动中,人,创作主体的作用是第一重要的。

作为创作主体的美术家,其思想情感、个性品格、审美修养等,直接影响到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下与成功失败。

因此,重视人,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美术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体性,在考察美术本质问题时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

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克罗奇、科林伍德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无意识是他的学说五大支柱的核心)、荣格。

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

代表人物:康德、席勒、斯宾塞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

代表人物:郭若虚、孙衍栻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统一、互为依存的,离开了客体就无所谓主体,离开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

主体是创作活动与审美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创作活动与审美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

即使是精神客体,也具有现实的根源、载体和形式,它一旦成为被具体指向的对象并被表现出来。

就必然为主体所反映。

因此、考察美术,既不能脱离主体,也不能脱离客体,应从主客体关系上解释美术。

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他认为现实是美术的直接根源,理念是美术的最终根源,只有理念才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他认为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是理念的感性形象的显现,比之自然是具有真正的美的)、宗炳。

摹仿说:认为美术师对现实的摹仿。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自然是艺术的源泉)。

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

爱德华、泰勒,詹姆士、弗雷泽,萨蒙、雷纳克。

巫术说认为:原始艺术是一种巫术摹仿,是作为一种控制狩猎活动的手段发生的、目的是祈求狩猎的成功。

《美术概论》课程笔记

《美术概论》课程笔记

《美术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本质论第一节: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一、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1. 美术家被视为美术创作的主体,其个人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在作品中得到体现。

2. 美术家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对作品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3. 通过研究美术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

二、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1. 美术作品是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产物,包括艺术家与描绘对象的关系、艺术家与观众的关系等。

2. 美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通过对对象的观察、感受和理解,将客观世界转化为艺术形式。

3. 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主客体关系,反映了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

三、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1. 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空间等基本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

2. 形式是美术作品的直观表现,是艺术家创作意图和审美观念的具体体现。

3. 美术作品的形式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可以脱离内容而存在。

四、马克思主义的解释1.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术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种反映,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审美认识。

2. 美术作品中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是艺术家对社会现象、阶级斗争和历史进程的反映。

3. 马克思主义强调美术的社会功能和阶级属性,认为美术应当为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服务。

第二节:美术的社会本质一、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1. 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特征。

2. 美术作品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可以塑造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

3. 美术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如审美娱乐、教育启迪、社会批评等。

二、美术与社会生活1. 美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家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将其融入作品中。

2. 社会生活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艺术家从中汲取创作资源。

3. 美术作品通过表现社会生活,传递了艺术家对社会现象的态度和观点。

美术专业知识大全

美术专业知识大全

美术概论一、美术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和瞬间性。

(一)造型性是美术的主要形态特征之一,具有一种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二)视觉性是就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美术的创造和欣赏都必须通过视觉来进行。

(三)空间性和瞬间性是美术的存在方式和普遍的存在状态。

二、美术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在美术的三大功能中,审美功能是美术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美术的教育功能是指人美在美术欣赏活动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和激发效能,启发欣赏着的感知意识和情感活动,在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下,思想上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促使观赏者在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他们能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生活,从伦理意义上提高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层次,从而达到思想,品德和情操等方面的教育目的.三、美术门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

(四大类)根据视觉形式和形态的不同,美术可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一)具象美术的主要特征是艺术家所表现的形象基本上是对现实世界中的人或事物的一种较为客观的反应(二)意象美术是艺术家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人的情感、主观感受、幻想、梦境等的再现,创作出发点不再是为了较为客观的再现现实.(三)抽象美术是指没有具体形象的表现,主要通过点、线、面的组合与色彩的变化来表达艺术家情感的一种绘画形式。

根据功能不同,美术分为纯美术(雕塑、绘画、书法、篆刻等)和实用美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和设计等)。

(一)绘画从使用工具和技法划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粉画、素描等。

从题材内容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历史画、军事画、宗教画、动物画等.从画画形式分:岩画、笔画、单幅画、连环画、组画、架上画等。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1)直观性。

绘画属于空间视觉造型艺术,直观形象是绘画的典型特征。

(2)形式感。

绘画的主要造型语言是线条、色彩与构图。

线条构成绘画艺术的基本风格,色彩也是=重要元素之一,构图是画家对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在画面上的安排和组织。

美术教学设计:美术及其社会功能

美术教学设计:美术及其社会功能

美术教学设计:美术及其社会功能美术教案美术及其社会功能、《美术及其社会功能》教材分析:本课是关于美术欣赏理论知识的第一课。

美术欣赏,是欣赏者对美术作品进行知觉、感受、体会和解释、评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既有感性的直观体验,又有理性的逻辑思维。

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和知识素养往往直接影响到欣赏活动的质量,而掌握美术理论知识能有效的提高欣赏质量。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美术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2、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知道美术与社会生活和提高个人素质的密切关系。

重难点:对美术本质和特征的了解。

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从小就会涂鸦作画,把地上墙上画得到处都是,毫无疑问那是在画画,所以,应该说对于美术,我们是绝不陌生的,况且我们在小学、初中都已经真正的上过美术课。

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是美术呢?(要求学生回答)二、讲授新课:、什么是美术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创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

在现代社会,美术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举例子:如室内设计:各种风格、服饰艺术:松糕鞋、雕塑:玉海广场的玉字造型等)从这些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美术要利用各种物质材料创造立体的或平面的视觉形象,作为人们之间交流审美信息的手段,所以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

他的种类主要有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

简介各种类的特点。

(作品欣赏)(1)从本质上来看,美术是一种精神意识创造的产品。

周代的《盂鼎》记录着周王赏赐给奴隶主土地、奴隶的铭文,它包含着象征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观念盂铸此鼎以纪念,实际是宣扬自己的奴隶制特权,并表示忠于周王和纪念祖先。

北京天坛的祈年殿是明清两个朝代帝王举行祭礼的建筑,包含着祈求上天”赐予丰?quot;的信仰。

罗丹的《思》塑造了一个非常年轻、秀美的女性头像,她低着头,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禁闭的双唇,表现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仿佛陷入无法摆脱社会束缚的沉思,周围萦绕着梦想的气氛,不具形的”思想”在静止的”物质”中吐放出来,就像罗丹自己说的:”形体表达内在的精神”,”一切都是思想”。

高中美术鉴赏—1

高中美术鉴赏—1

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学生需要发 展不同的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 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 5个内容系列——
美术鉴赏 书法· 篆刻 9个学习模块—— 美术鉴赏 工艺 绘画 书法 篆刻 雕塑 设计 摄影/摄像 绘画.雕塑 现代媒体艺术 设计· 工艺
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实行学分管理,保证基础,力争拓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实行学分管理,通过设定必修学 分,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 具体方法是:选择一个模块,修习18学时可获得1个 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54学时,以获得规定 的3个基本学分。对每一课程模块或者模块中的具体学习 内容,原则上以修习1个学分作为继续选修和转换学习内 容的基本单位。
第二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通过各自的 艺术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 和审美理想的。
第二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通过各自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一 定的构思内容、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审 美理想的。
1、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源泉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它使我们改变美术教育只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那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 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 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与媒材表达自 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力图避免的正是这种单一的倾 向,而注重将人文性和技术性平衡起来,更好地实现普 通高中美术课程的价值和功能。 正是人文精神使得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 有生命力,并与社会发生最大程度和最大范围的关联, 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及其社会功能》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关于美术欣赏理论知识的第一课。

美术欣赏,是欣赏者对美术作品进行知觉、感受、体会和解释、评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既有感性的直观体验,又有理性的逻辑思维。

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和知识素养往往直接影响到欣赏活动的质量,而掌握美术理论知识能有效的提高欣赏质量。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美术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2、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知道美术与社会生活和提高个人素质的密切关系。

重难点:对美术本质和特征的了解。

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会涂鸦作画,把地上墙上画得到处都是,毫无疑问那是在画画,所以,应该说对于美术,我们是绝不陌生的,况且我们在小学、初中都已经真正的上过美术课。

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是美术呢?(要求学生回答)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美术
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创造是
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

在现代社会,美术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举例子:如室内设计:各种风格、服饰艺术:松糕鞋、雕塑:玉海广场的玉字造型等)从这些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美术要利用各种物质材料创造立体的或平面的视觉形象,作为人们之间交流审美信息的手段,所以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

他的种类主要有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

简介各种类的特点。

(作品欣赏)(1)从本质上来看,美术是一种精神意识创造的产品。

周代的《盂鼎》记录着周王赏赐给奴隶主土地、奴隶的铭文,它包含着象征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观念盂铸此鼎以纪念,实际是宣扬自己的奴隶制特权,并表示忠于周王和纪念祖先。

北京天坛的祈年殿是明清两个朝代帝王举行祭礼的建筑,包含着祈求上天"赐予丰?quot;的信仰。

罗丹的《思》塑造了一个非常年轻、秀美的女性头像,她低着头,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禁闭的双唇,表现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仿佛陷入无法摆脱社会束缚的沉思,周围萦绕着梦想的气氛,不具形的"思想"在静止的"物质"中吐放出来,就像罗丹自己说的:"形体表达内在的精神","一切都是思想"。

由此可见,美术的本质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是通过服务于某些中介环节而从属于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2)美术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的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

战国的《虎座鸟形鼓架》中的鸟就是神话中的灵鸟"?quot;,传说它一出现就会"天下康宁",完全是艺术构想出来的,但却是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审美观念的形象。

(3)美术创作是个体性精神劳动,必然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

有的时候,抽象美术比具象美术在形式美感方面能激起更动人的效应。

有些现代主义美术是反映一种意向,它只是搅动人们的情绪,不产生任何美感,甚至使人产生反感、恶感。

然而,它可能产生某种启迪、暗示,使人感到有所领悟,也不失为是某种功能。

这种美学观上的歧异,也是美术走向多元化的一端。

心理机制十分复杂微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和丑的界限,有时难于断然划分,化腐朽为神奇的美术确实存在着。

怎样使美和丑的矛盾归于统一,全在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审美的原理和艺术的法则反映现实世界。

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采用了立体主义的分解与组合手法,表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忧虑。

凡高的《星月夜》那动荡、闪烁的星空和景物表现出他独特的性格和骚动不安的潜意识活动。

这些作品都表现出画家独特的认识、感情与个性。

也正由于这一特点,历史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和流派,从而可以满足人们复杂的审美要求。

2、美术的社会功能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本身并没有什么美"与"不美"的界限,就像色彩本身无所谓"美"与"不美"一样。

事物和色彩之所以有"美"与"不美"的区别,都是在和人的"社会生活"发生关联之后才显现出来的,所以,"美"与"不美"是"人"自己的生活观念及价值取向的一种标准,特别是作为"社会人"的一种意识反映。

人在进行"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对象的"形象"联想,创作者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因而艺术作品已经不再是对象的简单模仿
和复制,总是带着作者强烈的审美情趣,也唯因此,才能在欣赏者中引起共鸣。

所以,黑格尔说"美是人类最早的老师,美的教育具有解放思想的品质"。

没有"审美"的过程,谈不上"美术"的功能。

因此美术的审美功能"是它最主要的功能。

当然,由于美术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广泛性以及美术创作的多样性,美术的社会功能也不是单一的审美功能,而是体现在多方面的。

概括地说,美术主要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好,接下去我们就欣赏作品来理解一下美术的社会功能。

(作品欣赏)
(1)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形象地再现了抗日战士英勇战斗、
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无疑能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情。

公益招贴画《维系生命的泉--粮食》以鲜明、醒目的形象突出揭示了"珍惜粮食"的含义,教育和提醒着人们注意养成勤俭、节约
的品质和作风。

通过形象的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者的意识与情意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目的。

-----教育功能。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美术的"素材"取自于现实生活,现
实生活中的"素材"本是分散的,艺术家把这些分散的"素材"集中起来,用自己的"构思"去"丰富"它,用自己的"构图"来提炼它,使现实生活的某个断面更加典型,呈现出来的画面、形象都以典型化了的特点而打动欣赏者。

反过来说,欣赏者在这些典型的作品中之所以能够被"
打动",就是因为可以从中更清晰地认识"到"生活"的本质。

-----认
识功能。

(3)《蒙娜丽莎》《虎座鸟形鼓架》当我们惊叹于达·芬奇是如何捕捉住蒙娜丽莎容貌与内心的迷人魅力的时候,当我们佩服于我国先民是以何等巧妙的智慧创造出那优美而又寄寓着美好愿望的凤鸟形象的时候,或者是置身于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建筑环境中的时候,就会从这些美的创造中获取到全身心的审美满足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审美功能。

当然,"审美功能"还决定于欣赏者的"心境"和"情绪"状态。

同样的自然山川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是"山河无限好",在另一些人看来,又可以是"满目萧条"的"残山剩水"。

大自然作为"审美客体"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之所以在不同的人看来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完全与审美主体的心境、情绪和他们不同的生活阅历有关。

但是,不论他们的感受有多么大的不同,作为美术?quot;审美功能",其作用都能使审美主体在或优美、或恬适、或悲壮、或苍凉、或雄浑、或冷寂的一种"意蕴"中得到"审美"体验,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某种"解脱"和慰籍。

这三个方面又是互相联系的,因为美术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主要是依靠情感的引导和美的感染潜移默化地实现的,而培养美感和陶冶情操也起着认识和教育作用。

事实上,具体作品更加明显地体现哪种功能,是各有侧重的。

总起来说,美术的社会作用就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普及教育,开拓文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3、美术欣赏、体会
美术实现它的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

美术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欣赏是一种感情与认识、感受与理解相统一的精神活动。

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由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所构成的完整统一体,它们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内容是形式的精神内涵,形式是内容的物质外观。

但是,美术欣赏的方法和渠道则是从外部形式美的感受开始,由表及里地从现象到本质,逐步体察到形象的深层。

(作品欣赏,由学生来体会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说出感受)
如招贴画《维系生命的泉--粮食》首先使人感到它那明亮的容器和麦穗的剪影,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首先使人感到的是一些奇怪的形状和色彩。

这些直觉的感受经常会和联想、想象、幻想等形象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就能逐步接受美术家所传达的信息,从而把握到作品所揭示的那种思想意识和哲理。

三、课堂总结:
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文化素养的高低影响着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就像有人说:"只有音乐才引起人的音乐感觉;而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所以说美术欣赏是一种个人的再创造。

不过,美术欣赏是可以通过欣赏实践来学习、提高和掌握的,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

"我们应该通过这种实践来促进自己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